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一、名词解释1、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
它以丰富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和集中体现审美活动的最典型和最高级的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
美学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总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型生存”又可以称之为人的“非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人生实践。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生存”,也可以称之为“理想性的人生实践”。
它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又叫主客关系。
就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它物为客体,主体凭借着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异化生存方式:7、功利性:8、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9、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被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注意、关照、欣赏的客观实体为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
10、审美关系: 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审美惊异: 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和理论。
它展开的是对审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以及二者之间复杂内容的研究。
2、美学研究对象:在美学史上,对美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有分歧意见。
表现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现状方面,形成了四种观点:一是认为以美为研究对象。
二是认为以艺术为研究对象。
三是认为以审美经验和人的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
四是认为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
3 、非理想型生存:所谓非理想性生存,是指人以其背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体现出来的有限的、片面的人的生存方式。
4、理想型生存:所谓理想型的生存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自由的诗意的生存的生存状态。
5、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就是指人的生存实践使现实的人陷入一种“思”的生存状态之中,从而导致生存实践缺少诗意,陷入局限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6、异化生存方式:异化生存方式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对象的双向关系变成了为自己的对象所支配的单向关系,对象成为与他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他灌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
人的生存陷入到完全囿于一种“尺度”的生存、一种非人性的物的生存。
处在异化生存方式中的人,他的生命的表现成为他的生命的丧失。
7、功利性:功利性在美学中表征的是,人“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
”在这种存在中,对象世界仅仅具有现实的有限的意义。
囿于功利态度的制约,主体把对世界的有限把握当作完整的生存的把握,由此则遮盖了存在意义。
功利性的主体生存,意味着主体的局限性生存或非理想性生存,它不能形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8、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是指在当下形成的对特定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产生美感的人。
9、审美对象:所谓审美对象是指在当下形成的为特定审美主体所观照,并与之构成特定审美关系的具体可感的自然、艺术社会等多种多样的对象。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1. 审美观点:指个人或群体对于美的理解和偏好,是对艺术作品进行主观评价和感受的角度。
2. 客观美:指美的存在和价值独立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 主观美:指美的存在和价值相对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具有个体差异和主观性。
4. 表现力:指艺术作品或艺术形式传达和表达作者情感、思想、意图的能力。
5. 比例:指艺术作品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大小、长度、宽度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平衡。
6. 对比:指艺术作品中通过对不同元素、色彩、形式、构图等进行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和对立,以增强艺术效果。
7. 平衡:指艺术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权衡和协调,使整体具有和谐、稳定的效果。
8. 对称:指艺术作品中形式、结构、色彩等在中心线或轴线上呈现的对称关系,传达出稳定、庄重的感觉。
9. 韵律:指艺术作品中连接或重复出现的节奏、音调、形态等元素,使作品具有节奏感和动感。
10. 色彩对比:指艺术作品中通过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产生鲜明的视觉效果,增强作品的色彩表现力。
11. 空间感:指艺术作品中通过透视、构图等手法创造出的三维立体感和深度感。
12. 纹理:指艺术作品中通过线条、细节、笔触等表现出的质感和触感。
13. 意象与象征:指艺术作品中通过特定的形象、符号等表达作者的思想、主题或情感。
14. 躯体性经验:指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身体感觉和情感体验。
15. 群众审美:指大众对于美的偏好和主流审美趋向,受到社会、文化和时代因素的影响。
《美学基本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基本原理》名词解释1. 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 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3. 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
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4. 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5. 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6.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7. 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8. 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9. 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10. 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
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1. 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美学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美学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美学的意思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1]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美学造句欣赏1. 兄弟啊,朱光潜老先生要是看见你的话,他肯定会放弃美学研究的!2.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3. 任何一种建筑,最初都是实用的。
它的美学意义是附加的。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实用性和美学之外,它还会产生第三种意义,那就是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
4. 真正的艺术品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
歌德5.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6. 纽约亦步亦趋地跟从着欧洲现代主义者的功能美学,城市很快就被亮闪闪的由玻璃和钢搭建成的国际风格的写字楼占领了。
7. 以上说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而多彩的,是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珠玉,它们为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丰富、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独特贡献。
8. 美学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从丰富复杂的现实生命活动中分析审美要素,从浩如烟海的器物与中爬梳审美的蛛丝马迹,确是一桩苦役,但不下如此功夫,中国美学研究便无以深化,永远只能处于前科学阶段。
美学名词解释

社会美1、概念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
指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本质规律、体现人的理想愿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生活美。
2、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美人体美及其表现(1)、人体的自然形体美形体美的原初意义起源于原始人类生殖和繁衍的需要,事实上,人体美和性感常常浑然一体。
“性择优”法则必然会滋生出关于形体美的意识。
人类对于形体美的追求有着漫长的历史。
(2)、人体行为举止的美。
(3)、人体装饰的美。
人的装饰是衬托人体美的重要辅助手段。
从原始社会至今,人们按照自己所处的时代对于美的理解去装饰自己。
3、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生活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物一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
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
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主要领域。
●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更经常地处于统治地位,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单调和重复,人们更容易陷入“眩惑”的心态和“审美的冷淡”。
●人们通过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超越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从而浑然忘我,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
(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旅游)●超越功利和突破冷淡麻木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同样可以生成意象世界。
在日常生活领域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
4、人物美(1)、人体美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人体美的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感性生命的整体,也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环境和人的精神生活。
人体的形式之美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2)、人的风姿和风神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声音笑貌表现出这个人的内在的灵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一种风姿之美、风神之美。
(3)、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人物美的这个层面,比较前面两个层面,包含有更丰富的历史的内涵和人生的意蕴,也更能引发欣赏者的人生感、历史感。
5、日常生活的美日常生活的美,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生活的氛围给人的美感。
美学 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美学名词解释

1、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2、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3、气韵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其特征是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的活动,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并且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4、自然的人化人化自然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马克思以此来描述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被人社会化、人化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使自然与人的关系从完全“异己的、对立的”关系,转化为被人类所认识、改造、利用、支配的关系,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了的自然,人由此确立自己的存在。
自然的人化使人得以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自然,自然界因此而具有了审美上的意义。
5、自然美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7、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
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
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
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
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
8、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归纳起来,美学有以下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优美:亦称“秀美”。
美学范畴之一。
与“崇高”相对。
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个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丑: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
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
荒诞: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时间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二、简答1、美是什么?(优缺)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美学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5.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7.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8.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
美学名词解释

18、审美对象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可确定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但它只是一种意象或者说幻象;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富有浓郁诗意是能够唤起人的审美意识,能使人闻之动心、品之无极,启迪人做无穷的追索和探寻。
《美学》名词解释
一、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二、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的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15、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和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美学名词解释汇总

美学名词解释汇总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审美体验、美的观念和美的价值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学名词的解释:1. 审美体验:指个体在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时所经历的感受和情感的过程。
审美体验:指个体在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时所经历的感受和情感的过程。
2. 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直观感知和理解。
美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的美感可能会有所不同。
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直观感知和理解。
美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的美感可能会有所不同。
3. 美学理论: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系统性研究。
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价值等问题。
美学理论: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系统性研究。
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价值等问题。
4. 审美标准:用于评价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好坏的准则或规范。
审美标准:用于评价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好坏的准则或规范。
5. 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一种文化形式。
艺术可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
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一种文化形式。
艺术可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
6. 美学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艺术作品和其他美的事物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美学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艺术作品和其他美的事物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7. 美学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美学批评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的品质,也可以探讨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背景之间的关系。
美学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美学批评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的品质,也可以探讨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背景之间的关系。
8. 形式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颜色、形状、节奏等。
形式美学强调作品内在的构成和结构。
形式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颜色、形状、节奏等。
形式美学强调作品内在的构成和结构。
9. 象征美学:强调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象征。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涉及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
它试图解释美的概念,研究美的感知和体验,并探索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
本文将探讨美学的核心概念,并尝试解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美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柏拉图认为美是精神世界的投射,是理念和观念的体现。
而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实际经验,认为美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比例所产生的良好结构。
这两种观点共同奠定了美学研究的基础。
美学关注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形式和表现来传达情感、思想和经验。
美学探讨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价值。
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形式。
美学家试图了解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感,并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来探索人类对美的追求。
在美学中,审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对美的感知和评价。
审美经验是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
审美价值则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包括对其美的程度和艺术家的创造力的认可。
审美价值因时代、文化和个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美学也关注对美的理论和定义。
美的概念是主观而复杂的。
不同的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定义。
有些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标准。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只存在于个体的主观感受中。
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不同的哲学和文化传统。
在现代社会中,美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意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情感。
美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美学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美学的原则和理论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设计、建筑、服装和广告。
通过运用美学原则,我们可以创造出更美观、功能更强大的产品和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美学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
2.劳动说: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持这一观点。
具体而言,包含的观点有: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审美观念是与物质生活方式相适应,由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
原始艺术活动是从原始劳动演化出来的,审美活动是为了表达劳动的喜悦,而且审美活动的内容主要就是劳动生活。
3.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4.艺术美:艺术美是指以艺术作品形态存在的审美对象,他是人类专门为了审美而创造的对象。
艺术美是审美的最高形态,具有非功利的性质,它的原型是神话传说和巫术仪式,在文明时代转换为艺术。
5.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的一种理论。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6.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其做了全面分析。
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美学的概念名词解释

美学的概念名词解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的是审美与美的问题。
它是一门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学科。
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艺术、自然景观、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
美学的概念名词涵盖了审美、美、审美观、审美体验等,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
首先,审美是指通过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事物的美感进行评价和赏析的能力和活动。
审美是人类普遍的心灵活动,涉及主观的个体经验和客观的外部对象。
通过审美,人们可以获得无比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审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但也受到文化、历史、社会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
人们通过审美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其次,美是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具有艺术、审美特质或者引起愉悦的事物。
美是一种感知和体验,是人类对于事物的综合评价。
美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的特点。
普遍性体现在美是人类的共同认同,不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相对性则意味着美因个人、文化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美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形式美、内涵美、情感美等多个层面。
人们通过欣赏美、创造美,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生活品质。
接下来是审美观,它是指个体或群体对美的看法、理论和观点。
审美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对美的理解和价值观。
各个学派和学者对于美和审美的看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
例如,对于某一幅画作,某些人可能认为它美在于绘画技巧的精湛,而另一些人可能认为它美在于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审美观不仅是个人的认知和经验的反映,也与社会文化有关。
通过学习和对话,人们可以增进对不同审美观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是审美体验,它是指在感知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审美体验是通过感官的活跃、思维的参与和情感的共鸣来实现的。
在审美体验中,人们对于艺术品、自然景观或其他事物的美感会被激发和感知,同时也会表达出个体内心的情感和共鸣。
审美体验包括欣赏、鉴赏和创作的活动,可以让人们沉浸于美的世界中,寻找灵感和心灵的满足。
美学名词解释最全版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展改造而成为集体无1.2.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展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些本质、特征、规律比拟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附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表达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2.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开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2.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美学(Aesthetics)是一门探索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艺术理论的学科。
它研究艺术作品和自然界的美,以及审美观念和美感的生成与理解。
以下将对美学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审美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审美经验指的是个体在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其他美的对象时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这种经验往往包含感官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对艺术形式和符号的理解。
审美经验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审美价值(Aesthetic Value)审美价值是指人们根据审美经验中的主观感受,对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对象赋予的价值评判。
审美价值的准则有很多,包括美感的强烈程度、艺术的技巧、作品的情感表达、背后的文化意义等。
审美价值不仅仅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也受到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主张通过艺术的形式和内容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以夸张和夺目的形象、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构图形式展现,以表达个体对社会、人性和存在的独特见解。
四、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它追求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现道德、宗教、精神等抽象主题。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采用寓言、幻想和神秘的元素,通过所选择的符号和形象来传达深层次的意义和感悟。
五、平衡(Balance)平衡是指艺术作品中各要素在视觉上的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在绘画、雕塑和设计中,平衡是指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在空间中的分布和结构上达到均衡。
平衡可以是对称的、不对称的和放射状的,艺术家通过巧妙地运用平衡来创造出视觉上的美感和稳定感。
六、色彩对比(Color Contrast)色彩对比是指不同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相互作用形成的明暗、冷暖、互补等对比效果。
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表现情绪和焦点的集中等。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1、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形象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美是人的末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能够被人的感觉直接把握。
3、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社会内容。
是美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4、美是多层累的突创:是关于美的创造的学说,认为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处因素的积累,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基本含义是(1)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2)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整个抓住了我们。
5、毕达哥拉斯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成员我是自然科学家。
他们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认识世界就在于认识支配着世界的数。
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与和谐,音乐就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人体的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的着名命题。
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美的,而且美的理念要获得一种感性的显现,要表现为一定的感性形象,才成为美。
8、美在愉快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事物引起的人生理和心理的快感的美的真正本质。
代表人物有休谟等。
9、美在关系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着的某种关系中,这种“关系”才是美的本质。
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0、美是生活说:美的本质的一种说法,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它是由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学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
11、美是理念说: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的名词解释
美学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美学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美学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
美学的意思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1]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美学造句欣赏
1. 兄弟啊,朱光潜老先生要是看见你的话,他肯定会放弃美学研究的!
2.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3. 任何一种建筑,最初都是实用的。
它的美学意义是附加的。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实用性和美学之外,它还会产生第三种意义,那就是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
4. 真正的艺术品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
歌德
5.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6. 纽约亦步亦趋地跟从着欧洲现代主义者的功能美学,城市很快
就被亮闪闪的由玻璃和钢搭建成的国际风格的写字楼占领了。
7. 以上说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而多彩的,是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珠玉,它们为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丰富、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独特贡献。
8. 美学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从丰富复杂的现实生命活动中分析审美要素,从浩如烟海的器物与中爬梳审美的蛛丝马迹,确是一桩苦役,但不下如此功夫,中国美学研究便无以深化,永远只能处于前科学阶段。
9. 我国美学必须重起炉灶,把生理与心理感受的美融于一体,寻找建立新的美学体系之路。
10. 然而法律制度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即黑人和拉美学生令人惋惜地落后于白人学生这一事实。
11. 摘要中国译论与美学的关系是密切而持久的,并拥有源远流长的哲学渊源。
12. 我们的教授有五位,有教语言学和美学的,还有教外国文学的……如此而已。
13. 科学是外向的,宗教是内向的,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美学,它是一个桥梁,所以,最好是进入艺术的世界。
14. 这些作品象不速之客,以无比的生命力猛烈地敲击着美学的窗扉,要求我们作出理论的解答。
15. 根本美学家的研究,女人最美的姿态就是胸部略微挺起的那一时刻,就象现在的你。
而男人最酷的姿势就是将要与人打架挥手的那一刹那,就象刚才的我。
曾经为了把这一刹那演示到最完美的极点,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为牺牲品。
16. 整容手术从人体美学角度打造朱唇皓齿。
17. 从这里,我们可以达致对中国美学内涵混乱的一种善意的解释,可以认为,这种混乱是由于人们不分轩轾地接受了那些实际上大相径庭的欧洲经典文献,而这又是一种虽不合理,却很合情的现象。
18. 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立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对现代平面构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9. 生活中的美学和智慧是靠自己去细心的发现的,所谓的见微知著也是有道理的。
20. 我记得中国台湾一个美学评论家说过:美其实就是自己,我们不可能幻想有一张戴安娜的容貌,也不可能有生之年,去做一个王妃,能找到自己,身边的人也会过得很舒服。
21. 数学知识是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智能活力美学体现。
22. 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其价值不止是由于他是一种有力地工具,同时还在于数学自身地完美。
在数学内部或外部地展开中,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地智能活力地美学体现。
23.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日月如梭,诉说岁月沧桑。
森缘家具厂自创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家具设计、制造。
并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美学相融合,用高科技手法营造出绝世精品。
24. 形象艺术在二十世纪初轰然崩塌,出来一种所谓"抽象艺术"或者"非形象艺术"的东西取而代之,当此之际,西方美学史的败绩昭然若揭。
25. 如果按照瓦雷里的定义,古典主义的特征就是心头带着一位批评家,那么这一代诗人的美学趣味中还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成分,因为这些诗人写作中显现出来的批评意识可谓昭然若揭。
26. 文学是一种美的欣赏美的享受,既然如此,我们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美。
研究美的有一门学问,叫美学;研究丑的就没有丑学,所以可以看出美的重要。
27. 但是我们如果历史和客观的看待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学术并没有对文化艺术作出系统的解释,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美学思想,我们只能在他的论著中找到相关艺术的只言片语。
28. 他和人说起话来常常引经据典,作决定时又很注意借鉴历史经验,这与北京时下流行的美学标准显然有些不合拍。
29. 当然,并没有任何规则或惯例禁止小说家转变故事的叙述视角;但是,如果不按照某种美学策略或原则就转变叙述视角的话,读者的投入、对文本意义的参与“生产”就会受到干扰。
美学造句精选
1. 再比如创造社,过去我们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它的成员的美学追求是一致的,现在看来这样的看法不足为训。
2. 作为一项将力学和美学完美融合的运动,体操在已定义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名列前茅。
3. 对于美学问题,我仅仅一知半解,不能强文假醋,硬去做什么学术报告。
4. 启开了时间的窗扉,追溯美育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不难看出美育的思想古往今来,国内国外源远流长。
美育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既包括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还包括美学教育,全人教育。
5. 虽然,艺术标准不可避免地要带有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的美学理想、审美趣味的烙印,但是,凡属从人类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真知灼见的艺术标准,在基本的方面,是不会违背文学的规律的。
6. 道家哲学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的起点,它的学说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是极其之广的。
7. 沃霍尔等人精巧的讽刺修辞,世俗化的充满庸俗气氛的画面,使不苟言笑的现代主义崇高美学,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韩熙载在夜宴活动中不苟言笑,神情严肃冷漠。
8. 美学鉴赏,应该能学到东西.还是好好听一听。
9. 贝尔美学学说的最基本的命题是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他对这一基本命题的解释就含有多重矛盾,实难以自圆其说。
10. 曲高和寡,并非人人都欣赏这出无言的美学剧。
11. 沃霍尔等人精巧的讽刺修辞,世俗化的充满庸俗气氛的画面,使不苟言笑的现代主义崇高美学,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12. 我们纪念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且也因为他是伟大的美学家。
13. 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方音乐美学主要由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纯理论角度分析研究。
15. 鲍德里亚的思想批判了近代美学的一系列概念。
16. 语言论美学脱离社会实践,因此它发展到今天已举步维艰。
17. 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18. 中国书法使画面的美学和谐感更为复杂,背景文字的扩展,让水滴带有科学技术的徵象。
19. 然而,功能观点忽略了城市形态视觉和美学方面的重要性。
20. 第三章从康拉德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形式入手,运用叙事学中“时间倒错”的观点分析其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及其美学意义。
21.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因其广阔的知识背景而显得丰富而复杂。
22. 在主楼的内角上设置了精致优美的内部小庭院,不仅使四个角部的房间得到采光,同时也延续了中国传统住宅的美学。
23. 若能回答这些表面上是专业的问题,我们就能促使爱情的美学油然而生,并使幻奇旅行理性化。
24. 张岱园林美学思想与明末清初的园林理论、艺术风气和时代思潮有密切的联系,是他文艺思想的重要侧面。
25. 然后对朱鹮在科学、美学、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朱鹮也是一种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动物物种。
26. 美声唱法不仅具有高深的技巧和体现出一种演唱风格,而且具有自身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
27. 古典比例理论的人体测量学和有机性的特点还与第三个特征有着内在联系,即原则与美学上的雄心。
28. 结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应加强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29. 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德国古典美学时期,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黑格尔、费尔巴哈,他们的观点或理论都有对对话的隐约触及。
30. 王国维美学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交汇点,是中国传统文论思想的继承和总结,也是中国新文艺的先声。
31. 一切艺术都力求取得音乐的属性,而音乐的属性就是形式。
音乐、幸福的状态、神话学、时间塑造的面貌、某些晨暮的时刻以及某些地点,都想对我们说些什么,或者说了些我们不该遗忘的事情,或者正要向我们传达某些信息;这一即将来临然而没有出现的启示或许正是美学的事实。
博尔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