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导学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两首》导学案
3)背诵这首诗。
【达标测评】
一、解释下面的字、词
相宜:奇:
空蒙:潋滟:
二、我会填
(2)《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迷人风采。
板书设计
湖淡
光晴亦好妆比西子
山雨亦好浓总相宜
色抹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或作业反思:
备注
(教师复备)
谋道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谋道小学学校三年级语文学科执笔:肖红审核:
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
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交流
■拓展提升: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达标测评】
1、我会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天门中断楚江开()
A、断开B、断绝C、戒除D、判断
两岸青山相对出()
A、跟“进”相对B来到C、往外拿D、耸出
2、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楚江开
望天门山碧水回雄伟、秀丽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流程】
复习导入。
1、背诵《望天门山》
2、这节课我们将随另一首诗去领略另一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3、齐读课题。
■自主学习: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请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古诗两首》导学案
1.搜集古人咏叹秋天的诗。(师生)
2.自学生字词,尝试理解诗中不懂的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搜集作者杜牧、张继的资料,了解诗人。(师生)
4.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走进古诗(用时:3分钟)
1.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近处的景色。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学法,练习书写(用时:8分钟)
6.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
1.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交流生字记忆方法,重点学习:“径”左窄右宽;“霜”上扁下长。
4.小组内再读古诗,结合预习、查字典、看插图,试着读通古诗。与组内讨论字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结合预习介绍诗人,补充资料。
3.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1.朗读课题,书空“泊”。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组内交流诗题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苏州城外的一个地方。诗题的意思:夜晚,在枫桥停船靠岸。)
7.填空。
(1)《枫桥夜泊》中“泊”的意思是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由朗读品悟,体会山中秋景迷人,读后交流感受。(山中景色迷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古诗两首》导学案
3.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主要从读、背两个方 面) (2)各小组质疑问题, 分小组讨论。
四、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 搜集其他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来阅读,如《绝句》、 《春晓》、《早春》等。 2.资料袋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他精于诗、赋及古文, 尤以诗的成就最高。他和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诗人 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诗风格明快豪爽, 雄姿英发,特别是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清新,尤为 后人传诵。 程颢(1032—1085):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 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 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 大都申述理学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生活。
3.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 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莺啼 绿映红 山郭 酒旗 楼台 傍花 谓 ②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这两首诗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5.我能背诵这两首诗。
1.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认识2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 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 鉴赏能力。
二、自学引导 1.查阅作者杜牧、程颢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①生字我会读。 莺 郭 ②巧辨形近字。 旗( ) 诗( ) 傍( ) 偷( ) 棋( ) 寺( ) 旁( ) 愉( )
古诗两首导学案
3《古诗两首》预习案参备人:审核人:班级:使用人:2、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读两首古诗,有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并把它写下来。
写拼音:啼:寺:泊:2、再读古诗,两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说说大意。
﹡快乐学字1、仔细观察本文生字,看准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把他们写在田字格里,比一比。
2、给本课生字组三个词,写在课本上,要美观哦!去百度一下关于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吧!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参备人审核人:班级:使用人:意思。
2.学习《山行》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的感情。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山行》。
★把易写错的字和老师一起写在田字格中。
★自读古诗,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读书比赛,组内成员比一比,选出本组的读书冠军。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3、说说整首诗的大意。
1、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诗()()霜()()径()()()()()()()()2、填空《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季节)在山里行走时的所见所感。
描绘了一幅由、、、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坐”是的意思;“于”是的意思。
这两句是的意思是:。
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导学案主备人:参备人:审核人:班级:使用人:1、学习《枫桥夜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能说出诗题中“泊”的意思。
3、能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
1、自读古诗,体会诗句中游子张继夜泊枫桥时,他看到了什么?(所见)听到了什么?(所闻)心情如何?(所感)。
2、思考“泊”“啼”“愁”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诗的大意。
1、《枫桥夜泊》泊: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啼:渔火:对:3、《枫桥夜泊》这首诗中,作者看到的景物有:、、、,听到的声音有:、。
《古诗两首》导学案、教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我认为这几个字书写时容易出错。
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第二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我能把本课的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我会默写这首诗并写出诗意。
,。
,。
三、小组合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完后我的收获是?疑惑是?《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3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元日》,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背诵《元日》。
难点:理解《元日》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寥寥数字,却饱含着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教师巡回点拨。
3、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完成导学案中“合作探究”,师适时点拨。
4、展示交流:学生在班内交流导学案中“合作探究”。
5、点拨拓展:说说关于“关于节日”的诗句。
6、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案中“课堂检测”。
六、教学反思:《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主备人:卜燕妮协备人:吝春艳年级:四学科:语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诗1个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背诵《江雪》,理解《江雪》诗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课题4、古诗两首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本课教学 3 课时主备人李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自主调整[温故知新]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2、关于苏轼、杜牧你了解多少?3、我会填。
(可参考课文填写——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苏轼宋)()()()()擎雨盖,菊残犹有()()()。
()()()()(),正是()()()。
山行(杜牧唐)()()寒()()径斜,()()()。
停()()()(),霜()()()。
4、我能快速记住下列生字菊:部首(),结构(),组词()。
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4、我能读准字音,读好词语(小黑板出示)赠送姓刘擎雨盖残:部首(),结构()组词()。
君:部首(),结构()组词()。
橙:部首部首(),结构()组词()。
橘:部首(),结构()组词()。
径:部首(),结构()组词()。
斜:部首(),结构()组词()。
5、展示朗读古诗(再次课件出示补充好的两首古诗)[导学释疑]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自主学习——自我展示)2、《赠刘景文》中荷花、荷叶、菊花各有什么特点?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自主学习——自我展示)3、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有感情地诵读——自我展示)4、《山行》一诗中写了寒山、——、——、人家、枫林和——六种景物(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组号评价等级【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习重点】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学习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导课:请同学们抢答古诗的意思,作者简介等。
(约4分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小组内解决。
13分钟)1.初读古诗,理解词义(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伴交流,读完后完成下列练习并两两相互检查并纠错)。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1)缘”共___笔,第四笔是_____。
组词:____、______(2)我能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题:______ 只缘:______ 不识:______ 山西村:______ 莫:______ 浑:______豚:_________ 疑:______2.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诗意。
(2)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往往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我知道了古诗《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一诗景物描写中也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读《题西林壁》,我体会到,是说明诗人不能认清庐山真正面目的原因。
通过读《游山西村》,想画面,知道了“,”这两行诗句描写了山西村的美景。
二、合作探究。
(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按a_b_c_D顺序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0分钟。
)1.通过读《题西林壁》,从这首诗中我不仅能感受到庐山的美,而且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校七一路学校年级二科目语文学生姓名年级主任翟福莲主备人赵建琼学科组长石梅课型精读学习内容25. 古诗两首课时一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及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会认8 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谈谈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4.经过朗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导教案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诵,画出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学会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3.给生字组词。
4.指导写字。
达成预习作业:我能把以下生字注上拼音并口头组一个词。
舟乘音客何汪赠欲踏潭三.导读古诗,认识粗心1.学习第一、二行,谈谈“少小”,“老大”指什么?(2)解说“无改”就是“没有改变”。
(3)读一读这两行诗,想想,这句描述了如何的情形?(诗人幼年时走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头发全花白了)2.学习第二、三行。
(l )看图,诗人碰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谈谈“见”、“识”、.“哪处”的意思。
(3)指导朗诵这一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情形。
(孩子们见着了结不认识他,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3.仔细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诵,背诵全诗1.有节奏地朗诵全诗。
少小/离家 / 老大回,乡音/无改 / 鬓毛衰。
小孩 / 相见 / 不认识,笑问/客从 / 哪处来。
2.领读,指名读、分组读、配上音乐读,频频吟诵。
五、讲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yīn yu èk qiè shē ngyīnr úh ék r né è ch ng zhéōu2、组词舟()乘()音()客()丹()剩()意()各()3、我会默写古诗,并填写。
回乡偶书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3.、忆生字,指导书写。
4.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5.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似。
6.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三、总结。
1、背诵古诗。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延伸探究】
1、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主备人:李闪闪课时编号:总课时授课教师:
课题
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学习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批注
活动二
【运用检测】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评价小结】
【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教学反思: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解疑。
二.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1.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
活动一
【自主探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古诗两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自主导学】一、借助拼音朗诵古诗。
二、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三、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闯关一学法指导】1、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生字与词语。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理解诗意。
【闯关二学法指导】吟诵方法:课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课题29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学习古诗《乞巧》,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闯关一】夯实基础1、我会读本课4个生字和会写本课8个生字。
2、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3、同桌互读互查。
1、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闯关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闯关三】练说促背,趣味识记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
请把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嫦娥》,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4、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闯关一】夯实基础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2、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3、【闯关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朗诵古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2、知作者,解诗意。
3、根据查找的资料,请你说说嫦娥是什么样的人?4、背诵古诗。
【闯关三】拓展延伸1、请继续收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等。
2、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闯关一学法指导】根据预习要求,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重点介绍两首闻名的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进修这两首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步:进修《登鹳雀楼》1. 讲解《登鹳雀楼》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3. 解读《登鹳雀楼》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色的?第三步:进修《静夜思》1. 讲解《静夜思》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解读《静夜思》的艺术特点和语言表现;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静夜思》中表现了怎样的孤独和思念?第四步:诗歌鉴赏1. 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和《静夜思》,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2. 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的地方,探讨诗人的表达手法和情感;3.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两首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展示个人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五步:教室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两首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和《静夜思》,并写出自己对这两首诗歌的感悟;2.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展示在下节课上。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的力量,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紫川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年级古诗两首导学案
道北小学“导学互动自主学习”课堂学习方案
教材版本教科版学科语文学年三年主备人
李莹
莹
课题6.古诗两首授课日学习人
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双格线内的“塞、元、悲”等五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塞、秦、汉”等五个字。
重点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难点诵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这首《出塞》就是被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他通过边塞诗吟咏出征人守边的战斗豪情和对和平生活的祈望。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学习导航学法提示个性备课
快乐课堂显身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诗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你能背诵几首吗?
二、自学天地
1.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王昌龄和陆游的哪些古诗。
2.自读两首古诗。
“三读”预习
每一遍都带着对自己的要求认真读书,完成好任务。
三、课堂助学
1.一读古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能跟着老师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学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班级三年级课题21《古诗两首》课时第一课时执笔人:审稿人:教案思学习目标:路(纠错1、能认识本课 2 个字。
会写本课 4 个字。
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解说,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
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在读中考虑,在读中感悟。
知识链接:描述祖国山川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701 年 2 月 28 日— 762 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写。
预习任务:1、会认本课生字。
2、畅达、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自主、合作、研究: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借助拼音,朗读《望天门山》,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解说,交流诗句的含义。
6、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我来闯关:A、默写《望天门山》:B、我还知道描述祖国河山的古诗有: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将自己收集到的李白所写的古诗背诵给父亲母亲或同学听。
2、积累描述祖国河山的诗词佳句。
三年级课题2 1《古诗两首》课时第二课时执笔人:审稿人:教案思学习目标:路(纠错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栏)诗。
2、我能借助解说和图画,认识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经过朗读感悟,感觉诗中描述的光景之美,领悟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领悟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感、韵律美。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新知预习】
一、自读诗歌(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
二、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莺、拂、堤、柳、醉、咏、妆、丝、绦、裁、剪
三、给本课生字组两个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读一读,背一背
【课堂探究】
《村居》描写了春天怎样的情景?
《咏柳》中诗人将什么比作什么?
【达标练习】
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眼前的美景。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读一读,记一记,并把它们积累下来。
河堤堤岸杨柳柳条
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件出示资料。
4.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1.流利地背诵《寻隐者不遇》。
2.齐读课题。
3.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
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知县。他的诗主张抒写性情,倡导“性灵说”,多数诗篇抒发闲情逸致。主要作品有《所见》《山行杂咏》《湖上杂诗》等。
4.学生读诗,注意“骑、振、蝉”等字的字音,记住字形。
2.根据预习交流。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来还俗。与孟郊齐名,他的诗,以清奇凄苦而著名,诗风清淡朴素。主要作品有《题李凝幽居》《枕上吟》等。
1.贾岛是我国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____人。主要作品《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意欲捕鸣蝉()A.需要。B.心想。C.将要。
2.寻隐者不遇()A.遇到,碰到。B.机会。C.对待,款待。
3.云深不知处()A.居住。B.存在。C.地方。
二、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奇____()单____()辰____()采____()约____()
三、课文传真。
1.《寻隐者不遇》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却有丰富的内容。诗人巧妙地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藏问于答。诗中童子回答诗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两首
主备人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2.《所见》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整首诗描绘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鲜活生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个____________的牧童。
3.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0.《所见》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图。读完全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灵活生动的画面。
三、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2.拓展:汇报课前搜集描写自然风光的其他古诗词资料。
3.课外延伸:根据古诗描绘的画面试着编写一个故事。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体现了()
A.隐者行踪不定的生活和诗人的遗憾。B.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2)《所见》这首诗抒发了()
A.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B.作者对儿童天真活泼的童年的向往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揭题解题。
什么是“隐者”?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2.师生一起交流作者贾岛的有关资料。
(1)指名汇报。
(2)相机补充。
(3)课件出示。
1.根据预习读题解题。
“隐者”指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课题“寻隐者不遇”的意思是到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内自学情况,包括生字的学习、重点词语的意思、诗句的意思等。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1)主人公是牧童;“林樾”交待了地点;“骑黄牛”体现出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情;“歌声”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2)“意欲”是心想的意思。因为听到了蝉声想去捕蝉,所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两个句子是因果关系,因为“意欲捕鸣蝉”,所以“忽然闭口立”。
(3)齐读古诗,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5.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诗人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都问了童子哪些问题呢?请想象诗中情景,把对话补全。
诗人:你师傅干什么去了?
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他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先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诗人的这种感情变化?
(3)教师小结表理解词语的意思。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云雾缭绕。
只:就。
2.小组讨论后汇报老师提出的问题。
(1)诗人可能会问:小童子,你认识“我”要寻访的×××吗?或者你愿意领“我”去找你的师傅吗?
1.同学自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全班同学共同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古诗词。
3.认真完成编写故事作业。
11.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课时测评方案
一、选出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
4.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诗歌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具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猜想。通过对牧童神态、动作变化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牧童捕蝉图”。
5.试着背诵《所见》。
8.用诗中的词语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两首
学生预习卡设计
预习要求
方法指导
评价标准
1.借助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做到读准字音,牢记字形,正确读诗。
1.记住字音:注意“振、蝉”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本课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一加、比一比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能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2)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设疑:“意欲”是什么意思?牧童为什么要“闭口立”?这两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4.引导学生品味意境。
诗歌的前两句通过牧童的神态和心情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怎样的图画?后两句是诗人的猜想,通过牧童动作与神态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怎样的画面?
5.指导背诵古诗。
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
反复地读诗句,读不准的句子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3.搜集作者贾岛和袁枚的相关资料;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查找作者贾岛和袁枚的相关资料,把他们的主要资料和经典名句写在积累本上。
知道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能背诵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二、初步感知(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2.导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思考诗句意思,并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5.师生交流。
1.认真倾听老师的范读,感受古诗的朗读方法,尤其注意字音。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两句诗。
3.默读课文,结合资料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一下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记下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
4.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自学的成果和没有读懂的问题。
5.与老师共同整理难以理解的问题。
2.填一填。
(1)第一句中的“__________”一词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就是“________”的隐居之地。
(2)第二句中童子告诉诗人,自己的师傅去了______________。
3.每组推选出写得最生动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
4.交流搜集的贾岛的其他作品。
5.这四句诗哪些是诗人说的,哪些是童子说的?试着填一填。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三、赏析解惑(用时:15分钟)
1.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言、云深、只”等词语的意思。
2.教师随机设疑:
(1)由“言师采药去”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以推测出诗人有可能问了些什么?
3.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4.引导赏析诗句。
(1)从诗句中你体会到诗人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10分钟)
1.背诵《寻隐者不遇》。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交流作者资料。
(1)指名交流汇报。
(2)可以想象诗人可能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