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策略反思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策略反思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策略反思简介本文旨在对使用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和评估。

我们将回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策略,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这一方法。

背景24小时计时法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24个小时,以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目标,设定不同的任务和活动,使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经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经验和教训:1. 设定合理的任务和时间限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学科特点,设定合适的任务和时间限制,使学生能够适应并完成任务。

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限制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压力或者懈怠。

2. 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要求,确保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标准。

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

3. 激发研究动力:通过设置有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机制或竞赛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4.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思考。

改进策略基于以上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 个性化设置任务和时间: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设定不同的任务和时间限制,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引入协作研究:在24小时计时法中引入协作研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3. 增加任务的多样性:通过增加任务的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4. 注重学生反思和总结的培养:教师应设立专门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深度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反思自己的研究进程。

结论通过对使用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自觉性。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24时计时法的认识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规律,并能正确的转换。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普通计时法,之前学习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也都是普通计时法的内容。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产生混淆、并且学的轻松,需要我好好思考的一个地方。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教学一开始,我通过导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播放的时刻是几时,从而由普通计时法引出24时计时法,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再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什么时候睡觉?你还能用不同的计时方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吗?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的,不然很难凭空想出来。

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充分利用电脑钟面模型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回顾一天,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自然的用两种不同计时方法表示同一时刻,教师在适时总结一下。

再提出问题,说说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更好的记住本节课的知识点。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换的过程中,我没有说清楚普通计时法的表示要写清楚是上午还是下午,以至于有些学生在有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候,没有在普通计时法的前面标清楚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刻,这点我在下次上课之前要好好的强调一下。

2023最新-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优秀7篇)

2023最新-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优秀7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优秀7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要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7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

”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上课开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设计通过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

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

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

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

3、教学评价太少。

总之,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在课改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二《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上完《24时计时法》一课后,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再看一看检测的结果,回想这一节课的全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以后教学中值得借鉴地方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摘要本文是对24小时计时法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课堂实践和学生反馈,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通过这份文档,我们希望能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以提高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效果。

引言24小时计时法是一种常见的时间计量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并提高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使用24小时计时法来教授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管理任务。

然而,在过去的几次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此进行了反思,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问题和解决方案问题1: 学生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不深入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学生对于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并不深入,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应用层面。

因此,我们决定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案例和实际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4小时计时法的原理和应用。

问题2: 缺乏参与度和主动性解决方案:由于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将采取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措施,比如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游戏和小组讨论。

问题3: 缺乏实践机会解决方案: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有限,这对他们的研究和掌握24小时计时法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任务,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加深他们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通过对24小时计时法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提高学生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 张三, (2020). 24小时计时法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教育研究, (3), 56-67.- 李四, 王五, (2019). 提高24小时计时法教学效果的探索. 教育教学研究, 22(5), 67-79.。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一、对课题及其内容的反思:在教授24时计时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因此,在讲解24小时制的起源、应用背景和现实意义时,我利用了实际案例和图表数据,让学生们深入理解24小时制并充分认识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另外,在讲解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的相互转换时,我结合了生动的图表数据和趣味性的猜谜游戏,既是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二者之间的差别,也是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学生们的兴趣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对这一课题比较感兴趣,而有些同学则对此不太关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绘画制作、小组讨论和活动竞赛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存在着一定的时间观念困惑和记忆难度,因此,我特别强调了熟悉时钟读数和把握时间概念的重要性,同时逐步深入解释和演示12小时制与24小时制之间的相互转换,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钟读数技巧。

三、对学生课堂练习及其作业的反思:在教学后,我针对学生们对于24小时制的理解情况和听课效果进行了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在课堂练习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竞争机制,让学生们通过分组竞赛等活动方式来巩固和加深对24小时制的认识和掌握。

在布置作业方面,我特别强调并指导学生们课后再次自主练习,例如利用计算机或手机等工具来进行时钟读数训练,并定期检查和点评学生们的作业效果,以反哺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不足之处: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某些学生,我在讲解部分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期应用和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加科学地分配讲解、应用和练习的时间,以致使课程更为丰富和实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的语言表达和听力能力并不太好,因此,在针对性措施上还需进一步精益求精;同时,我也要加强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机制,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变化,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

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

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

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

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

因此我设计了“20xx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

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5篇《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1】每个人教新教材都有同样的感受:例题的难度大。

在我们大多数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去学习新的知识跨度大。

新教材例题后的练习题很少有对例题类似的基础练习,可以说是一练一变,真可谓是举一反三。

基于现状,我们只能从自己的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

教材的例3是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密切联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境,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第一,题中的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记时法,这一点是需要学生注意的。

第二,求经过时间学生也是接触过的,但是在三年级的上册,离现在也有一段时间,同学对一些知识有所遗忘,需要帮助学生回忆一下。

教学时,我先出示题一: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下午5时45分到达石家庄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这是一道热身题,学生已学过。

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起计算经过时间时用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求经过时间。

然后出示题二:我们是上午11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6时15分到达阳泉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阳泉要用多长时间?这道题是对原例题进行了一下修改。

首先让同学们默读题,发现这道题和题一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这道题中两个时刻的记时法不同。

我引导:“你觉得在做这道题是应该注意什么?”同学们:“先把记时法统一了。

”有的说:“都统一成普通记时法。

”有的说:“都统一成24时记时法。

”我让学生自己做做看。

学生做完,班里汇报。

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开始时刻是上午,到达时刻是下午。

都统一成24时记时法比较简便。

否则必须先求出上午经过时间,再加下午经过时间,才能求出。

这一环节也为计算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不在同一天的经过时间奠定了基础。

针对我们的学生,对例题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有兴趣。

24时记时法,是在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24小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24小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

《24小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的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时间。

1.播放视频(飞机场)师:他们为什么不能上飞机?(PPT2)追问:对呀,看错时间了,可见学习时间多重要。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一天的时间知识【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探索新知(一)分析一天的时间1.汇报预习情况: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拿出预习单把小红一天在做的事情与同桌说一说。

2.指名学生汇报3.学生活动一: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小红一天要做的事情了,现在请请出我们的好朋友——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看活动要求:(学生读活动要求)教师巡视,快速投学习单,学生不用上去(用红色笔批改,对的学生做手势)3.汇报及时表扬(表现这么好把掌声送给自己)师:一天有.........生:24小时每天的开始师:那你们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预设生:从12时开始生:从0开始师:晚上的12时,也可以叫做0时,一天时钟的时针转动几圈师:我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转动了几圈?生:2圈(教师拿出教用钟)【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拨一拨,再用课件验证,充分让学生理解晚上12时,就是凌晨О时,知道一天有24小时,并且让学生初步体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1.探究1天时间的数法。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篇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下面是《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一在学习戴嵩是一位著名画家时,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在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去掉了“一”和“就”来读,让学生比较意思表达上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带有“一……就……”的这句话是说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画刚挂出来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体会到了这组关联词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

最后再让学生用上“一……就……”来说说大家看到戴嵩的画以后的反应?出示:看画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

有钱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

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内容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网络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具体做法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

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根据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导入新课,看新闻联播画面说说播放的时刻是几时?你可能在干什么?,从而由普通计时法引出24时计时法,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4小时计时备课教案及反思

24小时计时备课教案及反思

24小时计时备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24小时计时备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24小时制的时间概念。

2. 学生能够计算和解决与24小时制时间有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活动和练习,熟练掌握24小时制时间的表达和运用。

教学重点:1. 理解24小时制时间的概念。

2. 学会将24小时制时间转换为常规时间(AM/PM)。

3. 运用24小时制时间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钟表、白板、马克笔、教学PPT。

2. 学生:学习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钟表,问学生现在是几点钟。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24小时制的时间?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24小时制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24小时制时间的优势和实际应用场景。

三、转换练习(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常规时间(AM/PM)的示例,要求学生将其转换为24小时制时间。

2. 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并与同桌讨论答案。

四、计算与解决问题(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24小时制时间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运用24小时制时间进行描述和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展示他们的答案和思路。

六、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提出自己的反思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24小时制时间表、编写时间故事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运用24小时制时间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2. 教师检查学生在练习和解答问题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

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

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

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

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

因此我设计了“20xx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

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篇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下面是《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一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内容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网络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具体做法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根据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导入新课,看新闻联播画面说说播放的时刻是几时?你可能在干什么?,从而由普通计时法引出24时计时法,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再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什么时候睡觉?你还能用不同的计时方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吗?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分析进而得到结论,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脑钟面模型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回顾一天,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自然的用两种不同计时方法表示同一时刻,教师适时板书,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板书,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都能清楚地表示出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看谁能最快发现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网上操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初探出两种计时法的记时特点,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三、把数学知识网络化,使知识在信息学习中升华。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24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1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故事设疑,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考考我们三五班的同学:小明和小刚约好了明天8:00去看电影,早上小明来了,而小刚却还在呼呼地睡大觉呢?他们为什么没有见到面呢?师:为什么小刚来错了?生1:他们说的时间不对,应该是晚上8:00。

师:对,他说的的时间不清楚。

师:那么谁能只改动时间,不加汉字也能表达清楚。

生2:20时。

师:那么,这几个同学改得对吗?学完这节课大家就知道了。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中央电视台有一档非常著名的节目,老师只播放音乐,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节目吗?生:能师:播放新闻联播音乐。

生:新闻联播生:新闻30分师:究竟是什么节目?生:新闻联播。

师:那谁来说说新闻联播什么时候开始?生:7:00师:什么时候的7:00?早上还是晚上?生:晚上7:00师:晚上7:00吗?我们来看电视画面是这样写的。

师:播放新闻联播节目画面.师:为什么电视上没有显示晚上两个字,为什么电视右上角显示的时间是19:00呢?生:19:00就是晚上7时。

师:噢,原来同学们都知道19:00就是晚上7时。

原来晚上7:00还可以这样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二、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有多少小时?钟表上时针走了几圈?生1:一天有24时生2:钟表上时针走了两圈。

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下面我们用钟表一起来演示一下一天的时间。

师:深夜12时,我们在干什么?生:睡觉。

师:凌晨6时,我们在干什么?生:准备起床。

……2、探索规律师介绍:深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代表新一天的开始。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一)一、从教学重点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教学的重点抓的还是挺准的。

本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在这点上我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由学生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从练习的设计上看,巧妙、开放。

一个练习,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的、发散的空间。

而且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预告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更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另外,在评价上,这点我做得也很好,能及时给与适当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激发了。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一上完就觉得效果不佳,自己好像一直没有进入状态,学生纪律很好,但却很严肃,使整节课学习气氛显得很紧张,这样学生就学得不轻松,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再从从备课的角度看,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

学生在理解24时计时法上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很快辩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

在这一环节我应多加练习,发挥教学机智,从而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但我没能做到。

对于这方面,我要多加努力,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二)今天的课堂,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堂非常顺利。

上课了,我先讲解昨日的节节清试卷。

本来不准备这一节开始就讲练习。

可是,不讲,没有办法对年月日中的平年闰年做以了结,于是,那就讲吧!在讲的过程中,有5个男生不听讲,我让他们搬着凳子坐到讲台前,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题讲完了,我准备再让学生做一遍,一会第3节,原题再来一遍,看有多少100分的。

这是第一次节节清,我给了基础分86分,明确告诉学生这是给你认真上课积极发言的奖励,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卷子上的14分得到,你就是100分。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方法反思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方法反思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方法反思简介本文旨在对使用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探讨。

正文1. 引起学生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游戏、团队活动、配合多媒体等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引起学生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游戏、团队活动、配合多媒体等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引起学生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游戏、团队活动、配合多媒体等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创造积极研究环境 - 为学生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能够提高其研究效果。

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积极参与。

同时,通过赞扬和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创造积极研究环境 - 为学生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能够提高其研究效果。

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积极参与。

同时,通过赞扬和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创造积极学习环境 - 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其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同时,通过赞扬和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3. 规划合理的研究任务 -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研究任务和挑战是必要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并鼓励他们超越自我。

规划合理的研究任务 -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研究任务和挑战是必要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并鼓励他们超越自我。

规划合理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挑战是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一、学会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两种方法计时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

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

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

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

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

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

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

通过钟面的演示,通过反复对照读法,使同学们很好区别这
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下面的实际计算打下坚定的基础。

有了概念,同时,也就有了有计算的基础,这就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第一阶段。

二、以“求列车运行时间”为代表,推出诸如此类的简易计算公式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讲清24时计时法的概念之后,就要进入实际的计算的教学。

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糊里糊涂的。

例如:一列火车10:22从首都北京发车,19:29到达沈阳。

求列车的运行时间。

还有,一场演唱会从8:30开始到14:30结束,求演唱会演出的时间等。

诸如此类的计算举不胜数,要是见一题就给讲一次怎样的计算,那就麻烦太大了。

所以凡属这类的计算问题,都可以概括出一个简易的公式,让同学们像应用其它的公式一样,轻松地把数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

那就是: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运动时间。

这个公式即通俗易懂又涵盖了很多问题的时间计算。

对于同学们来说,在老师的启发下是很容易接受的,运用起来也颇为方便。

关键是公式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概念要让同学们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运动时间,接近的有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有些事物虽不接近行走,但也是运行的事物,有如:比赛、会议、义务劳动、演唱会等也都可看作运行的事物,只要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
间,就可以代入这个公式中求出运行时间。

在掌握了这个公式以后,有关的运行时间的计算就彻底的解决了。

如:19:29--10:22=9:07,这个9:07就是火车在北京和沈阳之间的运行时间。

又如:14:30-8:30=6:00,这个6:00就是演唱会的“运行时间”,同学们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的时间计算问题,就非常的灵活和得心应手了,这样一来,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同时也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和时间。

三、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还要使同学们认真掌握实际的计算技能
这是所说的计算技能主要是竖式的计算(笔算)。

列竖式时必须使同学们会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也就是时间的单位时与分的借位和进位问题。

虽然同学们把1时等于60分,60分等于1时背记的很熟,但在竖式中的具体计算时,必须使同学们知道,分与分之间,时与时之间都是借一当十,够十进一,可是时与分之间的借位和进位却是借一当60时够60进一。

例如:19:20中20分不够减去30分,得从前面的9时中借一,但借一时就等于60分,原来分的十位上是2,现在就是8减下面的3,结果原来时十位上的9只剩下8去减下去的0。

因此得出19:20
这样的结果。

又如8:45中的45分加上25分等于70分,但不能写成70就完事了,应拿出60分向前面的时位上进一,
而得出到8:45,而不应该写成11:70,以上这样的换算技能十分的重要,我们务必给同学们讲明白,写清楚,免留后患。

四、列车运行时间跨越两天或多天的分段计算方法
该问题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是一个引伸问题。

通过上面运行时间求作的简易公式的教学,只要同学们对于求当天的运行时间熟炼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也都能较顺利的通过的。

但是也会遇到个别的(少部分)同学产生糊涂和混乱。

这也是整个教学中的难点部分。

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的时间是18:00,到达上海的时间是第二天8:25,求这列火车的区间运行时间。

对于有些同学似乎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但当我们讲出灵活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时,也就使他们不再感到困难了。

也就是说,从今天的18:00到晚上的24:00属今天的运行时间,用24:00减去18:00等于6:00,这6:00就是今天的运行时间,所不易看出的是24:00,它是一个不明显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很关键,它是两天的分界线,计算时必须用到它。

今天的运行时间求出后,再加上24:00以后的8:25(每二天后运行的时间),就是整个人北京到上海的全程运行时间。

列综合算式:(24:00-18:00)+8:25=14:25。

解决了跨两天的运行时间问题后,那么跨多天的运行时间也
就可以类推计算了。

例如:一列火车从沈阳14:00发车,第三天到达成都,到站时间为13:20,求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该把运行的时间分为三段来认识,即从沈阳出发的当天为第一天,到达成都的那天为第三天,那么中间的第二天是整整的一天(24:00)。

列算式也就很容易的事了。

那就是先求出第一天的运行时间:24:00-14:00=10:00,第二天是整24:00,第三天运行了13:20,把这三天的时间加起来的和,就是这列火车从沈阳到成都的运行时间。

即:10:00+24:00+13:20=4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