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行政中的网络舆论监督——由周老虎事件和躲猫猫事件引发的思考
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及几点思考
当前 ,随着微博客等网络新兴媒体的出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日 员 的公行为 ,需要各级政府部 门严格落实依法行政 、阳光行政 ,不断
益凸显 。近年来 ,网络报道的“孙志刚”事件 、“药家鑫”案件、“邓玉娇” 提升规范行政、科学执政的本领 ,在重大决策前 ,要主动公开征求社
案件 、“药家 鑫 ”案 件 、“周 老 虎”事件 、“躲猫 猫 ”、“天 价烟 ”、“表 叔 ”等 会各界和广大网民的意见建议 ,让权 力在 阳光下运行 ,转变思路 ,改
监督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网络的快速 、高效、便捷 ,使其成为了广大 时发 布事 实 真相 及工 作进 展 情况 ,通 过真 诚对 待 网 民 ,换取 网 民的理
群众维权 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 ,可以说 网络舆情 已经成为各级政 解和信任。那么,当网络舆情出现时,不实舆情也就不会有市场 ,其数
避 网络舆 情显 然是 掩 耳盗铃 、闭 门造 车 。
民适时了解问题处置进展情况 ,使其在网民心中产生公信力和信任
既然 避无 可避 ,那 么我 们应 如 何应 对 呢?换 位 思考 ,我们 就 会发 感 。把 网络 舆情 吸 引在 当地 、化 解在 当地 。
科技创新与应用 l 2013年第1期
信 息 技 术
对 网络舆情 的认识及几点思考
姜 军 (江 苏省 宿 迁 市泗 洪县 委 宣传部 ,江 苏 宿 迁 223800)
摘 要 :网络 具 有基 础 广 泛 、人数 众 多 、信 息 量 大 、渠道 畅 通 、形 式 多样 、方便 快捷 等特 点 ,已成 为各 类 舆 情 产 生 的 “集 聚 区 ”和反 映 社情 民意 、炒作 社 会 热点 的 “主 战场 ”,被 公 认 为是 继报 纸 、广播 、电视 之 后 的 “第 四媒 体 ”,特 别是 微 博客 的 出现 ,使社 会 进 入 了 “传媒 聚光 灯 ”、“大众 麦 克风 ”、“信 息爆 炸 ”时代 ,网络舆 情 已无可 争议 地 成 为一 种 强 大的舆 论 力 量 。 关 键 词 :网络 舆 情 ;标 本 兼 治 ;用管 结合
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及几点思考
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及几点思考网络具有基础广泛、人数众多、信息量大、渠道畅通、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等特点,已成为各类舆情产生的“集聚区”和反映社情民意、炒作社会热点的“主战场”,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特别是微博客的出现,使社会进入了“传媒聚光灯”、“大众麦克风”、“信息爆炸”时代,网络舆情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
标签:网络舆情;标本兼治;用管结合当前,随着微博客等网络新兴媒体的出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网络报道的“孙志刚”事件、“药家鑫”案件、“邓玉娇”案件、“药家鑫”案件、“周老虎”事件、“躲猫猫”、“天价烟”、“表叔”等等,都显示了网络舆情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特别是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严峻挑战。
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妥善应对处置网络舆情引发的公共危机,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有着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通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需要从观念、机制、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1 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辩证认识网络舆情随着互联网知识的快速普及,网民的数量剧增,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网络的快速、高效、便捷,使其成为了广大群众维权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可以说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避无可避的重要课题。
网络舆情表现形式多样,既有网民通过网络发表意见建议的形式,也有咨询投诉的形式,甚至还有极少数网民恶意捏造事实、毁谤攻击的形式,对各级政府的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网民的主体、主流是好的,大多数的网民是明辨是非、通情达理的。
众所周知,对于网络舆情,发现越早难度越小,处置越早实效越好,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对网络反映出的问题客观公正评价、科学辩证看待,不仅要看到表层现象问题,更要发现深层次的根源性、本质问题。
2 网上网下两手抓,标本兼治是根本人人拥有麦克风,每人都是自媒体,这是网络社会的最显著特点之一。
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5法制时空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刘 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1)摘 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考验着政府执政能力,网络舆论对于危机事件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也逐渐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本文以政府在解决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论的治理为研究内容,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政府进一步解决公共舆论危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督和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网络舆论;治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威胁国家安全和公共信息的传播,有效控制舆论传播过程是当代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逐渐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从而为政府进一步解决公共舆论危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督和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章立制不够,缺乏长期规划。
首先,在互联网的立法上,有些存在盲区和漏洞,有些存在程序问题,甚至一系列的法律中存在相冲突的地方,致使在网络立法规划中总是就事论事,缺乏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缺乏长远规划。
其次,在网络信息司法中,司法的公正性难以得到保障。
一方面是司法人员的权利行使没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存在一些司法人员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现象。
增加法官的司法独立性,处理网络案件的责任制,提升案件的透明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一些网络政策法规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政府多是处于主导地位,而群众则处于弱势和被动位置,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政府在网络信息的监管上难以达到科学有效。
所以完善法律反馈的有效途径,也反映了政府对群众的负责态度。
辩论:网络围观更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素材库)
二辩稿网络围观,发生重大事件时网民集中关注、发贴、提供信息等的一种现象。
是由一件或一系列事所引发的由人们通过网络这种载体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有痕迹,有累积的意见交流与言论表达。
有助于是对处理问题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围观在现实中在社会上带来某种效应、某种氛围,而这,就是围观的力量社会热点问题解决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来看。
(直接解决间接解决潜移默化)标准:网络围观是否在某方面将问题向着解决的方向推动。
反驳:1整体的论证逻辑上:A这是一个典型的正方讲A会导致B,而反方讲A还会导致C的无效反驳。
B2逐一看对方辩友的论点1他们不仅在虚拟世界的围观中表达对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对正义的支持和声援,而且将这种情绪延伸至现实世界中直接的帮助,最终促成了该事件的解决。
2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
在“孙志刚事件”中,围观者话语关注焦点随着事件的发展逐渐从“孙志刚事件”本身转移到收容遣送制度,论争过程把原收容遣送制度的种种弊端暴露无疑;围观者对法律更新迟缓表现出的愤慨对权力精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并最终导致一部被诟病已久的法律废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完善。
网络围观给了政府采纳民意的机会。
民意往往是衡量一个问题是否被圆满解决的标杆。
当一项制度与绝大多数民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我们不敢说它一定是错的,但它一定是值得思考和商榷的。
这种对制度的反思,决不是低效率的体现,而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对百姓的重视,是一种追求更好解决办法的谨慎,是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中,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收获。
3网络围观会给同样的现象起到警示或效仿的作用。
通过网络围观,人们会发现社会热点所反映的是一系列的社会现象,此时人们就会对坏的现象批评,对好的现象颂扬。
更多的人会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热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反省自身所犯的同样的问题,正如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完善了自身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杜绝了此类问题的再次产生。
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政府治理路径探析
@ 杨保军: < 假新 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 》,今传媒。20 年3 08 月 ③ 陈强、郑贵兰: ‘ 新闻失实多重面相 》,新闻战线.2 1年 1 00 月
④ 罗小光 : ‘ 从诱导式暗访看新闻报道的隐性失实》,新闻与写作,2 0 09 芷9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丁柏铨: ‘ 关于虚假新闻、 “ 隐蔽性失实”及其他—— 兼与吴强先生商 榷',新闻记者・2 0  ̄1 J 0 7 2q
全 的行 为 , 以及 严 重 影 响 社 会 稳 定 的罢 工 、罢 课 、 罢 市 的行 为。【网络群 体性 事件 则是指在 一定社会 背景 1
诉求 ,通 常以偏激和煽动性 的言词鼓动群众 ,进而干 扰 社 会 秩 序 的 活动 。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网络群 体性事件 具有 一般群体性事件特征 ,如组
看 ,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是 指 由某一 事件所 引起 的 ,众多 网 民在 短期 内广泛 关 注、广泛参与的一类 现象的总称。从这一概念来看, 它并不具有反社会性,而是基 于某 个特 定或 不特 定的 目标或事件 ,利用互联网集合 一群不特 定的人,本着 其 高涨 的情绪 而进行 的社会性 活动 。而狭义 的网络群 体 性 事件 则通 常 具有 反社 会 性 的特 征 , 它 是指 利 用 互
一
炯
下形成 ,参 与的网民群体 为了共 同的利益诉求 ,利用
互 联 网进 行 组 织 、策 划 和 联 络 ,公 开干 扰 互 联 网上 及 现实社会秩序 ,干扰 网络正常运行 ,造成不 良的社会 影 响 ,乃 至可 能危 及 社 会 稳 定 的集 群 事 件 。 从 目前 学 界 对 于 网 络 群 体 性 事 件 的 概 念 分 析 来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空间中,由于某种原因或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负面舆论风波和舆情危机。
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的形象和声誉。
政府部门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必须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快速传播、广泛影响、虚假信息等特点,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政府部门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往往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包括信息不对称、处理速度不足、舆情导向失衡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政府部门需要针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和挑战,积极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机制,提升自身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对能力。
本文将对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网络舆情危机更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现象。
政府部门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往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压力,需要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在网络时代,舆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迅速扩大,一旦出现舆情危机,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很容易引发恶劣后果,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在网络舆情危机中,政府部门的表现不仅决定了事件的发展走向,更可能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和维护政府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一、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条危机事件消息经过网络传播,瞬间可以影响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受众。
浅谈如何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几点的思考
浅谈如何做好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首先,我先举一个事例,事因:2010年1月12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坡贡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磊在出警过程中使用枪支致两人死亡。
1月17日,安顺市警方透露了“1.12安顺枪击案”的初步尸检结果,安顺市警方负责人表示,张磊临场处臵经验不足,存在处臵不当问题。
1月18日,安顺市人民政府就该案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两死者生前喝酒、枪击过程等细节,但官方仍未对枪杀案进行最后定性。
随后,公安局已依法对张磊刑事拘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苏玥:有网友直指,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干预新闻舆论,没有干预司法独立,那么,这就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
安顺市政府想“捂盖子”,在检察机关还没有介入、尸检没有进行之前,就直接定性“袭警”,从而争取话语权。
甚至补偿的70万元,也被称为“救济款”,既无“袭警”,又何来“救济款”呢?这样相互矛盾的言论并不能安抚网民,反而使网络情绪更为激化。
事实证明,不姑息,不偏袒,不唯上,只唯实,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特邀专家杨恒均(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但最严重的则集中在警民冲突上。
说句公道话,这类事件中外都有。
警察们都是在高度压力下工作,有时失控犯错甚至犯罪都并不奇怪,这种事情发生后,即便在西方国家,往往也会考虑到警察当时面临的压力从而适当量刑。
民众理解警察的工作,也理解对他们量刑标准,但却绝对不会容忍任何隐瞒错误或者罪行的行为。
安顺枪击案后,让人感觉他们在掩盖真相,庇护同类。
为什么不在这件事发生伊始,就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偏偏要走旨在保护警察声誉的“程序”,而这恰恰给喧哗的舆论找到宣泄口,不但严重损害警察形象,也进一步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所以我说,对安顺警察枪击事件的处理暴露了我们执政者陈旧不堪的执政理念,已经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相差很远了。
导致的的根本原因是陈旧理念已然落后于信息时代。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浅谈如何做好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
周老虎事件
“周老虎事件”有感
周老虎事件发生于2007年的陕西省,一位当地农民周正龙由于金钱的诱惑和政府的欺骗,产生欺骗政府的想法,于是,周正龙就拍摄了一些假的华南虎照片来欺骗政府,然而政府为了政绩亦将欺骗进行到底,这事件的本质就是政府联合一个农民来假造政绩,蒙蔽人民,欺骗社会。
对于这个事件,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两方面的感想:
第一,诚信是一个政府的灵魂。
周老虎事件只所以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是因为政府的不诚信,以假的老虎照来欺骗群众,为的就是显示政府
的功绩。
殊不知政府的权力使人民赋予的,然而政府却拿着人民的
信任来欺骗人民,如果失去人民的信任,政府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而且如果政府造假这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诚信危机,在社会上树立
起歪曲的价值观。
因此,我认为诚信是一个政府的灵魂,一个有诚
信的政府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获得人们的信任与支持。
第二,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
周老虎事件最终被揭穿力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这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
识的不断加强和媒体监督力量的不断强化,正是由于舆论监督力量
的加强使得政府的活动越来越透明,如现在的网络、微博等平台使
我们越来越多的发出草根的声音。
政府公共事务传播模式的重构——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探 索创 新实 践
—
别划 O N G N A N C HUA N B O 特 策
—
热研 点究
政 府 公 共 事 务 传 播 模 式 的重 构
以
“
躲 猫 猫 事件 为 例
’
”
] 书均
2
、
(
1
、
浙 江 工 商 大 学人 文 学院
浙江 杭 州
3 10 0 1 8
武 汉 大 学媒 介 发 展 研 究 中心
日 因 重 度 颅 脑 损伤
“
”
离开 晋 宁县 看 守所
,
四 天 后 不治
身亡
:
。
事 务 传 播 提 高其 传 播 效 率 和 政 府 公 信 力 媒 体 在 公 共 事务 传
、
公 安 机 关 对 李 养 明 死 亡 原 因 的 解 释 经 历 以 下 几 个 阶段
1
“ 、
播 中如 何 发 挥 其 作 用 和 职 责 公 众 在 公 共 事务 传 播 中如 何 发
、
李 养 明 在 放 风 时 间 与 狱 友在 看 守 所 天 井 中玩 躲 猫 猫
;
, ,
”
挥 其 民 主 监 督 以 及 政 府 媒 体 和 公 众 三 者间 的 互 动 等
、
。
游戏 时 不 慎撞 伤 致 死
网络
2
、
关键 词 : 躲 猫 猫
监督
公 共 事务 传 播
信 息公 开
狱 友 以 玩 游戏 为 名 用 布 条 将 李 养 明 的 眼 睛蒙 上 对
,
,
不 对 称 和 信 息 流控 制 政 府 作 为 传 播 主 体 拥 有 强 势 地 位 和 话
以“躲猫猫”案为视角谈我国政府公信力
定, 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 , 法无 限制 即 自由 , 于行政 主体 对 而言 , 法无授权 无行 政。 政府在执法过程 中, 应当做到真正 的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 , 避免人大于法 的现象 发生。《 政府
起前往 1 里之外的晋宁县青龙 山砍树卖 钱。 当天下 0余
的 出现 不 胜 枚 举 , “ 南 虎 事 件 ” “0码 ” 件 , 海 “ 如 华 ,7 案 上 钓
府公开 , 而对 于行政主体而言 , 法无授权无行政 , 相关法律
中并未授 权其可 以不公开 , 而 , 故 政府应公 开其应 公开 的
一
切信息。 第四点 , 府 , 政 应该是 透明 的政 府 , 这一 点 , 行政 法 是 中的公开原则的 外在表现 。政 府行政过程 中, 应该做到政
设服务型政府的 必然要 求。政 府在行使行政权时 , 必须将
实现公益利 益与维 护行政相 对人合 法权益作 为 自己行政
的首要基准 , 尊重 和保障公 民权利 , 法行政 , 学行政 , 依 科
服务行政 , 高效行 政 , 不断提 高 自己的执政能 力与执政 效 率, 以期为行政相对人 提供 更好 的更全面 的公共 物品与公 共 服务 。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 , 政府应从 以人 为本 , 服务行政
第二 点 , 共 政 策被 严 重 扭 曲。 这 一 点 主 要 表 现在 以 公
反映出我 国的政 府公信 力存在缺 失 ,这 种现象 与 民主保
护、 人权保 护 、 法行政 的理念是相 违背 的 , 依 同时 , 也违反 了行政法 中的“ 信赖利益保护 ” 原则 。然而 , 这一案件仅仅 是政府 公信力 问题 的冰 山一角 , 近年来 , 种类 型的案件 这
透析中国转型期政府信任缺失现象
透析中国转型期政府信任缺失现象良好的政府信任是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基石,是政府有效管理社会的基础。
然而,在改革日益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转型期,政府信任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不同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
标签:中国转型期;政府信任;缺失“政府信任”是公众预期并相信政府官员与政府机构会殚精竭虑地实践其义务与责任,以提供公众所必需的服务、福祉与生命安全的保障,以及相信政府是由具有德行的政治领导者所领导并在健全的政治制度下高效率运行。
〔1〕政府信任涉及的是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是公众同政府之间相互关系的心理、思想基础,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反映着公众同政府关系的状况。
良好的政府信任是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基石,是政府有效管理社会的基础。
从整体上讲,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是較高的。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在建国后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
然而,在中国改革日益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转型期,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经受着社会大变革的考验,出现了政府信任缺失的现象。
政府信任缺失是指在政府运作过程中由于公众缺乏对政府的基本信赖而产生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或者是政府的行为和公众的价值期望产生了一定差距,造成了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当前,中国转型期的政府信任在不同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必须引起警惕。
一、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社会转型期中国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水准与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离建设公信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行使政府职能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作为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群体性事件大量发生、政府资信公信力不断下降、政府负面报道时有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度(一)群体性事件大量发生。
群体性事件大量发生是利益受损群体在找不到解决途径或得不到解决情况下,表达自己意愿和不满的一种自我救助方式。
〔2〕转型期的中国,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面广量大,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辩证地看待网络反腐
辩证地看待网络反腐【摘要】网络反腐是当前正在形成的新的反腐形式。
如何对其合理定位,事关网络反腐的前途和命运。
对此作一辩证分析,有利于我们理性对待网络反腐。
【关键词】辩证;网络反腐;网民毋庸讳言,当前腐败已经成为中央十分忧虑、民众深恶痛绝而又很难铲除的顽疾。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反腐形式——网络反腐正在形成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网络反腐的成效,是视之为神兵利器,还是洪水猛兽?是冷眼旁观,还是推波助流?它事关网络反腐的前途和命运。
本文试就网络反腐作一辩证分析,以将其合理定位,以求于同行。
一、网络反腐及其特点、作用所谓网络反腐,即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江苏江宁房管局长“天价烟”事件、湖南湘潭“神女”事件、陕西安监局“微笑局长”事件、山西女商人成副县长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武汉六连号”事件、“史上最牛团长夫人”事件、“郭美美”事件以及“局长日记门”、“手表门”、“裸聊门”、“炫富门”等等,无不是网络爆料之后随即成为社会热点,对于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公共权力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并追出隐藏在后面的腐败问题,最终得到有效查处的。
据网友统计,2009年以来,因网络曝光或举报而落马的官员已有上百名,这些由小鼠标发起的反腐事件,从发端、进展到最终的结果,都有着网民的直接参与或关注,因其影响面更广、影响力更大,而受到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关注与期待。
网络反腐具有及时快捷、广泛便利的特点。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渠道四通八达,只要轻轻一点,一则消息就可以扩散到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跨越重洋。
网络技术给社会公众反腐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载体,人们坐在家里可以自由地发表关于对腐败现象的看法、意见,并迅速传播开来,大大缩短了群众举报到上级知晓的时间,为反腐败斗争赢得了时机,减少了损失。
打虎拍蝇观后感
打虎拍蝇观后感近期观看了一系列关于打虎拍蝇的报道和纪录片,内心深受触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坚决与力度,也看到了腐败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打虎拍蝇,打的是那些位高权重却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大老虎”,拍的是那些身处基层却雁过拔毛、中饱私囊的“小苍蝇”。
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这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以及“零容忍”的态度。
那些落马的官员,曾经或许也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然而,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他们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大肆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出卖国家机密,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有的在工程项目中收受贿赂,导致工程质量低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隐患;还有的在扶贫领域中截留挪用资金,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得不到应有的救助。
这些腐败行为,不仅让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
打虎拍蝇的行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权力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意妄为。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同时,也要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守底线,不碰红线。
此外,打虎拍蝇也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在反腐倡廉的斗争中,法律是最有力的武器。
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不仅给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敲响了警钟,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打虎拍蝇的行动让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从钓鱼执法事件看舆论监督权
一 种天 然权利 。 ‘第四权 ”的作用有 时候 大大超过其 他三种权利 , 海 钓鱼事件 中 ,新 华网独立 调查 ,得出 自己的调查结论 ,从而 督促
它往往能唤 起人们 强烈 的道德 认 同感 ,形成社 会压 力,从而有 效 调查组 换 以真 相 ,较 大程度 上使 得该 案得到 公正处理 。这无疑 开
所 决定的人 民权利 ,而媒 体和社会舆 论作 为人 民行使 监督权 的途
过 去的媒 体和 社会舆 论监 督 ,主要 是 自发 性监督 ,缺乏 强制
径 ,理应受 到法律保 护 。
性和制 度保 障。立 足我 国现实 国情 ,在 现行司 法体制下 ,该如 何
二 、舆论 监督 与司法独 立 ·
监督政府机 构及其 工作人 员 的活动 。在现代 法 治国家 中,法律 的 创 了媒 体独立 调查 的先河 ,可谓 舆论 监督领域 里新 的里程碑 。更
产生、运作 和完善 ,都离 不开“第四权 ”的影 响 。
为可贵 的是 ,该 事件充 分证 明 了独立调 查权 的可行性 ,为今 后相
赋予“第 四权 ”一定 的合法 限度 ,符合 我国人 民民主专政 国体 关法规 的 出台作 出铺垫 。
极 引导媒 体合 法监督 、独立监 督 ,对我 国法制化 进程有 着 重要 意义 。
关键词 舆论监督 第四权 司法独立 独 立调查权
中图分 类号 :D920.5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lO09 592(2010)O3—08O旬1
2009年 l0月 l4日,上 海司机 孙 中界本 是好心 搭载“路 人”, 判 。最后 ,经 媒体 和社会 舆 论监督后 的 司法活动 ,更 能博得人 民
论、提出改进 建议等 手段 ,对 政府机 构和 官员滥 用权 力等不 当行 在合 法地 了解调 查事实 真相 时 ,不受行 政 、司法 和其他力量 的干
“躲猫猫事件”案例分析
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对云南“躲猫猫”事件的思考肖丽【案例】2009年1月29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村民李荞明因涉嫌盗伐林木罪被刑事拘留,羁押于晋宁县看守所。
2009年2月12日,李荞明在看守所死亡。
据当地媒体报道,晋宁县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
事件发生时在网上看到这则新闻的网友,绝大多数表示出的是强烈的质疑。
在一门户网站上,该新闻有3.5万多条,其中多数都在谈论“躲猫猫”说法的合理性。
网络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提出疑问,“躲猫猫”成为流行词语,甚至被网友评为“年度雷词”。
一时之间,网友质疑之声铺天盖地。
可以看出大家对政府给出的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的官方解释感到难以理解,并形成了探讨“躲猫猫”事件的真实性与真相的意见趋势。
网友的质疑直接导致当地政府组织网友组成网友调查委员会调查事件的真相。
2月19日下午3时,云南官方网站刊登了一份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的公告,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结果社会各界的报名异常踊跃,网友对此发表议论,开始转移舆论焦点。
2月20日,晋宁县公安局公布调查结果。
网友开始质疑报告,舆论压力再次形成。
2月22日下午3时,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躲猫猫”调查委员会的创意人伍皓、“躲猫猫”调查委员会主任风之末端、市民蒋月蓉等嘉宾做客云南网,向网民讲述开展“躲猫猫”调查事件的前后始末,并在线回答质疑。
多数网友看后表示理解,舆论压力减少。
2月27日17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检察机关调查结论。
公众普遍接受检察机关调查结论。
至此,事件结束。
【案例思考】“躲猫猫”事件本身是一个刑事案件,但是因为警方对死者死亡原因的结论不能让网民们信服,或者说一边倒的都是质疑,引发成网络舆论危机事件。
以典型负面事件中网络舆论为例
——以典型负面事件中网络舆论为例中国官方公布了一个最新的中国网民数据,截至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达到3.16亿,仍保持全球第一大网民数量国家。
同时,伴随自媒体、网络社区的蓬勃发展,网民参与社会事件、政府政务的热情与能力大的增强,在典型负面事件发生时,网民的热情参与讨论,对事件中疑点与处理结果提出质疑,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并借助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扩展公众舆论,迫使政府重新审视事件,尊重网络舆论的基础上深入调查,最终得到事实真相。
本文将以周老虎事件、6.28打砸烧事件、云南“躲猫猫”等典型负面事件为例,从这些负面事件中网络舆论与政府的博弈,探讨网络舆论集聚特点,研究政府在处理负面社会事件中所应持态度,并总结政府公关策略,平息不良网络舆论,进而引导舆论,维护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凝聚力。
在传统新闻报道模式中,关于负面事件的报道往往被认定为“负面报道”,因其易产生负面影响,在负面事件的发布与传播中,政府往往采取了控制媒体报道策略。
在我国传媒运作体制中,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往往采取与政府几乎一致的信息发布机制,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中,政府几乎控制信息流动的内容与方向,最终导致传媒成为政府平息社会不良反应的有力工具。
而在网络时代,重大负面事件的进展与解决则呈现了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网络舆论的聚合、扩大、催化作用,使得信息流的聚合起落和运动方向完全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所谓的“负面信息”对政府的平稳执政构成一定负面影响。
在实际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对于突发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强势网络舆论,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往往不能立刻形成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在网络民众的质疑与斥责中,政府丧失舆论主动权,最终只能在网民的强力关注下采取相对被动的回应策略,致使政府和公务人员行政能力被质疑,形象被破坏。
以下结合几个典型的负面事件,探讨在负面事件中政府面对网络舆论力量的上升和急切关注,所应采取的公关策略和公众态度,以加强政府舆论引导能力,促进政府执政形象建设。
从“躲猫猫”事件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提升
机 关 重 新 调 查 取 证 .最 终 得 出事 实 真
相 :李 荞 明 因 被 同 监 室 在 押 人 员 殴 打 、
和社 会 人士 参 与事 件 真 相调 查 的做 法 . 更 是 让 “ 猫 猫 ” 件 史 无 前 例地 激 活 躲 事
与 达 到 前 所 未 有 的深 度 和 广 度 然 而 互
重要 桥 梁 . 公信 力不 足 严 重制 约 了服 其
务 型 政 府 的 构 建 . 弱 了 政 府 的 执 政 基 削
片哗 然 。遗 憾 的是 , 云南 省 政 法机 关 未 能 及 时予 以 回应 在 真 相 不 明 的情 况 兽” 一 时 间 . 方政 府 的公共 权威 受 到 地
自身 知情权 和监 督权 的珍 重 和实践 虽 然 云南 省 委 宣传 部 的创 举 在 法 律 学 者 中 尚存争 议 . 从 实 际效 果 看 . “ 但 以 揭盖
子 ” 替 “ 盖 子 ” 以 网 民 能 够 接 受 的 代 捂 .
事件 发 生 以后 . 该县 警 方从 自身 部
门 利 益 出 发 . 盖 事 实 . 在 第 一 时 间 掩 并
深 刻 教 训 , 思 如 何 重 塑 公 信 力 . 何 反 如
建 立 起 提 升 地 方 政 府 公 信 力 的 长 效 机
警 方 的 新 闻 发 布 错 误 和 政 法 机 关 公 民 利 益 表 达 的 又 一 重 要 渠 道 . 络 参 网 在 舆论 面 前 的 “ 默 ”促使 媒 体 和公 众 沉 .
时反 馈 + 线 交 流 ” 新 机 制 等 优 化 策 略 在 的
关键 词 : 方政 府公 信 力 ; 序参 与 ; 地 有 网络 监督 ;躲 猫猫 ” “
社会转型期应加强发挥主流媒舆论监督的主导作用
社会转型期应加强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主导作用社会转型期是指社会形态转换时社会各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过渡时期。
目前社会转型期专门用来指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从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讲, 转型期社会是一个既背叛又继承传统的社会矛盾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传播形式开始丰富多样,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来源渠道也各不相同,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但这也造成了信息来源的纷繁复杂,谁都可以在网络上公布信息,谁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这就造成了混淆视听的可能。
受众无从得知信息是否真实,长此以往就会使受众无所适从,甚至引发不安全感,这就容易引发社会的不安定。
当前社会产生的各种不当舆论大都是由虚假信息和传播载体主观性意见造成的。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民众参与到媒体舆论的监督中来,从而把舆论监督推向了新阶段。
而值得思考的是,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变得弱化起来。
近年来,多起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大地震救灾帐篷事件、“躲猫猫”最先都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再由传统媒体介入。
这些现象都表现出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缺位。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现实意义“舆论监督意指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识形态,对各种权利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记者)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
”在当今社会,常常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舆论的载体表达公众的声音。
但是,媒介在不同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舆论态势。
在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归党、国家、政府所有,因此,我国舆论监督不是来自媒介或者媒介新闻,而是新闻背后所代表的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
它的有效发挥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时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不得当的,从而让一些新兴媒体传播的信息造成失实失真,引起流言,从而造成了社会的恐慌。
因此,为了促进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积极加强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弱化的原因1.网络新媒体具有及时、快捷的特点今天,由于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信息来源拥有多元、迅速、便捷的特点,使得人们关注的信息越来越复杂,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形成舆论危机。
“躲猫猫”事件背后的行政法问题分析
他组 织切 身利 益 的” 政府 信 息 。本 案 中 , 关于 李荞 明死 因 的信 息 障 。 无论 是看 守所 对李 养明刑 讯逼 供 , 还是 如事 后所 言是 纵容 牢 当然 属 于涉 及死 者及 其 家属 切身 利益 的信 息 ,按照 规定 理应 公 头 狱霸 所致 , 它对 于李 养 明的死 都有不 可 推卸 的责 任 。因此 , 李
L g l y t m d S ce y e a S se An o i t
{占 I 缸金 ; J
20.1 091( )
‘ ‘ 躲猫猫" 事件背后 的行政法 问题 分析
杜 维
摘 要 20 年年初发生在云南省晋宁县公安局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李荞明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 了网民热议 ,国内媒体 高 09 度 关注。随后组成的网民调查委员会将此次事件推向 了高潮。本文运用行政法知识, 着重从政府信息公开 、 权力机关与司
的 网友 调查 委 员会 的报 告也 没 能揭 露李 荞明 的真 正死 因 。2 0 度 框 架 内相关 部 门并 没有迅 速行 动起 来 ,使 现有 的 制度 形 同虚 09
年 两会 期间 , 有人 大代 表提 出 了完善信 民调查 团的面 世 。 由云南省 委 宣传 部主 让 才 而 能 够更 好地 为 公众 所知 悉 。其 实我 国现 在缺 乏 的并不 是信 息公 导 的网 民参与调 查又 不合 法 , 遇 了师 出无 名的尴 尬 , 遭 最后 的调 开 的制度 , 是对 已有 制度 的执 行 。 而 自 20 08年 5月 1日起 开始 施行 的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政 府信 息 公开 条例》 以下简 称 《 息公 开条例》 具体 规定 了政府信 息公 ( 信 ) 查报 告只 能草草 收场 , 能不让 人深 思 。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政府总是处在一种监督 - 被监督关系之中 , 而作为 公 民 参 与 方 式 之 一 的 舆 论 监 督 , 随 着 网 络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取 得 了 一 种 网 络 特 性。 【 网络舆论监督有其优势 , 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 而如何更好的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 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 更是权力 法 律 关 系 以 及 道 德 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网络舆论监督案例的分析 , 得出一些关于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及问题的认识 , 并简要的提出一些看法 。 价值问题 。 因此 , 【 关键词 】 政府行政 网络舆论监督 思考
网络舆论监督 : 公众参与的新渠道 一 、 有一种观点认为 “ 所谓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 就 是 民 众 以 互 联 网 为 平 台, 通过网络技术 , 对国家政治 、 经济 、 法律、 文化、 教育、 行政等活动进行褒 ” 贬与评价 , 对社会管理者 行 使 管 理 权 力 的 行 为 进 行 监 督 的 过 程 。 从这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个义涵广泛的概念, 其内在的包含了公 一界定 来 看 , 众与立 法 、 司法、 行政等相关国家机关及其公众人员之间的监督与被监 督的关系 , 其至少存在着三个层面 : 一 是 技 术 层 面, 即网络舆论监督需 要民众 以 互 联 网 位 平 台 ,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 因而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 二是权力关系层面, 也即权力-权利法律关 网络舆论监 督 的 技 术 支 持 ; 三是道德价值层面 , 即民众进行的是“ 褒 贬 与 评 价” 行 为, 其内 系层面 ; 在的包含了对于国家机关 “ 应该做什么 ” 以及 “ 不应该做什么 ” 的界定 。 由以上的分析 , 我们得 知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范 围 的 广 泛 性 以 及 其 内 容 也即政府行政过程中来探 的复杂性 。 本文仅在公众 - 行 政 的 关 系 内 , 讨网络舆论监督 , 不仅把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视 为 政 府 行 政 和 公 民 参 与 可 资 同时也把它视为型塑公共利益、 实现公民价值和政府价值 利用的 工 具 , 的途径 。 网络信息技术对舆论监督影 响 。 舆 论 监 督 就 其 根 本 目 的 来 说 是 1. 为了更 好 的 实 现 公 共 利 益 , 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好、 维护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 依 法 工 作 和 凭 良 心 做 事 。 当 然 , 舆论 好、 监督的 价 值 诉 求 需 要 一 种 技 术 性 的 支 持 ,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网 络舆论监督呈现出一种上升的势头 。 1. 1 网络信息技术以其强 大 的 信 息 即 时 共 享 的 功 能 弱 化 着 信 息 的 这种即时共享功能, 缩短了信息 时空特性对舆论监督的限制 。 一方 面 , 使信息直面网民; 另一方面信息的即时共享也意味着信息 传递的 链 条 , 交流的即时性 , 使网民之间的交流 事 件 大 为 缩 短 。 这 样 一 来 , 网络信息 技术实际上提供了网民 之 间 迅 速 沟 通 交 流 并 形 成 公 众 舆 论 的 可 能 性 。 “ 周老虎事件 ” 和“ 躲猫猫事件 ” 就是很好的证明 。 1. 2 网络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 交 流 限 制 。 对于某一公共事件总是 有 不 同 的 参 与 主 体 , 他们之间的互动对于舆论 的形成是必要的 。 在对 “ 周老虎事 件 ” 的关注中, 我们很容易发现, 一些 普通网 友 、 专家、 媒体和一些非政府性质的组织都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发 相互 交 流, 形 成 一 种 舆 论 压 力, 而政府机关及其 表自己的看法与态度 , 工作人员也通过开新闻 发 布 会 、 博客以及政府网站来试图缓解舆论压 力。 这种匿名性在一定程 度 上 活 跃 1. 3 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一种匿名性 , 了公众舆论 。 一 方 面 , 匿 名 性 掩 盖 了 网 民 的 真 实 身 份, 使其身份虚拟 这样可以使网民在发 表 言 论 时 免 除 了 一 些 顾 虑 ; 另 一 方 面, 匿名性 化, 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网民 真 实 身 份 不 平 等 的 影 响 。 因 此 , 网民可以通过 网络积极地参与到公共 事 件 的 讨 论 中 去 。 在 “ 躲 猫 猫 事 件” 中“ 根据人 民网舆情检测室提供的数据 ‘ 躲猫 猫’ 事件的舆情热度为红, 是2 0 0 9年 评 论 量, 发 帖 量, 浏览量等检测事件 最火的一个事件 。 同时以 报 道 量 , ‘ 受关注度的关键数据形成的传统媒体关 注 度 , 网站推荐度, 躲猫猫’ 事 ” 件都是排行第一 。 “ 权力 - 权利 ” 关系中的网络 舆 论 监 督 。 参 与 式 民 主 是 现 代 民 主 2. 理论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内 容 , 参与式民主强调公众的参与, 强调公共事务治 理中的多元主 体 的 互 动 合 作 关 系 。 舆 论 监 督 作 为 一 种 公 众 参 与 的 方 其内在的价值诉求与政府治理的价值诉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这样 式, 不免会出现政府与公众在解决公共事务中的权责划分问题 。 宪 法》 第3 2. 1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的一 项 基 本 权 利 。 根 据 我 国 《 4 “ 条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 民 有 言 论 、 出 版、 集 会、 结 社、 游 行、 示威的 ” 自由 。 舆论作为一种言论只要是在法律的范围内其他任何人是不能干 尤其是这种言论或舆论指向政府, 批评政府的一些违法及不良行 涉的 , 为时更是有益的 。 而在网 络 信 息 技 术 条 件 下 ,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公民 的一项基本权利的特性 也 逐 渐 明 显 起 来 。 在 “ 躲 猫 猫 事 件” 中, 云南省 委宣传部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 发 出 公 告 并 会 同 相 关 部 门 组 成 调 躲猫猫 ” 舆论事件真相进 行 调 查 的 现 象 就 能 从 侧 面 反 映 出 查委员会对 “
经济与法
浅析我国政府行政中的网络舆论监督
— — — 由“ 周老虎事件 ” 和“ 躲猫猫事件 ” 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