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探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 ,C N C 今年初发布《 2 G( N I ) 第 9次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报告》 显示 , 截至 2 1 0 1
年1 2月底 , 中国网民规模 已经达到 51 . 3亿 , 全年新增网 民
58 5 0万。与 2 1 0 0年相 比互联网普及率提升 4 这五年来 %, 平均提升每年 6 普及率较上年底 提升 4 达到 3 . %, %, 8 %。 3
中国的的网站数并快速 回升 。与前几年相 比 , 中国的整体 网民规模 增长进入平 台期 。
网络就是各个点、 体的信息联系 到一起 , 成数据 面、 组 链路 , 对信 息进行传输 、 收、 接 共享 , 而达到 资源共 享和 从
通信 的 目的, 它是人们 信息交 流使 用 的虚 拟平 台 , 是一 也
决策 。 这种方式 日益成为—个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4网络政治参与 .
、
公 民网络政治参与 的涵义
( ) 一 网络 政 治 参 与及 其相 关 概 念
1公 民 .
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 民通过网络这种交 流工具 , 在法 律允 许 的范围下直 接或间接影 响政府 决策 与政府 活
政治参与就是一定 的政治主体从事 政治 的活动 , 它是
民主政治进程 中的变量 , 属于近代政治 的概念 。对于普通
的公 民来说 , 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去直接或 间接 地影响政府 的决策与政府活动相关 的公共政治生 活 , 使影 响到 自身利
益 的政府政策更多的以民意为基础 的政治行为。随着社会
舆论 、 网络选举 、 网络监督 、 网络信访等。
二 、 国公 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我
论互联网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与对策
政治生活 中就像一把 双刃剑 , 机遇 和危机共存 。我们要从
“ 社会成 员多广 多深地 以及 在什么 问题上参 与共 同有 了些什么 的问题 , 民主永远处于 尚待改进 的的状 态 , 而改进 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完成 的。互联 网技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 ” 传统 意义上政治参 与中的种种弊端 。网络这种能够使信息
论 互联 网对 我 国公 民政 治 参 与 的影 响与对 策
同 儿 高 见
( 州 大学 , 南 郑 州 4 0 0 ) 郑 河 50 2
摘 要 : 现代信息技 术和互联 网技 术的飞速发展 改 变了公 民传统政治参与的理念 , 宽了公 民政治参 拓 与 的途径 , 高了公 民政 治参与 的能 力。近几年 来 , 国公 民通过 互联 网进 行政 治参 与的现 提 我
第 l 第5 8卷 期
2o 0 9年 9月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学 报
He a l est fUr a n tu to n n UIv riy 0 b n Co sr cin i
Vo . 8 No. 1 I 5 s p. 0o e 2 9
文章编 号 :64— o 6 2 0 )5— 0 8 3 l7 7 4 (09 0 0 7 —0
息技术 革命 开始兴起 , 特别 是互联 网技术 的发展和 普及给 下 党 和政 府 、 员 领 导 干 部 与 人 民 群 众 沟 通 情 感 、 流 思 党 交
人 类 社 会带 来 了 深 刻 的 变 化 和 发 展 , 经 渗 透 到 政 治 、 已 经 想 、 政 行 政 、 政议 政 的 重要 平 台 和桥 梁 。 执 参
的颁布 , 是网络舆论 给予“ 孙志刚事件” 极 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观点。尤其是 2O 6月 2 08年 o日, 胡 员救助管理办法》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Publ i c A dm i ni s t r a t i on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 的问题及其解 决
口 王 征
【 摘要】 主体政治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主体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是主体 自 身 在社会情境与社会活动中不断巩固
和深化 的过程 。 网络参 与是青年参 与社会 生活、 政 治过程的一种 重要途径。 文章主要就青年对 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
以及在参与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 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 关键词 】 青年 网 络政治参与 意义 现状 对策
主体政治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主体心理不 断发展的过程,
行为的方向和程 度也都会产生 直接 的影 响。 而政治行为也不
还 能 够 在 某 种 程 度 也是 主体 自身在社会 情境与社会活 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的过 仅 能 够 对 政 治 意 识 起 到 一 定 的固 化作 用 ,
我定位 。 正是在这种社会期待和 自我定位 交互影响下, 大学生 人翁精神与精英意识相结合以后, 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会产生更 产生了强烈的精英意识。 这种精英 意识与青年在多年教育的熏 加强烈的政治诉求和欲望。 知识储备的日益丰富、 社会观察视 陶、 影响下所形成的兼济天下情怀相结合, 辅之以强烈的独立 野的 曰益开 阔, 使广大青年不仅对诸多社会 问题产生了自身独
的, 这 种政治意识不仅会直接影 响到个体行为的性质, 而且对 的实 际情 况 对公 民政 治 参 与进 行 阶梯 分 级 。 依 次将 公 民 的参 与
6 8 1 人 。 论 坛 . p 。 . s T R . R N F
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 阶段、 八种 参与形式 。 而青 年自身所具有 最大热情 的群体。 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广大青年对政 的特质 已决定了在政 治参 与的进 程中不再 单纯地满足于以政 治的态度 却表现出了与之恰 恰相反的现 象, 冷漠与热情交织成 府为主导性的参与方 式中, 而是呈现出逐渐 向实质性参与中, 为了他们 的一个共性。 从某种态度上讲, 政治态度是政 治心理 抑或是 向实质性参与过渡的进 程中。 事实上, 这也是青年学生 的外在 表现 , 而政 治心理则又受 到主体 内外部综 合因素的影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探究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探究作者:杨磊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5期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表现,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的一个主要群体,在整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但同时也存在着政治冷漠和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的偏差。
究其原因,主要是价值观念、教育体制、参与制度与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本文针对上述原因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国家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反映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民参与政治的程度也不断提高。
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政治参与则是指“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实际参与行为”。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始日渐完善。
拥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上表现出了整体的良好发展趋势,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但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趋势1.参与意识增强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富有理想,勇于变革,对国家和学校的政治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具有强烈的参与愿望。
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他们政治视野开阔,热切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大多数的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及对策
摘
要: 当前 , 我 国大学 生网络政 治参 与现 状主流是 积极向上的 , 多数 大学生参与态度 积极 正面 , 参与渠道 多样 。同时也
存在 着参与动机复 杂、 参与效能感低 、 无序 参与等 问题。 因此 , 研 究大学生网络政 治参与存 在的状况 , 找 出相应 的解决 办
法, 引导他 们有序地参与 网络政治 , 是 当下社会和 高校的一项要务 , 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
关键 词 : 大学生 ; 网络政 治参 与 ; 对策
MA Fa . 1 i a n g . HUANG Ba o . h o n g
( 1 . 2 .P r o p a g a n d a D e p a r t me n t , G u i z h o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t p r e s e n t ,mo s t o f Ch i n e s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h a v e s h o w n t h e i r p o s i t i v e a t t i t u d e s t o wa r d s t h e i r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i n p o l i t i c s o n l i n e .Ma n y o f t h e m c a n p a r t i c i p a t e wi t h p o s i t i v e a t t i t u d e s a n d v i a d i v e r s e c h a n n e l s .Ho we v e r ,t h e r e a r e s t i l l s u c h p r o b l e ms a s i mp u r e mo t i v a t i o n s ,l o w s e l f—e f i f c a c y ,a n d d i s o r d e r e d p a ti r c i p a t i o n .S o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p o l i t i c a l
当代中小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代中小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作者:田建平白云华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10期近几年,网络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网络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参与的平台,网络政治参与已经发展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
作为国家希望、民族未来的中小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自身学识和社会经历的不足,加之政治素质不高、政治甄别力不强且容易情绪化等局限性,导致其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对策,将更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政治参与需求,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中小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对策一、前言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具体来说,政治参与就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种方式来参与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并以保证政治参与人自身或社会公众在公共政策中实现利益的最大满足为目的的行为。
对于中小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中小学校必须要重视,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与到现实政治参与中去,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疏导功能。
二、当代中小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尽管近几年中小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取得一些可喜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出现。
与成绩相比,我们更应重视问题的存在。
1.中小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政治冷漠性中小学生群体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存在相应的心理和行为的不稳定,从而导致政治参与不稳定的表现。
例如,如果政治参与被充分肯定,中小学生由于参与目的的实现,其参与热情就容易高涨;反之,则会因为其参与目的不能顺利实现而产生对政治的不信任,产生消极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状态。
由于多种原因,中小学生群体所反映的利益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同时也由于当今国家政府机构体制存在着的一些现实问题,中小学生群体认为自己的政治需求很难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从而也开始怀疑自身参与政治的效果,并导致政治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缺乏,对履行政治责任产生不信任,很易不再关心和参与网上网下的国家政治生活。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治意识淡薄、网络信息泛滥、舆论操纵、认知能力不足以及学生组织网络化程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如提高大学生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加强网络信息核实和辨别能力的培养、倡导健康网络舆论环境,并推动学校加强网络政治教育。
这些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网络政治,提升其政治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组织的网络化发展,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为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网络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对策、政治意识、网络信息、舆论操纵、认知能力、学生组织、网络化、政治教育、政治参与度。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其政治参与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虽然网络政治参与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广泛的参与渠道,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网络信息泛滥导致政治参与困难,网络舆论操纵影响大学生政治判断,缺乏认知能力妨碍大学生参与,以及学生组织网络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了解和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参考和指导。
是通过探讨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分析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网络信息泛滥导致政治参与困难、网络舆论操纵影响政治判断、缺乏认知能力妨碍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学生组织网络化程度低限制政治参与等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有 足 够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来 消 化 这 信 息 . 果 导 致 表 面 结
当代 大 学 生 的 网络 政 治 参 与存 存 功 利 化 的倾 向
功 利在 《 华 字典 》 的解 释是 :第 一 功 名 利禄 : 新 中 “ 一, 第
极性 . 他们的政 治参 与动机 与 自身 的利益 密切相关
( ) 二 非理 性 化参与 凸现 伴 随着互 联 网的发 展 . 网络信 息 的海量 性 和可操 纵 性使 得 大学 生 在 网 络政 治 参 与 的过 程 中 出现 盲 目 性, 非理性 政 治参 与凸现 . . 众所周 知 . 公众 理性 政治参
重 庆科 技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21年第9 01 期
Ju o m ̄ o C o g i n、it t S i c n eh o g (oi c n e d i ) N . 2 1 f b n q g u j s y , c n e a d T cn l yS c l i c sE i n o9 0 ' n 1 i f e e o aS e t o 1
生 . 究 方 向 为 社 会 思 潮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收稿 日期 : 0 1 2 2 2 t 一)~ 7
当前 大 学生 的网 络政 治 参 与存 在 着 一 系列 的 问 题 . 必 要对 这 些 问题 加 以探 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提 高 大学 牛 的 有 从
网络 政治 参与 水平 。
大学 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 的闻题 与对策
张 淼
摘 要 : 学 生 网络 政 治参 与 是 大 学 生 利 用 互联 网表 达 自 己的政 治 主 张和 政 治 意愿 , 而影 响 国 家政 治 生 活 的 参政 行 为 。 大 从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问题浅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其政治参与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本文将就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浅析,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主要包括参加集会示威、签名请愿等,而现在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
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渠道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参与讨论和辩论,甚至通过网络投票表达自己对某些政治事件的看法。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范围也从传统的学校内扩展到了更广阔的网络空间。
大学生通过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不仅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观点,还可以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方式进行政治宣传和表达。
而且,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方便地组织辩论、座谈、线上活动等,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政治参与活动。
在政治参与主题方面,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也日趋多元化。
不仅可以关注国家政治大事,还可以关注社会热点、民生议题等,通过网络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尽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问题。
在网络空间,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保证,尤其是一些政治敏感话题更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的传播。
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从而影响其对政治事件的判断和态度。
其次是政治参与的理性性问题。
在网络空间,由于观点和情绪更容易被放大和激发,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往往存在情绪化、极端化的倾向。
这种倾向容易导致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缺乏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而只是一味地追随他人的观点和情绪,影响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再次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导向问题。
在网络空间,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和多样性,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和价值观往往更加多元化。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探讨
略》 中主要论述了以下观点 : 民参与是信息时代 公
政治社会生活 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是政府和公
共管理者必须面对 的环境和情形 。公共管理者对
公民参与行动的任何 回避和无视态度都是不现实
的。公民参与必然深度地影响甚至改变公共管理
者制定政策和从事管理的方式。
理 论探 讨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5 01 期
实意义 。
关键词 : 网络环境
政治参与 网络 民主
20 年 6 , 08 月 胡锦涛 总书记来到人 民网“ 强
一
国论坛” 与网民们进行在线交流 , 这是 中国最高领 导人首次与 网民在线互动 。胡锦涛说 :网友们提 “ 出的一些建议 、 意见 , 我们是非常关 注的。我们强 调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因此想 问题 、 作决策、 办事
众的智慧 。通过互联网来 了解 民情 、 汇聚民智 , 也
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2 1 ”00年 2 2 月 7日, 进入“ 两 会” 召开的倒计时阶段 , 在众多百姓迫切的关注与
希冀 中,温家宝总理接受 了中国政府 网与新华网 的联合专访 , 通过互联 网与网民在线交流 , 提前为
“ 两会” 预热 , 这场专访源自被公众称为“ 两会前夕一场 情, 都需要广泛听取人 民群众 的意见 , 集中人 民群
、
网络参政 的内涵
要 了解网络参政 的内涵 ,首先必须了解政治 参与的含义。杨光斌认为 , 政治参与是指“ 普通公 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 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它 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反映着公 民在
理 论探讨
当代社科视野 21年第 5 01 期
网络问政发展困境和解决措施
网络问政发展的困境和解决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飞速进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对于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阻碍,为了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一种服务于民的手段,政府在做着不懈努力,如何解决网络问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从多层次、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解决网络问政困境的措施,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问政;发展困境;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53-02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促动着网络问政的兴起。
近几年,我们的政府开始主动运用网络问政于民,我们的官员与网民交流的新闻也接踵而来,这种现象显示着一个信息,昭示着一种势头,“网络问政”时代已经是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一、网络问政的积极意义当今中国,网络问政不仅改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它对于政府管理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问政有利于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
有调查显示,近百分之九十的网民对网络监督特别关注,当遇到不公平的现象,这些网民会选择运用网络将不公平现象进行曝光。
对于现象的曝光,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反腐倡廉、还是寻求社会公平正义,大部分的网民所表达的都是代表了绝大部分百姓的心声和意见。
当前社会各阶层民众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国家的政策等献策,他们可以借助网络说出他们的想法,因此,网络提升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积极性,再者网络问政还可以使我们的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政治信息得到互动交流,促进网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
其次,网络问政是汇聚民智的平台,问“计”于民。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通过网络征集提案,崔永元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两会”前夕,他就收到900多封邮件,而他提案中的270条建议就均来自网友的反馈。
很多事例显示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
1 . 网络 参与 资格 具有 平 等性 互 联 网 天然 蕴 含 平 等精 神 , 能够 消 解 等 级 分 明 的金字塔 式 层级 结 构 , 打 破 现 实 社 会 政 治 精英 的权
政治参与过程中, 依然面临着参与能力 、 参与方式 、
参 与行 为规 范 等诸 多方 面 的 困境 , 深 刻 地 影 响 和严
呈现多元互动性 , 而“ 群体极 化” 行为却导致参 与信 息环境单 一 , 网民 同质 化聚集 , 网络 舆论观 点趋 同, 形 成参 与方 式困境 ; 要 求网络社会具备完善 、 有效的 网络行为规 范, 而 当前规制 网络参与的法规 制度不足 , 网络伦理道德 失 范,
形 成参 与行为规 范困境 。要消除网络“ 数 字鸿 沟” , 提 高公 民网络参 与能力 ; 促进政府 与公 民多元互动 , 完善公 民 网
公 民广 泛 的政 治参 与是 一个 国家 民主政 治 发展 的本质 要求 , 也 是 衡 量其 政 治 民 主实 现 程 度 的重 要 标 尺 。近年 来 , 随着 互联 网络信 息技 术 的迅猛 发 展 ,
空间, 目标指 向现实社会政治体 系, 由以“ 新意见 阶 层” 为主 的 网 民 、 网 络 意 见 领 袖 为 主 的 网 络 政 治 精
达权 , 才 能满 怀政 治参 与热 情 , 积极 主动表 达意 愿要 求, 合 理 释放不 满 情绪 ; 只有 普遍 而充 分地 享有 网络 参 与权 , 才能 打破 现 实 政 治生 活 中精 英 群体 对 公 共 权 力 的垄 断 , 保 证 公 民享 有 平 等 的参 与权 利 和参 与
网络参 与 能力 不 断增强 , 网络参 与方 式 日益 多元 , 网 络 参 与行 为规 范 逐 步 完 善 。然 而 , 当前 公 民在 网络
浅析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我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中,即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整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也是践行“互联网+”的重要形式之一。
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同时也促使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然而,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非理性、无序性行为,使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交流沟通无法正常进行。
本文从政策制定层面出发,从我国公民参与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尝试通过法律和道德等路径加以规范,从而实现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定义在戴维·米勒所编著的《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中,公民参与被定义为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
具体来说,公民网络参与就是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公民能够参与进来,并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估和监督产生作用。
通过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如下定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我国公民在使用手机、电脑等媒体的过程中,依赖互联网技术,以电子邮件、后台留言、微信微博等途径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并对公共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我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带来的双重影响(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带来的积极影响互联网的开放性进一步增强了公民对于政治权利的追求。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系统,所有公民都可以参与其中,浏览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并发布自身诉求,而这个过程也极少受到外界的约束和影响。
也就是说,“互联网+”政治参与给公民提供了一个突破时间和空间的信息获取与发布平台,使公民能够更加快捷地了解政府所发布的最新公共政策,并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这种便利也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带来的消极影响网络带来公民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和情绪化。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政治参与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辩论。
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舆论的发酵和误导,网络暴力和言论攻击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视和探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一、网络舆论的发酵和误导网络舆论是一种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式,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网络舆论的发酵和误导也是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被传播后,往往会引起广泛的不良反应,导致整个社会的情绪失控。
例如,2018年中国台湾地区选举时,一些网络上恶意发酵的言论误导了部分选民的选票,导致选举结果偏离预期,给台湾地区带来了安全和稳定问题。
因此,我们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应该注意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恶意言论的发酵,保证网络公共空间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提高社会的舆论素质,增强大众的辩证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
二、网络暴力和言论攻击互联网匿名性是网络暴力和言论攻击的基础。
一些人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利用匿名性进行攻击,达到一些不负责任的目的,严重影响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如社交媒体上的恶劣言论、针对个人的谩骂、人身攻击等,极大地伤害了受害者的尊严和心理健康。
同时,网络暴力和言论攻击也会制约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当用户感受到网络暴力和言论攻击后,热情和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可能会放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关注,从而导致公共事务的参与度降低。
因此,我们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使政治参与更加公正公平,以及加强对网络暴力和言论攻击的监管力度,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政府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是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关键因素。
政府在政策制定、公共事务处理等方面应该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向公众透明信息,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政务决策中。
只有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能够让公众更加参与到网络政治参与中,共同建设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
2 0 1 4 年1 月上 第1 期 总第5 4 7 期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
任 亚梅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 0 0 7 1 5 )
【 摘
要】 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展影 响着社会政治 生活 ,大学生获取 信息的渠道 大部分 来 自网络 ,那么他 们通过 网络参与
政 治状 况 如 何 ,存 在 哪 些 问题 ;大 学生 ;政府 ;高校
当今 社会进 入 了信 息 时代 ,网络在人 民生 活 中成 为 了 必 不可 少 的一部分 。根 据互 联 网络信息 中心 报告 显示 ,截 至2 0 1 3年 6月 ,我国网 民达 5 . 9 1 亿 ,互 联网普及率 4 4 . 1 %, 2 0 — 2 9岁青年 中网民人数达到 2 9 . 5 %,大专及 以上 学历人群 中互联网使 用率 已达 2 3 . 3 %, 学生是使 用网络最广泛 的群体 , 占2 6 . 8 %。由此 可知 , 具有 大专 以上 学历 的大学生 是使用 网 络最广泛的群体 。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群体 ,思 想活跃 、具有创造力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他们 的发 展对 加 快政治 民主化进程 , 维持我 国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 那么 当代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哪些 问题?如何引导大学 生更好 的进行 网络政治参 与?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 一 )大学生 政治参与兴趣 不大 、态度冷漠 。大学生使 用 网络 的时间很 多 ,但是 大多 利用 网络学 习娱乐 ,进行政治 参 与的意识 很薄弱 ,政治参 与的主动性 、自觉性程度低 ,并 没有很好的行使 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有相当一 部分大学 生 受传统政治参与 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思想 的影响 ,存 在一定 的政治冷漠感 , 没有把 网络当成一个表达其利益诉求 、 实现其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忽视 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作 用 。大 多数 大学生 只是 在网络上 “ 围观” ,却缺 乏理性 的思 考和积极地表达 自己的政治见解 。 ( 二 )大学生政治 理论 知识缺 乏 、素质偏低 。高 校虽然 普遍开始 了一 系列 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集 中讲授党和 国 家现行政策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等 ,但是大学生接 受 政治 理论课程 时 ,只把 它作 为修学分 的途径 ,并没有认真 学 习政 治理论 ,也缺乏对 时事 问题 的思考 ,考试后 ,就把这 些内容抛到脑后 ,从 而导致 自身的政治 理论缺乏 。在分析政 治问题 、理解 国家政策法规时 ,无法深入理解其本质 。 ( 三 )大 学生政治参 与动 地 日趋功利化 。我 国处于深 度 改革时期 ,各种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传播 ,他们很容易受 到 影响 ,务 实化倾 向愈加 严重 ,在关 心国家 民族利 益的 同时 , 更加关注个体价值 的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中,生存是 人最基本 的需求 ,在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大学生很 难做 到单纯 的信念参与 ,对他们来说 ,找到一个好工作 ,才 是真正的实惠 ,并没有从 长远 角度来参与政治 。 二、应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 )政府要优 化 网络政 治环 境 ,保障 大学生有效 的网
网络政治参与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9
会中的限制性因素 , 在逆反, 、 王 里 和抵触 情绪的作用下, 网
络中的政治表达经常出现反权威的传播特点, 来自权威 性的声音反而认可度较低。一些群体甚至刻意用非正常 的网络言行去挑战权威。借助网络信息传播渠道 , 任何
垒
/ 、
管
理
一 [ { Ⅲ 播
虚拟社会的高度繁荣带来了网络政治的迅猛发展,
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网络政治参与
凭借 自身的独特优 势 , 成 为信 息社会 公 民表达 政治诉求 、
职业性质、 经济基础、 地域位置等多种现实因素, 网络政
治参与的主体范围没有达到完全覆盖的效果。无法回避 的短板注定了网络政治参与并不是所有社会群体的平等
偏低的位置, 他们 的追求 目 标局限于满足物质层面的需 求, 没有参与网络政治活动 的技能、 精力、 要求和兴趣 , 政
治冷漠 是他们 的常态化表现 。信 息 富有者可 以充 分利用
情况下 , 如何有效加以应对 , 成为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面
对 的问题。
一
、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失范问题
自身所拥有的基础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政
网络 言论 。 人们 对通 过 网络 政 治参 与化 解 现 实社 会 矛
地位和政治权利不平等 , 使网络政治参与置身于阶层冲
突的社会语境之中。
( 二) 社会管理权威弱化
虚拟社会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去中心化、 去权威化 特征 , 比尔・ 盖茨曾经说到 , 互联网是“ 历史上存在 的最接 近真正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东西” ∞ 。在这种背景下, 网 络民粹主义和网络无政府主义开始蔓延 , 成为借助政治 体系权威最重要的解构理论 , 社会管理权威也被弱化。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
环球市场网络经济/-71-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刘 进 陈海云 李 勇 刘玉东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沂水县供电公司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由于其便捷性、开放性、自由性等一系列特点,使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同一时间,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欲望和要求也日益增加,网络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途径。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对策1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1.1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影响第一,互联网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一种全新的途径。
与以往传统的政治参与途径不同的是,网络更加方便、快捷、时效性更强,而实际上对政党和政府的影响也更大,尽管公民在网上所发表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政党和政府行为的个人意见等的最后决定权都在政党或政府本身,可是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开放性强、网民数量众多等原因,这会很快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压力,这些都迫使政府或政党必须快速做出回应。
如果政府或政党对该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回应,这会极大地激起网民进行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及时的了解、积极的讨论、快速的回应等等,这些都培养了网民的政治文化素养,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网络政治参与增强了对政府行为的社会监督。
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是凸显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网络监督的成本相对低廉,加上网络政治参与本身的匿名性特征,使得网民愿意监督、敢于监督,对于政府决策中的漏洞和不足都是一个很好的弥补,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的发生。
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反腐虽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是总体而言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认可,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其中。
2.2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第一,网络政治参与导致“数字鸿沟”的出现。
所谓“数字鸿沟”,就是信息富有者和贫乏者之间的鸿沟,其实这是一种信息的极端不对称。
这与前文所提到是不冲突的,前文只探讨了政府和社会之间握有的信息量,而没有深入了解社会内部的网民构成结构。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加强政 治参 与的制度化 、 程序化 建设 。 新时期, 大学生政 效。因此 , 必须 把 当代 大学生的政 治参与工作 摆到至关 重要
治参与意识 随着 改革发 展的深入 呈现出更加理性、 合理 的特 的位置 上来, 从我国基 本国情入手进行研 究, 切实合理、 实事 征, 将大学生 的政治参与纳入到建设 “ 社会主义政 治文 明”的 求 是 、 时 俱 进 、 拓 创 新 , 步完 善 关 于 当代 大 学 生 政 治 参 与 开 逐 进程 中, 通过制度手段优化大学生参与政 治的现状 , 是提高当 与的各种 参与制度 , 形成全体成员、 全方位、 全过程 的参与模 代大学生参政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此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建 式。图 立健全政治参与机制, 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作为一项 固定的制
强, 他们进行政治表达 的意愿也越 来越 强烈 , 但由于成长环境 尝试让 当代 大学生尽可能多地 参与到学社共 建、 课题研究 、
狭隘, 缺少与社会的实际接触和对社会 的深度认识 , 当代 大学 科研立 项、 市建 设与 规划、民主监 督讨 论等社会政 治生活 城
生易对政 治参与回报产生过高的期望值, 一旦这种期望未能够 的各个方面、 各个层 次、 各个阶段中去, 了解 社会 、 收获阅历、 得到及时和相应的满足 , 不满 情绪便会油然而生。 现实条件对 增长才干、 提升 学养、 有所收 益。 培养大学生 的参政 意识、 提 政治参与活动 的限制容 易使得良好动机 的结果不能如愿 , 长此 高大学生 的参政 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的, 需要长期、 系 以往 , 难免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受 到挫败 , 由此导 统地坚 持, 各项为学生提供 的参政 途径和方式都 需要长久的 致许 多大 学生不再愿 意在公众场 合表 露自己的政 治主见而转 持 续 。 向随从大流、 人云亦云。
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权的开题报告
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权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权也备受关注。
本文拟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网络空间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权、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权的剖析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权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通过研究探讨,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和网络保障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参与渠道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公民政治参与热情。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权;互联网;网络空间;网络保障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ight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ve also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ar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itizen's politicalparticipation rights in the network space, analysis of th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ights in the network era, etc., to elabor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ight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roug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citizens' network literacy and network security facilities,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stablishing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channels can further stimulate people's enthusiasm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Keywords: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ights; internet; network space; network security正文:一、引言网络的普及使得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多样化,形成了网上舆论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引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所采用的传播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选举进程和公民对政治事务的参与程度。
我国从1994年4月起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至今只有十五年,但互联网的发展却十分迅猛。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的一个主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并有后来居上之势。
各地的政府官员也纷纷通过网络与网友进行交流。
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明显的快捷、高效等优势,成为推动我们党和国家政治建设和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
摘要:当代社会,网络飞速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的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人开始利用网络开始参与政治,再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问题、解决办法一、当前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暴露的弊端网络参与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促进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政治参与在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因此在肯定其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暴露出的问题。
首先,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中的无序性的特征,存在着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可能性。
互联网本身就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使“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非正式性、渗透性特征,这极有可能导致公民网络参与的欺骗化与非法化。
互联网完全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网络成员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了。
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大大减少了其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进而容易摆脱现实社会的规范,放纵自己的行为。
“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
”如果公众为虚假信息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
实际上,这种带有欺骗性的政治参与不仅会使执政党和政府无法从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及时提炼出真正属于大多数人的真实意愿和想法,而且会造成党的政策不能及时得到受信息蒙蔽或信息缺失影响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使政府政策的实施和贯彻也难以顺利进行。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一个群体、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政治信息垄断,言论自由受阻,就很容易产生和传播谣言,但如果社会开放,信息畅通,很多“政治谣言”便会不攻自破。
其次,互联网带来了网络话语权的巨大差距,没有能充分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声音造成政治参与的不均衡。
拥有信息时代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网络话语权的巨大差距,其实质就是一种因信息落差引起的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占有通常使年龄偏大、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在我国网络参与的主体80%以上都是年龄35岁以下的中青年,而且主要聚集在发达城市。
农村与城镇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距较大,目前74.9%的网民都居住在城镇,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
理论上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在实际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等状态。
此外,网络还创造了一个僵硬的阶级壁垒,使受到良好教育和未受到良好教育者阵线分明,从而造成社会断裂,危害社会稳定。
再次,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和网络参与的“多数人暴政”问题。
“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抗不了多数。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版,282页)网络民主的决策原则是多数原则,多数原则产生绝对的赢家和输家,是一种零和原则,少数的利益在多数原则中得不到保护。
有序政治参与所成立的前提就是参与主体是理性的人,但实际上,网络空间是个体自由表达的舞台,有些人可能会把自己一些情绪化的见解发布到博客或论坛中,有些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很容易感染大量读者,从而形成一种网络主体的“集体癫狂”,给正常的政治行为与决策带来很大压力。
这种“多数人暴政”即舆论暴力会严重侵犯个体权利和个体利益。
网民由于自身所处环境不同,个体差异很大,从而会对政治事件或政治行为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见解,但是针对现实中所发生的某件事,那些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会在网络上形成一股力量,剥夺不同意见者正常发表意见的权利或甚至对其进行人身侵害。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利益群体、各社会阶层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常因突发事件暴露出来。
网络论坛争辩的双方有时不是均势的,可能一方握有话语主导权,拥有人数和话语权的绝对优势,政治舆论往往极具暴力侵犯性,个人利益在舆论暴力面前不堪一击。
“人肉搜索”就是这一网络暴力现象的集中体现,它通过互联网搜索到有关持异议者的私人信息,甚至将其家人的信息也一并网上公布,这无疑严重侵犯了当事人及其家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形成了一种网络暴力。
第四,新网络的膨胀暴露了传统媒介在公民政治参与上的不足,对政治稳定带来消极影响。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传统方式不足,这种“瓶颈”状态促使网络参与作为一种下与上的对话渠道的爆满,并且产生了一定“放大效应”。
再加上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与之不协调的方面,因而会对政治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
在这样一个政府难以有效控制的电子荒野上,亿万个网民的亿万种声音必然导致国家的政治参与体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网络参政引发的“参与内爆”动摇了原有的控制政治参与的基础,从而对现有的政治体系的稳定形成冲击。
最后,网络参与的便利性使得西方政治文化对于我国渗透更加广泛,使公民网络参与易于被误导。
正是凭借网络优势,西方大国在输出信息的同时也输出他们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企图把西方的政治文化和思想渗透到世界范围之内。
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冲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不可避免产生相互冲击和震荡。
随着网络规模的继续扩大,国家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二、规范当前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应对策网络只是一种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它本身不具备价值判断和导向功能。
但在网络时代,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无疑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意见。
首先,完善网络立法,实行“注册参与”规范公民网络参与秩序。
要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首先要完善网络立法,这是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刚性机制,也是最主要的规制措施。
目前我国的网络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网络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形式的复杂多变,从1991年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到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我国的网络立法总体还呈滞后性,还存在许多问题。
要规范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首先要完善网络立法:其一,提高立法层级,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作用,创制一部融合网络技术和政治民主的基本法律。
同时鉴于网络技术发展多变的现实,在人大立法之外,可用相应的行政法规来弥补。
其二,在立法内容上,网络法规既要规范网络秩序,同时又不能损害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
在秩序和自由之间,网络法规应体现二者的协调和平衡。
所以,网络法规既要规范公民网络参与秩序,又要保证公民网络参与的自由,需要为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制保证。
另外,实行“注册参与”将成为保证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必然选择。
所谓“注册参与”就是要求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时必须进行网上注册的制度。
这种注册既包括公民身份的实名注册,也包括网民身份的虚拟网名注册。
其中公民身份的实名注册是对法定公民参政权利审定和确认的需要,虚拟网民身份的注册则是网民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特点的需要,实施两种身份同时注册可以建立实名与虚拟身份的关联关系,既保证公民符合法定政治参与权的规定性,又体现了网络政治参与自主权的选择性,是公民身份与网民身份相统一的具体体现,集中反映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实行“注册参与法”将成为保证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必然选择,这是制度与技术综合影响因素的必然选择,也是综合传统政治参与方式与网络政治参与特点的必然选择。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主体应当是权利与义务的复合体,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相分离的“两面体”,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公民,是不会排斥“注册参与”的。
“注册参与”将是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成为未来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其次,政府提供开明的网络制度供给,形成与公民参与的回应机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电子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确立,意味着政府行政活动的中心要转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上来,而不是仅把提供公共产品当作一种自上而下的施舍。
这也要求政府对网络参与的引导尽快实现由硬性引导向软性引导的转变。
在整个政治参与过程中,电子政府和其搭建的政务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电子政务能够为有序的网络参与提供许多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能够提供一条制度化的途径,把公民的网络参与纳入到政府规范管理的范围内。
在网络时代,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是现实政府在网络上的存在,网络政治参与总是在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平台上实现的。
网络是政治参与的载体,公民通过网络了解政府的政务信息,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以及电子政府对输入利益诉求政策的执行。
公民通过网络向电子政府输入参政信息,电子政府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处理参政信息,再通过网络和政务平台反馈,这样就完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全过程。
随着政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度将有更大的发展。
其三,宣传和开展马克思主义网络道德教育,加强个人和网络媒介自律,营建“绿色和谐”网络环境。
网络时代的政治稳定需要参与主体提高参与理性,加强自身的政治辨别能力和政治认知能力,做到不盲从、不极端。
虽然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主体,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扬自己的思想,但每个人也都应成为网络伦理道德的责任主体,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负责。
宣传和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也就是让网络活动主体提高自己的网络道德意识,从而对自身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网络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成为互联网普及教育的一个方面。
通过网络道德规范的学习,提高道德主体自身的修养,真正做到自警、慎独,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参与政府管理。
同时网站必须完善信息管理,剔其糟粕、取其精华,营造绿色网络,建立网络信息传播新秩序。
对于后发展国家而言,面对西式强势政治文化的渗透,对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实行必要的政治控制是必要的。
除此以外,政府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改变传统媒介公民政治参与的“瓶颈”状态;加大对于农村的网络建设和投资;维护网络安全,防止新的垄断和集权;加大网络技术开发力度,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等都是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