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

合集下载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

标签:药物;疾病;合理用药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则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

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大约有1 000种药物可诱发药源性疾病,而且药源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改变及实验检查等方面。

与其他疾病很少有特异性不同。

因此,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

1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分类1.1药理作用相关类其发生常受各种药动学及药效学因素的影响,是药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预测此类疾病。

1.2药物制剂因素药物在生产或调剂过程中,混入有毒物质,如阿司匹林合成中温度过高会产生乙酰水杨酸苷而引起过敏反应,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眼药在配制过程中pH值改变,产生分解物直接刺激组织形成慢性结膜炎。

1.3与促进微生物生长相关类广谱抗生素等抗生药物抑制或杀灭了体内特别是肠道内的敏感菌,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各种继发的真菌感染及伪膜性肠炎等。

1.4与化学刺激相关类例如口服药引起的食道损伤、胃肠黏膜损伤,注射药物引起的局部肿痛、静脉炎;皮肤接触药物发生的皮炎、皮肤坏死。

1.5与药物过敏相关类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过敏性胆汁阻塞症等。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是最常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1.6与撤药相关类这类疾病常发生于长期连续用药而突然停止给药或突然减小剂量后,再次用药不但不会加重症状,而且会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

1.7患者机体方面的因素种族、性别、年龄是个体差异或同一体在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下,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会产生药源性疾病。

1.8与遗传代谢障碍相关类如6-磷酸葡萄糖(G-6-PD)缺乏症患者,服用氯喹、阿斯匹林、磺胺、维生素K等药物,即使很小剂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药物则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性紫绀;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可致呼吸肌麻痹加重。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药源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概述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

这一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性较低。

第二类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或特异反应。

这类疾病较难预防,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常可导致病人死亡。

影响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一方面与病人本身状况有关,如年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生理周期、病理状况等。

另一方面与医药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当有关,如过量长期用药、不恰当使用药品、多种药品的混用等。

一般不包括药物极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

它的发展与化学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密切相关。

药物引起的损害,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损害一样,有其流行病学特点。

有潜伏期、发病机制、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及不同预后。

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弥漫性肺炎、肺纤维化,暴发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和癌肿等,均为明确的病症。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现在常用药中许多是化学合成的,既有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有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副作用。

因此,如果用药不当,这种副作用发生率就会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人体新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药源性疾病”。

例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时,可损害人体的肾脏、肝脏、视听神经等;一些利尿药也可造成低血钾症;一些安眠药则可造成人对该类药的依赖性等。

即便是中药,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不过相对少些。

例如,洋地黄,就有人发生过洋地黄中毒。

由此可见,用药治病时,有用药剂量,服用间隔时间等方面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的服用,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又称药物性疾病,简称“药物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

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药物包括很多种类,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不仅化学合成药、生物制品,也涉及植物药、中成药,而且很多是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如抗菌药、激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源性疾病和(或)综合征(个例),有的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甚至死亡。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区别。

药物不良反应特指药物在正常剂量和正常用法下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机体的反映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呈现状况不一,多为一过性,也有时间较长和严重反应者。

药源性疾病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错用及应用不合理和药物中毒等情况所引发的疾病,一般呈现反应较严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有些伴随终生。

事实上,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一分类药源性疾病尚无统一的分类及分类标准,常见以下分类方法:(一)按病因学分类1. A型反应涉及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及药物类型差异所致的各种情况。

指由于药理作用增强所导致和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如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引起有关器官的不良反应;或由于肝脏首过效应的改变与局部组织亲和能力增大,可引起蓄积作用;经肾排泄的药物,当肾清除率降低时亦可使体内药物浓度改变;药物在大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使药物浓度升高等。

A型反应特点为发生率高(70%~80%),病死率低。

2.B型反应主要由药物的异常性与病人的免疫反应和遗传药理学因素相关。

前者包括药物、辅料及附加剂的分解代谢产物,如降解的四环素可引发类似范可尼综合征。

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千手观音21 位演员中18 人因药致聋
90
180 100
19

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肌内注射导致儿童 臀肌挛缩症,表现为步态异常、下蹲受 限,不能翘“二郎腿”,呈“蛙形腿”, 其中陕西一家仅有240名学生的小学就有 患者28人。
20
苯甲醇—臀肌挛缩
2004年湖北恩施州鹤峰 县某乡495人(2-29岁) 表现:跛行、八字腿、 蛙行腿、难翘“二郎 腿”、下蹲受限、皮肤 凹陷 手术费每人3000元/人, 一个乡148.5万元
12
方向的探讨
病人及配对对照者母亲的部分资料摘要
13


Herbst 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 母亲妊娠早期开始持续服用已烯雌酚显 著地增加了其女儿青春期发生阴道腺癌 的危险性。OR=28.0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又鉴于阴道腺癌的 严重性,美国FDA撤消了怀孕妇女使用 已烯雌酚的批准书。
特性 反应程度
持续时间 发生条件 反应关系
ADR 可轻可重
可长可短 正常剂量/用法 是DID的起因
DID 均较重
均较长 正常/超量/误服 /错服 是ADR的结果
7
(二)重大药害事件

100年来,国际上先后发生10多起大规模 药害事件
8
国外100年来重大药害事件
年代
19301960
地区
各国
药物
醋酸铊
5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DID) 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过 程中,因用药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而 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疾病。与 ADR 不同 的是,引起药源性疾病并不限于正常用法和用 量,还包括过量和误用药物所造成的损害。

药源性疾病与防治-(课堂)_2

药源性疾病与防治-(课堂)_2
N-乙酰化酶
遗传因素举例-4:
患者因素年龄: 老年人、儿童性别妊娠遗传因素病理状态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诱发因素
当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 对药物的处置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改变药动学及药效学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时, 代谢延缓, 清除降低原有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可增加机体对药物毒性的易感性
分布脂溶性药物分布范围增大, 水溶性药物分布范围减少蛋白结合率减弱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代谢主要代谢器官---肝脏肝血流量降低白蛋白合成减少微粒体酶系统活力降低代谢减弱, 半衰期延长
排泄主要排泄器官---肾脏肾实质重量及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分泌功能和肌酐清除率下降药物排泄能力下降, 排泄速度减慢, 半衰期延长
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 导致万余海豹肢畸胎1957年首先在德国上市, 治疗孕妇的妊娠呕吐, 不久在十几个国家中使用1961年, 报告了海豹肢畸形儿的病例, 经调查, 证明畸形与母亲服用反应停有关造成海豹肢畸形儿1万多例“反应停”的副作用则发生于怀孕初期(怀孕前三个月), 即婴儿四肢形成的时期。
脑血流量大, 且胎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 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一部分脐静脉血经静脉导管绕过肝脏, 直接进入右心房, 活性药物直接到达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提高
胎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代谢
排泄
肝脏代谢自妊娠三个月起, 富含微粒体酶的滑面内质网开始出现在胎儿体内, 胎儿肝脏开始具有代谢药物的能力并逐渐成熟。肝外代谢作用较成人大主要发生在胎盘和肾上腺
妊娠早期着床前期—高度敏感, 如受到药物损害严重, 可造成极早期的流产受孕后3-12周—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阶段, 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和器官畸形, 妊娠12周内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药源性疾病与预防

药源性疾病与预防

第一章总论1.药源性疾病: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用药物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使用引起的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与体征的疾病;2.诱发因素:(1)患者因素:1) 年龄早产儿、新生儿某些生理性物质缺乏;药物代谢酶发育不全;①小儿皮肤黏膜相对表面积大于成人;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肾血流量、肾小管滤过和分泌功能较小;生理功能减退,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异常;②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频繁,品种多,数量大;2)性别女性>男性,如药源性红斑狼疮,保泰松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氯霉素引起的再障;3) 遗传遗传基因的差别造成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导致红细胞对不能抵抗氧化损伤;4) 疾病疾病状态,药动学及药效学发生改变;2.药物因素1) 药物本身的作用;2)相互作用;3)药物应用:主要为不合理用药包括无适应症用药或适应症不符,剂量、用药间隔、疗程途径等的不符;以及联合用药或使用药物品种过多;3.分类1)按病因分类:A型反应:指由于药理作用增强导致和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特点:发生率高;病死率低;与剂量相关;B型反应:药物的异常与免疫反应继而遗传药理学相关;特点:发生率低;病死率高;与剂量无关;2)按发病的快慢和病程分类:急性药源性疾病、慢性药源性疾病3)按受损器官分类4)按病理改变分类:功能性改变、器质性改变4.引发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其次为个体体质和遗传原因;5.诊断1)追溯病史;2)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和病人的症状确认发病在用药的相关时间内;3)排除药物以外其他因素是否能造成该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可否能提供依据;5)是否符合药源性疾病的反应特征;6)停药后是否减轻;7)从多种药物中找到致病药;8)“除激发”和“再激发”;6.治疗原则:1)停止所用药物;2)找出致病药物;3)对症治疗;4)预防为主;第二章药源性肝脏疾病1.药源性肝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及肝脏对药物或药物的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2.损伤机制包括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伤和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3.相关因素:1)药物因素药物本身具有肝脏毒性;酶诱导和酶抑制;2)个体因素。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防治.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防治.
考点 提示
1.常见药源性疾病;
2.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一、常见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肾病
急性肾衰竭
非甾体抗炎药、ACEI类、环孢素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噻嗪类(多与剂量无关)
急性肾小管坏死
最常见的药源性肾病; 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造 影剂、环孢素
答案:E
谢 谢!
答案:ABCDE
二、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原则:首先停用所有药物,然后采取抢救措施、应用拮抗药物、调整治 疗方案。
1.加强认识,慎重用药 2.加强管理 3.加强临床药学服务 4.坚持合理用药 5.加强医药科普教育 6.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例题
单 选 题
药源性疾病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严重才持续时间过长,引起 下列药源性疾病的防治,不恰当的是 A. 依据病情的药物适应症,正确选用 B. 根据对象个体差异,建立合理的给药方案 C. 监督患者用药行为,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和处理不良反应 D. 慎重使用新药,实行个体化给药 E. 尽量联合用药
一、常见药源性疾病
(三)药源性皮肤病
Steven-Johnoson 综合征和中毒性表 磺胺类、抗惊厥药、别嘌醇、非甾体抗炎药 皮坏死
பைடு நூலகம்
血管炎和血清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炎:别嘌醇、青霉素、氨茶碱、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丙 硫氧嘧啶、雷尼替丁、喹诺酮类和免疫抑制剂
血清病:头孢氨苄、米诺环素、普萘洛尔和链激酶
肾小管梗阻 肾病综合征
尿酸或草酸盐(抗肿瘤药引起肿瘤组织溶解形成尿酸)
药物引起的免疫机制介导
金盐、青霉胺、卡托普利
一、常见药源性疾病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药品不仅是“治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欣弗)”事件、云南“刺五加注射液”事件、黑龙江“双黄连注射剂”事件等药害事件所暴露的药品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对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有了充分认识。

药源性疾病是指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用药物因药物(或其代谢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使用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疾病。

其不仅包括以上谈到的“正常剂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等用药错误导致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除了可累及肝脏、肾脏、心脏、肺等重要器官,还包括过敏反应、血液病、眼损害、耳损害、神经损害、生殖功能损害以及营养不良等。

药物的合理使用第六章药源性疾病

药物的合理使用第六章药源性疾病

六、 常见药源性疾病
• 易致药源性疾病的药物种类甚多,按其发病率统计,最主要的依次为:①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② 解热镇痛药类:以氨 基比林为典型。③ 镇静安眠药类:以巴比妥及其衍生物为重要。此外, 尚有洋地黄苷、汞剂利尿药、胰岛素、泼尼松、胍乙啶及阿司匹林等。
1、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
• (2)药物相互作用因素

配伍变化、药动学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 相互作用
• (3)药物制剂因素 • 药品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等因素:2006年齐二药假药事件是由 于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造成的。
• 药物、分解产物所致:阿司匹林的杂质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药源性疾病发 生率约为4%。在其标准中,游离水杨酸的限度为<0.05%,但由于运输、 储藏的原因游离水杨酸含量可达0.97%,会引起腹痛。
第六章 药源性疾病
一 、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 DID)
• 是指在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过程中,以药物自身的作用或药物 相互作用作为致病因子,引起组织器官 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表现有典型 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临床经过的疾病。
• 为什么“是药三分毒”?
• 污染物、异物所致:生化制品、生物制品较多见。血液制品引起的艾滋病、 乙肝、丙肝等
• (4)药物的使用 • 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用药途径错误、配伍不当等。

庆大霉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其血药浓度有关,故中国药典规定该药 用于肌内注射或静滴,不得静注,如果直接静注则易引起呼吸抑制。
四、 影响因素
• 1、患者因素 • 年龄、性别、遗传、基础疾病、过敏体质、不良生活方式等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

2.2.2药物相互作用因素 A.药物配伍变化 B.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 对受以外部位的影响 C.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2.2.3药物制剂因素
辅料因素
分解产物
污染、异物
2.2.4药物的使用因素
使用不当
3.常见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阿司匹林胃出血、氨茶碱呕吐腹泻 (二)、药源性肝病 氟康唑、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 (三)、药源性肾病 磺胺类、氨基糖苷类、非甾体抗炎药
发生条件 反应关系
正常剂量/用 正常/超量/误

服/错服
是DID的起因 是ADR的结果
2引起药原性疾病的因素 2.1患者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 基础疾病因素 过敏反应 不良生活方式
2.2药物因素 2.2.1与药理作用有关的因素 副作用 药物本身作用 继发反映 后遗效应 致癌效应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四)、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氯霉素 溶血性贫血: Vk 粒细胞性减少:安乃近 血小板减少症:抗肿瘤药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乃近 (五)、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锥体外系反应:氯丙嗪 癫痫发作:利多卡因 听神经障碍:耳毒性抗菌药
4.诊断与治疗
停用 清除体内药物 应用诘抗药物 调整治疗方案 对症治疗
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1.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 DID)
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 过程中,与用药有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 织损伤的临床症状叫药源性疾病。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关系
特性 反应程度 持续时间
ADR 可轻可重 可长可短
DID 均较重 均较长

第四章第三节药源性疾病

第四章第三节药源性疾病

(三).药源性肾损害
(三).药源性肾损害
(1)氨基糖苷类: 肾毒性大小的顺序为: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
米星>链霉素。 原因:经肾排泄,原型排出; 在肾浓集,直接肾毒; 早期肾损,尿量不少, 失钾失镁,低钾低镁; 肌酐升高,早期信号; 急性肾衰,尿少透析。
压升高: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减弱可乐定、甲基多巴和胍乙啶等药物降压作用。 ②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丙泊酚等)可阻断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 血压升高。 ③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洛酮等)可拮抗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使痛觉突然恢复,交 感神经兴奋,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搏骤停。 ④酒精及含酒精制剂(如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藿香正气水等) ⑤咖啡因及含咖啡因药物(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酚咖伪麻胶囊等) 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哌甲酯、苯丙胺等) ⑦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升高血压(如含雌激素避孕药)
(六).药源性高血压
(2)通过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 含钠注射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含钠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钠等) 含钠制酸剂(如碳酸氢钠等);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 ——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苯妥英钠由羟化酶代谢。 在羟化酶正常人群中的半衰期为30~40h。正常人的日剂量为600mg; 而羟化酶缺乏者300mg/d即可引起明显的神经毒性。 胆碱酯酶有遗传性缺陷的患者。 在用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琥珀胆碱时不能及时分解琥珀胆碱,用药后机体产生长时间的肌 肉松弛,可产生呼吸暂停,甚至达数小时。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

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治疗等效:是指几个药物制剂以同样的给药方案给予同一个体,产生本质上相同的治疗效应或毒性。

药物的依赖性:是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或生理上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介、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它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简答〈1〉影响口服药物从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1)药物方面(2)机体方面1)胃肠内PH 2)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 3)胃肠内容物 4)首关效应〈2〉有哪些药物能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1维生素B6 2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和异卡波肼3抗议精神病药和利血平。

〈3〉简述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原则:1采取综合措施,减轻心脏负荷2限制钠盐的摄入3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的应用4利尿药的应用5ACEI的应用6强心苷类药物7硝酸酯类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4〉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有哪些:1抗酸药:氢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钙2抑酸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3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4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5抗幽门螺杆菌药:甲硝唑、呋喃唑酮〈5〉简述普萘洛尔降压机制:1降低心输出量2减少肾素分泌3阻断突触前膜受取消正反馈4中枢降压作用5阻断中枢B受作用。

〈6〉胰岛素的分类及临应用:1按制源分类:动物胰岛素、半合成胰岛素、生物合成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按时间长短分类: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胰岛素混合型。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及诱发因素.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及诱发因素.

单 选 题
A.量效关系密切型
B.量效关系不密切型 C.长期用药致病型
D.药物后效应型
E.器质性改变型 答案:E
谢 谢!
考点 提示
1.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2.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定义: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诱发的疾病,属于医源性疾病的一种。药物 ADR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较严重后果。 包括:A.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展为疾
病);B.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
★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分类: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1. 不合理用药
(1)不了解患者的用药史,随意给患者用药,引起变态或其他; (2)联合用药时,忽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3)不注意患者原有疾病及脏器的病理基础,造成药源性疾病; (4)无明确治疗目的的用药,造成不应有的药物反应; (5)未经医师许可擅自用药,加大剂量或和多种药物同时应用; (6)用药时间过长,剂量偏大,因药物蓄积致药物中毒; (7)对老年、体弱患者或幼儿未作剂量调整致药物过量或中毒; (8)用药方法和剂量选择不当,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外用); (9)经济利益驱使,处方者用药面过杂,未考虑用药者利益
2. 机体易感因素
(1)乙酰化代谢异常:异烟肼。 (2)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生化异常:患者对氧化剂药物敏感,易引起高铁血红蛋 白血症。
(4)性别:女性高于男性。
(5)年龄:新生儿服氯霉素后可致“灰婴综合征”。
例题
按量效关系分类的药源性疾病不包括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

以下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及其解释:1. 肝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肝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

肝毒性药物包括一些非甾体抗炎药、乙醇、抗生素等。

肝毒性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释放出有害的代谢产物,损害肝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肝炎、肝坏死等疾病。

2. 肾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

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某些抗生素、抗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导致肾小管损伤,降低肾脏功能,引发肾炎、肾衰竭等疾病。

3. 心血管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等。

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力或节律,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引起不良反应。

4. 中毒性肺病: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肺部的中毒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呼吸性疾病等。

常见的中毒性肺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5. 过敏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也可以引起呼吸系统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

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6.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导致骨髓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受损,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疾病。

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7.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抽搐、意识障碍等。

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总结起来,药源性疾病就是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

药物可能对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肺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肝毒性、肾毒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中毒性肺病、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药源性疾病精品课件

药源性疾病精品课件
③散瞳药和缩瞳药,常会引起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其 原因为配制眼药过程中pH值的改变影响了该药的稳定 性,产生分解产物直接刺激组织,逐渐形成慢性结膜 炎。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分解产物都有刺激性。
不合理用药--药物制剂因素
(3)污染物、异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 由于污染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以生化制
品及生物制品较多,如: ①血液制品:引起的艾滋病、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②输液中颗粒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主
要有肺部异物肉芽肿。
治疗矛盾
对患者多数情况下要采取必要的治疗,而药物 治疗是最常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在某些 情况下,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甚至是延长生 命时,就不得不暂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反 应等放在次要的考虑位置上。如恶性肿瘤一旦 发生,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威胁到患 者的生存,临床上往往在手术治疗后,还要后 续或序贯化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否则, 代价将会是患者的生命。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 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 需要不同强度的化疗。
12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主要有 生理特点 不合理用药 不当进补 治疗矛盾 时间因素和遗传因素影响用药等机制
13
生理特点与药物代谢特点
由于不同性别、年龄具有的特有的生理 特点,导致了其对药物代谢呈现出不同 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14
年龄因素 (老、幼、婴)
婴幼儿肝、肾功能较差,药物代谢酶活性不足 ,肾的滤过及分泌功能较低,影响药物的代谢 消除。。加以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 力低,其血浆游离药物浓度较高,容易发生药 源性疾病。如灰婴综合症。
不合理用药--药物制剂因素
(1)药品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等因素 ①胶囊中色素常可引起固定性药疹; ②2006年我国发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是由于用二甘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2.药源性肾脏疾病
有的文献认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约5-20 %系药物或化学药品引起。确切的药物性肾损 害的数字尚未确定。肾脏是特别容易受到药物 的器官,已知药物引起肾损害的部位是:肾血 管系统、肾小球、近端肾小管、享利氏袢―― 远曲小管、集合管以及包含这些部位的肾髓质 和间质
20
3.药源性心脏疾病
14
长期用药致病症
造成这种类型的药源性疾病与用药的时间, 用药剂量或两者都有密切关系。
1.机体适应性
单次用药时量过大时常常产生急性毒性反 应,而慢性病症由于用药时间长,机体就存在 着适应药物作用问题,因此,机体对药物的适 应性就形成了药源性疾病的基础,如身体对麻 醉镇痛药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15
3
研究药源性疾病的意义
研究药源性疾病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 之一,对于保证临床的整理用药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 用药物治疗的利和弊;同时还须考虑合并用药 问题,合并用药的原则是为了获得疗效的协同 或对副反应的拮抗,不合理的用药往往增加多 药并用所致新药源性疾病。
4
8
量效关系密切型药源性疾病
某些药源性疾病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所 以人们常用治疗指数这个概念来评价药物的效 价和安全性,即用毒性量/疗效量的比来衡量 药效,比值越大越好。同时与下列因素之间的 关系也非常密切,如药物制剂,药物的药效学 和药代动力学特点,还有病人所处病理生理状 态。
9
1.药物制剂学的差异
由于药物制剂的不同,生物抻用度也就各异, 1960年澳大利亚一癫痫病人发生苯妥英钠中毒 事故,其原因是改变了原来的赋剂,即将硫将 酸钙改为乳糖,增加了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而引起中毒。
2.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由于人体代谢差异,特别是肝脏的代谢,肾 脏的排泄功能对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有影响 。
10
3.药效学因素
药源性疾病
1
概述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又
称药物诱发生疾病,是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于药物 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 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 逾量导致的急性中毒。事实上,药源性疾病就 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定条件下产生后果。
2.反跳现象
当长期用药时,身体容易产生依赖性,突然 停止用药,结果产生反跳,典型例子是麻醉镇 痛药的突然停止产生戒断症状 。
3.其他
氯喹很容易与黑色素亲合,存留在角膜上皮 上,约30%-70%病人应用氯喹1-2月后即产 生角膜病 。
16
药后效应型 1.药物的致癌性
善于药物致癌性确是一个以难题,因为癌 症发病机制和原因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从临床 上和病理学的观点看,区别癌症是自发性的或 药源性比较困难,所以人们常常要依赖流行病 学的调查来判断 。
30
功能性
感染性
大多数药源性疾病在停药后可逐渐自愈,但 也有少数严重反应比原发病更凶险。如链霉素 引起的药源性耳聋,庆大霉素引起的急性肾功 能衰竭等。老年人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的主要 原因是:

1. 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胃肠粘膜细胞数量 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 加之肠道动脉硬化,使血运减少。这些因素均 可影响所服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
2
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过程
1870年氯仿麻醉猝死事件;1922年砷凡钠 明治疗梅毒时而造成黄疸;40年代以青霉素为 代表的多种抗生素研制成功与广泛应用,出现 过敏性休克、第8对脑神经损害、肾损害肾、 肾损婴儿的 “药害”灾难 ;无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发展与化学药物的日益增多密切相关。
6
根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大致可分四类。 1)量效关系密切型(A型) 2)量效关系不密切型(即B型) 3)长期用药致病型 4)药后效应型。
7
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报告,药源性的血液疾 病占全部药源性疾病患者的10%。据报道,50 或60年代住院病人药源性疾病发生约1%,到 70年代增至10%-20%。药源性疾病除了发生 在肝脏、肾脏、心脏、肺等重要脏器外,还可 引起血液病。胃损伤、眼损害、耳损害、药疹、 神经损害、致畸和性功能损害。本节按照药源 性疾病分类和重要脏器的药源性疾病介绍有关 药疾病的流行病学。
26
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 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上首先是停止应 用的所有药物。这样做不但可能及时止致药物 继续损害机体,而且有助于诊断。停药后,临 床症状减轻或缓解常可提示疾病为药源性。此 后根据病情采取治疗对策。由于药源性疾病多 有自限性特点,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待药物 自体内消除后,可以缓解,症状严重时须进行 对症治疗,如致病药物很明确,可选用特异性 拮抗剂。若是药物变态反应,应将致病药物告 病人防止日后再度发生。
24
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1.新药研制过程毒理学监督 2.病人用药的安全监护 3.新药上市后安全性监督
25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于用药之后,因此用药时 间与发病时间的关系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其中机体易感因素有: 1.遗传因素 2.性别 3.年龄
31

2. 药物的代谢 药物要在肝脏氧化、还原 和水解,老年人代谢比较缓慢。随着年龄的增 加,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也逐渐降低,容易发生 变态反应,因而易引起敏感和中毒。 3. 药物的排泄 老年人的肾单元随年龄 增加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减少, 药物的排泄受到限制,从而出现药物的蓄积。 4. 药物的分布 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 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 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容易在脂肪内蓄积,因此, 老年人的用药数量、剂量和次数均应减少。

33
3. 老年人中常出现的肥胖、动脉硬化、高血 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 系的,对此,要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不可 多种药物一拥而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 辅以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病是可以只 用少数药物就可以控制的。 4. 注射用药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 作用较其他方式严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 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重、急和无法选 择口服药等情况下,才宜选择注射用药。
29

有的药物可促使造血功能、肝肾 功能发生障碍。造血功能不良可出现白细胞减 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例如氯 霉素、头孢菌素、氟脲嘧啶等,可引起造血功 能障碍;四环素、利福平可导致肝肾功能障碍;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造成肾功能不全等。 滥用抗生素或抗生素并用激素, 容易导致双重感染,或引起多菌性败血症。癌 变。 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诱发癌症。诸 如蛋白同化剂可诱发肝癌,雌性激素可能诱发 子宫内膜癌等。
5
2、就病理表现而言,药源性疾病又分: (1)功能性改变:如抗胆碱和神经节阻断 药可引起无力性肠梗阻,利血平引起心动过等。 (2)器质性改变:与非药源性病无明显差 别,也无特异性,因此,鉴别诊断不能根据病 理榆,主要依靠药源性疾病诊断要点。包括有 炎症型(如各型药物性皮炎)。增生型(如苯 妥英钠引起皮肝萎缩、皮肤变薄。表皮乳突消 失)、血管型(如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的血管神 经性水肿)、血管栓塞型(如血管造影剂引起 的血管栓塞)、赘生型(如药物致癌变)等。
药源性疾病的一般规律
1.药源性疾病分类 就病因学而言,药源性疾 病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A型药物不良反应:由药物本身或/和 其代谢物引起,是由药物的固有作用增强和持 续发展的结果。其特点是剂量依赖性、能够预 测,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2)B型药物不良反应:即与药物固有作用 无关的异常反应,主要是人体的特异体质有关。 其特是与用量剂无关,难以预测,常规的毒理 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23
做到合理用药
滥用和误用药物是引起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1.选药要有明确的指征,要充分认识滥用药 物的危害性反用不确切药物。 2.要有目地联合用药,争取能用最少品种的 药物达到治疗目的。联合药时要排除药物之间 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3.根据所选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即药效学 与药动学规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4.应用新药须预先熟悉药效学与药动学知识, 切忌盲目使用。
27
老年人要警惕药源性疾病
人到老年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 不少老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无奈只好 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这样下 去,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 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发生。
28
药源性疾病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老 年人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过敏性 轻度的过敏可出现发热、皮疹、 浮肿、嗜酸性细胞增多;严重者则表现 为过敏性休克,甚至致死。最常引起过 敏的药物除抗生素(青霉素最多见)外, 还有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 康等。
11
量效关系不密切的药源性疾病
根据目前文献报道,这种类型的药源性疾 病与遗传因素和免疫反应密切有关。
1.药物的变态反应
药物的变态反应是在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而这种反应与该药的药理特性无关;这些反应 有的是速发型反应,有的是迟发型反应;与药 物剂量无线性关系,往往很小的剂量就可产生 明显的不良反应;一旦停药,则反应消失;反 应仅发生于少数人,这些不良反应可以认为是 免疫反应。
17
2.药物的生殖毒性
药物对生殖的影响是大家关注的。它们对生 殖的影响,最重要的有二个方面。 (1)抗生育 (2)致畸性
3.乳汁中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被乳母亲吸收后,分布储存在乳汁中, 婴儿从吮吸的乳汁中得到了药物,是否对婴儿 造成不良影响,决定于:药物从母体药物浓度, 吸乳量的多少以及婴儿排泄药物的能力等。
12
2.药物变态反应机制和类型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特点和机体状态,药物的 变态反应可分四型。 (1)一型反应(速发型) (2)二型反应(细胞毒型) (3)三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