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

合集下载

第三章平面设计ppt文档

第三章平面设计ppt文档

(2)超高横坡度ib
1) 最大超高横坡度ib,max
ib,max≤fW
f——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
系数。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大超高值
2) 最小超高横坡度ib,min
ib,min ih
2. 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 (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 圆曲线最小半径 (1) 极限最小半径的计算 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
长直线坡接小半径圆曲线之害:
3. 直线长度的限制 (1)直线的最大长度
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参考国外的经验值:
直线的最大长度为20V(单位为m)。
(2)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
≥6V; 计算行车速度V≤40KM/h的山岭重丘区公路,可以适当放宽。 2)反向曲线间: ≥2V。
断臂曲线: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较小。
4)长直线上容易导致高速行车,引发交通事故。
3.2.2 直线的运用
1. 适宜采用直线的路段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 地区;
3.2.2 直线的运用
1. 适宜采用直线的路段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 地区; (3)长大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段交叉点及其前后; (5)为双车道公路提供超高的路段。
阻力就可以抵抗离心力,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
R
V2
127—
ib
3. 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不宜超过10 000m。
能保证其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R
V2
127

第三章平面设计三版)

第三章平面设计三版)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 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三. 路线平面设计内容
合理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第二节 直 线
一. 直线的特点
1.优点: 两点间直线最短
短捷、直达
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 测设容易
2.缺点: 难于与地形协调 易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 过长直线易使驾驶员疲倦
第三章 平面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 路线
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的组成: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
二. 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
1.汽车行驶轨迹特征: (1)轨迹连续且圆滑
(2)轨迹的曲率连续
(3)轨迹的曲率变化率连续
2.平面线形组成
乘客舒适程度
μ<0.10,不感曲线存在,很平稳; μ=0.15,略感曲线存在,尚平稳; μ=0.20,已感曲线存在,稍感不平稳; μ=0.35,感到曲线存在,感到不平稳; μ≥0.40,非常不稳定,有倾倒危险;
运营经济性 μ≯0.15
μ的舒适极限, 由0.1~0.16随 行车 速度 而变
2. 最大超高 ih(max) ≤ fw
(4)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的平曲线,除 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 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 安全措施。
第三节 圆曲线 一. 圆曲线的特点
1. 曲线上任意点曲率半径相同,测设和计算 简单;
2. 对地形、地物和环境适应性更强;
3. 汽车受离心力作用,且比在直线上行驶多 占道路宽度;
Y O
Ls X
3. 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

平面设计原理

平面设计原理

第一章平面设计概论一、“平面设计"的内涵•所谓“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上的设计活动,其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在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设计、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二、“平面设计”的外延•我们应该如何对平面设计进行再思考?•1、平面设计不平面—-对平面设计的思考应该是多维的•平面艺术设计的经营范围虽然局限在二维空间中,但从其画面构成来讲,图形、文字、色彩、版面等构成因素,在共同为主题概念服务的基础上,不但具有鲜明的符号化信息传播功能,而且还包括深层次的主题性文化,对平面设计的思考应该是多维的。

•2、平面设计是无限延伸的——它所表达的综合效果是立体的•平面设计虽然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的图形语言的构思与表现活动,但因其概念重点突出的是造型性活动,因此它所表达的综合效果确是立体的,是无限延伸的。

其特定的意念与形式使平面设计不但具有鲜明的信息传达功能,而且还包括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正所谓“平面设计不平面"。

三、平面设计的本质•平面设计的根本是传达信息•平面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平面设计体现一定的经济性价值•平面设计具有特定的文化品位(一)视觉传达的特征:1. 视觉传达的引导性2。

视觉传达中的交互性3。

“人性化”的本质特征(二)对平面设计来讲,其美学观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四个方面:•1、平面设计内容必须具有的特征:合目的性、规律性和审美的对象性•2、平面设计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材料选用和媒体选择等问题•3、设计作品的灵魂因素:创意•4、优秀的产品设计在融入了设计师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个性后,设计师还应考虑到客观对象的功能、材料、技术、成本、目的以及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平面设计的美感体现——图形、色彩、文字•艺术设计的美感特征:•1、符号性的象征功能•2、信息传播功能(四)平面设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有效地传递产品与服务信息•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说服消费者按照购买目标购买,•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最后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

第三章平面设计第一节概述一、路线道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组成的空间带状构造物。

它在平面上有左右转弯、纵面上有上下起伏、横面上有一定宽度。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开平面、纵坡不变)。

路线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设计一条道路,对于平、纵、横三个方面,既要综合考虑,又需分别处理。

路线的平面道路三维图二、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一)汽车行驶轨迹道路是供汽车行驶的,道路设计必须满足汽车行驶轨迹的要求,只有道路的平面线形与汽车的行驶轨迹相符合或相接近,才能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与安全,而且汽车速度越高,这种要求越显重要。

(1)汽车行驶轨迹的痕迹①雪后第一辆车行驶的痕迹②已建公路车道中的油渍的痕迹③夜间连续摄影前灯的痕迹(2)行驶轨迹观测:①用横摆仪随车量测②用全站仪量测轨迹③用GPS测轨迹(3)汽车行驶轨迹重心的几何特征①轨迹是连续的、圆滑的,任一点不出现错头和破折;②曲率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③曲率变化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4)平面线形要素①直线-圆-直线组合的平面线形满足平面线形连续、圆滑的第一条要求,但在ZY和YZ点处曲率和曲率变化率值不连续的(直线上曲率为0,圆曲线上曲率为1/R)。

该线形组合一般只用于低等级公路(四级公路)。

②直-缓-圆-缓-直组合的平面线形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线”,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一条和二条。

不满足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三条要求,但与汽车行驶轨迹接近,而且,汽车行驶无轨道,在车道宽度内允许有一定偏离。

该线形组合可用于三级以上公路(包括三级公路)。

③平面线形三要素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的,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就是从线形的角度去研究三个要素的选用和相互间的组合等问题。

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缓和曲线的指标(2)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三方面要求:曲率逐 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超高过渡宜平缓 。
二、平曲线计算
圆曲线计算(1) —— 曲线要素计算
圆曲线计算(2) —— 主点桩号计算

例题: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600,转 角α为300,若该曲线外半径取400米,试进行 曲线要素和主点桩号计算。
平面基本线形
平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线。

直线:曲率K=0


圆曲线:曲率K=常数
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组合而成, “平面线形三要素”。
直线
直线适用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 在平原区,直线作为主要线形要素是适宜的。直 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捷等优点, 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但直线过长、街道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 高的车速或司机由于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描述直线的指标
① 最大直线长度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 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德国和日本规定20V(单位为米,V为计算行车速 度,用公里/小时为单位),美国为180s的行程。 最大直线长度不必太拘泥,最小长度应该保证。
二、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
(一)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舒适性)
Ls=0.036V3/R
(二)按行车时间不宜太短(3s) Ls≥Vt/3.6=0.83V (三)超高过渡应平缓 L=R/9~R
设计道路时,应符合规范中规定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平面线形,过去多采用长直线、短曲线的形式, 一般是首先设置直线,然后用曲线连接。 随着车速的提高及交通量的增长,对于高等级道 路已趋于以曲线为主的设计,即结合地形拟定曲 线,再连以缓和曲线或直线的方法,使路线在满 足行车动力要求的条件和视觉舒顺前提下,增加 了结合地形设置线形的自由,使线形的经济效益 较为显著,并保证行车的高速和安全。

道路几何设计知识点总结

道路几何设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道路几何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视距)1.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2.直线的特点:a)优点:i.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ii.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

iii.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iv.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精确量距、放样等)。

v.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b)缺点:i.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难以与地形相适应,易产生高填深挖路基。

ii.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iii.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速度及上坡坡度。

iv.易产生急躁情绪,超速行驶。

3.直线布置原则:a)最大长度i.设置纵坡(不易大于3%)ii.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结合iii.种植树木iv.校核超高和停车视距b)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衔接,或两曲线径向连接而成的平面曲线i.断背曲线(同向曲线用较短直线连接):破坏了线性的连续性,易造成驾驶失误;可以插入较长的直线段解决c)反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衔接,或两曲线径向连接而成的平面曲线d)最小长度i.同向曲线最短长度(m)不易小于设计车速(km/h)的六倍(设计速度大于60km/h时)ii.反向曲线不小于两倍(条件同上)4.长直线适用a)路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地带;b)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c)一般长大桥(包括高架桥)、隧道及其接线路段,考虑到施工的方便、经济合理等因素,线形以直线为好。

d)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e)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5.圆曲线的特点:a)曲率1/R=常数,测设和计算简单;b)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c)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d)要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道路宽度;e)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

6. 横向力系数:为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即单位车重受到的横向力a) 横向力系数越大,危机行车安全b) 增加驾驶操作的难度c) 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d) 行旅不舒适7. 曲线超高:为了减少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平曲线上的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横向超高。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
第三节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一、一般原则 二、直线的应用 三、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四、曲线组合 五、平面设计成果 六、视距
一、一般原则
(1) 平曲线长度足够:每种曲线长度应大于
行驶 3″的距离;
(2)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平面曲线,并尽 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当公路转角较 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 设置小于7o的偏角时,则必须设置足够 长的曲线。
(6)组合复杂的线形,应特别注意整条路线 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以获得良好 舒适的行车条件。
一、一般原则
(7) 平面线形设计时,应注意平面线形 与纵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形之间的良好组合,形成良 好的空间线形,保证行车的快速、安全、 舒适。
(8)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 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C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在其零点径相 连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
五、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一)公路路线平面图
若为供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研 究与比选,可采用1:50000或1:10000的比例 尺测绘(或向国家测绘部门和其他工程单位搜集)。 但作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文件组成部
2)两端带缓和曲线的组合形式 (lF=0 ,ls≠0)
3)卵形曲线 (lF≠0 ,ls≠0)
卵形曲线要求大圆能完全包住小圆,如果大圆半径为无穷大,
那么它就是直线,而回到基本型。所以卵形曲线可以认为是具有 基本形l式F 的一般线形。不过卵形的回旋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而
是使用曲率从 1到 这1一段。
一、一般原则
(3)同向曲线间应设置足够长度的直线,一般 以不小于6倍设计车速(以 km/h计)的直 线长度为宜。

03(08)第三章 平面设计

03(08)第三章 平面设计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驶 安全稳定采用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置超高而允许设置等于直线路 段路拱的反超高,从行驶的舒适性考虑必须把横向力系数控制到最 小值。
当路拱横坡为1.5%时横向力系数采用0.035,当路拱横坡为2.5%时 横向力系数采用0.040, 当路拱横坡为3.0%时横向力系数采用 0.045 ,当路拱横坡为3.5%时横向力系数采用0.050 。
(3) 圆曲线运用
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上表的规定。直线与小于上表 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 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 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相衔接处可不设置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 连接。
EN
练习
3-4(1) P 67
rl C A
(二)缓和曲线基本形式
1、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rl=A
2
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 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m) A---回旋线的参数。
A2 dl Rd d l
l
2
2A
2

dx dl cos
dy dl sin
dx A cos d 2
3、缓和曲线的省略 1.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 3-1所列“不设 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 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3.小圆半径大于表3-5中所列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1)、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回旋线长的回旋线时,其 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

10道路勘测设计

10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2010.07)说明:本习题根据高教出版社《道路勘测设计》(赵永平主编)编写。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高速公路车道数最多可达到(C )车道。

A、4B、6C、8D、102、公路技术等级中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B )A、调查的当前交通量B、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C、设计小时交通量D、单一方向的交通量3、根据技术标准的规定,( A )设计长度不宜小于15公里。

A、高速公路B、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C、一级公路D、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4、下列车型中不属于公路设计的车型是(D )A、小客车B、载重汽车C、鞍式列车D、铰接车5、与(A )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成本高但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

A、铁路B、水运C、航空D、管道6、与公里线形设计最为直接的技术规范是( B )。

A、《公路工程技术标准》B、《公路路线设计规范》C、《公路勘测规范》D、《公里摄影测量规范》7、根据03年《标准》,进行交通量折算时,标准车型是指(C )A、东风EQ-140B、中型载重汽车C、小客车D、解放CA-10B8、1990年中国大陆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A)A、沈大高速B、莘松高速C、京津塘高速D、京石高速9、高速、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C )年进行预测。

A、10B、15C、20D、3010、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与下列因素中的( D )没有直接关系。

A、交通量的大小及其增长B、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C、公路网规划及道路的功能D公路的投资来源11、公路规划交通量一般是按( B )的规律结合预测年限进行计算。

A、等差增长B、等比增长C、随机抽样D、规划数量12、第30位小时交通量的特点是( B )。

A、保证交通量都不会超过设计值B、使技术和经济达到较好的平衡C、交通量增长缓慢D 、工程造价可以达到最小13、六车道一级公路能适应的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是( D )辆。

第三章平面设计

第三章平面设计

YZ
JD
- L/2
QZ
跳转到第一页
3. 圆曲线的设计与计算
例1:北方某三级公路(V=30km/h)平面定线的JD12如图所示,JD12=K9+123.45,α12=27°10'24",在 弯道内侧有一古建筑不能迁移,基座离JD12的距离为l=30.25m,拟在JD12与古建筑之间设置弯道,公路路 基宽度为B=7.50m,要求路基边缘离开基座至少10m,试合理选定该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要素和里程桩 号,并说明平曲线上各桩号的测设方法。
4 . 路线设计的顺序 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跳转到第一页
二.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汽车行驶轨迹 经过大量的观测研究表明,行驶中的
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
⑴这个轨迹是连续的和圆滑的,即在任 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和破折。
⑵其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 现两个曲率的值。如图3—2所示。
3.“长直线”的量化 德国和日本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20v,前苏联为8km,美国为180s行程。我国地域辽阔, 地形条件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对直线最大长度很难作出统一的规定。 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 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一般公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追求长直线的错误倾向。
跳转到第一页
第一节 概 述 2.公路平纵横的概念 ③道路的横断面----沿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作的法向剖面。
横断面图(cross-section profile map) ----反映道路在横断面上的结构、形状、位置、及填挖尺寸 的图形。
3.路线设计的任务 在调查研究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条有一定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作费用最省的路 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个轨迹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圆滑的; (2)这个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点不 出现两个曲率值;
(3)这个轨迹的曲率变化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 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三、道路平面线形
1.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 .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 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选用和相互间的组合; 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的协调; 考虑线形设计对驾驶员视觉与心理的影响。
μ h 或
V2 R
127(h ih )
二、圆曲线半径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
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平曲线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
曲线最小长度、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一)、圆曲线的特点
1.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曲率1/R= 常数,所以测设和计算比缓和曲线简单;
而当直S型直接线相两连端,设构置成有S型缓曲和线曲。线时,也可不设直线
曲 线
三、直线设计注意事项
1.公路平面设计采用直线线形时,除必须满足上述设 计标准和要求外,还应特别处理好直线同地形的关系。
在下述地区或路段上可考虑采用直线线形:①路线完 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 地带;②城镇及其近郊公路,或以线条为主体进行规 划的地区;③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④路线 交叉点前后;⑤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标准》中计算一般最小半径时:
ih 6% ~ 8% h 0.05 ~ 0.06
• 适用: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 小半径。
• 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 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
• 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 多增加工程量。
③.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指道路曲线半径较大、 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 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 用的最小半径。
)-- (4)道路的横断面(cross-sectional :中线各点的法向剖切面
中线
二、汽车行驶轨迹
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无论直行还是转弯,留下的 轨迹都是相当顺滑悦目的,形成一条曲折有致的优美线 形。最理想的路线平面是行车道的边缘能与汽车的前外 轮和后内轮迹线完全符合或相平行,研究表明,行驶中 的汽车重心的轨迹在几何上有以下特征:
综上所述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大 横向力系数采用:
设计速度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横向力系数 0.1 0.12 0.13 0.15 0.15 0.16 0.17
2.关于最大超高
(1)要考虑车辆组成
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时顾及快、慢车,快车超高宜 大,慢车超高宜小。
计算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 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ih 1.5%
ih 2.5%
h 0.035
h 0.025
哪一个最大? 哪一个最小?
3.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时,在地形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 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但半径过大,使圆曲线过长, 对测设和施工都不利,而且过大的半径,其几何性 质与直线已无多大的差异。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 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以不超过10000m为宜。
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设计中应尽
量避免。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 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由于两弯道转弯方向相反,考虑到其超高和加宽 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操作的方便,其间的 直线最小长度应予以限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 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计)的2倍为宜。”
5.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 条件较差,视线受到路堑边坡或其它障碍 物的影响较大,因而容易发生行车事故。
(二)、圆曲线半径
1. 圆曲线半径计算的一般公式
由汽车行驶理论可知,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先于纵向稳定性,因此,平曲线半径值由汽车行
驶横向稳定性确定,即:
v2
R
(m)
g( i)
二、直线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要求 1.直线的最大长度
从理论上讲,直线的合理长度应根据驾驶员的心理反 应和视觉效果来确定,但目前还没研究清楚。
当前各国普遍根据经验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如日本 和德国规定最大长度不超过20v(米),其中v为设计车 速 , 以 km/h 计 ; 前 苏 联 规 定 为 8km , 美 国 规 定 为 3mile——约为4.83km)。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横向滑移: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 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
横向力大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极限平衡条件: X Yh Gh 或
μ

X G
h
横向滑移稳定条件:μ h 或
V2 R
127(h ih )
• 利用上式可以确定: (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已知汽车运行速 度V,则可计算汽车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 线半径R; (2)若已知平曲线半径R和横向超高坡度ih ,则 可计算汽车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大允许行驶速度
我国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可可参考20v。
一般长大桥(包括高架桥)、隧道及其接线 路段,考虑到施工的方便、经济合理等因 素,线形以直线为好。
2.直线的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 而形成的平面线形。
当同向曲线间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 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 形C成型 “断背曲线”。
①.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极限最小值,
只有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在设计中
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满足。当道路曲线半径为极限最小
半径时,设置最大超高。
ih 8%
h 0.1 ~ 0.17
②.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对按设计车速行 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哪一个最优?
美 国 俄 勒 冈 州 典 型 沙 漠 公 路
香 榭 丽 舍 与 凯 旋 门
§2.3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
一、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 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 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其作用点在
(2)要考虑气候因素
慢车及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在不利季节情况要能避免沿路面 最大合成坡度下滑。 (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 摩阻系数)
(3)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对重山区、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当数量非机动车行 驶的道路,最大超高还要比一般道路小些。
(二)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汽车的重心,方向水平背离圆心。
离心力 F Gv2 gR
受力分析: 横向力X——失稳 竖向力Y——稳定
X Fcosα Gsinα Y Fsinα Gcosα
X Fcosα Gsinα
Y Fsinα Gcosα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sinα≈tgα=ih, cosα≈1,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
3.从行车安全和线形的美观性来看,长直线 线形呆板,行车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 疲劳,也容易出现超速行驶,夜间行车还 容易产生眩光,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长 直线往往是一种不安全的线形;
4.从工程技术的观点看,能够精确决定路线 方向的长直线,最好只在城镇、特大桥、 长隧道等需要精确决定方向和施工位置的 路段上使用。
2.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方向,比直 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尤其是由不同半径的多 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和环 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较大半径的长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和行 车舒适的特点,是高等级公路上最常采用的线形 之一;
4.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 且往往要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道路宽度;
用车速以V(km/h)代替v (m/s),则
R v2 (m)
127 ( i)
公式中, 为横向力系数;i为路面横坡度。
的取值取决于行驶稳定性、乘客舒适程度
以及运营经济。
(一)因素
在指定车速V下,极限最小半径决定于容许 的最大横向力系数和该曲线的最大超高。
1.关于横向力系数 (1)危及行车安全
4.圆曲线半径指标的运用
在运用圆曲线半径的三个最小半径时,应遵循的一 般原则:在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力求使半径大于不 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或地形有所限制时, 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在条件特殊困 难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任 何情况下都必须不小于极限最小半径。选用曲线半 径时,最大半径值一般不应超过10000m为宜。
2.当不得已采用了长直线时,应注意其对应的纵坡不 宜过大;如果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适宜种植不同树 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技术措施予以改善;定线时应 注意把自然风景或建筑物纳入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
在长直线尽头设置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 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外,还必 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大路面抗滑能力等安 全保障措施。
为保证汽车用普通轮胎在最不利路面状 况下能不产生横向滑移, μ应小于0.2。 μ≤φh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要求μ<0.3。
(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μ的存在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横向力系数
为μ=0.2时,其燃料消耗 与轮胎磨损 分别比μ=0时多20% 和近3倍。
(4)行旅不舒适 当μ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乘 客感到不舒适。 μ <0.1~0.15间,舒适性可以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