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doc
颜色视觉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调(hue)、明度和(brightness)饱和度(saturation)。
色调取决于光波的波长;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越高,则彩色越鲜艳。
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维空间的颜色立体(color solid)来说明。
颜色立体的垂直轴表示明度的变化;圆周上的不同角度代表颜色的纯度越鲜艳,离轴心越近越接近于灰色。
颜色的混合可分为两种:相加混合(additive mixture)和相减混合(subtractive mixture),或者称之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在色光的刺激下,人眼视网膜感受到的是两种不同光波的直接叠加,产生了相加的效果;而颜料的颜色是因为吸收了其他波段光波,只反射某个波段的光波而产生的,所以颜料的混合产生了相减的效果。
颜色对比(color contrast)是指不同颜色并列或相继出现时,视觉与单一颜色出现时有所不同。
尤其是彼此互补的两种颜色并列时,其对比效果更明显。
马赫带(Mach band)就是人们在明暗变化的交界上,容易感觉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更暗的线条。
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人的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视觉刺激消失一段时间之后感觉仍然暂时留存的现象称之为后像(afterimage)。
后像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正后像(positive afterimage),特征是原刺激消失后遗留的后像与原刺激相似。
另一种为负后像(negative afterimage),一般是原刺激色的互补。
一、目的了解颜色视觉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二、使用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三、方法1.选中左侧实验列表“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中的“颜色视觉”,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演示内容目录窗口。
主试就可依次呈现相关的图片与背景知识。
2.了解颜色的基本特性、颜色立体、颜色混合、颜色对比、马赫带、颜色后像等理论和概念。
《普通心理学》大纲(入门考)
页眉内容《普通心理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个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与机能二、突触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和反射弧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第四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能一、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二、注意的特点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广度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五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第二节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二、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整体性2.知觉选择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语义记忆4.情绪记忆5.运动记忆6.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7.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第二节记忆过程一、识记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3.意义识记4.机械识记二、保持三、遗忘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2.影响保持的因素3.遗忘的原因(1)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2)复习第三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八章表象和想象第一节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二、表象的种类三、表象的作用第二节想象一、想象的概述二、想象的种类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九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二、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4.聚合思维5.分散思维第二节概念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种类和功能1.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2.概念的功能3.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2)类化(3)辨别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第三节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二、情绪情感的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二、情感的种类第三节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理论二、坎农丘脑说三、阿诺德的认知-评估说四、沙赫特的三因素理论第十一章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行动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性三、坚韧性四、自制力第十二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二、需要三、动机第二节气质的概述一、什么是气质二、气质的体液说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第三节性格的概述一、什么是性格二、性格和气质的相互关系三、性格的结构第四节性格理论一、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三、霍兰的类型理论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概述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第二节智力结构理论一、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二、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液体智力三、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四、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五、智力的多元智力理论第四节智力测验一、智力发展的趋势二、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第五节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能力的类型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完整版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第⼀部分说明⼀、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901003)2.课程名称:普通⼼理学3.总课时:444.总学分:2.5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专业:师范⽣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简介《普通⼼理学》是师范⽣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于学院“⼀实⼆⾼三强四会”的⼈才培养⽬标,不仅为学⽣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撑,⽽且给学⽣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学⽣发现、分析和解决⼼理问题的能⼒,为学⽣学会⽣活、学会做⼈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理学》,学⽣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且能够运⽤⼼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后在中⼩学⼯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的、要求和⽅法1.教学⽬的: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系统地掌握普通⼼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理学观念,掌握解决⼼理问题的基本⽅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定的理论⾼度⼜有具体的教学案例,⼒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以适应教学使⽤。
第⼆,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学、团体⼼理辅导等教学⽅法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理现象、⼼理规律在⽣活中的应⽤2.教学难点:⼼理现象的本质、⼼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五、课外作业⾃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理辅导报告1次六、课程考核1.考试⽅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式.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共17个)
1.韦伯定律一、目的为了产生最小可觉差,一个刺激必须增加它本身数值的一个常定的分数,用数学式表示即为,这就是韦伯定律(Weber'sLaw)。
这一关系式得出的数值称为韦伯分数(也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
韦伯定律是能过差别阈值的研究而得出的。
这一定律只是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保持。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应用心理物理法来测定听觉道的韦伯常数,并验证只有在中等强度刺激的情况下才符合韦伯定律。
二、仪器与材料音频讯号发生器一台,耳机一付,记录纸三、程序1. 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人耳对音调的差别阈值。
常定刺激法又名为正误示例法和次数法,即用围绕着阈值的一组固定的物理刺激值,用随机方法呈现,并计算每个物理刺激值的检测频次。
本实验中还采用二类判断标准,即要求受试者回答比较刺激是比标准刺激大还是小。
2.实验中确定600Hz音调为标准刺激,选择5~7个围绕600Hz音调的其他频率刺激为此较刺激,要求被试回答比较刺激是比标准刺激大还是小。
每个比较刺激要与标准刺激配对多次,于是可获得一个"较大"反应的概率估计以及相应的"较小"反应的概率估计。
3.将获得的每个比较刺激频次数据用手画曲线方法在图上(见图5-1),也可用下表5-1来表示一个被试在用二类判断时所获得的判断一个比较刺激在音高上是"高于"或"低于"标准刺激的百分比。
4.用相同程序与方法测定 300HZ 音调的韦伯常数。
5.用相同程序与方法测定120the音调的韦伯常数四、结果1.用直线内插法先求出图 5-1中判断百分比为 25%、 50%、75%的各点。
2.判断百分比为50%的点就是主观相等点,即表示在这点上没有可能辨别到差别。
3.判断百分比为100的点为完全的辨辞别,在主观相等点同完全辨别之间的一半即为75%这一点就是差别阈,即韦伯常数。
4.从图5-1与表5-1中测得,对于60ZHz音调的主观相等点为600@.ZHZ,不肯定间距为5.4HZ,差别阈即韦伯分数为2.7HZ,常误为 0.2ZHZ。
心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心理学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实验基础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学时学分:总学时72 实验学时54应开实验学期二年级2/3 学期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等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实验,给出实验任务(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按实验目的、内容,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写出实验报告;第二个层次,给出实验任务、目的,指明实验方向,要求学生总和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完成实验,撰写报告;第三个层次,由学生自拟实验题目,独立设计实验过程并付诸实现,独立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经过多层次,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实验心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资料,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实验及技能原理。
4、能独立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达到独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及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科研素养。
5、课前做好预习,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原始实验记录,正确写出实验报告。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心理学实验》是随《实验心理学》理论课程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可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及教育、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实验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去理解心理学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心理学中已经确立起来的最基本、最可靠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的实验设计、具备相当的实验技能,及科研能力,并对心理学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和方法、技术的掌握。
在心理学实验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基本实验设计思想以及基本实验技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本概念的教学,宜以讲授为主;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的教学,宜以学生设计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实验课宜以讨论和个别指导为主。
普通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实践课程使用专业:心理学、教育学大纲编写者:付梅大纲审定人:葛明贵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工作者吸收了计算机科学、医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技术和研究结果,使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从传统的心理物理学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发展成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医学影像学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的方法与技术体系,为心理学家研究人类和动物心理现象的本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技术手段,同时促进了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领域研究层面的不断深入。
系统地总结普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展示普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发展变化,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普通心理学实验教学所应当完成的任务。
2.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共计43个实验,由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完成。
绪论中的实验项目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为全面接触心理实验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是经典心理实验。
包括传统心理物理法、学习与记忆实验、经典的信息加工实验等17个实验。
突出理论、方法与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使学习者通过实验,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实验的基本要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变量控制,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与基本要求等。
使学生对传统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手段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是应用心理实验。
包括信号检测论与反应时测量技术、社会影响与人的因素、记忆遗忘与认知加工等15个实验。
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与教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普通心理学纲要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心理学概述 • 感知觉与意识 • 记忆与学习 • 思维与语言 • 情感与动机 • 个性与心理发展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 学,涉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思维与语言
思维概述
思维定义
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
式。
思维特征
02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问题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思维的作用
03
思维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对感知觉、记忆等心理
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思维的种类与过程
思维种类
根据思维的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将 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人们会将感知到的各种信息整 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对事物的
完整印象。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的概念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觉知和 认识,包括对自身思想、情感、行为 和环境的觉知。
意识和无意识是相互作用的,无意识 可以影响意识,而意识也可以控制无 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无意识的概念
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 动和心理过程,包括一些自动化的行 为和习惯。
VS
记忆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 段。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 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取出的过程 。
学习的定义与理论
学习定义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或实践获得知识、技能或行为改变的过程。
612-《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612-《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第一篇:612-《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重量差别阈限1、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重量的的差别阈限,加深对差别阈限的理解,学习应用恒定刺激法。
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本实验属于基础性必做试验,安排2个课时。
3、实验仪器与材料重量辨别仪。
本仪器由吉尔特和魏帕尔两种重量系列组成。
本实验采用轻系列,由10个重量器组成:80g、85g、90g、95g、100g(2只:一为标准刺激;一为比较刺激)、105g、110g、115g、120g;每只重量器外形尺寸:50mm(直径)╳25mm(高度)。
遮眼罩。
二、知觉恒常性1、实验目的:加深对知觉恒常性的理解及其在人类适应环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单、双眼观测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程度;检验距离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本实验属于基础性选做试验,安排1个课时3、实验仪器与材料大小恒常性测量仪一对:每个测量器都是在黑色背景上有一个白色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可调节,三角形的高可在测量器背面的刻度上读出;记录纸;米尺;眼罩三、双耳分听1、实验目的:通过重复彻里和格雷等人的实验,研究双耳分听任务下,被试非追随耳对信息是否存在加工,证实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本实验属于基础性必做试验,安排1个课时3、实验仪器与材料双耳分听耳机,录音机,纸笔四、心理旋转1、实验目的:通过重复cooper 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 的心理旋转反应时,证实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本实验属于基础性必做试验,安排2个课时3、实验仪器与材料计算机,表象心理旋转实验程序.不同角度的正反R 图片.五、STROOP 效应1、实验目的:了解什么是Stroop 效应,比较几种字与色组合条件下,对颜色反应时的大小.2、实验性质与要求及课时数本实验属于基础性必做试验,安排1个课时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速示仪, 卡片4套(12张)记录表A 套字色—致:红A1(R);蓝A2(B),绿A3(G)B 套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B1(G),红色的“蓝”字B2(R),蓝色的“绿''字B3(B)C 套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C1(R),蓝色的”中“字C2(B),绿色的”华''字(G)D 套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红色的“栏”子D1(R),蓝色的“虑”字D2(B), 绿色的“洪”字D3(G)第二篇: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总学分:2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专业《心理实验》教学大纲
心理学专业《心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心理实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心理实验课程,对师范院校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来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教育科研技能,能提高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师范学生在未来教育岗位上能主动地运用心理学于教育实践。
根据目前心理学实验室的设备资源状况与水平,编制适合本系情况的心理实验教学大纲,以更好地配合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
二.实验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专升本学生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析《心理实验》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2学时,开设12个必做实验和3个选做实验,每个实验1学时,考查1学时,共18学时。
心理实验导论教学时间:1学时,必做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1)复习基本知识或预习实验方法和程序(2)安排和指导(3)规则(4)实验记录(5)实验仪器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对待被试(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5、心理测验的功用6、心理测验的实施(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1)题目(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3)参考文献(4)附录实验一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教学时间:1学时,必做目的:1、学习对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2、比较两种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
内容:1、视觉反应时的测定2、听觉反应时的测定器材:XL131简单反应时测定仪实验二选择反应时的测定教学时间:1学时,必做目的:1、学习测定视觉选择反应时的方法;2、了解选择反应时不同于简单反应时的特点。
内容:1、红光视觉反应时的测定2、绿光反应时的测定3、黄光反应时的测定4、蓝光反应时的测定器材:XL132选择反应时测定仪实验三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综合测验教学时间:1学时,必做目的:1、学习诊断性测验的一般方法;2、掌握了解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测评手段。
《普通心理学》大纲(入门考)
《普通心理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个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与机能二、突触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和反射弧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第四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能一、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二、注意的特点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广度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五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第二节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二、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整体性2.知觉选择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语义记忆4.情绪记忆5.运动记忆6.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7.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第二节记忆过程一、识记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3.意义识记4.机械识记二、保持三、遗忘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2.影响保持的因素3.遗忘的原因(1)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2)复习第三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八章表象和想象第一节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二、表象的种类三、表象的作用第二节想象一、想象的概述二、想象的种类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九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二、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4.聚合思维5.分散思维第二节概念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种类和功能1.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2.概念的功能3.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2)类化(3)辨别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第三节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二、情绪情感的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二、情感的种类第三节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理论二、坎农丘脑说三、阿诺德的认知-评估说四、沙赫特的三因素理论第十一章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行动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性三、坚韧性四、自制力第十二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二、需要三、动机第二节气质的概述一、什么是气质二、气质的体液说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第三节性格的概述一、什么是性格二、性格和气质的相互关系三、性格的结构第四节性格理论一、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三、霍兰的类型理论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概述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第二节智力结构理论一、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二、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液体智力三、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四、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五、智力的多元智力理论第四节智力测验一、智力发展的趋势二、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第五节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能力的类型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标本的验查
2
专业
选做
验证
25
3
神经干动作电位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
2
专业
必做
验证
25
4
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观察脊髓模型和标本
●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
●观察间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小脑模型和标本
●观察大脑模型和标本
一、《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简单、选择和辨别反应时
●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
●选择反应时的测定
●辨别反应时的测定
●考察三种反应时的区别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2
表象的心理旋转
●使用反应时来检验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反应时的减数法
3
专业
必做
验证
1
3
准备时间与简单反应时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别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1
减法反应时实验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3
基础
选做
验证
6
2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甲类项目(靶子),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出现非对称现象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136 (理论120;实验16)学分: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耍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慕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在科学心理观的基础之上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种类、特征和规律,了解各自的生理机制,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为两学期授课,第一学期是64课时,包括12课时的实验,第二学期72课时,包括4课时的实验。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质和方法;了解心理实质和心理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三)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唯心主义的观点:把无法解释和无力控制的自然力人格化二、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心理是从物质中发展派生出来的。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的任务(-)理论探索任务(-)实践应用任务二、心理学的分类(-)基础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应用类: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三)方法类: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基础心理统计等三、心理学的学科地位: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客观方法一一实证研究(-)科学态度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三)个案研究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各有优点、缺点,应结合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构造主义(-)机能主义(三)行为主义(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学派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的研究(三)精神分析的研究(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五)认知心理学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难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教学要求: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高级神经活动的慕本过程和规律;掌握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标准普通心理学实验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
普通心理学实验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方法。
普通心理学实验是《普通心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 重复心理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2. 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
3. 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能够较好地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4. 通过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5.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三)教学内容心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了解,感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注意实验,动作技能实验,阈限实验,错觉实验,气质实验。
(四)教学时数20学时。
本课程学时列入《普通心理学》总学时计划。
(五)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过程,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担当主试或被试来完成实验,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1.力图将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交织铺陈,从而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实验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2.把具体实验和逻辑方法有机整合,突显出科学思维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注重实验程序、方法和仪器的掌握和练习,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们迈出心理学研究实践的有效指南。
二、本文实验一瞬时记忆实验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学时。本课程学时列入《普通心理学》总学时计划。
(五)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过程,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担当主试或被试来完成实验,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
1.力图将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交织铺陈,从而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实验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
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普通心理学实验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方法。普通心理学实验是《普通心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
2.了解深度知觉测量在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
霍尔-托尔曼深度知觉仪,眼罩。
实验要求:
1.分别计算每个人的单验和双眼的平均误差。
2.试分析深度知觉对人们生活和适应环境中的意义?
3.根据以上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七注意广度实验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目的:
测定对随机分布的圆点的注意广度,学习用速示器测量注意广度的方法。
3.秒表、纸、笔。
实验要求:
1.统计各被试每次回忆对了几个并填入记录表内。
2.分别求出各被试90次正确再现的个数的平均数。
3.按下式分别计算各被试的瞬时记忆的保存量:
瞬时记忆保存量=平均每次正确再现个数×3Leabharlann 实验二短时记忆实验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测定不同延迟时间对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
4.根据以上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长时记忆实验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对识记和保持的影响。
2.学习提示法和再学法。
实验器材:
计算机和“长时记忆实验程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研究中心开发的ExpPsy2000实验系统)”
实验要求:
1.分别整理出两种材料达到学会标准所需学习的遍数,和每遍记住材料的百分数。
2.把具体实验和逻辑方法有机整合,突显出科学思维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注重实验程序、方法和仪器的掌握和练习,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们迈出心理学研究实践的有效指南。
二、本文
实验一瞬时记忆实验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
实验器材:
1.速示器。
2.由数定和英文字母组成并随机编有顺序号码的卡片100张(每张上写有数字和英文字母共12个,排列成3行,每行4个,共占面积15×15毫米)。
实验九两点阈规测量肤觉两点阈。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
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通过对皮肤两点阈的测定,学习阈限的定义
实验器材:
两点阈量规、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阈限的定义及其操作定义。
2.学习再认法测量短时记忆的保持量。
实验器材:
计算机和“短时记忆实验程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研究中心开发的ExpPsy2000实验系统)”
实验要求:
1.分别将不同延迟时间的短时记忆保持量计算出来。
2.考察不同的延迟时间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是否有显著的影响?
3.本实验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并做出解释?
实验器材:
落门速示器,刺激卡片一套
实验要求:
1.分别统计两个被试对不同数目圆点的正确判断的百分数,并列成表格。
2.以刺激圆点数为横坐标,正确判断的数为纵坐标,画两条曲线,并用直线内插法求出各组被试对圆点的注意广度——50%次被正确判断的圆点数。
3.根据本实验结果说明注意广度的个体差异。
实验八注意力集中测验――划消测验
实验器材:
1.记忆鼓。
2.时间控制器或节拍器。
3.数字盘:5位---16位数字的各三组;
实验要求:
1.分别统计各被试再现不同位数数字的正确遍数。
2.以能3遍正确再现的最长系列的数目为基数,算出各被试的数字记忆广度。
3.比较不同被试的数字记忆广度,并说明记忆广度的个体差异与被试所用的策略有何关系。
4.根据以上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2.以学习遍数为横坐标,每遍正确再现次数%为纵坐标,画图比较识记两种材料的过程。
3.分别整理两种材料在重学后第二次达到学会标准所需学习遍数,并计算出两种材料的保持量。
4.根据本实验结果,说明不同材料对识记和保持得影响,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四数字记忆广度实验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目的:
测定视觉数字记忆广度,学习用记忆鼓测量记忆广度的方法。
2.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
3.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能够较好地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4.通过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5.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三)教学内容
心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了解,感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注意实验,动作技能实验,阈限实验,错觉实验,气质实验。
(二)教学目的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重复心理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实验五韦伯定律实验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面积不同的三角形的最小可觉差,验证韦伯定律。
实验器材:
大小恒常性测试仪
实验要求:
1.分别统计各被试对于面积相等估计的最小可觉差。
2.计算全班面积估计的最小可觉差,比较数值是否符合韦伯定律。
实验六视深度知觉实验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目的:
1.探讨单双眼对视觉深度知觉中的影响,学习测量视觉深度知觉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注意力的简易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
划消测验用数字表、笔、秒表等。
实验要求:
依据下列公式统计出各被试划消的精确度及工作效率。
Ac-w
E=—×100 A=————
Tc+o
T代表检查一定数量的符号所用的时间,A代表划消的精确度,c代表花雕符号的个数,o代表镂花符号的个数,w代表错划符号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