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刘伶病酒》

世说新语《刘伶病酒》

编撰者杂采众书,把值得称述的旧闻轶事纂辑起来,并加以润色,按内
容分门别类,划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 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 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 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南宋文学家。宋宗室, 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 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 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 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 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 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 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 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 康(今南京)。刘义庆自 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 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 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 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 “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 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 斛[hú ],五斗解酲[chéng] 。妇人之言,慎 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wěi]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任诞》
【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这是魏 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名 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 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 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 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 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 为日的。
《世说新语· 任诞》
魏晋时期“名士”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 行,不受任何拘束,这是与当时的名教礼法不相容 的。 他们超越名教、任性而为的重要表达方式就是 尚欲任诞,如刘伶的“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甚至 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刘伶的这种精神面貌体现出一种消极颓废的人 生态度,他的饮酒是为了遗落世事,而不是为了以 酒明志、以酒悟理。

醉与痴的名人例子

醉与痴的名人例子

醉与痴的名人例子
刘伶是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泰始初年,刘伶曾任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但因其竭力提倡无为而治,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年,朝廷请刘伶再次入朝为官,刘伶不愿继续做官,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而罢。

在《刘伶与酒》中,记述刘伶好老庄之学,在生活上不拘礼法,饮酒为常,甚至达到了病酒的境地,纵酒放肆,做出了一些超越常理之事。

与同样是借酒避世,“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为惊世骇俗。

刘伶所作的《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北宋司马光记载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日:“死便埋我。

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

明代于谦的《醉时歌》也称“刘伶好酒世称贤,李白骑鲸飞上天”。

刘伶的骨子里已浸透了“无为”的思想,一生喜欢放荡竹林,饮酒做诗,自傲清高,留下了千古的酒名。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一旧袍,手理捧着一本书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如痴如醉”。

竹林七贤的古代历史小故事

竹林七贤的古代历史小故事

竹林七贤的古代历史小故事竹林七贤指的是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被人称为竹林七贤。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离洛阳二百余里的山阳近郊嵇康院宅的竹林下,经常聚集着七个年龄大小不齐的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姓名、籍贯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琅琊王戎及陈留阮咸。

这七人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但旨趣是相同的。

他们懂得儒家的经典,可是却精于《易》、《庄子》、《老子》,彼此谈玄说经,论辩有无、生死、自然、人生,终日饮酒、清谈。

他们对于粉饰太平的儒学礼教则弃之、鄙之。

他们所倡导的玄风扩及到全国,一直影响到后世。

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说:“七人常聚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宋)沈约曾著有《七贤论》,对他们各有述评。

七贤的“贤”,并非人们所想像及儒家所称圣人、贤人之谓。

贤人即是名人,是有名当世的人。

晋郭璞说:“玉以兼域为宝,士以知名为贤。

”他们之称为“贤”,是由于思想高出于世俗,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指导,极为高傲、放诞,出于礼、法常情之外。

举世皆浊,惟我独清可作为注脚。

他们之中,亦隐亦仕;有隐于朝,有隐于市,有隐于山林的大隐、中隐、小隐的区别。

所谓“竹林七贤”,只不过是一时一地的一个松散的学术圈中的小团体。

在整个时局的大变化中,他们所走的政治道路有着很大的差异。

嵇康因指责司马氏擅权,被政敌陷害而死;阮籍做了官,却不事事,闻步兵校尉厨有美酒,求为官,终日沉醉,对政治闭口不谈,避免遭到身家的祸害;山涛留恋官场,勤慎办事,对司马氏处处采取合作,晋初官拜侍中、吏部尚书;王戎则是个官迷,在司马氏当权下,一直到晋的禅代,官位节节高升,最终到三公的最高品位;刘伶则善清谈,讲无为,与世无争,醉酒一生,著《酒德颂》,托大人先生以自况;向秀则浸沉玄学中,作《庄子注》以自遣;阮咸虽“纵情越礼”,处世不交人事,唯与亲友弦歌宴饮为乐,晋世亦入仕为散骑侍郎,山涛推举他典吏部之选,晋武帝认为他嗜酒虚浮,抑而不用。

竹林七贤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

竹林七贤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

竹林七贤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酒仙刘伶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是好友。

但刘伶却嗜酒如命。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刘伶病酒”讲述的是西晋时期诗人刘伶嗜酒成癖的故事。

刘伶自从被朝庭排挤之后,为消遣心中苦闷就开始饮酒渡日。

每日酒不离手,不出去赚钱养家,也不帮忙做家事,他的老婆对此感到特别的生气。

一日,她将家里的酒壶和酒杯全部都摔碎了,又好声劝说刘伶不要饮酒。

刘伶见自己的饮酒工具都被打破了,便哄骗他的妻子说:“我答应你从此戒酒,但是我已经嗜酒太长时间了,自己没有控制力了,我需要向祖先起誓赌咒来约束自己。

你快点去准备祭祀祖先的酒肉吧!”他的妻子见他如此有诚意,特别地欣慰,就很利索地准备好了丰盛的洒肉,让刘伶对着牌位起誓。

但刘伶对着牌位却起誓说:“老天您生了我刘伶,刘伶将酒当做是自己的命根子,每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后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感觉生病了的感觉。

妇人的话,不能听”,而没有说要任何戒酒的话,反之说完之后就将案台上的供品全都吃完了,那些酒也被他喝的一滴不剩,整个人又变得不醒人事。

刘伶嗜酒如命,酒后还极不规矩。

经常喝到兴头上,就会脱光自己的衣物赤裸地躺在家中的床上,或者在家里又蹦又跳。

有一天他的家里有客人造访,他不仅不觉得自己赤裸着身子很羞耻,还振振有词的说道:我把天作为我的衣裳,把房子作为我的裤子,你为什么要跑到我的裤子里面来呢?刘伶舍命纵酒原因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等人是好友,而且他还在政府里担任职位,总的来看他是一个在当时社会上有身份和地位的文学家。

原本他也只是爱喝酒,却也没有到嗜酒如命的地步。

纵观后人对刘伶的评价,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刘伶之后整日酗酒与他想要避世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当初天下三分,曹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魏国。

然而当曹操死后,司马炎篡魏改晋,刘伶他一直就不能接受国家换统治者的事实,认定自己是魏国人,不愿意给晋国效力,所以他迫切地想要逃避。

《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

闻:听从。
请你准备酒肉吧。”(他)妻子说:“就听从你的意思办。”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于:在。
祝:祷告。
(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名:通“命” 。
一斛:音hú(胡),量器名,一斛为十斗,南宋末改为五斗。 酲cheng: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 觉。
(他)妻子把酒倒掉,打碎了装酒的瓶子,(妻子)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 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甚:十分。
祝:祷告 。
鬼:神灵。
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
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
具:准备。
有人把“刘伶病酒”这个典故说成“刘伶醉酒”“刘伶好酒”, 你认为是否妥当?为什么?
我认为不妥当。别人是醉酒,好酒,刘伶却是“病酒”。他喝 酒已成病态,且病态百出,病入膏肓。“刘伶病酒”这个“病” 字,用得十分传神、贴切,恰到好处,入木三分,因此是不能 改的。
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 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南宋时五斗=一斛)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 的感觉。
妇人之言,慎shèn 不可听!”
之:的。
慎:千万。
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
便引酒进肉,隗wěi然已醉矣。
隗然:隗通“颓”,醉倒的样子。
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熏熏的了。
选自南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刘伶:字伯伦,魏晋 “竹林七贤”之一。著有《酒德颂》,《晋 书》卷四十九有传。 甚:十分。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

关于他们的故事,如下:1、嵇康嵇康长的一表人才,为人处世也十分的逍遥。

他出众的才华与对朝廷的不屑为他招来了杀生之祸。

在一些嫉妒嵇康的小人的诽谤下,当权者司马昭下令杀死嵇康。

当时在刑场上出现一盛况,三千学生为嵇康求情。

但是朝廷黑暗,统治者下的命令不能违抗。

嵇康在刑场上不惧死,但他怕他的绝世乐曲《广陵散》后继无人。

他要了一架琴,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

《广陵散》被称为后世十大名曲之一,当嵇康面对三千学生,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前有很多学生慕名去求学,希望嵇康能教《广陵散》,但是嵇康都有所保留。

在最后一次的时候,嵇康没有任何的技法和曲调的隐瞒,他希望后世对这首佳世之作能有留存。

后来嵇康的精神对我们后人有许多的警醒。

2、向秀向秀是贫苦农家的孩子,他从小受穷,受苦,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后来就算做了官,也十分节约粮食。

每次吃饭就算有一粒米掉地上都会捡起来吃了,每次出门坐朝廷配的牛车。

当时奢侈之风盛行,同僚们对向秀的这种做法十分不理解,甚至讽刺他为“一国俭”。

但是向秀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向秀的家乡闹旱灾,农民们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难以维持。

向秀知道情况后,多方筹款,而且带领家人和下属去各个饭店收集丢了的馍馍和米饭,回到家后将能食用的馍馍和米饭,拍成饼子。

这些饼子有黄的,有白的,他雇了十几辆车将这些饼子送去家乡。

在这困难的年头,百姓吃上了“金银饼”,解决了百姓们一时的温饱。

3、山涛山涛在竹林七贤里算是个普通人。

但是如果没有他,竹林七贤可能还聚不到一起。

他是个十分朴素,十分大度的人。

他出于好心希望为嵇康谋得一官半职,三番四次的举荐嵇康。

但是当时雅士之风盛行,嵇康十分生气,就写了那篇举世闻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面的言辞十分激烈。

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他依旧背负着无数骂名。

后来嵇康被杀,临终之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山涛,山涛将他的孩子培养成才。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古代中国历史上有一群文化名人,他们生活在东晋时期的竹林之中,被称为竹林七贤。

他们的故事和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人,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山涛、阮籍、刘伶、嵇康、阮嗣宗、王戎和向秀这七位文人。

他们后来成为了东晋末年著名的文化人物,是政治、文化和思想的积极参与者。

七人趋于追求自由和超然的生活态度,他们不甘屈从于朝廷的政治斗争,选择了隐居山林,并以饮酒游戏、吟诗作画为乐。

竹林七贤中的第一位是山涛。

他是曾经的官员,但深感朝政黑暗,遂放弃官职,投奔了竹林之中。

山涛主张忠于本心,追求真理和自由,他曾写下过“笔从夏阁一飞白,墨至江楼万水青”的诗句,表达了对杂念杂官的厌烦之情。

第二位是阮籍。

阮籍生于豪门世家,但他的性格嬉皮士且自由,不喜规矩束缚,因此被朝廷视为异类。

阮籍在竹林中孤酒自饮,用诗词表达自己对时事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三位。

他是一个病态的人物,生性忧郁,但也是一个酒徒和文人。

刘伶的诗作以自怨自艾、自嘲自讽为主,表达了他对世事的厌倦和对真理的追求。

接下来的嵇康是竹林七贤中唯一一位音乐家,他擅长琴技,也精通琴曲的创作。

嵇康与山涛、刘伶等人在竹林中交往,一起饮酒吟诗,琴曲满天飞扬,成为了竹林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阮嗣宗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五位。

他拥有过很高的官职,但因为对朝廷腐败现象的不满,放弃了一切。

王戎和向秀则是相对年轻一些的七贤成员。

王戎出身于名门望族,但没有被名利所迷惑,他自愿放弃朝廷官职,回归山林,并以其骨骼清明、性情豪放而受人敬仰。

而向秀则以官宦之家的身份加入竹林七贤,他以才情出众而知名,但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

竹林七贤在山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自由,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以诗词、音乐和绘画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荒诞现实的厌倦。

在竹林中,他们可以尽情自由地饮酒狂欢、畅谈人生,没有了朝廷的压力和世俗的约束。

酒中自有真名士——竹林七贤之刘伶简论

酒中自有真名士——竹林七贤之刘伶简论

酒中自有真名士——竹林七贤之刘伶简论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位名士,其中阮籍、嵇康声名最显。

'竹林七贤'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魏纪》:'谯郡袖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与陈留阮籍,兄子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特相友善,号竹林七贤,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 竹林七贤的出现与魏晋时期的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因为社会动乱,士人朝不保夕,因此常常慨叹生命无常并走向放纵;另一方面,真正的名士并非完全唾弃儒家传统,只因遵循名教礼法的多是一些博取名声的伪名士,因此他们不愿与伪名士为伍,才会有出格之举。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正以其好酒闻名于世。

一、刘伶与酒刘伶,字伯伦,沛国人。

《晋书·刘伶传》称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

'刘伶容貌丑陋,但放情任性、心怀宇宙万物,在朋友的选择上十分慎重,与阮籍、嵇康等名士相遇便引为知己。

此外,《世说新语·文学》引《竹林七贤论》载'伶处天地间,悠悠荡荡,无所用心。

尝与俗士相牾,其人攘袂而起,欲必筑之。

伶和其色曰:'鸡肋岂足以当尊拳!'其人不觉废然而返。

'刘伶不屑与俗士相争,他对看不起的人与事都采取了戏谑的态度,可见其十足豁达的性情。

刘伶好酒的事迹,在袁宏所著的《名士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

'土木形骸,遨游于世。

'这是刘伶最为著名的事迹,刘伶好酒到了极度沉溺的地步,面对纷繁的世事,他在醉与醒中选择了活在醉的状态中。

但于醉中其真情却表露得更加显著,能够对仆从说出'死便埋我',这是何等地洒脱。

此外,《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关于竹林七贤的美文:酒醉刘伶

关于竹林七贤的美文:酒醉刘伶

关于竹林七贤的美文:酒醉刘伶店铺: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把竹林七贤的刘伶的好酒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位名士。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酒醉刘伶》。

传说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量极大,举世无双!由于对政治不满,他经常出外游历,喝酒,并且每每出游都要驾着鹿车,带上一大坛酒,身后跟着三五侍从,每人肩上扛着一把铁锹,在路车后面拼命的跑,而刘伶呢?瘫倒在鹿车上,一手举着酒壶,一手挥舞着,并悠闲的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你们就把我埋了!”一天,刘伶依旧在家喝酒,他的妻子刚干完农活回到家,看到他瘫倒在地上,一手拿着酒壶,一手环抱一大缸酒,家里被他弄得乱七八糟。

早上为他准备的饭菜依然完好的摆在桌上,可被她藏起来的那两大缸酒,早已一滴不剩,妻子恼了,对他说道:“整日喝酒,我不管你,可是你不能把酒当成饭呀!”妻子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道:“你从今天起开始戒酒”,刘伶说:“我自己是戒不了酒的,我需要神灵的帮助”,妻子同意了!可没过一天,刘伶便要求上了:“你不给神灵供奉好酒好肉,神灵怎么能感到我的诚心来帮我戒酒呢”!于是,妻子便好酒,好肉的供奉神灵,可是,刘伶却自己喝起工酒来了。

他边喝边嘟囔着:“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壶,妇人之言词,千万不能听”,喝着喝着,便觉手中轻了,就又离开家,驾着鹿车去寻找属于他的那片天地了。

夕阳西下,酒壶在落日的余晖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刘林将酒往嘴中大,可却不见一滴酒,于是他便命人快马加鞭,身后是从也只能拼命的跑,跑的鞋都丢了,到最后干脆把铁锹都扔了,因为他们知道,刘伶是不可能醉死的,他喝了那么多的酒,要醉死,早就醉死了。

“停!”车夫赶忙勒住路停下,只见刘伶摇摇晃晃地从车上爬下来,走到一家有房前,门口的对联上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一醉三年”,刘伶一看,这酒坊的主人胆子够大的呀!这种海口竟也敢夸下,我今天倒要看看,我到底能不能一醉三年!于是进屋叫道:“小二上酒”,杜康为他斟了一小杯,递到他跟前,刘伶顿时不高兴了:“你这是看不起我吗?给我这这么小的一杯是在喂耗子吗?”杜康忙说道:“您有所不知,我家的酒您别看量小,这酒劲儿可大着呢,我怕您接受不了,所以没敢给你上大杯子,您先试试看!”刘伶一仰脖子,将杯中酒悉数倒下,顿觉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劝他不要再喝,他哪里听得进去?第二杯下肚,不觉有点微醺,心想这酒真不错,还要再上!可杜康看出刘伶饮醉,却碍于他的面子,对他说道:“你再喝就要醉了”,身旁侍从见到这一幕也有点害怕,这之前不管刘玲喝多少,都不会上头的,可今日才喝了两小杯酒,为何脸却如此通红,连坐都坐不稳,担心要出事,互相看了看,便异口同声的问道:“您这儿有铁锹吗?”店家被问的很闷,正在不知所措之时,有人是从站了出来说道:“你先给他上酒吧,上完酒给我们找两把铁锹,我们就算完成任务了。

刘怜病酒给我们的启发

刘怜病酒给我们的启发

刘怜病酒给我们的启发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刘怜病酒的故事传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启示。

故事讲述了刘伶病酒,妻子心疼丈夫,劝其戒酒,但刘伶却以一番道理说服妻子,表示饮酒是他的乐趣,更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刘怜展现出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刘怜病酒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晋时期,那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士子崇尚清谈,饮酒赋诗。

刘伶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刘怜病酒则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作品中,刘伶通过自己的病酒经历,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刘怜病酒中所体现的人生哲学,主要是以酒为载体,阐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在故事中,刘伶以病酒为借口,拒绝了妻子的劝诫,实际上是在表达他对世俗规范的反抗。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追求自己的真性情,而不是被世俗观念所束缚。

这种人生态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颠覆性,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刘怜病酒中汲取的启示,首先便是要学会洒脱。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我们应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不被世俗所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我们要懂得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活出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把困难当作磨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刘怜病酒的启示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坚定信念,不受外界干扰。

其次,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应对。

同时,我们要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时光,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我们要不断自我提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刘怜病酒这一故事为我们传递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困境,活出真我。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作者: 白陆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主题词: 五斗解酲;七贤;不自禁;使人;不能自己;晋书;鹿车;人说摘要: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成癖,强调无为而治。

后来,人们多把纵酒放诞的人比作刘伶。

这个典故出在《晋书·刘伶传》。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成癖,强调无为而治。

后来,人们多把纵酒放诞的人比作刘伶。

这个典故出在《晋书·刘伶传》。

【原文】(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chā锹)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身体)如此。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

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善.吾不自禁,惟当祝(祈祷)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洒肉。

'妻从之。

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hú,十斗),五斗解酲(chéng 酒醒之后所感觉的难受不适)。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仍引酒御肉,隗(guī,颓然倒地)然复醉。

【译文】刘伶经常乘着鹿驾的车,带一壶酒,让人扛着铁锹跟在车后,对那人说:'我死了你就就地埋了我。

'他对自己身体不注意到这种程度。

有一次酒瘾大作,便向他老婆讨酒喝。

他老婆把酒倒掉,把酒具砸碎,哭着劝刘伶道:'您酒喝得太多了,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您一定要戒掉酒。

'刘伶说:'好.不过我不能自己戒酒,应当祈祷鬼神并发誓才行。

你就赶快去准备祈祷用的酒肉吧。

'他老婆同意了,真的准备好了酒肉。

刘伶跪着向鬼神祈祷说:老天生下我刘伶,就以喝酒而出名,一次能饮十斗,再以五斗清醒,女人说出的话,切切不可便听。

说罢继续饮酒吃肉,一会儿便醉倒了。

(插图侯长春篆刘陈辉)。

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

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

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凡造酒的人都敬重杜康,把杜康看作酒家的神仙,渐渐地,杜康便成了美酒的代名词了。

这刘伶就是其中一个,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吧!杜康美酒醉刘伶传说刘伶好饮酒也极能饮酒。

酒量之大,举世无双。

由于对当时的政治不满,他便经常出外游历,喝酒。

有一次,刘伶来到洛阳南边,走到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有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高处的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这副对子,心里很不高兴。

心想,这开酒坊的人也该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名声,再想想该不该夸此海口。

谁人不知我刘伶:往东喝到东海,往西喝过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地,往北喝到塞外边。

东南西北都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

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不出三天就叫你把门关。

刘伶带着气进了酒馆。

杜康便拿出酒来叫他喝,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他不依。

喝了第二杯,他还要喝,杜康说,再喝就要醉了。

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

三杯下肚,刘伶说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头脑及晕,眼发蓝,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般。

”他果真喝醉了,出了酒坊往家走去,一路东摇西晃,口里还嘟嘟囔囔说着胡话。

一回到家,刘伶就醉倒了。

他交代妻子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

”说完,他就死了。

他一生好饮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

一天,杜康到村上来找刘伶。

刘伶的妻子上前开门,问他有什么事情。

杜康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妻子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我还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

”他们来到刘伶埋葬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目的地,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像生前一样。

世说新语刘伶不拘小节的事例

世说新语刘伶不拘小节的事例

世说新语刘伶不拘小节的事例
刘伶,字伯伦,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他的个性豪放、不拘小节,对待生活的态度潇洒自然,胸襟开阔。

他的一生以酒为伴,甚至被誉为“酒仙”。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许多与酒相关的轶事,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刘伶病酒”这一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刘伶因为饮酒过量而生病。

当他的妻子前来探望并劝他戒酒时,他反而要求妻子为他准备酒肉,并发誓自己若能饮醉而死,就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她。

令人震惊的是,当他醉酒后,真的向神明许愿要转世为牛马。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刘伶对酒的痴迷和他对生活的独特态度。

除此之外,刘伶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即他裸体待在家中的行为。

有一天,有人看见刘伶脱光了衣服裸体待在屋里,便责备他。

但刘伶却非常自然地回应:“我把天地当作我的房子,把屋子当作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到我的裤子里来?”这一轶事进一步展现了刘伶不拘小节、性情豪放的性格特点。

总的来说,刘伶是一个才华横溢、性格独特的文人,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个性,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独特存在。

酒鬼刘伶的故事

酒鬼刘伶的故事

酒鬼刘伶的故事刘伶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晋书·刘伶传》记载:刘伶好酒,有一天向妻子要酒喝。

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倒掉,把酒壶砸掉,哭着劝他说:“你喝酒成隐,实在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它。

”刘伶说:“好,我不能就这样戒了,应该在鬼神面前发誓。

你去准备酒肉祭祀鬼神。

”妻子听他的话准备了酒肉。

刘伶跪下来念念有词:“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斟,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说罢,饮酒吃肉,一会儿醉得不醒人事。

《世说新语》载:刘伶喜欢喝了酒以后脱光了衣服在屋子里走,有人看到了笑话他。

刘伶说:“我把天地当作屋子,把房子当做裤子,各位先生为什么钻到我裤子里来。

”上面的两则故事反映了刘伶作为玄学家不受名教束缚的一面。

刘伶酒后的举动人们以为很怪诞,实际上在刘伶看来,酒可以净化人的精神,可以纯洁人的情操,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酒德颂》,写了一位大人先生成天喝酒,除了喝酒,啥事不干,“以天地为一朝,以万物为须臾”。

比刘伶更为著名的玄学家是嵇康、阮籍。

嵇康拒绝入仕,他说自己不做官的原因时说,自己性情疏懒、经常半月甚至一个月不洗脸,衣服很脏,虱子不少,当官要求危坐不动,身上痒起来却必须抓,因此穿着官服有失体面。

嵇康自称“非汤武而薄周孔”,他还写《管蔡论》,认为管蔡之反,是疑虑周公篡权,是忠于王室的表现。

他直言:“礼岂为我辈设也!”并且还说:“汝君子处寰区之内,亦何亦于虱之处裤中乎?”即他认为那些礼法之士,犹如裤裆中的虱子一样可恶可厌。

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但《世说新语》里记载:嫂子回娘家,阮籍与她告别。

有人讥笑阮籍不懂道理。

阮籍说:“礼教难道是为了规范我们这些人?”还有一个故事说:阮籍邻居的老婆很漂亮。

这家人卖酒,阮籍与朋友经常到她家去喝酒。

喝醉了就睡在邻居老婆身边。

邻居开始有疑心,时间长了,也不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事。

阮籍叔嫂通问,醉眠妇侧,乃其天真自然本性的发露,这种真实性情乃老庄所指的大朴未亏。

竹林七贤之刘怜的相关典故

竹林七贤之刘怜的相关典故

竹林七贤之刘怜的相关典故
荷锸任埋
刘伶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死了就把我埋了。

”他置生死于度外就是这样。

刘伶病酒
刘伶因饮酒过度而导致身体不适,感到异常口渴,就向妻子讨酒喝。

他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器毁坏,哭着劝道:“你喝酒过量,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

但我不能自己禁,只能向鬼神祷告,自己发誓来戒掉酒瘾。

你就准备祭祝用的酒肉吧。

”妻子说:“我按照你交代的去办。

”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去祷告发誓。

刘伶跪着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

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

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

”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颓然醉倒了。

曝裈当屋
刘伶常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诞,有时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呆在屋中。

有人看到后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
鸡肋尊拳
刘伶曾在喝醉酒时与别人争执,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挥拳要打。

刘伶缓缓地说:“我瘦得像鸡肋不能让你的拳头打得舒服。

”那人就笑着不打了。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

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

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名人故事】刘伶醉酒的故事

【名人故事】刘伶醉酒的故事

【名人故事】刘伶醉酒的故事刘伶醉酒的故事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着把剩余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

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

”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

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刘伶嗜酒如命的故事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

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着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

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

伴随着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

他的家庭是很穷困的,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

《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

”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于把拳头放了下来。

杜康造酒刘伶醉的故事某天,刘伶路过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有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

对于一向好酒的刘伶来说,这还了得。

于是就进去喝了三碗,结果一回到家就醉了。

三年后,刘伶酒醒了,见如此好酒,就喝开了,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气一连喝了一百零八碗。

夫人见状也喝了杜康的酒,于是一起从此长眠。

孩子们便和杜康一起,把刘伶夫妇埋进地里,还立下了一个墓碑。

上面写着:刘伶之墓。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

这一天,杜康来到了刘伶的坟上,挖开坟墓,推醒了刘伶夫妇,引着他们飘遥踏云而去。

刘怜病酒给我们的启发

刘怜病酒给我们的启发

刘怜病酒给我们的启发
摘要:
一、刘伶病酒的故事背景
二、刘伶病酒的原因和影响
三、刘伶病酒给我们的启示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正文:
刘伶病酒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刘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因为嗜酒如命,最终导致生病。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刘伶病酒的原因是他过度饮酒,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在他生病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饮酒过度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刘伶病酒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适度饮酒,不能过度。

饮酒过量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我们应该学会自律,适量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心理健康,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压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总之,刘伶病酒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过度饮酒的危害,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古温酒与刘伶的传说

古温酒与刘伶的传说

竹林七贤与古温酒古温酒与刘伶的传说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酒量好,诗文更好。

他经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可谓意气风发。

他的《酒德颂》曾说“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酒醉后浑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当时的名酒。

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宴宾,唯有古温。

”可见杜康、古温酒在当时已是是最好的美酒。

这“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两人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也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地点,其实这个传说原本是“古温美酒醉刘伶”。

在这个故事里,刘伶慕名来到古温老酒的酒馆,喝了三杯古温家酿美酒,一醉就是三年。

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刘伶一醉睡三年。

”后人由于司马家族废魏自立,魏国的后人痛恨司马家族,又无可奈何,只有将“古温美酒醉刘伶”中的古温用杜康代替,改为“杜康美酒醉刘伶”,略解心头之恨,后人不知原委,就将“杜康美酒醉刘伶”代代相传下来,岂不知杜康乃黄帝时期传说人物,又怎么可能出现在魏晋时期。

杜甫与古温酒的传说唐代诗圣杜甫青年时喜欢漫游,从他的家乡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出发,西游华山,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诗篇《望岳》——“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在返乡的路上他途径温县。

刚走入温县,抬头看见满街的酒馆,家家都挂着“温邑客栈迎四方、古温美酒名天下”的招牌。

杜甫很是惊讶:“天下闻名已久的古温美酒竟在此处!”于是,他询问店家“最好的古温酒哪里有?”店家笑曰:“西街古井处,杜员外家是也!”口闻着酒香杜甫来到杜员外府前,登门拜访了本家杜员外。

杜员外设宴款待诗圣,拿出新酿的美酒,与杜甫促膝痛饮。

邻居张家的秀才听说杜甫在杜员外家饮酒,端来刚摘的酥梨让杜甫解渴。

杜甫诗兴大发,写下五律一首: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刘伶醉酒典故

刘伶醉酒典故

刘伶醉酒典故
刘伶醉酒的典故《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

传说魏晋年间,滨州地带有一好酒的刘伶,酒仙杜康奉玉帝旨意前来度化刘伶成仙,从而演绎出刘伶醉酒的故事。

为评剧小生代表剧目。

扩展资料
刘伶醉酒典故原文: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

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

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

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

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

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

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

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

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

”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

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
酒仙刘伶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是好友。

但刘伶却嗜酒如命。

下面是为你搜集刘伶病酒是什么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伶病酒”讲述的是西晋时期诗人刘伶嗜酒成癖的故事。

刘伶自从被朝庭排挤之后,为消遣心中苦闷就开始饮酒渡日。

每日酒不离手,不出去赚钱养家,也不帮忙做家事,他的老婆对此感到特别的生气。

一日,她将家里的酒壶和酒杯全部都摔碎了,又好声劝说刘伶不要饮酒。

刘伶见自己的饮酒工具都被打破了,便哄骗他的妻子说:“我答应你从此戒酒,但是我已经嗜酒太长时间了,自己没有控制力了,我需要向祖先起誓赌咒来约束自己。

你快点去准备祭祀祖先的酒肉吧!”他的妻子见他如此有诚意,特别地欣慰,就很利索地准备好了丰盛的洒肉,让刘伶对着牌位起誓。

但刘伶对着牌位却起誓说:“老天您生了我刘伶,刘伶将酒当做是自己的命根子,每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后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感觉生病了的感觉。

妇人的话,不能听”,而没有说要任何戒酒的话,反之说完之后就将案台上的供品全都吃完了,那些酒也被他喝的一滴不剩,整个人又变得不醒人事。

刘伶嗜酒如命,酒后还极不规矩。

经常喝到兴头上,就会脱光自己的衣物赤裸地躺在家中的床上,或者在家里又蹦又跳。

有一天他的
家里有客人造访,他不仅不觉得自己赤裸着身子很羞耻,还振振有词的说道:我把天作为我的衣裳,把房子作为我的裤子,你为什么要跑到我的裤子里面来呢?
刘伶舍命纵酒原因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等人是好友,而且他还在政府里担任职位,总的来看他是一个在当时社会上有身份和地位的文学家。

原本他也只是爱喝酒,却也没有到嗜酒如命的地步。

纵观后人对刘伶的评价,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刘伶之后整日酗酒与他想要避世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当初天下三分,曹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魏国。

然而当曹操死后,司马炎篡魏改晋,刘伶他一直就不能接受国家换统治者的事实,认定自己是魏国人,不愿意给晋国效力,所以他迫切地想要逃避。

在古代,人们想要逃避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酒消愁,而刘伶也是选择了酒来逃避自己内心的苦闷。

读过《世说新语》“容止”篇的都知道刘伶是一个身高不足1米五,相貌丑陋的人。

而与他相交的阮籍、嵇康都是当时有名美男子,不仅相貌堂堂,而且身材挺拔。

刘伶虽然心胸开阔,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影响的,否则他也不会天天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这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总的来说,刘伶舍命纵酒的行为与以上两点是脱不了关系的。

刘伶名言名句“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有衣库,你们为何入我裤中”,这一句是刘伶的名言。

这句话来缘于有一次他喝酒醉的很厉害,把自己全身都脱光了在房间里瞎闹,然后他有一个朋友去他家里
找他,见到他全身裸露的样子,便对他提出了意见,说他的行为不合适。

然而刘伶一点都没有尴尬的意思,反而很理直气壮的对客人说:天和地都是他的房子,而他的房屋是他的衣裤,是你们一定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的,你们还好意思说我不好。

从此之后,这句话就一直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刘伶的不修边幅。

刘伶还有一句喝酒名言,就是“死便埋我”。

在《晋书》中记载,早年的时候刘伶没有成婚,也不在乎有没有家产,经常坐在鹿车之上,随身携带着一壶酒,还让人带着锄头跟着他,说道,以后我死在哪个地方你就把我埋在哪个地方。

从刘伶的名言中可以看出刘伶生活比较肆意,为人比较豁达,不拘小节。

他做事情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遵从自己的心而走。

就像现在很多人做事情都特别在乎别人的眼光,不敢随心而走,畏首畏尾,结果弄得自己特别的痛苦。

在这一点上,刘伶是值得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