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刘伶
关于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
关于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摘要:一、竹林七贤简介二、裸奔故事的背景三、裸奔事件的过程四、裸奔事件的影响五、故事背后的思考正文: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可谓是极具传奇色彩。
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时期,主人公是著名的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晋代时期一批具有高尚品质、独立思考的文人雅士,他们崇尚老庄,讲究自然无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话说有一天,竹林七贤在山水之间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
他们不顾风雨,在竹林中尽情地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雨越下越大,七贤之中有一位名叫刘伶的人,突然脱掉衣服,裸奔起来。
他的举动让其他六位贤士惊讶不已,但随后他们也纷纷效仿,一起裸奔。
这个裸奔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
然而,竹林七贤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他们认为这是追求自然、摆脱束缚的一种方式。
对于这个事件,后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荒诞的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他们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竹林七贤的裸奔事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段佳话,传颂千古。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奇闻轶事,更是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它让我们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过于拘泥于世俗的规范,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追求自由,勇敢地面对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世俗的束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真实、自由的生活。
总之,竹林七贤裸奔的故事虽然看似荒诞,但它传达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在这个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世俗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竹林七贤之刘伶
石明杰 宋旗 杜鑫 申超
刘伶简介
• 刘伶(约221年-300年),魏晋时期沛国 (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 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 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 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 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 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自《世说新语 任诞第二十三》
•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 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 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 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 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 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wei)然已醉 矣。
• 那么有人问了:刘伶晋人,杜康黄帝时人, 时差几千年,这时杜康咋又造酒醉死了刘 伶?这里还有个“弯弯”不得不交代清楚。 • 且说杜康当年因造酒闻名,被黄帝启用为 “宰人”之后,消息传到天宫,受玉皇大 帝所诏在天庭当了酒仙,刘伶原来是王母 娘娘的一个书童,在天宫嗜酒成癖。一次, 因偷喝了王母娘娘“蟠桃宴”上的“御酒” 又绊倒了王母的玉石酒杯,王母盛怒,贬 他下界投胎,以惩此过。这时正是西晋, 书童投胎到沛国刘门之中,取名曰伶,字 伯伦。他虽然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后成 为“竹林七贤”之一,但酒性不改,整日 以酒为乐。
嗜酒如命
•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 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 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 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 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 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 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於是刘伶把酒肉 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 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 他经常乘鹿车,手裏抱著一壶酒,命仆人提著锄头 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 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醉与痴的名人例子
醉与痴的名人例子
刘伶是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泰始初年,刘伶曾任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但因其竭力提倡无为而治,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年,朝廷请刘伶再次入朝为官,刘伶不愿继续做官,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而罢。
在《刘伶与酒》中,记述刘伶好老庄之学,在生活上不拘礼法,饮酒为常,甚至达到了病酒的境地,纵酒放肆,做出了一些超越常理之事。
与同样是借酒避世,“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为惊世骇俗。
刘伶所作的《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北宋司马光记载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日:“死便埋我。
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
明代于谦的《醉时歌》也称“刘伶好酒世称贤,李白骑鲸飞上天”。
刘伶的骨子里已浸透了“无为”的思想,一生喜欢放荡竹林,饮酒做诗,自傲清高,留下了千古的酒名。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一旧袍,手理捧着一本书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如痴如醉”。
刘伶
醉里人生——浅论刘伶的生死观摘要:刘伶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人的觉醒”的时代。
七贤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抗着“名教”,作为“七贤”之一的刘伶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游戏人生,超然生死,这也是他的生死观的集中反映。
他的这种对于生死的态度,是对“名教”的一种迂回的反抗,有现实的“不得已而为”,也有其受黄老思想影响的“自然而然”。
他的这种选择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刘伶;酒;生死观;游戏;超然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之一,其生卒年代不可考, 约为魏黄初二年至晋永康二年间人。
他的容貌极端丑陋, 性格则豪放不羁, 纵情山水之间, 尤好老庄之学。
曾以一篇《酒德颂》, 被任命为建威参军。
在泰始初年的一次“对策论”中, 因大谈老庄“无为而治”理论而遭受罢免。
《晋书·刘伶传》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晋书·刘伶传》卷四十九)。
七贤各具个性,像一团团精神的火焰。
他们对生死的态度各异,而刘伶的体悟也堪称别具一格,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 宗白华评价刘伶生活的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年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第208页)。
汉代经学的衰微,由道家思想发展而来的玄学的兴盛使得晋人精神得到空前的解放。
玄学思想冲击了当时的思想界,在窒息压抑的氛围中唤起了人们的觉醒。
“作为人的自觉的重要的重要标志,就是全社会对人的自身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识。
以及文人士大夫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个性精神的追求,对人物品行的评判,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对人生短促的感叹”(王守国、卫绍生《酒文化与艺术精神》第99页)。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许多名士的各种怪诞之举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历史上的刘伶是谁
历史上的刘伶是谁刘伶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因嗜酒如命而出了名,又称为酒仙。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刘伶,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刘伶刘伶(约221年-300年),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建威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
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史书记载于《晋书列传十九——刘伶传》中。
刘伶的生平简介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
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
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与阮籍、嵇康两人特别聊的来。
他的主要作品有《洒德颂》和《北芒客舍》,文学风格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颇有建安之风骨,但是由于当时的西晋,管制较严,因此他的文字又采用了比兴、象征等一些修辞手法,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的文章轻灵肆意,语言幽默,对人与景地刻画都不看不见有雕琢的迹象,仿佛浑然天成。
他曾经在王戎的幕府下参军,协助王戎治理幕府事务,但是他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难以做军中表率。
晋朝初年,他入官为朝,但由于他为人率直,不肯做趋炎附势之人,在朝庭策问之中每次都坚持自已的意见,强调无为而治,而被朝庭所不容。
和他一同入朝为官的人都已经位居高位,在仕途上节节高升,只有他一人被排挤在朝门之外。
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精神的压力使他十分苦闷。
为了排泄心中的郁闷之情,他就开始借酒消愁,时间长了,就嗜酒如命,常年宿醉,原本就不佳的面貌,显得更加不堪,也因此他再无缘于朝庭,直到嗜洒寿终。
刘伶的小故事刘伶经常乘鹿车,手裏抱著一壶酒,命仆人提著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不足以使您的拳头舒服啊。
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於把拳头放了下来。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28新悦读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
而《酒德颂》这篇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另外一个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的形象,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大人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篇文章以颂酒为名,表达了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
好酒如命刘伶好酒,世人皆知。
“竹林七贤”都好酒,只是酒量有大小之别,酒品酒德也有高下之分。
其中刘伶,称得上“醉魁”。
刘伶嗜酒如命,狂饮无度。
山涛可以饮酒八斗,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一斗是3升,八斗就是48斤酒。
而著名的狂士阮籍,醉酒六十日不醒。
即便如此,这二人都喝不过刘伶,可见刘伶酒量非同一般。
“醉魁”之称货真价实。
刘伶常常喜欢坐着鹿车,拿着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随其后。
并说:“我死了,便把我埋了。
”刘伶醉酒还留有“鸡肋尊拳”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刘伶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哪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
”对方听完,笑了起来,最后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终生纵酒,狂饮无度,还留下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说的是刘伶有一次喝了杜康的酒,回家后昏死,妻子按照他的吩咐将其掩埋,直到三年后,杜康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文/程新兵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他曾任建威将军王戎幕府参军,后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
泰始二年,朝廷再次召刘伶入朝为官,他拒绝出仕,随后选择与酒为伴,逍遥地过完一生。
世人评价刘伶,始终绕不开一个酒字,为酒生,为酒终,这大抵便是刘伶一生的写照。
气质别具刘伶自幼丧父,全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小就为生计愁,或许是食不果腹,又或是颠沛流离,在苦难中长大的刘伶天生一副小身板。
“竹林七贤”之中,刘伶是出身最差,个子最矮的那一个,身高据称不到一米五。
刘伶天生容貌丑陋,史料和文学作品多是这样描述刘伶:“文人酒痴”“一米四几的汉子”“容貌丑陋”“与世无争”……如果单看这些描述,刘伶是很难与名士挂钩,更别说跻身“竹林七贤”之列。
竹林七贤刘伶介绍
竹林七贤刘伶介绍酒仙刘伶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是好友。
作为魏晋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并且做了不少的诗。
下面由本人为大家介绍竹林七贤之刘伶,希望能帮到你。
刘伶是哪里人呢?刘伶,大约出生于公元221年,字伯伦,是沛国人,也就是现在安徽宿州人,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但由于刘伶话很少,不喜交流,没有做什么官职,因此刘伶是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刘伶这个人,身高不到一米五,长相还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格十分豪迈,胸襟开阔又不拘小节,只有和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投机,遇见就有说有笑,倘若没有看到就一直沉默寡言。
原本,刘伶还做了一个参军,主要就是协助治理“领军都督幕府”事务,既然做了总指挥部机关,就应该要给全军做表率,只不过刘伶整天蓬头垢面,衣服不好好穿还吊儿郎当,一点都没有做官的样子,不仅如此,刘伶此人特别正直,他入朝为官从来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也就导致了刘伶被朝廷所不容,同僚都被提升为高官,只有他被逐出朝廷之外,因此,刘伶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因为抑郁不得志,刘伶有点像借酒消愁的样子,每天就是和就一起作伴,排忧解难,久而久之,刘伶就已经嗜酒如命,不能自己了。
虽然之后朝廷有意让他再度为官,但刘伶已经没有做官的想法了,之后刘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抒发自己的这些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世事的态度,对礼法的蔑视使得刘伶彻底与朝廷绝缘,最终也是嗜酒寿终了。
刘伶名言名句是什么“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有衣库,你们为何入我裤中”,这一句是刘伶的名言。
这句话来缘于有一次他喝酒醉的很厉害,把自己全身都脱光了在房间里瞎闹,然后他有一个朋友去他家里找他,见到他全身裸露的样子,便对他提出了意见,说他的行为不合适。
然而刘伶一点都没有尴尬的意思,反而很理直气壮的对客人说:天和地都是他的房子,而他的房屋是他的衣裤,是你们一定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的,你们还好意思说我不好。
从此之后,这句话就一直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刘伶的不修边幅。
魏晋风度,酒鬼刘伶.
这一天,他出洛阳过龙门,朝杜康仙庄一路问来。行至街头,看见一 家酒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写的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他不禁愣神:何等样的酒?这么大的口气!一问,知道便是杜康酒肆。心 说:我倒要领教领教酒力如何!这么想着,已经走了进去。一看有个老翁 正在等客,问过姓名,正是杜康。杜康见刘伶进来,忙笑嘻嘻的起身迎问: “客官是吃酒吧?”“吃酒,吃酒。你店里好酒有多少?”“不多,一 坛。”“一坛?一坛够吃?”“一坛酒还要供好多人喝哩,你能喝多 少?”“能喝多少?倾坛喝光也不会够的!”“天呀!喝一坛?三杯也不 敢给你,你要吃过量了,我可是吃罪不起!”“哈,哈,哈!三杯?你是 怕我付不起酒钱?银两有的是,你就连坛给我搬来!”杜康一听,又道: “客官,我的酒凡喝的,都是一杯,酒量再大,大不过两杯,你要执意多 喝,请给我写个字据,出事了,我不担干系。”刘伶道:“那好,拿笔 来!”店小儿忙拿出笔墨纸张摆放停当,只见刘伶写道:“刘伶酒如命, 倾坛只管饮,设或真醉死,酒家不相干!”下款署名刘伶。写罢交给杜康, 杜康便让店小儿搬出那坛酒,放于刘伶面前,任他喝去。
刘伶大事纪三
刘伶醉酒
可知刘伶吃酒是海量,又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整年出游,行无定 址,好酒不知喝过多少,从没有醉倒过。只见他端起酒杯,咕咚咕咚,一杯 酒倾刻见了底。这时心里暗惊:酒力果然非凡!一边想着又端起了第二杯, 两杯酒下肚,已是晕晕乎乎,头重脚轻,已无勇气再喝了。但 刘伶醉酒图 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夸下海口了,包喝一坛,如今三杯酒喝不了就成了这般 熊样,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想到此,又战战索索端杯在手,勉强喝了第三杯, 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发黑,情知不妙,忙起身离店出走,往家急赶。
品评刘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01014383段富臣品评刘伶魏晋时代是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
随着东汉政权的崩溃,儒家经学思想失去了钳制人心的统治地位,思想空前解放,个体生命的价值受到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学的觉醒。
说起魏晋文化,不得不谈起的便是竹林七贤。
史书有记载:‚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
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此七人皆因道同而聚,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俗而崇放达。
至于刘伶其人,晋书记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在现代人眼中也大概是一副十足的丑陋与猥琐的形象吧,然而他却又是何以与才高八斗、玉树临风的嵇康、阮籍等人而列于竹林七贤之中?‚(伶)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好一个‚死便埋我‛,其性情率直如此,对死生之事如此豁达,怎不令人欢喜。
再者,刘伶对老庄思想透彻的理解,又何尝不被人所叹服?然则最重要的想必还是刘伶的醉酒。
竹林七贤之中,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等人均是才高八斗,留名青史,唯有刘伶以喝酒成名,独写过一篇文章《酒德颂》传世,但却丝毫没有降低刘伶的才气,鲁迅评刘伶,说‚真的隐士是看不见得‛,刘伶正是如此。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
‛刘伶的一生,自知酒中趣。
所谓人生,生忘形,死忘名,刘伶真个是看透了人生世界。
关于刘伶醉酒,世说新语曾记载‚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好一个天生刘伶,真个难以想象出刘伶的老婆当时的表情,想必是对刘伶又爱又恨吧。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好的,以下是《世说新语》中的十个著名人物介绍:
1. 刘伶:字伯伦,晋代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书法造诣也很高。
2. 阮籍:字嗣宗,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但深受压抑,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苦闷。
3. 嵇康:字叔夜,晋代文学家、音乐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4.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风格影响深远。
5. 王戎:字茂叔,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性格豁达,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6. 谢安:字安石,晋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主持过“淝水之战”。
7. 裴楷:字叔则,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草圣”,他的草书风格影响深远。
8.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治国良才”,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9. 陶渊明:字元亮,晋代文学家、诗人。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10. 慕容垂:字永奇,前燕建立者慕容孛之子,前燕、前秦、后燕三朝元老,著名将领。
他是前燕时期最强的将领之一,曾打败过苻坚。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刘伶个人资料中文名:刘伶别名:字伯伦、酒仙、中国品酒第一人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魏晋所处时代:魏晋时期出生地:沛国(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出生时间:约公元22年逝世时间:公元300年职业:文学家、诗人成就:中国品酒第一人、竹林七贤之一代表作品:《酒德颂》《北邙客舍》刘伶简介刘伶字伯伦(约22年-300年),沛国人(治今安徽宿州),魏晋时期文学家、诗人,西晋著名的名士组合“竹林七贤”之一,靠喝酒独享大名的千古醉人。
父亲刘进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大将。
著作有骈文《酒德颂》、五言律诗《北邙客舍》等。
刘伶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
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
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刘伶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时,协助治理“领军都督幕府”事务。
但身处统辖千军万马的总指挥部机关,需要给全军做表率的人,他却天天蓬头垢面不讲卫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为还吊儿郎当。
晋朝初年,刘伶入朝,他不趋炎附势,力陈己见,宣扬无为之化的主张,为朝廷所不容,同僚均被擢为高官,唯独他被逐出朝门。
为排泄郁闷,他常借酒消愁,久而久之,嗜酒如命,不能自已。
公元266年(晋武帝泰始二年),朝廷派特使到杜康村请刘伶再次入朝为官。
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
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
从此,刘伶彻底与朝廷绝缘。
罢了官以后的刘伶,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于嗜酒寿终。
刘伶生平评价刘伶,其酒量、酒德、酒疯都堪称一绝,人送绰号“天下第一酒鬼”、“饮坛北斗”。
刘伶墓址关于刘伶墓有几个版本,一说在山东枣庄峄城;一说在江苏淮安楚州区;一说在河北保定徐水;但在安徽利辛一说比较准确。
民国乙丑《涡阳县志》载:“李门集东八里有刘伶墓。
”今利辛县张村镇三里湾村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有刘伶庙,民国初年庙已拆除,遗有残碑。
世说新语刘伶不拘小节的事例
世说新语刘伶不拘小节的事例
刘伶,字伯伦,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他的个性豪放、不拘小节,对待生活的态度潇洒自然,胸襟开阔。
他的一生以酒为伴,甚至被誉为“酒仙”。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许多与酒相关的轶事,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刘伶病酒”这一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刘伶因为饮酒过量而生病。
当他的妻子前来探望并劝他戒酒时,他反而要求妻子为他准备酒肉,并发誓自己若能饮醉而死,就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她。
令人震惊的是,当他醉酒后,真的向神明许愿要转世为牛马。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刘伶对酒的痴迷和他对生活的独特态度。
除此之外,刘伶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即他裸体待在家中的行为。
有一天,有人看见刘伶脱光了衣服裸体待在屋里,便责备他。
但刘伶却非常自然地回应:“我把天地当作我的房子,把屋子当作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到我的裤子里来?”这一轶事进一步展现了刘伶不拘小节、性情豪放的性格特点。
总的来说,刘伶是一个才华横溢、性格独特的文人,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个性,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独特存在。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 分别有什么典故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分别有什么典故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故事介绍1、嵇康,中散大夫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他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2、阮籍,步兵校尉嵇康,字嗣宗,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3、刘伶,建威参军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4、山涛,吏部尚书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他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40岁时为郡主簿,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后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5、王戎,官至司徒王戎,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他自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竹林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惠帝时,官至司徒,他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因此被世人讥讽。
6、向秀,黄门侍郎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他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竹林七贤刘伶简介
● 以酒为名
● 刘伶被罢官后,整日驾着载有美酒的鹿车,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边走边饮,留下“鹿车荷锸” 的典故。 还曾发出“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当时的 士大夫们都认为刘伶的这种置生死于度外是一种豁达,认为他是贤者,并争先恐后的效仿他。 刘 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与他一样嗜酒的还有好友阮籍,阮籍为了三百石酒而求为步兵 校尉,得酒后与刘伶共大醉。刘伶因饮酒而出名,还留下关于酒的文学名篇——《酒德颂》。
● 刘伶戒酒
● 有一次,刘伶连续喝了几天酒,醉得病倒了。他感到身上很热,口渴得要命,妻子给他端来茶水, 他却不喝,非要用酒来解渴。妻子生气地说:“你已经病成这个样子了,怎么还要喝酒,真是不 要命啦!”说完,妻子把家里的酒都倒掉了,把喝酒用的器具都砸碎了,决定让刘伶戒酒。
● 醉酒避仕
● 泰始二年(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 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他 就是一酒疯子,于是作罢。后刘伶不再出仕,最终老死家中。
● 对后代影响极大。人来自生平● 少时淡泊 ● 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他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志,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
刘伶年少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随便与他人交往,但和阮籍、嵇康关系不错,相遇而神解,携手共 入山林。起初不以有无家产为意。 ● 无为罢仕 ●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的泰始初,刘伶曾任建威将军参军。司马炎寻问对策时,刘伶大谈道家的无为 而治。同辈的人都因考核优秀而升迁,唯独刘伶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
主要影响
● 文章 ● 《酒德颂》是刘伶所作文章,它是析出了幕天席地、怒目切齿、熟视无睹、大人先生、奋袂攘襟、
【名人故事】刘伶醉酒的故事
【名人故事】刘伶醉酒的故事刘伶醉酒的故事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着把剩余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
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
”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
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刘伶嗜酒如命的故事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
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着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
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
伴随着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
他的家庭是很穷困的,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
《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
”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于把拳头放了下来。
杜康造酒刘伶醉的故事某天,刘伶路过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有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
对于一向好酒的刘伶来说,这还了得。
于是就进去喝了三碗,结果一回到家就醉了。
三年后,刘伶酒醒了,见如此好酒,就喝开了,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气一连喝了一百零八碗。
夫人见状也喝了杜康的酒,于是一起从此长眠。
孩子们便和杜康一起,把刘伶夫妇埋进地里,还立下了一个墓碑。
上面写着:刘伶之墓。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
这一天,杜康来到了刘伶的坟上,挖开坟墓,推醒了刘伶夫妇,引着他们飘遥踏云而去。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三)刘伶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三)刘伶刘伶:酒海里的一条船“一醉三年”夸好酒坐在一辆鹿拉的车上,提着一壶美酒,车后跟着一个肩扛铁锨的仆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隆重登场了。
炎炎烈日下,构想着鹿车载美酒的画面,我们试图沿着当年刘伶出洛阳南行的土路,去寻找鹿车留下的历史痕迹。
在一棵大树下,一位纳凉的老人让我找到一丝寻古探幽的感觉。
让我们惊喜的是,他说起刘伶竟然头头是道,刘伶“一醉三年”的故事,尽管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听来却非常有趣。
传说有一天刘伶出洛阳城往南,来到杜康开的酒店门前,只见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当然不服气,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海口。
我刘伶喝遍大江南北,也没醉过半天。
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所有的酒都喝干。
刘伶憋着气进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来。
刘伶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
直到三杯酒下肚,刘伶才叹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
”他果真喝醉了,出店门后一路摇摇晃晃往家走去。
刘伶一到家就醉倒在地,以为自己要死了,但还是难舍美酒,就对老婆交代:“我要是死了,把我埋在酒池里,填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
”说完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婆只好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
三年之后,杜康来找刘伶,对刘伶的老婆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老婆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
”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如生前一样。
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说道:“好酒!好酒!”真实形象与鹿车境界传说中的刘伶是个潇洒公子,但真实的刘伶形象如何呢?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史书中记载的刘伶形象欠佳,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刘伶醉酒
刘伶醉酒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史书关于刘伶醉酒的故事很多。
据说刘伶长得十分丑陋,非常能喝酒,他性情豪放,常常妙语连珠,被人称道。
在后代文人的笔下,刘伶几乎成为了酒的代名词,刘伶醉酒的故事充分表达了刘伶的个性。
刘伶对酒痴迷的程度超过“竹林七贤”中的任何一个人。
刘伶有事无事,手里总要拎着一只装酒的小葫芦,馋了喝上几口刘伶外出坐车,除了要带着装酒的葫芦以外,还要带上一把挖地用的铲子。
许多人都很奇怪,问刘伶:“你喜欢喝酒,出门带一葫芦酒我们都能理解,可你为什么还要带这把铲子放在车上呢?”刘伶回答:“这你就不知道了。
我嗜酒如命.走在外面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喝死了,准备一把铲子好就地把我埋葬了!”刘伶坐_L马车离开家到朋友山涛家。
走的时候妻子嘱咐刘伶:“路上就不要喝酒了,到了山涛家一起喝!”刘伶满口答应。
可是,走着走着,刘伶就忍不住了,拔开酒葫芦的盖子,大口喝起酒来。
不一会儿就喝了半葫芦,刘伶也有点醉意了。
这时.马车正好上了一座小桥,对面走过来一辆驴车,两辆车在桥上相遇.谁也过不去。
刘伶喝醉了,胆子也大了起来,走到驴车跟前,上去就给车把势一拳头,嘴上喊着:‘快给我让开,不然叫你好看!”那个车把势长得虎背熊腰,哪里受得了刘伶的欺负,立刻握紧拳头冲了上来。
刘伶的酒一下就吓醒了,那车把势的拳头像小簸箕似的,打在刘伶身上,刘伶哪里吃得消。
于是,刘伶赶紧说:“你慢动手!”车把势说:“为什么?难道叫你白打了不成,”刘伶掀开自己的衣服,露出自己的肋骨说:‘·你看这里像鸡肋似的,打在上面我害怕略坏你的手!”车把势看看刘伶的肋骨,被他逗笑了,说:“你是谁,这么会说话?”刘伶回答:“我是刘伶。
.’车把势说:“原来是刘伶啊.你早说我早让你过去了!”说着.把驴车倒回去,叫刘伶的马车过了桥。
有一次,刘伶生了重病,可他却没有停止喝酒。
酒喝没了,刘伶就叫自己的妻子去买酒。
妻子很生气,一边哭一边对刘伶说:“你喝酒喝得太过分了,这样下去非送了命不可!酒又不是活命必需的东西,你难道就不能戒了吗?你不为自己想,也得为这个家想想啊!”刘伶看到妻子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说得有道理,我想戒酒,可一个人戒不了啊!”刘伶妻子问:“你怎么才能戒酒呢?”刘伶说:“我只有在神的面前发誓才能把酒戒了。
中国酒界三仙之醉仙刘伶
中国酒界三仙之醉仙刘伶纵观中国文化,在渊源流畅的中国历史中,酒一直是民族灵魂深处的一个烙印,它与茶一起成为中国重要文化遗产,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酒名人和酒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神的中国酒文化,但是说道中国酒名人,最有名的应该算这三个人,他们是中国酒文化中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酒界三仙,即酒仙杜康、醉仙刘伶、诗仙李白。
能够和酒仙杜康齐名,刘伶自然有其非凡之处。
刘伶,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
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民间传说刘伶是王母娘娘的书童,因为醉酒打翻王母娘娘的花瓶,王母娘娘因此将其贬下凡间,后来又派杜康下界把在人间恋酒的刘伶带回天庭。
最绘声绘色的不外乎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将醉仙刘伶和酒仙杜康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除此之外,刘伶还是魏晋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中国历史上喝酒最有名的人,虽然竹林七贤皆善酒,但是只有刘伶最为出名,因为他的人生座右铭就是“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因为喝酒喝出名声了,历史上刘伶还是第一个,所以被后人奉为醉仙。
史书记载,刘伶,魏晋时期沛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
平生嗜酒,因不满朝廷的专权横暴,不远千里北上徐水访友张华。
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嗜酒如命的刘伶饮罢赞为琼浆,欣然提笔著《酒德颂》,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之块垒”,并乘兴作诗。
在《酒德颂》中吟出了:“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的饮酒境界和豁达人生。
传说刘伶饮酒后,完全沉醉于美酒之中,竟大醉三载,后卒于遂城。
遗冢至今尚在,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人为刘伶修建了一座“酒德亭”,迄今犹存。
因为刘伶的到来,徐水竟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悠久酿酒名城,目前就有很多酿酒企业,其中最有名的还算传承了千年的刘伶醉厂,据考古发现,在刘伶醉老厂中,出土了中国历史悠久的白酒酿造遗址,可以上溯到金元时期,比成都元代水井坊遗址还要早。
刘伶醉酒典故
刘伶醉酒典故
刘伶醉酒的典故《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
传说魏晋年间,滨州地带有一好酒的刘伶,酒仙杜康奉玉帝旨意前来度化刘伶成仙,从而演绎出刘伶醉酒的故事。
为评剧小生代表剧目。
扩展资料
刘伶醉酒典故原文: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
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
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
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
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
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
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
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
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
”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
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小学竹林七贤文言文翻译
昔晋室南迁,中原人士多避地江左。
时竹林中有七贤,皆以文采风流见称于世。
其人者,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谢安也。
七贤各具特色,相与游处,号为“竹林七贤”。
嵇康,字叔夜,性刚烈,好老庄之学,不喜与俗人为伍。
其文辞清丽,尤善弹琴,尝作《广陵散》以抒怀。
阮籍,字嗣宗,才情横溢,善饮酒,性好放纵。
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言辞激昂,有“青天白日”之句。
山涛,字巨源,为人谦和,喜读经史,尤好书法。
其文辞典雅,著有《山涛集》。
向秀,字子期,才思敏捷,善辩。
其文辞华美,著有《向子期集》。
刘伶,字伯伦,性放旷,好饮酒,善属文。
其诗多讽刺时政,言辞犀利,有“竹林七贤,独我刘伶”之句。
王戎,字浚明,才子佳人,善书法,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其文辞清新,著有《王戎集》。
谢安,字安石,风度翩翩,善辞令,工书法。
其文辞流畅,著有《谢安集》。
七贤相与游处,或吟诗赋词,或弹琴饮酒,或谈笑风生。
竹林之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彼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七贤以文会友,寄情山水,以求超脱尘世。
一日,七贤相聚竹林,共论天下大事。
嵇康曰:“世之俗人,皆如蚁附膻,竞逐名利,不知何以为乐。
”阮籍闻言,大笑曰:“吾辈生于尘世,岂能免俗?但求心中所好,亦足以自得其乐。
”山涛曰:“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何不把握当下,尽情享受?”向秀曰:“人生如梦,何须执着?唯有心中无碍,方能自在。
”刘伶曰:“竹林七贤,独我刘伶,饮酒作乐,何须多言?”王戎曰:“山水之间,最能陶冶性情,吾等当以山水为师,求道于自然。
”谢安曰:“世事如浮云,唯有道德文章,方可传世。
”七贤之言,各抒己见,彼此互相启发。
竹林之中,谈笑风生,宛如仙境。
后世之人,多有仰慕,称之为“竹林七贤”。
今译:昔日晋朝南迁,中原的文人士大夫纷纷避难到江东。
那时,竹林中有七位贤人,他们因文采风流而闻名于世。
这七位贤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谢安。
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个性,相互交往,被称为“竹林七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之刘伶:酒海里的一条船
作者:佚名
“一醉三年”夸好酒
坐在一辆鹿拉的车上,提着一壶美酒,车后跟着一个肩扛铁锨的仆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隆重登场了。
炎炎烈日下,构想着鹿车载美酒的画面,我们试图沿着当年刘伶出洛阳南行的土路,去寻找鹿车留下的历史痕迹。
在一棵大树下,一位纳凉的老人让我找到一丝寻古探幽的感觉。
让我们惊喜的是,他说起刘伶竟然头头是道,刘伶“一醉三年”的故事,尽管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听来却非常有趣。
传说有一天刘伶出洛阳城往南,来到杜康开的酒店门前,只见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
刘伶一看当然不服气,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海口。
我刘伶喝遍大江南北,也没醉过半天。
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所有的酒都喝干。
刘伶憋着气进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来。
刘伶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
直到三杯酒下肚,刘伶才叹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
”他果真喝醉了,出店门后一路摇摇晃晃往家走去。
刘伶一到家就醉倒在地,以为自己要死了,但还是难舍美酒,就对老婆交代:“我要是死了,把我埋在酒池里,填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
”说完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婆只好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
三年之后,杜康来找刘伶,对刘伶的老婆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老婆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
”
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如生前一样。
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说道:“好酒!好酒!”
真实形象与鹿车境界
传说中的刘伶是个潇洒公子,但真实的刘伶形象如何呢?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史书中记载的刘伶形象欠佳,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有一次与人发生冲突,人家举拳就要揍他,他忙说:“我这一身鸡肋,怎能经受住老兄的拳头?”那人笑笑走了。
刘伶坐鹿车不是为了升仙,是为了过得比仙人还潇洒;带着铁锨不是为了干活儿,是为了醉死后仆人能随时挖坑把他埋了。
对刘伶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酒,酒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写《酒德颂》的“笔杆子”。
据说在佛家眼里,羊拉车、鹿拉车和牛拉车代表大、中、小三种境界。
在小境界里的人最多,因为牛车太普遍了。
大境界则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只有晋武帝才能享受这种“专利”。
晋武帝灭东吴一统中国后,就把他气吞山河的气概转到了后宫。
他听说南朝女子格外娇艳,就下一道令征选了五千吴国美女。
晋武帝一看个个如花似玉,不
由得龙心大悦,分派美女至各宫居住。
加上此前他选入后宫的佳丽,后宫里的红粉佳人超过一万人。
美女太多了,令他眼花缭乱不知道找哪个好,晋武帝开始享受他的大境界。
他坐着羊车兴冲冲地游历后宫,羊车停到哪儿,就在哪儿下车临幸美人。
晋武帝今朝到东,明朝到西,好似花间蝴蝶乐此不疲……
既然晋武帝迷上了羊车,皇家的“专利”不能随便侵犯,刘伶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也有人说,鹿车实际指的是仅能容一只鹿的小车。
其实车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酒,酒是本文主人公的灵魂,是他名垂千古的资本。
美酒和“人体艺术”
如果说刘伶是一条船,那么他的人生就像在酒海中航行。
他一辈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喝酒。
别人写文章呕心沥血,他的传世之作《酒德颂》,则完全是酒精泡出来的。
《酒德颂》大意是说:有所谓大人先生者,他将宇宙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天当帐幕,把地当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一万年不过是转瞬而已。
他随着自己的意愿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只有饮酒是他的乐趣。
贵公子、缙绅们听到他的高论,纷纷怒目相向,拿礼法来非难他。
但先生却不停地端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浊酒,乐陶陶地醉倒在地。
他不觉寒暑之苦,没有利欲之情,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不过是漂流的浮萍……
《酒德颂》写得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弥漫着张扬的自我意识,似乎偌大的宇宙也装不下他!
如果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刘伶是个十足的酒精依赖者,是病态的。
但在他生活的时代,没有人这样认为,相反他却因为大喝特喝而喝出一世英名。
在现代人看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刘伶年轻时也做过几天建威参军之类的芝麻官,还被请去咨询治国安邦的大计,结果满脑子“无为而治”的刘伶说,这世界本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好事者管来管去把这个世界管坏了。
当权者听了这话岂能不恼火,马上就把他打发回家了。
其实刘伶才不稀罕那顶破官帽子,他一心想着如何做个酒仙,好与乱七八糟的政治斗争离得远远的,好把烦心的世事忘得一干二净。
他平时不爱与人交往,总是沉默寡言,遇到阮籍、嵇康这两个知音,他才有说有笑,成为“竹林七贤”之一后,他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在竹林之中喝,回到家还要喝。
刘伶喝到兴头上还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在屋里晃来晃去,按西方人的说法,那是“人体艺术”。
有一次,有人来到他家,看到了刘伶的“人体艺术”,但他没有艺术细胞,只有满脑子的“风化”,就笑话刘伶不雅。
刘伶却有自己的“宇宙观”:“我把天地当成了房子,把房子当成了裤子,你今天怎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啦?”说罢刘伶就笑了,继续伴着美酒进行“人体艺术”表演。
和老婆的“家庭战争”
刘伶这样的“大酒鬼”,本不该娶老婆,他的人生伴侣不是女人而是酒。
但他除了与酒为伴外,还娶了个老婆,老婆肯定要与酒“争宠”了。
站在历史的高度,刘伶喝酒是“革命工作”,是为了化解心中的块垒,是名列“竹林七贤”的必要条件。
对刘伶的老婆而言,一切要从家庭利益出发,要从普通女人的生活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所以她认为酒是幸福生活的大敌,是刘伶
身体健康的克星,劝刘伶戒酒合情合理,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刘伶这样一个大仙,皇帝的话都满不在乎,老婆的话当然也不会认真对待。
可想而知,刘夫人一定是劝了一次又一次,哭了一场又一场,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刘夫人终于忍受不了了。
当时刘伶大醉一场,醒来后觉得口渴,就让老婆给他拿酒解渴。
积蓄多年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个可怜的女人愤怒地拿起榔头,把家里所有的酒缸全砸了,连酒壶、酒杯也给砸了。
然后,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刘伶说:“你喝酒喝得太多了,对你的身体健康实在危害太大了,这次必须彻底戒掉!”刘伶见老婆急眼了,马上严肃起来,对老婆说:“你说得很对。
不过,我自制力很差,自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吧,我求神灵帮助我,这次一定戒掉。
你马上去买供奉的酒肉吧!”
刘伶的老婆大喜过望,没想到他这次终于变乖了。
于是,她兴冲冲地把酒肉买了回来,供在桌案上,然后点上了香烛,做好一切准备。
只见刘伶来到案前,双膝跪下,祷告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他端起桌案上的酒狂饮起来,直喝得烂醉如泥。
看来这个刘伶真是不可救药了,他的老婆恼羞成怒,想出一个绝招来教训他。
老婆假意支持他喝酒,并特意酿了一大缸酒。
酒酿好之后,刘伶的老婆请他伏缸就饮,说一定让他喝个够。
得到老婆的理解,刘伶深受感动,就趴在缸边痛饮起来。
谁知正在品味美酒时,他老婆用力把他推到酒缸中,然后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上木头,她心想:这下子让他喝个够,从此就别再喝了。
三天后,刘伶的老婆一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死在里面了,急忙把盖子掀掉,一看缸中的酒已被喝光,而刘伶酩酊大醉,卧在酒糟之上。
过了好一会儿,刘伶酒醒了,抬起头来对老婆说:“你说过要请我喝个够,而今怎么让我在此闲坐着?”
这些故事虽没有多少历史依据,但却真实地体现了刘伶天马行空的性格,也充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境遇和心态。
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使一代名士不得不借酒浇愁,以酒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