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合集下载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目前,卫生部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果为: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

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1.5亿人次。

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的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

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

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

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

这也说明全国医药卫生战线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巨大。

调查发现疾病负担有所增加。

调查地区两周内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卧床天数为185天,每千劳动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数为90天,每千在校学生的因病休学天数为44天;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因病卧床天数增加,休工、休学天数有减少。

二是2008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缓解。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

由此推算,2008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与2003年相比,增加2.6亿人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和居民知识知晓率调查总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和居民知识知晓率调查总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和居民知识知晓率调查总结一咱们这次做了一个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调查,主要是看看居民的满意度和知识知晓率。

这个话题很重要,毕竟健康无小事嘛。

调查的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大家的反馈可以说五花八门,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1.1 满意度调查我们首先来看看居民的满意度。

大部分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表示满意,这真是个好消息。

很多居民提到,社区医生总是很热心,有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帮忙。

听说有的社区还会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大家踊跃参加。

这种参与感,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不过,也有一部分居民表示不满。

比如,有些人觉得服务的等待时间太长,感觉就像在等公车,等得心烦意乱。

还有些人反映,信息传达不够及时,像是去做体检时,医生总是要问好几遍病史,搞得人有点迷糊。

这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毕竟“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可不好。

1.2 知识知晓率再说说知识知晓率。

这一块儿的结果倒是喜忧参半。

大部分居民对基本的卫生知识还是了解的,比如勤洗手、打疫苗的重要性。

大家说这些信息常常在社区宣传栏上看到,记得牢。

但是,涉及到一些专业的医疗知识时,大家的了解就差强人意了。

比如,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很多人竟然不知道。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闻所未闻”。

居然有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大家还没听说过,真是让人感到惊讶。

这方面的宣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接下来,咱们聊聊影响因素。

满意度和知识水平背后,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在作怪。

2.1 文化差异首先,文化差异是一个大因素。

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异明显。

比如,年轻人对网络信息的获取能力强,往往能很快掌握新知识。

可老年人相对就慢一些,可能对手机的使用不太熟练,所以他们对一些新知识的知晓率就低了。

2.2 社区参与另外,社区的参与度也很重要。

社区如果能组织更多的活动,像健康知识竞赛、义诊活动,居民们自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

就像“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参与,健康知识普及自然事半功倍。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不行轻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经济进步和个人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本次调查遮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城市和农村居民,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口腔疾病患病率、牙龈出血状况、龋齿患病率、牙周炎患病率等。

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个人口腔卫生习惯方面,中国居民的口腔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有所增加。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居民存在刷牙不彻底、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度仍有待提高,许多居民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牙线、漱口水等口腔清洁工具仍不够了解。

其次,口腔疾病患病率方面,调查表明牙龈出血以及其他牙周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

此外,龋齿患病率依旧较高,主要是由于过多食用高糖食品、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原因所致。

再次,口腔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牙周疾病和龋齿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居民。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缺乏口腔卫生知识和意识,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所致。

针对以上问题和差距,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居民口腔健康状况。

政府加大了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通过举办宣扬活动、开展义诊、培训口腔卫生志愿者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

此外,政府还鼓舞建立更多的社区牙科诊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口腔保健服务。

将来,我们还需要深度探究和分析口腔健康的相关问题,探究提高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报告总结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报告总结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全国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解全国卫生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得以展开。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卫生服务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在全国范围内,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得到了加强。

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及时的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尽管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在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技术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

第三,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待改善。

在全国范围内,卫生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卫生服务条件较差,群众的健康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第四,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亟待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全国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各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不够顺畅,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卫生服务不仅仅是医疗服务,还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全国范围内,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和协调。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揭示了卫生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推进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这将是我国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参考和指导,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

一图看懂《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图看懂《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图看懂《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昨天(9月19日)开了例行发布会,介绍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们跟十年前的第三次调查报告作了对比,简单整理如下↓
从理论上来讲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口腔状况应该是越来越好才是。

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龋病和其他牙病的发生风险也提高了。

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会长王兴讲,中年人口腔问题的凸显确实跟压力太大有关系。

“关于中年人口腔或者牙周的健康存在很多问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年人工作压力很大,大家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很难把口腔列入一个很重要的议程加以重视,这是存在的一个普通现象。

另外,大家都觉得过去长期以来口腔健康观念,把一般的轻微的牙周不健康的情况没有当回事,所以过去有一个“牙病不算病”的说法,
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这个问题今后要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工薪阶层,在中年人群中大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大家再忙,不能忽视口腔健康,一旦忽视口腔健康,进入老年的日子就会很难过,很多的牙齿就会掉了,咀嚼的功能就丧失了,生活质量就谈不上了。


小编吐槽:看来牙周不好也加入#秃发#大肚腩#保温杯#的中年危机豪华套了。

数据新闻来源:
中国网《卫生计生委就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基本药物讲座

国家基本药物讲座

➢ 通过招标选择药品生产企业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求通过 集中招标采购,招厂家、招价格、 招规格、招数量,促进生产企业 的兼并重组;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通过省级 遴选配送商,实行统一配送,促 进流通企业的兼并重组,使质量 优、服务好、保障能力强的企业 获得更多机会发展壮大。
➢ 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使用,建立储备制度
目前不少疗效好、价格便宜的老药,因利润较低,生产企业 多,单一企业的产量低,经常出现断药现象;一些不常用, 但不可缺少的急救药品也因需求不大经常供应不上。
➢ 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使用,建立储备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建立基本药物 储备制度,重点解决临床必需、不 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年 生产的基本药物的供应问题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环节,保障基本药物的 生产和供应
有利于缓解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 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一)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环节,保障基 本药物的生产和供应
通过招标选择药品生产企业 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使用,建立储备制度 推动药品生产、流通规模化和集约化
——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基本药物的定义。
基本药物的含义
WHO基本药物的概念从1977年到2002年产生了如下变化: (1)基本药物的遴选更系统化,在确定优先疾病的基础上遵照循
证的诊疗指南进行遴选; (2)2002年以前,WHO基本药物目录里不收录昂贵的药品,因
为那时认为,使用昂贵药品是不切实际的。在新定义中,单价 高的药品如果成效好,仍可被收录到基本药物目录中。 (3)2002年,WHO对基本药物的定义中要求:基本药物除公众 需求,价格合理外,还应具有疗效好,质量稳定、不良反应小 等特点,这使基本药品并不是简单的便宜廉价药。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4篇)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4篇)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4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1为了解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各中心的业务发展,满足辖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3月3日—6日,王向东副局长带领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人员,到全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

调研采取看、听、议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细致了解各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三统一”、信息化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领导,各中心能认真落实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医改政策得到落实,全区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认真实行药品“三统一”和零差价销售,各项工作指标名列前茅,百姓得到了实惠;西大街等5所中心能应用省卫计委的信息化软件管理门诊医疗业务,10所中心已全部开通应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各中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20xx年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等次。

二、存在问题(一)基层单位基本医疗业务发展缓慢。

在近年来的医改方案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不断重视和强化,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成公卫项目指标后,经考核合格,每年都将公共卫生经费划拨到各中心,真正体现政府出资,百姓受益。

但在医疗工作中,由于长期的人才匮乏、技术薄弱、医疗风险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等问题,各中心医疗业务发展缓慢,基本没有设立新的科室或者发展重点科室的计划,基本诊疗能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同时,区财政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医疗收入返还比例较低(医疗收入按30%返还),加上医疗风险较高,使得无病床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净收入寥寥无几,30%返还,远远不够设备维护、维修、更新等(日常公用)支出。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过去 5 年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医疗救 治能力普遍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明显增 强;医疗机构的行医行为逐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率明显提高;城乡社会医疗保障覆盖 面扩大,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风险得到缓解,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趋势得到控制。2009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 实施方案(2009-2011)》出台,明确了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目标和任务,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卫 生系统锐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全国医疗卫生战线同志们的斗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 到:快速的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速的人口老龄化, 快速的生态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疾病谱的重大转变,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需求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而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应保持清 醒的头脑,认真地调查研究,以使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适应这种转变和挑战。
2008 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 An Analysis Report of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in China, 2008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 编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MOH
2008 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正值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的时候,因此这次调 查的意义不仅可以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还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 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 供依据。
调查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样本县、市参与。按 照《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方案及调查指导手册》中的要求于 2008 年 6-7 月份开展了现场 调查,8 月完成数据复核、录入和上报,9 月完成数据清理和建立数据库。本次调查的抽样框 架、样本地区原则上与前几次调查保持一致,被调查户重新随机抽取。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状况,包括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以及居民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共有1000份问卷被发放,其中回收率为90%。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20个社区居民和10个医生。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范围根据我们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等方面。

其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约有80%的居民选择在社区就医。

此外,妇幼保健也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在我们的调查中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超过85%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较高水平。

在访谈中,居民们对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诊治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其中,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根据访谈结果,绝大多数居民认为社区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较高,因此选择在社区就医。

此外,社区医生对慢性病的管理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赞扬。

四、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尽管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但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和设施相对较为简陋,无法满足一些特殊病例的需要。

其次,社区医生的数量有限,导致就诊排队时间较长。

最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较弱,许多居民对其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不了解。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应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设备和设施的水平,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其次,应该增加社区医生数量,减少就诊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最后,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对其服务内容和范围的了解。

总之,本次调研结果表明,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相信,通过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改进,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调查报告一、引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健康、保障公众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对某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制定了针对居民和医务人员的不同问卷,覆盖了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医疗设施等多个方面。

同时,我们还与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他们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3.1 服务范围在参与调查的社区医疗机构中,70%以上提供了基本的门诊服务,约30%提供进一步的住院治疗服务。

但是,绝大部分社区医疗机构没有提供专科门诊服务,这导致疑难病例需要转诊至二级或三级医院。

3.2 服务质量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并非所有服务项目都能达到居民的期望。

在咨询和就诊等方面,居民普遍认为医务人员态度友好、专业水平较高;然而,在排队等候时间和药品供应等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表达了不满。

3.3 医疗设施社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普遍较为完善,设备设施更新换代较为及时。

然而,由于资源限制,社区医疗机构仍然面临床位不足、医疗器械短缺等问题。

四、讨论4.1 服务范围的拓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范围应逐步拓展,提供更多的专科门诊服务,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同时,社区医疗机构与二级、三级医院应建立起顺畅的转诊机制,确保疑难病例的有效治疗。

4.2 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需进一步加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此外,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居民的排队等候时间,提供更加便捷的就诊流程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4.3 医疗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确保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顺畅开展。

此外,应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督促其保持设施设备的良好状态。

五、结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在某市中心城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层卫生服务专题研究报告中文摘要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层卫生服务专题研究报告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空前发展,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居民就医的物理可及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持续增加,服务效率不断提高:1、卫生机构总数增加,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

1981年底,我国城乡共有卫生机构19.0万个,其中医院1.0万个、农村公社卫生院5.6万个、门诊部、所11.1万个。

2007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数达29.8万个,其中:医院2.0万个、街道卫生院803个、乡镇卫生院4.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万个、门诊部、所19.7万个。

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卫生机构增加10.8万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相衔接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虽然卫生院的数量因乡镇调整与乡镇数同步减少,但现有卫生院因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了长足发展,农村逐步形成了具备一定卫生服务能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2、卫生人力总量增加,人员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1981年底,全国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79.6万人,其中医院171.3万人、农村公社卫生院106.4万人、门诊部、所54.9万人,另农村地区有赤脚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139.6万人。

2007年底,全国卫生机构人员数达590.7万人,其中医院355.5万人、街道卫生院3.0万人个、乡镇卫生院103.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7万人、门诊部、所48.7万人,另农村地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3.2万人。

值得提出的是,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78.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1.3万人,注册护士154.3万人。

卫生院第四季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卫生院第四季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卫生院第四季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卫生院第四季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卫生院第四季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新桥卫生院第四季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兰山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的正确领导下,依照国家20xx年版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奖罚措施。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了公共卫生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截止到12月底为止,现将我院第四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汇报。

一、居民健康档案重新核对工作1.工作开展方法。

核对档案之初,我们积极召开了多次卫生室所长及公卫协理员会议,让他们就各自卫生室存在的难点畅所欲言积极献言献策,同时结合公卫办工作人员对全镇居民档案审核时发现的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及总结。

对全镇居民档案出现的各种逻辑错误、数据偏差、信息不准、知晓率偏低等细节问题做了细致的研讨。

制订了下一步审核工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要求。

同时为提高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院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卫生室工作人员重新核对档案信息,顺利完成居民档案核对工作,同时对居民档案呈现了动态管理。

2、工作步骤。

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重新核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公卫办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核对的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牢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中易犯的逻辑错误,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3、例会制度。

我们制定了周三例会制度,每周周三积极召开卫生室所长及公卫协理员会议,我们先让公卫办工作人员就当前各包片区域内的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大会上一一做汇报,在让每个卫生室所长一一上台发言,通过各包片人员及卫生室的工作汇报,各片区之间形成对比,各卫生室之间形成对比,以此在全镇掀起了档案重新核对工作的浪潮,每个卫生室在周三例会中都能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为档案重新核实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情况汇报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情况汇报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国家卫生服务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以下是调查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对全国各地的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城市地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和医疗设备相对完善,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但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和设备相对简陋,医疗资源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卫生服务不平衡的情况,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的水平。

其次,我们调查了卫生服务的人员情况,发现卫生服务人员总体数量不足,尤其是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

此外,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另外,我们还对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卫生服务机构存在服务质量低下、医疗安全隐患、医疗纠纷等问题,需要加强对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费用情况,发现部分地区的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不足,部分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需要加大对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降低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最后,我们对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卫生服务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共享不畅,需要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完善性和共享性,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综上所述,我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结合调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大对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推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保障。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近日,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发布,该报告对中国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超过10万人口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中国居民口腔健康面临的挑战和改善方向。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口腔卫生状况整体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

在齿列完整性方面,调查发现牙齿完整性的比例达到了79.9%,相较于上一次调查有所提高。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口腔保健意识在逐渐增强。

然而,齿槽牙缺失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口腔健康教育和普及。

此外,口腔疾病在中国居民中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调查发现,龋齿是中国居民口腔疾病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主要受影响的是儿童和年轻人。

这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糖饮食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导致龋齿高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口腔健康教育方面,应加强对儿童和年轻人的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报告还着重指出了牙周疾病在中国居民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牙周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约30%的中国居民具有牙周健康状态,其余70%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或牙周组织破坏。

减少牙周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需要我们加强对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早期发现牙周病变、定期洁牙和规范的口腔卫生习惯都是预防牙周疾病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关注了口腔健康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尽管中国居民的口腔健康服务得到了相对的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城乡居民之间的口腔健康服务不平衡依然存在。

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齿科服务资源,而农村居民则面临诊疗难题和专业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此外,口腔健康服务的价格也是很多居民的难以承受之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口腔健康服务的改善,并在制定价格政策上给予更多的考虑。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是一篇全面反映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的重要文献。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流行病学方法,深入了解我国居民口腔疾病的流行状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干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基于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涵盖了全国范围内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及地区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

报告详细阐述了龋齿、牙周病、口腔癌等常见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其与生活习惯、口腔卫生、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关系。

报告还关注了口腔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利用情况及其与口腔健康状况的关联。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报告也呼吁广大民众增强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共同推动我国口腔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抽取了超过10万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两部分。

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居民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以及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和习惯,如刷牙频率、使用牙线或漱口水情况等。

口腔检查则由专业口腔医生进行,包括牙齿数量、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变等指标的检查和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标准化的调查表和检查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对调查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调查技巧和方法。

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我们全面了解了中国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心得范文

2024年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心得范文

2024年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心得范文____年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心得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越来越高。

市区和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对象,在2019年的时候,我曾经参与过一项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工作,深入调研了市区和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现将我的调研心得做如下总结:一、市区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总结1.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齐全,各类医疗器械设备也相对先进。

市区医院的医务人员数量多,各类专业医生、技术人员和护士队伍庞大,可以满足市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2. 医疗服务质量较高市区医疗服务质量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相对先进,医术精湛的医生和护士队伍为市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市区医院经常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市区居民可以享受到较为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尽管市区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较为充足,但在资源的分配上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方面,大型医院集中了较多高水平的医疗资源,成为市区医疗卫生的中心。

而一些较远的市区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居民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困难。

4. 医疗费用较高市区的医疗费用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大型综合医院就诊的费用更高。

虽然市区居民普遍具备一定的报销能力,但对于一些低收入者和无医保的人群来说,医疗费用依然是一大负担。

二、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总结1.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市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

农村医院数量较少,医疗器械设备不够先进,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农村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2. 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医生和护士队伍相对不足,医疗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一些调查对象反映,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能力有限,无法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导致农村居民的就医困难。

报告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发布

报告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发布

报告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针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法定国情调查,对全面了解和准确判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趋势,找准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升老龄工作科学决策水平,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时点为2015年8月1日0时。

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60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样本涉及466个县(市、区)的1864个乡镇(街道)7456个村(居)委会。

调查样本规模为22.368万,抽样比约为1.0‰。

调查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老龄事业的政策举措,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广泛支持,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老年人口变动趋势中蕴含着整体向好的新变化一是老年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2015年,城镇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52.0%,农村老年人口占48.0%。

十五年间,老年人口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7.8个百分点。

二是女性老年人口占比逐渐提升。

2015年,女性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52.2%,男性老年人口占47.8%。

与2000年比较,我国女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了1个百分点,城镇女性老年人的比例上升更为明显。

三是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2015年,低龄(60-69岁)老年人口占56.1%,中龄(70-79岁)老年人口占30.0%,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9%。

四是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

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中未上过学的占29.6%,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41.5%,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占25.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1%。

关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看法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题目:德阳市永太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的调查报告姓名:田运伟班级:2012级临床本科8班德阳市永太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的调查报告田运伟1225100443成都医学院2012级临床8班指导老师:李保国摘要: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看法、使用情况、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社区卫生环境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的居民进行随机调查。

结果:有效回收问卷81份。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为67%,其中居民对服务态度、用药规范化的满意度较高,对设施设备、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比较低。

结论:社区卫生服务状况有待改善,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稳定药物价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关键词:居民;就医现状;社区卫生服务一、对象与方法1、调研对象随机抽取随机抽取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18岁以上居民作为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共100份,有效回收81份,回收率81.4%。

2、调查统计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为自填式,某些特殊的对象由调查者询问代填。

利用统计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

3、调查内容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永太镇乡镇居民进行对社区医疗的服务态度、医生技能、治疗效果、医疗设备、工作效率等方面满意度、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状况、居民对社区医疗的不足和建议、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分析影响居民利用卫生服务的原因,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境卫生质量,为社区改革及政府相关卫生政策的落实提供更好的保障基础。

二、结果(一)社区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表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各种医疗设施、服务感到安全放心程度表2总体服务效果的满意度表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础健康的服务的能力答案选项回复情况答案选项回复情况 是的,很安全让人放心 6.17% 还可以,比较放心 33.33% 一般,没什么感觉41.98% 不大安全,不怎么能令人放心 17.28% 不是,很不安全,完全感到不放心1.23%总体服务效果的满意度 回复情况 是的,效果很满意 6.17% 还可以,有效果 37.04% 一般,没什么感觉 39.51% 不太满意,效果较差 14.81% 不满意,效果非常差 2.47%非常齐全,基本健康问题完全都能解决 2.47%还可以,小病痛基本都能解决40.74%一般,能解决一些小问题39.51%不很齐全,很多想要的基本服务没有14.81%非常少,基本不能解决健康问题 2.47%表4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信赖程度答案选项回复情况是的,水平很高值得信赖 2.47%还可以,水平比较高30.86%一般,没什么感觉56.79%水平比较差,不怎么值得信赖8.64%不是,水平很差,完全不可信赖 1.23%三、结论与建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服务质量需要提高,服务项目有待完善。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总结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总结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总结
根据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总结:
1. 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普遍较广:调查显示,大多数地区都有相对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得医疗和健康服务。

2.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尽管卫生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广,但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包括资源配置、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素质等方面。

3. 基本医疗服务稳定提供: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可以在就近的医疗机构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如常见疾病的治疗、诊断和康复等。

4. 高端医疗资源不平衡:调查显示,高端医疗资源在一些地区集中,这导致了在一些偏远地区居民难以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5. 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调查发现,一些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医生态度不友好、医疗技术不到位、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因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生职业素养培养,控制医疗费用成为改进的重点。

综上所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了卫生服务网络的普及情况、基层卫生服务的改进空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以及医疗
服务质量的问题。

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改善卫生服务的政策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四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共有56400住户,近20万城乡居民接受了调查。

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

各样本地区卫生部门克服了地震、暴雨、疫情等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全力以赴完成了现场调查任务。

目前,卫生部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果为: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

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1.5亿人次。

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的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

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

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

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

这也说明全国医药卫生战线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巨大。

调查发现疾病负担有所增加。

调查地区两周内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卧床天数为185天,每千劳动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数为90天,每千在校学生的因病休学天数为44天;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因病卧床天数增加,休工、休学天数有减少。

二是2008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缓解。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

由此推算,2008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与2003年相比,增加2.6亿人次。

门诊病人就诊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由2003年的69.5%增加至2008年的73.7%;其中:城市由36.6%增加至48.3%,农村由79.3%增加至81.7%。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年住院率为6.8%,比2003年增加了近一倍。

以2008年住院率推算,全国住院人次数近1亿人次、手术量达到2500万例,为历史最好水平。

调查地区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比例下降。

两周内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比2003年下降了6百分点。

在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采取药店购药、自我医疗方式对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

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是城乡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干预措施基本得到落实,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

计划免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这是我国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本次调查城乡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7.9%,比2003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五种主要疫苗的接种完成率分别为:卡介苗98.8%、百白破90.7%、脊髓灰质炎92.4%、麻疹92.1%、乙肝疫苗93.3%。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达到加强。

调查显示: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产后访视率为57%,住院分娩率为89%,新法接生率为94%。

与2003年相比,产前检查率提高7个百分点,产后访视率提高4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新法接生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这对于我国婴儿死亡率(15‰)和孕产妇死亡率(34/10万)持续下降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公共卫生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农村调查地区的住户安全饮用水比例达到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2%,均比2003年有所提高。

农村住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为21%,卫生厕所使用率为43%,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进展不大。

这与去年南方一些地区农村手足口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变。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吸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15岁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烟率为48.0%,女性吸烟率为2.6%。

由此推算,我国现时吸烟人口有2.7亿。

与2003年相比,吸烟率有所下降,但吸烟者的吸烟量增加明显,每天吸烟20支及以上的烟民比例由2003年51%增至2008年的62%。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上人口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24%。

由此推算,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为2.5亿,与2003年相比增加明显。

四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质量。

调查发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63%,村级卫生组织中这一比例高达90%,其中1/3村医没有学历;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没有真正形成为农村基层培养适宜人才的有效途径。

调查发现,基层卫生机构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乡村两级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分别达到了62%和65%(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45-50%)。

这种人才结构和服务质量,很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医患关系逐步好转。

但还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对医疗服务不太满意,其中:22%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过高、10%患者认为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差。

调查医务人员发现,37%的医务人员认为责任太重、执业环境差,26%医务人员曾经遭受过患者的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88%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中有必要防范患者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

由此,专家建议,应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机制、化解医患矛盾纠纷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政策环境的研究。

附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主要健康问题、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2)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医疗服务利用及其负担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3)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保障水平及其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4)调查了解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质量、存在问题、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5)调查了解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提供及利用的社会期望,分析供需各方对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探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四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覆盖到全国31个省的94个县(市、区)、470个乡镇(街道)、940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56400住户,近20万城乡居民接受了询问;机构调查主要涉及样本地区乡(街道)、村(居委会)两级的基层卫生组织;医务人员调查对象是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94个县(市、区)中的7160名医护人员接受了调查;专题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与国内著名院校的教授及研究人员合作实施。

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

各样本地区卫生部门克服了地震、暴雨、疫情等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全力以赴完成了现场调查任务。

目前,我们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主要发现一、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及主要健康问题(一)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持续增加。

通常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因病伤短期、长期失能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量和主要健康问题。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其中:城市22.2%、农村17.7%),与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比,调查地区患病率增加了4.6个百分点,城市增加6.9个百分点、农村增加3.7个百分点。

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比2003年增加了14.6亿。

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其中:城市28.3%、农村17.1%),与2003年调查相比,患病率增加4.9个百分点,农村增加比例略高于城市。

推算全国2008年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亿,比2003年增加了0.6亿。

(二)城乡居民患病结构继续变化我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在慢性病患病中,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内分泌系疾病(如糖尿病)增加明显,而呼吸、消化等系统的慢性病明显下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医生明确诊断的循环系统疾病例数由1993年的0.37亿增加到1.14亿(其中:高血压患者由1400万增加到7300万、脑血管病由500万增加到1300万);糖尿病病例数从200万增加到1400万。

(三)疾病负担有所增加衡量病伤负担可用两周内疾病持续天数、短期失能(因病卧床、休工和休学天数)、长期失能(活动受限)等指标来表示。

调查地区两周内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卧床天数为185天,每千劳动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数为90天,每千在校学生的因病休学天数为44天;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因病卧床天数增加,休工、休学天数有减少。

本次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失能率(活动受限)为31.1%,其中:城市26.0%,农村33.8%。

与2003年相比,城市老年人口失能率没有变化,农村地区略有增加。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利用费用与医疗保险覆盖(一)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及利用量增加卫生服务研究通常用两周就诊率、年住院率、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等指标来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其中:城市12.7%、农村15.2%),与2003年13.4%的结果相比,略有增加。

由此推算,2008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比2003年增加2.6亿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