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单位:商洛市小学《跳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王敏教材说明:“跳水”这个故事在一艘环游世界、返航而归的帆船上。
因水手逗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帽子,孩子为了要回帽子,爬上桅杆顶端横木上,遇到了生命危险。
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用枪逼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这故事告诉我们:要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而采取相应果断措施。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
2、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在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理念:1、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积累知识,重视知识的形成。
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学习的方式。
教学方法:重点突破,难点分散,激发兴趣,促进自主。
学法指导:读想找议悟师生互动设计:(一)教师活动:激趣引导提问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1、读书:听朗读齐读默读指名读。
2、探究:抓主线,找孩子情感变化词,感悟课文内容。
3、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堂类型:新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跳水》一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分为几个部分?2、谁能简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件的起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做好与新知的衔接。
﹚二、抓主线,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一﹚看动画,听课文2、3、4自然段的朗读,在文中找孩子情感变化的词。
﹙笑得开心、哭笑不得、气红了脸、生气极了﹚[设计意图:找孩子情感变化的词,抓主线,学习课文重点段安排材料的方法。
] ﹙二﹚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1、孩子的情感为什么会由“笑得开心”发展到“哭笑不得”呢?理解词语“哭笑不得”。
2、找出有关词句来,如果你是那孩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采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这段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案《跳水》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案该如何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料栏目!《跳水》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感情朗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策略:运用“质疑探究法”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特色:以学生的问题提出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疑引读,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进行自主、互助和师生伙伴式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清线索。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谁能根据板书和故事之间的联系,说说《跳水》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取乐,逗、追、命令、跳水)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自主合作式教学。
1、课件出示问题并读题:昨天,通过合作学习,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一、一顶帽子并不值钱,孩子为什么非要去夺回它?问题二、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其它人都束手无策,刚从船舱里出来的船长却为什么能这么快这么果断地作出跳水的决定?问题三、“40秒——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
”40秒的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很长?2、师:中国有句谚语:勤学又勤问,不愁没学问。
我相信,会提问的同学都是会思考会学习的同学。
今天,老师加入你们的讨论,倾听你们的发言,共同参与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读自悟,展开辩论;释疑解难,适时点拨。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二)围绕问题,自主合作;展开辩论,发展思维。
问题一:1、师: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学习的快乐。
谁读懂了第一题?2、放录像帮助理解课文。
3、感悟:通过生动的录像,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3、指导朗读: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一划,读出猴子的放肆,孩子的气恼。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跳水》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跳水》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懂得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跳水》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知识。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跳水》的第一课时,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课时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分析其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主人公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懂得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评,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堂讨论、讲解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智慧和勇敢的故事,通过描述一个小孩在船上遇到危险时,他的父亲果断采取措施,最终使孩子安全脱险的过程。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智慧地去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父母还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和勇敢;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果断”、“毫不犹豫”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智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和勇敢;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父亲的爱和勇敢,以及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智慧地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爱和勇敢。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共鸣,培养他们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跟读、模仿。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重点句子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作业纸:准备用于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纸张。
部编版五年级(下)《跳水》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任务】1、水手的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课后第2题)2、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课后第3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演示GAI课件1]动画: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
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
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生质疑导语:故事又是怎样发展?如何结束?事物间的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继续看画面。
[演示GAL课件2]动画: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
水手全都吓呆了。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形成如下板书: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设计教案。
)3、学生质疑: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老师板书:拿帽开枪转身40秒钟)三、精读,理解导语,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爱动脑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理解课文《跳水》的主要内容,认识跳水运动的特点和魅力;2.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读方式表达课文内容;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2.准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2.能够准确表达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四、教学准备1.课文《跳水》的教材和教辅材料;2.课堂板书设计;3.多媒体教学设备;4.学生课前预习复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跳水运动的精彩瞬间,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学习课文(10分钟)1.同学们课前认真预习了《跳水》这篇课文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记出生词和生句,并尝试理解它们的含义。
5.3 细节理解(15分钟)1.请同学们就课文中的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理解。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4 分角色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小短剧表演。
2.学生在表演中能够理解并模仿课文中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5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扩展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跳水这项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5.6 总结反思(5分钟)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本节课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家中再次阅读并默写课文;2.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以拓宽他们的语文视野。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跳水这一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上表现活跃,参与度高。
但也发现学生对一些生词和句型的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加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部编版《跳水》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部编版《跳水》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中跳水运动员的奋斗精神和毅力。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简单表达个人看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2.能够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跳水》的ppt或手册。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练习册。
4.水杯、纸巾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呈现1.让学生朗读本课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跳水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引导学生对自己设立目标并努力实现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1.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跳水运动员的看法和感受。
5. 课堂检测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简答题或填空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并通过不懈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写一篇感想。
六、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朥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明白得情形是如何进展转变的。
二、明白得“跳水”什么缘故是唯一解救的方法。
教学进程:一、温习这一段告知咱们什么缘故?板书:放肆(果)取乐(因)。
二、讲读第二段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边用不同符号别离圈出写猴、小孩、海员们动作神态的词语)二、读后讨论:(1)小孩们什么缘故哭笑不得?板书:哭笑不得。
因为①猴子把玩笑开到小孩身上,猴子的举动突但是且放肆。
板书:摘、戴、爬;②海员们都笑起来,笑声使小孩显得很为难。
板书:笑。
(2)小孩什么缘故脸红了?板书:脸红。
因为①猴子仿佛故意逗小孩动气。
板书:摘、撕、逗,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小孩。
②海员们更高声的笑,伤了小孩的自尊心。
板书:笑声更大。
(3)处在这种情形下,小孩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板书:追、爬。
3、小结:这段故情形节由海员逗猴子进展成猴子逗小孩;地址由甲板转到桅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展了,转变了。
(板书:进展)4、指导朗诵。
三、讲读第三段。
一、默读第三段,试探课后作业1后面的(1)(2)两小题。
二、讨论:(1)小孩如何追猴子,猴子又是如何戏弄小孩的?“动气”和“气极”有什么区别?你能想象一下那时小孩的心情吗?(2)当小孩丢开桅杆走上横杆时,甲板上的人们的心情有什么转变?(板书:笑→吓呆→大叫一声)人们什么缘故吓呆了?(读有关句子)这两名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孩处境十分危险)(3)小孩原先有没成心识到自己的危险?从哪里能够看出?(板书:禁不住颤栗)是突然意识到危险表现出的本能行为。
说明小孩适才只是一心要追上小孩,拿回帽子,没成心识处处境的危险。
)3、师生一起小结:(依照板书)这段围绕帽子,使故事在小孩与猴子的联系中间向前进展,由于小孩走上最高的横木,随时有失足摔死的危险,因此使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孩、猴之间进展成生与死之间。
故情形节的进展到了高潮。
四、讲读第四段。
一、默读第四段,试探课后作业1中的(3)习题。
丰富人物形象,促成思维进阶——《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文|蒋莉吴佳蔓教学目标:1.借助关键词句、思维图回顾故事情节,感受危急时刻。
2.抓住船长所见所为,初识船长的沉着冷静、果断机智。
3.以船长的所见所为展开推测,经历思维过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回顾故事,导入新课1.读关键句,忆情节发展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跳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手的三次笑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1)生自由读,师生合作读。
(出示三个句子)①水手们哈哈大笑,猴子就更加放肆起来,孩子也很开心。
猴子忽然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②水手们大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猴子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孩子的帽子,孩子朝它大喊大叫,猴子撕得更凶了。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猴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急了,不顾一切地追着这个猴子来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2)小结:用不同的词语描写不同角色的表现,正是由于角色间相互作用,才让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2.看思维图讲故事,初感危急你能根据图1简要讲讲这个故事吗?自己试试。
(1)生小声练讲,全班分享。
(2)小结:故事从“逗弄”开始,却一步一步把孩子推向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二、聚焦第5自然段,初识船长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出来了,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1.学生自学出示学习提示:(1)船长看见了什么?怎么做的?(2)默读第5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船长看见的,用波浪线勾画出船长所做的事。
2.全班交流预设一:交流船长看见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板书: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板书: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1)引导:关联上文,感受危急时刻。
师:(出示第4自然段孩子所处危险情境的句子)孩子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那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插图)抽学生看图说,顺势出示句子引导朗读:孩子没有了任何保护,坚硬的甲板,多危险呀!27米,足足9层楼,命悬一线啊!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只要有一丝风吹过,只要孩子一失足……全班学生齐读全段(可配乐)。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课程内容本节课将主要教授跳水运动中的手臂空中姿势与入水技巧,并通过练习和示范提高学员的动作水平。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跳水中的手臂动作和空中姿势。
2.提高学生入水技巧,减少水花,降低入水时的水位。
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跳水态度。
教学过程暖身•蹲跳10下。
•平板支撑1分钟。
•腿部拉伸。
手臂空中姿势技巧讲解1.手臂动作示范。
老师示范手臂动作,并强调手臂的收放节奏、用力协调性等技巧。
2.空中姿势动作示范。
教练示范空中姿势,鼓励学生注意自己的手臂姿势和协调性。
入水技巧讲解1.示范入水技巧。
老师和教练现场示范入水的姿势,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入水方法。
2.应用训练。
学生按教练的指导,利用教练提供的教具,进行入水技巧训练练习。
个人练习与自我改进1.学生个人跳水练习。
学生在教练和老师的指导下,自由跳水并注意改进各自的问题。
2.教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
3.学生自我评价和记录。
学生需要观察自己的跳水动作,并记录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示范、练习和个性化指导,学生将积累更多的跳水技巧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掌握跳水中的技巧和技术要点,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跳水水平。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记录自己的跳水练习情况,分析自己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前进行改进。
2.自学跳水中的其他技巧和要领,为下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思路跳水是一项技术性强的运动,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和磨练技术。
本课程通过教练的实际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跳水态度。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内容,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四、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他的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跳水》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
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
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师归纳板书,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三)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主要神态的词。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
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
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能正确朗诵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明白得“放肆、哭笑不得、桅杆、龇牙咧嘴”等词语的意思。
二、通过理清文章中人物的关系,温习归纳文章的要紧内容。
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聪慧。
2.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文章的要紧内容。
通过写话训练,以获救后小孩的语气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温习导入一、朗诵课文。
二、在极度危险的时刻,是船长寿令儿子跳水。
他是怎么说的?二、继续研读课文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船长面对自己的小孩要用如此严厉的命令口气?让咱们走进课文,作一番深切的研究。
其实,挑起事端的是——一只顽皮的猴子。
放肆什么意思?(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本文指的是一只猴子被世人取笑后,行为加倍放纵、肆无顾忌、毫无顾忌,对猴子而言,没有语言。
二、默读课文2——5节,试探:从哪里看出猴子愈来愈放肆?找到有关的句子,在描述猴子动作的词下加点。
交流:(1)跳、摘、戴、爬(2)坐、摘、咬、撕(3)撕得更凶了(4)转、爬、逗眼看小孩就要拿到帽子了,而灵巧的猴子又往上爬了,一直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5)钩、挂、坐、扭、做—爬到顶端以后,猴子的行为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3、让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野性十足的猴子肆无顾忌地戏弄着小孩,它的举动愈来愈放肆。
此刻教师和你们一路来读读2—5节,请你们读描述猴子的语句。
(师生对读2-5节)笑得很高兴的小孩面对猴子挑衅哭笑不得,再加上海员们的嬉笑,他气得脸都红了。
可是猴子越发放肆,小孩忍无可忍,气愤达到了极点。
五、小孩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界。
①自由读,从哪里看出小孩处于十分危险的境界?②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时的情形——危在旦夕、千钧一发、危急万分六、再一次朗诵父亲的语言,体会船长的果断。
(1)在万分危急的情形下,体会丰硕的船长用那支本来预备打海鸥的枪支对准了自己的儿子,同时高声喊:。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17《跳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中描述跳水的内容;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2.重点词语的掌握。
教学难点1.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记忆;2.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教具:课文PPT、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设备;3.活动准备:制作朗读任务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跳水的认识;2.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合作理解课文,找出关键词语;3.学生表演课文片段。
第三步:重点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第四步:朗读训练(10分钟)1.学生利用朗读任务卡片,进行小组朗读训练;2.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第五步: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课文中的关键内容;2.学生回答提问,巩固课堂内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有关本课文的习题;2.背诵本节课的部分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朗读训练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发音准确性。
但在课文理解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多加引导和巩固。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内容,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
2.研究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
3.体会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俄国作家XXX的小说《跳水》。
1.复生词:通过开火车读词和齐读来进行。
2.复故事情节: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生边说师边板书的方式来进行。
二、理清前因后果,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1.研究孩子走上横木并陷入险境的原因。
1)默读第5-6自然段,用引号圈出直接描写孩子处境的句子。
2)汇报。
3)只要一失足,结果就会怎样?即使不失足,拿到了帽子,结果又会怎样?孩子的结局只有一种——失足跌落甲板是早晚的事。
4)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走上横木并陷入绝境?猴子的戏弄和水手的笑声。
5)猴子怎么逗孩子?请默读第2-4自然段,用引号圈出猴子逗孩子的句子,并用引号圈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
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多?汇报交流。
边读边想像猴子逗孩子的情景。
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放肆”。
小结:作者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猴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猴子逗孩子的情景写得具体、清楚。
动作描写为小说增色不少。
指导朗读。
那要怎么朗读才能把猴子的放肆读出?同学们把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读重了,让老师仿佛看到一只放肆的猴子。
6)还有水手的原因。
请默读第2-5自然段,用括号圈出描写水手的句子。
汇报交流:周围的水手又有怎样的反应?谁读读画的句子?水手怎么促使孩子走上绝境?水手的起哄使得猴子越来越放肆,使得孩子送到了羞辱,孩子越爬越高。
7)面对猴子的戏弄和水手的哄笑,孩子有怎样的表现?你体会到孩子怎样的心情?默读第2-5自然段,圈出最能体现孩子心情的词语。
汇报交流。
联系上下,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
a。
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b。
孩子为什么脸红了?c。
孩子为什么气急了?d。
孩子为什么气极了?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越来越生气,最终爆发了。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内容,感受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
2. 感悟并学习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3.体会课感情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跳水》1.复习生词开火车读词齐读。
2.复习故事情节(1)故事都有哪些人物?(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2)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生边说师边板书(取乐逗追救)3.这节课我们重点感受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理清前因后果,感受紧张的故事情节1. 研究孩子走上横木,陷入险境的原因。
(1)默读5-6自然段,用“”画出直接描写孩子处境的句子画下。
(2)汇报(3)只要一失足,结果就会怎样?即使不失足,拿到了帽子,结果又会怎样?看孩子的结局只有一种——失足跌落甲板是早晚的事。
(4)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走上横木,陷入绝境?(猴子的戏弄、水手的笑)(5)猴子怎么逗孩子?请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猴子逗孩子的句子。
请用“”画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
看谁找得又快又多?汇报交流边读边想像:猴子逗孩子的情景。
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用课一个词形容就是——“放肆”。
小结:你看,作者用上表示动作的词,猴子的形象就跃然纸上,猴子逗孩子的情景写得具体、清楚。
看,动作描写为小说增色不少。
指导朗读。
那要怎么朗读才能把猴子的放肆读出?同学们把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读重了,让老师仿佛看到一只放肆的猴子。
(6)还有水手的原因。
请默读2——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水手的句子。
汇报交流:周围的水手又有怎样的反应?谁读读画的句子?水手怎么促使孩子走上绝境?(水手的起哄使得猴子越越放肆,使得孩子送到了羞辱。
孩子越爬越高。
) (7)面对猴子的戏弄,水手的哄笑,孩子有怎样的表现?你体会到孩子怎样的心情?默读2——5自然段,圈画出最能体现孩子心情的词语。
汇报交流:联系上下,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a.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b.孩子为什么脸红了?.孩子为什么气急了?d孩子为什么气极了?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越生气,最后火山爆发了。
《跳水》第二课时 教案
17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本课主要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理解内容,并要求把握描写细节,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1.指导阅读,了解事情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理解人物的言行。
2.抓重点词句理解表达特点,明白题目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写法导读,了解作者记叙事情的方法。
理解事情和人物的关系。
体会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抓住写法特点,理解船长举枪背后的意义。
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词语积累航行、取乐、放肆、桅杆、吓唬、船舱、海鸥、瞄准、眼巴巴、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心惊胆战2.段落回顾(结构、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起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发展)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高潮)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结局)相应内容: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发展:猴子逗孩子;高潮:孩子追猴子;结局: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3.脉络梳理:整理故事发展顺序,思考:水手的“笑”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文中孩子情绪的变化是怎样的?(二)理解内容1.起因探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2.故事经过。
读第2-4自然段,画出猴子放肆、激怒孩子的句子,思考以下3个问题:水手拿猴子取乐,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处境十分危险?3.故事发展。
从水手、猴子、孩子三个角度思考故事发展。
水手们的“笑”、猴子愈加放肆的表现与情节发展的联系?4.情节发展。
交流:孩子情绪变化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
互动:请根据课文描写,画出孩子“横木取帽”图。
5.人物描写。
(1)孩子:摇摇晃晃、发起抖来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得大叫了一声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水手和孩子此时的心情?(2)阅读第5自然段,圈画出表现船长机智果断的词句。
(3)“本来想打海鸥的”说明了什么?6.自主交流朗读第5自然段,注意分析船长的动作、语气。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以提高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认知训练目标:深入理解故事情节,理顺文章脉络。
掌握孩子因遇险而跳水的全过程,研究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在险情发生时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引导他们三思而行,避免冲动行为导致意外事故。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一艘远洋帆船上发生的惊险故事:一只猴子爬上桅杆,孩子为了追赶猴子而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造成了险情。
船长冷静果断地采取行动,让孩子跳入大海,化险为夷。
通过教师引导,个体感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导火索和险情发生的原因,同时研究船长的冷静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考虑到当前学校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拓展了“珍视生命价值,杜绝安全隐患”的内容,使课文的内涵和空间得到扩展延伸,强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避免冲动行为导致意外事故。
同时,根据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异彩和人性的光辉。
XXX是一所美丽而特殊的学校,因为它是加来师范的附属学校,所以一些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如电脑室、多媒体室和投影机等,可以与师范共用。
但是,该校的学生来自当地的农村和农场子弟,文化背景和人口素质较差。
加来地区周边是一个农场和百十来个村庄,人口密集,超生严重。
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农贸市场异常繁荣,商贾云集,每天人来车往,拥挤非凡。
加上校园旁边有一条湍急的河流,因此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多年来意外伤害事故接连不断发生。
因此,对这些安全意识较差的地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其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成熟懂事,但是这里的农村孩子比较顽皮好动,家教不严。
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和生命宝贵意识教育,很容易埋下人身意外伤害的种子。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跳水》第二课时篇1一、教学目标1.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
三、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看过跳水的比赛吗?(有或没有)下面老师带大家到跳水比赛的现场去看一看(播放一段我国运动员跳水的录象),大家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谈感受)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跳水》,但和刚才看到的跳水却是完全不同的。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是谁跳水,怎样跳水?(想)那么同学们赶快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二)读中感悟,质疑问难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大概可归纳为: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后来孩子得救了。
2文中船长给人的印象最深,他的办法很好。
2.质疑问难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个别问题边问边解答,归纳出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1这个孩子为什么走上最高的横木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3船长为什么用枪逼着孩子跳水?4有没有其它方法救孩子?(三)合作学习,讨论释疑1.对以上问题,自由结组,和自己喜欢的人、采取各自喜欢的方式来共同完成。
比如:读、说、画、演等。
2.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学习结果。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难堪。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8《跳水》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8《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跳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内容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呢?(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3现在大家就用这种方法默读2-8自然段,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4、学生自学课文。
四、细读课文(一)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
我们按课文顺序说说,你花了哪些句子?怎么批注的?1、水手逗猴子,猴子怎么做的?(板书:摘帽爬杆)谁来补充,猴子把帽子摘走了,面对这么一个调皮的猴子,水手们、孩子又是什么反应呢?联系批注说(板书:都笑)这时孩子怎么样?(板书:哭笑不得)接着问: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和水手)2、我们继续看这时候子又是怎么气孩子的?(板书:撕帽做鬼脸)水手们?(板书:笑声大、孩子脸红了,去追猴子。
)可是猴子怎么样?(板书:上爬更快孩子气急了),可是猴子呢?(板书:挂帽做怪样)孩子没有别的办法了,(板书:气极了)对比理解:气急了气极了(1)说说你的理解?(2)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可不可以互换?3、孩子气到极点了,只见他放开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最高的横木,这时水手们?(板书:吓呆)水手猴子孩子逗钻、做鬼脸都笑摘帽爬杆哭笑不得笑声大撕帽做鬼脸、脸红了、追上爬更快气急了、追、喊吓呆,叫挂帽做怪样气极了、走横木4、出示课件: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明)本课设计共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课文,理解词语,交流字、词掌握情况和了解故事梗概。
”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生命,那是自然给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教学目标]
认知训练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疏通文章脉络。
了解孩子因遇险而跳水的全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在险情发生时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使学生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因一时冲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艘远洋帆船上的惊险故事:一只猴子在水手们的挑逗下,摘下船长十一二岁的儿子的帽子爬上桅杆,在猴子的戏弄和水手们的讥笑下,孩子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造成了只要一失足就会摔死甲板的险情。
是船长沉着、果断地举起本想打海鸥的枪,瞄准了儿子,命令他立刻往海里跳。
随着船长“一、二、三”的口令声,孩子“扑通”一声跃入大海,使突发事件化险为夷。
故事惊险但情节并不复杂。
这一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教师引导,个体感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深入探究,最后让学生了解猴子的戏耍和水手的起哄是事件的导火索,孩子的好胜心理和冲动冒失是险情发生的原因,而船长沉着、镇定、机智,果断、处变不惊的态度则是我们应学习的思想方法。
诚然,这种按部就班的处理方式略显呆板、平淡,缺少创意。
为此,我在上这一课时,根据语文新课程要突出“人文性”特点的精神,又鉴于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地处边远的农村学校)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拓展了“珍视生命价值,杜绝安全隐患”的内容,使课文的内涵和空间在瞬间得到扩展延伸,使“拯救生命”的主题上升为“珍爱生命”的主题,从而使课堂自始至终闪耀着生命的异彩和人性的光辉。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加来师范附小是一所既美丽又特殊的学校,因附属于加来师范,所以一些教学设备还算完善(如电脑室、多媒体室、投影机等可与师范共用),但学生来源却是清一色的当地农村、农场子弟,文化背景和人口素质较差。
加来地区周边是一个农场和百十来个村庄,人口密集,超生严重。
虽说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农贸市场异常繁荣,商贾云集,每天人来车往,拥挤非凡,加上校园旁边有一条湍急的河水流过,因而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多年来意外伤害事故接连不断发生。
为此,对这些安全意识较差的地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
其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成熟懂事,但此地的农村孩子比较顽皮好动,家教不严,如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常
识教育和生命宝贵意识教育,很容易埋下人身意外伤害的种籽。
所以,我通过船长儿子爬桅杆而发生险情的故事,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 了解船长儿子因遇险而跳水的全过程及船长机智、果断的做法,懂得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教学难点、疑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救人的最好办法吗?
[化解难点疑点]:1、通读课文、思考感悟,提出个人的见解。
2、分组讨论,交流看法,集思广益。
3、观看课件演示,加深气氛感染,从而得出船长的做法是救人的最佳方案。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法]:启发谈话法、引导法、平等参与讨论法。
[学生学法]:个人感悟法、集体交流讨论法、参观法。
[师生互动设计]:1、掌控时间,引导点拨,参与讨论。
2、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汇报发言(发散思维)。
3、适时演示,深入探究,统一看法(聚合思维)。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导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跳水》的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孩子为什么会一步步爬上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他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学生用几分钟思考、默读,寻找答案)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其中讨论,适时引导)
独立思考:事情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课件显示(险情发生的全过程):
走上横木(船长命令)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跳
水手逗猴子水
(播放大海中的帆船、桅杆、桅杆横木和海水的画面)
2、分组讨论:
讨论1: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以至于一步步爬上桅杆最高处?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孩子被猴子戏弄,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理会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
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生气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
引导:此刻,孩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
)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
讨论2:孩子当时的处境怎样?
课件显示最能体现孩子处境危险的两个句子:
①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②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引导1:孩子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 就算他拿到了帽子,结果又会怎样?
分析:(这两句话中用了两个关联词:[只要……就、即使……也] 特别表现出了孩子当时的险境。
)
引导2:孩子此刻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从水手们的表情:“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2)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可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引导3: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万分危急,十万火急、火烧眉毛、险象环生、……)
讨论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儿子跳水?
(l)船长当时手里恰好拿着本想打海鸥的枪。
(2)他想借助于枪的威力促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脱离险境。
引导1:跳水为什么是最好的办法?
1)人落水不会摔死,船长的儿子生活在海上,肯定会游水。
2)船上还有众多水手可以救助。
3)跳水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使孩子脱离险境。
引导2: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营救孩子?
1)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棉被或垫子,让孩子跳。
(安全性不保证)
2)水手们手挽着手,站在甲板上接着。
(准确性不保证)
3)借助帆绳滑下。
(成功机率太小)
4)求助于直升飞机前来救援。
(时间性不允许)
(结论:只有跳水是快速救人的最佳方案)
[课外拓展延伸]
1、分析评价小男孩爬桅杆的行为(冲动、危险、冒失,死爱面子)。
2、现身说法: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险情发生,如过马路呀,骑车呀,爬树呀,游泳呀等等,请大家举出自己身边一些真实的例子。
(学生举例):
1)符正太同学7岁的堂弟去年夏天在河里游泳时被淹死了;
2)冼少强同学5岁的邻居小妹妹在马路边玩耍时被飞驰的摩托车撞死了;
3)加浪小学一年级学生林海石,为了一个飘走的气球,从三楼教室的栏杆上跌下来摔死了;
4)二年级的张永全和几个同学到中学偷摘椰子,结果从树上掉下来造成了一死一伤;
5)一年级的黄小梅和自己3岁的小妹妹,因在河边误食了毒野果双双不治死去;
6)三年级的林家立在雷雨天气跑到外面淋雨,不幸被雷电劈死;
还有……
3、请跟老师到室外参观(将学生带到操场边一个废弃工地上,指着一台闲置的水泥搅拌机):
同学们,除了刚才大家举的这么多例子外,大家也许还记忆犹新,就是它,两年前曾夺走了我们班王倩玉同学不满7岁的弟弟的小生命……(全体震撼,低头默哀)
归纳:珍爱生命,吸取教训,杜绝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
结论(逆向思维):营救船长儿子最好的办法,那就是——(不让他去爬桅杆!)
[作业设计]
思考:
生命诚宝贵,母爱更伟大。
想想曾发生在你身边的意外事故例子,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同课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