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模型教学教案
教学版电梯模型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已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设计了这款教学版电梯模型。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 提高学生对电梯安全知识的认识;4.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
三、设计方案1. 模型结构(1)框架结构:采用轻质金属框架,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轿厢:模拟真实电梯轿厢,内部空间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3)井道:模拟真实电梯井道,采用透明材料,便于观察电梯内部结构。
(4)对重:模拟真实电梯对重,保证电梯运行平稳。
2. 控制系统(1)主控制器: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实现电梯运行的逻辑控制。
(2)传感器:配备多种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限位开关等,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
(3)驱动系统: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作为电梯驱动,实现电梯的垂直运动。
3. 功能模块(1)楼层显示:采用LCD显示屏,显示当前楼层和目标楼层。
(2)按钮控制:设置楼层按钮,实现电梯的上下运动。
(3)故障模拟:模拟电梯故障,让学生了解电梯故障处理方法。
(4)语音提示:配备语音提示模块,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提示。
4. 安全保护(1)急停按钮:设置紧急停止按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停止电梯。
(2)超载保护:设置超载保护装置,防止电梯超载运行。
(3)门机保护:设置门机保护装置,防止门机故障导致电梯安全事故。
四、实施步骤1. 设计阶段:完成电梯模型的整体设计,包括结构、控制系统、功能模块和安全保护等方面。
2. 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梯模型的制作,包括框架、轿厢、井道、对重、传感器、驱动系统等。
3. 调试阶段:对电梯模型进行调试,确保各部分功能正常,运行稳定。
4. 教学应用:将电梯模型应用于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电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五、总结本教学版电梯模型设计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直观、易懂的电梯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梯工作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电梯模型设计方案

教学电梯模型设计方案电梯模型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该电梯模型设计的目标是展示电梯的运行原理和结构,使观众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模拟电梯的运行过程。
二、设计材料和工具:1. 材料:木板、透明塑料板、小型电机、导线、开关、灯泡等2. 工具:锯子、钳子、螺丝刀、胶水、打孔机等三、设计步骤:1. 制作电梯机房和井道:选择一块适合大小的木板作为机房底板,然后用其他木板搭建成三面机房和一个井道。
机房和井道可以用胶水粘合和螺丝固定。
2. 制作电梯门和轿厢:用透明塑料板制作电梯门和轿厢。
将透明塑料板根据实际尺寸剪裁成门和轿厢的形状,然后用胶水固定。
3. 安装电机和控制装置:在电梯模型的顶部,安装一个小型电机,并用导线连接电机和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开关电路,用来控制电机的运行和停止。
4. 安装导轨和绳索:用木板制作导轨并固定在井道内,然后用绳索将轿厢与电机连接起来。
确保绳索的轨道和电机的位置能够保证轿厢的正常运行。
5. 添加显示装置:在电梯模型的上方,添加一个显示装置,用来模拟电梯的楼层指示。
可以使用灯泡、数字显示屏等。
6. 装饰和调试:在电梯模型的外部可以进行一些装饰,比如喷绘电梯的外观、添加按键等。
同时,对电梯模型进行调试,确保电梯能够正常运行,并能够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停靠在指定楼层。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安全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2. 当电梯运行时,尽量避免轿厢与人或物接触以防止伤害。
3. 电梯模型运行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周围没有障碍物和其他干扰物。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一个简易的电梯模型就可以完成了。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展示电梯的基本运行原理和结构,适用于教学或展览等场合。
同时,制作电梯模型也能够培养观众的动手能力和对电梯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学电梯设备模型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已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对电梯设备原理和技术的认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方案设计一款教学电梯设备模型。
二、设计目标1. 体现电梯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功能;2. 操作简单,易于学生上手;3. 模拟真实电梯运行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具有良好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三、设计方案1. 模型结构(1)轿厢:采用轻质材料,内设电梯按钮、显示屏、照明灯等;(2)导轨:采用不锈钢材料,模拟真实电梯导轨;(3)电动机:采用小型电动机,模拟真实电梯电动机;(4)控制系统: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单片机,实现电梯运行控制;(5)安全系统:设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2. 模型功能(1)手动操作:学生通过操作电梯按钮,实现电梯的上下运行;(2)自动运行: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程序,实现电梯的自动运行;(3)故障模拟:模拟电梯常见故障,让学生了解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4)节能模式:设置节能模式,降低电梯能耗。
3. 教学内容(1)电梯结构组成:讲解电梯轿厢、导轨、电动机、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等部件;(2)电梯工作原理:讲解电梯的驱动方式、运行方式、控制系统原理;(3)电梯安全知识:讲解电梯安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处理方法;(4)电梯维护保养:讲解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四、实施步骤1. 设计阶段:根据教学需求,确定模型结构、功能、教学内容;2. 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电梯模型;3. 调试阶段:对模型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4. 应用阶段:将模型应用于教学实践,检验其教学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设计的电梯设备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电梯的结构、原理和功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模型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为我国电梯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教学电梯模型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施。
为了提高学生对电梯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套教学电梯模型。
该模型以实物电梯为原型,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
二、设计目标1. 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 提高学生对电梯安全性的认识;4. 激发学生对电梯技术的兴趣。
三、设计原则1. 实用性:模型应能真实反映电梯的结构和功能;2. 互动性:模型应具备一定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理解;3. 安全性:模型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4. 经济性: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四、设计方案1. 模型结构(1)轿厢: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便于观察内部结构;(2)轿厢门:模拟真实电梯门的开关过程,具备一定阻力;(3)对重:采用金属材质,模拟真实电梯对重的重量;(4)导轨:采用塑料材质,模拟真实电梯导轨的形状和作用;(5)电机:采用小型直流电机,模拟真实电梯电机的工作原理;(6)控制系统:采用简易的继电器电路,模拟真实电梯的控制系统。
2. 模型功能(1)电梯启动:学生通过按下启动按钮,电梯轿厢开始上升或下降;(2)楼层选择:学生可以通过楼层按钮选择到达楼层;(3)电梯门开关:模拟真实电梯门的开关过程;(4)紧急停止:在紧急情况下,学生可以按下紧急停止按钮,使电梯停止运行。
3. 教学内容(1)电梯的基本结构:轿厢、对重、导轨、电机、控制系统等;(2)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机驱动轿厢上下运动,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楼层选择和电梯门开关;(3)电梯的安全性:电梯的紧急停止、防夹人、防坠落等功能;(4)电梯技术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智能控制、物联网等。
五、总结本教学电梯模型设计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一、引言电梯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为了提高公众对电梯的认知和了解,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电梯教学模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安全知识。
通过模型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梯的运行并掌握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 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在于:- 帮助学生理解电梯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电梯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梯的结构与组成:介绍电梯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如电梯机房、轿厢、导轨等;- 电梯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电梯的驱动装置、控制系统、安全装置等;- 电梯的安全知识:强调电梯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进出电梯的注意事项、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投影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电梯的基础知识;- 实践操作:设置电梯教学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电梯的运行过程;-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电梯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为了更好地展示电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实物模型:准备电梯教学模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梯的理解;- 视频演示:利用视频演示真实场景下电梯的安全使用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电梯的兴趣,简要介绍电梯的定义和普及程度,激发学生对电梯教学模型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结合教材和课件,讲解电梯的结构与组成、工作原理和安全知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电梯教学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电梯的运行过程。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电梯,解决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共同解决电梯使用中的问题。
小学纸板电梯教案

小学纸板电梯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纸板电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学习如何使用纸板和其他简单材料制作一个小型纸板电梯模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1. 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笔等制作纸板电梯模型所需的材料。
2. PPT或图片展示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简要解释电梯的作用和重要性。
主体:2. 向学生解释纸板电梯模型的制作过程,并展示所需材料。
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4. 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如纸板的剪裁、组装、装饰等。
5.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剪刀和胶水将纸板剪裁成电梯的不同部分,并逐步组装起来。
6.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分享创意。
7. 在学生完成纸板电梯模型后,鼓励他们进行装饰,可以使用彩色笔或其他材料增添模型的美观性。
8. 学生完成后,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纸板电梯模型,并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创意。
总结:9. 回顾学生所学的电梯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与他们的纸板电梯模型进行对比。
10. 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制作纸板电梯模型培养了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纸板电梯模型,例如添加电动装置或多层结构。
2. 引导学生思考电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纸板电梯模型时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估学生的纸板电梯模型的完成度和创意程度。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案撰写完毕后,建议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电梯的运动过程,理解电梯速度、加速度与楼层之间的关系。
3. 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知识,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电梯的基本技能,如呼叫电梯、选择楼层、安全乘坐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梯模型,并展示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并整理电梯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知识,培养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关注电梯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乘坐电梯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轿厢、对重、曳引机、控制系统等。
- 电梯的工作原理:曳引机如何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和对重运动。
2. 电梯的运动分析-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探讨电梯启动、匀速、制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 楼层与电梯运动的关系:理解电梯如何通过控制系统准确到达目标楼层。
3. 电梯安全与自救- 电梯安全常识:乘坐电梯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何避免电梯事故。
-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电梯故障时的应对措施,如何使用紧急求救设备。
电梯的制作课程设计

电梯的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梯主要部件的功能与作用。
2. 学生能描述电梯运行的力学原理,了解电梯的安全装置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梯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梯运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梯模型,展示电梯的上下运动和停止功能。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与他人共同完成电梯模型的设计、制作与调试。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对电梯模型进行测试与优化,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电梯乘坐安全问题。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电梯发展历史简介:介绍电梯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电梯基本结构:学习电梯的八大组成部分,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
3. 电梯工作原理:探讨电梯的运行原理,包括力学原理、电力学原理等。
4. 电梯安全装置:学习电梯的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等,了解其作用和重要性。
5. 电梯模型设计与制作:运用所学的电梯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梯模型,涵盖电梯的上下运动、停止功能、安全装置等。
6.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节课:电梯发展历史简介,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
- 第二节课:学习电梯工作原理,探讨力学和电力学在电梯中的应用。
- 第三节课:学习电梯安全装置,分析其作用和重要性。
- 第四节课:团队协作,进行电梯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五节课:电梯模型的测试、优化与展示。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梯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电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安全装置等理论知识。
电梯讲解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年级:中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学习安全乘坐电梯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电梯模型或图片2. 安全乘坐电梯的动画或视频3. 小组讨论记录表4.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电梯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电梯,它可以让人们快速上下楼层。
”二、讲解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功能1. 教师利用课件或实物模型,向幼儿介绍电梯的基本构造,如:轿厢、门、控制系统等。
2. 教师讲解电梯的功能,如:上下楼层、载人、载货等。
三、学习安全乘坐电梯的常识和注意事项1. 教师播放安全乘坐电梯的动画或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并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安全乘坐电梯的注意事项?”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以下安全常识:a. 乘坐电梯时,请勿在电梯门口逗留,以免发生夹手等意外。
b. 乘坐电梯时,请勿在轿厢内奔跑、跳跃,以免发生意外。
c. 乘坐电梯时,请勿将手、脚伸出轿厢,以免发生夹伤。
d. 若电梯发生故障,请勿慌张,按警铃或呼救,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四、小组讨论1.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认为在乘坐电梯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b. 如果遇到电梯故障,你会怎么做?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安全乘坐电梯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讲解你今天学到的安全乘坐电梯的知识,并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幼儿对电梯基本构造、功能和安全常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年级制作科技电梯教案

二年级制作科技电梯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电梯的基本原理,掌握制作科技电梯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生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出具有科技感的电梯模型。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好电梯的模型样本,准备好制作电梯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参与制作电梯的材料,如纸箱、塑料杯、绳子、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介绍电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电梯是如何运作的,以及电梯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 学习制作。
(1)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电梯模型样本,让学生了解电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电梯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然后指导学生们自行动手制作电梯模型。
(3)学生们分组合作,按照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利用纸箱、塑料杯、绳子、胶水等材料,制作出自己的电梯模型。
3. 实践操作。
(1)学生们在制作电梯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共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们在制作好电梯模型后,进行实际操作,测试电梯模型的运行情况,并观察电梯的工作原理。
4. 总结讨论。
(1)教师带领学生们总结电梯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引导学生们思考电梯模型的运行原理。
(2)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电梯模型,并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和感想。
五、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们到学校或社区的电梯间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真实电梯的运行情况,加深对电梯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们回家整理制作电梯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写成一篇小结,或者用图片和文字制作一份电梯制作的手工作品。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在动手制作电梯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设计

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设计摘要:本文描述了一个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的设计方法和实施过程。
电梯是现代建筑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了教育和培养学生对电梯系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开发一个实际运行的教学模型非常有意义。
本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电梯模型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操作界面设计。
通过这个实物教学模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梯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方式,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引言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建筑师和工程师对电梯系统的需求,培养学生对电梯系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设计一个可操作的教学模型非常有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的设计方法和实施过程。
2. 结构设计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的结构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主要包括电梯轿厢、轿厢门、轿厢控制系统、楼层按钮和导轨系统。
轿厢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轿厢门采用电动门设计,控制系统集成在电梯模型的底部。
3. 控制系统设计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
控制系统由微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和传感器组成。
微控制器与电机驱动模块连接,通过编程实现对电梯轿厢的控制。
传感器用于检测轿厢的位置和是否有人进入或离开。
4. 操作界面设计为了实现对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的操作和控制,设计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操作界面。
界面上包含了楼层按钮、开关按钮和显示屏。
学生可以通过界面上的按钮选择目标楼层,并通过显示屏查看当前电梯的运行状态。
5. 教学应用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可以应用于大学的建筑、机械和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
通过对电梯系统的模拟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个电梯六层实物教学模型的设计方法和实施过程。
通过模块化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电梯模型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操作界面设计。
这个实物教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梯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方式,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玩具简易电梯教案设计

幼儿玩具简易电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电梯的作用和原理。
2. 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电梯的作用和原理。
2. 制作简易电梯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
1. 制作简易电梯的原理和步骤。
2. 操作玩具电梯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
1. 玩具电梯模型。
2. 木块、绳子、滑轮等制作简易电梯的材料。
3. 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课件向幼儿介绍电梯的作用和原理,引导幼儿思考电梯是如何运作的,为制作玩具电梯做铺垫。
2. 操作演示。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玩具电梯的步骤和方法,让幼儿对制作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分组制作。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制作玩具电梯所需的材料,让他们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动手制作玩具电梯。
4. 实践操作。
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制作玩具电梯,引导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思考电梯的原理和运作方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手能力。
5. 互动讨论。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们讨论电梯的原理和作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6. 操作体验。
完成玩具电梯的制作后,让幼儿们亲自操作玩具电梯,体验电梯的运作过程,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7. 总结反思。
教师带领幼儿们总结制作玩具电梯的过程,让他们回顾整个制作过程,加深对电梯原理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
1. 利用玩具电梯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电梯操作员和乘客,体验电梯运作的乐趣。
2. 利用玩具电梯进行数学教学,让幼儿计算电梯上升和下降的距离和速度。
3. 利用玩具电梯进行语言教学,让幼儿描述电梯的运作过程和原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对电梯的作用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动手制作玩具电梯的过程中,他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幼儿缺乏耐心和细心,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用积木搭建观光电梯教案

用积木搭建观光电梯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观光电梯的结构和原理。
2.学习使用积木搭建观光电梯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光电梯的结构和原理、积木搭建方法。
难点,观光电梯的结构和原理。
三、教学准备。
1.准备足够的积木。
2.准备观光电梯的图片或模型。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观光电梯的图片或模型,引出观光电梯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观光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视频展示,详细介绍观光电梯的结构和原理,包括电梯轿厢、导轨、电机等组成部分,以及电梯的工作原理和安全保障措施。
3.示范,教师示范使用积木搭建观光电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积木搭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使用积木搭建观光电梯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搭建的观光电梯模型,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搭建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观光电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新。
五、课堂延伸。
1.观光电梯设计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观光电梯设计比赛,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观光电梯模型。
2.观光电梯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观光电梯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观光电梯的魅力和魔力。
3.观光电梯安全知识宣传,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观光电梯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搭建观光电梯模型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观光电梯结构和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观光电梯设计比赛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观光电梯的兴趣和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观光电梯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电梯搭建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梯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安全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珍爱生命、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梯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安全知识。
2. 教学难点:电梯搭建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与安全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电梯吗?电梯是如何工作的?-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电梯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讲解电梯的组成部分,如轿厢、对重、导轨、曳引机等。
- 解释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等。
3. 电梯安全知识教育- 讲解电梯安全操作规范,如禁止在电梯内嬉戏打闹、超载等。
- 强调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电梯故障、停电等。
4. 电梯搭建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搭建一个简易电梯模型。
- 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如木棍、胶带、绳子等。
- 强调团队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
5. 安全操作与协作- 在搭建过程中,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避免发生意外。
- 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动作。
6. 总结与评价- 各小组展示搭建完成的电梯模型,分享搭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四、教学资源1. 电梯模型:用于搭建实践操作。
2. 课件:介绍电梯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安全知识。
3. 工具和材料:木棍、胶带、绳子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电梯安全的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电梯安全宣传海报,提高他人的安全意识。
小学研制电梯方案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梯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电梯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出稳定、实用的电梯模型。
2. 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分配任务。
教学准备:1. 课件: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介绍。
2. 材料:纸盒、塑料瓶、剪刀、胶水、橡皮筋、绳子等。
3. 教学活动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电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电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电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电梯是如何工作的?二、讲解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1. 介绍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轿厢、对重、电动机、导轨等。
2. 解释电梯的工作原理:电动机驱动轿厢和对重,通过导轨上下移动。
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简易的电梯模型?2. 要求:电梯模型需具备上下移动的功能,结构简单,材料易得。
四、设计电梯模型1.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开始设计电梯模型。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展示小组作品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电梯模型,并介绍设计思路。
2. 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二、制作电梯模型1. 各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制作电梯模型。
2.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三、测试电梯模型1. 各小组进行电梯模型的测试,观察电梯的运行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梯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制作和测试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沟通、分工、协作等。
乐高电梯教案

乐高电梯教案教案主题:乐高电梯教学目标:1.了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学习如何使用乐高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电梯模型。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乐高积木电梯模型的搭建指导图。
2.乐高积木套装。
3.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电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梯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电梯是如何工作的。
2.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电梯的组成部分、驱动方式、控制系统等。
通过图示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解释电梯的原理。
3.乐高电梯搭建(30分钟)a.分发乐高积木套装,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搭建电梯模型。
b.根据搭建指导图,逐步完成电梯的搭建过程。
c.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改进和扩展。
4.模型演示和测试(10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搭建的电梯模型,并观察模型的运行情况。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模型的改进和问题解决。
5.小结(5分钟)总结电梯的原理和搭建过程,强调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学生可根据电梯的原理,自行设计并搭建更复杂的电梯模型。
2.学生可以探索电梯的安全控制系统,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控制装置,实现电梯的上升和下降控制。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协作等。
2.观察学生对电梯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搭建中是否能充分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用乐高积木搭建电梯模型的方式,将抽象的电梯原理变得可见可触,增强了学生对电梯工作原理的理解。
同时,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动手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电梯和其他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上下的手工电梯教案

上下的手工电梯教案教案标题:上下的手工电梯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手工制作电梯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并能够通过手工制作模型来模拟电梯的运行。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教学重点:1. 电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 手工制作电梯模型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制作中。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如何协调和沟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梯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方法的了解,制作电梯模型的材料准备。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板、细绳、胶水、剪刀等制作电梯模型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介绍电梯的定义和作用,并与学生讨论电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教师展示一些电梯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电梯的兴趣和好奇心。
理论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包括电梯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等。
2. 教师通过图示和简单的语言解释电梯的上下运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梯的工作过程。
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电梯模型的步骤和方法,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3.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指导,使用纸板、细绳、胶水等材料制作电梯模型。
4.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和创意,尝试不同的设计和结构。
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完成电梯模型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困惑。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梯模型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制作电梯模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用积木搭建电梯教案

用积木搭建电梯教案教案标题:用积木搭建电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搭建积木模型来模拟电梯的运行。
3. 学生能够合作与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并完成电梯模型的搭建。
教学准备:1. 积木: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积木,以满足学生搭建电梯模型的需求。
2. 教具:提供电梯模型的示范或图纸,以供学生参考。
3. 材料:提供学生需要的其他辅助材料,如胶水、小型电池等。
4. 计算机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电梯的工作原理和示范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计算机展示电梯的工作原理和示范视频,引起学生对电梯的兴趣。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们知道电梯是如何运作的吗?有没有想过用积木搭建一个模拟电梯呢?”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和种类的积木。
2. 提供电梯模型的示范或图纸,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并尝试搭建电梯模型。
3. 引导学生思考电梯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并指导他们在搭建过程中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践(2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合作讨论的结果,开始搭建电梯模型。
2. 教师在学生搭建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搭建。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结(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搭建的电梯模型,并讨论模型的功能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搭建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他们的电梯模型,使其更加稳定和实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电梯的安全性和节能性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搭建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 考察学生对电梯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搭建的电梯模型的功能和稳定性。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在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模型》教学目的:1.使同学掌握电梯模型的硬件结构,对PLC的硬件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掌握。
2.使同学们掌握大型PLC程序的编制、调试方法。
3.使同学们掌握较复杂的PLC控制设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设计、调试方法。
4.使同学们掌握PLC控制变频器进行交流调速的方法。
5.使同学们掌握PLC与触摸屏连接控制的方法。
6.使同学们掌握多台PLC之间利用PC-LINK技术进行数据交换的方法。
7.进一步巩固PLC中高速计数器的使用。
教学对象:2012年维修电工技师培训班教学时间:2周教学方式:理论讲解、实践动手、随堂指导、故障模拟教学重点:PLC控制系统中软件与硬件结合的设计、调试方法教学难点:1.电梯的控制要求2.触摸屏与PLC的连接以及控制3.变频器与PLC的连接以及控制4.多台PLC的PC-LINK数据交换技术第一部分电梯的控制要求利用PLC控制电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广阔的市场。
实际应用的电梯比较复杂,包括电气控制和机械方面,电梯模型主要是模拟实际电梯中的大部分电气控制。
具体的电梯控制模型控制要求如下:一、电梯具有两种运行模式: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也叫消防模式)。
二、在手动模式(消防模式)下,电梯轿厢可以实现上行、下行、开门、关门等动作,并且可以随时停止,随时开关门。
三、在自动模式下,电梯的控制比较复杂,具体如下:1.当由手动模式改为自动模式或者电梯在自动模式下通电时,电梯关闭轿厢门,然后自动下降,返回下基准位置进行原点定位。
在此过程中,不响应任何呼叫信号。
到达基准位置后,电梯可以接受呼叫信号,进入正常运行阶段。
2.当有外呼梯信号到来时,电梯去对应的楼层响应该呼梯信号。
电梯轿厢响应某一个请求信号时,首先自动开门。
如果有人按下关门按钮,轿厢将关门。
如果没有人按下关门按钮,电梯轿厢门将延时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门。
3.当有内呼梯信号到来时,电梯去对应的楼层响应该呼梯信号。
4.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只响应经过楼层同方向的外呼梯信号,不响应经过楼层反向外呼梯信号。
但如果某反向外呼梯信号前方再无其他内呼梯、外呼梯信号,则电梯响应该外呼梯信号。
例如:电梯轿厢在一楼,将要运行到三楼,在此过程中可以响应二层向上外呼梯信号,但不响应二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同时,如果电梯到达三层,如果四层没有任何呼梯信号,则电梯可以响应三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否则,电梯将继续运行至四楼,然后向下运行响应三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5.电梯应当具有最远反向外呼梯响应功能。
例如:电梯轿厢在一楼。
而同时有二层向下外呼梯。
三层向下外呼梯。
四层向下外呼梯信号到来。
则电梯先去四楼响应四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6.电梯未平层或运行时,开门按钮、关门按钮均不起作用。
平层且电梯停止运行后,按开门按钮轿厢门打开,按关门按钮轿厢门关闭。
7.电梯具有显示现在轿厢所处于的楼层以及电梯轿厢运行方向的能力,方便乘客。
8.电梯运行具有加速和减速控制。
当电梯开始运行时,从某一个较低的初始速度开始加速,直到最高速度。
当电梯将要接近一个需要停下来的楼层时,从最高速度进行减速,最后以一个较低的速度平层。
楼层和平层检测采用旋转编码器累计脉冲计数来实现。
第二部分硬件系统电梯模型的硬件部分主要由两台PLC、变频器、触摸屏、电梯轿厢、电梯本体等构成。
电梯控制中,主要有2种运动控制,一个是电梯轿厢的开关门控制,采用的是直流电动机驱动;另一个是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里的运动,用PLC的PWM脉冲输出功能驱动变频器,由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来实现。
电梯的硬件构成采用了模块化结构,每三层电梯由一台PLC控制。
如果一台电梯有六层,那么就有两台PLC参与控制。
两台PLC之间采用了PC—LINK的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六层电梯的电梯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其外部电气原理接线如图1-2所示,其主要分为两部分:主PLC外部电气接线以及从PLC外部电气接线。
其中主PLC主要负责的输入输出信号如表1-1所示,从PLC主要负责的输入输出信号如表1-2所示。
表1-1 主PLC输入输出信号表1-2 从PLC输入输出信号图1 电梯结构示意图1—变频电动机2—编码器3—触摸屏4—PLC主机5—按钮6—轿厢7—变频器8—控制柜第三部分控制程序六层电梯的控制是由两台PLC来控制的,分别称为主PLC和从PLC,两台PLC中均有控制程序。
其中从PLC的程序主要是负责外部信号的采集和驱动部分外部信号,还有就是控制与之相连接的触摸屏GT10显示的画面。
而主PLC是主要的控制装置,它要对部分外部信号进行采集,驱动外部负载,判断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轿厢开关门等等,所以程序较为复杂,下边具体说明。
一、从PLC控制程序从PLC主要是负责-1层到2层的外部呼叫信号采集以及这三层呼叫信号的锁定,还有就是控制电梯轿厢的开门与关门并且将门是否打开或关闭的信号(由专门的限位开关来检测)、电梯轿厢门是否安全(由一对光电传感开关组成)传送给PLC,并且要负责触摸屏GT10所显示的画面。
1.本地输入继电器信号送入LINK继电器2.LINK继电器数据送到本地输出继电器3.控制触摸屏GT10显示画面触摸屏GT10显示的画面是由与其相连接的PLC的数据寄存器DT0中的数据来决定的,一台GT10可以存储256幅画面,标记为十六进制数0-FF,PLC中的数据寄存器DT0中的数据是多少,就显示那一幅画面。
目前与从PLC连接的触摸屏里面保存了2幅画面,分别是手动控制画面和自动控制画面,其中自动控制画面的编号是0,手动控制画面的编号是1。
二、主PLC控制程序电梯控制程序按PC-LINK数据交换部分,手动控制程序部分,自动复位控制程序,呼梯信号锁定与清除程序,平层判断控制程序,电梯轿厢开、关门控制程序,电梯轿厢运行方向控制程序,电梯轿厢加、减速控制程序等八部分进行介绍。
1.PC-LINK数据交换部分本地数据送入PC-LINK单元控制程序如图1-11a所示。
PC-LINK单元送入本地数据控制程序如图1-11b所示。
a)本地数据送入PC-LINK单元控制程序b)PC-LINK单元送入本地数据控制程序图1-11PC-LINK数据交换控制程序本段程序的目的是若干个PLC之间用PC-LINK方式来交换数据。
PC-LINK的数据交换方式是在LINK继电器(以WL、L为继电器标识)中给每台PLC都分配一段可读可写的继电器序号,每台PLC的可读可写继电器序号不会发生重叠,其余的继电器序号只可读不可写,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若干个PLC同时对某一个继电器进行写入操作从而引起系统错误。
在所有的用PC-LINK连接起来的PLC,它们的LINK继电器的状态是自动保持一致的,比如其中一台PLC对某一个LINK继电器进行了写入操作,使该继电器闭合(ON),那么和这台PLC通过PC-LINK连接的PLC的对应的LINK继电器的状态也会变为ON,并不需要用户编程来传送数据,所有的一切均是自动完成。
上面中的两段程序就是用来交换数据的。
第一段程序的目的是将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传递给LINK继电器,以用来通知其余的PLC;第二段程序的目的是将别的PLC的信号读进来,用来控制本台PLC的继电器。
2.手动控制程序部分手动控制程序部分如图1-12所示。
图1-12手动控制梯形图程序手动控制程序主要是在手动模式下控制电梯轿厢的上行、下行以及电梯轿厢门的开启、关闭。
这一段程序较为简单,当控制开关放置在手动模式下时,继电器L44将闭合,手动控制程序将开始工作。
上面图1-12中的示例程序是用来手动控制电梯轿厢的上行。
当电梯轿厢未到达上极限位置(L66为OFF)或上基准位置(L65为OFF),按下电梯上的上行按钮(L47)或触摸屏上的上行按钮(R74),电梯轿厢的正转驱动继电器(Y1)将闭合,电梯轿厢将上行。
当电梯轿厢到达上极限位置(L66为OFF)或上基准位置(L65为OFF),或电梯上的上行按钮(L47)和触摸屏上的上行按钮(R74)均不被按下,电梯轿厢的正转驱动继电器(Y1)将释放,电梯轿厢将停止运行。
电梯轿厢下行控制和电梯轿厢的开门、关门控制也是类似的。
F0指令是用来控制触摸屏显示手动控制画面,CNDE指令是为了防止在手动控制时自动控制程序被启动,所以使用了条件结束指令。
一旦手动控制模式开关(L44)闭合,整个PLC控制程序将在此处结束,余下的PLC程序将不被执行,PLC转而进入循环扫描的下一个阶段。
3.自动复位控制程序自动复位控制程序如图1-13所示。
图1-13自动复位控制梯形图程序当电梯在自动控制模式下由断电状态变为通电状态,或者由手动控制模式转为自动控制模式时,需要执行自动复位控制程序,这段程序的目的是使电梯恢复到初始状态:电梯轿厢门关闭,电梯处于下基准位置。
复位控制的过程是这样的:复位控制继电器用(R200)来记忆复位过程。
当电梯轿厢安全开关(L4F)检测轿厢门已经安全时,轿厢门(LE)可以关闭。
轿厢门关闭限位开关(L4A)检测到轿厢门关闭后,如果电梯轿厢不在下基准位置(L41),电梯轿厢反转驱动继电器(Y2)将闭合,电梯轿厢将下行,直到下基准位置(L41为ON),复位过程结束。
4.呼梯信号锁定与清除梯形图程序图1-14呼梯信号锁定与清除梯形图程序电梯控制中呼梯信号包括外呼梯信号(在电梯轿厢外选择的请求上楼或下楼的信号)和内呼梯信号(乘客需要到达的楼层)。
呼梯信号的锁定与清除比较简单,图1-14中的示例程序分别为内呼梯锁定与清除控制和外呼梯锁定与清除信号。
只要电梯轿厢不处于某一楼层,并且该楼层有内呼梯信号,那么该呼梯信号就需要被锁定。
只要电梯到达对应的楼层,该呼梯信号就应当被响应,响应的标志是电梯到达该楼层时停止运行,打开轿厢门。
外呼梯信号的锁定与清除相对来说要复杂一点,只要某一楼层有外呼梯信号,那么该呼梯信号就需要被锁定。
当电梯运行方向与呼梯方向相同,那么就需要响应该信号;如果电梯运行方向与呼梯信号方向相反,那么就需要等待电梯轿厢运行回来后,再响应该呼梯信号。
如果电梯轿厢在运行过程中,有多个反方向呼梯信号同时存在,例如在电梯向上运行过程中同时存在有1层向下呼梯信号、2层向下呼梯信号、3层向下呼梯信号、4层向下呼梯信号,那么就要优先响应最远的反方向呼梯信号,即4层向下呼梯信号,然后电梯轿厢转为向下运行,依次响应其余的呼梯信号(此时其余的呼梯信号已经变为同向呼梯信号)。
如果电梯轿厢在向上运行过程中,到达某一层遇到反方向呼梯信号,并且该楼层前方再没有其他的任何呼梯信号,那么就需要开门响应该呼梯信号。
上图中的程序表示的就是电梯轿厢响应1层往下外呼梯信号的控制程序:当电梯轿厢往下运行(L16为ON),到达1层时候就需要开门响应该呼梯信号;如果电梯轿厢往上运行(L17为ON),1层楼层前方再没有其它的任何呼梯信号(R201为ON),那么到达1层时候就需要开门响应该呼梯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