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近代建筑调研
浅析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保护李锋
浅析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保护李锋发布时间:2022-03-06T05:17:54.129Z 来源:《建筑模拟》2021年第12期作者:李锋[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近代住宅建筑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成为文化保护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艺术价值。
以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为例,是现状遗存数量较大的的历史建筑群,其风格鲜明、形制典型,为近代中西风格住宅类建筑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参考。
鉴于此,在新时代下如何加强对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的保护,成为现阶段维持文化建筑保护价值的重要课题。
本文基于其风貌特征、建筑形制、营造技术以及街巷空间等特征,提出相关保护策略,旨在为文物建筑的实际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武汉岸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近代住宅建筑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成为文化保护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艺术价值。
以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为例,是现状遗存数量较大的的历史建筑群,其风格鲜明、形制典型,为近代中西风格住宅类建筑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参考。
鉴于此,在新时代下如何加强对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的保护,成为现阶段维持文化建筑保护价值的重要课题。
本文基于其风貌特征、建筑形制、营造技术以及街巷空间等特征,提出相关保护策略,旨在为文物建筑的实际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保护前言汉口原租界区是武汉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依存,是近现代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
该租界区近代建筑呈现沿江集中设置的特点,主要布局为在沿江区域设置仓库和货场,目的是便于水上运输和集散。
并沿江主干道建造大型公共建筑,租界区西侧为商业街,建造有银行、教堂、医院、学校、别墅、公馆、公寓等住宅。
充分体现近代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是中国近代城市建筑的重要代表,它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里分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在民国时期,武汉是中国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国内外商业集散地。
由于其地处长江上游,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使节前来定居和经商。
武汉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武汉的里分建筑应运而生。
里分建筑最初是为了满足外国人和华人华侨的居住需求而兴建的。
在这一时期,各国的使馆、贸易公司、银行等外国企业纷纷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在武汉的汉口、汉阳和武昌等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别墅、洋楼、商铺等西式建筑。
里分建筑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武汉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筑特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兼具中西合璧的特点。
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又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里分建筑的外观通常采用了欧洲建筑的立面形式,如拱廊、壁柱、尖顶等,同时在建筑结构和装饰上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如斗拱、雀替、雕花等,给人一种中西结合、兼容并蓄的感觉。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里分建筑多使用了砖木结构,这不仅符合中国的传统建筑材料,也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和耐久性。
里分建筑的室内装饰也十分考究,往往采用了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等工艺,塑造出了雅致的室内环境。
在功能上,里分建筑多为多层建筑,一楼一般是商铺或者办公场所,二楼以上则为居住空间。
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商业场所的需要,又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里分建筑在建筑风格、材料选择和功能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其独特的特点。
三、文化意义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里分建筑是武汉近代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和建筑史的重要物质见证。
它记录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反映了外国在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武汉民国民居建筑论文民居建筑论文建筑风格论文
论文:浅析武汉民国民居建筑人们通常会从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来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如同河南荥阳地坑窑洞民居,福建的土楼建筑,北京的胡同儿,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民居形态,这类民居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的技术,当地的气候和材料逐步形成,是我们现代城市个性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武汉这座城市特有的民居居住建筑形式—里份建筑,最能体现出武汉这座被称为“东方芝加哥”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近代里弄建筑的形成虽然只有区区一百年,与整个中国民居建筑的发展、形成、演变的过程相比,这像是一个很短的插曲。
但近代里弄却是在中国建筑历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风格,它在上海产生,也被大量建造,其它典型的城市是武汉和天津,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体现,那么里份建筑最能体现武汉地方特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它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传承文化的建筑形式、亲切宜人的人居环境、底层高密度的空间布置,都全面体现了汉派文化特有的风韵。
近年来,武汉市的旧城改造如火如荼,城市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逐渐取代了老城区的地理位置。
那些处在城市中心繁华位置的老里份建筑也不可避免的被拆除掉,据1996年统计据1996年统计,武汉原有里份208条,至此仅剩140条,减少了68条;至1998年,仅仅两年时间,又有30条里份被拆除。
虽然早在1993年,武汉市政府便把大陆坊、江汉村、同兴里定为二级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项目,但还有大量优秀里份没有进入保护行列,而成为被拆除的对象。
因此,里份建筑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称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上海旧城改造的愈演愈烈,尤其是近几年来上海“新天地”里弄开发性保护模式的成功,各种里弄的保护与更新更是发展迅速、遍地开花。
而与之对照的武汉里份建筑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武汉是中国内陆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武汉的地名中,“里”这个字眼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兴仁里、天兴里、新甲里、南城里“里”的概念最初是指民户居处,古来便有“比户相连列里以居”之说,乡里故里、里闾、里巷由此源之。
武汉市历史建筑价值分析
武汉市历史建筑价值分析摘要:根据所选武汉市历史建筑莲溪寺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旧址(武昌实验小学)历史价值,评价方法,采取保护措施与开发方式。
关键字:莲溪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旧址,建筑风格,价值内涵,评价方法,利用方式。
一、历史建筑简介1、莲溪寺简介1.1、地理位置莲溪寺在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7.5公里的蟠龙山。
现位于雄楚大街一侧丁字桥附近。
1.2、寺院介绍该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四周建有院墙。
寺院共分四进:入山门有一院落,院落东为祖堂,西为禅堂,中为弥陀殿。
从弥陀殿再进为大雄宝殿,最后一进为藏经楼,仓廪仓厨等附属建筑都在东边。
寺庙建筑分为正殿建筑和附属建筑两部分,总建筑面积6.120平方米。
正殿建筑有四重:首重为新山门和旧山门,由于楚雄大道的开通,该寺在近年内花了几十万元面南修建了新山门,山门上方是昌明方丈题写的“莲溪寺”三个鎏金大字,山门飞檐重棱;进新山门后,一条弧形的水泥路通向旧山门,路的旁边是菜地,右边是新修的一对直径约10米的人造放生池。
池内碧水清澈,鱼虫嬉戏;池边樟柏婆娑,鸟唱蝉鸣。
右侧池边,有一眼古井,直径约45厘米,井深丈余、井水伸手可及。
再右为新修的察房:旧山门在黄色的门额上镑刻着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该寺道明和尚亲笔书写的“莲溪寺”三个金色大字。
门额下方有两石狮相对而蹲,威风凛凛。
次重为弥勒殿,殿内端坐着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金佛,守卫在两旁的是手执兵器、象貌威严的四大天王,背面为韦陀天将,东为斋堂,西为客堂。
旧山门与弥勒殿之间是一个约三平方米的天井,天井内莲叶摇曳,荷花飘香。
第三重为大雄宝殿,殿内正中有一高丈余的大铜佛,两侧各立有九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另有一口形体庞大的铁钟和一面硕大无比的擂鼓置于两侧,更添几分庄严。
第四重是大彻堂,是女众打坐、念经的处所。
堂上是藏经楼,藏经阁藏有清廷御赐《大藏经》,颇为珍贵。
附属建筑分别建于正殿建筑的东西两侧,其东侧依次为客堂、伽蓝殿、地藏殿、玉观音堂、法堂(原方丈堂)、往生堂;西侧为祖堂、大悲殿、华严堂、延寿堂和察房。
简述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
简述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在武汉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大量遗留于三镇早期繁华地段的近代历史建筑却如同风中残烛,历经岁月变迁,整体老化,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期,在城市化进程高潮的背景下面临着拆迁、改造的困境.将它们作为城市文脉、地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急待解决的问题.1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武汉存留了众多珍贵的近代租界建筑和民居建筑,除少量具有特殊意义的优秀建筑成为供市民瞻仰、游览的场所外,绝大多数历史建筑因功能、外观和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迫切需要改造.改造的前提是使建筑的历史文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重要结构的改变降到最低限度,建筑容纳新功能,并使改造后的建筑可以复原,具有可逆性,再现建筑的昔日风采与辉煌.这种做法可以使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功能置换和经济发展等难题化解,将成为近代历史建筑重获新生,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保护的新策略.1.1 汉口水塔保护与改造策略据武汉市志记载,上世纪初,随着城市密度增加,火灾发生频率也居高不下,损失惨重,消防设施由此孕育而生.汉口水塔建于1909年,地处中山大道,由英国设计师穆尔设计,广荣兴营造厂营造.建筑为砖结构,平面呈八边形,地上七层,地下设有水池,造型简约,体量挺拔.水塔当时隶属于商办既济水电公司水电厂,是汉口最高的建筑,集望,居住、办公等多种功能,既提前预报火灾的位置,又可供消防队补水.历史变迁,昔日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已被包围在佳丽广场、大洋百货等众多大体量现代建筑之中.尽管形态优美,色调古朴,线脚考究,毫不逊色于晚辈,但由于消防功能消失殆尽,汉口水塔也只能迎合繁华的商业区,扮演起蹩脚的买卖角色来:商业改造后的水塔外墙面粉刷的是与建筑红砖相近的红色涂料,配以白色的檐口、柱式、锁石、栏杆和多幅巨大的广告牌.加建部分的粗劣品质极大地降低了水塔的美学价值,远不能与建筑内部原有细部相比,令人叹息.水塔沿中山大道一侧的裙房被加建成一个四层的商贸城,建筑内部围绕中庭,设置一圈内廊式的零售店铺,由于没有相关的原平面资料,对水塔室内改造程度不得而知.但作为室内商业街,商贸城的容积率较小,交通流线不太便捷.另一侧的临街一层,分别租赁给珠宝店与美发店;二层租赁给一所美容院;三、四层则是美发店的员工宿舍和仓库;五层是大汉口商贸公司的办公楼,可空无一人;六层则是居民楼,被分隔成了好几户人家,狭小的空间超强度使用.由于水塔原有楼梯被封死,只有美发店内的一“曲径”通向电梯,公共的垂直交通极其不便,更无法登上七层和楼顶,体会望火情的场景.建筑二层以上的内部空间处于无保护、未经过改造状态,各个时期的木质、石质楼梯,绿油漆或石灰粉刷的墙面、木板隔墙都有.甚至可以透过没有玻璃、摇晃的木窗,看到晾衣绳上美发店的各色毛巾和居民废弃物,在二楼平台上所见犹如当年的万国旗迎风招展. 1.2 汉口胜利街原日本军官住宅保护与改造策略一幢原日本军官住宅,位于汉口胜利街(原日租界)256号,因其普通的建筑外型和建造背景,在珍贵的租界建筑群中稍显逊色,没有关于它的详细资料.这座两层的住宅楼建于20世纪初,是类似于townhouse的长条形集合住宅,沿袭了日式建筑结构并融合了附近租界欧式建筑的某些古典元素:砖木结构,红砖砌成的墙体并用水泥勾缝,拱形的门窗框架再配以木质门窗,红瓦铺成的坡屋顶略有褪色.一排法国梧桐依偎在小楼外一圈低矮的红砖墙边,郁郁葱葱的树荫撒满整条幽静的街道,抛开那段屈辱的历史,此建筑,此景致在武汉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优雅可爱(图1).1945年以前,此楼是日本军官的官邸,是当时的高档住宅;1945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普通市民开始入住,如今建筑的右部被私人购入,改造为在汉颇有名气,吸引了不少名流前来光顾的武汉莉莉周花园餐厅,成为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较为成功案例之一.三位年轻、从事艺术工作的女性,买下建筑的1/3的房产后,对其改造极为谨慎,一层营业,二层仍在修缮之中(图2).一层的细致改造使大多数新材料镶嵌在细微的改动中难以辨别.专业人员除掉围墙,将建筑直接面向街道,沿街立面的一楼旧式木窗被置换成透明玻璃,上面加上遮阳雨棚,门口两株法国梧桐的投影投射在斑驳的砖墙上,刻画出昔日风采.入口设在建筑的右面,在栽满鲜花的小院中增设建筑内部没有的西式吧台、茶座和电视,室内结构并未因商业改造与经营而遭到破坏,只因功能需求适当地增加了一些隔断和卫生设施.花园餐厅的室内维持原有风格:壁炉、灯具、老电话、老家具……,配上中式的室内装饰(图3),还巧妙地插入一个徽派民居式小天井——传统和现代和谐地融为一体,又将原日本军官住宅的殖民色彩变成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情怀.这种有意识、有计划的改造,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商业经营相融合,虽在过程中存有遗憾之处,但业主强调将日本帝国主义所遗留的建筑,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改造,变成为国人所用的民族风格,彰显爱国情怀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更具现实意义的是探索出一条近代历史建筑通过民间投资,功能置换,低成本高回报的保护与改造思路.2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同为近代历史建筑,著名的汉口水塔和胜利街一普通的原日本军官住宅的生存现状反差较大,两案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保护与改造策略产生的不同结果.2.1 保护与改造的定位问题对于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定位,涉及到产权、功能置换等多方面问题.首先,大部分近代历史建筑的产权属于国家,政府依法将历史建筑经营权转让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由两者共同负责建筑外立面、室内的装修与维护;某些普通近代建筑则可将产权转让给个人,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根据业主意愿对其进行改造.以上两种方式从侧面影响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和改造品质:一般而言,承租方由于只享有短期使用权而不拥有产权,追求短期商业利益往往会影响历史建筑原貌的维护,甚至会破坏其历史价值;而产权转让后的使用者享有产权,投资通常具备理性的中长期规划,将更珍视和发掘建筑的文化价值.其次,随着新功能的置换,建筑形式的改变无法避免.改造前的准确定位保证了对原有建筑的最大限度保护,利用近代历史建筑的原有空间,增设满足现代办公建筑、餐厅、艺术馆或商业建筑使用的设施外,实现对原有空间的动态保存.2.2 历史文脉武汉近代历史建筑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的真实写照,又能反映工匠的建造工艺.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近代历史建筑有着普通建筑所没有的珍贵的历史底蕴,封尘着人们的老故事、老感情.改造不仅带来新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也使得普通百姓的回忆找到归宿.尊重原有的历史文脉,考虑建筑与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的关联性,是赋予旧建筑新寓意的前提.在改造过程中,不仅应注意保持外立面的历史沧桑感,更应注重建筑内部某些反映时代特征的细节,比如古老的灯饰,老式的电话,考究的家具和壁炉等小的用具,通过这些日常的生息劳作用品与建筑建立唇齿相依关系的细微之处再现近代历史建筑植根的具体时间和空间,是能用视觉和触觉捕捉的体验.2.3 外观与内部开发性改造从文物保护角度,当代人没有权力篡改近代历史建筑的原貌,英国著名建筑师莫里斯曾说:“这些建筑不仅仅属于我们,它们曾经属于我们的祖先,并将属于我们的子孙,……从任何意义上谈它们都不是可由我们任意处置的财产,我们不过是我们后代的托管人而已.”近代历史建筑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已不能简单地被看做是不动产的继承者和所有者,他们同时还是国家文化遗产的托管人.同样,他们的建筑也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商品,个人经济利益必须遵从公共利益!近代历史建筑的改造必须能反映建筑的精髓,整体考虑建筑风格的和谐性和历史感,采用与建筑的建造时期相近的材料和工艺,避免不协调效果.对建筑立面的破坏性清洗和修复不可取,尽可能维持一或两个以上的原主立面,避免改动楼梯、结构柱等要素.并尽量提供更为合理的抗震、防火标准,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以及设法增添卫生设备等,使建筑在较长的时间内具有适应性.现有非破坏性清洗和修复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是交给后人解决.3 结语武汉高速的城市建设,对如何处理新旧建筑关系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是实现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保护,文化价值延续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而且,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在不破坏城市肌理和城市文脉的条件下,它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与我国所推崇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
湖北近代建筑影响下的“变”
浅析湖北近代建筑影响下的“变”摘要:湖北近代的发展历史,使传统的城市规划、文化、建筑风格与评定、观念以及研究方法都发生了一些转变。
然而也正是这些“变”,对湖北今天的特色营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此对湖北近代建筑的现实意义做了简短分析,来加强人们对湖北近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经典;转型;传统与现代;语言符号;特色营造;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20-02一、湖北近代建筑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湖北近代建筑,是指在湖北近代社会发展时期(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建筑及其外部历史空间环境。
作为近代工业,近代教育,近代军事的中心,湖北在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跌宕起伏的历史狂潮中,湖北近代建筑无声的记录着湖北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沧桑历程,犹如多姿多彩的建筑与城市画卷,展现了湖北地狱文化的独特魅力。
众多学者在研究近代的建筑史时,总喜欢以湖北近代建筑为代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最终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用近代建筑的发展史来批判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或者来反映近代湖北的屈辱发展史和人民的疾苦;有的则提取其精华来促进现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结论是不尽相同,而本文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挖掘,来分析其影响下的“变”,从而来证明湖北近代建筑的现实意义。
二、湖北近代建筑的类型以及促进城市的转变为了适应殖民者的需要,湖北近代的殖民建筑形成了多种类型并存的局面:(1)殖民者在租界区开展市镇建设,陆续建造的各类建筑:领事馆(如汉口英国领事馆,武昌瑞典领事馆等),银行(汇丰银行,汉口大清银行等)洋行(立兴洋行,惠罗公司等)教堂,饭店,俱乐部,工业以及住宅等建筑。
(2)外国教会势力的扩张,修建的教堂,学校,医院,育婴堂等。
(3)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兴办的工厂,办公楼,学堂等建筑。
近代历史论文: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思考_以武汉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为例
65●观点摘 要:近代历史民居记载了大量的城市历史文化信息。
他们是不可复得的文化载体,代表着城市的品位与厚重。
本文以武汉近代历史民居为例,探讨了武汉历史民居的类型、形成发展以及保护策略和方法。
关注当今城市在快速建设中体现传统文脉延续,创造整体和谐、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文脉;武汉民居;历史Abstrac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recorded history and culture information on the Historical residence buildings. These respresent the city taste. This article take the recent history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Wuhan, for example, and disscuss the type, formation and the the messure of the preservation. Concerned abo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cities continue to reflect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Keywords: urban context;Wuhan civilianresidences;history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065-04“以前做馒头,大师傅将老酵揉进去面粉才能发酵。
我觉得城市的历史以及我们今天的城市文化和这个是一个道理。
城市历史就是这堆老酵,我们新和起来的面粉如果没有经过发酵的话,这个面粉是僵硬的。
但是如果把老酵加进去,发出来的面团才会又香又软。
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与活化利用研究
0 引言做好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与活化利用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历史悠久,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武汉曾是民国时期的第四大城市,而中国洋务运动的根据地也在此。
优秀历史建筑资源是武汉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武汉正在迈出复兴大武汉的建设步伐,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是复兴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对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武汉市现存历史建筑资源情况,可以为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活化利用工作提供原始数据。
1 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概念界定1.1 历史建筑定义历史建筑是指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具有历史价值和一定保护价值的独特建筑物和构筑物,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或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体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1]。
“历史建筑”是我国对传统建(构)筑物的一种法定概念,与文物建筑相区别。
1.2 历史建筑资源概念历史建筑资源是指那些未被政府保护起来的(未被挂牌)且具有潜在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等特殊价值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历史建筑资摘要 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资源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反映社会发展历史、营造城市的独特意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武汉市为调查对象,探究历史建筑资源的调查方法。
通过对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及东湖风景区内建造年份在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武汉市现存的有潜在价值的历史建筑资源的整体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现状、历史文化价值、建造年代、建筑结构类型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优秀历史建筑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并提出历史建筑资源的活化利用策略。
关键词 历史建筑资源;活化利用;价值评价体系;历史建筑中图分类号 TU-87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4.02.49Abstract Protecting the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eserv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ity, reflecting the hist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reating the unique image of the city. This paper takes Wuhan City as the object to explore the survey methods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Through field visit survey on the buildings with more than 50 years of construction history in Jiang’an district, Jianghan district, Qiaokou district, Hanyang district, Wuchang district, Qingshan district and Donghu scenic area in Wuhan, the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overall number, distribution, preservation stat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building years, and building structure type, etc.,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with potential value in Wuhan is comprehensively grasped. On this basis, an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historical buildings作者简介:张郝妮(1999—),女,研究方向: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通信作者:段翔(1969—),男,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与活化利用研究Study on the Investigation,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in Wuhan City张郝妮 段 翔 毛智添Zhang Haoni, Duan Xiang, Mao Zhitian源同样承载了一代人、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浅析武汉建筑的历史变迁及发展前景
2.2 武汉的历史街道
“十里帆墙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曾 经见证沧桑与繁华的汉正街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距今已有300 多年。它由山西、陕西两省的在汉商 人筹款而建,其规模在汉口会馆中“雅冠众构”, 曾盛极一时,独具风采。太平会馆则像座宫殿,两 侧是整面墙的浮雕,每一格浮雕便是一出戏、一个 故事。汉正街的商铺兼容了南、北、中、西各种传 统建筑之风格,多为前店后厂,底层经商,二层住 家,有院落串联的典型中国民间建筑式样,极富民 族特色。
作者单位 第一作者 第二、三作者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教授 硕士研究生
邮
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430070 enjoyliuliu@ 2007 10 23
在中国的辽阔版图上,雄踞中部的武汉是一个 重要的特大城市。无论是从地理位置、综合经济、 交通状况,还是从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在全国都 可谓屈指可数。对于这样一座重要的城市,了解她 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回顾她的过去和当今发展过程 中的得与失,探索它的合理定位,展望她的发展前 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汉口的租界建筑特色
1901年~1928年,西方各类建筑大量传入中 国,由于各国租界区的建设竞相发展,促使汉口建 设重心迅速转移到租界区。在建筑形式上,大都采 用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6层,体量宏大, 造型优美,内部装饰豪华。虽然各国租界建筑不同 程度地反映出本国的建筑文化传统,但大量的建筑 多属于古典主义形式。这一时期,古典主义形式的 建筑艺术和技术达到了新高度,同时,西方现代派
教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许多常用 艺术手法一直影响着千百年来的建筑形式,具有特 别的表现力。
2 武汉的历史街区的特色
保护城市特色就要突出城市的个性差异。现代 城市应该是包容性很强的,多色彩的,多种文化的 相互融合,既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崇洋媚外。正 视传统文化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将为城市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作者:邹涵樊兢克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02期摘要:汉口原租界区近代建筑群位于今武汉市江岸区,现状遗存数量庞大,属近代开埠以来西化建筑风格流入中国的重要代表,其中不泛存有风格鲜明、形制典型的近代住宅建筑,为研究近代西式风格的住宅类建筑提供了广泛参考。
本次研究以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风貌、形制及营造技术等多方面展开分析,明确其作为文物建筑的保护价值,并就其特征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及修缮建议,为文物建筑的实际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口原租界区;近代住宅;里份;遗产保护;武汉1 风貌概况汉口原租界区近代建筑多产生于近代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自汉口开埠以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引入,汉口近代城市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一同引入的西方建筑模式则与传统建筑住宅形制相结合,并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形成了脱胎于传统合院住宅的新型建筑形式。
该形式建筑风格区别于传统,属中西合璧式,因其形制可分为单栋独立式住宅,单元式公寓以及里份住宅三种。
2 建筑形制汉口近代里份住宅可以分为新式住宅与老式住宅两种,其中老式建筑群以洞庭村为典型代表。
其建筑整体布局形式参考了欧式传统联排住宅模式,带有更多的中式传统住宅设计理念。
如其整体布局为合院式封闭布局,为了更多容纳联排单元,将合院式内部的传统院落进行压缩,做成了天井。
而新式里份住宅则针对老式里份住宅的诸多地方加以改进,尤其是房屋日照间距,通风环境及房屋朝向。
同时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功能划分,更倾向于现代住宅模式。
最有代表性的是其在传统三合平面形制的基础上,引入了后天井这一设计概念,从而更好地将厨房与厕所于整体布局中分隔出来,实现洁污分区。
新式里份住宅在汉口租界区较为多见,较有代表性的是同兴里、汉润里、鼎余里等[1]。
它的开发程度更为完善,多有当代地产开发模式的意味,建筑风格也较为统一,小区内主次道路流线相对完整且有机,如汉润里的小区规划布局就极为先进[2]。
关于武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的思考
15建筑学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汉阳是近代工业重镇,而汉口则是重要的近代通商口岸之一。
近代以来,武汉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十分突出,除辛亥首义以外,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历史遗产也十分丰富,构成了武汉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汉水穿城而过,由此形成三镇地理上鼎足而立,功能上政、工、商各具特色,城市形态上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各异的局面。
在武汉城市发展过程中,汉口的历史最短,但由于其在近代开埠后开辟了五国租界,成为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城市,在近代化过程中后来居上,以汉口旧城区为代表的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近代城市与建筑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典型特色与成就之一。
从现存的武汉近代建筑遗产来看,主要分布在武昌和汉口,尤以汉口原租界区及其周边最为集中(图1、2)。
武汉近代建筑与历史风貌有着明显的特点:关于武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的思考胡戎睿胡绍学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6-11-08摘要/ 通过对武汉近代建筑保护实践的研究,讨论武汉近代建筑保护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武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ABSTRACT/ In light of some cases of modern architecturalconservation in Wuhan, this paper gives discussion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and comes up with suggestions.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reuse1)建筑功能类型、风格比较丰富;2)接受了西方近代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建筑的功能与近现代生活容易接轨,为近代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提供了条件;3)近代历史风貌与武汉自然、历史环境相结合,形成历史内涵与自然景观的整体特征,如租界区沿江大道近代建筑群、蛇山地区历史建筑群、武汉大学近代建筑群都与武汉的山水以及历史形成有机整体,突出体现了武汉城市特色;4)近代建筑构成了武汉历史文物保护的主体,在武汉地区现有的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物就有10处。
武汉历史民居建筑现状剖析与保护建议
武汉历史民居建筑现状剖析与保护建议湖北省文化厅古建筑保护中心方天宇人们通常会从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来判断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城市的布局和建筑结构塑了城市的个性,……是城市的光辉历史与沧桑岁月最宝贵的见证者,应该得到尊重。
这首先是因为它们凝聚着历史或情感价值;……它们是人类遗产的一部分”。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1933)武汉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
长江中下游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商代盘龙城就坐落在城市的北部。
自三国筑城始到明清以至近现代,武汉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镇之一,既应有彰显特色的历史建筑,更就有各具风格的历史民居。
但是,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中,似乎很难寻找这座城市历史文明存在的踪迹。
为此在许多个周末,我骑着自行车,背着照相机,穿行在武汉的的大街小巷,以搜寻的目光捕捉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
在一次次的苦苦寻访中,不断的发现令人欣慰“在高楼大厦背后在街巷里份深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仍然保留着一些历史建筑和民居建筑。
一、武汉历史民居建筑的喜与忧武汉市的历史民居建筑多以组群的格局,分布在几个主要的区域,保留相对完整且有特色的历史民居建筑主要有以下几处:A、原汉口租界区域里分建筑——这些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与西方低层联排住宅相结合的形式,多为砖木结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B、武昌昙华林——这里是外国人涉足武汉较早的地方。
1861年汉口开埠后,大批西方教会、学校、医院、教堂进入武昌,昙华林亦渐趋繁荣并逐步成为以外国人为主的聚居区,此地集中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建筑,教堂、医院、学校、民居、公寓、花园、领事管、城墙……形成了中西建筑相杂糅的风格;C、武昌白沙洲——这里曾经是长江中游的竹木集散地和商贸码头,许多竹木富商因而在此筑房而居,形成近千米的白沙洲竹木商贸街,留存的三合院动工有明清的建筑风格,又有浓郁的武汉地域特色。
然而,让人十分痛心的是,这些建筑群体的完整性遭到严重威胁,其中不少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建构文化与技术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建构文化与技术研究姓名:杨永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指导教师:刘晖2008110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文章以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建构理论分析建筑空间与形式。
主要研究武汉开埠后至建国前兴建的砖建筑,其地域特点、建造技术、形式变化三个方面。
运用建构理论对空间分析的视角,重新思考空间创作必须的结构和构造方式,传递和丰富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认识。
通过收集建构理论和砖建筑基本资料,实地调研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比对不同建造过程对砖建筑表现力的影响,探讨砖建筑建造过程与建筑空间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尝试归纳砖建筑的营造规律和表现特点。
文章第一部分绪论,回顾建构的理论分析、概念分析与方法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观点与研究方法,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研究目的。
文章第二、三部分,介绍砖建筑发展过程,分析近代砖建筑建构技术特点,归纳砖建筑建构逻辑。
文章第四部分,比较武汉、上海、广州地区同时期砖建筑的形式特点,研究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材料、结构、构造特点,归纳砖建筑的建构形式特征。
文章第五部分,重点解析砖建筑典型案例,论述武汉地区砖建筑的形式特点和逻辑特点。
最后部分,总结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建构技术与形式特点。
通过对武汉地区近代砖建筑建构的研究,发现砖建筑建构逻辑对空间形式控制,其表现在立面图案化的材料处理效果和“夸张”的砖块砌筑形式。
得出砖建筑形式特点源于工艺化砌筑过程和建构逻辑的组织,及砖建筑“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是砖建筑的建构特色。
关键词:建构武汉地区 砖建筑 营造规律建构逻辑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ectonics conducts people to a new way of research on essentials of architecture forms. The paper focus on the modern masonry architecture in Former Concession of Wuhan, based on tectonics theory, through discussions on the effects between constructing process of masonry building and architecture forms. The main contents covered the relationships of its terrain tectonic technology,culture and changes of forms of the masonry buildings which were construct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Wuhan Port to the foundation of China. By reconsidering the essentials of construction of masonry buildings, tectonics provides a new architectural understanding of man-built space. On the basis of acquisitions of tectonics theory and a amount of field survey of the modern masonry buildings,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different the expressive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Also, the paper comes up the tectonic principle and expressive features of masonry building.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reviewed the method of tectonics and Critical Regionalism. It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and specifi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of the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masonries and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masonries are introduced. Besides, the tectonic technology features are analyzed and the logic for the construction is provided. The forth part compares the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masonry buildings in Wuhan, Shanghai, and Guangzhou and studies the architectural materials,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features. The futures of tectonic forms showed by masonry buildings were also summarized. In the fifth part, the tectonic logic is summed up through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of masonry buildings: the art patterns of masonry is shown through masonries; the mechanical nature of shown through structure logic. In the last part, from the view of tectonics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way to protect of masonry buildings in Wuhan is worth expecting.The paper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on the constructing rules and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sonry buildings. By anatomizing the construction rules and visual forms, the paper showcases the external expression of tectonic logic’s “internal ideas” in masonries and tells the fact that the tectonic features of masonries root in the industrialized process of construction.Keywords: tectonic, masonry architecture , expressive power, construction rules, tectonic logic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都市华尔兹——武汉近代建筑采风
都市华尔兹——武汉近代建筑采风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汉人,我们曾经生活的巷子,走过的街道,工作联系的场所,尽管现代建筑鳞次栉比,但或集中或散落的百年老建筑无不散发出这个城市起于近代的繁华气息。
虽然掺杂了太多的殖民气息,却也浮动着近代本国资本发展、文化进步的音律。
汉口江滩和江汉路上成片的洋行大楼、银行、海关、花园,以及那些静静的隐在城市摩登大厦间的老公馆、职员宿舍、教堂和学校···仿佛一首古典的华尔兹在城市间荡漾,虽然陈旧了,却不失优雅。
我准备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利用闲暇之机,拿着相机,走走看看,记录建筑,记录历史,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
以“都市华尔兹”系列为题,陆续整理推出。
(网易 MM)。
论文:近代武汉市民生活形态与里弄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近代武汉市民生活形态与里弄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姓名:方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指导教师:李玉堂20050513摘要武汉里弄建筑是武汉最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武汉社会是其里弄建筑的发生场同时找出建筑形态与生活形态之间存在的动态平衡性另一方面价值观念通过上海的户部巷等成功改造案例置换重建模式关键词武汉AbstractLiNong Housing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ly type of urban residence in Wuhan, and a part of the feature of the city. The society of modern Wuhan is the source of LiNong Housing . This thesis tries to discuss the life style of Wuhan residents which was been changed radically in every field for the conflict of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LiNong Housing was born in thi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LiNong Housing was accelerated when the tradition life style of city's residents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modern life style. A lot of styles of LiNong Housing were appeared to fit in with the needs of people in every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LiNong Housing changed the life and the value standard of the modem Wuhan residents in a certain degree, and exert an importance influence on forming of the life style.This thesis trie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LiNong Housing by showing the life of the modem Wuhan residents, and points out the reasons that LiNong housing is declining today by the law of th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and the life style. The thesis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renewing LiNong housing and evolving the life style smoothly by the example of Xintiandi and Tongxingli.Keywords: Life 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日期序言当我站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却又将它们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从小巷的深处冒出来的大树的顶梢车那是涌动着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美与丑陋是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天井里法国梧桐的飞絮和春天时屋檐上培养了我在雨天静静聆听水滴敲打屋檐时的执着与浪漫里弄在这里成了一个载体我试图从一个建筑专业人的视角来清醒的记录着武汉人的生活百态我知道时间与空间的宽度广度远远超过这几十页的文字所能表达的内容希望能借着这篇文章做些对这座美丽城市1 导论1.1论文的研究背景1.1.1社会背景一种约在一个半世纪以前诞生的新型居住建筑类型还是房产开发中近代里弄建筑的整个生命过程不到区区一百年它具有爆发式的发展过程导致近代里弄具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特征这些都使里弄成为众说纷纭的焦点是在上海最先产生的事实上上海的旧城改造运动起点颇早里弄开发性保护取得成功后这与其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和历史高度是极不相称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其近代历史建筑众多所著称汉派图1-2ÀïÏï×îÔçÓÚ19世纪50 ~ 60年代在上海出现天津也相继在租界由此对这些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到1949年全市共建有里弄208条这些里弄建筑以汉口最为集中是当时武汉城区中居住地段还不如说武汉千百条里弄中的生活才真正体现了武汉人的生活方式历史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 [2]什么是历史的解释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据此二是指人类对此的思考和理解历史是确定的因为人们认识的角度与过程具有无限多样性认识目的历史要通过史学来不断重新认识自己为今天更图 1-2为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全息的有机整体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时间与空间上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关系其中各子系统之间空间上存在泛对应性社会结构这样全息元是全息体的缩影[4]建筑作为一种全息元不同地域的政治民族审美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某个时间段的社会生活所传达的信息去更完整武汉的历史相当程度上代表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记录了历史的信息将特定时空中的人及其生活置于这一特定的空间中去为我们今天的建筑行为提供帮助研究表明建筑的发展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另一方面图1-3Õâ±Ø½«´ÙʹеĽ¨ÖþÐÎ̬µÄ²úÉúºÍ·¢Õ¹ÕâÖÖÇé¿ö¸üΪÃ÷ÏÔÎ÷·½ÁÐÇ¿ÔÚÓþü½¢Î人ÊÐÃñµÄÉú»îÐÎ̬ÔÚ¸÷·½Ã涼·¢ÉúÁËÉî¿ÌµÄ±ä»¯ÓÖ½øÒ»图1-3ÀïŪ½¨ÖþµÄ±ä»¯¶ÔËûÃÇеÄÉú»îÐÎ̬µÄÐγɲúÉúÁ˲»¿ÉµÍ¹ÀµÄ×÷Óÿò¼Ü¾-¼ÃÎïÖʵ«½¨Öþ×÷ΪÈË´´ÔìµÄ³¡ËùÈËË¥¶ø½ßµÄ¶øÇÒ¶ÔÓÚ½¨ÖþʦÀ´Ëµ²»Í¬Ãñ×åÉè¼Æ³öÕæÕýÊÊÓ¦Éú»îµÄ½¨Öþ¾ßÓÐÎÄ»¯ÉϵÄÒâÒå¶þÊÇÓïÒåÉϵÄÒâÒå(semanticmeaning)ÈýÊÇʵÓ÷½ÃæµÄÒâÒå(pragmaticmeaning)的解释只能使我们对建筑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才能全面的理解建筑通过展示近代武汉市民的生活画卷来认识近代武汉里弄建筑的发展脉络这对我们今天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生活形态的建筑无疑也具有现实意义近代武汉市民的生活形态对里弄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有何种影响对里弄和其居民生活形态的研究在目前又有那些现实意义呢视角第2章主要是对里弄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文化第3章从生活形态和建筑形态间的关系入手促进了里弄建筑的发展分析了里弄建筑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居住建筑和生活形态之间的联系根据居住建筑和生活形态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律指出里弄建筑逐渐衰败的原因和武汉户部巷作为案例1.2.3研究的方法从人的生活形态出发研究建筑的演变发展用整合性的思想研究建筑形态的生成问题人在社会生活中发展的需要社会行为例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到一种建筑形态的产生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口统计学分析个案研究1.3基本概念1.3.1形态ÏÖ´úººÓï´Çµä´ÊµÄÄÚ²¿±ä»¯ÐÎʽ¶øµÄ½âÊÍÊÇÒ²Ö¸ÊÂÎïÔÚÒ»¶¨Ìõ¼þϵıíÏÖÐÎʽÐÎ̬ÓïÑÔѧÖÐÐÎ̬µÄÑо¿Ö÷ÒªÊÇÖ¸´Ê·¨µÄÑо¿¼°ÆäÓ빦ÄܼäµÄÄÚÔÚ¹ØϵÉú»îÐÎ̬ÕâÀïÉú²ú½á¹¹È˿ڽṹµÈÎÄ»¯´«Í³µØ·½Ï°Ë×̬1.3.3里弄建筑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在中国近代口岸城市较普遍建造的一种多栋低层联排式居住建筑类型住区环境规划有机结合近代传统民居特色风貌是中国古代和居住单元有关的一个字弄1.3.4近代武汉根据历史学界的分期方法考察武汉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一直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演变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出现了风格独特的里弄建筑原租界区以及与租界毗邻的华界区城市一般指近代汉口形成的中心城区[1]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审批公布了包括武汉市在内的3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霍列特上海人民出版社严春友著宇宙全息统一论图2-1 20世纪30年代的武汉三镇图2 武汉里弄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之武汉汉口得以与外部的广袤世界取得了联系汉口呈现出一条新的发展轨迹文明形态均开始转型旧中国屈指可数的明星城市之一一市三镇而这也成为武汉里弄建筑产生和发展特定的大背景四大名镇之首近代武汉是华中最大都会早在东汉末就有的夸张说法特别是宋代明清时期九省通衢图2-1ÖÐÒ²³Æºº¿ÚΪÉַ̼øê£当时的汉口难以缕纪上至硚口的主要街道外正街后街等其他则纵横交错有以生产行业命名的衣铺街草纸街称之曰街者一共23条的有64条也发展成为街衢到了嘉庆早已由上沿汉水向内推袁公堤逐渐发展成街道中原陆路交通枢纽古代的武汉驿道很便捷安庆桂林沈阳云驿运系统日渐完善由武汉送达各省会城市的公文即可按时送达仅要37个小时由于系昼夜兼行能达到这样的传递速度是不容易的如汉宜线除了人力车外粤汉两条铁路的建成华南五方杂处各地旅汉商人和工匠显示出客籍商帮在武汉的群体力量街上多为黄陂人在武昌城西北沿江定居当然还有大批游民汉口丛谈汉口镇人口剧增水口北岸人口已达33209户嘉庆十八年(1813年)人口达36926户万口汉口镇人口数增加了17倍难民和游民的局面的格局另一方面成为对外侨颇具魅力的经营之地也是时代的不灭印证四大名镇之首虽然还是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作为行政建筑的官衙是各级地方主要官员处理行政事务与居住的府邸高大的围墙正门洞开的平房廊柱巍峨回廊汉口官衙中央具备桌子[2] 19世纪初以来寺庙道观也推出了风格各异参差院落无不昭示出地方特色和东方文化的神奇氛围建筑之法因职业而异商家多造二阶上为住宅又有内敞外窄式只朝街面开一扇大门旧时的店铺往往门上布以圆钉二楼间架一粗大横梁在汉水之滨使汉口别具水乡泽国的风采背角色那样经常一起倒下来则是一片片的棚户区瓦屋竹楼千万户华居陋室密如林进层深靠天井采光1840~1842年深处内陆的汉口清朝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败北天津条约英国汉口租地原约自江边花楼巷往东8丈起进深一律110丈每年4月以前由英国领事将地丁糙米价共92两6钱8厘1毫交汉阳县府修筑道路原约签订后英国领事官就掌握了租界内的所有立法行政管理权首先沿扬于江岸建筑大道英国教堂图 2-2 英租界示意图及墓地外其中大部分租借给了英国人租界的行政归英国领事专管图2-3¿ÎË°µÈÖ°ÄÜÓÉÓÚÏļ¾ºÍ¶¬¼¾Ñï×Ó½-µÄË®Ãæ²î¸ß´ï10余米工程采用木砌筑护岸工事的同时护岸工事外国商人也在租借来的小区内建造起自己的办公楼其后教堂等也建设起来有英所以在租界的最南端美同治年间(1862年以后)Î÷°àÑÀ°ÂµØÀûÃسÆÏÌÑÑÀ到汉口的外国人1905年(光绪二十一年)ÃÀ¶í´ï528人德国347人其余为挪威俄国又陆续出现其他租界表2-1一个外国人曾经这样描述当时汉口的租界状况其变化之大法现在铺设了马路联成一气的河街图2-4如果把汉口租界的形成和上海租界的形成相比较这主要是由于上海租界采用的是民租土地方式所以建筑用地大小不一即由英国向中国政府租借整片土地为专管租界不管中国业主是否愿意这就给外国领事馆对租界统一进行规划和经营提供了条件九江例如广州沙面的英租界2.2.2租界的建筑活动汉口租界区面江而立五国租界各有统属不能不共同解决交通游乐等问题在总体格局上有所统一船场租界的中心纵贯着胜利街中山大道江汉路至三元里以围墙或铁栅为隔避开了城市商业以欧洲古典主义为手法外观富有装饰性内空阔大修造各式洋行教堂屋顶和门面结构风格各异并拍下了武汉的城市风光图2-5ÔÚ¿ÕµØÉÏÖÖ»¨²ÝÖ²Ê÷ľ¶¼ÊÇשľ½á¹¹µÄ2层楼房也有中国官绅商形式修建公馆租界中大兴土木亚洲Smedley为租界的开发于1894年从日本横滨来到汉口1895年制作了一幅精确的汉口租界地图(图2-6)地图的方位一反上北下南的常识而把扬子江平放在地图的下方是当时西洋人画租界地图的常用方法city of hankowºº¿Ú³ÇǽÊÇΪ·ÀÎÀÄí¾üµÄ¹¥»÷ÓÚ1864年建造的城墙把租界也包围进去了british concessionnative townopengroundÓÉ3条平行于扬于江形成10个街区73~74号地是英国人礼拜堂和基地用地以外长268英尺(约81.7米)的平行四边形面向沿江大道的小区里建洋行图 2-6 1895年汉口租界地图旧市街地和租界形成鲜明对照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界外60号地的建筑是汉口天主堂附属的教会医院和住宅等银行清一色的外廊式殖民地样式底层以平整的石块砌筑立面构图简洁稳定从英国领事馆则可以看到乔治王朝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影响(图2-8)²ÉÓó¤Ê®×ÖÐÎƽÃæºÜÓÐÆøÊƽ¨ÖþÎï²»´óµäÑÅ2.3近代都市的初步形成2.3.1房地产业的兴起汉口开埠后的租界到1891年时这两次改造工程是由工部局主持的西式建筑电灯电话系统1880年火和游乐设施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军用工业军用民用并举的办法张之洞积极主张修建铁路在商业方面并建立商会人口迅速膨胀促使了近代房地产业的兴起保险业等外房地产的高额利润刺激着上海的资本家和本地大买办这直接促成了武汉里弄建筑的产生使昔日汉口华界市区遭到重创成为硝烟弥漫的武汉市区的绿洲人们纷纷躲入租界达官贵人均从寻求安全感出发纷纷在租界中申请居住地和建房租界人口密度剧增租界的公共设施和住宅亦快速发展起来仓库和办公房根据法租界中有商店三百余户工厂十余家商店三百余家有娼妓馆日本戏院原英租界内各银行亦多在区内汉口再次掀起了建房热潮慈德里40栋丹麦宝隆洋行买办王职夫占有协和里房屋12栋立兴洋行买办刘歆生占有百子里太古洋行买办陈镜清的问安里美最时洋行买办王柏年的昌年里嘉利洋行买办文昆山的潞安里2.3.2城市社会和城市文明的转型汉口开埠之后武汉联系了广阔的外部世界互不统属的武汉三镇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武汉市这不只是量的机械增加洋务运动在武汉应运而兴城市文明形态发生转型其转型的主要特点为城市功能发生质的变化九省通衢通过近代100多年的发展成为内向和外向结合型都会而是国内埠际之间以及与国外贸易的重要枢纽间接对外贸易往往占第二三位形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式的近代化民国中期汉口办洋行行轮船湖北总督张之洞在武汉大力举办新政清末成为中国三大工业基地之一在1938年沦陷前一直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布局走向发生变化昔日10多万人的市镇到抗战前夕的1937年人口增长5倍以上这样短时间所达到的人口和区域面积峰值城市内万商云集商业移民人口来自皖川流动人口的增加旧时的汉口镇基本上是附着在汉水入江口上古汉口的土码头河街而难以在长江上运营的表现他们在汉口沿江修建洋码头于是汉口市区发展的走向华界市区也日益扩展于是从汉正街和长堤街江汉路则取代了汉正街图2-10 1894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图2-11 汉阳兵工厂2.4小结任何一种建筑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近代武汉社会作为其里弄建筑的发生场文化等各方面都为里弄建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复杂错综但租界也是近代武汉发展的起点租界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商业化是近代武汉社会的灵魂使得商人们几尽所能的去寻求敛聚财富的途径造价低廉武汉的传统文化在经过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撞形成了海纳百川传统与现代的并存这些在汉派文化中得到充分体现的特点也反映在作为文化载体的里弄建筑之上移民造成了近代武汉社会人口的高度异质性和流动性成为近代武汉最普及的居住建筑[1] 杨蒲林1990日P49 [3] 同上[4]1796-18891990年第一期[5] 关于汉口早期租界的形成Mayers Wm The Treaty Port of China andJapan Trubner and Co1867P 334~338[6]1892~1903Àî²ßÒë×ÔÓ¢Îı¾[7] Thomson John New YorkIII1982[8] 横滨市建筑局编辑横滨1989东京P 10 [10]19333 近代武汉市民生活形态的变革近代武汉的历史是一部社会转型的历史其间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时期1861 ̄19111938~1949ÈçÉç»á½á¹¹ÔÚ¾Óס½¨ÖþÖж¼»áµÃµ½ÐÎÏóµÄÌåÏÖµØÓòÄÚÈËÃÇÉú»îÐÎ̬µÄÌØÕ÷对于生活形态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第二个层面包括文化传统社会人格等经人的生理需求这一过程既有客观的制约既有理性的表达3.1社会结构变革社会结构是社会学考察社会生活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时的概念家庭结构它以一定的物质生产环境为基础社会结构对建筑形态生成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发生着作用商贸方面1861年汉口开埠后盐1899年商业贸易方面达到巅峰东方芝加哥市场职能与地位的调整 金融业方面另一方面则开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迁国内银行开始出现武汉地区近代企业最初是由外国侵略者创办的使用机器生产各国商人纷纷在汉口设厂并得到迅速发展3.1.2人口结构近代武汉人口的消长是与城市本身的兴衰以及都市化过程的缓急相伴随的总的来说武汉的近代人口大致呈上升的态势从鸦片战争前的20万人左右发展到清末80万人左右尤其是汉口表3-1 武汉2039 1860 20 10万人左右1921 105211908 244892人求学主要来源为二直接刺激了里弄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使外国人翩然而至表3-2海关十年报告1939 7885日1942 11180ÆäÖÐÈÕÇÈ528名1945 14000»¹´æÔÚÊ®·ÖÏÔÖøµÄÉç»á·Ö²ãÏÖÏó±»Çø·ÖΪ¸÷ÖÖ²»Í¬µÈ¼¶µÄ°²ÅÅ·½·¨»ò״̬个等级的人不同的建筑也反映着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职业人群有不同的行业特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从而导致城市和建筑空间形态的分化据1915年出版的军法界652人绅界2351人馆幕儒士星卜1513人机匠各实业工人2221人图3-2小艺4625人车夫图3-4ÐóÄÁ761人使役木工憎侣415人船业251人乞丐494人无业4579人手工业显示出港口型工商业大埠的职业分布特征最小图 3-3 街头转糖的小贩图 3-4 人力车夫图 3-2 街巷到处可见流动小贩身影而家庭是一个人生活时间最长的社会组织精神的等多方面的需要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是持久稳定的不同特质的家庭家庭的结构也经历着历史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演变和居住形态演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家庭结构表现为血缘性的大家族式家庭住宅空间形态完整而封闭在人口流动与聚集的过程中外部联系增强到1930年代以后这一特点在市区人口构成中尤为突出华洋并居的异质社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城市的宽容心近代汉口居民的衣行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3.2.1西方生活方式的导入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后传统风俗在西俗的冲击下开始发生嬗变舶来的洋货输入了西洋都市文明社会上开始出现了趋新趋洋的风尚引起汉口居民生活方式的很大变化尺地寸天角胜争奇夏口县志湖北通志阛阓多仿西式歌馆酒肆之间冶游者结交洋人的手段养马骑自行车牵了猎犬兜风鸡公山避暑它对中下层民众也产生了影响吃进升基巷毋宁说是久处农业社会的人们在西洋表现出崇尚近代物质文明的意向新政(图3-5)~(图3-8)Éú»îÏ°Ë×ÊÇÉç»á·çË×ÁìÓòÀï´¦ÓÚ±í²ãÑÞÏÛºÍʹÓÃÎ÷ʽÏû·ÑÆ·图 3-5 粤汉铁路的开通图 3-6 民族路大夹街口的电报电话亭图 3-7 武汉早期的小轿车图 3-8 清洁工用独轮车清运垃圾时代另一方面是新的社会习尚在艰难地夺取阵地导致了古老的传统习俗与新的社会风尚的并存与杂揉造成社会风俗演变中许多新旧杂揉又是位于外部世界与内地农村之间的中心城市武汉在社会风尚的开化方面往往走在前头使得汉口地区出现的新事物武汉社会风俗的嬗变既是社会近代化的产物促进了汉口及其周围地区经济带来民众物质生活条件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信仰道德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并通过人们的设计与建造形成不同的居住建筑形态所以它示人最多以两种表情洋泾滨腹地文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多少会发生点变态市井化的加强迭起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前者是地域文化的空间集聚共同构成汉口文化驳杂斑斓的特色外地文化是各省商人来汉经商时所携带来的副产品而且留下各地的民间文艺充满生机外商云集和租界的建立宽阔的水泥马路取代狭窄的青石板小巷洋书和洋画等具体的文化样式本地文化由于汉口地处长江中下游分界点的商业地位3.3.2开新与商品随行就市不断开新的特点生活文化方面都成为群相竞效的社会时尚般老百姓摈弃重本抑末的传统价值观念而弃农经商唯有读书高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商品尽管往往使其作品允满市侩气息羞于言利的文化价值观的确有新的特色总而言之尤其是西方近代文化观念变通传统文化而逐渐形成的汉口人对新事物的敏感相对外来文化的较为开放的文化心态不断变奇的重要基础汉口人对新事物一倡而百和人不以为异趋之若骛人心世道好奇新3.3.3俚俗由于汉口因商而兴缺少近代大工业)所导致汉口全面近代化的某种缺陷汉口文化在走向近代的漫长岁月中始终未能摆脱原生态的市民文化而向高层次几乎成为其城市文化发展的主流俗社会文化氛围的庸俗少文清代的汉口设场卖唱地方小戏百态纷陈的繁华而杂乱的市并文化画卷近代汉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亦有许多不良之处逞强称霸其中许多都带有市井社会的消极印痕武汉人经历了一次生活方式的革命打破了的传统生活规律空间的扩大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人们的空间概念得以更换当配备下水道拓宽了人们的胸怀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老风习面临着新风尚的挑战公园等新兴城市空间的产生武汉人在现代生活的基础上汉口不是以传统的政治中心面世这个城市从它产生起生活方式使汉口人面对西俗东渐潮流而能从实用观念出发加以模仿或再造房产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空心思地迎合不同阶层的居住需求崇尚新潮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近代武汉市民的生活观念这种在生活中对新成为不断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内容的动力源图3-11´ÓÈ˾ÓÎÄ»¯½Ç¶ÈÀ´¿´ÕâÊǹٷ½¾Ù°ì¼¯Ìå»éÀñµÄÏÈÉù种经过百年演变发展的居住建筑充分适应着近现代武汉人的生活里弄成为了武汉人生活的容器也是时代与环境造就的武汉人格的又一物化品而它对里弄建筑的作用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市民的生活形态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大家庭的解体文化特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已不能适应近代武汉人的生活需求了[1] 张可荣著当代社会学P101 4 武汉里弄建筑的产生及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里弄建筑作为近代武汉最普及的居住建筑它的产生和发展又与近代武汉市民的生活形态的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也印证了建筑和生活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准则但里弄式的空间形态在中国却有着很古老的历史云者里字含义的演变和引申中隐含了古代居住单元的形态模式的演变意指住宅间的通行小道里坊和里辞源隋唐时期都城的里坊制度规划严谨即使后来里坊制度被冲破作为城市中的地名编排依然延续下来某某里某某坊坊墙四面设门通向外部的街与巷里外的街一般宽广平直构成了古代城市的交通系统弄里中的巷在南方被叫做而在北方也好也好弄街在古代即里者坊也里弄坊巷格局有一个漫长的产生演变过程胡同就是以以是在近代社会的特殊条件下组织形式的极端发挥某某里总弄一支弄把它们统称为在武汉通常把里弄称为这种称呼早在唐朝就有以多户人家即称作旧时的里分当时的里分多集中于市场中心周边其布局多采用传统三合院随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模式的打破在市区木板大多位于工厂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里分住宅的出现和发展旧式里弄产生汉口被迫开埠以及英日使得武汉经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输人西方建筑形式的大量传人新汉口最先出现的里弄住宅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商受利益所驱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建筑调研报告
武汉近代建筑——大陆坊
教学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调研地点:汉口里份大陆坊
姓名:陈鑫
班级:建筑学0902班
学号:0120906220201
指导老师:赵彬
2012/10/31
摘要
大陆坊作为银行职员的高级公寓住所而被引进到汉,是汉口仅存的两处公寓式里分之一(另一个是大陆坊),出自中国建筑界泰斗庄俊先生之手。
与以往其他类型的里分住宅相比,公寓式里分无论从立面处理到户型平面功能的组织都更具现代城市性的特征。
本文就大陆坊的平面功能、立面处理手法以及建筑细部装饰等方面作出了调研。
关键词
大陆坊大陆银行公寓式里分庄俊
正文
一、概况
大陆坊,位于汉口扬子街与南京路之间,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912号,系私人银行“大陆银行”所建,是名大陆坊。
大陆银行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庄俊设计;由李丽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数3层(转角4层);建成时间为1934年。
朝扬子街口转角处为原银行营业处,另两面为3层,一层为商店,二、三层有阳台为住宅。
朝南京路的商店曾经有一家武汉市著名的皮货店。
大陆坊是民国时的高档住宅区,一片的欧式建筑,透出一股旧时的贵族气息。
最初,这里的住户多为银行高层职员、军官、生意人、医生等。
1938年武汉沦陷后,曾经住过日本宪兵队。
上世纪80年代,大陆坊在原先的基础上加盖一层,住户也急剧增加,部分墙面开始破损,木质楼梯的油漆逐渐剥落。
1993年被武汉政府定为二级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并对大陆坊建筑进行了维护和装饰。
二、大陆坊总体布局、平面、立面处理分析
1、大陆坊西式多层住宅类型的引进正值汉口租界区内用地日趋紧张,同时又要满足银行高级职员的居住要求,集合化是住宅的必然趋势。
因此,公寓式里分多利用良好区位地段的间隙建造,形成住区(见图三)。
由于用地局促,大陆坊采用沿街式的总体布局形式,以获得良好的临街商业环境和便捷的居住条件。
沿街
式的布局以主巷型的
交通方式将公寓与临
街的商住建筑分离开,
并分别在南京路与扬
子路口设有出入口,使
主巷与城市道路相连。
如此简单有效的布局
方式使大陆坊这种公
寓式里分,虽身处闹
市,但仍可独享一份安
宁的居住境。
沿街式布
局是中国传统街屋
的主要布局方式,在近图三:大陆坊鸟瞰
代出现于天津里巷和汉口里分住区的布局中,一般在紧邻城市道路的两侧,或街区中狭长的用地范围内。
这类住区的规模不大,主要由两排住宅沿之间的主巷呈线性布置,这种类型在汉口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主巷型里分住区,如同兴里和江汉村。
2、大陆坊公寓型里分之特
征:
(1)“内外有别”的立面
处理手法
作为临街商业建筑的
一部分,设计师分别对公寓
建筑临城市道路的立面和背
街处的立面运用了截然不同
的处理手法。
除了“内外”
立面材质的变化外,公寓式
里分的临街面则多采用公共
建筑的三段式的处理手法,
运用大尺度的壁柱作为竖向
装饰构件,加之厚重的檐口
线脚的横向装饰,形成大气
庄严的城市界面。
大陆坊临街商住楼则采
用了典型的三段式立面,底
层石材贴面,二层以上墙面
为红砖清水墙,窗间壁柱粉
白色,红白相间,红色的砖
墙又与内部高级公寓的材质
取得呼应(见图四、五)
图四:大陆坊沿中山大道城市界
面
图五:大陆坊沿街及住宅立面图
大陆坊背街立面设计手法是把楼梯间
作为立面设计的重点,将其内收并处理成
弧面造型,两边有圆形(大陆坊为正八边
形窗)相协调其余外墙部分均为红色清水
砖墙(见图六手绘)
(2)“由分到合”的竖向交通核心
大陆坊的联排西式里分采用的是一间半的
平面布局方式,半间为交通空间,每两个
单元对称布置,因此从平面图上看,交通
部分已相对集中布置。
在实际使用时,由
于居住户数较多,该住宅已采用了逐层分
户的方式,形成了类似“一梯一户”的竖
向叠拼式住宅样式。
但是从一户一栋的设
计初衷来看,每栋楼梯仍属户内交通,因
此还是分户设置。
(见图七)。
(3)“两厅分立,厅室有别”的平面功能
布置图六:大陆坊住宅立面单元由于民国政府大力推行“新生活运动”的文化渊源,西式的生活方式作为“新生活”的重要参考标准,逐渐受到城市中产阶级的追捧,并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
大陆坊作为银行职员的高级住宅,其平面布置完全采用了西式住宅样式,强调空间的功能性,餐厅开始独立于客厅设置。
(见图七)
图七:大陆坊一层平面(色块部分为竖向交通空间))
出现了新型的生活空间,如卧室内的卫生间、浴室等。
客厅和餐厅等户内公共空间又成为了户内的交通组织空间,避免了卧室间相互穿套的情况,也使厅与卧室之间明确的分离开。
大陆坊的设计之初希望利用不同楼层来区分平面功能,一层设置客厅与餐厅,二楼为卧室。
三、对武汉近代建筑——大陆坊的一些思考
20世纪20至30年代,国内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近代中国“北四行”先后在汉设置分行,其选址主要集中于江汉路及江汉路至北京路段,使这一带形成汉口最早的金融街区。
其中,汉口大陆银行大楼于1928年选址(现址武汉市江岸区保华街2号),1930年动工,次年建成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银行大楼及大陆坊住宅,共计建筑费28万元。
此外,大陆银行于1923年10月设立大陆银行汉口分行,地址暂设于花楼街保成里13号,直至1931年正式选址于中山大道扬子街口(现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912号)兴建办公大楼。
特殊的国内环境提供了大量城市建筑实践的机会,但在由外国建筑师一统天下的建筑设计市场中,能与外商竞争的中国建筑师事务所仍是寥寥无几。
这其中对日后中国建筑设计界影响最大的还是出身清华的庚款留美毕业生,他们之中又以中国建筑界泰斗庄俊为最先。
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正是庄俊先生创作的旺盛时期,而大陆银行与大陆坊正是庄俊先生在这个阶段的重要作品。
汉口本土的汉协盛营造厂承接了大陆银行(及大陆坊)的建造工作,大陆坊是庄俊在汉口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大陆坊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追随西方古典建筑手法并融合东西方建筑学之长,以发扬我国建筑固有色彩的一种尝试,是在接受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功能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上,继承了我国建筑的优良传统,创作了全新的民族形式的建筑典例。
四、参考资料
1、探索的历程武汉出版社张振华著
2、《汉口租界志》编纂委员会汉口租界志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3、李百浩、徐宇甦、吴凌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华中建筑,2000(02,03).
4、徐可. 武汉里分住宅保护与利用城市设计研究——大陆坊、中孚里片[学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