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分解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糖代谢(共84张PPT)

糖代谢(共84张PPT)
XI. 乙酰辅酶A
反应列表

反应类型
1. 乌头酸酶
脱水
2. 乌头酸酶 3.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异柠檬酸脱氢酶
水合 氧化 脱羧
5.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6. 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7. 琥珀酸脱氢酶 8. 延胡索酸酶 9. 苹果酸脱氢酶 10. 柠檬酸合酶
氧化脱羧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 水合 氧化 加成
O R C COO-
TPP-酶A(E1)
O R C S L SH
CoA SH
OH
S 酶B( E2 ) SH
O
CO2
R CH TPP
L S
L
R C S CoA
SH
FADH2
FAD 酶C(E3)
NAD+ NADH+H+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简图
(2)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物乙酰CoA与草酰乙酸(三羧酸
生成的NADH和FADH2 进入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生成ATP,是葡萄糖 分解代谢产生ATP的最主要途径。
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10NAD+ + 2FAD + 4ADP + 4Pi 6CO2 + 10
NADH + 10H+ + 2FADH2 + 4ATP
按照每分子NADH产生3分子ATP,1分子FADH2产生2分子ATP计算, 1分子葡萄糖分解代谢成CO2和水共产生38分子ATP
又与发酵紧密联系,又称糖酵解或无氧分解。 (2)三羧酸循环:丙酮酸 CO2 + H2O 。 此过程的第一个物质为三元羧酸-柠檬酸,通常称为三羧酸
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分子氧是此系列反应的最终受氢体,又称 为有氧分解。

《糖代谢总结》课件

《糖代谢总结》课件
《糖代谢总结》PPT课件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重要代谢过程。
糖代谢的定义
概述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 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重要性
糖代谢对维持机体能量供应和 调节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机制
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与糖酵解等阶段。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保 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对糖代谢具有 重要意义。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 和管理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糖代谢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的慢性代谢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代谢紊乱,与糖代谢、脂 质代谢等有关。
低血糖
1 能源供应
糖代谢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 脑功能支持
脑细胞主要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糖代谢对脑功能的支持至关重要。
3 器官功能
糖代谢与器官功能紧密相关,影响着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糖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
胰岛素调节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规 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糖代谢。
糖代谢过程的三个阶段
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一种能够储存糖分的多糖物质,它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 体能量。
2
糖异生与糖酵解
糖异生是指机体通过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而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3
糖完全氧化
葡萄糖分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糖代谢对身体的重要性
低血糖是血糖水平过低,可能与胰岛素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使用、 长时间未进食等因素有关。

生物化学课件糖类代谢(共84张PPT)

生物化学课件糖类代谢(共84张PPT)
•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枢 纽。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又是物质 合成的起点
丙酮酸氧化脱羧
• 基本反应: • 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可穿过线粒体膜进
入线粒体内室。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 化下,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脱氢酶系
CO
2
丙酮酸 脱羧酶
TPP
硫辛酸
二氢硫辛酸 脱氢酶
FAD
乙酰硫辛酸
二氢硫辛酸
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聚合 而成。呈螺旋结构,遇碘显紫蓝色。 • 支链淀粉中除了(14)糖苷键构成糖 链以外,在支点处存在(16)糖苷键 ,分子量较高。遇碘显紫红色。
(2).纤维素
• 由葡萄糖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的 直链,不溶于水。
(3).几丁质(壳多糖)
• N-乙酰-D-葡萄糖胺,以(14)糖苷键 缩合而成的线性均一多糖。
四、三羧酸循环(TCA) 五、磷酸戊糖途径(PPP/HMP)
六、其它糖进入单糖分解的途径
动物细胞
磷酸戊糖途径 糖酵解
丙酮酸氧化
三羧酸循环
胞饮 中心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线粒体 高尔基体
细胞核
吞噬 分泌物
内质网 溶酶体 细胞膜
植物细胞
细胞壁 叶绿体
有色体 白色体 液体 晶体
一、葡萄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H2C-COOH
H2C-COOH HO-C-COOH
H2C-COOH
HC-COOH C-COOH
H2C-COOH
HC-COOH C-COOH
H2C-COOH
HO-C-COOH H C-COOH H2C-COOH
HO-C-COOH H C-COOH H2C-COOH
CO -COOH CH -COOH CH2-COOH

糖化学和糖代谢(共149张PPT)

糖化学和糖代谢(共149张PPT)
54
葡萄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葡萄糖
糖酵解
(有氧或无氧)
6-磷酸葡萄糖
(无氧) 丙酮酸
(有氧)
乙酰 CoA
乳酸 乙醇
磷酸戊糖途 径
三羧酸 循环
55
细胞定位
动物细胞
磷酸戊糖途径
糖酵解
丙酮酸氧化三
羧酸循环
胞饮 中心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线粒体 高尔基体
细胞核
吞噬 分泌物
内质网 溶酶体 细胞膜
植物细胞
细胞壁 叶绿体
右旋糖苷 2) 生化分离--交联葡聚糖
41
五、糖蛋白和蛋白聚糖 (一)糖蛋白:糖含量<蛋白含量
1.糖蛋白的结构 O连接 和含-OH的氨基酸以糖苷形式结合
N连接 与天冬酰胺的酰胺基连接
42
(二)蛋白聚糖 蛋白含量<糖含量
糖胺聚糖链共价连接于核心蛋白组成
糖胺聚糖是不分枝的、呈酸性的、阴离子多糖长 链聚合物,以氨基己糖和糖醛酸组成的二糖单位 为基本单元构成, 旧称粘多糖、氨基多糖、酸性 多糖。它是动、植物,特别是高等动物结缔组织
糖原是人和动物餐间以及肌肉剧烈运动时最易动用的葡 萄糖贮库。
35
36
糖原结构与支链淀粉很相似,糖原分支程度更
高,分支链更短,平均8-12个残基发生一次分支。 高度分支可增加分子的溶解度,还可使更多的非 还原末端同时受到降解酶(糖原磷酸化酶、 -淀 粉酶)的作用,加速聚合物转化为单体,有利于即时
动用葡萄糖贮库以供代谢的急需。
一个还原端。
32
33
淀粉
淀粉水解
(酸或淀粉酶)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红色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遇碘显色

生物化学 --糖代谢(共32张PPT)

生物化学 --糖代谢(共32张PPT)
新陈代谢
同小分化子作物用质合成大分子的需能过程
中间代谢
大异分化子分作解用成简单小分子的放能过程
Top
1
2
3
4
糖代谢概述 糖原的代谢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磷酸戊糖通路 糖异生
糖代谢与其 他代谢关系
第一节 糖类的一般概况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 乳糖、蔗糖等.
CH3
丙酮酸
COO HC OH + NAD+
CH3 乳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 甘油酸1,3-二磷酸
丙酮酸
无有氧条条件件
NADH
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乳酸
NADH经呼吸链生成水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
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糖异生
乳酸
乙醇
NADH
乳酸发酵
NAD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脱羧酶 乙醛
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汇总Βιβλιοθήκη HOCH 2C O P O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 。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 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 油醛3-磷酸。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 ,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
3113-PPii
3 生成甘油酸2-磷酸
4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ATP
ATP
5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 6 生成丙酮酸
⑹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O

《糖代谢EMP》PPT课件

《糖代谢EMP》PPT课件

HO
O
O ~ PO32-
C
C
NAD+,Pi
NADH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HC-OH OH
(glyceraldehyde 3-P
HC-
CH2OPO32CH2OPO32-
dehydrogenase)
甘油(G醛AP-)3-磷酸脱氢酶(GAPDH) (1,3-BPG)
G’= 6.27kJ/mol = 1.5kcal/mol
•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是生物体内糖类的分解途径、合成途径、生物氧 化途径及其调节和控制;以及多种糖代谢紊乱的机理。
第四章 糖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第二节 糖酵解(glycolysis)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 ★熟悉酵解途径中的各步酶促反应以及限速酶和 关键酶的作用特点,及与发酵途径的区别
◆ ★会分析和计算酵解途径中产生的能量,以及底 物分子中标记碳的去向。
主要内容
一、糖酵解途径 二、糖酵解途径总结 三、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四、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五、其他六碳糖进入糖酵解途径
第二节 糖酵解(glycolysis)
3. 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单向运输 协同运输
课后复习
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
Na+-葡萄糖协同转运体(Na+-glucose cotransporter)
GLUTs: Passive transport 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的作用:

糖类分解代谢ppt课件

糖类分解代谢ppt课件
有构成组织间质,润滑剂、防护剂等多方面作用。
多糖研究近20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已成 为近代生物化学中一个新兴的活跃领域。
2019/12/28
2019/12/28
2019/12/28
5.3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5.3.1 蔗糖、麦芽糖、乳糖的酶促降解 5.3.1.1 蔗糖的水解
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
在溶液中,六元环结构己糖常与极少量1: 4氧桥五元环 结构(呋喃型)糖成平衡状态。戊糖以呋喃型结构存在。
在环状结构中戊糖、己糖分别含有四个、五个不对称 碳原子,它们分别有24,25种同分异构体。
每种糖依据第一碳原子上羟基和氢的相对空间位置分为 和型两类,它们互为异头物。
2019/12/28
2019/12/28
5.1.2.2 抗代谢物、酶抑制剂的应用
在离体条件下,使用抗代谢物和酶抑制剂阻抑、改变 反应, 2019/12/28 观察被抑制或改变后的结果, 推测中间代谢。
5.1.2.3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①体内研究(in vivo) 以生物整体进行中间代谢研究称为体内研究,包括用
整体器官或微生物细胞群进行的研究。 Knoop以犬为研究对象,饲喂苯环标记的脂肪酸,
OH H 果糖
第二阶段:1, 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H2O3PO CH2 O CH2OPO3H2
OH
醛缩酶
H
OH
OH H
1,6-二磷酸果糖
2019/12/28
CH2OPO3H2
CO
96%
CH2OH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丙糖异构酶
CHO
CHOH
4%
CH2OPO3H2 3-磷酸甘油醛
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

糖代谢ppt课件

糖代谢ppt课件

❖碘乙酸(ICH2COO-)与酶-SH反应强烈抑制此酶活性。 ❖砷酸盐(AsO3-)与磷酸竟争。
4
糖代谢
10
碘乙酸与-SH反应强烈抑制
6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催化机制 此酶活性。

H+ +
砷酸盐 竟争性抑制剂
糖代谢
11
+ADP

7
磷酸甘油酸激酶
底物水平磷酸化
糖代谢
ATP
12
8 磷酸甘油酸变 位酶
• 乙醛酸途径
• 糖醛酸途径
• 糖原的分解
糖类在代谢过程中均转成G或G的衍生物。 动物和人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糖类。
糖代谢
4
第一节 糖酵解glycolysis
一、糖酵解研究历史
发酵:酵母不需氧,葡萄糖变成酒精或乳酸,并产生能量
• 1897年,酵母汁可把蔗糖变成酒精。
• 1905年,把酵母汁加入葡萄糖中,无机磷酸盐逐渐消失。
2. 有3处不可逆,决定了G 的分解速度。 3. 有2处底物水平磷酸化,形成4分子ATP。 4. 耗用 2ATP。有多次异构和有磷酸化。 5. 形成 2NADH+H+
总反应式如下:
C6H12O6 + 2NAD+ + 2ADP + 2Pi 2CH3COCOOH + 2NADH + 2H+ + 2ATP + 2H2O
在有些组织中,无氧下,必须靠糖酵解进行能量的产生。
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只能通过
酵解提供能量。
糖代谢
18
五、糖酵解的调节(120页)
糖代谢
19
已糖激酶:第一个不可逆步聚
❖肌肉已糖激酶是一个别构酶,被产物6-P-G抑制。 ❖肝葡萄糖激酶,G 浓度高时才起作用。转化6-P-G成

生物化学 食品 第六章 糖代谢(共112张PPT)

生物化学 食品  第六章 糖代谢(共112张PPT)
• 糖链DP<6时,不显色。
(一)淀粉
(4)淀粉的水解
常用方法有酸法和双酶法。 淀粉在水解过程中常用DE值来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
葡萄糖值(DE值)
试样中还原糖总量占干物质总量的质量分数。 DE值越 高,说明水解程度越大,还原糖含量越高,剩余的糊精越少 。
淀粉的水解反应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葡萄糖 水解进程用碘呈色反应表现 蓝糊精→紫糊精→红糊精→浅红糊精→无色糊精→葡糖
在发酵工业领域中,发酵泛指通过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材料的工 业培养,达到积累发酵产品的种种生产过程。
反应部位:细胞胞液
它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 葡萄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共10 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 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 是放能阶段,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 间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从细胞 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 结合。根据底物分子的变化情况可分三
直链淀粉与碘呈蓝色;支链淀粉与碘呈紫红色。
(二)纤维素
由β-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线性大 分子。它无螺旋构象,也无分支结构。但在植物组织中 ,纤维素分子平行排列,糖链之间有氢键联结,构成微 纤维;每一个微纤维由60个纤维素分子组成,有的区域 分子排布非常整齐称为结晶区;有的区域分子排列不整 齐称为非结晶区。
多糖又分为: 均质多糖: 如淀粉、纤维素。
非均质多糖:如果胶、透明质酸等。
糖复合物: 糖和非糖物质共价形成的复合物,如脂多糖、 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等。
三、单糖
H
三、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具有旋光异构现象(+)右、(—)左,以及对映体D、L型。
三、单糖 对映体(L型、D型的规定)

糖代谢(共108张PPT)

糖代谢(共108张PPT)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11
4.葡萄糖吸收途径
SGLT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
乙醇+CO2
• “Glycolysis” 糖酵解起源于希腊词汇“glycos (sugar, sweet) 和
lysis (dissolution)
25
(二)反应部位:细胞液(cytoplasm)
(三)过程:分为4个阶段,11步反应


葡萄糖→1,6Leabharlann 二磷酸果糖→磷酸丙糖×22H×2

乳酸×2
④ 丙酮酸×2
2-磷酸甘油酸 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34
Glu
ATP
ADP
G-6-P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COOH
COOH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O
磷酸丙糖异构酶
CH OH
C H 2O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糖是多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高聚物。
常见的有由一种类型的糖基组成的淀粉( starch )、糖原 ( glycogen ) 和纤维素( cellulose )等。
淀粉是由- D-葡萄糖缩合而成, 是植物贮存的养料, 分为 直链和支链淀粉,葡萄糖分子间多是(14)糖苷健, 而分支点上是 (16)糖苷健。
的吸收和释放。
a
3
5.1.2 代谢的研究方法
5.1.2.1 示踪法
①苯环化合物示踪法:Knoop利用苯甲酸、苯乙酸 标记脂肪酸,提出了脂肪酸-氧化学说。
②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利用15NH4Cl,标记DNA分子, 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③再放用射纸性层同析位分素离示C踪O法2代:谢卡的尔中文间以物14,CO提2饲出喂光植合物作用, 中CO2转变为糖的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
影响因素
遗传-主要
环境-次要
a
2
新陈代谢类型的特点:
①绝大多数代谢反应在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进行。 ②繁多的代谢反应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彼此协调且
有严格的顺序性。 ③新陈代谢是对内外环境条件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而
成的一个有规律的总过程。 ④每一代谢都有各自的代谢途径。 ⑤生物大分子合成和分解都是逐步进行,并伴随能量
糖原分子量较淀粉略大,分支较支链淀粉略多,单糖 连接方式与支链淀粉相同,分支链平均长度约 12~18个葡萄糖残基。
糖原遇碘显棕红色,最大吸收波长430~490nm。较易 溶于水,其他性质与淀粉相似。
5.1.2.2 抗代谢物、酶抑制剂的应用
在离体条件下,使用抗代谢物和酶抑制剂阻抑、改变 反应, 观察被抑制或改变a 后的结果, 推测中间代谢4 。
5.1.2.3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①体内研究(in vivo) 以生物整体进行中间代谢研究称为体内研究,包括用
整体器官或微生物细胞群进行的研究。 Knoop以犬为研究对象,饲喂苯环标记的脂肪酸,
再研究犬尿中苯标记物状态。
②体外研究(in vitro, no vivo)
以组织切片、匀浆、提取液为材料进行研究。
Krebs以肌肉糜(匀浆)为材料,研究抑制剂和反应物 加入后对反应中间物和代谢终产物的影响,确定了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历程。
a
5
5.2 生物体内的糖类
糖是具有实验式(CH2O)n的多羟基醛或酮, 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四类。
在环状结构中戊糖、己糖分别含有四个、五个不对称 碳原子,它们分别有24,25种同分异构体。
每种糖依据第一碳原子上羟基和氢的相对空间位置分为 和型两类,它们互为异头物。
a
10
a
11
a
12
5.2.2 寡糖( oligosaccharides )
寡糖是少数单糖( 2~10 )的缩合产物,最重要的是双糖。 双糖中常见的是蔗糖( sucrose) 、麦芽糖( maltose )、
乳糖( lactose )。
a
13
蔗糖分子由葡萄糖和果糖经醛、酮基缩合,是非还原糖。 失去还原、成腙、变旋等特性。
麦芽糖分子由两分子葡萄糖缩合;乳糖分子由葡萄糖和 半乳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起来。
麦芽糖和乳糖仍有一个自由醛基---半缩醛基,故仍 具有还原、成脎、变旋等性质。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a
15
5.2.3 多糖( polysaccharides )
糖的生物学作用:
①生物体内重要能源, 分解产生ATP供需能代谢之用。
②分解代谢的许多中间物是合成AA,脂肪,核苷酸原料。 ③糖与蛋白质、脂类结合成复合糖,参与细胞识别、
防御、免疫、粘附、结构等多种过程。 ④结构功能,如纤维素等 。
非糖代谢底物可经过其它途径, 再转化为糖分解代谢的
中间物,彻底氧化分解或者沿糖异生途径转化为糖,
凡可视为D-甘油醛衍生物的糖都是D-糖; 凡可视为L-甘油醛衍生物的糖都是L-糖。
a
7
a
8
自然界中单糖多为醛糖, 己糖最普遍,最重要; 戊糖次之。
己醛糖中葡萄糖分布最广, 是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 及其他许多糖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葡萄糖是人类血液的正常成分,给机体提供能量。
单糖具有旋光性,旋光度可借旋光仪测得,计算得到 旋光率。单糖能与酸、碱起作用,不同条件下氧化 产生不同类型酸。
支链淀粉不溶于热水,MD: 5.0×104~4.0×108,约含 ﹥600个葡萄糖残基, 糖链分支点以(1→6)糖苷键连接, 分支短链平均长度为24~30个葡萄糖残基。
支链淀粉遇碘显紫红色, 最大吸收波长530~555nm之间。
a
17
糖原是动物组织内糖的贮存形式,如肝和肌肉中贮存 的养分,有动物淀粉之称。
淀粉遇碘液呈紫蓝色反应。能被酸或淀粉酶水解,逐步 降解时遇碘可显出不同颜色。 淀粉→红色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 →葡萄糖 蓝紫 → 红色 → 不显a 色 → 不显色 →不显色16
直链淀粉溶于热水,MD: 1.0×104~2.0×106, 含250~300个 葡萄糖残基, 分子通常卷曲为螺旋形,6 G / 圈。 直链淀粉遇碘呈紫兰色,最大吸收波长620~680 nm。
单糖被还原成醇, 有成蜡, 成糖苷和成腙, 成脎反应,
常借助这些反应分析,鉴定糖。
a
9
单糖中的酮糖,与醛糖相同,具有环状结构,五元环 ---呋喃型糖较常见。
已糖多以较稳定的1:5氧桥的六元环结构( 吡喃型 )存在。
在溶液中,六元环结构己糖常与极少量1: 4氧桥五元环 结构(呋喃型)糖成平衡状态。戊糖以呋喃型结构存在。
形成了以糖为中心的代谢a网络。
6
5.2.1 单糖 ( monosaccharides )
单糖是最简单的,不再被水解成更小的糖单位。 ( CH2O )n n = 3~9
根据单糖碳原子数目分为丙、丁、戊、已糖等。
根据单糖结构特点又分为醛糖和酮糖。
丙糖中的醛糖是甘油醛,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故其 构型有D-甘油醛和L-甘油醛之分。
5 糖类分解代谢
5.1 新陈代谢概论 5.2 生物体内的糖类 5.3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5.4 糖酵解 5.5 三羧酸循环 5.6 磷酸戊糖途径 5.7 糖醛酸途径
a
1
5.1 新陈代谢概论
新陈代谢是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assimilation )-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 dissimilation )-分解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