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鲁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鲁教版必修14.1自然资源和人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了解自然资源数量的极限和利用的发展,学生可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教学重点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材分析一、了解自然资源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

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二、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过程(导入)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和人类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和人类学案

学案(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班级姓名学号配餐教师:杨恩礼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什么是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有何共同特征?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获得,并用于和的和。

主要包括资源、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等。

2、自然资源分类:按自然资源的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源,如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

另一类是资源,如各种资源能够不断地和。

资源、资源和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因此也可认为是资源。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性。

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例如,我国北方多矿,南方多矿;北方平原、热量、水分;南方山地、热量、水分;西北干旱区光照、风力,西南湿润区光照、生物种类。

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条件的影响明显。

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有规律可循。

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作用的制约,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和特点,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于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则多分布于地区。

(2)资源间的性。

①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②这种联系性在各种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③[对策]自然资源间的联系性,要求我们必须注意。

(3)数量的性。

①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

②[对策]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合理、适度、循环。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我国汶川5.12地震图片从学生最熟悉的案例入手,使之获得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讲授新课(板书)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展示图片:2019年南方雪灾,山西煤矿尾矿溃坝事件,荒无人烟地区的泥石流。

学生判断是否属于自然灾害,结合阅读教材P107自然灾害的概念,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灾害?(区别于自然事件和人为灾)2、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分类。

3、以5.12地震为例讨论说通过讨论自然灾害的特点,对自然灾害的形成让学生理性科学的认识明自然灾害的特点展示统计图表: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学生软为直观地看出各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最直接的危害——人员的死亡,且伤亡人数很多,但自然灾害的危害不仅于此。

学生活动展示5.12地震带来的不同方面的危害的相关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平时所了解到的相关灾情阐述讨论本次地震带来的各种危害。

老师总结:直接危害:经济损失和人为伤亡自然灾害的危害间接危害:生态环境人们的心理等自然灾害会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1、用学生很熟悉的图片让他们对自然灾害的危害获得感性认识。

2、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阐述他们已有的信息,培养他们平时搜集信息的意识。

展示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统计表学生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在我国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的危害程度虽然很大,但并不很频繁,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

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作为一个案列,分析它的成因、发生机制和规律。

展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学生阅读教材P108(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主要的洪涝灾害思考:1、洪灾和洪灾有何区别?2、我国洪涝灾害的特征帮助学生用简图区别洪1、让学生将抽象枯燥的概念简图化2、学会通过统计图表横向纵向比较获得地理现象的规律特点灾和洪灾学生通过阅读“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总结出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影响范围广,时间频繁,损失大,且逐年在增大。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答案(dáàn): (1)20 人口 非农业用地 (2)水土流失 荒漠化 (3)世界耕地总面积的供给明显减少,而按现有生产水平 所需的耕地面积却明显增加 (4)2000年 (5)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逐渐下降。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一、选择题 (2011·试题调研)我国的“风电三峡” 材料一 内蒙古、甘肃和江苏北部风能(fēnɡ nénɡ)资源得天独厚,都可建设超过1 000万千瓦 的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风电 三峡”。
[归要纳点总2结 ]人类从中应吸取教训,保护热带雨林。
不仅如此,还应保护我们(wǒ men)整个的人类生存 的家园。
第十六页,共45页。
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huídá)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 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 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 能满足需要。
4.有关内蒙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不正确的 是( ) A.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南电网(diànwǎng),输电经 济合理 B.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C.振兴装备制造业,打造能源大省 D.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解析: 第1题,两省区均地势平坦开阔、风力资源丰富; 风力发电场所占用的土地多是滩涂或戈壁(gēbì)荒漠,土 地租金较低,没有移民负担;风力发电在某些地区会产生 噪声污染;江苏是经济强省,存在着能源短缺问题,但内 蒙古是能源输出的省区。第2题,太阳能的能量巨大;风 力发电运营成本较低;我国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少。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答案: (1)资源(zīyuán)分布不均,资源(zīyuán)组合不 协调 生产成本 (2)矿产资源(zīyuán)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资源(zīyuán)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

3、情感目标: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认识自然资源1、什么是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具有哪两个本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讨论导入问题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自然资源。

原因是前两者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

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请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进行分类,并说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探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同学们思考:a、我国南北方在地形、气候、矿产方面有何差异? b、西北干旱区和西北湿润区在气候、物种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59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我国东部自然带分布有无规律?沿北纬40°自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植被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1页探究世界上有色金属、煤的石油以及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受什么条件影响制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2分析:导致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间的联系性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

地理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地理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地理ⅰ鲁教版4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材分析:㈠、认识自然资源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点,重点突出共性特点。

教材中资源特点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阻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定会阻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刻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进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爱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进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阻碍是不同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进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进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㈢、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逐步成为人类可连续进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爱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连续进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奉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点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进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进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阻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进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明白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连续进展原则三、教学重点: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教学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点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2022-2021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2

2022-2021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2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目标(1)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同学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行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分。

(2)引导同学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培育同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力量。

(3)以土地资源为例,挂念同学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2.解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意义。

这一要求旨在挂念同学加深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已知图表所给数据,分析某种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二、预习导学(一) 学问梳理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和气候资源。

3、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

(二)自然资源特征1、自然资源的特征有:1、分布的;2、资源间的;3、数量的;4、利用的。

2、依据人类社会文明的特征,可以把人类为么进展的过程,划分为阶段,阶段和阶段3、公众的乐观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三、问题引领,学问探究(主干问题)1、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分类2、自然资源的分类有哪些?3、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四、目标检测1.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自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2.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是建立在( )A.资源的再生性的基础上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进展的基础上C.物质运动的循环的基础上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的基础上3.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 )A.数量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利用潜力是无限的C.没有分布规律D.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间没有共同联系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B.矿产资源是可再生资源C.矿产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D.矿产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五、分层配餐一.基础题(A组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煤炭 B.水泥 C.钢材 D.蔗糖2. 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B.水C.鱼D.金矿3.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进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5、下图中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时期标志人类活动人地关系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人类经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农业文明时期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冲突突出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工业文明阶段蒸汽机的使用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结合实例辨析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 类型 特征举例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可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3.共同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思考1.南极冰川、火电、小麦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答案 都不是。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南极冰川目前还无法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火电、小麦都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人类文明阶段 生产特征 土地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对土地的影响采猎文明采集、狩猎土地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大较小 农业文明种植和养殖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许多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质量下降工业文明大规模机器生产 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思考2.为什么说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答案 土地资源利用的多样化,使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土地退化也越来越严重。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2.可持续利用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2)兼顾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3)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课设计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材剖析:㈠、认识自然资源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看法-分类-共性特色,要点突出共性特色。

教材中资源特色的第【一】二两点分别论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区性和整体性。

对于地区差别性,教材从可重生资源和不行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地划分异,致使某些可重生资源的散布拥有明显的地划分异规律。

不行重生资源只管受多种要素的限制,但其散布也拥有必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散布各不同样,而在必定地区的各样资源间是互相影响和限制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定会影响到其余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沙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经过对这两个资源特色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就地取材、整体的综合的看法。

资源特色的第【三】四点叙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必定地区,一准时间内,资源的数目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门路进一步扩展。

经过剖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停的,珍惜和爱惜自然资源的看法。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一样阶段,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照三个历史期间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计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看法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和不合理,致使某些资源的欠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渐渐成为人类可连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要点在怎样实现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经过该节学习,使学生拥有节俭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连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俭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色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目、质量对人类生计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看法对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经过认识自然资源数目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对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依照可连续发展原那么【三】教课要点:①自然资源的看法、分类和特色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教课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色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五、教课方法:主体剖析法六、学生剖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建立不过网络形成好的系统。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重难点)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重难点)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类型特征举例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或可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四大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特别提醒](1)判断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

(2)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

但有些能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是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不同时期对人类的影响人类文明生产特征土地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的影响采猎文明阶段人类以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为生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极小农业文明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阶段 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工业文明阶段大规模机器生产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必要性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2)兼顾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代人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3)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教材分析:㈠、认识自然资源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

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那么【三】教学重点: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教学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六、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让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通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㈠、认识自然资源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1、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见学案】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2、自然资源的分类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⑴依据与人类的关系c、水资源d、生物资源e、气候资源a、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⑵依据性质b、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不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承转: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a、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⑴分布的不平衡性b、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域分异规律c、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一般具有地质规律⑵资源间的联系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实例予以说明。

⑶数量的有限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都是有限的。

前者以石油为例,后者以土地资源为例。

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⑷利用的发展性科技的进步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性的前提。

表现【一】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表现【二】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强;表现【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方式越来越广泛。

承转: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下面我们以土地资源为例,共同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意义。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完成学案表格】承转:通过土地资源的分析和学习,我们知道土地资源正遭到不断的破坏。

那我们又该如何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呢? ㈢、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考】阅读P85-86,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 1、可持续发展【拓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2〕内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方面。

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

a、公平性原那么〔3〕原那么b 、持续性原那么 c 、共同性原那么【拓展思考1】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那么? 公平性原那么持续性原那么【拓展思考2】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匮乏违背什么原那么? 持续性原那么【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⑴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件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例1:以下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B.土地——平原——耕地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源、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

答案:C例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解析:A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

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源。

能源不完全属于矿产资源。

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

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

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C巩固练习3.以下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4.以下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那么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课堂小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九、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自然资源1.自然属性2.经济属性3.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4.按性质分类:⑴不可再生资源⑵可再生资源5.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⑴分布的不平衡性⑵资源间的联系性⑶数量的有限性⑷利用的发展性【二】土地资源与人类1.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教学反思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理解记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郝曙光审稿人胡玉芹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同特征;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二】预习内容【一】认识自然资源:学生看图4-1-1的五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属于自然资源的有源。

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__________从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自然资源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_________、土地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或生产情况看,可分为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

3、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包括和。

4、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考】阅读P85-86,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1、可持续发展【拓展】 〔1〕概念:。

(2)内涵: (3)原那么:【拓展思考1】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那么?【拓展思考2】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匮乏违背什么原那么?【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⑵⑶⑷【活动】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课堂练习】1.以下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B.土地——平原——耕地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2.下图中A 、B 、C 、D 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 的是〔〕 【巩固练习】 3.以下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4.以下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那么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课内探究学案【一】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