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20101112

合集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调整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而恢复健康,用来防治疾病;另一方面也可引起生理,生化功能紊乱或组织结构的变化等不良反应。

药源性疾病是药物引起的疾病,它既是药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又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延伸。

一.药物不良反应:(一)不良反应的概念: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时或调解生理功能时所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此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过量用药所引起的反应。

)(二)不良反应的类型:1.A型不良反应:(又称剂量相关不良反应)是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导致。

与剂量有关,可预测,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归属于此类的不良反应包括以下:(1)副作用:某一种药物常有多种作用,在正常剂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副作用。

一般说来,副作用比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变化,停药后通常很快消退。

副作用随用药目的不同而改变。

(2)毒性反应:大多数药物都有或多或少的毒性。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该反应可在各个系统、器官或组织出现。

药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是药理作用的延伸,主要对神经、消化、循环、泌尿、血液等系统,以及皮肤组织造成损害。

各种药物毒性性质和反应的临床表现各相同,但反应程度和剂量有关,剂量加大,则毒性反应增强。

药物引致的毒性反应所造成的持续性的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停药后恢复较慢,甚至终身不愈。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后遗效应时间的长短因药物不同而不同。

如巴比妥类催眠药次晨的宿醉现象,是短暂, 链霉素等可引起永久性耳聋是长久的。

(4) 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出现的一种反应,也称为间接效果或治疗矛盾。

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后,由于改变了肠道内正常存在的菌群,敏感细菌被消灭,不敏感的细菌或真菌则大量繁殖,外来细菌也乘虚而入,从而引起二重感染,导致肠炎或继发性感染,尤其常见于老年体弱久病卧床患者(见肠道菌群失调症);妇科常见的念珠性,霉菌性阴道炎等:还有在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后,可见假膜性肠炎。

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2010)

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2010)
吸收不规则,影响因素多;个体差异大;与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合用。 不同病员对同一地高辛制剂的吸收率变动在50%~80%之间,不同厂家生产 的地高辛片剂生物利用度变动在20%~80%之间。 服药时饮酒,可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易引起ADR。如
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时饮酒,则可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造成危害。
美国的医疗资助方案于1972年开始计算机管理,至1981年达600万人。 非甾体抗炎药和胃肠道出血/磺胺与血小板减少/酚噻嗪与肝损害/口服避孕药与胆 石症。
处方-事件监测(PEM)英国1982年开始。目前收集新上市药物一
年内所有的处方。
医生
病人 调查表
药房
政府 计价局
复印
药品调 研中心
不良反应的判断
——
4.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监测 5.计算机监测
波士顿药物监测协作计划 (boston collaborative drug surveillance programme,BVDSP) ——最成功的医院集中监测 1966年开始,协作范围一度扩大到6个国家的19家医院。 确定了住院病人中ADR的发生率。 静脉注射利尿酸引起胃肠道出血。 苯妥英钠可使血尿素氮增高。 水合氯醛增加华法林的活性。 肝素在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更易引起出血。
G-6-PD缺陷
在非洲、地中海、菲律宾人中常见。
伯氨喹、氯喹、奎宁、磺胺、硝基呋喃类、氯
霉素、对氨水杨酸、阿司匹林、维生素K、丙磺舒、 甲基多巴、肼屈嗪、奎尼丁、亚甲蓝、甲苯等。
三、药物不良反应危害 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入院者占入院病人的0.3%~5% 死亡的0.24%~2.9%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每年可延长 3300 万人的住院日,多花的医疗费将 近15亿。 殃及下一代:怀孕早期的妇女用雌激素(己烯雌 酚),有可能使其女儿在20岁左右发生阴道腺癌。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正常用量下,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药源性疾病则是由于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进行探讨。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原因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不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

1. 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已经明确列入药物说明书的不良反应。

这些药物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例如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等。

这些反应多数是因为药物服用后直接对人体组织或器官产生的药理效应。

2. 不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不可预见性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中未能预见到的药物副作用。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与个体差异、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例如,少数人群可能会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者出现药物引发的肝脏损害等。

这些反应往往较为复杂,不易预测和控制。

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防范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用药不当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以及防范方法。

1. 药物依赖性和滥用某些药物具有依赖性和滥用的潜在风险,例如镇静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长期滥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成瘾和药物依赖,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药物依赖性和滥用需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2. 药物引发的肝脏损害某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对肝脏造成不利影响,引起肝脏损害。

例如,长期服用大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

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可通过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式。

3. 药物导致的胃肠道损伤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或损伤,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等疾病。

预防这些疾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遵循用药时间和用药方式的规定,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11-12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4版,2010)

11-12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4版,2010)
1、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 是发现药物新的和罕见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的主要方法。 重要实例:(1) 反应停事件 (2) 氯氮平 (3) 替马沙星
表2. 自反应停事件后发现的重要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药物
发现方法
眼粘膜与皮肤综合征
普拉洛尔
自发呈报
血栓栓塞
口服避孕药
病例对照研究
肾病
解热镇痛药
溶血性贫血: 免疫性:
半抗原:PG、四环素 自身抗原:甲基多巴 免疫复合物:奎宁 非免疫性: G-6-PD缺乏:伯氨喹、磺胺 干扰维生素B12吸收:新霉素、对氨水杨酸 叶酸缺乏:甲氨蝶呤、乙氧嘧啶、甲氧苄啶 直接影响DNA合成:阿糖胞苷、氟脲嘧啶
思考题: 1. 了解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基础。 2. 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 3. 掌握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依据。
五、重要脏器的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肝病 中毒性肝病: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有甲氨蝶
磷、环磷酰胺、异烟肼、对乙酰氨基酚、氯霉素等 胆汁瘀积性肝病: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影响胆汁排泄功能,有氯丙
嗪、红霉素、磺胺类、甲磺丁脲等。
2.药源性肾病 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等) 造成尿路梗阻(磺胺类) 病理性免疫反应(青霉胺、生物制品)
fibrosis
(三) 获得性因素(后天性因素) 1、肝疾患
大多数药物代谢减少,生物利用度增加 肝病致合成功能降低 肝硬化腹水,水电解质失衡 2、肾疾患 排泄功能降低 尿蛋白排泄增加
(四) 生理因素 1、年龄 新生儿、老年人 2、性别 男性代谢能力高于女性 3、妊娠 胎儿:胎盘的非屏障作用、代谢能力弱
肺实质病变:过敏性肺炎(磺胺、PG、对氨水 杨酸)、肺纤维化(博来霉素、环磷酰胺)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第十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定义是: 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 理功能,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药物后机体所 出现的不期望的有害反应。
它与药物质量事故和医疗事故有本质的区别。药 物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与机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


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药物不良反 应发生率达5.0%。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 人数占总住院人数的5.0%。


二、药物不良反应表现
1.副作用

是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为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例如阿托品治疗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时,会 出现口干与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通常作用广泛的药物即选择性低的药物副作用较多,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该尽量选用选择性较高的药物。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 A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1.药动学因素 (1)药物的吸收:

非脂溶性药物在小肠吸收不完全,个体差异较大,如 果用药不当可能引起A型不良反应。 例如抗高血压药胍乙啶的剂量范围为10-50mg/d.而 吸收率为3%-27%不等。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较多,如药物的制剂、胃肠内容 物及PH值、胃肠运动、药物相互作用及首关消除等.
B型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分为药物异常性与患 者异常性两种。 药物异常性包括药物有效成分的降解产物、药物中的 杂质以及制剂中添加的脱色剂、增溶剂、稳定剂、赋 形剂、防腐剂等所引起的异常作用; 患者异常性包括高敏性体质与特异性遗传体质。 B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用一般的毒理学筛选难以发现和预测。Fra bibliotek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 药源性疾病
主讲人 刘艳萍
概述
▪ 药物不良反应(ADR)
▪ 药源性疾病
▪ 2011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发布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 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 系统排名第一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 害(占28.9%)。
主要内容
一、药源性皮肤病的案例及讨论 二、药源性皮肤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三、药源性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 四、药源性皮肤病的预防
情况。 ▪ 注意药物疹的早期症状,在用药过程中,
特别是长期用药时,如发现局部或全身 发痒,要提高警惕。 ▪ 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等之前,应做皮肤 过敏试验。
谢 谢!

在使用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延 缓反应,及时处置。
示 ▪ 同时我们也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
药源性皮肤病的相关知识。
药源性皮肤病概述
▪ 定义: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 引起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
▪ 途径: 口服 灌肠 注射 栓剂 吸入 破损皮肤
病因
个体因素:个人的敏感性不同、酶的缺陷
机体的状态、不同的生长周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引发药物:解热镇痛药,磺胺 类,酚酞,苯妥英钠等
发作急,伴高热、抽搐等
皮疹带紫色、棕黑色、起疱, 擦破糜烂,类似Ⅱ度烫伤
尼氏征(+)
粘膜常受累、内脏常受累
病程3-4周,部分可因并发 症死亡
诊断
诊断依据
①有明确的用药史 ②有一定的潜伏期 ③除固定型药疹外,皮疹多对称分布,颜色鲜红 ④瘙痒明显 ⑤排除与皮疹相似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引发药物:磺胺类、巴比 妥类、解热止痛药等
多形红斑型损害豌豆 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 形水肿性红斑,中心呈 紫红色,或有水疱,境 界清楚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2.影响B型不良反应的因素

药物的免疫因素
– 大分子药物:蛋白(疫苗)、多肽(胰岛素)、多糖类、
右旋糖酐等均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IgG,IgM,IgE等 抗体 – 小分子药物(500-1000)为半抗原,与机体内物质(白蛋 白、变性DNA、细菌代谢产物等)结合可变为完全抗原。

机体的特异质
– 机体免疫功能差异:某些患者发生过敏反应与体内存在与

–精神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药物可能引 起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染色体)异常, 从而遗传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突变)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测试药物是 否有致癌性的实验方法有:

–长期体内实验:临床观察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短期体外试验:包括四种试验方法: 将受试药物经体内或体外代谢转化后,测试其与DNA 共价结合的能力 检查受试药对染色体的损伤能力 致突变试验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观察肿瘤生长
思考题:
试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如何?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1.影响A型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临床 上常用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效价和安 全性:TI=LD50/ED50 ,必要时用TDM指导 临床用药。
药剂学的影响:
药物剂型不同,生物利用度各异:乙胺 碘呋酮 F=20-80% 环境污染造成药物制剂的污染,esp.注 射剂 过期药物产生降解产物
对生育力的影响(Influence on fertility)
药源性疾病的发展史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化学药物日益增 多密切相关。 药源性疾病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密切相关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1、药物的双面性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互相矛盾而统一的两个方面。

药物作用于机体时可呈现多种不同的效益,加上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常伴随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某些特殊人群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由于应用药物而致的疾病,是人类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用药中,因药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2、药源性皮肤病。

皮肤位于体表,有保护、吸收、调节体温、感觉功能、合成维生素D等重要作用。

许多药物可通过口服、注射、灌注、滴眼、滴鼻、漱口、含化、喷雾、外用、药熏、阴道及膀胱冲洗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即药物疹。

其临床表现是发病急,迅速出现皮肤搔痒、多种形态的皮损,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形红斑及麻疹形药疹、剥脱性皮炎等。

药疹严重者可有高热、系统损害,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常见致病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四环素、解热镇痛药等。

药物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假药引起的药害事件
• 2006年5月广东等部分患者使用了齐二药生产的“亮 菌甲素注射液” 出现急性肾衰或神经损伤的严重不良 事件,最终导致13人死亡,引起了政府和大众的高度 关注。
• 厂家在 生产过程中,以“二甘醇”代替了“丙二醇”。 SFDA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收回GMP证书。 病人及家属索赔总金额2600余万元。
抗菌素 肠道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
(五)首剂效应(First dose effect) 概念:初服某药时,因机体对该药不适应而产生的强烈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构成
(六)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effect) 概念:机体对某些药物的异常敏感导致的反应。
特点:1、与遗传有关,如某种药物代谢酶缺乏 2、与药理作用无关。
其共同的特点是,如果改变给药方式,不良 反应即可停止发生。
三、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四)D类(delivery)反应即给药反应
植入药物周围的炎症或纤维化,注射液中微 粒引起的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片剂停留在咽喉 部,用干粉吸人剂后的咳嗽,注射液经微生物污 染引起的感染。
应注意,与注射相关的感染属D类,不是B 类。这些感染的发生与给药方式等有关,与所用 药物无关、B类反应则为药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直 接相互作用。
这些反应不是药理学可预知的,但了解起因 药物的生理化学特性还是可以预测的。
三、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四)D类(delivery)反应即给药反应
许多不良反应是因药物特定的给药方式而引 起的。这些反应不依赖于制剂成份的化学或药理 性质,而是因剂型的物理性质和(或)给药方式 而发生。这些反应不是单一的,给药方式不同, 不良反应的特性也必将不同。
反应停事件
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导致 10000例海豹肢畸胎,其中5000例死亡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第6页
依据不良反应性质分类
➢ 副作用(side effect)
➢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
➢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 依赖性(dependence)
➢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 在停顿使用被怀疑药品(撤药试验, dischallenge),不良反应取得改进。
➢ 再次使用被怀疑药品后(包含皮试, rechallenge)这种不良反应又发生(激惹现象);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第15页
诊疗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依据
➢ 是否有药品以外可疑原因引发这种反应。 在应用抚慰剂后,这种反应是否依然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第8页
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病因学基础
病人反应先天性异常 取得性异常 药品原因 药品相互作用 间接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第9页
病人反应先天性异常
❖ 变态反应 Ⅰ型 、Ⅱ型、Ⅲ型、Ⅳ型和本身免疫反应
❖ 遗传原因决定不良反应 药动学异常 、药效学异常 、特异反应性
❖ 是查出少见和罕见、长久用药引发、延 迟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药品相互作用唯一 可行方法。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第24页
环丙沙星致皮下出血
药物不良药源性疾病
第26页
蝮蛇抗栓酶致出血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第27页
蝮蛇抗栓酶致出血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 由药品引发人体功效或结构损害,并有 临床过程疾病;
➢ 其实质是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注意观察早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特别是早期不良反应,如皮疹、
恶心、呕吐等。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记录和报告
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为 药品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告知患者
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使其充分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药物代谢异常
个体差异导致药物在体内 的代谢异常,引起不良反 应。
影响因素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药物的反 应不同,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
出现不良反应。
性别
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 异,某些药物对女性可能更敏 感。
遗传因素
个体遗传差异影响药物在体内 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 反应的发生。
疾病因素
患者自身疾病和病理状态可能 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提高患者认知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水平, 增强其用药依从性。
加强随访和监督
定期随访患者,监督其用药情况,及时解决用药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5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体系和网络建设
建立全国性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 药源性疾病 •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预
防与控制 •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监
测和报告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情况下,出现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 与用药目的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013-7-13
监测系统
集中监测系统

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根据研究目的详细 记录药物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研 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 重点医院监测:病人源性和药物源性监测
重点药物监测:一部分新药进行上市后监测


2013-7-13
27
各国ADRs监测机构
1962年美国要求制药公司向FDA呈报ADR报告; 1964年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和黄卡系统;

病人反应先天性异常:因遗传因素或生理变异引起 的变态反应性或特异性不良反应 获得性异常:肝肾疾患;药物受体异常 药物因素:①剂量过大,生物利用度改变,不恰当 给药途径等 ②停药反应 ③立体异构 药物相互作用 间接反应:①胎儿畸形;②第三代效应;③对其他


第三者的作用
2013-7-13 10
药源性三致作用
2013-7-13
4
ADR分类


根据ADR与药物剂量有无关系
根据ADR的性质分类

WHO关于ADR的分类
2013-7-13
5
根据ADR与药物剂量有无关系
剂 量 相 关 性 与药物剂量有关 A型反应 与药物剂量无关 B型反应 + 可 预 见 性 + 发 生 率 死 亡 率 引起 肝肾 功能 障碍 + 缓解 方法 预防 方法


长期作用才能发现的不良反应。
人和动物的种族差异。
2013-7-13
23
意义

及时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严重的、 罕见的、前所未有的、长期毒性作用)。 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物重新评价。 及时淘汰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 从中发现新的用途,老药新用。 上市后药物进行再审查。
24

33



2013-7-13

2013-7-13
历史上重大的药害事件


四咪唑引发迟发脑炎
上世纪70~80年代温州市流行原因不明“脑炎” 20 多年,全国其他11个省市也报告了四咪唑和左旋米唑 引起“脑炎”300多例,经调查发病率虽不算高,但 可致残致死,估计当时每年发病数达20万例。1982 年国家卫生部宣布淘汰四咪唑后“脑炎”发病率急剧 下降 药物性耳聋 1990年我国有聋哑儿童180余万人,约60%由药物 引起即有100万药物性耳聋,主要致聋药物为氨基糖 16 苷类抗生素。

染性疾病,严重者死亡,经调查证实为氨基比林所致。

1931年-1934年,仅美国就有1981人死于氨基比林 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
12
2013-7-13
历史上重大的药害事件


磺胺酏剂引起儿童肾功能衰竭 磺胺溶于二甘醇即为磺胺酏剂 1937年9月~10月间,发生了258例中毒患 者,其中107例死亡 中毒主要为二甘醇所致 反应停致海豹肢畸形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尤其是德 国用反应停治疗孕妇早孕反应,造成1万余例 短肢畸形即海豹肢畸形,震惊世界。


调整 剂量 停用 药物
调整 剂量 避免 使用
-
-


-
根据ADR的性质分类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变态反应
致癌作用


后遗效应
依赖性 特异质反应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2013-7-13
7
WHO关于ADR的分类

副反应 药物常用剂量引起的与药理学特性有关的但非用药 目的的作用 不良事件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不一定 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不良反应 发生在作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生理功能 使用于人体的正常剂量时发生的有害的和非目的的 药物反应
Jerri报告大型队列研究实例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放射诊断中应用发生不良反 应的对比
日本进行全国范围58所医院及148所附属医院两年中 选择35万应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按年龄、剂 量及反应程度分层观察 结果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6%,非离子 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P<0.01 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价格虽高,因不良反应小,还是 使用这类造影剂为好。
2013-7-13
监测范围


有关新药任何可疑的不良反应。
明显影响病人治疗的不良反应:可能危及生命, 可能致残,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特殊群体用药:老人、儿童、孕妇、产妇。 罕见或尚未报道过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2013-7-13
25
监测系统
自愿呈报系统

正式:指国家或地区设有专门的药物不良反应登记处, 专门委员会或监测中心。收集、整理、分析各处自发 呈报上来的资料并负责反馈。 非正式:由医生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后向杂志投稿。 优点:监测范围广,药物上市后即加入被监测行列, 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及早得到警告。 缺点是资料偏差和漏报。 自发呈报率 1%~10%。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定义: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 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在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 程中,给予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无 关的和有害的反应——WHO 上市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发生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卫生部药品不良 反应监察中心
药物不良反应危害

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入院者占入院病人的 0.3%~5% 死亡的0.24%~2.9%与药物不良反应 有关
每年可延长3300万人的住院日,多花 的医疗费将近15亿 殃及下一代
11



2013-7-13
历史上重大的药害事件


氨基比林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氨基比林(解热镇痛药),于1893年合成,1897年在 欧洲上市,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在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 国发生了许多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易患感
13
2013-7-13
2013-7-13
14
历史上重大的药害事件


氯碘喹啉致亚急性视神经病变
1971年查清了氯碘喹啉与亚急性视神经病变 的因果关系,日本因氯碘喹啉致亚急性视神经 病变达11000例。 己烯雌酚致少女阴道腺癌 1966年-1969年美国波士顿妇科医院发现8例 少女阴道腺癌,比同龄组一个世纪报道的总数 还多,原因是含己烯雌酚的避孕药在母亲怀孕 早期使用,导致女儿阴道腺癌。 15



病人过去的反应史。
18
2013-7-13
不良反应的可能度

肯定:用药与反应有合理的时间顺序;在体液 或组织液中测得一定浓度的药物;与已知不良 反应类型相符;撤药反应和激发试验阳性。
很可能:用药与反应有合理的时间顺序;与已 知不良反应类型相符;撤药反应阳性,但不能 排除疾病引起该反应的可能。
8


2013-7-13
WHO关于ADR的分类

意外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与标记的或批准 上市的药物的不良反应不符,或是未能预料 到的不良反应 信号


被报告一种不良事件与药物可能有因果关系 的信息,这种关系在以前是未知的,或在文 献中未能完全证实的
9
2013-7-13
ADR和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基础

综合分析: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报道的个 例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总结规律。定量综合 评价

记录联结:将发生于个人的事件如出生、死亡、 婚姻、住院情况、处方等通过一种独特方式联 结起来,从中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事件
29
2013-7-13
牛津记录联结研究

该研究始于1962年,用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是从1974 年开始,用2年时间从每个人获得以下三方面资料:

2013-7-13
19
不良反应的可能度

可能:用药与反应有合理的时间顺序;与已 知不良反应类型相符;无撤药反应资料,不 能排除疾病引起该反应的可能。
可疑:用药与反应有合理的时间顺序;与已 知不良反应类型不相符;病人所患疾病无法 解释。无其他证据。 不可能:不满13-7-13
20
治疗原则

怀疑出现的病症是由药物引起,而又不能断定
为哪种药物时应停止所用的一切药物

一般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症状严重时可对症
治疗或选用特异性拮抗剂

若属药物的变态反应应告知病人以防再度发生
2013-7-13
21
ADR和药源性疾病的监测
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
新药的临床研究有其局限性

发生率低的罕见的不良反应。
1963年澳大利亚药物评价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 应咨询委员会及蓝卡系统。
1970年成立WHO药品监测中心(现名WHO国际药 品监测合作中心,瑞典Uppsala) 我国卫生部1989年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13-7-13 28
监测方法
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 个例报告:向杂志投稿。少见、独特或严重的


2013-7-13

排除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2
药源性疾病


定义
由药物引起的人体功能或结构的损害, 并有临床过程的疾病 实质


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和延伸
2013-7-13
3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药物的变态反应
肝、肾损害


造血系统损害
循环系统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