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时间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马克思认为,根据伊壁鸠鲁的理解“从本
质世界排除掉的时间,在他看来,就成为 现象的绝对形式。时间被规定为偶性之偶 性。” “当被感官知觉到的物体的偶性被认为是 偶性时,时间就发生了。因此自身反映的 感性知觉在这里就是时间的源泉和时间本 身。” “感性和时间的联系表现在:事物的时间 性和事物对感官的显现,被设定为本身同 一的东西。”
21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
是资本自身,……生产只是为资本而 生产,而不是反过来生产资料只是生 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不断扩大的手段。 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穷化 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 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手 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 —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 的目的发生冲突。”
19
未来财富的创造
马克思说:“……随着大工业的
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 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 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 用的作用物的力量,而这种作用 物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 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 时间不成比例……”
20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世界市场的开辟、科学的进步和社会 生产力的增长等等带来的结果,“都 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 也就是只会使支配劳动的权力更加增 大;只会使资本的生产力增长。因为 资本是工人的对立面,所以文明的进 步只会增大支配劳动的客体的权力。”
18
马克思说:“……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
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 新的使用属性,如原有物体作为原料等等 的新的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 它的最高点;同样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 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培养社会的人 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 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 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
4
新的理解模式
从人的活动的角度理解时间概念。
黑格尔从精神的活动的角度理解时间。
费尔巴哈从人的感性存在的角度理解。 为马克思的理解做了准备。
马克思的理解:综合了费尔巴哈的现
实和黑格尔的活动概念。从人的感性 存在和精神的活动变成了人的感性活 动。
5
传统教科书理解时间概念的局限
1、从物质和运动出发阐述时间理论
间、现实、感性、自由、社会和历史等。
马克思在时间概念的理解上突破了传统哲学的框
架,打开了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宽广视野,是对时 间理解的重要哲学贡献。
24
自然的时空观和社会的时空观
物理学中的绝对时空观(牛顿)——
物理学中的相对时空观(爱因斯坦) 社会学中的绝对时空观——社会学中 的相对时空观(马克思) 物理学的相对时空观充分考虑到运动 和速度的因素,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 物质和自然。 社会学中的相对时空观充分考虑到实 践(基本方式是生产劳动)、速度和 生产方式的因素,能够更好地理解人 和社会(世界)。
25
15
3、扩大生产的时间和空间
马克思:“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
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 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 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 起点。”
马克思:“一方面,协作可以扩大劳动的
空间范围……另一方面,协作可以与生产 规模相比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领域。” 一切空间界限。”——提高流通速度,交 通因素
时间概念
主讲:郭云峰 博士
1
一、人的活动是理解时间概念的基来自百度文库出发点
历史上几种理解时间现象的几种基本模式:
1、早期社会对时间现象的理解主要从对四季轮
回的观察而产生了循环时间的基本观念,进而出 现了轮回的观念。有关人的灵魂的轮回观念就是 与这种时间理解密切相关。从常识上看,四季轮 回的自然现象以及每天从早到晚的循环让人容易 产生过去的时间是可以回来的印象,于是,古代 人认为人的生命也像四季的花草树木一样死后可 以复生。无论古代欧洲还是亚洲,都具有这种基 于常识的循环时间的理解。
和改造外部的实践活动(基本形式是生产 劳动)(成年)
前后变化:感性是时间和空间的源泉——
实践活动(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是时间 和空间的源泉
12
三、马克思对时间概念的后期理解 1、从生产劳动出发阐述时间和空间概念。 传统的视野:物质、实体、现实、事物、 感性等等,都是静态的,僵死的。新的视 野:现实、物质、感性等等成了人的生产 和创造活动的基本要素。资本主义生产, 商品。 马克思说:“劳动是活的、塑造形象的火; 是物的易逝性,物的暂时性,这种易逝性 和暂时性表现为这些物通过活的时间而被 赋予形式。”
23
新唯物主义的时间观是从实践活动出发而不是
进一步说,也不能一般地讨论实践活动,马克
实践唯物主义
不能单纯从物质出发理解时间概念,也不能单纯
从此出发理解空间、社会、自由、历史规律等。 这样的理解还是抽象的理解,是用自然哲学的方 法理解人和社会问题。
主张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理解时间概念,包括空
6
传统教科书理解时间概念的局限
2、撇开人和人的实践活动理解时间和空
间的客观实在性,把时间和空间绝对化、 抽象化。
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的因素对时间和
空间的意义。
造成的后果是:时间和空间成了与人无关
的冷冰冰的客体世界,人处在世界之外, 成了旁观者。
7
传统教科书理解时间概念的局限
3、脱离人的活动的时间概念,是以抽象
通时间
马克思:“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14
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闲暇时间)
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占有和自由时间
缩短劳动时间,扩大自由时间
自由:“……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
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
马克思:“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
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的时间。”
2
历史上几种理解时间现象的几种基本模式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启了
从物质存在的角度理解时间现象的模 式。他认为,时间是运动的数。 3、奥古斯丁则是从静止的存在的角 度理解时间现象。他认为,时间是永 恒的现在。 4、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认为,时间 和空间是人的感性的先验认识形式。
3
历史上几种理解时间现象的几种基本模式 5、黑格尔则认为,应该从活动的角度理 解时间现象,不能从空间的角度理解时间。 但是,他所说的活动主要是精神的活动。 6、费尔巴哈反对从思维的角度理解人, 而提出从人的现实存在的角度理解人,但 是他只是从人的感性存在的角度理解人的 现象。虽然他认为,只有处在时间和空间 中的人和现实才是真实的,但是,他停留 于把人和现实理解为一种感性的存在。因 此,他还是从静止的感性存在的角度理解 时间概念。 7、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 对时空观。
是传统哲学的基本思路。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近代经验论、唯理论,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黑格尔 《自然哲学》,费尔巴哈《关于哲学 改造的临时纲要》。 费尔巴哈:“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体 的存在形式。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中的 存在才是存在。” 传统教科书解释时间概念的基本思路 还是传统的思路,而不是马克思的思 路。
10
马克思反对从抽象物质或实体出发理
解时间概念,也反对把时间概念自我 意识化,反对将其纯粹主观化。 纯粹形式。
他此时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现象的 受康德影响。不同在于:康德把时间
和空间看作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马 克思从后天的感性出发理解时间和空 间。 感性成为时间和空间的源泉。
11
马克思对感性的理解:静态的感知(青年)
16
马克思:“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
4、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
马克思:“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
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自由时间与科学、艺术等创造活动的关系
马克思:“社会的自由时间是以通过强制劳动吸
收工人的时间为基础的,这样,工人就丧失了精 神发展所必需的空间,因为时间就是这种空间。”
的物质或抽象的自然为思考依据,这种时 间观是超历史的时间观。
它的结果是对物质、运动做超历史的理解,
即非历史的理解、非现实的理解。远离了 对现实的把握。
因此,这种超历史的时间观还是机械唯物
主义的时间理解。
8
二、马克思的时间概念(早期) 早期阶段: 德谟克利特把时间从物质中排除出去,物 质(原子构成的世界)成了永恒的。 马克思:“但它却没有看到,当它把实体 当成有时间的东西时,它同时也把时间实 体化了,因而也就取消了时间的概念,因 为绝对化了的时间已经不复是时间性的东 西了。” 马克思:“从本质世界中排除掉的时间被 移置到进行哲学思考的主体的自我意识中 去,而与世界本身毫不相干了。”
22
四、两种理解时间的途径
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感性(博士论文)和实践
活动(大纲和资本论)
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是感性的进一步具体化
两种理解时间的根本途径:一种从物质世界出
发理解时间;一种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理解时 间 从物质世界出发理解时间概念。否则就陷入一 般唯物论的抽象时间观
思把对时间的理解进一步应用到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具体分析。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说是对 “真实”和“实在”的认识。
13
马克思:“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2、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客观时间。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
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获取剩余价值需要: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流
马克思:“现今财富的基础是盗窃他人的劳动时
间。”
资本的本性:超越一切空间界限。 马克思:“用时间更多地消灭空间”。
17
5、财富的基础
过去财富的基础是盗窃他人的劳动时
间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不断从
传统的生产部门“游离”出来,进入 或者创造新的生产部门。这种强烈的 致富动能使“资本”得以扩张到地球 上一切可能的领域。
马克思认为,根据伊壁鸠鲁的理解“从本
质世界排除掉的时间,在他看来,就成为 现象的绝对形式。时间被规定为偶性之偶 性。” “当被感官知觉到的物体的偶性被认为是 偶性时,时间就发生了。因此自身反映的 感性知觉在这里就是时间的源泉和时间本 身。” “感性和时间的联系表现在:事物的时间 性和事物对感官的显现,被设定为本身同 一的东西。”
21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
是资本自身,……生产只是为资本而 生产,而不是反过来生产资料只是生 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不断扩大的手段。 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穷化 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 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手 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 —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 的目的发生冲突。”
19
未来财富的创造
马克思说:“……随着大工业的
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 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 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 用的作用物的力量,而这种作用 物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 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 时间不成比例……”
20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世界市场的开辟、科学的进步和社会 生产力的增长等等带来的结果,“都 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 也就是只会使支配劳动的权力更加增 大;只会使资本的生产力增长。因为 资本是工人的对立面,所以文明的进 步只会增大支配劳动的客体的权力。”
18
马克思说:“……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
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 新的使用属性,如原有物体作为原料等等 的新的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 它的最高点;同样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 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培养社会的人 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 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 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
4
新的理解模式
从人的活动的角度理解时间概念。
黑格尔从精神的活动的角度理解时间。
费尔巴哈从人的感性存在的角度理解。 为马克思的理解做了准备。
马克思的理解:综合了费尔巴哈的现
实和黑格尔的活动概念。从人的感性 存在和精神的活动变成了人的感性活 动。
5
传统教科书理解时间概念的局限
1、从物质和运动出发阐述时间理论
间、现实、感性、自由、社会和历史等。
马克思在时间概念的理解上突破了传统哲学的框
架,打开了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宽广视野,是对时 间理解的重要哲学贡献。
24
自然的时空观和社会的时空观
物理学中的绝对时空观(牛顿)——
物理学中的相对时空观(爱因斯坦) 社会学中的绝对时空观——社会学中 的相对时空观(马克思) 物理学的相对时空观充分考虑到运动 和速度的因素,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 物质和自然。 社会学中的相对时空观充分考虑到实 践(基本方式是生产劳动)、速度和 生产方式的因素,能够更好地理解人 和社会(世界)。
25
15
3、扩大生产的时间和空间
马克思:“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
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 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 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 起点。”
马克思:“一方面,协作可以扩大劳动的
空间范围……另一方面,协作可以与生产 规模相比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领域。” 一切空间界限。”——提高流通速度,交 通因素
时间概念
主讲:郭云峰 博士
1
一、人的活动是理解时间概念的基来自百度文库出发点
历史上几种理解时间现象的几种基本模式:
1、早期社会对时间现象的理解主要从对四季轮
回的观察而产生了循环时间的基本观念,进而出 现了轮回的观念。有关人的灵魂的轮回观念就是 与这种时间理解密切相关。从常识上看,四季轮 回的自然现象以及每天从早到晚的循环让人容易 产生过去的时间是可以回来的印象,于是,古代 人认为人的生命也像四季的花草树木一样死后可 以复生。无论古代欧洲还是亚洲,都具有这种基 于常识的循环时间的理解。
和改造外部的实践活动(基本形式是生产 劳动)(成年)
前后变化:感性是时间和空间的源泉——
实践活动(基本形式是生产劳动)是时间 和空间的源泉
12
三、马克思对时间概念的后期理解 1、从生产劳动出发阐述时间和空间概念。 传统的视野:物质、实体、现实、事物、 感性等等,都是静态的,僵死的。新的视 野:现实、物质、感性等等成了人的生产 和创造活动的基本要素。资本主义生产, 商品。 马克思说:“劳动是活的、塑造形象的火; 是物的易逝性,物的暂时性,这种易逝性 和暂时性表现为这些物通过活的时间而被 赋予形式。”
23
新唯物主义的时间观是从实践活动出发而不是
进一步说,也不能一般地讨论实践活动,马克
实践唯物主义
不能单纯从物质出发理解时间概念,也不能单纯
从此出发理解空间、社会、自由、历史规律等。 这样的理解还是抽象的理解,是用自然哲学的方 法理解人和社会问题。
主张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理解时间概念,包括空
6
传统教科书理解时间概念的局限
2、撇开人和人的实践活动理解时间和空
间的客观实在性,把时间和空间绝对化、 抽象化。
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的因素对时间和
空间的意义。
造成的后果是:时间和空间成了与人无关
的冷冰冰的客体世界,人处在世界之外, 成了旁观者。
7
传统教科书理解时间概念的局限
3、脱离人的活动的时间概念,是以抽象
通时间
马克思:“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14
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闲暇时间)
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占有和自由时间
缩短劳动时间,扩大自由时间
自由:“……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
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
马克思:“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
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的时间。”
2
历史上几种理解时间现象的几种基本模式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启了
从物质存在的角度理解时间现象的模 式。他认为,时间是运动的数。 3、奥古斯丁则是从静止的存在的角 度理解时间现象。他认为,时间是永 恒的现在。 4、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认为,时间 和空间是人的感性的先验认识形式。
3
历史上几种理解时间现象的几种基本模式 5、黑格尔则认为,应该从活动的角度理 解时间现象,不能从空间的角度理解时间。 但是,他所说的活动主要是精神的活动。 6、费尔巴哈反对从思维的角度理解人, 而提出从人的现实存在的角度理解人,但 是他只是从人的感性存在的角度理解人的 现象。虽然他认为,只有处在时间和空间 中的人和现实才是真实的,但是,他停留 于把人和现实理解为一种感性的存在。因 此,他还是从静止的感性存在的角度理解 时间概念。 7、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 对时空观。
是传统哲学的基本思路。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近代经验论、唯理论,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黑格尔 《自然哲学》,费尔巴哈《关于哲学 改造的临时纲要》。 费尔巴哈:“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体 的存在形式。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中的 存在才是存在。” 传统教科书解释时间概念的基本思路 还是传统的思路,而不是马克思的思 路。
10
马克思反对从抽象物质或实体出发理
解时间概念,也反对把时间概念自我 意识化,反对将其纯粹主观化。 纯粹形式。
他此时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现象的 受康德影响。不同在于:康德把时间
和空间看作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马 克思从后天的感性出发理解时间和空 间。 感性成为时间和空间的源泉。
11
马克思对感性的理解:静态的感知(青年)
16
马克思:“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
4、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
马克思:“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
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自由时间与科学、艺术等创造活动的关系
马克思:“社会的自由时间是以通过强制劳动吸
收工人的时间为基础的,这样,工人就丧失了精 神发展所必需的空间,因为时间就是这种空间。”
的物质或抽象的自然为思考依据,这种时 间观是超历史的时间观。
它的结果是对物质、运动做超历史的理解,
即非历史的理解、非现实的理解。远离了 对现实的把握。
因此,这种超历史的时间观还是机械唯物
主义的时间理解。
8
二、马克思的时间概念(早期) 早期阶段: 德谟克利特把时间从物质中排除出去,物 质(原子构成的世界)成了永恒的。 马克思:“但它却没有看到,当它把实体 当成有时间的东西时,它同时也把时间实 体化了,因而也就取消了时间的概念,因 为绝对化了的时间已经不复是时间性的东 西了。” 马克思:“从本质世界中排除掉的时间被 移置到进行哲学思考的主体的自我意识中 去,而与世界本身毫不相干了。”
22
四、两种理解时间的途径
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感性(博士论文)和实践
活动(大纲和资本论)
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是感性的进一步具体化
两种理解时间的根本途径:一种从物质世界出
发理解时间;一种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理解时 间 从物质世界出发理解时间概念。否则就陷入一 般唯物论的抽象时间观
思把对时间的理解进一步应用到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具体分析。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说是对 “真实”和“实在”的认识。
13
马克思:“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2、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客观时间。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
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获取剩余价值需要: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流
马克思:“现今财富的基础是盗窃他人的劳动时
间。”
资本的本性:超越一切空间界限。 马克思:“用时间更多地消灭空间”。
17
5、财富的基础
过去财富的基础是盗窃他人的劳动时
间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不断从
传统的生产部门“游离”出来,进入 或者创造新的生产部门。这种强烈的 致富动能使“资本”得以扩张到地球 上一切可能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