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食品卫生基础kaot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44、牛奶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超高温瞬间灭菌法、 蒸汽消毒法和(B)。
A)冷冻法 C )冷藏法 B) 巴氏消毒法 D)高温消毒法


50、酱油消毒可采用(A)法,它的消毒和灭菌极其重 要。
(A)高温巴氏消毒法(85-90℃) (B)低温巴氏消毒法(65℃) (C)超高温消毒法(120-135℃ (D)高温消毒法(100℃)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3.2.易污染食品
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 大米、小麦、面粉较轻 豆类一般很少受污染。 其他食品如白薯干、甜薯、胡桃、杏仁等 也有报道曾受到污染。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3.4.预防要点
(1)防霉:在粮食收获后,必须迅速将水分 含量降至安全水分以下,所谓安全水分,就是使粮食不易发 霉的最高水分含量。 *一般粮粒含水分在 13%以下 在17-18%时霉菌繁殖产毒能力最强; 玉米在 12.5%以下 花生在 8%以下,真菌不易生长繁殖。 *霉菌最适宜产毒温度是25-30度。 *在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适宜湿性霉菌生长。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6)、使用化学添加剂:
常用的食品防腐添加剂有防腐剂、抗 氧化剂,防腐剂用于抑制或杀灭食品中 引起腐败变质微生物,抗氧化剂可用于 防止油脂酸败。防腐剂有的有害。

7)、辐照
(2).*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及危害
1)、致病菌


动物生前感染---肠炎沙门菌、猪霍烂沙门
病菌来自外界:痢疾、副溶血性狐、伤寒 2)、条件致病菌 3)、非致病菌:不 致病但与食品腐败变质有关 。 *非致病微生物==非致病菌、不产毒霉菌、 酵母。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25、霉菌产毒的条件是(
B)、水分、湿度、
温度、氧气量等。

(A)土壤 (C)毒素的存在
(B)基质 (D)地理位置
26、粮食水分含量为(
C )时霉菌繁殖产毒
能力最强。

(A)13-14% (C)17-18%
(B) 14-16% (D) 18-19%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填空题
8.食品的细菌污染中 假单胞菌属多见于冷冻食品 征球菌属在蛋品中常见 芽孢杆菌属在罐头食品中常见 乳杆菌属多乳品中多见。
1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主要有:微生物作用、食 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环境因素。


40、为了保障健康,食品要符合的卫生要求有:具 有其固有的营养成分、无毒无害和( )。
(A)卫生问题 (B)正常的食品感官性状 (C)维持生理功能 (D)营养价值高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1)蛋白质的分解 2)脂肪的酸败(酸价↑、 臭味):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甜味、酒味)

*鉴定指标:食品的腐败变质鉴定指标一般 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确 定其适宜指标。
*食品卫生基础kaoti
主讲人:朱春生 2010.08.09
第一节、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分类


*按污染物性质,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性、 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三类。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昆虫污染 化学性污染:农药、工业三废、食品包装 物理性污染:杂物、放射;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40、为了保障健康,食品要符合的卫生要求有: 具有其固有的营养成分、无毒无害和(B )。
(A)卫生问题 (B)正常的食品感官性状 (C)维持生理功能(D)营养价值高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4)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1)、低温贮藏
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食品内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酶的活力。 通常肉类在: 0℃时可保存7—10天, -10℃可保存半年; 鱼的冷冻温度: -5℃—-30℃为好, 果蔬菜: 0℃-5℃为好。
(3)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1)菌落总数: 指被检测样品单位重量(g)、 单位容积(ml) 或单位表面积(cm2 )内, 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所生长的 细菌菌落总数。 (培养基、pH、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 法等)

(3)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1)菌落总数: *是判断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并可预测食品 的耐保藏性。 如,菌落在牛肉中达到105/cm2时,在 0℃ 可保存 7 天,而当菌落在 103/cm2时,在同 样条件下可保存 18 天;
(B)3-5天 (D)10-14天
43、用食盐保存海鱼,用盐量不应低于

C )。
(A) 5% (C)15%
(B) 10% (D)20%
9.常用的加热杀菌技术有


高温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超高温消毒法、微波加热杀菌。
临床上的消毒杀菌是利用细菌等病原体表 面蛋白质的(B )理化特性。 a) (A)两性游离 (B)易变性 (C)胶体 (D)大 分子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23、霉菌是菌丝体(
C)而且没有较大子实
体的一部分真菌。


(A)比较不发达 (C)比较发达
(B)发达 (D)不发达
24、霉菌产毒的特点是(

A )、产毒能力可 变和易变性、产毒需要一定的繁殖条件。
(A)具有专一性 (C)具有选择性 (B)不具有专一性 (D)不具有选择性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3.4.预防要点---*(2)去毒:
①挑出霉粒:对花生、玉米去毒效果较好;
②研磨加工:发霉的大米加工成精米,可降低毒素 含量; ③加水反复搓洗、或用高压锅煮饭; ④加碱破坏:适用于含黄曲霉毒素较高的植物油; ⑤吸附去毒:在含毒素的植物油中加入活性白陶土 或活性炭等吸附剂,经搅拌、静置,毒素可被吸附 而去除。
22、大肠菌群可作为食品粪便污染、( C )的指示菌。 (A)杂菌 (B)酵母菌 (C)肠道致病菌 (D)霉菌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霉菌产毒的特点 1)霉菌产毒具有专一性。 2)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还表现出可变性和易变 性。 3)一种菌种或菌株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 而同一霉菌毒素也可由几种霉菌产生。 *4)产毒菌株产毒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基质 种类、水分、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
1.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由微生物或化学反应 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改变, 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食品的卫生要求==具有固有的营养 成分、无毒无害、正常的食品成分和感 官性状。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1)食品腐败的原因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2)环境因素:气温、气湿、紫外线和氧等。 3)微生物的作用:除一般食品细菌外尚包 括酵母与真菌,但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常比真 菌和酵母占优势。
49.

禽蛋腐败主要是由于外界(A)通过蛋 壳毛细孔进入蛋内造成的。
(A) 沙门氏菌 (C) 有机物 (B) 微生物 (D) 毒素
20.低温保藏包括冷藏和冷冻两种方法。
22.家庭中大米去除黄曲毒素的常用方法是:
加水搓洗、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 23.常用食品保藏的方法包括低温冷藏、冷冻 ,高温杀菌,脱水干燥,腌渍和烟熏,食品 辐射保藏。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2)、高温灭菌、防菌: 但是对微生物发生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温度 的高低、加热时间的长短。 大多数微生物在60℃,10-15分钟即可杀 死,但细菌芽孢与霉菌因耐受力强,需更高 温度或更长时间。

45、鱼体冷却降至-1℃左右时,一般可保存
(C)天。

(A)1-3天 (C)5-14天


15、根据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将污染食品的微 生物分为直接致病微生物、( )和非致病 性微生物。
(A)半致病性微生物 (B)相对致病性微生物 (C) 间接致病微生物 (D)弱致病性微生物



16、非致病性微生物包括( 菌和酵母。
)、不产毒霉
(A)沙门氏菌 (B)非致病菌 (C)低致病菌 (D)混合杂菌
27、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上时,主要适合
( A )繁殖。

(A)湿生性霉菌 (C)干生性霉菌
(B)中生性霉菌 (D)各种霉菌
28、霉菌的产毒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B

)。
(A)20-24℃ (C)30-35℃
(B)25-30℃ (D)35-40℃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
3)生物富集作用与食物链: 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 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 如有机氯、有机汞和有机砷制剂等 脂溶性强,与酶和蛋白质有较大的亲和力, 不易排出体外 在食物链中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逐级在生物 体内浓缩,可使其残留量增高。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A:以蛋白质为主的食品目前仍以感官指 标最为敏感可靠,特别是通过嗅觉可以判定 极轻微的腐败变质。 B:物理指标 C:化学指标:有三个,均 为根据蛋白质分解产物的定量测定。挥发性 盐基总氮。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 <20% 正常,>40 %异常。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29、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采用感官、物

(3)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可作食品粪便污染和肠道制病菌的指示 菌 *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柠檬酸杆 菌属和克雷伯菌属。 * 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表明食品曾受到人和动物 粪便的污染,但冷冻食品未必适用。(大肠菌群 5℃以下不能生长。) *食品中只检出埃希菌属则食品曾受到人和动物 粪便的陈旧污染。
理、化学和(

)四个方面的指标。
(B)加工方式 (D)食品性质
(A)货架时间 (C)微生物
30、鱼类腐败可用K值来表示,K≤20%表明
鱼体新鲜,K值大于( )表示鱼体开始腐败。


(A)30% (C)50%
(B)40% (D)60%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3)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
腐败变质的食品首先是带有使人们难以接 受的感官性状, 其次是营养成份分解,营养 价值严重降低。 腐败变质食品一般由于微生物污染严重 ,菌相复杂和菌量增多,因而增加了致病菌 和产毒霉菌等存在的机会;极易造成肠源性 疾病和食物中毒;

17、细菌菌相是共存于食品中的(
)和
相对数量的构成。

(A)细菌的分布 (C)细菌种类
(B)细菌的结构特征 (D)细菌的大小
18、细菌的菌落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是将
其作为(

)的标志。
(D)食品清洁状态
(A)食品中的菌数(B)食品中细菌种类 (C)食品等级


19、菌落总数可以预测( 的程度。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3)、脱水: 微生物不能繁殖,酶的活性也受到抑 制,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脱水防腐的含水量应达到下列要求: 奶粉<8%,全蛋粉<13%-15%,脱脂奶 粉<15%; 豆类<15%,蔬菜为14%—25%。

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4)、提高渗透压
常用有盐腌法和糖渍法。 一般盐腌浓度达10%,大多数细菌受到抑 制,但糖渍时必须达至60%-65%糖浓度,才 较可靠。 5)、提高酸度:有酸渍法(加醋酸)、 酸发酵(乳酸菌),如泡菜和渍酸菜。
1.2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3.预防措施 (1)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合理使用农药:对主要作物和常用农药规定 了最高用药量或最低稀释倍数,最高使用次数和安 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到距收获时的天数) 。 (3)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未取得农药 登记和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不得生产、销售和使 用。 (4)限制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

3.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
3.1.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Baidu Nhomakorabea与特性
毒性与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凡二呋喃环的末 端有双键者,其毒性较强,并有致癌性,如 黄曲霉毒素 B1、黄曲霉毒素 G1 和黄曲霉毒 素 M1。 在粮油食品天然污染中以黄曲霉毒素 B1, 最多见,而且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因此, 以黄曲霉毒素 B1,作为污染指标。
)和评定食品腐败变质
(A)食品耐贮藏期限 (B)食品保洁程度 (C)食品价格 (D)食品变质率


20、大肠菌群包括肠杆菌科的( 属、肠杆菌属和( )。
(A)埃希菌属、黄杆属 (B)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 (C)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 (D)沙雷菌、埃希菌属
)、柠檬酸杆菌




21、若食品中只检出含有埃希菌属,则认为食品受人和 温血动物粪便的(A )污染。 (A)陈旧 (B)近期 (C)多次重复 (D)既有陈旧又有近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