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文化视角下对爱伦·坡《黑猫》的解析
文化视角下对爱伦·坡《黑猫》的解析作者:龚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6期摘要:爱伦·坡的小说常常带着悬疑、怪诞和恐怖等特点,无论是小说中的场景渲染还是人物设定都带有浓厚的“哥特式”色彩。
小说《黑猫》也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将人内心深处的原始恐慌刻画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文化视角爱伦·坡《黑猫》引言爱伦·坡的一生可谓是历经坎坷,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在他死后的20世纪才逐渐为人们所知,被视为是现代文学流派的一代宗师,短篇小说的创造者以及科幻小说的先驱等等荣誉。
其小说《黑猫》继承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风格和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擅于运用第一人称的回顾式叙述,从而将小说的叙述视角进行多样化地呈现,使得作品在更多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边性特点。
一、《黑猫》故事简介《黑猫》写于1842年,整篇小说运用的都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以“我”的视角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恐怖的短篇故事。
小说描绘的是一个主人饲养了一只叫做“普路托”的黑猫,这只猫和主人的感情非常好,是主人“最心爱的东西和玩伴”。
但是这种关系却在一次主人醉酒之后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于主人的酗酒被黑猫咬了一口,为了泄愤,主人将黑猫的一颗眼珠子给挖了出来。
而主人看黑猫再也不复往日的亲和,甚至觉得那剩下的一颗眼珠格外可怕,在惧怕心理的驱使下,主人终于还是将黑猫套索吊死在树上。
但是自从黑猫死后便出现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黑猫死后的当天晚上,主人的家里便发生了火灾,大火将家里的一切烧得消失殆尽,但是唯独在一面还没有来得及倒下的墙壁上出现了黑猫的图像,让人不寒而栗,也让主人觉得这是黑猫的报复。
后来主人又从酒馆里面带来了一只和“普路托”长相极为相似的黑猫,最开始也是表现得极为喜欢,但是几天以后他就开始厌恶这只猫,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是对这只黑猫产生了恐惧。
阿尼玛缺失的悲剧——外倾死本能在《黑猫》中的具体体现
月1 9 E t 首 次出版于 《 星期六晚邮报 》。这篇关于犯罪 心理 研究 的小说 , 常常被用来与坡 的另一部作 品 《 泄密 的心 》 作 比较分析 。 在两部作品 中,凶手都仔细地掩 藏了他 的罪行 并相信 自己是无懈 可击的 ,但 由于某个挥之不去 的 “ 罪行提醒者”的驱使 ,最后他 们都情绪失控并且暴露 了 自己。正如 《 泄 密的心 》中的叙事者一
虐待并杀害 了黑猫 ,在讲到他剜去黑猫眼睛 的情节时 ,在叙述者 看来黑猫 的眼睛就像审视其 内心 的镜子 ,它 的存在令他惧怕。到 最后 ,叙述者一发不可收拾地杀死 了 自己的妻子 ,他的情绪 已经 完全改变 ,他 的目标 当然是那 只黑猫 ,但是他把怒火发泄到妻子
身上 ,因此他妻子 的死完全是无辜 的。同时 ,在杀人之后他的态 度达到 了邪恶 的顶点 ,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他 的悔恨之情 ,只有对
一
普鲁托 ,但实际上不管它们有多像 ,这也是不可能 的。普鲁托
种驱动力和力量 ,其对于有机体 的生命是不必要的 ( 和生物的
在小说 开头 是一 个中性角色 ,但 当主人公酗酒成性之后 ,在他 眼 里它就具有 了敌对性 ,这只猫也就有 了一些生动 的变化 。
本能不同 );它倾 向于分解有机体或使其行为模式出现反直觉趋 向。内倾死本能体现在 自虐 自杀等一系列破坏 自我机体的反常行 为 中,外倾死本能表现为对外部世界 的仇视和具体的施虐过程。
样, 《 黑猫 》叙述者 的精神状态令人 质疑 ,他提 到 “ 若是指望人
要 的地位 , 其过度 的居 于主导地位 或者过多 的缺失都势必会造成
男性心理 的失衡 和行 为的怪异 。 《 黑猫 》里 的叙述者便经历 了这 转变 的过 程 : 童年 时阿尼玛情结 居多而导致其性格异常软弱善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哥特式特征的多角度解析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哥特式特征的多角度解析摘要:哥特小说写作巨匠爱伦・坡,他的短篇小说《黑猫》从“恶”与“善”人的本性角度,从病态人格的角度,以及叙述方式等角度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坡的哥特式的写作擅长和坡较高水平的创作。
《黑猫》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哥特式创作的艺术水平,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对社会和人类善与恶、美与丑、罪与罚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哥特式“善”与“恶” 病态人格侦探小说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独一无二”的风格屹立于美国十九世纪文坛,被冠以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之一、恐怖小说大师、短篇哥特小说巅峰、象征主义先驱之一、唯美主义者多种荣誉。
坡一生写了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就。
JM罗伯逊等人认为, 爱伦・坡作为短篇小说家及评论家其成就特别值得注意, 他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开拓者。
”[1] 这些小说主要特征是描写神秘、恐怖、死亡、暴力、悬疑等,让读者不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恐怖气氛,更从内心感到恐怖。
而这种致使整个作品从里到外透露着恐怖的写作手法则要归功于哥特式描写。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坡在写作中成功运用了这些元素,以现实背景为依托,展开神秘奇幻的叙述,使情节在紧张中层层深入,把故事的哥特环境氛围描摹的精细。
对事件的偶然性的拿捏与故事缘由的推理使爱伦・坡对西方侦探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西方被认为是侦探小说之父。
《黑猫》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代表作之一,又坡自己评论最多的一篇小说,又以独特的凶杀案叙事方式体现着侦探小说的性质,这就更加重了《黑猫》的哥特色彩。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从“恶”与“善”人的本性角度,从病态人格的角度,以及叙述方式的哥特式特征的角度去解析哥特式特征是如何在小说《黑猫》中体现的。
一、《黑猫》中“恶”与“善”之间的人性冲突体现的哥特式特征与中国的“人之初,性本善”相对,西方基督教义讲述的是“人之初,性本恶”,原罪论与人性堕落说就体现了这一点。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作者:李翠萍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4期摘要: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作为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十分娴熟地将怪诞、恐怖和离奇元素运用在作品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在美国文坛占据一席不朽之地。
爱伦·坡并不默守陈规,而是在传统写作基础上进行创新,“用演绎心灵恐怖的创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说的艺术地位”。
[1]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黑猫》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分析探寻爱伦﹒坡小说哥特式的体现。
关键词:爱伦·坡;黑猫;哥特式《黑猫》中的意象在作者爱伦·坡的众多作品当中,动物大多都带有意象色彩。
在小说《黑猫》中,黑猫这个动物角色设计可以说是作者的独特匠心。
究其文化背景,黑猫在欧洲文化中被掺杂着神秘的色彩,大多数被看作是邪恶的女巫的宠物,认为黑猫会带来厄运和不幸。
因此,爱伦·坡利用此神秘而邪恶的意象增强作品的恐怖哥特效果,读者读前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恐怖的预期。
第一只黑猫名叫普路托,“普路托”是古希腊神话中地狱的统治者冥王的名字,是死亡之神,常常被后人用来指代神秘、阴森的形象 [2]。
但是,第一只黑猫普路托并不是完全“邪恶”的代表。
主人公原本和性格相似的妻子一起喂养了普路托,在此处主人公与普路托的关系是和谐的。
剧情随后进行变化主要是因为主人公染上酗酒的恶习,在一次酩酊大醉后因黑猫的反抗而挖掉它的一只眼睛。
“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眼泪汪汪,心里痛悔不已,就此把猫吊死了” [3]。
从开始将普路托眼睛挖掉到最终被吊死,可以观察到主人公害怕直视黑猫的眼睛,怕被其参透黑暗的内心,究其原因是恐惧。
而第二只黑猫象征着的意味不仅是黑猫的复仇,更是一种人性深处的自我审判意识。
在阅读《黑猫》的过程中,读者能感受到“极度的美和极度的恐怖相生相伴,极度的恐惧与极度的快感相辅相成。
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及其在《黑猫》中的体现(精)
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及其在《黑猫》中的体现摘要:爱伦坡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坚持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美的整体效果,反对文学的说教功能和现实价值。
他的恐怖小说以独特的想象和深刻的洞察深入到人类心理隐秘的角落,名作《黑猫》是坡创作原则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爱伦坡;文学理论;恐怖魅力;黑猫一、与众不同的爱伦坡生前冷清寂寥,身后繁华喧嚣。
这大约是对爱伦坡最恰当的概括。
这位朱利安·西蒙斯笔下的“文坛怪杰”,因为其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与当时的文学主流相左,且笔锋犀利,树敌众多,生前一直郁郁不得志,甚至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仍饱受诟病。
如今,正是他这样的风格,这种迷一样的离经叛道,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强烈兴趣。
人们怀着充满敬意的惊叹,开始重新认识这位“美国短篇小说之父。
”爱伦坡身处的美国文学第一次繁荣的浪漫主义时期巨匠辈出,可他和任何‘主义’都无关。
爱默生的《自然》乐观地认为精神至高无上,相信人本身的神圣性,相信人能超验感觉,被超验主义者奉为圭皋;梭罗的《瓦尔登湖》里,“天人合一”的神秘借着自然的鲜活清香扑面而来;霍桑的《红字》虽然也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阴暗面,但他的重点是为宗教道德所不容的“罪恶”,及“罪恶”对人的心理所带来的扭曲挣扎,意义仍在于道德教化;麦尔维尔《白鲸》里的莫比狄克,尽管象征着自然是模糊不清的矛盾对立,并不像超验主义主张的那样容易认识,但也暗示外部自然界能给人以正面的精神启迪。
只有坡,与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不同,不是逃避现实去减轻精神的痛苦,而是去创造一个比现实更为痛苦可怕的世界。
他的作品,无论诗歌还是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全然陌生的,病态而且颓废,充斥着离奇的梦魇,超自然的恐怖,怪诞的情节,神秘的死亡。
二、爱伦坡的文学理论综述(一)爱伦坡的诗歌理论爱伦坡以自己在创作实践中的大胆创新为依据,提出了独树一帜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学理论。
他留存不多的文学评论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少评论家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举足轻重的文论家。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哥特式特征的多角度解析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哥特式特征的多角度解析作者:李曦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9期摘要:爱伦·坡是哥特小说著名的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黑猫》从人的本性角度善与恶用叙述的写作方式以及独特的写作特点为我们全面的展示了坡的哥特式得写作手法。
《黑猫》这一巨作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哥特式创作的较高艺术水平,同时也让我们对社会的人类善与恶,美与丑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哥特式;“善”与“恶”;病态人格;侦探小说一、短片小说《黑猫》中表现出来的善与恶人性冲突是明显的哥特式小说特点,他与我们中国的人之初性本善相对。
西方基督教主要讲述的是人之初,性本恶的理念,这是根据原罪论以及人性堕落说来解释说明的,当我们讲述到恶这一字时,我们通常会联想到的都是一些暴力血腥犯罪等非常恐怖的画面。
哥特式小说最主要和鲜明的特征就是恐怖。
在短篇小说《黑猫》中作者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由善变恶的主人公形象,在最一开始主人公给读者的形象其实是非常善良的,因为在书中所描述到:“还在婴儿时期,我就因生性温顺、富有爱心而闻名”。
通过这句话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其实是在一个非常温暖的家庭而所生长的,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反而具有人最初的善良。
但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爱心性情温顺善人却因为酒精对影响从而慢慢的堕落成了一个疯狂的酒徒。
一个虐待者以及一个杀人犯。
而小说以黑猫作为标题,这是用象征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具有恐怖色彩的恶。
根据一些西方国老的传说一般迷信的人通常都会认为凡是黑猫都是由巫婆所变化来的。
当人们提到巫婆我们通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些装神弄鬼手舞足蹈的可恶老太婆,而在西方的女巫,女巫的形象常常是以黑猫作伴然后骑一只会飞的扫把在城市里不停的穿梭。
因此在西方人的眼里黑猫就好像我们中国人眼中的乌鸦,都是一种不吉利的表现,所以也就被赋予了非常邪恶的意义[1]。
在小说故事中,主人公和主人公的妻子对一只叫普路托的黑猫非常喜爱,在主人公的眼中猫是一个头非常大,非常漂亮并且聪明绝顶的动物。
试析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以《黑猫》为例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文 学 品 析
试析爱伦 ・ 坡短篇小 说的现代性
黄雅芬 熊 美玲
( 南昌工学院 , 江西 南昌)
摘
以《 黑猫》 为例
要: 美国著名小说 家爱伦 ・ 坡 以其独特的创作素材和写作风格 , 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他 的恐怖 小说 , 弥漫着现代 主
叙述视 角 , 叙述者 既是叙述者 , 又是故事 主人 公 , 因此叙述者 属
、
心 理 分 析
爱伦 ・ 坡 首先 把心理学 引进 文学创作 , 直 截 了当称 他的 “ 文 学命题 ” 为“ 心理学命题” 。 他把笔触深入人 的潜意识 的昏暗里层
于有限知情者 , 从而有利于作者制造 悬念 , 达到恐怖效果。 另外 ,
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把 自己的心理描述得直截 了当、 清清楚楚 , 使读者可以切身体会 到叙述者疯狂恐惧 的感受 。因此无 疑会 给
进行探查 , “ 找到 了挖掘人类灵魂黑暗深处的办法 ” 。 《 黑猫 》 主要 探讨 了潜藏在人意识 中的残忍 、 邪恶的行为冲动。爱伦 ・ 坡认为 邪恶是人心里的原始冲动 。小说 中, “ 我” 本来心地善 良, 十分喜
身, “ 我” 的行为和思想不能等同于作 者的意志 , 这就实现 了“ 我”
与作 者的分离 , 即现代 主义文学所呼 吁的作者 的隐退。 采用第一
人称叙述 的爱伦 ・ 坡在十九世纪的文坛上就显得卓尔不群。
路托吊死。谁知当晚家里失火 , 一切都化为灰烬 , 可残缺 的墙壁
上竟然显现出套着绳索的黑猫的浮雕。 “ 我” 始终无法释怀 , 一次 偶 然中将一 只与普路 托极 相似的黑猫带 回家里照养 。令人 不安 的是 , 那只猫胸前 的白斑 日益显 出绞刑架 的轮廓 。终 于 , “ 我” 不 堪 其扰 , 对它挥斧相 向, 却 意外将妻子砍 死。“ 我” 把妻子砌 入地 窖 的墙壁 , 以为可 以瞒过前来调查的警察 。 谁知就在 警察 即将 离
浅析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艺术
浅析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艺术作者:向峥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2期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短篇小说和哥特式风格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作家和读者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爱伦·坡擅长对场景进行渲染造成恐怖的气氛,对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有着细致入微的刻画,本文以爱伦·坡的作品《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式艺术;《黑猫》[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前言:爱伦·坡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一生中写过七十多篇短篇小说,擅长离奇恐怖的故事情节,以哥特式的艺术风格和手法为主,在他的小说中,恐怖血腥的场面比比皆是,令人不寒而栗,印象深刻。
哥特本意指来自斯塔德纳维亚的游牧部落名称,后进过时代的发展和哥特式的建筑为人们所熟知。
哥特式小说主要包含了元素有恐怖、神秘、超自然、死亡、暴力等,爱伦·坡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些元素在其小说中,字里行间的恐怖让读者身临其境,从内心感到气氛的紧张。
小说《黑猫》是作者爱伦·坡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也是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代表之一。
一、哥特式的黑猫意象在小说《黑猫》中,黑猫的意象本身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在传统的西方文化中,黑猫是邪神的化身,有着十分神秘的色彩。
黑猫的名字是“普路托”,这个名字原是希腊神话中冥王的名字,这样就更加加重了黑猫的可怕程度,对于这个角色的设计,作者可谓是费尽心思,独具匠心。
作者描写了虐杀黑猫普路托的全部过程,一步步地挖掘“我”邪恶的本性,“我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打开刀子,拽住那可怜畜生的喉咙,居心不安地把它眼珠剜了出来!”“有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眼泪汪汪,心里痛悔不已,就此把猫吊死了[1]。
浅析爱伦坡在《黑猫》中哥特式的写作手法
浅析爱伦坡在《黑猫》中哥特式的写作手法1. 引言1.1 爱伦坡简介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作品以神秘、恐怖、悲伤为特点,被誉为“哥特小说大师”。
爱伦坡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通过讲述诡异的故事来探讨人性的阴暗面。
他的创作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黑猫》背景介绍《黑猫》(The Black Cat)是爱伦坡创作于1843年的一部短篇小说。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普尔的酒鬼,因妻子阻止他虐待一只黑猫而将该猫杀害,随后又误杀了妻子并砌墙藏尸。
最终,黑猫的尸体被发现,使普尔罪行败露的故事。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对爱伦坡在《黑猫》中的哥特式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探讨哥特式文学在恐怖氛围营造、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此外,本研究还旨在为我国哥特式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2. 爱伦坡哥特式写作手法概述2.1 哥特式文学特点哥特式文学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以恐怖、神秘、超自然和古堡等元素为特点,强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的心理刻画。
哥特式文学作品通常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以及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入探讨。
2.2 爱伦坡哥特式写作手法爱伦坡是美国哥特式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以恐怖、死亡、超自然等主题为核心,运用独特的哥特式写作手法,展现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艺术魅力。
他的哥特式写作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叙述视角:爱伦坡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情境,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恐怖氛围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爱伦坡将恐怖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3.情节设置与悬念:爱伦坡擅长运用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和紧张的悬念,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4.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展现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
2.3 爱伦坡在《黑猫》中的哥特式表现《黑猫》是爱伦坡哥特式写作手法的典型代表。
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图式理论解读
图式 理论 认为 , 在解 读 文学作 品 时 , 有 三种处 理
信息 的方 法, 分 别是 “ t o p — d o wn ” (自上 而 下 法 ) 、
“ b o t t o m— u p ” ( 自下 而 上 法 ) 以及 “ i n t e r a c t i v e ” ( 相 互
作 用法 ) 。 “自下 而 上 法 ” 先 将 重 心 放 在 理 解 词 的 意
1 9 世 纪蜚 声 文 坛 的创 作 大 师 爱 伦 ・坡 创 作 了
思上 , 再 将 重心转 移 到解析 词组上 , 继 而是 理顺 句子 与段落 的 意思 。换 言之 , “自下 而上 法 ” 就是 读 者 解
在小说中我倾诉自己与黑猫斗争的心理过程以及期间所遭受的种种心灵上的折磨并以第一人称口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主人公曲折的内心世界体验叙述者的恐惧或精神上的歇斯底里
第 3 8卷
第 7期
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运用 大脑 中储备 的语 言 与背 景 知 识 , 通 过对 输人 信 息 的消化 与 吸收来 验 证 自己 的预 测 , 使 自身对 语 篇
作 品 中确 立某 种预期 效 果 , 为 追求 这种 效果 而思考 、
创作, 他 曾称 “ 自己的作 品绝 大部分 都是 深思 熟虑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5一O 4—2 O
解析《黑猫》中的哥特风
关键词 : 恐怖小说
哥特 式风格
人性冲突
哥 特 小 说 被 评 论 家 们 称 为
“ 黑 色浪 漫 主 义” f d a r k r o m a n t i —
而对叙述 者地躲避 让他变得 “ 恼 怒” , “ 乖张 暴虐 ” “ 彻 底 而 无 可 挽 救地 ” … 勰 将 他 人 性 中 最 后 一 丝 光 亮“ 无可挽救 ” 地 毁 灭 了 。在 “ 为 作 恶而作恶 的渴望” 1的 怂 恿 下 , 他 将 无 辜 的 普 路 托 活 活 的 吊 死 在 树
到悲伤 ” … 。终于有一 天 , 对“ 恶” 的 渴 望 让 叙 述 者 有 了杀 猫 的念
情 变 得 古 怪 ,人 性 的 阴 暗 逐 渐 凸 显 。叙 述 者 的性 格 和 脾 气 在 疯 狂 酗 酒 后 变 得 极 为 糟 糕 后 ,他 开 始
死它” [ 1 1 4 9 - 5 . 0 。 这让 读 者 明 白 了黑 猫 普 路 托 被 杀 的 真 正 原 因 :那 是 叙 述者 人性 的 “ 恶” 在作祟 , 即 使 普 路 托 像 第 二 只猫 一 样 被 剜 掉 眼 睛 后 不 躲 避 叙 述 者 、一 如 既 往 地 爱 叙述者 , 它 也难 逃 被杀 的命 运 。随 着 时 间 一 天 天 的 过 去 ,叙 述 者 人 性 的 恶 与 日俱 增 ,到 最 后 他 身 上 “ 仅 剩 的那 一点 天 良也泯 灭 了 ” ,
下手是他人 性的 “ 恶” 一 时 间 淹 没 了“ 善” 的结 果 。行 凶 之 前 他 “ 失 去
暗、 善与恶 、 上帝 与魔鬼 的冲突是
哥特小 说最突 出、 最普 遍 、 最 持 久 的 主题 ,它 贯 穿 哥 特 小 说 发 展 的 整个历 史。 ” I l l I  ̄ 小 说《 黑猫》 中弥 漫 着 浓 烈 的哥 特 风 。 暴 力 背 后 的 人 性 之 恶 在 酒 精 的毒 害 下 ,叙 述 者 性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他是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爱伦·坡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恐怖、悲剧、死亡等主题的深刻探索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不仅使他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神秘感,也成为了他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在其对恐怖和死亡的描写上。
哥特式文学强调对恐怖和死亡的描绘,而爱伦·坡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这些主题的探讨。
《乌鸦》中描述了主人公对失去恋人的痛苦和绝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扰;《黑猫》则描绘了主人公因酗酒而变得疯狂,并最终谋杀自己的爱猫;《安娜贝尔》中讲述了一个男人对自己死去的妻子的痛苦思念和执着,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些作品都充分展现了爱伦·坡对恐怖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和描绘,体现了哥特式文学对这些主题的独特关注。
爱伦·坡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在其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上。
哥特式文学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而爱伦·坡的作品中往往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纠葛,深刻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挣扎。
例如在《红死病的面具》中,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时间的逃避,以及最终对死亡的接受和和解,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在《无名氏》中,主人公对自己的疯狂和罪恶感的挣扎和内心的折磨,展现了哥特式文学对人物内心的关注。
爱伦·坡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也使作品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代入感。
爱伦·坡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在其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上。
哥特式文学往往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错综复杂的处理,营造出一种扭曲和错位的氛围,增强作品的神秘感和戏剧性。
在爱伦·坡的作品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往往充满了荒诞和虚幻的色彩,例如在《乌鸦》中描述的主人公对失去恋人的痛苦和绝望,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空间变得扭曲而荒诞。
爱伦·坡及其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特征
爱伦坡及其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特征
魏玮
【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9(023)001
【摘要】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坡的小说最为著名.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总页数】2页(P122,125)
【作者】魏玮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象征手法在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J], 李雪华
2.浅析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中的心理冲突 [J], 张自娟;刘甜甜
3.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陌生化手法 [J], 彭锦花
4.爱伦·坡小说《黑猫》与《泄密的心》的现代特征解析 [J], 雷莉
5.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哥特式解读 [J], 杨丽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及其在《黑猫》中的体现
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及其在《黑猫》中的体现一、本文概述埃德加·爱伦坡,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文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理论涵盖了诗歌、短篇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强调了对美的追求、对恐怖元素的运用,以及对文学创新的重视。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及其在其代表作《黑猫》中的体现。
我们将首先概述爱伦坡的主要文学理论,包括他的美学观、恐怖元素的运用以及对文学创新的看法。
然后,我们将深入分析《黑猫》这部作品,探讨爱伦坡的文学理论是如何在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伦坡的文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影响他的创作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文本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结合爱伦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剖析他的作品和文学理论。
我们相信,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爱伦坡的文学贡献,以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文学理论和作品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理论强调了恐怖、神秘、悬疑等元素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与读者的心理反应产生互动。
在爱伦坡看来,文学的目的在于唤起读者的情感,尤其是恐惧和同情,而恐怖元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爱伦坡的文学理论还涉及到了对短篇小说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短篇小说应该注重情节的紧凑和悬念的营造,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同时,他也强调了语言在短篇小说中的重要性,认为精炼、准确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在爱伦坡的文学理论中,他特别提到了“效果论”的观点。
他认为,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产生特定的心理效果,如恐惧、悲伤或喜悦等,而这些效果应该是作者通过精心构思和技巧运用来实现的。
他提倡作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对读者心理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读者的情感反应,并以此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爱伦_坡及其小说_黑猫_中的哥特式特征
爱伦・坡及其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特征魏 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摘 要]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坡的小说最为著名。
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爱伦・坡;《黑猫》;歌特式特征;恐怖场景[中图分类号] I 7121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44(2009)01-0122-01 哥特(Gothic ),本指来自斯塔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削的典型的哥特式府邸,并在其中开办了一个印刷厂,专门出版一些通俗读物,而这些作品都拥有一致的特点,那就是恐怖神秘,并且故事大多发生在偏僻荒凉的哥特古堡教堂之类的背景中,由此形成了一种流派,那就是后来的“哥特小说”。
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霍勒斯・沃波尔创作的《奥特朗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
这种小说问世不久,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效仿,并迅速扩展到整个欧美国家。
在美国早期哥特小说的代表人物中,爱伦・坡(Edgar A llan Poe )的成就最为显著。
爱伦・坡一生中写过70余篇短篇小说,他擅长描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情节,在他的大部分小说中,随处可见恐怖、血腥的死亡场景,令人不寒而栗,D ・H 劳伦斯曾评价他为:“一位深入灵魂的洞穴、地穴和阴森可怕的地道的冒险家,他发出了灭亡的恐怖与警告之声。
”[2](P359)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恐怖、阴暗的主题与他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爱伦・坡出生于波士顿一个流浪艺人之家,父亲离家出走,他3岁时,母亲去世,他自幼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17岁时考入大学却因赌博退学,后来参军进入军校又因玩忽职守而被开除,此后开始卖文为生,却始终不得志。
爱伦坡《黑猫》中采用的哥特式手法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爱伦坡《黑猫》中采用的哥特式手法曲霞 沈阳师范大学摘 要:爱伦坡的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各种题材的小说他均有涉猎,而其中悬疑和恐怖小说则是他最擅长的两种题材。
在此基础上分析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式元素。
关键词:写作手法;哥特式元素;悬疑;恐怖作者简介:曲霞(1997-),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139-01爱伦坡的黑猫讲述的是一个恐怖,神秘,暴力,超自然的有关死亡的小说。
这部小说虽然短小,但是在精简的文字中充斥着哥特式元素。
一、哥特式小说特点分析1.哥特式小说概念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
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2.《黑猫》中的哥特式元素刑事被害人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犯罪危害结果的直接承担者。
既然被害人是犯罪危害结果的直接承担者,为了及时、有效的保护和修复那些被犯罪行为侵害的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法律必须赋予被害人必要的权利,那么被害人的权利具体应该包括那些呢?二、爱伦坡如何在小说中运用哥特式元素1.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爱伦坡对于主人公性格善恶对比来体现哥特式特征。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性情温良,喜欢动物的人,特别在与动物相处的一举一动都会使主人公享受到快乐,甚至在小的时候因为性情温顺和而出名。
而这一点在“我”长大之后并没有改变,结婚后他和妻子志趣相投,养了很多动物,也包括那只黑猫。
值得一提的是,“我”特意提到迷信妻子的一句话:“所有的黑猫都是女巫伪装的”[1]。
《黑猫》读后感范文(爱伦坡)
《黑猫》读后感(爱伦坡)最近读过美国小说家爰伦坡的哥特式恐怖小说之一《黒猫》,被冥中恐怖阴暗的情节以及情景吸引到了,我个人很喜欢这一类的悬疑惊悚故事,原因是这一类的故事往往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和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在读过一遍之后,略微觉得不过瘾,因而反复又来重读三遍,甚觉每读一遍,都能体味出不一样的感觉,细细思考再三,越觉得想要记下点什么,然而仁者见仁,暂者见音,我接下来要说的是我个人对它的见解。
先来说说此小说的作者爰伦坡,他出生在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他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离家出走,后来最爰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绝望之中,他和冥兄妹三人被人收养.由于爰伦坡的养父母家境还算富裕,他才能继续他的学业,而后参军,由于在语言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天分,他积极投身到了文学创作中去「然后遇到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弗吉尼亚,两人过了一段幸福而短暂的日子之后, 弗吉尼亚被检测出结核病,并与病魔战斗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里,爰伦坡都生活在死亡和疾病的恐惧之中,也正是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他达到了人生创作的顶峰。
那个时代的爰伦坡,经历了太过沉重的来目于生活的打击,面对死亡,内心时时处于挣扌的绝望崩溃的边缘,正是因为这样,各种死亡和恐怖的意象才会充斥在他的作品中,才会造就他独特的哥持式写作风格.然而与其他哥特风格不同的是,爰伦坡擅长把人放到极端恐怖的情墳中,在这种情景之下,会暴露出人内心最深处的阴暗丑恶的一面,爰伦坡就是要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将人性这丑恶的一面赤裸裸地撕开给人看,让人体会到这种来目于恐怖世界的快感。
在其小说《黒猫》中,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恐怖主义色彩,运用了大量的象征的手法,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让读者直接感受到这种身临其境的恐怖氛围,小说开头叙述的是善良温II页的主人公和妻子养了一只颇有灵性的黑猫普路托,并与这只黑猫的感情越来越好,后来由于酗酒,控制不了自己脾气败坏,竟然用刀将猫的眼睛剜了出来,清醒之后感到伤心,伤心进而转化为恼怒,竟将猫吊死在树上,但杀死猫的那天晚上居然发生了火灾,房屋几乎被烧毁,但除了主人公床头那面埴,可离奇的是,那面墙上居然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猫的图宰,墙上的猫的脖子上还栓了一根绳子,这让主人公立刻联想到死去的那只猫晋鲁托,这让他惊恐万分,这种恐俱不仅来目于主人公对这只突然出现在墙上的猫的恐怖气氛未知的惧怕,也是由于他害怕自己的罪行被揭壺,虽然这只猫已经死了,但墙上的图宰却一直刻在主人公的脑海里,一直折磨着他,仿佛生活在一个恐怖世界之中,而这只猫就成为了一个恐怖的意象。
从各个角度分析的爱伦坡的黑猫
黑猫写的是一个人由于酗酒从善良变得暴躁,将他原本珍爱的黑猫普路托剜去了眼睛,黑猫从此对他敬而远之,在这里爱伦·坡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毕竟天良未泯,因此最初看见过去如此热爱我的畜生竟这样嫌恶我,不免感到伤心。
但是这股伤心之感一下子就变为恼怒了。
到后来,那股邪念又上升了,终于害得我一发不可收拾。
关于这种邪念,哲学上并没有重视。
不过我深信不疑,这种邪念是人心本能的一股冲动,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原始功能,或者说是情绪,人类性格就由它来决定。
谁没有在无意中多次干下坏事或蠢事呢?而且这样干时无缘无故,心里明知干不得而偏要干。
哪怕我们明知这样干犯法,我们不是还会无视自己看到的后果,有股拼命想去以身试法的邪念吗?”然后,此人将黑猫吊死在树枝上,当晚,这人家里起火,烧得家财散尽,只有一面白墙壁不倒,上面有一层浅浮雕,赫然是一只猫,脖子上还挂着绳索。
他虽然用科学向自己解释了一通,但还是心存害怕,后来又从酒吧带回了一只与普路托相似的猫,这猫被带回家的第二天就不知被谁剜掉了一只眼睛,这使得他对这猫又深恶痛绝又害怕。
一天他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隐藏尸体的方法——把尸体砌进墙壁。
之后他发现黑猫竟同时不见了,心里充满了恐惧,在警察搜查他的家时,墙壁里发出了猫叫,原来他在慌乱中将猫与尸体一起砌进了墙壁。
之所以如此详细地讲述情节是因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一连贯的潜意识,由于酗酒而暴躁,由暴躁而愧疚,由愧疚而恼怒,由恼怒而恶向胆边生,而后又由于愧疚而恐惧,由于恐惧而又暴躁,总之心理描写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犯罪冲动型小说黑猫The Black Cat:男人虐猫后的心路历程。
埃德加·爱伦·坡189-1849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和散文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六七十部优秀的短篇小说被文学界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爱伦·坡短篇小说批判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要素并在承袭的基础上成功地将哥特式小说中由外部气氛引起的感官恐怖向内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恐怖———心灵的恐怖提升了恐怖的审美价值。
黑夜里的绿宝石爱伦·坡《黑猫》赏析
黑夜里的绿宝石爱伦·坡《黑猫》赏析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是哥特小说的巅峰,他的作品中大多对恐怖的场景大肆渲染,对病态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扭曲的灵魂进行刻画,《黑猫》是其典型作品,拥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一、哥特式特征的艺术魅力哥特小说来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19世纪20年代后,兴盛于美国,哥特的本意是指来自斯塔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落的名称,后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首创“哥特式”一词,本来是指文艺复兴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风格。
在18世纪前期的英国,有一个人建造了一座哥特式豪宅并办了一个印刷厂,出版一些发生在荒凉的哥特古堡教堂里的恐怖故事的读物,渐渐形成了“哥特小说”这种流派。
哥特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恐怖,不仅是事件本身的恐怖,还有环境氛围、时间的恐怖,而且哥特小说一般都是血腥暴力的,以此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黑猫》这个文本中,爱伦・坡细致地描写了男主人公残忍地对他心爱的黑猫“普路托”进行虐杀:“有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眼泪汪汪,心里痛悔不已,就此把猫吊死了。
”足见男主人公内心的邪恶、变态、扭曲,难以想象他是如何下这种狠手的,何况普路托是一只十分温顺的黑猫,一直陪伴主人,对主人忠心耿耿,在男主人公剜它眼珠后它都没有离开,也没有报复主人。
但是男主人公并不是一开始便是恶人,在婴儿时期,男主人公甚至是以生性温顺、富有爱心而闻名的,他尤其喜欢动物,后来在迷恋酒精的情况下,他才渐渐地沦为了一个恶人、虐待狂、杀人犯。
正是小说中男主人公“善”的形象与“恶”的形象的强烈对比、冲突,更能引起读者对人性的善恶的深思,这种强烈的震撼往往比直接铺叙“恶”更为有力,更好地体现了哥特特征。
小说里,男主人公的病态人格也体现了哥特特征。
在酒精的影响下,主人公变成了一个虐待狂,处于病态人格的状态下。
他先是将普路托活活吊死,后因酒醒感到愧疚,想要找一只与普路托相似的猫代替,碰巧也让他遇上了一只黑猫,唯一与普路托不同的就是胸前有白毛,开始主人公还能忍受它,后来由于想到普路托,越来越厌恶它,精神的病态使他愈发暴躁,最终在地下室失手砸死了妻子,一开始的忏悔演变成一桩凶杀案,而在凶杀案过后主人公还能冷静地埋尸掩藏,更加体现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主人公并没有因作恶而感到罪恶,反而感到心理愉悦,让人读罢毛骨悚然。
爱伦坡黑猫中的不可靠叙述者
爱伦坡黑猫中的不可靠叙述者摘要:《黑猫》出自美国文学家埃德加•爱伦•坡笔下,《黑猫》是一篇哥特风浓郁的短篇惊悚小说。
文章全文都以第一人称我作为主要陈述者,一个将死之人即将接受法律制裁,言简意赅的叙述自己的犯罪过程。
在叙述自己与黑猫的交集中,主人公残暴行为及变态心理被表述的淋漓尽致。
由于主人公的人格与作者的道德价值观完全不同,因此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一个心里极度变态者,更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
作者在小说中流露出对主人公的极尽嘲讽,并夸张的表达了人物心理,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主人公也就是叙述者的不可靠行。
《黑猫》全文并无华丽辞藻,看似平铺直叙的自我检讨,却收到了极佳的阅读效果【1】。
这与叙述者的不可靠性给读者带来的反差不无联系,如此用心的安排,使得《黑猫》成为文学界短篇小说的巨著。
在经济高度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爱伦•坡研究不仅具有视野的开放性和学科的包容性,还具有研究载体的多元性。
除了传统的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今天的爱伦•坡研究还被赋予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意义。
网络的发达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学术的交流更加便利。
世界各地关于坡的网站多不胜数,形成了全球化的爱伦•坡研究网络。
各种与坡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也构成了“坡产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坡研究协会前任主席杰拉尔德•肯尼迪说道,“无论人们对坡的文学成就持何异议,不可否认的是,还没有哪一位南北战争前的作家像坡这样在当今社会受到欢迎和认可【2】。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坡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学天才,而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理念,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之中。
面对如此穿越时空、影响深远的文化魅力,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当代文化成就了坡,还是坡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杰拉尔德•肯尼迪给我们的答案是二者皆有之。
不过,他认为坡文化在当今社会经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坡对现代美国社会由来已久的历史和文化精神的把握。
也就是说,坡作品中所反映的暴力、疯狂、变态、疏离、错位和犹疑等主题恰恰映射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作者:杨婷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2期
摘 ;要:美国埃德加艾伦坡堪称文坛上一朵奇葩,对美国文学史有着深厚的影响。
特别是哥特式小说,离奇的故事情节,荒诞的人物构造,独特的写作手法等等。
每个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都能使人神经紧绷,惊恐过后不禁又会陷入深深的思考,这正是其特有的魅力所在。
《黑猫》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主要从主人公的人格,场景设置和超自然现象等方面展现爱伦坡对哥特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式;超自然;《黑猫》
指导教师:张艳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一、爱伦坡及其创作风格
爱伦坡是美国小说家,诗人以及文学评论家。
尤其恐怖小说和短篇是里程碑式的,后人无法企及更难以超越的。
爱伦坡在其短篇小说批判地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要素,在承袭的基础上,把一直以来人们利用氛围制造恐怖而内化为人心理的扭曲,让人从内而外的感到恐惧。
瑰丽的场景,精确的逻辑,阴郁的气氛,缥缈的想象,摄人心魄的死亡气息,充满张力的惊悚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爱伦坡的作品。
爱伦坡的绝大多数小说迎合了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鼎盛发展的潮流。
加之他的小说又有别于其他的哥特式小说,树立了自己的一套风格,不仅当时广受追捧,在后辈作家的作品中,也能读出他的味道。
二、哥特式小说
哥特,大致可以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时期:罗马时期的哥特蛮族文化,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十八世纪的文学和思想风潮以及现代以哥特为核心的哥特次文化。
“哥特”起初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建筑风格,而后在17世纪英国人将其运用到文学上,从而催生哥特式小说。
贺拉斯·华尔普是哥特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奥特兰多城堡》开辟了哥特小说这条道路。
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哥特小说依然小众,但是乘着文学思潮的东风,以及出现了几位名家,还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这片沃土上开枝散叶,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勾勒出诡异的氛围,扣上主题,这是哥特小说最初的形态。
荒无人烟的古老建筑,无法告人的秘密,难以捉摸的人性,面目狰狞的鬼魅等这些元素所构成的神
秘,恐怖气氛形成了哥特式小说独有的特点。
普遍以复仇,乱伦,凶杀,善恶之间的冲突为主要内容。
再加上离奇精妙的情节,恐惧感瞬间袭上心头。
哥特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性格癫狂变态,行为怪异,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因此能紧紧抓住读者一探究竟的心,游历其中,和里面的人性做斗争。
三、哥特式在《黑猫》中的体现
人物是哥特小说中的灵魂,尤其主人公,多是人格不健全,小说将人性阴暗面完全曝露出来。
在《黑猫》中,“我”起初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
“我”生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因此家里喂养了一只黑猫,“我”给予它家人般的呵护,还有一个意气相投的妻子,直到这里,“我”还是个幸福的普通人。
然而酗酒使“我”完全丧失理智,“我”残忍的把普路托的一直眼睛挖掉,最后把它虐杀,即使亲爱的妻子也在“我”癫狂的状态下被砍杀。
在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对于残忍挖掉普路托眼睛也曾追悔莫及,对于自己的这种暴行也心生颤栗,但完全不妨碍“我”继续残害普路托——将其活生生的吊死在树枝上。
紧接着,在误杀妻子后已经没有痛苦悔恨,还冷静的分析如何藏尸,墙壁结构以及水泥的硬度。
这时候的理智完全就是一个是心病狂的杀人恶魔,这样心理的转换,完全展现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
哥特小说十分追求营造氛围的效果,这种追求,似乎已经达到了极致。
就像把人扔到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感觉万念俱灰,就是这种极致的恐慌。
《黑猫》中不同于以往古堡的设定,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显然也符合哥特式场景的特点。
与其去想象古堡的神秘幽深带来的恐惧,不如自家地下室来的真实。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刺激着读者每个细胞和毛孔。
地下室空间密闭狭小,处于其中,不尽的恐慌侵袭着着心脏,犹如死亡般的窒息。
似乎只有幽灵才能在此出没。
湿冷的墙壁里嵌着的确实一具冰冷的尸体,警察没有发现,要离开时,“我”却大脑发热的主动敲打墙壁,里面呼应般的发出一声哀嚎。
冰冷的墙壁,暗黑的水泥,腐烂的尸体,黑猫张着的血口,这些使得我们似乎都能看到水泥上泣出血。
极致的描写仿佛空气都凝结,不敢稍作喘息。
爱伦坡惊为天人的想象力和跳脱的思维,借由超自然巧妙的展现出来。
故事中,“我”伸出魔爪,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把普路托的一只眼生生的抠出来,几天后又不费吹灰之力的把它吊死。
在吊死普路托的当天晚上,家里竟然意外失火了,而我床头靠近的那堵墙没被烧毁,上面还出现了一只惟妙惟肖的猫的浅浮雕,猫脖子上还套着一根绞索。
而后“我”在街上遇到了第二只猫,它和普路托长得一模一样,除了胸前那一撮类似绞刑架的白毛。
在现实中没有的事,却在文章中发生了,看似荒诞,却又是情有可原,像是因果报应,将“我”引入死亡。
超自然现象的运用,不仅仅是纯粹的感官刺激,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人内心的某种诉求。
四、总结
《黑猫》是爱伦坡最具代表性的恐怖小说之一,通篇小说,人物场景构造,无时无刻都流露出一种压抑感,渲染着一种哥特式恐怖诡异的气氛。
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恐怖的创作,不单单刺激着人的感官,更是对人内心的探究,对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振武.爱伦坡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爱·伦坡.爱·伦坡精选集[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