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合集下载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大丰区幸福路小学夏萍荷世界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爱”这种东西很空泛,它可以是看得见的,也可是看不见的,但它肯定是可以感受的到的,因为人是一种情感型的动物,它热血而不冷血!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

很多情况下,爱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可以创造新的生命,创造新的奇迹,创造教育的辉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

每位学生都是充满单纯、善良、天真的品性,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会铭记于心,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日祝福,是感动、是欣慰,更是一种幸福!这就够了,爱的教育,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爱后,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育是一种“良心式”的工作,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来偿还学生对我们的无止境爱。

也许这需要用上我们的一辈子!同时,教育还需要博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需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

面对“后进生”一次次“旧病复发”,老师应该是宽容地就势引导,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坚信教育是一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

坚持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人心总是肉长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感化。

在阅读那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名学生的教育手记,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将来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15篇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15篇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15篇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1《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考试的优异成绩,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教育依靠学生。

他把教育深入到生命层次,鲜明地提出教育不应控制生命而应激扬生命。

走向生本教育体系的过程,也就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遇到这样的困惑:当一个调皮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扰乱了课堂纪律,或者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首先想到的便是批评教育,而这种看似及时的具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往往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内心似乎本能的有一种想要控制该学生不再犯错误的冲动,而忽视了该生平时表现出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比如帮老师倒一杯解渴的水,帮班级挂起撒落下来的窗帘等等,这些细节看似不足挂齿,但毕竟能证明该生并非一无是处。

读了《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我想,如果将“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激发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令老师、班主任头痛的事情了。

生本教育认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推动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和提升,而不是将学生当做“待加工品”被动地改造、塑造和设计,学习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能才能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真正代替,这符合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生本的方法是依靠生命,生本教育就是强调对学生生命力量的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

一种有益的学习,亦是对自我的一种提升。

理论上讲,生本教育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构建了一个理想的蓝图,关键是我们如何克服现实中的困难。

面对个别特别调皮的学生,甚至思想上变得坏坏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去激发他们,从而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进而“影响生命”。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2本课题实施以来,通过学习与参与课题研究,本人对生命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系统的认识。

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进行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过程,其目的就是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使每个学生的生命更加灿烂,使学校更加焕发生命的活力。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学 习权 是 思 考 权 与 幸 福 权 的 基 础 , 在 某 种 意
义上 来说 ,学 习权等 同于生命 权 。也 就 是说 ,
人 生 而 为 人 ,接 着 要 学 而 为 人 。 所 谓 玉 不 琢 ,
知 、 传 授 与 被 传 授 、 灌 输 与 被 灌 输 的 关 系
了 。 “ 本 ”则是 把 学 生视 为一 颗 种 子 , 生
权” ,是 指 每 个 人 天 生 就 有 的 “ 读 、 写 作 的 阅
权 利 ,提 问 深 思 的 权 利 ,想 象 , 创 造 的 权 利 , 读 懂 自身 世 界 和 书 写 自 己 历 史 的 权 利 ,分 享
《 方 的 智 慧 》 中 提 出 来 的 观 点 可 以 说 是 西
之 ,不 学 则 死 ,不 会 学 则 死 ,不 愿 学 则 死 。
倾 囊相授 就 是 了。这 就是 非 常典 型 的 “ 师 本 ”特 征 。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关 系 就 是 :
教 师 无 所 不 知 , 学 生 一 无 所 知 :教 师 无 所 不 能 ,学 生 一 无 所 能 :教 师 无 所 不 有 ,学 生 一 无 所 有 。 那 么 ,教 学 就 是 告 知 与 被 告
个 被 风 干 的 植 物 标 本 一 样 ,接 受 着 一 个 干
这 一 工 作 的 时 候 — — 不 管 是 商 业 、 写 作 抑 或 教 育 — — 在 不 认 识 个 中规 律 的 情 况 下 遵 循 着 规 律 。 根 植 于 学 生 与 生 俱 来 的 学 习 的 本 性 ,善 为 引 导 , 善 为 调 节 ,就 能 够 极 大
填 充 。 其 结 果 是 , 整 个 教 学 缺 乏 生 活 的 底

关于学与教的理论读书报告范文三篇

关于学与教的理论读书报告范文三篇

关于学与教的理论读书报告范文三篇关于学与教的理论读书报告范文三篇关于学与教的理论读书报告范文三篇篇一: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学习汇报四位同志赴郑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其主要内容: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hǎo)学而设计的教育,它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

“育人如同种树,树木自己长,人归根结底自己成长”,所以,作为教育工作中的我们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

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力量。

教人之本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式是依靠人之本能。

教育的核心是教学。

课改的尴尬,教学改了吗?教学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瓶颈。

二、生本教育的情况和意义1、老子: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在这里说的,是万物万事的生成与演化。

宇宙间的事物,老子认为事物是一步步地演化的,最起始时是从无到有。

他把这过程归纳为四个步骤:道、德、形、势。

这里面,道与德,是精神的范畴;形与势,是物质的范畴。

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原则,道是不断地变化。

宇宙万物不断地变化,所以不断地生出新的事物,这是“道生”。

道的具体表现是“德”。

德性,说的是事物的特质。

在事物的变化中,某一方面蓄聚了某方面的特质,这就是“德蓄”。

再进一步,成为有物质的形体,“物形”。

具备了成为形体的条件,还要有时与势的种种客观条件,遇上了时与势,一宗新的事物就诞生了,这是“势成”。

道: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德:充分的相信学生。

物形:实践着,收获着。

事成:这是一条成功之路。

2、今天的问题:学习动力紊乱。

学生的学习是原动力,其他动力应服从之。

事实正相反。

借助于学生本能力量的调动,才能形成教育的新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坚信教育必须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才能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教师也只有在儿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成就自我。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郭教授认为,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

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

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

他主张“读和做,缓说破”,通过这种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

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强调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所以,有的老师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概括为“资源论”、“借力论”、“交付论”。

生本教育彻底改变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表演”好,课堂就几乎等同于教师的才艺展,台下的学生仅仅是“捧场”的角色这种观念,远离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而生本课堂以学生是否学的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

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意思上的好课,是教师一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教师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生长。

郭教授认为,考试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

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两个功能就把考试当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

考试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考试评价的主动权应当交还给学生,使整个教育从控制生命的方式,回归为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体系的考试评价应当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

当儿童或教师感到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对学习的效果作出评价的时候,才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附着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

它不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综合性的评价,它摆脱了单纯为督促而评价的目的论,可以在评价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书面评价,而更承认氛围性评价、自我评价等软评价的作用。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从一堂英语课说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西宁市一所薄弱学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西宁市一所薄弱学校— —西宁十三中学,七年级五班的英语课堂上,不 西宁十三中学,七年级五班的英语课堂上, 可思议地让人惊喜:面对那么多听课的老师, 可思议地让人惊喜:面对那么多听课的老师,一 组组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全部用英文对话和讲课. 组组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全部用英文对话和讲课. 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不是他们单词记得多熟练, 令人惊喜和感动的,不是他们单词记得多熟练, 而是那份从容和自信, 而是那份从容和自信,更是一个个学生对自主学 习成果展示的渴望.在这里,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习成果展示的渴望.在这里,上课打瞌睡的现象 不见了,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阳光, 不见了,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阳光,看不出谁在 别的课堂被称为"差下生" 别的课堂被称为"差下生".而这不过是生本教 育理论指导下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幕. 育理论指导下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一堂数学课说起
周伟峰的讲话 但我教的这完整的四届, 但我教的这完整的四届,我们每一届都比所 有的重点中学平均分都要高,有时候高出很多分, 有的重点中学平均分都要高,有时候高出很多分, 比如说06届比所有A类学校的学生平均分高, 06届比所有 比如说06届比所有A类学校的学生平均分高,当然 是标准分,折算出原始分也高了很多分, 是标准分,折算出原始分也高了很多分,高了十 多分,十多分是什么概念呢,全市25所示范高中, 25所示范高中 多分,十多分是什么概念呢,全市25所示范高中, 每一所学校录取一千人, 每一所学校录取一千人,把广州两万五千人最好 里面录取完我们才来录取,但依然我们的成绩要 里面录取完我们才来录取, 高出许多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高出许多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辉县市胡桥乡中心校郭新童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关涉中学生的自杀行为,重在预防,破除中学生自杀的诱因是必要的直接的措施,但要从根本上对中学生自杀进行防控,生命教育能从观念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正确对待生命中的苦难和挫折、养成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

一、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发展、提升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亦即生命意识水平和价值的教育。

(一)了解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上及其它活动中传授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

(二)敬畏生命:“敬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情感。

生命是大自然中的神妙、美好、伟大之物,所以就对他产生敬畏的情感。

这种敬畏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的社会情感。

(三)尊重生命:尊重生命也是一个种情感。

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

一个人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尊重他人的,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四)热爱生命:在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热爱生命。

热爱是一种稳定、深厚的情感,它只会加深、加固,而不会淡薄、消失。

每一个人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而且,只有热爱自己生命的人,才懂得对他人生命的热爱;也只有热爱他人生命的人,才能真正地热爱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相互热爱之中: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生命的人,就一定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五)保护生命:在敬畏、尊重、热爱生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生命加以保护。

只有真正爱生命的人,才会自觉地保护生命;同样,也只有注意保护生命的人,才会有对生命的真正的爱。

(六)提升生命:就是要提升生命的地位、作用、价值和质量。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原因的分析为何有些中学生未能走完自己的全部生命历程,却在如梦般的青春岁月里,选择了轻生?我认为有以下原因:1.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

重塑生命的轨迹从自我觉醒开始

重塑生命的轨迹从自我觉醒开始

重塑生命的轨迹从自我觉醒开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与困境,感觉自己仿佛迷失在一片混沌之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然而,当我们开始自我觉醒的那一刻,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重塑生命轨迹的道路。

自我觉醒,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对自身有深刻的认知和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在既定的轨道上前行,按照社会的期待、家庭的要求去生活,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自我觉醒的开端。

曾经,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

然而,内心深处却总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空虚。

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面对相似的人,我感到自己的生命仿佛在逐渐枯萎。

直到有一天,我遭遇了一场重大的挫折,工作上的失误让我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我发现,我一直以来都在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努力,却从未真正倾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问自己:我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也让我逐渐意识到,我需要做出改变。

自我觉醒不仅是对内心渴望的探寻,更是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只有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

比如,我发现自己虽然在逻辑思维方面比较擅长,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存在很大的欠缺。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同时,自我觉醒也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过去的错误和失败。

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或痛苦中,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让它们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

就像我之前工作上的失误,虽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工作方法和心态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逐渐恢复了自信,也在工作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当我们完成了自我觉醒,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就需要付诸行动。

全面唤醒 自由激扬 终身发展——南京师大附中主体性生命教育的追求

全面唤醒 自由激扬 终身发展——南京师大附中主体性生命教育的追求

高 的升 学 率 都 不 应 视 为 成 功 ,甚 至 都 不 能 视 为 快
届 中学生作文 大赛荣 获特 等奖 的作 文 《 个 被称 一
本文为南京市“ 十一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 ( 课题批准号 :0 0 题主持人 : L2 , 陈履伟 , 高蔚云 )
收 稿 日期 :0 2 0 — 0 2 1— 7 2
方向为德育研究 , 主体性生命教育。
作 学 校 的 地 方 》 中认 为 被 称 做 学 校 的 地 方 应 该 是

从 校 长到 教 师 的关 爱 意 识 、 爱行 为 , 染 关 沁 了受 教 育者 的心 灵 , 引 出他们 的关 爱行 动 以及 牵
在 行 动 中形 成 的关 乎 生 命 的 热 爱 和 善 待就 美 不
‘ ’ 4、 、 、 女
给 了我 们 。爱 文 科 , 理 科 , 爱 文 理 大 叔 。 ” 爱 更
一 个 强 有 力 的 促 进 因素 大 大 影 响 着 感 知 、 划 、 计 推

学 校 国旗 护卫 队员 、 高二 ( 1班 周 宁柳 在 回 1)
身无关 但 与学 校 的关 爱 主流 价值 观 相关 的场景 , 他说 : 前不 久高 二 期 中表 彰 大会 上 陈履伟 校 长 在
成 独 立 的 思 想 ,才 能 使 自己 的 年 青 时 代 不 过 于 匆 忙 , 不 至 于 日后 花 上 大 量 的 时 间来 叹 息 青 春 。教 而
育 , 不 可急 功近利 。 ” 段看 上去 颇为 老到 的话 且 这 语 会 使 我 们 想 起 皮 亚 杰 曾 经 说 过 的 “ 童 发 展 的 儿 缓慢速度 也许有利 于最后更 大 的发展 。 南 师大 附中 21 0 2届 高 三 1 6班 陈 晗 同 学 在 江 苏 省 第 十 一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8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8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8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篇1(1313字)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生物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

《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

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

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

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

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

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

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观察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罢《教育激昂生命》,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深知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我的课堂是一间故事屋曾经读过常丽华老师的文章,一直记忆犹新,大体内容是:不管多忙,每天都要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

是啊,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是何等幸福。

我一定会把故事巧妙的引进课堂,把一个个故事妈妈请进课堂,借助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伴随孩子成长。

我的课堂是一个阅览室一堂好课应做到:书生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课堂即学堂,书房,是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的地方。

提到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要给足时间培养孩子的'语感。

没有语感,语文成什么了?枯燥的知识的琐碎,无聊的陶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

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放松状态中读出收获;可以在充满激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趣;可以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

书读好了,什么都会迎刃而解。

我的课堂是一个游戏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啊!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这么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动力,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本身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游戏。

因此,我要把游戏引进课堂,把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

通过游戏的开展,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乐园里,自觉地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到达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我的课堂是一个聊天室语文学习是师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追求的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我会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我的言辞怎样精彩,都只是起引导作用。

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尽服务者的职责。

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

”翻开郭思乐教授著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开篇就读到了这令我心动的句子。

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

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

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

书中倡导的“起点非零”、“回归本体”、“发展悟感和情感”、“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等等观点都是真知灼见,且郭教授妙笔生花,既热情洋溢激情满怀,又不乏细腻灵动收放自如。

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发展生命

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发展生命

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发展生命作者:区淑玲乐燕霞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1年第06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一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有限岁月虚度和对生命漠视的行为状态。

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成为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且近两年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为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改变高中生生命悲剧发生率逐年递增的趋势,学校教育增强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但在教学内容上较为零散,在课堂上缺少系统详细的讲解,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并未真正开展,缺乏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

在教学方式上,学校更多是直接、灌输性的教育,缺乏体验性活动,没有按照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收效甚微。

此外学校教育的焦点聚集在危机干预等补救性措施上,仅仅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治,却忽视了要更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成为心理学的新兴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本质都是为了促进生命个体的发展,实现生命最大的价值。

因而,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下探索体验式生命教育将为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新高考改革生涯教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最强音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学生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心理)素质发展成为高中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基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学会生存生活”,重视生命教育的要求,这说明,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决策。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也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

一、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理念应倡导高中生个性化发展,强调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教育理念应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

《生命教育》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

《生命教育》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

《生命教育》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生命教育》读后感1下午,学校举行了《生命教育讲座》,我们陆续到场后,社工们开始了第一环节讲课“抛鸡蛋”,社工们选出了几位同学,开始玩游戏。

第一位同学扔给下一位同学,伦到另一位的时候,不上心把鸡蛋摔到地下了,真可惜。

第二伦开始了,游戏激动地进行着,每位同学屏息凝视,突然,鸡蛋又掉了,游戏结束了。

台上的同学都可以拿到一份礼物,社工问:”如果鸡蛋是一个小生命呢?”大家会怎么想?有人说:“如果鸡蛋是个生命,那么,它就失去了一条生命了。

”第二环节开始了,社工给我们观看视频,开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出了意外,失去了双手,她很绝望,后来,她没有放弃,不但学会了用脚化妆、换衣服、洗脸、游泳、骑单车等等。

她说:“人会绝望,但有一丝丝希望,我们也不可以放弃,最后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这演说感动了全场的同学们。

然后社工又问我们,她学会了什么,同学们说:”她学会了坚强。

即使失去了双手,她也不绝望,还学会了很多东西。

接下来,这个视频的人也很不幸,他遇到了强电流,失去了双手和一只脚,他曾会用跳蛋画画得了一等奖,也会自己吃饭。

他在台上说过:“如果我用100万换你的双手和一只脚,你愿意吗?有的同学说愿意;有的同学说不愿意;有的在议论分分。

演讲结束了,我沉得受益无穷,人的生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生命教育》读后感2假期,我读了《生命教育》这本书,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聪明与智慧,有人会说,是家财万贯,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特别的,丰富的情感。

哭,笑?既然你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感觉,那么,就应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坚持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

坚持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

坚持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第一篇:坚持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坚持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2010年度新市一中教科研工作总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教科研工作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010年度我校教科研工作以“坚持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紧紧围绕刘局长在全县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会上提出的“三个还”(即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效益还给学生),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针,立足学校实际,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创新教研思路,努力实现了生本高效课堂研究的主题化、常态化、有效化、科学化、反思化、论坛化,使生本教育之花在我校绽放。

2010年4月,我校被评为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一、奋斗一年,再谱新篇2010年度,我校全体教师与时俱进,同心协力,在教育科学研究之路上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推出8节“生本高效课堂”示范课,欧娅的《走向自主人生》、刘陆军的《综合性学习——竹文化》作为县级示范课“送教下乡。

在2010年11月全县青年教师竞讲中,我校5位参赛教师均获一等奖(即刘陆军、程带风、欧娅、邓玉丽、杨章勇)。

2、全校教师共上“生本高效课堂”实践课100余节,其中达标课90节,达标率90%。

3、全校教师撰写“生本高效课堂”论文、导学案、课件共180余篇。

获奖92个,其中有3篇获国家级二等奖,11篇在国家级刊物《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19篇获省级奖,3篇获市级奖,56篇获县级奖。

4、县级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结题,国家级校本特色课题《城区初中寄宿制管理策略研究》在我校由专家论证开题,参加特色课题说课竞讲11人,撰写子课题论文12篇。

5、外派武汉、厦门、杜郎口、荆门等地学习15人次,落实了本年度教科研经费和14名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待遇近2万元。

6、精心组织学科竞赛,其中作文竞赛获省级特等奖1个,省市级奖100余个。

7、中考再铸辉煌:“四率”居全县第一,在300余人参考的情况下,有75人过京山一中正取线,500分以上的学生突破100人,其中15人进入全县前一百名,20人超过龙泉中学录取线,重点高中上线数居全县第三。

生命控制———人类不可承受之痛

生命控制———人类不可承受之痛

生命控制———人类不可承受之痛上世纪50 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作为当代新技术革命重要方面之一的生物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后,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开始探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医疗保健提出的伦理道德问题。

在最近观看一部影片《The Mentalist》中,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科学家尝试刺激人类大脑中的一个区域,以调节人类的道德观念。

将相应数值调高,人类的道德观念将增强,而反之,道德观念下降。

如果试验成功,人类将轻易地在“圣人”与“魔鬼”之间游走。

当然,在科学家的期望中,这项技术将最终导致一个人人舍己为人、平等自由、没有冲突战争的完美世界。

虽然,在影片结尾,这项实验并没有成功,但并不代表在不久的将来,这不会成为现实。

这足够引发我对于这件事有关生命伦理的思考。

如果试验成功,人不仅可以轻易更改人类的思想意识,更可以根据大脑的功能控制分区,激发人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仅通过电波刺激大脑相应区域就可以获得音乐方面的天赋或超强的记忆力等等。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与之相关的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如果通过转基因,改善人类的某一项机能,或是植入某种动植物的基因,使人类可以拥有豹子的奔跑速度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等等,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通过非自然手段使人类获得超出人类极限的能力,以获得看起来更美好的人类发展前景。

这两种技术都是对生命的控制。

生命控制是指生物医学的有关学科领域采用特定技术手段对人的生命过程的操纵。

人的生命过程的某些自然方式被人为地改变和选择,本来应当由自然生命按自身的规律完成的过程,在生物医学技术的介入下成为一定程度上遵照人的意志完成的过程。

但同时引发的伦理问题也发人深思:人类这种操纵和控制自己生命的行为应该吗?如果应该的话,人类又是按照什么原则和规范去行为才是合理的呢?在已存在的生命控制技术如:避孕流产等,还只是在物质方面的生命控制,当其延伸到精神层面,问题又会复杂很多。

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的教育似乎并 没有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的尊严、理解 生命的价值, 培养出来的人仅仅学会了 一些知识, 掌握了一些技能, 却不能思考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之为人 的尊严, 丢失了应有的人文精神, 同时也
失 去 了 人 生 的 乐 趣 。学 生 的 情 感 、心 灵 和 个性受到忽视, 甚至被压抑, 学生知识的 增长以情感的麻木和冷漠为代价, 最终 导致了学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与 幻灭。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及物质 生活的改善, 带来的却是心灵的空虚和 对生命诉求的漠视。人类的物质生命不 断得到改善和延长, 而以生命内涵为核 心 的 精 神 家 园 却 被 现 代 人 抛 弃 了 。为 此 , 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 使教育重新 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 和使命, 这就是时代急需的生命教育。
生命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 生命信仰的 重建是青少年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的一 环。这既是生命存在的前提, 也是生命教 育的最高追求。为此, 要引导他们树立远 大的人生理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并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必然遇到和必须解 决的人生课题, 使他们初步掌握判断人 生观、世界观方面是非美丑的标准, 并以 此去衡量各种客观事物, 指导自己的行 动。
生命教育在最高层次上, 就是要教 人超越自我、超越功利和世俗, 达到与自 身 、与 他 人 、与 社 会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境 界 。 一 个 只 有 把 自 己 的 命 运 同 他 人 、社 会 、人 类的命运联系起来的人, 才会真正找到 生命价值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在关心他 人 、服 务 社 会 、为 改 善 人 类 的 命 运 而 努 力 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丰满和 心灵的充实。这既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保 证, 也是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法国大 文 学 家 雨 果 曾 经 说 过“: 人 有 了 物 质 才 能生存, 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动物 生存, 而人则生活。”生存只是为了维持 和延续生命, 美好的生活才能使生命之 光得以展现和再造。生命教育的目标, 基 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 学会保护生命, 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 义, 追求人生的理想。只有实现了这一目 标, 才能使生物学层面上的个体生命真 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上的独立的、有尊 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 即成为大写的 “ 人”。否则, 缺失生命的意义, 人只能混 同动物, 苟且偷生。只有体悟生命意义的 人, 才会真正地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体 验生命之美好, 也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命 的困境, 在与困难的斗争中, 活出人生的 滋味和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整体目录结构来看,《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采用了 清晰的章节划分,各章节主题明确,逻辑连贯,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导向。 整本书的目录以“教育”和“生命”为主线,贯穿始终,凸显了作者对于教育的 核心观点和理念。
从内容上看,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即以 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包括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其对于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等。
这句话强调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更是 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生的情感需求,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
这句话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变成千篇一律 的产品,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 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感谢观看
再次,该书的目录反映出作者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在 信息化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方式、手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 化。作者通过目录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 前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书的目录还体现出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展望。通过各章节的标题,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对于未来教育的积极态度和期许,包括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以及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等。这些展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有助于我们 理解和探索未来的教育发展。
精彩摘录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著 作,作者郭思乐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真 正实现这一理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观点,它们对 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命教育的观后感7篇

生命教育的观后感7篇

生命教育的观后感7篇生命教育的观后感篇1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我校下发的校本培训阅读资料,其中的第一篇*《教育:从人性的底线开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我想,“生命诚可贵”这是人最基本的认识,活在这个世上,你所享受到的一切快乐,遭受到的一切挫折,征服过的一切坎坷,甜与苦、欢与悲、希望、憧憬。

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生命的存在。

没有了生命,一切都不存在了。

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活着的人,有生命的人。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人更好的活着,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扞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智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强调《生命教育》是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确认、接纳和喜爱,只有对自己生命的肯定,才能对整个生命世界的肯定,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必须要提高到这个高度。

可以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底线。

教育者对生命的遗忘是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

由此,我想起了肖川先生对《生命教育》的论述,其中两个观点让我大受益处。

一是《生命教育》反对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去换取所谓的“大业”。

一句话让我猛然惊醒,忽然想起了从小到大那种“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为人民,总之是为了一切远离自己生活的“虚幻的共同体”而献身的教育。

不是说这些不对,而是说这些口号教育不适合儿童和未成年人。

以上这些观点和信念应该是在人生命价值的自我确认之后才能产生的人生观,不可以越俎代庖,跨过生命情怀而直接把生命与这些捆绑在一起。

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受教育者明确是应该为“某个客体”而牺牲,还是为自己的“生命价值”而牺牲,这可是一个实质性的区别。

二是道德是社会本位,成人中心的。

文中提出了“儿童是没有道德或者是不道德的”这样一句话,以前一直很糊涂,现在似有所悟。

道德是对成人而言的,孩子根本不涉及道德问题,孩子是正在培养道德的过程,而并不是道德的成品。

不用说孩子,就连大人们还在不断地提炼,修养自己,更何况是他们呢?孩子的行为是不能用道德来评价的,这一点让我大受启发。

教育激扬生命内容摘要

教育激扬生命内容摘要

教育激扬生命内容摘要
教育激扬生命内容摘要是指教育的作用是激发人们的活力,唤醒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激励人们发展潜能,激发人们去探索、创造、实践,使人们拥有更丰富的生活内容,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教育激扬生命内容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学生拥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技能,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有价值的生活内容,实现人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毛艳霞
5月10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和其他四位语数老师有幸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我们一起聆听了郭思乐教授、陈武校长、马颖老师等专家的报告,观摩了4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示范课,亲身感受到了那生命绽放的课堂、精深博大的学术魅力和生本教育带给师生的自信和快乐。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享精彩。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

它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在广州、广东、澳门、香港等地方的许多小学、中学、职业学校中开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三大素质教育实验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

二、对生本课堂的感悟
通过几天亲临生本课堂,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只让学生取得让你满意的成绩,不是完全的成功。

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到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则干巴巴地坐着,只是在听讲,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从前置性作业(课前小研究)入手或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展开讨论,
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学生就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放得开,对学习更加有了兴趣。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的我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反反复复讲个不停。

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我才意识到,这样的课堂要不得,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设计的方向去发展,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

生本的课堂中,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教师始终是专心的倾听者,教师对课堂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

当学生的学习陷入瓶颈时,当学生的学习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是最有力的帮学者,这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点,是非常重要的。

三、生本教育带给我的启示
(一)全面依靠学生。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靠的是自身。

揠苗助长的故事妇孺皆知,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每个学生的起点并不是零,每个孩子具有其自身发展的能力。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

我们教育者所要做的是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为我们展现的是生命自我成长的精彩,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让我惊讶,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我欣喜,那种对学习的热爱,那种学生展现出的活力在我们的学生身上难得一见。

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往往对学生缺乏信任,总认为没有教师的教,学生怎么能学会?总是不放心地一遍遍讲解,殊不知在我们的讲解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在逐步降低,学习的潜力一直被压抑。

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

(二)充分相信学生。

是生命就会成长,但每个生命都有他自身成长的规律和速度,我们需要给他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要承认每个生命都
有差异,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差异,缩小差距。

不要让学生过早地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与同伴的差距,最大程度地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即使花季已过,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一生最明艳的美丽。

同样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总有开窍的一天。

因此,不要急于拔苗助长,只需提供足够养分,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开放……耐心地静候花开,更能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更能真实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简单的“牧者”的幸福。

作为教师,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题考倒学生,更不用在题海中带领学生艰苦跋涉,只要做个旁观者,关注学生的评研过程,学生就能自觉地在评研中识别学习的优劣,在研究中学会取长补短。

这次广州之行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教育可以这样富有生命活力,孩子可以这样快乐和自信。

我要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激扬鲜活稚嫩的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牧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