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业

合集下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的一首诗歌作品,通过描绘黄州定慧院的景色和自身的思考感悟,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语言漂亮,意蕴深刻,适合用于中学生的进修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诗歌的进修,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自然和宇宙的干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苏轼生平及《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背景介绍。

2.诗歌分析:诗歌结构、意象、表达手法等。

3.诗歌赏析:指挥学生朗读、品味诗歌,深入理解其中的深意。

4.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模仿苏轼的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兴趣。

2.诗歌分析:分组讨论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梳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诗歌赏析: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句中的意义,探讨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4.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创作一首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相关的诗歌。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讨论:老师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增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2.赏析结合创作:通过赏析经典诗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化的诗歌创作。

六、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朗读诗歌的表现等。

2.诗歌创作:评判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内容的深度和表达的情感。

3.进修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进修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增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提升。

七、教学资源1.教材:诗歌原文、相关注释和解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定风波》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定风波》的艺术特点和意义;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苏轼及其代表作品《定风波》的背景介绍;2.《定风波》的诗歌分析和赏析;3.《定风波》的艺术特点和意义;4.古典诗歌的欣赏与鉴赏。

三、教学重点:1.《定风波》的诗歌分析和赏析;2.《定风波》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理解《定风波》的意义;2.古典诗歌的欣赏与鉴赏。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轼及《定风波》的相关资料;2.准备PPT课件,辅助教学;3.准备相关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引入《定风波》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2.进修《定风波》的背景(10分钟):讲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定风波》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3.诗歌分析和赏析(20分钟):逐句解读《定风波》,分析诗歌的结构、意义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讨论与互动(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定风波》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增进思想交流。

5.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定风波》的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6.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进修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澄清难点,稳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安置:1.要求学生完成《定风波》的诗歌赏析作业;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定风波》的感想或评论。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苏轼及其代表作品《定风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与互动,增进了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以其漂亮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

本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对这首词的进修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作业目标1. 了解《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2. 理解《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分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进行创作实践,写一篇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主题的作文或诗歌。

三、作业内容1. 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了解词的背景和作者苏轼;2. 分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探讨其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3. 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解读,理解其深层含义;4. 撰写一篇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主题的作文或诗歌,体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四、作业要求1.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2. 提交时间:作业需在规守时间内提交,逾期不予接收;3. 评分标准:评分将综合思量学生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创作水平宁表达能力;4. 作业提交方式:作业需按要求提交至指定邮箱或在线平台。

五、作业评判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作业的完成,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 理解《定风波》的意境和主题;3. 掌握《定风波》的基本诗歌技巧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苏轼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 《定风波》的内容解读;3. 《定风波》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4. 《定风波》的鉴赏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定风波》的意境和主题,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难点:苏轼的诗歌创作背景,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苏轼的生平宁诗歌创作背景,引入《定风波》的内容和主题;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定风波》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3. 教室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教室演讲,展示对《定风波》的鉴赏分析和个人见解;4. 写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宁诗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定风波》的兴趣;2. 进修内容展示:讲解《定风波》的内容和主题,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定风波》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展示讨论效果;4. 教室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教室演讲,展示对《定风波》的鉴赏分析和个人见解;5. 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定风波》的读后感或创作文章;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教室表现等;2. 作业表现:包括写作训练效果、课后反思等。

七、拓展延伸:1. 阅读苏轼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2. 探讨《定风波》的摩登意义和影响。

八、教学资源:1. 苏轼相关资料和诗歌选本;2.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3. 诗歌鉴赏和写作指导书籍。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苏轼及其名作《定风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1.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介绍;2.《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分析和文学特点探讨;3.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4.诗歌鉴赏与赏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以问答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记承天寺夜游》;2.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第二课时:课文分析1.讲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文中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手法;2.讨论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他的作品。

第三课时:诗歌鉴赏1.指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进行诗歌鉴赏和赏析;2.让学生欣赏苏轼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四课时:总结与展示1.总结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学生展示对苏轼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班级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2.作业表现:学生完成的相关作业,包括课文分析、诗歌鉴赏等;3.进修效果: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水平。

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课文和资料;2.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增加学生的进修兴趣;3.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六、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3.不息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进修体验和成长空间。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达到教学目标。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4. 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读;2.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3. 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结构;3. 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4.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播放苏轼的相关视频,介绍他的生平宁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兴趣;2. 进修诗歌:逐句解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结构;3. 讨论主题: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4. 诗歌赏析: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5. 创作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题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6. 展示效果: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诗歌赏析和创作等方面;2. 作业评定:评判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包括内容表达、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3. 进修效果: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六、拓展延伸:1. 邀请文学专家或作家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艺术价值和意义;2. 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展现他们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3. 设置文学作品阅读小组,让学生共同阅读和讨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理解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还能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赤壁赋-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赤壁赋-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赤壁赋-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掌握《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意义;2. 理解《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抒发和意蕴;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2. 《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意义;3. 《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三、教学重点:1. 苏轼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2. 《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意义;3. 《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赤壁赋》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掌握《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韵味。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和解读《赤壁赋》来深入学生的心灵;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赤壁赋》的魅力;3. 教室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对《赤壁赋》的看法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1. 导入: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2. 讲解:讲述苏轼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让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背景;3. 活动:分组讨论苏轼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思想,展示学生对苏轼的理解。

第二课时:《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意义1. 导入:通过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这篇名篇的好奇心;2. 讲解:解读《赤壁赋》的内容和主题,让学生了解其深刻内涵;3. 活动:分组讨论《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意境,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

第三课时:《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和意境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赋》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其艺术特点和意境的感受;2. 讲解:分析《赤壁赋》的写作技巧和意象运用,让学生了解其艺术魅力;3. 活动:让学生朗读《赤壁赋》,体会其中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其深刻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赤壁赋》的读后感,表达对苏轼和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感受;2. 诗歌创作:要求学生模仿《赤壁赋》的风格,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赤壁赋》的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这篇名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9赤壁赋苏轼》作业设计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9赤壁赋苏轼》作业设计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苏轼》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赤壁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课文基本内容,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文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作业内容1. 课文熟读与背诵学生需将《赤壁赋》全文熟读成诵,并能够流畅地背诵全文。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字词句注释与翻译学生需对课文中的生字、难词进行注释,并尝试将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含义,提高古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3. 内容理解与主题探讨学生需就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探讨《赤壁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及苏轼的情感变化。

可分组讨论并形成书面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4. 文化背景资料收集学生需收集有关苏轼生平、赤壁历史背景及《赤壁赋》创作背景的资料,形成简洁明了的文字概述。

此环节旨在增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三、作业要求1. 课文熟读与背诵:要求全文背诵流畅,不漏字、不加字、不改字。

2. 字词句注释与翻译:注释准确,翻译通顺,尽量保持原文风格和韵味。

3. 内容理解与主题探讨:分析深入,观点明确,报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 文化背景资料收集:资料真实可靠,概述简洁明了,体现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1. 熟读与背诵:是否流畅准确,是否达到背诵要求。

2. 字词句注释与翻译:注释是否准确,翻译是否通顺,是否理解原文含义。

3. 内容理解与主题探讨: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明确,报告质量如何。

4. 文化背景资料收集: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概述是否简洁明了,是否体现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资鼓励。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 理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2. 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的写作意图;3. 练习仿写古诗,创作一首以自己身边景物为题材的古体诗。

三、作业步骤:1.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教室讲解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以及《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的写作意图。

学生可以结合教室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探讨苏轼在这首诗中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练习仿写古诗,创作一首以自己身边景物为题材的古体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或场景,运用古体诗的格律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古体诗,表达自己对这个景物的感受和情感。

四、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内完成;2.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包括阅读笔记、诗歌分析和创作的古体诗;3. 作业评分标准:包括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创作古体诗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评判:通过这个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选题背景:本次作业设计主题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取了苏轼的这首词作为教学内容。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品流传千古,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定风波》词以其清新婉约的文风和深沉悲愤的情感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熟悉其词作品的特点;2. 理解《定风波》这首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3. 能够背诵并朗读《定风波》这首词;4.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苏轼简介: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经历,让学生了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2. 《定风波》词的赏析:讲解《定风波》这首词的背景故事、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含义。

3. 词牌介绍:简要介绍《定风波》的词牌“满庭芳”,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词牌的特点。

4. 朗诵训练:进行《定风波》的朗诵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讨论:就《定风波》的主题、意境和艺术价值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苏轼的生平和词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定风波》这首词的内涵;2. 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定风波》,感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3. 朗诵训练:进行朗诵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 讨论研究: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定风波》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五、课外作业:1. 背诵《定风波》这首词,并录音上传;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定风波》这首词的理解和感悟;3. 选取苏轼其他名篇,比较《定风波》与其他词作品之间的特点和风格。

六、评价方式:1. 朗诵表现:根据学生的朗诵表现,评定其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充分表达个人见解;3. 课堂参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质量,评定其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仿写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情感。

三、作业步骤:1.学生在教室上听老师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跟读;2.学生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并对其中生僻词汇和句式进行解析;3.老师讲解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4.学生分组讨论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见解;5.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写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情感;6.学生在教室上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判。

四、作业要求: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能够流畅地朗诵并理解其中的意境;2.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能够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3.仿写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情感,能够体现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评判:1.背诵及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况占30%;2.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情况占30%;3.仿写的诗歌质量及表达情感的情况占40%。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可以培养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为他们今后的文学进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
一、作业背景
《书戴嵩画牛/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苏轼在游览山水时看到一幅画作,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作品。

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这篇文学作品,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作业目标
1. 通过阅读《书戴嵩画牛/苏轼》,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阅读《书戴嵩画牛/苏轼》,理解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3. 选择一段喜欢的文字,进行赏析和解读;
4.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于这篇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要求
1. 阅读《书戴嵩画牛/苏轼》,至少阅读两遍,确保理解文中的内容;
2. 在读后感中,要包括对作品的评判、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苏轼的赞美和思考;
3.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语言通顺,逻辑清晰;
4. 作业提交时间为一周后,逾期不接受作业。

五、作业评分标准
1. 阅读理解能力:30分;
2. 文学鉴赏能力:30分;
3. 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0分;
4. 作业完成情况:10分。

六、作业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文学作品,并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更能够感受到文学之美,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愿学生们在本次作业中有所收获,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苏轼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轼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领重要塞位。

其中,苏轼所题的《书戴嵩画牛》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进修苏轼的书法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二、作业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和书法的影响;2. 进修苏轼的书法风格和技巧,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三、作业内容1. 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2. 分析《书戴嵩画牛》的内容和艺术特点;3. 进修苏轼的书法技巧,包括笔画的运用、结构的布局等;4. 要求学生模仿苏轼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书戴嵩画牛》,进行练习;5. 督促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苏轼和《书戴嵩画牛》的作文,表达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与进修苏轼的相关资料,包括生平事迹、书法作品等;2. 学生需按时完成苏轼书法作品的练习,并提交练习效果;3. 学生需按时完成关于苏轼和《书戴嵩画牛》的作文,并提交给老师进行评分;4. 学生可以在作业中展示自己对苏轼书法作品的理解和创作。

五、作业评判1. 书法练习效果的评判将主要依据学生的字迹工整水平、笔画运用和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评判;2. 作文的评判将主要依据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理解深度、表达能力和文笔水对等方面进行评判;3. 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判的重要依据。

六、作业实施1. 作业时间:2周;2. 作业形式:书法练习、作文撰写;3. 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书法练习和作文撰写;4. 作业提交:书法练习和作文需按时提交给任课老师。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有机缘深入了解苏轼和他的书法艺术,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理解苏轼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3. 分析《书戴嵩画牛》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2. 《书戴嵩画牛》的背景和解读;3. 苏轼的诗词创作特点;4. 文学鉴赏与创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2. 理解《书戴嵩画牛》的意境和艺术特色;3. 分析苏轼的诗词创作特点;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苏轼的生平宁文学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书戴嵩画牛》的意境和艺术特色;2.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苏轼的诗词创作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 教室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苏轼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2. 分组讨论苏轼的诗词创作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 指挥学生朗读苏轼的诗词,感受其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解读《书戴嵩画牛》1. 分析《书戴嵩画牛》的背景和意境;2. 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

第三课时:文学创作实践1. 给学生安置文学创作任务,要求以《书戴嵩画牛》为题材进行创作;2. 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提供必要的写作技巧和指导;3.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效果,互相评判和提出建议。

第四课时:总结与展示1. 回顾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总结他的诗词创作特点;2. 展示学生的文学创作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3. 结课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进修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作业表现:学生的文学创作效果和表现水平;3. 课后反馈: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主题和意境;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苏轼及其代表作《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介绍;2. 《记承天寺夜游》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分析;3. 《记承天寺夜游》的意境和艺术特点;4. 《记承天寺夜游》的赏析和解读;5. 写作练习:仿写《记承天寺夜游》。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主题和意境;3. 学会分析《记承天寺夜游》的结构和艺术手法;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分组讨论和合作进修;3. 阅读分析和赏析;4. 作业安置和批改。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入《记承天寺夜游》的主题;2. 进修任务:介绍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特点;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记承天寺夜游》的主题和意境;4. 教师讲解:讲解《记承天寺夜游》的结构和艺术特点;5. 阅读分析:学生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进行赏析和解读;6.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仿写《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7. 作业安置:安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

六、评判方法:1. 教室表现评判:包括听课专注度、教室讨论参与度等;2. 作业评判: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进行评分;3. 考试评判:设置相关试题考查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承天寺的夜晚之美;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八、教学资源准备:1. 苏轼及《记承天寺夜游》相关资料;2. 教学PPT、图片和音频资源;3. 阅读材料和写作指导。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记承天寺夜游》,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修养。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2.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历史事件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介绍;2.苏轼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分析;4.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进修(1)介绍苏轼的生平宁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2)逐句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3)讲解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情感。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感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4.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诗歌内容和自身感悟,表达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感受。

5.总结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的进修效果,激励学生继续深入进修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评判方式1.教室表现评判:包括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度、表达能力等;2.作业评判:评判学生的读后感文章,包括内容的深度和观点的奇特性等。

五、拓展延伸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和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六、教学资源1.教材:课本《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等;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3.图书资料:相关文学作品集、钻研资料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意境和内涵。

2.通过进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介绍。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诗意解读和赏析。

3.写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篇类似风格的古诗。

三、教学重点:1.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意境和内涵。

2.进修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深层含义。

2.帮助学生运用古诗词的语言特点进行创作。

五、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讨论:老师讲解苏轼的生平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赏析结合创作:通过学生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互动教学: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

六、作业设计:1.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创作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根据《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一首古诗,要求韵律漂亮,意境深遥。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创作,互相交流和进修。

七、评判方式:1.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读后感占评分的30%。

2.创作古诗占评分的40%。

3.小组讨论表现占评分的30%。

八、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苏轼其他诗歌的阅读和赏析。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诗词进行创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苏轼的诗歌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书戴嵩画牛-苏轼》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及目的:《书戴嵩画牛/苏轼》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写于宋代,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从嵩山太守戴栗甲亲绘牛图引出,展现了苏轼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研读与解析,深入理解苏轼的艺术观念、审美情感以及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作业设计内容:1. 阅读导引:在开始阶段,引导学生了解《书戴嵩画牛/苏轼》的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 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对文中的文字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文中描述的戴嵩画牛事件及苏轼的感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分层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设定不同的阅读要求和任务。

对于高水平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对苏轼的文章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对于中低水平学生,则可减少阅读量,着重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作文撰写:要求学生根据对《书戴嵩画牛/苏轼》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议论文或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课堂展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7. 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如打分评价、点评评价、组织评价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

三、作业设计理念:1. 注重引导:通过对《书戴嵩画牛/苏轼》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注重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注重表达能力:通过撰写作文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思想表达能力。

苏轼描写打铁花的诗

苏轼描写打铁花的诗

苏轼描写打铁花的诗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名人,他的诗作广泛流传,
其中也有描写打铁花的诗。

打铁花是指铁匠在锻打铁器时,由于铁
的高温和锤击的力度,产生的火花飞溅的景象。

以下是苏轼描写打
铁花的一首诗:
《赤壁怀古》中的一句诗:
"铁衣冷砧铿,烟花繁锦绣。

"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赤壁怀古》一篇,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
景象。

其中的"铁衣冷砧铿"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打铁花的景象。

"铁衣"指的是铁匠们身上穿的衣物,由于铁匠作业时火花四溅,他们的
衣服会被火花烧得布满小孔,形成了一层似铁的外衣。

"冷砧"则指
的是冷却的铁砧,铁匠在打铁时用来支撑铁件的工具。

"铿"则是形
容铁砧被锤击时发出的声音。

这句诗通过形容铁匠们工作时的景象,展示了火花飞溅的壮观场景。

苏轼这句诗的意境独特,通过对打铁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古
战场的怀念和对历史壮丽场景的赞美。

这句诗以独特的形象描写,
将打铁花的景象与战场的壮丽景象相联系,既展示了铁匠的辛勤劳动,又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壮丽场面的向往。

总的来说,苏轼这句诗通过描写打铁花的景象,展示了铁匠工作时的辛勤与火花飞溅的壮丽场景,同时也抒发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壮丽场面的向往。

这种描写方式独特而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坡印象
---人间自是有情痴2010221102310012 中文基地班沈鹏
【摘要】苏轼作为一代文豪,其妙思文采一直是文学史上一抹亮丽的光彩,秀口一吐,就是半个宋家词话。

而他也是千古第一流的痴情人,一曲《江城子》更是历经岁月,传唱千古。

【关键字】苏轼,痴情,感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到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这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也是自古以来悼亡词的名作,历来为人所传诵。

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哀伤,并非是因为苏轼词本身的那种令人无法抗拒的才情思致,而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厚重的深情,哀婉凄伤,缠绵悱恻。

首句便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的光阴流转,宛若一个季度的轮回,虽物是人非,但回忆的触角依然能够拨动词人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记忆,而“生死两隔”更是为这份感伤涂抹上无以言状的凄凉冷色调。

好似一首低徊百转的诉歌,曲调一起,就是“哎!那还是十年前的事,而那时的你····”;又好像戏曲中老生唱的《大悲调》,帷幕一起,便是一声哀叹,“苦啊··”。

鲁迅先生曾经在评析《红楼梦》时说道“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

”①同样的,当回忆随那经久不变的月亮一同升起时,此中凄凉,也只有东坡自己独能领会,“不思量,自难忘”就是对那曾经琴瑟相合岁月的永恒祭奠。

孤坟远在千里之遥,孤身置于这茫茫夜色之中,也只能任由回忆和冷清来包围那伤感孤独的心,想当年李益也曾在那茫茫夜色中吟道“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来祭奠他与霍小玉之间的那被红尘错乱了的爱情,不同的是:苏轼的心境是怀念,是伤感;李益的心境是愧疚,是忏悔。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都道是“从别后,一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而苏轼却担心即使相逢,亡妻又是否会认得自己潦倒颓老的样子,盼相逢又怕相逢,这份孤独又矛盾的心理便是东坡最真实的情感写照。

十年,说长也长,三千六百夜,说短也短,十个年轮,弹指一挥间。

而这十年却使东坡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改造成一个安于平淡的钓叟田翁,青丝换白发,两鬓雪染,虽然是因为遭受了一系列的政治迫害的缘故,但我更宁愿美好的相信这是“思君使人老,岁月忽已晚”(《汉乐府·行行重行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这也是全词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梦中的相见,而你依旧是当初的容颜,忘记是哪位诗人曾说过“多年后,我已忘记了你的容颜,但我仍记得那满院花的芳香”,有些情感终究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模糊在我们人生的路上,而是像一坛老酒,愈久而弥香。

或许真的是“有心的人来入梦”,那种心灵感应是可以跨越生死的,而当在梦中相见时,你还是当初灿烂的模样,彼时锦年,画眉深浅,勾勒出我记忆中你最美的梳妆。

犹如沈从文先生所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
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①
有一种默契叫“相顾无言”,有一种感动叫“惟有泪千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都化为此刻这深情的凝望,夜寂寂,人依依,东坡的深情在那晶莹的泪水中静静流淌,流过历史的长河,流出那漫卷的墨香,迎面而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外界的政治迫害没有让这个坚强的男子留下高贵的眼泪,而妻子在梦中的无言相会,却是他像孩子一样留下动情的眼泪,这就是东坡,一个真实的东坡。

一个痴情的东坡,一个真正的“千古伤心人”。

“料到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有一种盼望叫望眼欲穿,有一种相思叫此恨绵绵。

明年今夜,月依旧,人已老,而那孤坟也仍在千里之遥,思念不止,便伤心不绝,即使是良辰美景,也只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也不由得想到归有光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东坡的深情,令人感动。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②我想没有苏轼的《江城子》,恐怕世人知王弗者甚少,但也正是因为这首《江城子》,让苏轼的形象更高大、更光辉、也更厚重。

虽然元稹也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的悼亡佳句,但终还是被他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给败坏了兴致。

所以我觉得也只有潘岳能够与东坡差可比拟,同样才华横溢,也同样感情深厚,以前也曾为潘岳的“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枝。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潘岳《悼亡诗》)而感动,但他浓烈的思念已被过度泛滥的辞赋冲淡,故不像东坡的词给人那么深刻的感受。

这里潘岳输了苏轼一筹,但潘岳自从妻子杨氏早逝后,不复再娶,可谓深情至极,实在难能可贵。

而苏轼在王弗死后的四年,就迎娶了王弗的堂妹,比他小十一岁的王润之,在“情感操守”上似乎又输潘岳一筹。

苏轼在作《江城子》时,王润之已经嫁给了他六年,但他在词中对王弗的深厚情感依然不减。

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看来,苏轼在情感上是背叛了王润之的。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东坡真性情的体现,“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元好问《迈陂塘》),苏轼一生为情所重,也自多情宽厚。

正如“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所言“圣人忘情,最下者不及情。

情之所钟,皆出我辈。

”③东坡非圣人,但却是痴情之人,他曾经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


④所以他不会把对王弗的哀思隐藏,因为隐藏不是东坡所为,也不是对王润之真真的爱。

哀,是酝酿;伤,是释放。

坦坦荡荡,真真实实的东坡才是那个可爱的东坡居士。

东坡是伟大的,王润之也是好样的。

她性格温顺,知足惜福,嫁给姐夫从未觉得委屈。

她与苏轼相伴二十六年,也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二十六年,苏轼宦海沉浮,几升几降,她与他始终伉俪情深,不离不弃。

在东坡又一次被黜之际,他卒于京师。

润之病故后,苏轼不再娶,只留朝云随侍终老。

现在不再执拗地认定,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是值得赞许的。

童话里王子永远只爱公主一个人,那是童话,要保留纯洁。

爱要爱得这般豁达,明亮,九曲回肠。

这样的爱,深重,纯粹。

与娶妻几次没有关系的,他永远可以堂堂正正的说,你是我的爱妻。

王朝云是苏轼生命中最后一个伴侣,相识于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时,当时王朝云年方十二,只是歌姬,苏轼为其做了一首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于是便有朋友
①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三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②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五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
③(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3页
把王朝云买下,送到苏府,而这一年苏轼已经四十岁。

《词林纪事》中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朝云把大白,唱“花退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幡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①
我想,朝云是懂得苏轼的,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才难过,这本是世间一奇男子,却遭受命运如此的作弄,当初遭贬时,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这是人心薄凉,亦是无可厚非,只有朝云始终如一,追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惠州。

曾经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与东坡相遇,便注定的今后那漂泊流浪的命运,但她从没有后悔,因为她把东坡看成是她世界的全部。

有一种爱,是可以跨越年龄的鸿沟,有一种缘,叫命中早已注定。

而有一种情,叫始终不离不弃。

所以,不久后,朝云早亡,苏轼终生不再听此曲。

朝云死后,苏轼葬她于惠州西湖,墓边筑“六如亭”常伴红颜。

犹如当年王弗死时,他青手栽下三万株松柏苗,常伴青冢。

而他死后,也有苏辙将他与王润之合葬在一起,完成他对她“死则同穴”的誓言。

林语堂先生曾说:“苏东坡自有其迷人的魔力。

就如魔力之于女人,美丽芬芳之于花朵,是易于感觉而难以说明的。

苏东坡的主要魔力,是熠熠闪烁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

”②而我认为东坡的魔力是他的那种毫不隐藏的真性情,对爱和爱人的深深痴情,让我们今天依然能够从的的诗文中感受到的绵长深厚的真情···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王兆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
[3](清)张宗槏.词林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①(清)张宗槏:《词林纪事》.中华书局.1960年.第9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