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__课件
合集下载
蜀相》杜甫__课件
《蜀相》
——杜甫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时间:殷商到清,3000多年 内容:诸子百家,诗词曲赋等 诗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 学习方法之一: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 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 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 的深层意蕴。 •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 的爱国主义感情。
• 时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 至成都时作‛。 • 背景: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 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 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暂时落脚。在此安顿的余 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诸葛武 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著名诗章。 • 链接:六年后即唐念诸葛亮的诗《咏 怀古迹.其五》。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 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 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庙貌数楹,临风洁想‛, 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 题为蜀相。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联中,哪两 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是此联的诗眼, 为什么? ——‚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 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 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 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益于‚自‛‚空‛二 字的巧妙运用。
1、课后三题
比较异同
•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武侯庙:诗中几 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武侯庙: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 情。 •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武侯庙 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 5.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杜甫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时间:殷商到清,3000多年 内容:诸子百家,诗词曲赋等 诗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 学习方法之一: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 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 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 的深层意蕴。 •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 的爱国主义感情。
• 时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 至成都时作‛。 • 背景: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 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 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暂时落脚。在此安顿的余 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诸葛武 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著名诗章。 • 链接:六年后即唐念诸葛亮的诗《咏 怀古迹.其五》。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 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 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庙貌数楹,临风洁想‛, 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 题为蜀相。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联中,哪两 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是此联的诗眼, 为什么? ——‚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 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 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 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益于‚自‛‚空‛二 字的巧妙运用。
1、课后三题
比较异同
• 1.蜀相:自比的成分较多;武侯庙:诗中几 乎没有涉及到自比。 • 2.蜀相:表达惋惜,遗憾的情感;武侯庙: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表达对武侯的崇拜之 情。 • 3.蜀相: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武侯庙:大部分为描述,正衬成分多。 • 4.蜀相中“自”,“空”描写乐景;武侯庙 中“空”,“隔”描写凄清之景。 • 5.均表达了哀伤之情……
杜甫-蜀相(优秀课件)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 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 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8
颔
联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以乐景写哀情
讨论:你认为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 好?
“炼字”题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 释字意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
-----绘画面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果。
-----情感、意境
答:“自”和“空”用得好。1、自的意 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 的。2、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 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 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 寂、凄凉的春日图。3、作者寓情于景, 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 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读诗释题 本诗按题材分是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
1、壮志难酬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3、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警示...
一、知人论世
杜甫草堂
•杜甫(712—770)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茅庐
计定天下(隆中对)
(知遇之恩)
(济世雄才)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蜀汉
济助后主
(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8
颔
联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以乐景写哀情
讨论:你认为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 好?
“炼字”题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 释字意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
-----绘画面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果。
-----情感、意境
答:“自”和“空”用得好。1、自的意 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 的。2、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 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 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 寂、凄凉的春日图。3、作者寓情于景, 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 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读诗释题 本诗按题材分是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
1、壮志难酬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3、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警示...
一、知人论世
杜甫草堂
•杜甫(712—770)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茅庐
计定天下(隆中对)
(知遇之恩)
(济世雄才)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蜀汉
济助后主
(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蜀相》精品课件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自学预习
阅读课文下面自然段,完成相应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①外柏.森.森.②。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③好音。 三顾频.烦.④天下计, 两朝开.济.⑤老臣心。 出.师.⑥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锦官城 成都的别名。
.
②柏森森 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蜀相》
开卷有益 千古诗圣
经历一个朝代,见证唐朝盛衰,描绘社会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 重。他在生命中坚守正直、忧患、无私,在唐诗史册中永远闪耀着不 朽的光芒。他的诗,是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诗, 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 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②中原北望气如山: 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
.
⑤千载谁堪伯仲间: 可以相提并论
.
思维发展与提升
1.诗题为“蜀相”,诗歌首联、颔联却从祠堂写起,为什么?请结 合诗句谈谈你的见解。
明确:人物千古风流已去,而祠堂长存,虽今犹在,正可由丞相祠堂想见丞相功业。若不从祠堂写起, 颈、尾两联的议论就成了无本之木。写祠堂实为伤情,为下文写心志做铺垫。祠堂冷落荒凉的环境,表现了 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
二、巩固自测
1.字音识记。 ①柏.树( bǎi ) ③黄鹂.( lí ) ⑤频.烦( pín )
《蜀相》ppt课件
杜甫生平:
• 第四时期:49——59(公元770年),是杜甫漂泊 西南时期(成都、湖北、湖南)。漂泊的这十一年,他 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但始终关怀国 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死在长沙到岳 阳的一条破船上,四十三年后才归葬故里。这一切决定 了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指运用描写·叙 述·议论,重人物心理及细节的真实描绘,反映国家大 事,表达民意)
内心的崇敬之感;
• 3.带有象征意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柏树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在这里可以视为 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
• 4.“森森”给人整肃之感,说明武侯祠并非一个荒芜废弃的 所在,而是有人在悉心维护,因此这也是人民爱戴诸葛亮的 见证。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ND
心情是不相融的,只是起到反向衬托的作用。
• 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怀念、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先主曾三顾茅庐多次求定夺天下之计,您开创蜀汉,辅 佐后主历经两朝献出老臣的一片忠诚之心。
• 此二句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 功伟绩。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三顾频烦”: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才干出众。 • “天下计”:诸葛亮雄才大略,暗含事业艰难。 • “两朝开济”:对蜀汉基业既有开创之力,又有维持之劳,
杜甫生平:
• 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 之乱时期。他和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 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 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民的机 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 争,所以诗人一面同情人民,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诗 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 蜀相》 ppt课件16张
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根据注释,掌握诗歌大意。
指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乡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遮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遮着台阶的青草自绿,树上黄鹂 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即频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 扶助
Hale Waihona Puke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 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 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
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
7.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字的表达效果。
一方面表现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深沉叹惋和感伤。
课堂总结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 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 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 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的惋惜之情。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蜀 相
学习目标
1.分析重点词语,赏析景物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
襄阳(今湖北襄阳)。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创作颇丰,诗艺精湛,被尊称为 “诗圣”。
《蜀相 》ppt课件
•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咏怀诗就是诗人对蜀相雄才大略、辅 佐两朝、忠心报国的高度赞扬。
新课导入——欣赏图片
1.走近作者,了解《蜀相》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习
目
3.精读全诗,剖析作者的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熟读全诗,探究相关问题
走近作者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河南巩 县,原籍湖北襄阳。
合作探究
• 首联展现了丞相祠堂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 祠。这里柏树成辙,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 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 然起敬。
合作探究
• 颔联的“自”和“空”用得十分巧妙,分析其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 ①借景抒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抒发作者对诸葛 亮的深切仰慕之情和深沉痛惜之情。
• ②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杜诗 “沉郁顿挫”的风格。
• ③对仗工整,用字传神,极富表现力。
谢谢大家
•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 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 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 大历五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创作背景
• 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 所作。当时,他结束了长期的颠沛流离生活,在成都浣 花溪畔定居。
• 成都是蜀汉的都城,城西北有诸葛亮的庙宇,称为武侯 祠。在访问武侯祠时,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人 肺腑的诗作。
新课导入——欣赏图片
1.走近作者,了解《蜀相》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习
目
3.精读全诗,剖析作者的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熟读全诗,探究相关问题
走近作者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河南巩 县,原籍湖北襄阳。
合作探究
• 首联展现了丞相祠堂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 祠。这里柏树成辙,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 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 然起敬。
合作探究
• 颔联的“自”和“空”用得十分巧妙,分析其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 ①借景抒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抒发作者对诸葛 亮的深切仰慕之情和深沉痛惜之情。
• ②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杜诗 “沉郁顿挫”的风格。
• ③对仗工整,用字传神,极富表现力。
谢谢大家
•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 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 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 大历五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创作背景
• 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 所作。当时,他结束了长期的颠沛流离生活,在成都浣 花溪畔定居。
• 成都是蜀汉的都城,城西北有诸葛亮的庙宇,称为武侯 祠。在访问武侯祠时,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人 肺腑的诗作。
杜甫《蜀相》课件
• 《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 谒祠而及人。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 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 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由蜀相 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 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 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 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 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 兮,反信谗以齎怒”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 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 洒啊。
业未竟பைடு நூலகம்痛惜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
英雄
诸葛孔明 功业未就者
《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诗人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 心声。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 ——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 正气激动人心。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 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 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 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 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 借题发挥。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叹惋之 情,反衬自己壮志难酬的凄凉之感、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 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 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 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 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 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 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通过缅怀诸葛亮, 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蜀相》课件(共32张PPT)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 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1,解释字 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
步骤1
步骤2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 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 步骤3 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 步骤4 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 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 未酬作铺垫。
27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 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 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 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 房琯guăn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 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 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 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寂寞和感伤
• 找找诗眼
• • • • • ① 山青花欲燃”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 ① 山青花欲燃”, • 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 美。------炼动词 •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炼形容词 •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 ------炼 数量词 •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炼虚词 •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 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词类活用
《蜀相》PPT课件
课堂小结
咏史怀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用典(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对比(眼前的衰败荒凉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对比、文本中的 人物与作者的对比) 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哀景衬哀情) 景情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哀乐景情) 渲染氛围 以小见大
课堂练习
D 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沉郁顿挫
作者简介
杜甫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 他忧心如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 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 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朗读课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诗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候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思考: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 2.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讲起”,有何用意?一个寻字 表明了什么?“ 写祠堂是为了写人。一个“寻”字,表现了诗人向往已久、急于 前往拜访祠堂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钦慕之情。 3.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柏森森”抓住了武侯祠外景色的主要特点,渲染出一种安谎、肃 穆的气氛;同时,高大茂密的柏树也是丞相祠的标志,是诸葛亮 伟大人格的象征。这两句直承“蜀相"诗题,入题十分自然。
《蜀相》课件 (共33张PPT)
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 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 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 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 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 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所以,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 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 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 碧草春色,黄鹂好 音,入一自字、空字, 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 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诸葛亮《出师表》) • 频烦——多次 •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 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 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 中对策”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作品特点
思想内容:多写个人身世飘零、壮 志未酬之悲与国家动荡、百姓劳苦 之痛,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艺术特点:多以雄浑开阔的景物来 抒发深沉悲壮的情感。 风格(诗风):沉郁顿挫。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 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 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蜀相》ppt课件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唐诗钞》
比较鉴赏 浪漫与现实
肆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 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 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 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 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个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
业无成之感慨…… ③ 对国家对时代: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批判,重蹈覆
辙之告诫,人民疾苦之同情 ④ 对自然: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⑤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虚实结合、衬托、借景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
头。
背景:国乱、君昏、民困、己穷
(1)交代写作对象:蜀汉丞相,指诸葛亮, 封为武乡侯。
(2)表达敬佩缅怀之情:题为《蜀相》而 非《诸葛祠》,说明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 个人。
(3)点明题材:咏史怀古诗
柏树象征坚贞、挺拔、坚韧,以它的高大茂密的来衬托诸葛亮
高大、正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参考此 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 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1)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绘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明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
《蜀相》精品课件
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其次,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 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 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 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 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 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再次,分 析技巧。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 情,点明主旨。
战争频频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孙吴,北拒曹魏。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 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
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
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因而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善 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 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712—770)
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
不同
以意逆志
•
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 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 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 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 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
战争频频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孙吴,北拒曹魏。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 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
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
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因而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善 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 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712—770)
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
不同
以意逆志
•
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 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 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 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 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一生,是在“ 杜甫一生,是在“致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伟抱负, 残杯与冷炙, 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 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 尖锐矛盾中度过的, 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 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 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 功盖三分”的政治家, “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 后仍不能灭魏吞吴、 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 很有感触;把诸葛亮、 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 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 用的境遇比较, 用的境遇比较,更生嗟惋忧 愤。
蜀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将《蜀相》与《咏怀迹五首之五》 相比较,说一说: 相比较,说一说:两首诗思想内容的侧重 点有何不同? 点有何不同?
• 《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英雄泪满襟” 英雄泪满襟”,既是叹惋诸葛亮未能完成自 己的事业, 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 怀抱。 怀抱。 •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 “英雄”指什么人? 英雄”指什么人? “英雄”指那些壮志 英雄” 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 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 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 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 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 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出师未捷身先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 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 酬,抒发了自己功业 未就的深沉感慨。 未就的深沉感慨。
辨析词义、词性、用法(修辞手法、 1、辨析词义、词性、用法(修辞手法、语言技巧 看是否在打破常规后具有了概括性、准确性、 等),看是否在打破常规后具有了概括性、准确性、 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特点。 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特点。 2、分析描摹物态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描摹心 分析描摹物态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理传递了什么心绪,描摹情景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理传递了什么心绪,描摹情景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看是否能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看是否能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看是否能笼罩或点 染全句、全联、全阙,甚至全篇。 染全句、全联、全阙,甚至全篇。
首联:写诗人去武侯词途中的情况。 首联 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 慰。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自”、“空” 颔联 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 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 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 颈联:上句用刘备的事迹侧面烘托, 颈联 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尾联: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 尾联 仰慕、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 铸于千古名句。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 参考此说, 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联中,哪两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联中, 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是此联的诗眼, 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是此联的诗眼, 为什么? 为什么? 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两 句中, 映阶碧草” 隔叶黄鹂” 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 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 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 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句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益于“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益于“自”、“空”二 字的巧妙运用。 字的巧妙运用。
《蜀相》赏析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时间:殷商到清,3000多年 时间:殷商到清,3000多年 内容:诸子百家, 内容:诸子百家,诗词曲赋等 诗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 诗歌:成熟最早, 学习方法之一: 学习方法之一: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时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 时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 至成都时作” 至成都时作”。 • 背景: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 背景: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 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 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 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暂时落脚。 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暂时落脚。在此安顿的余 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诸葛武 诗人怀着满腹深情, 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著名诗章。 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这首著名诗章。 • 链接: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 链接: 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 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 766 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 夔州瞻仰那里的武侯祠,写下 了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 了又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咏 怀古迹.其五》 怀古迹.其五》。
请同学们运用 以意逆志的方法鉴 赏推荐作品《 赏推荐作品《一剪 梅》。
• 再见
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 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用这两句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用这两句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诸葛亮为 刘备制定统一天下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 刘备制定统一天下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 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 敬和佩服诸葛亮的, 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 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以及他的神机妙算、 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 大智大慧。 大智大慧。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 而非“诸葛祠” 有何深意? 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 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庙貌数楹,临风洁想” 庙貌数楹,临风洁想”, 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 题为蜀相。 题为蜀相。
1、探究、讨论 这首诗丰富的主旨。
2、比较阅读
•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