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课件《水质工程学》

合集下载

水质工程学课件第四章4.3-4.6

水质工程学课件第四章4.3-4.6

二、工作特点 1、沉淀效率高,表面负荷大,停 留时间短 2、水力条件改善
R↓↓
Re ↓↓ ,斜管Re<200,斜板Re<500
Fr↑↑ ,Fr=10 ~10 -3 -4
3.斜管下部(过渡段)的再絮凝作 用。
三、分类 按水流方向分 上向流(板管) 平向流(板) 下向流(板管) 按水流与滑泥方向分 异向流 同向流
废水: 含油废水(石油化工、机械加工、食 品工业废水等) 造纸厂白水回收纤维:时间短,SS去 除率90%以上,COD去除率80%,浮渣浓度 5%。 染色废水 毛纺工业洗毛废水――羊毛脂及洗涤剂 浓缩污泥(效果比沉淀法高)
思考题
沉淀分为哪几类,各类特点是什么
以平流沉淀池为例分析理想沉淀池的工
第六节 气 浮
气浮法是一种固-液分离的方法。 ★ 具体过程:通入空气→产生微细气泡 →SS附着在气泡上→上浮 ★ 应用:自然沉淀或上浮难于去除的悬 浮物,以及比重接近1的固体颗粒 ★ 气浮与沉淀过程相反,但规律相同。
1.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 气、水、固三种介质,每两个之间都 存在界面张力。三相间的吸附界面构成的 交界线称为润湿周边。通过润湿周边作 水、粒界面张力作用线和水、气界面张力 作用线,二作用线的交角称为润湿接触角 θ 。见图4-22。 θ 0,不能气浮 θ <90, 亲水性,颗粒附着不牢 θ >90, 疏水性,易于气浮,疏水吸附 θ 180,最易被气浮
工作特点 (1)配水均匀:
(2)混合效果好 (3)澄清效果好 脉冲作用: (4)泥水分离好
a.配水穿孔管,流速大 b.有人字板整流
a.有利于接触絮凝 b.自动调整泥渣浓度
优点:
(1)净水效果好 (2)除真空脉冲器外,无机械

《水质工程学》课件

《水质工程学》课件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 方法
水资源管理旨在有效利用和保 护水资源,采用科学规划和综 合管理。
水质工程实践案例
水质工程应用案例
通过介绍实际应用案例,展示水 质工程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城市污水处理例
介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 运营,解决城市污染问题。
饮用水安全保障案例
分享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成功案例 和可行性措施。
《水质工程学》PPT课件
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污染与处理、水质分析与监测、饮用 水标准与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学科。本课程将深入探讨水质工程学的各个方 面。
课程概述
水质工程学的定义
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的物理 化学性质、污染与处理等方 面的学科。
水质工程学的应用范围
水质工程学应用于饮用水安 全、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 等领域。
总结与展望
1 水质工程的意义
水质工程学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未来发展方向
水质工程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持续创新和发展。
3 自我提高和学习建议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实践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水质工程技能。
水质工程学的历史概述
水质工程学起源于古代文明, 经历了技术发展和研究进展。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 水的组成
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化学式为 H2O。
2 电离、酸碱度和 pH 值
水分子可以电离形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影响酸碱度和 pH 值。
3 溶解度
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压力 和物质特性影响。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混凝、 絮凝、过滤、消毒等。
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 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水质工程学1过滤PPT课件

水质工程学1过滤PPT课件

∶·∶··
过滤过 ∶:::∶ ∶·: ·。∶·:
…。∶.···…∶·∶ ·∶·:∶·:
程·
1.过滤过程
: ·:…···…·∶ ··:: :··: : ··: ·∶·: …∶.···…∶·∶ ··∶:::∶·。 ∶·:…。∶.···… ∶:::。∶·。∶。·:。 …。∶。∶。 ·。·∶ ·· ∶·∶··。∶::。: ∶·∶··
过滤过 ∶:::∶ ∶·: ·。∶·:
…。∶.···…∶·∶ ·∶·:∶·:
程·
1.过滤过程
: ·:…···…·∶ ··:: :··: : ··: ·∶·: …∶.···…∶·∶ ··∶:::∶·。 ∶·:…。∶.···… ∶:::。∶·。∶。·:。 …。∶。∶。 ·。·∶ ·· ∶·∶··。∶::。: ∶·∶··
五、滤池的种类
(一) 按滤速
1、慢滤池 0.01~0.4m/h 2、快滤池 8~10m/h 3、高速滤池 10~16m/h
五、滤池的种类
(二) 按作用水头 (三) 按水流方向
1、重力滤池 4~5m 2、压力滤池 15~25m
1、下向流滤池 2、上向流滤池 3、双向流滤池
(四) 按滤料组成
1、单层滤池 滤速 8-10m/h 2、双层滤池 滤速10-14m/h
直接过滤。(原水浊度低,水质好) 在废水处理中,过滤常作为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法等的预处理手段,也作为生化处理后的深度处理,使 滤后出水达到回用要求。
四、作用 (给水)
1、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 2、同时水中有机物、细菌及病毒将随水的浊度 而部分被去除。
降低
3、为滤后消毒创造了良好条件。
(残留于滤后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的保护和依附时,在滤后 消毒过 程中也将容易被杀灭。)

[PPT]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工程(共333页)

[PPT]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工程(共333页)
(7)对部分原有项目的限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共4项: 浊度、铅、镉、四氯化碳。
(8)增加了粪性大肠菌群的项目。
1.2标准的基本要求(P237表14-2)
1)水中不得含有病源微生物(3种)。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70多种)及放射性物质(2种)
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1.3标准简介( 指标分类)
5)冷却方法
2.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
1)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2)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或)
深度理论与设计.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钟淳昌主编.净水厂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1
3.(日) 水处理理论与应用.张自杰等译.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
§1-1水源水质 §1-2水质标准 §1-3 给水处理方法概述 §1-4反应器
《水质工程学》电子教案 ------给水处理工程
课程性质及任务
〈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主 干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 面系统地了解水的性质、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等概 念,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及基本应用与发展;基本掌握各种水处理 的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设计规范以及新工艺与 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 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培 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 艺系统的初步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 力。
1.3.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 感官性状指标(物理指标)
浊度 、悬浮物 、臭和味
2) 化学指标 a 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 b 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 c 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

水质工程学课件

水质工程学课件

据参与事故处置的专家估算, 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20吨。 由于泄露量之大在国内历次重 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都是罕见的, 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300公里。
去除原理:往江水里投放烧碱或石灰, 提高PH值让水呈弱碱性, 使镉不溶于水并从水中分离,形成碳酸镉细小小颗粒。 再往江水里投放聚合氯化铝混凝剂, 是为了让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絮凝成大颗粒。 沉淀到河底的镉之后会缓慢释放。
水资源总量缺乏,水资源形势严峻 水资源开发量逐年增加,浪费严重 水体污染普遍
水发 流渗
径流
雪 蒸
冰川 发
水文学、水文地质学、 水利地下工水 程等河、湖、水库


2. 用水的循环——水的社会循环
给水系统的水源和排水系统接纳水体的地方大多 是邻近的河流。取之于水体,还之于水体,形成另一 种受人类社会活动作用的水循环——水的社会循环。
2. 范瑾初等,水质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许保玖、安鼎年,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4.韩洪军、杜茂安,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
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
5. 陈陪康等,给水净化新工艺,学术书刊出版社
6. 张玉先等,现代给水处理构筑物与工艺系统计算,化学工
业出版社。
主要相关网站
中国水星
中国水网
• 第8章 离子交换 • 第9章 膜滤技术
• 第5章 过滤 • 第6章 吸附
• 第10章 水的冷却
• 第7章 氧化还原与消毒 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思考、
• 第19章 特种水源水处
做习题、搞设计
理工艺系统
• 第18章 典型给水处理
系统和水厂设计
第17周 净水厂课程设计
主要参考书目

水质工程学PPt

水质工程学PPt

•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是城市的血液,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 是城市的血液, 没有水就没有城市。 会,没有水就没有城市。我跟水打了 60多年的交道 多年的交道, 60多年的交道,深感至今对于水的 利用和处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 讨,特别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城镇的今天,尤为如此。”这 会主义城镇的今天,尤为如此。 是顾康乐一生的迷恋, 是顾康乐一生的迷恋,也是他留给后 来人的希冀。 来人的希冀。
• 主要课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 主要课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水力学、 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测 量学、水泵与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 量学、水泵与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 无机化学、水分析化学、工程制图、 无机化学、水分析化学、工程制图、电 工与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工与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管理 科学等。 科学等。
• 求职意向 应聘职能类型一: 应聘职能类型一:市政工程师 应聘职能类型二: 应聘职能类型二:给排水工程师 应聘职能类型三: 应聘职能类型三:建筑制图 应聘职能类型四: 应聘职能类型四:水电工程师 应聘职能类型五: 应聘职能类型五:设备工程师 应聘职能类型六: 应聘职能类型六:环保工程师
• 工作经验 2007年 7月 到天津市政工程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 暑期社会实践。 2007年 7月 到天津水利局及海水淡化研究所 参加暑 期社会实践。 2007年12月 在山东建筑大学校内实践基地实习。 2008年 8月 到北京西点方略营销顾问公司 参加银行 信息数据录入与整理工作。 2008年11月 到济南建大教授花园工地、09年十一届 全运会主场馆参加水工程施工实习。 2008年11月 到济南雪山供水有限公司、光大水务 (济南)有限公司、济南鹊华水厂实习。 2009年3月 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市政给排水设计 员 2009年7月 东莞新城市政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市 政给排水设计员

水质工程学(全套557页PPT课件)

水质工程学(全套557页PPT课件)
空间分布不均 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年内及年际变化大 60-80%降水集中在夏季,7,8,9月 年际变化差3-6倍(大时)
给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取水过程
地表水(泥沙、藻类)和地下水(井) 2、输配水过程 防止二次污染、输水损耗(水的安全、管道安全) 3、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点污染污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水体自净能 力不足(水的良性循环、清洁生产); 面污染比较分散,收集治理麻烦(科学施肥撒药、节 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系数。例如:改进灌溉方式) 4、污水的处理再利用
水量短缺是水量达不到人们的需求而造成的水短缺。
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 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 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 战。在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有时每周正常 供水仅9小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 的1/4。据称,在义乌有两样商品最好卖,即水桶和 水泵。
1.3 饮用水与健康
水质不良可引发多种疾病,严重时威胁人的生命。世 界卫生组织认为,80%的成人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 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
1.3.1 水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影响较大:细菌、病毒、致病原生物。 此外还有藻类、真菌、寄生虫、蠕虫等。
1.3.2 水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包括:微量元素及其他无机物、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消毒剂及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 通常将在20℃,历时20天生化需氧量以BOD20表示。为 缩短检测时间,常以20℃,5天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常 用有机物的水质指标,一般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
★ 化学需氧量(COD)
• 定义: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重铬酸钾(CODCr或COD)

(完整版)水质工程学课件

(完整版)水质工程学课件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

1 天然水体中的杂质1.1.1按杂质颗粒的粒度分为:悬浮物—-零点几个微米至毫米,浑浊,显微镜或肉眼可见胶体——几纳米至零点几个微米,浑浊,超显微可见溶液——通常在纳米级以下,透明,电镜可见注:胶体化学定义胶体范围1 nm~100 nm,工程运用上边界0.45 μm或1 μm(1)悬浮物:泥土、粘土(〈50μm)、砂(〉50μm)、金属氧化物、原生动物及其包囊、藻类(〈80μm)、细菌(0.2~4μm),纸浆纤维、石油微粒等。

(2)胶体:粘土类物质、金属氢氧化物、蛋白质(10~30nm)、硅酸(10~100nm)、纤维素、高分子有机物(如腐殖质内的富里酸和腐殖酸)、病毒(8~100nm)等等。

(3)溶液(溶解杂质)①溶解气体:O2、CO2、N2等(未污染水O2=5~10mg/L,〈14mg/L, CO2来源于有机物质的分解及地层化学反应,CO2的多少影响到碳酸平衡、碱度等,地面水一般为20~30,地下水可高达100 mg/L);②阳离子:Ca2+、Mg2+、Na+、K+、Fe2+、Mn2+等;③阴离子:HCO3-、Cl—、SO42-、NO3-、SiO32-、F—等;④溶解性有机大分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有)1。

1。

2按污染物的类别分:(1)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自然生成的有机物,能够被微生物降解成为无机物,微生物同时要消耗掉大量氧,危害水体质量。

(2)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杀虫剂、除草剂)、脂类化合物、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以及纤维素、木质素、腐殖质等植物残体。

其中一些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脂等.POPs对于自然条件下的生物代谢、光降解、化学分解等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POPs在水体中的半衰期大多在几十天至20年,个别长达100年;已有的研究表明,POPs 除具有急性和慢性毒性外,还具有显著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以及神经毒性和内分泌干扰特性等.其中,尤以其毒性效应,激素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更受关注。

《水质工程学》课件

《水质工程学》课件

水质工程学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质工程处理的智能化 和自动化,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生态化与可持续性
发展生态化水质处理技术,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
多功能化与综合化
开发多功能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满足不同水质处理需求,实现综合化 发展。
定制化与个性化
03
消毒工艺流程
04
膜分离工艺流程
03
水质工程学基本技术
混凝技术
总结词
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脱稳,形成大颗粒絮状物,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将其去除。
详细描述
混凝技术是水质工程学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主要应用于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领域。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铝 盐、铁盐等,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脱稳,形成大颗粒絮状物。这些絮状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沉淀或过滤被 去除,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
全。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
工业废水特点
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波动大等。
处理工艺选择
根据废水性质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物理 、化学、生物处理工艺。
废水处理目标
降低污染物浓度、实现达标排放、资源化利 用等。
运行管理
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废水处理设 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实践
重要性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质 工程学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 制以及人类健康保障等方面发挥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质工程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水质工程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 净水技术,如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净水 方法。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推动了 水质工程学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膜法水处理技术第一节、膜和膜分离的分类一、膜的定义和分类尽管在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应用的商品膜种类繁多,以及具体的分离机理和使用方法千差万别,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性——选择透过性,所以膜的一般定义是:膜是分离两相和作为选择性传递物质的屏障(示意见图8-1)。

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定义,没有涉及到膜的具体结构和功能。

图8-1 选择性透过膜的定义(推动力△p、△c或△ψ)膜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膜的结构可能是均质的,也可能是非均质的;膜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带电的;膜传递过程可以是主动传递过程,也可以是被动传递过程。

主动传递过程的推动力可以是压力差(△p)、浓度差(△c)或电位差(△ψ)。

下面将膜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膜结构分类膜的形态结构决定了分离机理,从而也决定了其应用。

按膜结构分类,其划分如图8-2所示。

图8-2 按膜结构的分类图示之间,传质阻力由膜的总厚度决定,(1)对称膜的厚度一般在10~200m降低膜的厚度可提高渗透速率。

(2)不对称膜的出现和发展使膜过程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

不对称膜由厚度0.1~0.5m μ的致密皮层和50~150m μ厚的多孔支撑层构成,由于起分离作用的皮层致密且厚度很小,所以它同时具有高的选择性和高的渗透速率的优点。

不对称复合膜中的皮层和支撑层是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要求分别进行优化,使膜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2、按化学组成分类不同的膜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亲和性能。

对于不同的分离体系,利用不同材料制备的分离膜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已有数十种材料用于制备分离膜,具体见表8-l 。

表8-1 膜材料的分类(1)纤维素类是应用最早,也是应用最多的膜材料,它主要用于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透析膜中,在气体分离膜和渗透蒸发膜中也有应用。

由于在较高温度、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纤维素类膜易水解,此外易被许多微生物分解,所以纤维素类膜的耐久性较差。

(2)芳香聚酰胺和杂环类材料主要是通过就地聚合制备复合反渗透膜,其膜的性能优于纤维素类膜。

(3)聚酰亚胺是近年开发应用的耐高温、抗化学试剂的优良膜材料,目前已用于反渗透膜、超滤膜、气体分离膜的制备。

(4)聚砜类是反渗透膜、超滤膜、微滤膜和气体分离膜的重要材料。

聚丙烯是微滤膜的常用材料。

硅橡胶类、聚烯烃、聚乙烯醉、尼龙、聚碳酸酯、聚丙烯和含氮聚合物多用作气体分离膜和渗透气化膜的材料。

(5)玻璃已被用于制备中空纤维形式的反渗透膜和超滤膜。

陶瓷与金属多用于制备超滤膜和微滤膜。

3、按分离机理分类根据分离机理,膜大致可分为多孔膜、无孔膜和载体膜。

如表8-2所示。

表8-2 各种主要水处理膜过程的分离机理分离体系中L为液相,G为气相。

(1)多孔膜在处理溶液时根据颗粒大小进行分离,主要用于超滤和微滤。

(2)无孔膜利用分离体系中各组分溶解度或扩散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主要用于气体分离、透析、蒸气渗透等过程。

(3)载体膜是通过载体分子对某一组分高度专一的亲和性来实现不同组分间的分离的,通过膜的组分可以是气体、液体、离子或非离子。

4、按几何形状分类无论在实验室或工业规模的生产中,膜都被制成一定形式的组件作为膜分离装置的分离单元。

在工业上应用并实现商品化的膜组件主要有平板型、圆管型、螺旋卷型和中空纤维型,相应的膜的几何形状分为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和中空纤维式。

后三种皆为管状膜,它们的差别主要是直径不同:直径>10mm的为管式膜;直径在0.5~10mm之间的是毛细管式膜;直径<0.5mm的为中空纤维膜。

管状膜直径越小,则单位体积里的膜面积越大。

二、膜分离的定义和分类1、膜分离的定义所有分离过程都是利用在某种环境中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

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两侧加以某种推动力时,原料一侧的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

2、膜分离的方法不同的膜分离过程中所用的膜具有一定结构、材质和选择特性;被膜隔开的两相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推动力可以是压力梯度、浓度梯度、电位梯度或温度梯度,所以不同的膜分离过程的分离体系和适用范围也不同。

膜分离的方法有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透析、电渗析、载体促进传递、渗透汽化、膜精馏、膜萃取和气体分离等膜分离过程(见表8-2)。

本章主要简述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和电渗析。

第二节、反渗透(RO)和纳滤(NF)一、概述人类发现渗透现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20年代Vaint Hoff和J.W.Gills才分别从热力学上建立了稀溶液理论及渗透压与其他热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1953年C.E.Reld建议美国内务部将反渗透研究列入国家计划,60年代Loeb和Sourirajan制得了世界上第一张高脱盐率、高通量的不对称CA反渗透膜,大大地促进了膜科技的发展,70年代初,Du Pont公司的芳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器问世,80年代初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问世,80年代末高脱盐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工业化,90年代中期超低压高脱盐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也开始进入市场。

反渗透已成为海水淡化最经济的技术,反渗透海水淡化容量1994年统计为1.2×106m3/d;反渗透也是苦咸水谈化的主要手段,目前产水量达5×106m3/d;反渗透已成为超纯水和纯水制备的优选技术:另外在各种料液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以及废液的再生回用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国反渗透的研究始于1965年,1967~1969年的全国海水淡化会战为CA 不对称膜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70年代进行了中空纤维和卷式反渗透元件的研究,于80年代初步工业化。

70年代曾对复合膜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70年代末停了下来,80年代中重新开始复合膜的开发,经“七五”和“八五”攻关已中试放大成功。

国内反渗透工艺主要用于电子、电力、食品、饮料和化工等领域的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少量的用于苦咸水淡化。

与国外相比,我国某些反渗透工艺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膜与膜组器的技术和性能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复合膜性能比国外低且还未规模化生产,卷式元件和中空纤维组件离海水淡化的目标还有不少距离。

纳滤膜(NF )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的膜品种。

国际上纳滤膜的研究始于70年代中,初始目标是软化水,用膜法代替常规的石灰软化法和离于交换法,最初想以改性CA 不对称膜来达到这一目的,不久通过对复合膜的研究发现,一些品种的芳族聚酰胺复合膜有优异的纳滤性能。

80年代中期纳滤膜商品化,至今有多种材料和型号的纳滤膜,如CA -CTA 不对称纳滤膜、芳族聚酰胺界面缩聚复合纳滤膜和S -PES 类涂层复合膜等。

其截留分子量在百量级,再加上电荷的影响,在水的软化、不同价阴离子分离和高、低分子量有机物分级以及中、低分子量有机物除盐等方面有独特优点而广泛应用。

我国纳滤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在实验室中相继开发了CA -CTA 纳滤膜,S -PES 涂层纳滤膜和芳族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等,并对其在软化水、染料和药物中除盐及特种分离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一批初步的成果。

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的纳滤研究仅能说是刚刚开始,即膜的研制、组器技术和应用开发等都刚起步。

二、反渗透原理当用一个半透性膜分离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时,半透膜仅允许溶剂分子通过。

由于浓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低于它在稀镕液中的化学势,稀溶液中的溶剂分子会自发地透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中迁移。

如图8-3(a )所示。

图8-3 渗透过程示意图等温条件下浓溶液(相1)中溶剂的化学势为:(8-1)稀溶液(相2)中溶剂的化学势为:(8-2)式中,i μ和0i μ分别是溶液(相1和相2)中溶剂的化学势和标准化学势;R 是气体常数;T 是温度;i α是溶剂的活度,V i 是偏摩尔体积,p 是溶液(相1和相2)的压力。

令2,1,i i μμ=,即渗透达到平衡,如图8-3(b )所示,由式(8-1)和式(8-2)可得(假定溶剂分子偏摩尔体积基本不变):(8-3)式中,流体压差(p 1-p 2)设为△π。

如果膜的一侧为纯溶剂,即12,=i μ(相2),则式(8-3)为:(8-4)如果向浓溶液一侧施加一压力p ,则:(8-5)若p >△π,即2,1,i i μμ>,浓溶液中溶剂分子的化学势将高于稀溶液中溶剂分子的化学势,溶剂分子将通过半透膜向稀溶液迁移,与自发的趋势相反,被称为反渗透,见图8-3(c )。

△π称为渗透压。

在实际反渗透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渗透速率,施加在膜两边的压差远大于渗透压。

二、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反渗透所用的膜为一种半透膜。

半透膜指只能通过溶液中某种组分的膜。

对水处理所用的半透膜要求只能通过水分子。

当然这种对水的透过选择性并不排斥少量的其它离子或小分子也能透过膜。

半透膜一般厚度为几个m μ到0.1mm ,分平膜与中空纤维膜两种。

中空纤维膜的外径为45m μ,内径为25m μ。

每m 3容器所装的中空纤维膜可提供约10000m 2的过滤面积,比平膜大10~50倍。

但是,平膜的透过通量比中空纤维膜高,以常见的醋酸纤维素膜为例,在5MPa 压力下对海水除盐时,平膜的透过通量为300~600L/m 2·d ,中空纤维膜的透过通量仅为15~45 L/m 2·d ,除盐率为98.5~99.5%。

根据电子显微镜的照片,半透膜的断面可表示如图8-4。

分表皮层、过渡层和多孔层三层。

表皮层致密,多孔层孔隙大,起支撑作用,两者间介以过渡层,成为一种连续的结构。

表皮层的致密结构使它具有透水而又不被堵塞的特性。

表皮层为一种微晶片结构,含有结合水,而过渡层及多孔层则为一种凝胶体的海棉状结构,含有结合水及毛细管水。

膜中的含水量最高时可达60%,其中表皮层只含10~20%。

图8-4 半透膜的结构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以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来进行解释。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以吉布斯吸附式为依据,认为:膜表面由于亲水性原因,能选择吸附水分子而排斥盐分,因而在固-液界面上形成厚度为两个水分子(1nm)的纯水层。

在施加压力作用下,纯水层中的水分子便不断通过毛细管流过反渗透膜,见图8-5。

膜表皮层具有大小不同的极细孔隙,当其中的孔隙为纯水层厚度的一倍(2nm)时,称为膜的临界孔径,可达到理想的脱盐效果。

当孔隙大于临界孔径,透水率增大,但盐分容易从孔隙中透过,导致脱盐率下降;反之,当孔隙小于临界孔径,脱盐率增大,而透水性则下降。

图8-5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示意图三、膜的迁移方程(根据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因为反渗透与纳滤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可视为同一过程。

反渗透和纳滤过程用于将无机盐、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