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教

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注重学生科学探究和观察能力的训练,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提倡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后,独立自主设计并完成探究过程,构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知识体系。

二、实验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鲫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本节课通过学生独立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提炼鲫鱼的形态、运动和呼吸等方面的特征,从而概括出鱼类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生性活泼,教师要以情激趣,把握教学重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习,对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提高实验技能,完善合作意识。

教学条件分析:教师准备PPT课件,水槽、活鲫鱼、面包屑、颗粒鱼食、双面胶、夹子、橡皮筋、筷子、红墨水、滴管、放大镜及相关问题的资料。学生准备课下收集的鱼类生活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得出。

难点及突破方法策略: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的指导完成。

四、实验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鱼类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验准备

准备的材料有:新鲜鲫鱼、面包屑、颗粒鱼食、双面胶、筷子、红墨水、滴管、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各种形状纸板、橡皮筋、曲别针、纱布、细线),放大镜及相关问题的资料。

六、教学流程图

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观看录像,产生兴趣

通过观察提出问题

围绕问题提出假设

→→

观察鲫鱼并设计探究实验,完成探究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实施实验

操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各小组发布实验结论,全班一起总结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通过随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

七、教学过程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未来世界》片断,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录像,引导学生得出要想在未来水世界生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出示自学目标出示自学目标:尝试完成“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呢?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呢?

一、观察:(每张桌上放一个水槽,一条鲫鱼在水槽中游动。)尝试通过观察分析: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

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二、设计探究实验

1、通过观察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可行性,确定几个可行的问题进行下一步探究——作出假设。

2、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3、制定计划

老师这里有多种实验器材供大家选取,各组可根据选取的器材进行实验的设计。注意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自然状态下的情况。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

4、实施实验

巡视各组给出合理化建议。

5、得出结论

对各组的结论进行评说

6、表达交流

请同学们将各小组的结论综合起来,结合信息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有哪些基本特征。

通过随堂练习

本节

课知

1、 观察上图,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有哪

些?

2、海马是鱼吗?为什么?

八、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激发研究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的鱼是如何适应水中生活的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已经很熟悉,但是在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中,有些环节中学生的参与还不够充分,有的同学只等其他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后一抄了之,还缺乏积极的参与性。本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多,步

骤繁琐,导致有些组实验没有最终做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