1个人所得税记忆表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税收基础》(第三版),国家规划教材中的第四章《所得收益税制》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内容,该节课是中国现行税制中除流转税制外的又一重要内容之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环节。

2、学情分析:学生在充分掌握《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但该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因税率和计算方法的变化较多,故真正掌握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个人工资薪金中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将该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征税对象、税率及计税依据;掌握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及所得税额的计算。

2、能力培养目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税收问题的素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税收服务意识,树立自觉纳税意识,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探究式—自主合作2、教学手段:税收图片、多媒体课件3、学法:(1)设置问题,完成观察—比较—归纳—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严谨性(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如何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教学导入:(情景展示,引入课题)这组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各地捐款支援等);财政从何而来?其中就包括公民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那么什么是工资薪金所得税呢?(引出课题)相关概念: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个人所得税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3.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并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教学重点: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的确定。

教学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的讨论和分析。

教学准备:1.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案例分析材料和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即个人从各种经营与劳务所得中按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款。

2.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劳务报酬等。

三、税率和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包括起征点、阶段性递增税率和综合计算方法等。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税率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分析材料。

2.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3.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国际比较。

六、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税率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家庭的个人所得税情况,并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

教学反思: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将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培养正确的纳税意识和财务规划能力。

个人所得税教案1

个人所得税教案1
(3)税目对应的税率
(四)
作业布置
完成习题集P120单项选择题
九、板书设计
个人所得税
1、概念(自然人)
自然人性质企业:
2、税目(11)
3、税率
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十、教学反思
1、环节3中的讨论任务个数与小组个数安排不够恰当
2、自主学习导致学生照本宣科,没有融入自己的理解,需要多加引导
3、理论性较强,积极性不高
在税法及其构成要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一个税必定有着三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
引导学生回顾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全班一起回答
(二)新课
环节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着重看“个人即自然人”的概念,强调解释“自然人性质的企业”也属于自然人,其中包括个体工商和、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此概念其实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制作教学课件
2、对概念进行补充:自然人性质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3、对各个税目补充显而易懂的实例。着重区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
4、准备六个小组的对应的讨论任务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大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所、企业所得税),那在所得税中,除了企业所得税,还有哪一个是属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节是税法中的重点节数之一,个人所得税是税法中我们着重学习的五大税种之一,只有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基本的了解,才能顺利进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义务人、税目及税率。并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税的自学模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得以活学活用。

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

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

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教师税务教案——教授税收基础知识教案一: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和纳税义务;3.理解个人所得税税率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特点;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3.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4.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特点和纳税人范围,帮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4.概念澄清解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包括税款的申报和缴纳义务,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税率和计算方法解析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和计算方法,以便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过程。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和应缴税款的义务。

教案二:增值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增值税纳税人范围和纳税义务;3.理解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教学内容:1.增值税的定义和特点;2.增值税的纳税人范围;3.增值税的纳税义务;4.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教学步骤:1.导入引出增值税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点和纳税人范围,帮助学生对增值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增值税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

4.概念解释解释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包括纳税申报和缴纳义务,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计税方法和税率介绍详细介绍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表,以便学生理解增值税的具体计算过程。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增值税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纳税义务的履行。

教案三:企业所得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和纳税义务;3.理解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

个税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税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3.能够根据个人工资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教学重难点:1.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2.税率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准备:1.教材: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2.教具:计算器、白板和黑板刷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入,例如:你们是否知道工资收入超过一定额度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你们是否知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激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即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向国家纳税,用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事业。

2.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即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按照不同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三、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5分钟)1.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详细介绍计算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四、示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20分钟)1.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的工资收入作为示范案例,逐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2.通过黑板和白板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五、练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5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练习。

2.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同学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1.总结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学延伸:1.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情节紧凑,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导入充分参与讨论,激发了学习兴趣;2.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演示,使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3.练习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能力;4.教学延伸和反思能够增强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理解和认知。

个人所得税教案

个人所得税教案

个人所得税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所得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和作用- 分析个人所得税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性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和税率- 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和步骤- 给出实例进行计算练习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政策和优惠政策- 解读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要求4. 实际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的解决- 提供实际情景下的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演示: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个人所得税计算题目,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评价学生对纳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个人作业:布置个人所得税计算综合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评价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个人所得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

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随着中国财经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因此,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规避经济风险,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带您了解一份完整的“个人所得税讲课教案共页课件”。

一、导入部分1.1、PPT首页该部分需要在PPT首页的设计上,体现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1.2、自我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需要在该部分介绍自己的背景信息和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基本概念2.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本部分需要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定义、目的、征税基准、纳税人的范围等相关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个人所得税税制本部分需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原理、分类、计征方法、征收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强调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相互关系,以及征收标准的相互影响。

三、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3.1、税前扣除的概念本部分需要介绍税前扣除的概念、原则、范围、方式、适用对象等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税前扣除的基本理论。

3.2、创业和就业补贴本部分介绍了创业和就业补贴的定义、目的、范围、标准、申报方式等相关知识。

3.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对于挖掘潜力、提高素质的个人来说,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用可以扣除个人所得税,具体内容有定义、目的、标准、范围、申报方式等。

四、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计算及税率4.1、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前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包括累进税率计算方法和综合所得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税前所得额的基本概念。

4.2、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计算方法和政策的特点、调整;同时,对各类纳税人税率的变化,加强实例的分析和练习。

五、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5.1、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本部分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的基本流程、申报方式、缴纳时间、缴纳渠道等信息,方便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征收范围。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1.2 个人所得税的性质和作用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2.1 工资、薪金所得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2.4 稿酬所得2.5 劳务报酬所得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8 财产租赁所得2.9 财产转让所得2.10 偶然所得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1 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3.2 非居民纳税人的征税范围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4.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4.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4.3 其他各类所得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5.1 免税项目5.2 减免税项目5.3 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分类、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和优惠政策适用。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和教学课件。

2. 收集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法规。

3. 准备税收calculator 或相关软件,以便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性质和作用,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含义。

3. 分类讲解:分别讲解各种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等,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所得的征税规定。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3.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5.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3. 采用讨论法,探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概念和作用,引出个人所得税的话题。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使学生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让学生掌握不同收入层次的税率标准。

5.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6.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引导学生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的关怀。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讲解个人所得税与其他税种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税收体系。

2. 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的演变。

3. 分析国内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疑问。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税务人员、纳税人等角色,模拟实际纳税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

个人所得税的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所得税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3. 理解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教学难点:1. 税率表的理解和运用。

2. 运用个人所得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讲义或教材: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解释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包括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3. 通过示例演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所得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和作用。

3. 鼓励学生提出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个人收入,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税率表。

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税收制度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和示范。

2. 学生练习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2. 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3. 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税种和税收制度。

2. 组织学生参观税务机关或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税收实践和政策。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一、课题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项目类别。

- 理解各项专项扣除的具体含义、扣除范围和标准。

- 能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包含专项扣除后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纳税意识,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六大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及其具体扣除标准。

- 能够正确运用专项扣除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教学难点- 理解大病医疗专项扣除中的自负费用的界定以及扣除限额的计算。

- 在实际计算中,综合考虑多种专项扣除项目的叠加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专项扣除的概念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模拟计算法:让学生模拟计算个人所得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工资条,上面列有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项目,以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 教师讲解:“同学们,大家看这张工资条,上面有一项是代扣的个人所得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个人所得税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涉及到的税种。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项非常利民的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设置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吗?这对我们个人和国家有什么意义呢?”-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教师不做评价,只做记录。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发放资料-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资料,资料上详细列出了六项专项扣除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基本内容。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第一章:个人所得税概述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解释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和作用强调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个人所得税的分类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酬所得等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税解释各种所得的计算方法和税率1.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说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和条件强调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第二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2.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公式和扣除项目解释基本免税额、专项扣除等概念2.2 个体工商户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个体工商户所得的计算公式和扣除项目解释成本、费用、损失等在个体工商户所得计算中的作用2.3 其他所得的计算方法介绍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其他所得的计算方法解释相关税率和扣除项目的规定第三章: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3.1 基本免税额和专项扣除解释基本免税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专项扣除的种类和申请流程3.2 税收优惠政策说明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强调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3.3 其他减免税项目介绍其他减免税项目的具体规定和申请条件解释减免税项目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第四章: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4.1 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介绍个人所得税申报的时间、方式和渠道强调申报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和截止日期4.2 个人所得税缴纳方式解释个人所得税缴纳的方式和规定强调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和责任4.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机构和相关规定强调个人所得税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五章: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发展5.1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和目标解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强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5.2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政策调整解释改革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国家税收体系的影响5.3 个人所得税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个人所得税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6.1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国际差异比较不同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制度和特点强调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法的差异6.2 个人所得税税率和扣除项目的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个人所得税税率和扣除项目的差异解释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6.3 个人所得税对国际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影响探讨个人所得税对国际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影响和作用强调税收政策对国际经济和人才流动的影响第七章: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7.1 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探讨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强调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重要性7.2 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分析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和作用强调税收政策在缩小贫富差距中的作用7.3 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政策的完善提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社会公平政策的建议强调政策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关联8.1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关系解释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强调两者在税收体系中的相互影响8.2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和互补分析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强调税收政策对企业和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8.3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协调探讨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强调政策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第九章:个人所得税的教育与宣传9.1 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解释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强调提高纳税人意识和知识的重要性9.2 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个人所得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强调宣传和教育的有效性9.3 个人所得税宣传的效果评估与改进评估个人所得税宣传的效果和改进措施强调宣传和教育的持续性和更新第十章:个人所得税的未来挑战与应对10.1 个人所得税面临的挑战分析个人所得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挑战强调税收政策调整和改进的必要性10.2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策略和方向提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策略和方向强调改革的目标和预期效果10.3 个人所得税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对展望个人所得税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解析个人所得税是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正确纳税的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4.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5.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分类、税率等。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等计算方法。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介绍免征、减征、抵免等优惠政策。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理解程度。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分享学习心得。

8.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9.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个人所得税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9-11-25 17:55:29《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所用教材、版本:《财政与税务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蔡少优主编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

2、技能目标:能判断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对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所得情形知道该不该纳税,应纳多少税。

3、情感目标:激发对个人所得税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个人所得税是税务基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概述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教材从中等财经类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本着“懂原理、会应用”的原则,设计了案例分析、课堂练习、自测题和一些扩展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附着生动的载体,实用性较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个人所得税全部内容计划用4课时。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偶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其中纳税人及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这两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因为个人所得税的概念浅显易懂,不需深入讲解,而征税对象和税率这两部分的内容不适合单独学习,把每一种征税对象和与它对应的税率及计算方法放在一起学习,内容会显得生动些。

本节课只讲一种征税对象,所以征税对象和税率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特点(1)在此之前,学生对个人所得税都有所了解,但主要集中于工资薪酬的所得税,对其他所得税知道一点,却不知道如何纳税。

所以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2)由于税务课程既不属于高考科目,也不属于考证科目,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3)该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新颖活泼的内容。

所以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并且不能拘泥于形式。

个人所得税1课程设计教案

个人所得税1课程设计教案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个人一次取
得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的,其超过20 000元至50 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 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四、税率
1设计原则
2适用税率情况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至45%。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
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情景
设置
归纳
总结
边看
税目
边提

现实
生活
中的
例子
课后小结
通过讲解较深刻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现行政策,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研究的问题
作业布置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如何规定的?
2、征税范围又是如何规定的?请举例说明
3、简单谈谈税率的规定
二、纳税人
1、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1)住所——习惯性居住地
居住时间——居住满一年(临时出境)
2、两种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纳税人负有有限纳税义务
教师:确定了纳税人后,个人的哪些行为就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学生众:工资、中奖所得……
教师:好,我们来看一下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三、征税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捐赠的处理(P186)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解释】计算思路:(1)确定该税目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准予扣除的捐赠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3)如果实际捐赠额小于扣除限额,则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捐赠额)×相应税率
(4)如果实际捐赠额大于扣除限额,则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30%)×相应税率。

【例题27】张某2009年2月取得劳务报酬5000元,通过民政部门向贫困地区捐赠2000元:
(1)应纳税所得额=5000×(1-20%)=4000元;
(2)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4000×30%=1200元;
(3)应纳所得税额=(4000-1200)×20%=560元。

十一、境外收入的处理
1、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界定(P181)
(1)居民纳税人:对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征税
(2)非居民纳税人:只对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
【解释1】对纳税义务人居民和非居民身份的确定,税法采用的是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

【解释2】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就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就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解释3】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而未超过5年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5年的个人,从第6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

2、境外收入的处理
首先计算该收入按照中国税法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其次确定是否需要补缴个人所得税:
(1)如果在境外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低于”境内标准的,补缴个人所得税;
(2)如果在境外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高于”境内标准的,无需补税。

【例题31】中国居民张某在境外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5000元,在境外已经缴纳个人所得税600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扣除限额(按照中国税法规定应纳税额)=5000×(1-20%)×20%=800元,则张某应补缴的个人所得税=800-600=200元。

【链接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链接2】对于纳税人的偷税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界定
申报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