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中文版)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诊治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6ae3ca17cfc789eb162dc824.png)
病例少,还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肛裂、肛周皮赘 肛门直肠狭窄
单独结肠累及 结肠、直肠同时累及
41肠道克罗恩病的发病部位明显影响肛周病变的发生 肛周疾病常在肠道症状出现前或与肠道症状同时出现。
3 、 肛周CD患者中,各疾患占比
肛周疾患 肛瘘
肛裂 皮贅
脓肿
多种病变合并 (含消化道其他部位病变)
占肛周CD比 50% 22% 8% 5% 15%
诊断标准中,肛周疾病是确诊CD的重要依据之一。
肛周病变是克罗恩病(CD)的早期表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1年内, 绝大多数在5年确诊有肠道克罗恩病。
少数CD并发肛周疾病的治疗非常棘手,患者长期不能愈合或 反复发生。 可喜的是近年来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为 治愈该病带来希望。
欧洲公布的累 积发病率呈逐 年增加的趋势, 1 年内12%, 5 年内15%, 10年内21%, 20年 26%。
治疗早期复发瘘管或复杂瘘管,治 缺点:起效慢,副反应多,部分患者不能
疗效果与剂量有关,超过40岁及病
耐受。
程较短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11]
4、2、 外科治疗
原则: 无症状者不治疗; 伴有活动性的肠道克罗恩病者予以全身治疗和局部引流、或作长
期引流; 低位括约肌间瘘或经括约肌瘘者予以瘘管切开术; 复杂性肛瘘者予以引流并考虑在适当时期选择挂线治疗或黏膜瓣
二、肛周CD的临床表现
有浅表的裂口 肛周皮赘 肛裂 脓肿 肛瘘 或肛管直肠狭 肛门失禁等 病变疼痛轻微或无痛,剧烈的疼痛提示有潜在的感染。
三、肛周克罗恩病的诊断
LOR EM
包括肛周疾病的确定、分类和活动度评估三方面。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27945a84868762cbaed534.png)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25%~80%的成人CD患者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的患病率最高,约占17%~43%[1,2]。
为规范我国pfCD的诊治,《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内外科专家,在借鉴国外pfCD诊治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3,4,5,6]。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
先由专家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讨论确定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
再由专家分部分撰写,交总负责人汇总成共识初稿。
初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
投票专家推荐的等级标准分为a完全赞同(必不可少);b部分赞同,推荐(应该做到,但未达到必不可少的高度);c部分赞同,但不推荐;d不赞同(删去,不合理、不必要、不合国情、不可操作、不可评估、不必放在本共识意见中)。
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根据专家投票总结果分为A级(强烈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赞同(a);B级(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或部分赞同(a+b);C级(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3/4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不放入本共识。
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本共识意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
推荐意见15条,以下分别阐述。
一、pfCD的诊断1. pfCD具有与普通肛瘘不同的临床特点,这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
等级判定:强烈推荐普通肛瘘是指常见的肛隐窝腺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肛瘘。
pfCD与普通肛瘘不同,外口与内口的关系常不遵循Goodsall规则,瘘管情况更复杂。
克罗恩病诊断治疗
![克罗恩病诊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d92a9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6.png)
4.临床表现符合为可疑,应安排进一步检查。 5.初发病例、根据临床、影像学或内镜表现及活
检改变难以确诊时,应随访观察3~6个月。与肠 结核混淆不清者应按肠结核作诊断性治疗,以观 后效。
1. 活动度:CD活动指数(CDAI)可正确估计
3.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 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1. 临床表现: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 周腹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病变, 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 状。CD家族史有助于诊断。
2. 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表现确定作钡剂小肠造 影或钡剂灌肠,必要时可结合进行。可见多发性、 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 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变等。B超、CT、MRI检 查可显示肠壁增厚、腹腔或盆腔脓肿等。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 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 项,可诊断本病。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 肠改变者,也可临床拟诊本病,并观察发作情 况。
4.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 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 诊”随访。
2. 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 重度。
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 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 常;
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 体温>37.5℃;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 (Hb)<l00g/L;血沉>30mm/h。
UC 的症状程度分级
表1 WHO推荐的CD诊断要点
项
目`
最新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全文版)
![最新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全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3ea1b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9.png)
最新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全文版)摘要肛瘘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领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为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形成。
由于其病理变化的复杂多样性,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乐观,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肛瘘迁延不愈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编写本专家共识,建议在治疗前对肛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瘘管造影、超声波检查、CT 或MRI,目的在于准确判断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行方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腺源性肛瘘确诊后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分为损伤括约肌的手术和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
前者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后者包括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直肠黏膜肌瓣推进修补术、肛瘘激光闭合术和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等。
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或组合应用。
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肛瘘栓和纤维蛋白胶等,由于其具有保留括约肌功能和可重复应用等特点,亦推荐有条件和有经验的医生选择性应用。
术后良好的伤口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愈合,降低肛瘘复发率。
由于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和排粪失禁发生率,对部分病情复杂、反复手术和肛门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在选择再次手术时一定要慎重,要权衡患者获益和排粪失禁风险。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的异常感染性瘘管,瘘管内壁为腺上皮组织或肉芽组织。
80%~90%的肛瘘是由于肛门的隐窝腺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形成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所遗留的上皮化瘘管或慢性感染性病灶。
少部分肛瘘患者无明显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过程,应当注意特殊原因引起的肛瘘,如克罗恩病、特殊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
肛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年龄段相对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肛瘘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肛瘘治疗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愈后不佳,其原因可归咎为术前评估不准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或患者病情特殊等。
世界卫生组织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41f37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世界卫生组织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六点:
1. 非连续性或区域性肠道病变。
2. 肠壁全层的炎症,病变伴有脓肿及狭窄。
3. 病变肠段黏膜呈现铺路石样或者重型的裂隙。
4. 结节性非干酪性肉芽肿。
5. 裂沟或瘘管形成。
6. 肛门的病变,包括一些难治性的溃疡,非典型的肛瘘或肛裂等。
如果满足上述的第1、2、3项,可视为可疑克罗恩病,再加上第4、5、6
项之一,可确诊为克罗恩病。
另外,满足第1、2、3项中的两项,再加上
第4项,也可以确诊为克罗恩病。
但需要排除别的疾病,如溃疡性的结肠炎、肠结核、缺血性肠炎或者放射性肠炎等。
克罗恩病肛瘘分类
![克罗恩病肛瘘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9243eef524de518974b7d0e.png)
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75年前,Penner而和Crohn最先描述了肛瘘为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
据调查,20%的克罗恩病患者并发肛瘘,其中3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
克罗恩病诊断1年时,肛瘘的发生率为12%,当诊断时间达20年时,其发生率翻倍。
肛瘘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然而目前关于肛瘘的文献十分有限,为此,来自荷兰、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工作组,搜罗了468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得出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于2014年6月7日在线发表在 Gut 杂志上。
分类及评分1、一般分类和评分(1)一套临床实用的克罗恩病肛瘘分类有助于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推荐级别:1C。
(2)克罗恩病肛瘘活动评分必须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
推荐级别:1C。
讨论:目前已有好几套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来定量评价克罗恩病肛瘘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
共识推荐最好分别制定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制定分类标准时,应考虑解剖学因素;制定评分标准时,应评估肛瘘活动情况,并且能敏感地反应治疗效果。
然而,其分类及评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2、肛瘘活动肛瘘活动的评估必须同时参考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
推荐级别:2C。
讨论:肛周疾病活动评分(PDAI)是根据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活动及性生活受限)、肛周疾病的严重程度(瘘管流出情况、肛周疾病类型及硬化程度)制定的李克特五分量表。
当PDAI>4分为界值来判定瘘管引流及局部炎症活动时,其准确性为87%。
“瘘管引流评价”最初在英夫利昔单抗相关的一项RCT研究中用来定量评估瘘管愈合情况。
瘘管闭合定义为无引流(手指轻压除外);有反应定义为连续两次随访时引流量降低50%以上;缓解指连续两次随访时未发现任何瘘管。
然而之后的RCT研究中,也发现其存在一些缺点。
MRI研究显示内瘘愈合较临床愈合迟滞12个月左右,为了将瘘管的解剖学位置及炎症活动情况的影像学表现相结合,van Assche等设计了一套基于MRI的评分。
世界胃肠病组织克罗恩病肛瘘专家共识
![世界胃肠病组织克罗恩病肛瘘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af6b8cba58da0116c1749ef.png)
2013年,克罗恩病肛瘘专家共识小组,经过研究委员会成员复习所有相关文献和摘要(截止2014年3月),在最初选定的4680篇文献基础上,保留247篇文献用以研究㊂同时确定了4个关注的方面,即克罗恩病肛瘘分类与评分㊁诊断㊁治疗和手术管理㊂我们翻译的 克罗恩病肛瘘的分类㊁诊断和多学科治疗的共识意见 是基于当前最佳的临床证据制定,并通过20个工作组专家参与讨论以及反复核准,至少获得80%投票者的同意而达成的㊂采用改良等级标准(推荐等级评估㊁制定及评价体系)用来说明推荐的强度和证据的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㊂一、克罗恩病肛瘘的分类与评分声明1:一套临床实用的克罗恩病肛瘘的分类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㊂克罗恩病患者的肛瘘活动性评分应能向临床医师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㊂推荐等级1C目前已有数套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来定量评价克罗恩病肛瘘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㊂建议最好分别制定分类标准和评分标准:制定分类标准应考虑解剖因素﹔制定评分标准应评估瘘管活动情况并能动态敏感地反映治疗效果㊂这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治疗方案的选择㊂声明2:瘘管活动性的评估必须同时参考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㊂推荐等级:2C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是依据生活质量的评估和肛周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制定的李克特量表㊂PDAI大于4分作为临界值进行临床评估(活动期瘘管分泌物和局部炎性迹象),其准确率达到87%㊂瘘管 闭合 ,定义为无渗出物(即使手指轻压)﹔有治疗反应,定义为至少两次连续随访后瘘管引流量减少50%或更多﹔瘘管缓解,定义为两次连续随访后未发现引流的瘘管㊂尽管这种临床评估标准已被应用于远期的随机对照试验,但它还存在一些弊端: 手指轻压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而这种方法尚没有被正式验证过﹔持续存在㊁没有液体分泌物的瘘管会被评为 缓解 ﹔瘘管外口的表现被用来代替整个瘘管内部的情况㊂磁共振的研究显示,瘘管内部愈合较临床缓解迟滞12月(中位值)㊂原先或残留的瘘管位置变成最小阻力的通道,形成新的瘘管或反复发作的瘘管㊂为了将肛瘘解剖学位置和反映炎性活动情况的影像学表现相结合,van Assche等设计了一套基于MRI的评分系统,其解剖学因素包括瘘管的数目和走向,炎性活动情况通过MRI的T2加权相瘘管高信号影㊁脓肿和直肠炎反映㊂上述评分虽然通过PDAI验证,但两者相关的程度较低(r=0.371,P=0.036)㊂磁共振中增强后的影像消失是唯一与临床缓解相关的特征㊂近期更多的研究发现,在长期随访期间,这种评分对瘘管内径的缩小变化并不敏感㊂近来,MRI 评估的瘘管长度被认为是患者对治疗反应的一项预测因素㊂总之,需要对现有方法和量表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于更好地评估肛周瘘管的活动情况㊂声明3:瘘管解剖学包括瘘管的走形及其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之间的关系(浅表,括约肌间,经括约肌,括约肌上,括约肌外和肛提肌上或肛提肌下)是分类时重点考虑的因素㊂推荐等级:2B分类时应将经括约肌瘘管分为高位和低位,当瘘管通过肛门外括约肌的下1/3时称为低位瘘管㊂推荐等级:2C 采用Parks分类描述瘘管的走向:(1)括约肌间肛瘘:管道穿过内括约肌并通过括约肌间隙到达肛周皮肤﹔(2)经括约肌肛瘘:管道穿过内外括约肌或耻骨直肠肌﹔(3)括约肌上肛瘘:管道先向上经过括约肌间隙,接着向下穿过肛提肌到达肛周皮肤﹔(4)括约肌外肛瘘:管道起源于直肠壁,向下穿过肛提肌,但没有穿过外括约肌或耻骨直肠肌㊂新近增加的第5类是浅表的不涉及括约肌复合体的管道㊂支管和肛提肌平面之间的关系:支管处于肛提肌下方㊁支管处于肛提肌上方㊁支管在肛提肌平面横向延伸,也被称为 马蹄型肛瘘 ㊂见图1㊂声明4:直肠炎的存在,即直肠的溃疡和(或)狭窄㊁肛管的炎性改变或狭窄是肛瘘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推荐等级:1C 声明5:肛周脓肿,其临床表现为波动感和影像学显示为局部积液,MRI中T2加权相高信号影和(或)腔内超声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域伴周边炎性组织(MRI中T1增强加权相见周边信号增强和(或)腔内超声见病变界限周边模•诊治指南•世界胃肠病组织克罗恩病肛瘘专家共识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5.07.023注:①~⑤是连接内口和外口的主管道,a~c是盲端延伸的支管图1肛瘘解剖位置糊㊂肛周脓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对分类有重要意义㊂推荐等级:2C二㊁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和随访声明6:通过内镜评估直肠情况对于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是必需的㊂推荐等级:1C声明7:麻醉下探查(EUA)在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和分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㊂它也有助于及时地进行治疗干预,例如脓肿引流和(或)挂线㊂当怀疑有脓肿形成且MRI不能马上执行,麻醉下探查和脓肿引流是一种可以采取的措施,且不应该延误㊂如怀疑存在其他情况,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㊂推荐等级:1C声明8:盆腔MRI是肛瘘诊断及分类的一种具有低侵袭性㊁高准确度的检查方法㊂因此被视为克罗恩病肛瘘影像学中的金标准㊂MRI能提供肠腔疾病的病变部位㊁严重程度及积液等更多详尽的信息㊂推荐等级:1B盆腔MRI能准确地显示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肉,同样也能显现瘘管和脓肿的结构㊂对于瘘管和脓肿判断的准确率在76%~100%之间㊂另外,MRI能辨别临床 静止期 的脓肿和肠腔炎性病变㊂MRI最佳观察瘘管的图像技术是T2加权抑脂序列㊂MRI的T1加权增强序列有助于区分肉芽组织和脓液(积液)㊂相控阵列线圈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覆盖率来观察提肛肌上瘘管㊂腔内线圈在辨别内口位置方面具有优势㊂可是,它们应用并不广泛且视野欠开阔㊂声明9:腔内超声(联合或不联合双氧水)是诊断肛瘘的一种实用的MRI替代方法㊂但它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性㊂推荐等级:2B腔内超声(频率在5~16MHz之间)能够清楚详尽地显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其分类的准确率为86%~95%,其识别内口的准确率62%~94%㊂然而,腔内超声受限于自身的穿透程度,不能准确地识别坐骨直肠窝或肛提肌上的脓肿㊂局部注射双氧水或彩色多普勒合并生理盐水注射有助于改善视野㊂克罗恩病瘘管超声成像能区分克罗恩病相关的肛瘘和隐窝腺感染的肛瘘㊂它的阳性预测值和隐性预测值分别为87%和93%㊂作为一种补充方法,经会阴超声对瘘管的发现和分类的准确性可与腔内超声媲美㊂但其对深部脓肿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其可能在探查直肠阴道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MRI相比较,88.9%比44.4%)㊂在评估和显示肛瘘方面,腔内超声和MRI均优于临床检查,但究竟选择EUS 还是MRI,由局部位置㊁专业知识及克罗恩病肛瘘的复杂程度决定㊂声明10:瘘管造影和CT对于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和分类准确性较低㊂然而,瘘管造影对于异常复杂的肛瘘能提供更多的信息㊂推荐等级:1C声明11:检查方法的联合,是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㊂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流程见图2㊂推荐等级:2C三㊁克罗恩病肛瘘的药物治疗声明12:克罗恩病肛瘘的短期治疗目标,是脓肿引流和缓解症状﹔长期治疗目标,是解决瘘管的分泌物㊁改善生活质量㊁瘘管愈合㊁保护肛门功能和避免直肠切除及造口㊂推荐等级:1C声明13:糖皮质激素和对氨基水杨酸制剂对肛瘘的作用并不显著㊂推荐等级:1C对氨基水杨酸制剂对肛瘘无明显临床价值㊂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会使瘘管型克罗恩病的瘘管分泌物增多,增加手术干预的概率㊂声明14:抗生素(甲硝唑和环丙沙星)的应用有助于改善瘘管的症状,可能促进瘘管愈合㊂推荐等级:1C 因此,抗生素仅被推荐用于瘘管的辅助治疗㊂推荐等级:2C声明15:巯嘌呤类药物对克罗恩病肛瘘的效果中等㊂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的相关研究有限㊂他克莫司对于活动期肛瘘的治疗有效,但在应用时需要对其药物浓度进行检测,从而将毒性作用降至最低㊂推荐等级:2C目前,尚无比较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对瘘管作用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的前瞻性对照试验㊂最近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硫唑嘌呤对瘘管的改善和闭合没有明显的作用㊂一项评估抗生素与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效果的前瞻性㊁开放性研究证实,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㊂甲氨蝶呤:目前尚无临床相关研究表明甲氨蝶呤对瘘管引流的作用㊂他克莫司:由于他克莫司的肾毒性较大,故需要降低剂量使用㊂局部使用他克莫司并没有显著的获益㊂环孢素:一些观察性的研究报道了环孢素对瘘管型克罗恩病的效果㊂环孢素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相关的不良反应限制了环孢素的应用㊂声明16:英夫利昔单抗(推荐等级:1A)和阿达木单抗图2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流程(1B)对瘘管闭合诱导和缓解的疗效中等㊂赛妥珠单抗的有效证据较弱(1C)㊂与单药治疗相比,抗TNF和巯嘌呤类药物联合,其治疗效果具有更高的瘘管愈合反应和瘘管闭合率(推荐等级:2C)㊂评估英夫利昔单抗对瘘管型克罗恩病疗效的一项研究显示,56%~68%的患者在诱导方案治疗至少4周以上,50%的瘘管闭合﹔另一项研究结果中,治疗组有38%~55%的患者获得全部瘘管的闭合㊂临床试验ACCENT二期对英夫利昔单抗远期维持治疗进行评估,39%维持治疗者在第54周获得了全部瘘管的完全闭合㊂在阿达木单抗治疗瘘管型克罗恩病的CLASSIC-1和GAIN研究中,与安慰剂相比,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4周,对瘘管的改善和缓解没有明显差异㊂CHARM的三期试验为历经56周的对诱导治疗有反应的阿达木单抗维持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有33%的患者瘘管获得完全愈合,而安慰剂组仅为13%(P<0.05)㊂这项试验的开放性延伸型研究结果表明,随访2年期间,90%的患者仍然保持瘘管愈合㊂远期的开放性研究显示,23%~29%对英夫利昔单抗失去反应或逐渐耐药的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是有效的㊂两项评估赛妥珠单抗对中重度克罗恩病合并瘘管的治疗反应的大型研究PRECISE1和PRECISE2的亚组分析表明,赛妥珠单抗治疗26周时,36%的肛瘘完全闭合,而安慰剂组为17%(P=0.038)㊂然而,以连续两次随访大于50%的瘘管闭合作为瘘管的治疗反应,上述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㊂免疫抑制剂联合抗TNF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疗效仍然存在争议㊂临床试验ACCENTⅡ中的亚组分析提示,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年,并不能提高对治疗的反应率㊂尽管如此,合并直肠炎的患者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㊂近期也有研究表明,联合治疗与瘘管闭合的相关性是明确的㊂一项荟萃分析也评估了抗TNF对克罗恩病肛瘘的疗效,英夫利昔单抗被证实有效的证据最充足㊂手术治疗(包括挂线引流㊁瘘管切开术㊁直肠推移瓣术㊁瘘管切开术合并挂线及其他手术方式)加抗TNF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㊂四、克罗恩病肛瘘的手术治疗声明17:通常推荐在药物治疗之前,对肛周脓肿进行手术引流㊂推荐等级:1C有症状的克罗恩病肛瘘,通常之前就存在或伴有肛周脓肿㊂采取手术引流而不是自然破溃,可以将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的远期并发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㊂声明18:非切割性挂线,对于预防(反复的)脓肿发作是有效的㊂推荐等级:1C瘘管是盆腔感染的潜在来源㊂由于挂线引流可使瘘管始终处于开放状态,从而限制脓肿的反复发作㊂松弛挂线是首选方式,可以保持肛门外括约肌的完整性㊂而切割性挂线由于在肛管形成瘢痕会带来较高的肛门功能失禁风险(54%)㊂挂线的缺点是由于挂线的存在使瘘管无法 闭合 ㊂挂线的最佳移除时间仍然并不明确㊂在临床实验ACCENT Ⅱ中,挂线治疗2周后移除,新发脓肿的概率为15%㊂因此,挂线2周后移除可能太早㊂一项小样本前瞻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期间保持挂线引流,新发脓肿的概率为0㊂所以,至少在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期间,推荐保持挂线引流,瘘管能在挂线移除后闭合㊂声明19:并发直肠炎的克罗恩病肛瘘,手术方法只有脓肿引流和非切割性挂线㊂只有当内镜下确认直肠炎已经缓解,才推荐进一步施行促进瘘管闭合的手术方式㊂推荐等级:1C近端肠腔的活动性病变会导致排粪次数增多,并且直肠炎影响伤口愈合㊂当肠腔内不存在炎性反应的情况下,特别是病变位于直肠的时候,英夫利昔单抗联合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更高㊂声明20:瘘管切开术可以应用于有症状的㊁表浅的瘘管,偶尔也应用于低位括约肌间瘘管㊂选用这种手术方式经常需要考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㊂低位经括约肌肛瘘(特别是女性位于前侧的瘘管)行瘘管切开术,有较高的肛门失禁风险㊂推荐等级:2C对于有症状㊁表浅的瘘管㊁低位括约肌间和挑选的低位经括约肌肛瘘来说,瘘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它不会引起排粪失禁,愈合较快,复发率低(不存在直肠炎)㊂但对于高位经括约肌肛瘘㊁括约肌上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瘘管切开术会导致愈合时间延长和增加肛门失禁的几率㊂此外,由于女性患者前侧的肛门外括约肌较短,低位经括约肌肛瘘行瘘管切开术会带来较高的肛门失禁的风险㊂声明21:确定性手术修复包括瘘管切开术㊁黏膜瓣推移(MAFs)㊁生物补片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㊂纤维蛋白胶和干细胞注射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㊂推荐等级:2C MAFs是一种关闭瘘管内口的手术方式㊂它需要将直肠黏膜的瓣膜覆盖瘘管的原发开口处,因此,闭合高压区远端的瘘管,却不影响括约肌复合体㊂外侧的瘘管部分预计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干燥㊂在一个纳入35项研究㊁平均随访28.9月的系统回顾中,MAFs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成功率为64%,肛门失禁率为9.4%,50%的患者需要再次干预治疗㊂生物补片由胶原或更多由猪小肠黏膜下层组织制成,通过瘘管的内口塞入瘘管中,不改变括约肌结构㊂回顾性队列研究和一项开放性研究提示,其成功率为24%~88%(中位随访6~15月)㊂有一项研究报道了22%的失败病例由于补片的移位导致㊂但是,使用缝合的生物补片进行治疗的时候,瘘管闭合率极好(87%)㊂一般而言,补片治疗有可能成为一线的手术治疗措施﹔有效的防止补片移位和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但其费用是一个大问题㊂当经括约肌肛瘘的瘘管已经形成肉芽组织纤维化的管道可供结扎和横断的时候,可以采用LIFT㊂该手术通过括约肌间平面关闭内口并祛除感染组织㊂在一个单中心小样本(40例)研究中,其报道的成功率达到94%㊂近期研究提示,疗效中等(1年后治愈率56%),所有复发的病例都出现在术后2月内㊂前瞻性大样本治疗克罗恩病的结果尚未公布㊂纤维蛋白胶是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组成㊂它可以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和纤维原细胞生长来促进创面的愈合㊂由于不同的研究其瘘管来源和随访的异质性,导致瘘管闭合的成功率差异较大㊂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纤维蛋白胶和传统手术治疗肛瘘在复发率和排粪失禁率方面无异㊂干细胞治疗是基于间叶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调节免疫细胞的能力㊂向瘘管周围或瘘管内注射自体脂肪干细胞或骨髓干细胞是安全可行的㊂最初的研究表明,干细胞联合纤维蛋白胶能使56%~82%的患者瘘管闭合,其1年㊁3年持续缓解率分别为53%和30%㊂干细胞治疗似乎很有前景,但仍需其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远期随机㊁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㊂关于股薄肌移植,一项包含18例克罗恩病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股薄肌移植对复杂肛瘘的治疗成功率为64%,对50%持续不愈合的窦道有效㊂声明22:临时改道造口对于严重㊁复杂而难治的克罗恩病肛瘘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㊂推荐等级:1C声明23:经会阴㊁括约肌间进行的直肠切除术及永久造口是对严重而难治的瘘管疾病的最后手段㊂推荐等级:1C对于复杂㊁难治的肛周疾病,保留功能的造口术是可考虑的治疗手段㊂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早期缓解率很高(81%)﹔然而只有26%~50%的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缓解㊂许多接受造口术的患者最终需要接受直肠切除术治疗,少数患者可以恢复小肠的连续性㊂唯一的一项关于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表明,需要切除的直肠越少,术后恢复率相对越高㊂直肠切除术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盆腔神经的损伤㊁骶前脓肿和会阴部切口延期愈合㊂一般来说,对于并发不可控制的败血症及组织损伤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做好行改道造口术的准备㊂另外,对于结肠和肛门没有受累的患者,可以用结肠肛管拖出式直肠切除术代替粪便永久转流术㊂结论克罗恩病肛瘘的最佳治疗方式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的途径完成㊂多种检查技术相结合经常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㊂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应首先进行感染灶的手术引流治疗㊂抗生素和巯嘌呤类药物被推荐为克罗恩病肛瘘的辅助治疗㊂在所有抗TNF药物中,英夫利昔单抗的效果最佳㊂抗TNF被视为一线治疗,可选择性联合抗生素和(或)巯嘌呤类药物㊂口服他克莫司可避免难治性患者行手术造口㊂肛瘘的手术修复包括瘘管切开术㊁黏膜瓣推移㊁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㊁生物补片和纤维蛋白胶,只有肠腔内不存在炎性病变时才可以考虑㊂直肠切除术及永久性造口是严重而难治性疾病的最后手段㊂克罗恩病肛瘘药物与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流程见图3㊂参考文献(略)(李悠然译谷云飞练磊审校)(收稿日期:2015-02-28)(本文编辑:卜建红)图3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流程。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手术治疗进展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手术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e683b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d.png)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手术治疗进展崔然;俞旻皓;陈建军;秦骏;骆洋;秦绍岚;仇伊尔;黄轶洲;钟鸣【摘要】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中CD合并肛瘘(PFCD)的发生率约为17% ~43%.松线疗法是PFCD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部分新型手术方法对特定类型的PFCD疗效较好,而多数方法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已成为PFCD手术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PFCD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Crohn's disease(CD)is a chronic non-specific intestinal inflammatory disease,and the incidence of perianal fistulizing CD(PFCD)is 17%-43%. Non-cutting setons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FCD. Some new surgical methods are effective for specific types of PFCD,however,the efficacy of most new methods remains to be confirmed by further studi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mode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PFCD surgery.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dvance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FCD.【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8(023)004【总页数】3页(P238-240)【关键词】Crohn病;直肠瘘;外科手术;多学科团队模式【作者】崔然;俞旻皓;陈建军;秦骏;骆洋;秦绍岚;仇伊尔;黄轶洲;钟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200127【正文语种】中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可侵蚀肠壁,引起裂隙状溃疡,常伴肉芽组织增生[1]。
克罗恩病分级标准
![克罗恩病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d82f4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f.png)
克罗恩病分级标准《克罗恩病分级标准》前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克罗恩病的分级标准。
你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克罗恩病,这可是一种有点麻烦的肠道疾病呢。
这个分级标准就像是给克罗恩病这个“小怪兽”分分类,看看它到底有多厉害,这样医生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啦。
它就像是给医生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地图”,帮助他们在治疗克罗恩病这个复杂的“迷宫”里找到方向。
适用范围这个克罗恩病分级标准适用的场景可不少呢。
首先,在医院里那肯定是超级有用的。
比如说,当一个患者怀疑自己得了克罗恩病,来到医院做检查。
医生就可以根据这个分级标准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是在研究机构呢,研究人员想要了解克罗恩病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这个标准也能派上大用场。
就像研究人员想知道年轻人和老年人得克罗恩病有什么不同,按照这个分级标准来分析数据,就能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
还有啊,在药物临床试验的时候,这个标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
就好比是给新的治疗药物打分的一个准则,如果药物对某个级别的克罗恩病患者效果特别好,那就说明这个药物在这个病情程度上是很有效的。
术语定义咱们先来搞清楚几个关键的词儿。
“克罗恩病”,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肠道的毛病。
这个病会让你的肠道变得很不舒服,可能会出现肚子疼啊、拉肚子之类的症状,而且它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好的,是个慢性疾病。
“分级标准”呢,就像是给克罗恩病分了几个不同的档次。
就好像是你去买苹果,按照大小或者质量分了不同的等级一样。
这个分级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肠道受损的范围之类的因素来确定。
正文1. 核心分级标准条款1.1 临床症状方面- 对于轻度克罗恩病来说,患者可能就是偶尔会肚子疼,一天大概也就疼那么一两次,而且疼痛程度也不是特别难以忍受,就像你不小心撞到桌子角那种疼。
拉肚子的次数也不是很多,一天可能就两三次。
身体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消瘦,食欲可能只是稍微有点受影响。
- 中度克罗恩病呢,肚子疼的频率就会增加了,可能一天会疼个三四次,而且疼痛会比较厉害,就像有人在肚子里拧着劲儿似的。
克罗恩病肛瘘的影像学诊断
![克罗恩病肛瘘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68b65c55022aaea998f0f51.png)
【Key words】
Crohn disease;Perianal fistula;
Iconography
自1934年Bisselllt]首先报道小肠局限性肠炎同时伴有 肛周肉芽肿病变以来,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的肛周 病变越来越受到f临床医师的重视。肛瘘是CD最常见的肛周 病变,在CD疾病过程中,有17%~43%的患者并发肛瘘,且 多为复杂性肛瘘[2]。CD肛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 治疗困难m]。CD肛瘘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5]。通过影像学 手段准确评价瘘管情况,对于CD肛瘘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 的临床意义。
但瘘管造影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不足之处:(1)软组织分 辨力差,无法或难以判断瘘管与肛管括约肌的关系;(2)平面重叠的影像学资料,对瘘管形态和走行判断困 难(x线瘘管造影);(3)对比剂可能因注射压力不足、瘘管 粘连或炎性坏死物阻塞等原因,无法将瘘管完全充填,从而 遗失部分瘘管;(4)当肛瘘外口闭合时,造影无法进行;(5) 当瘘管较粗大时.对比剂易于外溢而影响诊断(x线瘘管造 影);(6)可能因加压注射使细菌和对比剂进入血流而引起 菌血症或对比剂不良反应;(7)与其他检查相比,该检查存 在电离辐射,对儿童、孕妇等患者不合适[6]。有文献报道,与 手术结果对比,x线瘘管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仅16%,而假阳 性率达12%[7]。基于以上原因,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瘘管造 影来评价CD肛瘘,除非临床怀疑患者合并有直肠膀胱瘘或 直肠阴道瘘l…。
confirm the diagnosis,accurately classify the disease,plan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and monitor the efficacy.Magnetic
克罗恩病治疗共识ppt课件
![克罗恩病治疗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0a619b02d276a200292e56.png)
COMMIT实验:加用MTX不能提高缓解率
Gastroenterology 2008
副作用
输注过敏反应少见
Gastroenterology 2004 Gut 2009
发热、关节僵硬疼痛、肌痛、不适等常见
机会感染:结核 T细胞淋巴瘤
N Engl J Med 2001 Gastroenterology 2008
RG C]
早期复发
加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再次复发的风险
中重度复发者,抗-TNF制剂
抗-TNF制剂+免疫抑制剂方案疗效更佳
激素抵抗型克罗恩病
抗-TNF制剂[EL1a, RG B]和(或)巯基嘌呤、MTX
疾病早期,可考虑手术治疗
抗-TNF制剂在治疗激素抵抗型克罗恩病中的作用
内容
布地奈德 VS 安慰剂
布地奈德 VS 5-ASA
回盲部局限性活动性中度克罗恩病
布地奈德9mg/d [EL1a, RG A]
全身应用皮质激素 [EL1a, RG A]
免疫调节剂+皮质激素的方案同样合适
激素依赖、抵抗、不耐受者,可选择抗-TNF制剂[EL1b, RG
B]
怀疑脓毒血症者加用抗生素 [EL5, RG D]
% VS 30%;甲强龙83% VS 38%
Gastroenterology 1979 Gastroenterology 1984
局部或全身应用的选择
取决于疗效与副作用间的平衡
副作用与监测
早期效应:水肿、满月脸、皮肤细纹、情绪异常、糖耐 量降低等
长期应用: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肌病、感觉异常
布地奈德 VS 传统皮质激素
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与治疗[1]
![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与治疗[1]](https://img.taocdn.com/s3/m/11a80f2ea5e9856a561260a5.png)
Yang BL, Zhu P, Sun G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anal fistulas in Crohn’s disease.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9; 17(20): 2058-2063
金标准[9].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MRI对复杂性 肛瘘内口检出率为84%, 原发主管、支管/脓腔 检出准确率100%和94.7%[10]. MRI是CD肛瘘首 选检查方法[3,9]. 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受到超声波 穿透范围、局部脓肿形成导致的疼痛及直肠狭
窄等因素的存在, 而在CD肛瘘诊断应用中受到 限制[3]. MRI影像指导, 麻醉状态下探查能正确 评价脓肿和肛瘘的情况[3].
CD肛瘘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Armuzzi et al [6] 研究认为5号染色体缺陷使CD患者肛周病变具有 明显的遗传倾向. CD肛瘘中低位肛瘘可视为腺源 性肛瘘; 具有高位内口或复杂瘘管的高位复杂性 肛瘘与腺源性肛瘘不同, 他们有复杂的相互连通 的管道. 直肠阴道瘘多见, 发生率约为10%, 以低 位瘘多见[7]. 2.2 分类 就肛瘘而言, 目前还未有被一致接受的 标准分类. 分类形式繁多, 临床医生经常被这些 复杂的分类所混淆. 肛瘘分类应当确定原发瘘 管、继发管道, 病变所涉及肛门括约肌及周围 相关组织结构的关系, 并提供外科手术所需要 的解剖资料. Park's分类是目前临床最为广泛接 受的分类方法, 同样适用于CD肛瘘(图1). 2.3 CD肛瘘活动评价 正确评价瘘管的活动程度 有助于临床治疗CD肛瘘. 标准的CD活动指数 (the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并不适 合评价CD肛瘘. 尽管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不同的 评价方法, 但肛周CD活动指数(perianal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PCDAI)最能反映CD患者 肛瘘的进展情况[8]. PCDAI从5个方面对CD患者 肛周病变进行评价: 分泌物、疼痛、性生活困 难、肛周病变类型和硬结. 2.4 辅助检查 临床检查结果将直接影响治疗 决策, 正确的诊断检查方法是CD肛瘘治疗的 重要部分. 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局部检查方 法有直肠指诊、肛管直肠腔内超声(anorectal ultrasound, AUS)、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麻醉状态下探查 (examination under anesthesia, EUA).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c05b01a8114431b90dd8ed.png)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作者:蔡巧英叶锋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29期[摘要]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东阳人民医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共108例,予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肛门失禁情况、瘘管的愈合时间、症状缓解情况及生物学指标,行2年随访观察手术后遗症发病情况。
结果治疗后肛门失禁评分[(3.16±0.58)分]低于治疗前[(13.67±3.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2.03±0.54)分]、克罗恩病简化活动指数[(139.86±34.29)分]、主观症状评分[(1.07±0.53)分]均优于治疗前[(7.89±2.34)、(287.04±95.45)、(2.36±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物学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瘘管愈合时间为(19.07±8.72)d;出现后遗症7例(6.48%)。
结论克罗恩病合并肛瘘采用综合治疗能够实现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与局部症状的减轻,效果理想,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克罗恩病;肛瘘;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b)-0035-04Clinical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Crohn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nal fistula CAI Qiaoying1 YE Feng2▲1.Dongyang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322109, 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n anal fistula complicated with Crohn disease. Methods From March 2008 to March 2013 108 patients with Crohn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nal fistul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Dongyang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al incontinence, healing time of fistula, remission and biological indicators were observed and a two year long follow-up was given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sequelae of operation.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anal incontinence score was(3.16±0.58) score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13.67±3.97)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CDEIS, CDAI and subjective symptom [(2.03±0.54),(139.86±34.29),(1.07±0.53) score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7.89±2.34),(287.04±95.45),(2.36±0.75)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Biological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bef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healing time of fistula of these patients was (19.07±8.72) d and there were 7 cases (6.48%) withseguelae.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 complicated with Crohn disease is effective in the recovery of anal function and it lessens the local symptoms, which is of the value to be put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Crohn disease; Anal fistula; Comprehensive therapy克罗恩病为肠道的炎症性疾病,是肠黏膜上皮细胞对微生物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由于肠上皮细胞经常暴露在细菌及其成分下,致病菌或内化的细菌成分与肠上皮细胞起相互反应而启动炎性反应。
克罗恩病肛瘘与非克罗恩病肛瘘的MRI特征对比分析
![克罗恩病肛瘘与非克罗恩病肛瘘的MRI特征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a5a99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d.png)
克罗恩病肛瘘与非克罗恩病肛瘘的MRI特征对比分析克罗恩病肛瘘与非克罗恩病肛瘘的MRI特征对比分析Ni Genghuan;Zhao Hongwei;Qi Changzhen;He Jie;Hu Peng;Sun Jihong【期刊名称】《中华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9(053)004【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肛瘘(P?FCD)与非克罗恩病肛瘘(P?FNCD)的MRI 影像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且术前盆腔MRI检查资料完整的109例肛瘘患者,按照患者临床是否诊断克罗恩病(CD)将患者分为P?FCD和P?FNCD组.P?FCD组59例,P?FNCD组50例.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估肛瘘的分级(圣詹姆斯大学医院分级)、分型(改进型Parks分型),测量统计分支数、脓肿数、内口数、内口高度,统计直肠炎及肛管炎的发病率,评价Van Assche评分.P?FCD 和P?FNCD组患者间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非参数检验(偏态分布)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交叉表Pearson χ2检验比较.结果P?FCD组和P?FNCD组患者分支数、脓肿数、内口数、内口高度、直肠炎阳性率、肛管炎阳性率、Van Assch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P?FCD及P?FNCD组患者改进型Parks分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圣詹姆斯大学医院分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CD 以高位复杂肛瘘为主,与P?FNCD有显著不同.结合临床对肛瘘采用圣詹姆斯大学医院分级和Van Assche评分有助于P?FCD诊断.%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erianal?fistulas of Crohn disease (P?FCD) and perianal?fistulas of non?Crohn disease (P?FNCD). Methods A。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1d8cf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4.png)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周阿成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4(20)1
【摘要】肛瘘是克罗恩病(CD)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D肛瘘的诊断有多种方法,但主要依靠直肠腔内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药物治疗CD肛瘘的主要方法,但疗效并不满意,生物制剂的出现给瘘管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联合外科手术.该文就CD肛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周阿成
【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江苏,无锡,2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抗TNF-α制剂对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术后免疫平衡和细胞因子水平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 [J], 罗志律
2.中西医结合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临床效果 [J], 邱丽娟;肖秋平;林丽珠
3.抗TNF-α制剂对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病情远期复发率的影响 [J], 牟娅宁
4.克罗恩病合并复杂性肛瘘的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J], 林涛;徐曙光;明兰;徐速
5.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与治疗 [J], 杨柏霖;竺平;孙桂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中文版)2014-07-12 75年前,Penner而和Crohn最先描述了肛瘘为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
据调查,20%的克罗恩病患者并发肛瘘,其中3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
克罗恩病诊断1年时,肛瘘的发生率为12%,当诊断时间达20年时,其发生率翻倍。
肛瘘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然而目前关于肛瘘的文献十分有限,为此,来自荷兰、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工作组,搜罗了468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得出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于2014年6月7日在线发表在 Gut 杂志上。
【分类及评分】1、一般分类和评分(1)一套临床实用的克罗恩病肛瘘分类有助于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推荐级别:1C。
(2)克罗恩病肛瘘活动评分必须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
推荐级别:1C。
讨论:目前已有好几套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来定量评价克罗恩病肛瘘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
共识推荐最好分别制定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制定分类标准时,应考虑解剖学因素;制定评分标准时,应评估肛瘘活动情况,并且能敏感地反应治疗效果。
然而,其分类及评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2、肛瘘活动肛瘘活动的评估必须同时参考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
推荐级别:2C。
讨论:肛周疾病活动评分(PDAI)是根据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活动及性生活受限)、肛周疾病的严重程度(瘘管流出情况、肛周疾病类型及硬化程度)制定的李克特五分量表。
当PDAI>4分为界值来判定瘘管引流及局部炎症活动时,其准确性为87%。
“瘘管引流评价”最初在英夫利昔单抗相关的一项RCT研究中用来定量评估瘘管愈合情况。
瘘管闭合定义为无引流(手指轻压除外);有反应定义为连续两次随访时引流量降低50%以上;缓解指连续两次随访时未发现任何瘘管。
然而之后的RCT研究中,也发现其存在一些缺点。
MRI研究显示内瘘愈合较临床愈合迟滞12个月左右,为了将瘘管的解剖学位置及炎症活动情况的影像学表现相结合,van Assche等设计了一套基于MRI的评分。
解剖学因素包括瘘管的数目及走形,活动程度则包括T2相高信号、脓肿及直肠炎来反映。
上述评分虽然通过PDAI确认,但两者相关程度较低。
近来,MRI中测得的瘘管的长度可能在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中起预示作用,但仍需对现有方法及量表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评估肛瘘活动情况。
3、瘘管解剖学(1)分类时应考虑瘘管的走形及其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板之间的关系。
推荐级别:2B。
(2)分类时应将经括约肌瘘管分开为的高位和低位瘘管,当瘘管通过肛门外括约肌的下1/3时称为低位瘘管。
推荐级别:2C。
讨论:Parks等对400名肛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瘘管的位置与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有关。
第四部分将陈述瘘管位置与手术方式的关系。
4、直肠炎直肠炎的存在,即直肠、肛管的溃疡、炎症或狭窄,是肛瘘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级别:1C。
讨论:直肠炎的出现与瘘管的处理和预后高度相关,具体将在第三和第四部分陈述。
5、脓肿脓肿的形成也为分类的重要标准。
推荐级别:2C。
讨论:肛瘘经常伴随着脓肿的形成,及时发现及治疗能将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降至最低。
图1呈现了与肛瘘处理相关的部位。
【诊断与随访】1、内镜通过内镜评估直肠情况对于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来说是必需的。
推荐级别:1C。
讨论:内镜能评估肠腔内炎症的程度及范围、内瘘开口,并发现狭窄、肿瘤等其他并发症。
直肠炎是瘘管经久不愈及直肠切除术的危险因素。
2、麻醉下检查(EUA)麻醉下检查对于肛瘘的诊断及分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其同时能实行脓肿引流、挂线等治疗。
当怀疑有脓肿形成且MRI不能马上执行时,可行麻醉下检查及脓肿引流术。
如怀疑存在其他情况,则需行影像学检查。
推荐级别:1C。
讨论:经验丰富的结直肠外科医生对肛瘘、窦道及脓肿进行准确分类的可能性为90%。
英夫利昔单抗相关的一个研究表明,在使用抗TNF治疗前,行麻醉下检查及脓肿引流和挂线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更高、复发率更低。
3、MRI盆腔MRI是肛瘘诊断及分类的一种低侵袭性检查,具有准确度高的特点,因此被视为肛瘘影像学检查中的金标准。
MRI能提供肠腔疾病的病变部位、程度及积液等相关信息。
推荐级别:1B。
讨论:MRI能准确地显示肛门括约肌、盆底肌、瘘道及脓肿的结构,其准确度在76%~100%之间。
同时,MRI能辨别不成熟脓肿及肠腔炎症。
T2相抑脂序列能较好观察瘘管。
增强MRI的T1相有助于区分脓液和肉芽组织。
相阵控线圈能较好观察肛提肌上瘘管及内瘘开口,但是它们应用并不广泛,且视野欠开阔。
4、肛管内超声超声内镜(EUS)同样有助于肛瘘的诊断,然而其准确性受其视野狭窄影响。
推荐级别:2B。
讨论:EUS能够清楚看见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细节,以其分类的准确性为86%~95%,识别内瘘的准确性为62%~94%。
三维增强EUS及彩色多普勒EUS均有助于改善视野。
当回顾性比较三维增强EUS与MRI作为评价手术方式的参考时,他们的一致性为81%和90%。
经会阴超声发现瘘管的能力可与EUS相媲美,但前者发现深部脓肿的准确率较低。
一项meta分析比较了EUS和MRI发现肛瘘能力的大小,证实两者灵敏度相近,但MRI 特异度稍高。
究竟选择MRI还是EUS是由肛瘘的部位、专业知识及复杂程度决定。
5、瘘管造影和CT瘘管造影和CT对肛瘘诊断及分类的准确性较低,然而瘘管造影对于异常复杂的肛瘘能提供更多信息。
推荐级别:1C。
讨论:瘘管造影及CT在肛瘘的诊断评估中已过时,因其具有放射性且对瘘管与盆底肌群关系的显示欠佳。
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瘘管造影才能对肛瘘提供更多信息、决定手术方式。
6、检查方法的结合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各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是共识所推荐的。
如内镜与MRI或内镜与EUS等相结合。
推荐级别:2C。
讨论: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32名肛瘘患者经EUS、麻醉下检查、MRI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91%、91%和87%。
麻醉下检查与MRI或EUS相结合时,其准确度达100%。
图2展示了肛瘘诊断的相关流程。
【治疗】1、治疗目标肛短期的治疗目标是脓肿引流及缓解症状,长期目标是瘘管愈合、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直肠切除术等。
推荐级别:1C。
2、糖皮质激素及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对氨基水杨酸制剂对肛瘘的作用并不显著。
推荐级别:1C。
讨论:对氨基水杨酸制剂对肛瘘无明显临床价值,且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加重瘘管情况、增加手术可能性。
3、甲硝唑、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愈合。
推荐级别:2C。
讨论:早些时候,一些小样本、非随机研究证实,间断使用6周~8周的抗生素能改善肛瘘患者预后,且无严重副作用。
只有一个小样本的RCT比较了全身性运用环丙沙星、甲硝唑及安慰剂治疗肛瘘10周后的效果,表明各组间无差异。
也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提示,局部或全身运用甲硝唑都不能改善PDAI。
两项双盲的RCT研究比较了环丙沙星与抗TNF相结合治疗的效果。
第一项研究表明,环丙沙星与英夫利昔联合治疗18周时,73%的患者有反应,在单独使用英夫利昔的患者中,其反应率为39%。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环丙沙星联合阿达木单抗与单独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12周的效果,证实前者对于瘘管引流的效果优于后者,停用抗生素后,两组差异消失。
总之,这些结果支持抗生素能改善瘘管引流但不能促进其愈合的观点。
4、巯嘌呤类药物对肛瘘的效果一般,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相关研究有限,他克莫司对于活动性肛瘘有效,但需对药物浓度进行检测,以控制其毒性作用。
推荐级别:2C。
讨论: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比较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对瘘管作用作为首要研究目标的前瞻性研究。
只有一些随机、双盲研究的亚组分析中得出31%接受6-巯基嘌呤治疗的患者肛瘘愈合,而这在安慰剂组中仅为6%。
最近一项meta分析显示硫唑嘌呤对瘘管愈合无明显促进作用,而早先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54%接受巯嘌呤类药物的患者中瘘管愈合,安慰剂组为21%。
一项前瞻性、开放研究证实抗生素与硫唑嘌呤相结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
目前无临床相关的研究表明甲氨蝶呤对瘘管引流的作用。
在一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将50%以上瘘管闭合4周以上作为观察终点时,43%服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能达此目标,而这在安慰剂组中仅为8%。
然而,两组的完全愈合率无明显差别。
他克莫司的肾毒性较大,但可以通过降低剂量解决。
局部使用他克莫司无明显益处。
几项观察性试验研究了环孢素对肛瘘的作用,证实环孢素能快速缓解肛瘘症状,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其相关的副反应限制了环孢素的应用。
5、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对肛瘘愈合的疗效中等,表明赛妥珠单抗有效的证据更弱(1C)。
抗TNF与巯基嘌呤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较单种治疗方法效果更佳(2C)。
讨论:两项RCT研究比较了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的效果。
将50%以上瘘管闭合4周以上作为观察终点时,56%~68%服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能达此目标,而这在安慰剂组中仅为26%。
38%~55%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肛瘘完全愈合。
在CLASSIC-1和GAIN研究中,使用阿达木单抗4周对于肛瘘无明显改善。
CHARM 研究表明,33%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患者肛瘘完全愈合,安慰剂组为13%。
也有研究表明,23%~29%对英夫利昔单抗无反应的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是有效的。
两项大型研究PRECiSE 1和PRECiSE 2表明,赛妥珠单抗治疗26周时,36%患者肛瘘完全愈合,安慰剂组为17%。
一项meta分析评估了抗TNF对肛瘘的作用,其中证实英夫利昔单抗有效的证据更充足。
免疫抑制剂+抗TNF联合治疗对于肛瘘的效果存在争议。
临床试验ACCENT II中的亚组分析提示,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如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一年,反应率无明显变化。
然而,有研究显示,联合治疗能使合并直肠炎的患者获益,最近也有研究表明,联合治疗与瘘管闭合是相关的。
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生物治疗的效果(其中,手术治疗包括挂线、瘘管切开术、皮瓣移行治疗、瘘管切开术+挂线及其他手术方式),单纯手术组的临床反应率为35.9%,手术+生物治疗组的反应率为71.3%,说明手术+生物治疗效果更佳。
6、脓肿引流在开始药物治疗时通常推荐肛周脓肿手术引流。
推荐级别:1C。
讨论:有症状的肛瘘患者通常伴有肛周脓肿,手术引流有助于减少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发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
7、挂线挂线对预防脓肿形成及复发有效。
推荐级别:1C。
讨论:由于瘘管是盆腔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保持其充分引流是必需的。
松挂线能够保持窦道开放,限制脓肿反复发生,而切割挂线由于其后可能形成疤痕,有发生大便失禁的风险。
挂线的一个缺点是,瘘管因挂线的存在而无法闭合,挂线移除的最佳时间目前仍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