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反应规律

合集下载

凝集反应名词解释

凝集反应名词解释

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凝集团的现象。

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类。

凝集反应的特点
1、抗原为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致敏颗粒。

2、反应时间较短,需几到十几分钟。

3、反应产物为凝集块。

4、凝集反应抗原分子大,反应面积小,为使抗体分子不致过多,试验时需稀释抗体。

实验一凝集反应

实验一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讲义实验一凝集反应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

凝集反应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或阴性;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或效价)来判断结果的强弱。

凝集反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由于凝集反应方法简便,目前在临床检验中仍被广泛应用。

一、直接凝集反应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

凝集反应中的抗原又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常用的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一)玻片凝集试验——ABO 血型鉴定【原理】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性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材料】1.标准血清(抗体):抗A分型试剂和抗B分型试剂各1支。

2.盛有1ml生理盐水的一次性试管1支。

3.一次性采血针1枚、白瓷板或玻片1块、一次性毛细吸管1支、75%酒精棉球和灭菌干棉球。

【方法】1.用酒精棉球消毒被检者的耳垂或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滴1~2滴血液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使成为血球悬液。

用灭菌干棉球止血。

2.取白瓷板1块,将抗A、抗B分型试剂分别滴加1滴于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

3.用毛细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各加1滴。

4. 将白瓷板前后左右不停地摇动,使其充分混匀,5~10min后观察血球有无凝集发生。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2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抗体的交联作 用克服了抗原颗粒表面的Z电位,而使颗粒 相互靠拢,聚集在一起。 当抗体的分子太少或分子量小,不能克服 相当厚度的离子云层时,则不能使颗粒聚 集。在凝集反应中IgM的作用远大于IgG。 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蛋白质和电解质,缩短颗粒间的距 离;2、增加溶液的黏稠度;3、用胰酶和 神经氨酸酶处理;4:以离心的方式克服颗 粒间的排斥力。
第五章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在适当 的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 象,称为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形成致 敏颗粒后,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也 能发生凝集反应。
1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凝集反应的发生分为两个阶段:1、抗原抗 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 凝集现象。 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负电荷,周围吸引 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又排列 一层松散的负离子,构成一个双层电子云。 在松散层内界和外界间的电位差形成Z电位。 溶液中负离子强度越大,Z电位也越大,Z 电位使颗粒间互相排斥。
示意图
标准品抗原浓度测定
抗原浓度 1.测定沉淀环直径 2.在标准曲线上查找
不同病人抗原浓度测定
相应抗原浓度
35
单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沉淀环的直径与待测标本含量两种计算方法
Mancini曲线: 大分子抗原 时间扩散>48h, 常数K=C∕d2 普通坐标纸曲线
Fahey曲线: 小分子抗原 扩散时间24h 常数K=logC∕d 半对数坐标纸曲线
C为抗原浓度, d为沉淀环直径
36
Mancini曲线
Fahey曲线
T1为16~24h;T2为24~48h;T3为48h以 上,可见T3为直线,T1为反抛物线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内容:四、直接凝集反应(一)玻片凝集反应—细菌的鉴定、ABO血型鉴定(二)试管凝集反应五、间接凝集反应(一)正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乳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协同凝集试验(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试验、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常用的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㈠玻片凝集反应(Slide agglutination test)玻片凝集反应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红细胞等)在玻片上混合,在有适当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

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等。

⒈细菌的鉴定:【材料】⑴1∶20稀释的伤寒杆菌的诊断血清。

⑵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培养物、生理盐水。

⑶洁净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等。

【方法】⑴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划分为三格,并依次编号为1、2、3。

⑵用灭菌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于玻片的三格内,各加2~3环。

⑶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自平皿挑取少量大肠杆菌置于第2格生理盐水中混匀。

然后,同法分别取少许伤寒杆菌于第1格及第3格,与生理盐水混匀。

⑷用灭菌接种环于第2格加伤寒杆菌诊断血清2~3环并混匀,同法取伤寒杆菌诊断血清2~3环,加于第1格中混匀。

⑸轻摇玻片,静置1~2分钟后,观察结果,【结果】如上述混合悬液由均匀混浊状变为澄清透明,并出现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凝集块者为阳性;如混合物仍呈均匀混浊,无凝集物者为阴性。

【注意事项】⑴每一待检菌均须作生理盐水对照,如对照凝集则表示细菌发生自凝,试验无效。

10简述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凝集反应的类型

10简述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凝集反应的类型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来发生凝聚现象,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可见的沉淀或凝聚现象。

这种凝聚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光学仪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凝集反应主要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和双重凝集反应等类型:1. 直接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直接发生的,不需要其他介质的参与。

该反应通常用于检测红细胞凝集抗体、细菌抗原等。

2.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先间接结合,再与介体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介体起到传递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使得凝集反应能够进行下去。

间接凝集反应通常用于检测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3. 双重凝集反应双重凝集反应是指两种抗体与抗原之间分别发生凝集反应,最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之间再发生凝集现象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研究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检测致病微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凝集反应的类型多种多样,各自在临床诊断和免疫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凝集反应也为药物研发和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凝集反应领域的研究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来发生凝聚现象,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可见的沉淀或凝聚现象。

这种凝聚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光学仪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凝集反应主要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和双重凝集反应等类型。

凝集反应规律

凝集反应规律

凝集反应规律
凝集反应是指粒子或细胞在溶液中相互吸附聚集形成较大的团
块或群体的过程。

这种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环境污染控制、药物传递、生物学等等。

凝集反应的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颗粒或细胞的表面电荷
颗粒或细胞的表面带有电荷,如果它们的电荷相同,则会发生排斥;反之,如果它们的电荷互补,则会发生吸引。

这种吸引或排斥作用与颗粒或细胞的表面电位、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

2.溶液的离子强度
当溶液的离子浓度较高时,会对颗粒或细胞的表面电荷产生屏蔽作用,从而减弱其相互作用力。

因此,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凝集反应常常较弱。

3.颗粒或细胞的浓度
颗粒或细胞的浓度越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强。

如果浓度过高,就会出现过度凝集的情况,形成难以分散的团块。

4.搅拌速度
搅拌速度可以影响颗粒或细胞的聚集速率和大小。

过慢的搅拌速度可能导致团块形成缓慢,而过快的搅拌速度则可能使团块过度破碎。

综上所述,凝集反应的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颗粒或细胞的聚集行为。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凝集效果。

2020厦门军队文职考试医学备考资料: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2020厦门军队文职考试医学备考资料: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2020厦门军队文职考试医学备考资料: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一、凝集试验1.概念免疫凝集试验是指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2.原理细菌、螺旋体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负电荷,周围吸附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排列了一层松散的负离子层,构成双层粒子云。

在粒子云内界和外界之间的电位差形成Z电位。

反应必须在一定pH及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才能发生。

溶液中负离子强度愈大,乙电位也就愈大。

Z电位使得各颗粒相互排斥。

当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互补结合时,抗体的桥联作用克服了颗粒表面的Z电位而使颗粒聚集在一起。

3.分类(1)直接凝集反应1)玻片凝集实验:常用来做ABO血型鉴定2)试管凝集试验:常用来做交叉配血和肥达试验以及外斐试验(2)间接凝集反应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常用抗原致敏载体测抗体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常用抗体致敏载体测抗原3)间接凝集抑制实验:即可测抗原也可测抗体4)协同凝集反应:常用含有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载体二、沉淀反应1.概念免疫沉淀试验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出现的沉淀现象。

2.原理免疫沉淀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置于温度、酸碱度适宜的一定电解质溶液中,两者按适当比例形成沉淀,产生浊度,或在琼脂等凝胶中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并根据所形成的沉淀物计算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3.分类(1)液相沉淀反应1)絮状沉淀反应:分为抗原稀释、抗体稀释和方阵滴定用来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2)免疫浊度测定:分为免疫散射比浊和免疫透射比浊,主要用来做抗原的定量检测。

(2)凝胶内沉淀反应1)单向免疫扩散实验:用来做抗原的定量。

2)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可用来判断抗原抗体的相对含量和浓度3)免疫电泳技术:将沉淀反应和免疫扩散实验相结合,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实验一凝集反应

实验一凝集反应

实验一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讲义实验一凝集反应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

凝集反应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或阴性;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或效价)来判断结果的强弱。

凝集反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由于凝集反应方法简便,目前在临床检验中仍被广泛应用。

一、直接凝集反应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

凝集反应中的抗原又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常用的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一)玻片凝集试验——ABO 血型鉴定【原理】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性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材料】1.标准血清(抗体):抗A分型试剂和抗B分型试剂各1支。

2.盛有1ml生理盐水的一次性试管1支。

3.一次性采血针1枚、白瓷板或玻片1块、一次性毛细吸管1支、75%酒精棉球和灭菌干棉球。

【方法】1.用酒精棉球消毒被检者的耳垂或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滴1~2滴血液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使成为血球悬液。

用灭菌干棉球止血。

2.取白瓷板1块,将抗A、抗B分型试剂分别滴加1滴于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

3.用毛细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各加1滴。

4. 将白瓷板前后左右不停地摇动,使其充分混匀,5~10min后观察血球有无凝集发生。

血型凝集反应记忆口诀

血型凝集反应记忆口诀

血型凝集反应记忆口诀
O型为万能供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

口诀第一行:A-B存在冲突,O-AB却和谐。

不同血型之间的相处关系会有所差异。

A型和B型的人具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常常为一些小事争论不休,容易产生冲突。

然而,O型和AB型的人却能够更和谐地相处,更容易互相理解,相互补充。

这启示我们,不同个性之间的差异可以被融合和接纳。

口诀第二行:A型细心B勇敢,O型平和AB明察。

A型的人通常细心、注重细节,善于观察和思考。

而B型的人则勇敢、有冒险精神,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O型的人平和稳定,善于处理各种情况。

AB型的人则敏感聪明,善于洞察人性。

每一种血型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我们应该看到每个人的优点,互相学习。

口诀第三行:A型悲观B乐观,O型实际AB理想。

人们的性格也与血型相关。

A型的人倾向于悲观,常常过于担心和焦虑。

而B型的人则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

O型的人较为实际,喜欢脚踏实地的生活。

而AB型的人则拥有理想主义的特点,追求更高尚的价值观。

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应对困境。

口诀第四行:AB,O坚持AB变通。

性格的差异也体现在对待事务的方式上。

A型的人自主,乐于承担责任。

B型的人追求,注重个人空间和*性。

O型的人坚持己见,做事有坚定的态度。

而AB型的人善于变通,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血型凝集反应的记忆口诀,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查询相关书籍或询问专业人士。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实验一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玻片法和试管法凝集实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2.了解凝集反应基本类型及血型鉴定的各种方法包括正、反定型,血型板鉴定法和血型卡鉴定法。

[实验原理]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人类ABO血型抗原主要有A和B两种,根据红细胞表面这两种抗原的有无可把血型分为四种。

据此,将抗A和抗B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抗A或(和)抗B抗体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据其凝集情况便可判定出受试者的血型。

[实验器材]1.器材:光学学显微镜,消毒缸2.材料:消毒干棉球,一次性采血针,载玻片,玻璃试管,一次性带刻度朔料吸管,医用黄色垃圾袋3.试剂:75%医用酒精,0.9%NaCl注射液,抗血清试剂抗A、抗B[内容与方法](一)玻片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1ml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载玻片1块,在中间用蜡笔画一条竖线,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载玻片两端。

3. 用毛细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4.肉眼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

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若肉眼观察不明显,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微小凝集5.记录凝集情况,判定受检者的血型。

(二)试管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试管2支,分别标记上A、B字样,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中3.用一次性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2支标记试管中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输血凝集反应原理

输血凝集反应原理

输血凝集反应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输血凝集反应这个超有趣(虽然有点复杂)的事儿。

咱先得知道,血液里有红细胞,红细胞的表面呢,就像一个个小星球,上面住着不同的“居民”,这些“居民”就是抗原。

而咱们的血浆里呢,又有抗体,这抗体就像小卫士一样。

比如说,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

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那它的血浆里就有抗B抗体。

这就像A型血的小星球上住着A居民,但是它的血浆里有防范B居民的小卫士。

B型血呢,红细胞表面是B抗原,血浆里有抗A抗体。

AB型血就比较特别啦,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但是血浆里没有抗A和抗B抗体,就像AB型血的小星球上A居民和B居民都有,而且还特别包容,不需要防范其他类型的“居民”。

O型血呢,红细胞上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但是血浆里有抗A和抗B抗体,就像一个很纯粹的小星球,虽然没有A和B居民,但是防范意识很强。

当输血的时候,如果血型不匹配,那就像一场混乱的“星球大战”。

比如说,把A型血输给B型血的人。

A型血里的A抗原就像外来的侵略者,进入到B型血的身体里。

B型血血浆里的抗A抗体小卫士看到这个A抗原侵略者,立马就不乐意了,就会冲上去和A抗原结合。

这一结合啊,红细胞就会聚集在一起,就像很多小星球抱成了团。

这就是凝集反应啦。

这种凝集反应可不得了呢。

这些抱成团的红细胞就没办法正常地在血管里跑来跑去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了。

它们会堵塞小血管,就像马路上堵车一样,后面的红细胞也过不去,氧气和营养物质就送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而且,身体的免疫系统看到这些异常的凝集物,还会把它们当成敌人来攻击,这样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像发热啊、寒战啊,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生命呢。

再说说Rh血型系统。

Rh阳性的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Rh阴性的红细胞表面没有。

如果Rh阴性的人第一次接受了Rh阳性的血,可能当时不会有太大反应,因为身体还没反应过来呢。

但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已经记住了这个Rh抗原这个“小坏蛋”。

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原理

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原理

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原理
咱今天就来说说红细胞凝集反应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这红细胞就像一群小不点儿,在咱身体里跑来跑去,可它们也有自己的脾气和规律呢!红细胞凝集反应,就好像是它们之间的一种特殊“互动”。

比如说,咱把不同血型的血混在一起,哎呀呀,那可就热闹了。

就好比是不同帮派的小家伙们碰到了一块儿,它们会互相“认认亲”,要是不对付,那就开始“打架”啦,这“打架”的表现就是凝集反应。

这凝集反应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不小心弄错了血型,那可就麻烦大啦!就好像你把猫和狗硬凑在一起,它们能和谐相处吗?肯定会闹得鸡飞狗跳呀!
咱身体里的血液系统可是很神奇的呢。

红细胞们平时乖乖地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血型不匹配的时候,它们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这就好像咱平时都好好工作学习,但遇到特殊问题时,就会展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你再想想,要是医生在给病人输血的时候不注意这个红细胞凝集反应,那后果得多严重啊!本来是救人的好事,结果可能变成了坏事,这多让人揪心啊!所以啊,了解红细胞凝集反应是多么重要呀!
而且啊,这红细胞凝集反应还能帮我们诊断一些疾病呢。

就好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信号,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

医生们就可以根据这些信号来判断病情,然后想办法治疗。

这多神奇呀!
咱平时可能不太会注意到这些小小的红细胞,但它们却在默默地为我们的身体工作着。

红细胞凝集反应就像是它们的一种特殊语言,告诉我们它们的状态和情况。

总之呢,红细胞凝集反应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我们得重视起来呀!它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呢!我们要好好了解它,就像了解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呀!。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类型 直接法 间接法
(一)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抗体
不完全抗体
(二)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直接法
+
体内发生
RBC为Rh+
7S的IgG
抽血
作用:检测红细 胞表面结合的不 完全抗体。
临床意义:新生 儿溶血症和自身 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的诊断。
抗IgG
RBC为Rh+
菌液 1
2 3 45 6 7
结 果
试管凝集试验原理
试管凝集试验
方法评价:
半定量试验、简便、快速 敏感度低、可有假阳性
临床应用:
Widal reaction Weil-felix reaction Wright test:布鲁菌病 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混 合
SPA
IgG
SPA- IgG待测抗原 凝集颗粒
SPA- IgG 待测抗原
二、间接血凝试验(被动血凝试验) (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
原理: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人的“O”型血红细胞或绵羊或家 兔的红细胞,制成致敏血红细胞,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 宜电解质参与下,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原理: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产生“不完全抗体”,其与相应抗 原结合后不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但能封闭抗原决定簇,使其不能 再与完全抗体结合。
不完全抗体:多为7S的IgG类抗体
方法:将人球蛋白,注入异种动物,获得抗球蛋白。此种抗体加入 表面结合有不完全抗体的红细胞的复合物中,就能出现可见的凝集 现象。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资料

凝集反应(肥达反应、血型鉴定)资料

弃去0.5ml
ml
1
2
3
4
5
6
7
阴性对照
生理盐水 0.5 0.5 0.5 0.5 0.5 0.5
0.5
受检血清 0.5 0.5 0.5 0.5 0.5 0.5
——
稀释度
1:2
1:4 1:8 1:16 1:32 1:64
诊断菌液 0.5 0.5 0.5 0.5 0.5 0.5
0.5
稀释度
1:4
1:8 1:16 1:32 1:64 1:128
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血清的凝集效价(滴度):指能与一定量的抗原发生肉眼 可见的明显凝集(即“++”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 血清效价代表血清中抗体的含量,血清效价越高,所含抗 体的量愈多。一般认为,伤寒沙门菌“O”抗体凝集效价 在1:80以上,“H”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引起副伤 寒的沙门菌H凝集效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O抗体:IgM H抗体:IgG
O抗体 ↑ ↑ ― ―
H抗体 ↑ ― ↑ ―
诊断
肠热症 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
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患病可能性小
ABO血型鉴定
根据红细胞膜表面有无A抗原和(或)B抗原,将血型分 为A,B,AB,O型4种。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产生的凝集现象。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如乳胶颗粒、红细胞等)的 表面,称之为致敏颗粒。当致敏颗粒与相应抗体结合,即 可出现凝集现象。
协同凝集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SPA)能与人及多 种哺乳动物IgG类抗体的Fc段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 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表面,仍保持其抗体活 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出现凝集现象。 称为协同凝集反应。

实验2、凝集反应(一)

实验2、凝集反应(一)

• 实验方法:
对照区 试验区
NS 1d 抗伤1d 加伤寒菌液各1d 充分混匀,室温下静置数分钟,观察结果
• 结果观察:
1. 对照区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浑浊的乳状 液。 2.试验区,伤寒菌液(Ag)与相应的Ab发 生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为阳 性。 如与对照相同则为阴性。
反向间接血凝法
• 定义:
• 实验方法:
将待检血清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同微量法。
(ul) 1 2 3 4 5 6 7 8(对照) NS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血清 25 25 25 25 25 25 25 弃25 致敏SRBC 各加 25ul 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混匀30秒,37度水浴,45~60分钟 后观察结果。
实验2、 凝集反应(一)
凝集反应的定义
• 凝集反应:颗粒性Ag或可溶性Ag(Ab)与 载体颗粒结合成的致敏颗粒,与相应Ab (Ag)发生特异性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Ag,与相应Ab直接 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 • 间接凝集反应:必须借助颗粒性载体,将 可溶性Ag(Ab)致敏载体,成致敏颗粒, 察
实验内容
•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 • 间接凝集试验:反向间接血凝法 妊娠胶乳试验
玻片法凝集反应
• 原理:颗粒性Ag(细菌、红细胞等),与 相应Ab直接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 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意义: 1. 定性试验,可用已知抗体的诊断血清 来测未知的抗原。 2. 可用于细菌分型、ABO血型鉴定等。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Ag挂在一个无 关免疫的载体上,制备成颗粒Ag, 与其相应的Ab相结合。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如果是将Ab制备成 颗粒性Ab,与其相应的Ag相结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集反应规律
凝集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类型,其中颗粒或分子在互相吸引的力作用下聚合成较大的聚集体。

凝集反应的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大小、浓度、电荷、分子结构和温度等。

此外,凝集反应还受到化学反应的影响,这些反应可以促进或抑制凝集过程。

在生物学中,凝集反应在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凝集反应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自然界和生物学领域中的作用。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