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感悟作文,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课外,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8.教学评价,关注成长: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小组合作,搜集关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名言警句或故事,进行整理和分享。要求每组至少搜集5条,下节课由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搜集名言警句和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内涵。
4.结合课文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滴水穿石”的现象,并与父母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感悟作文,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感悟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真实,感情真挚,体现出对滴水穿石精神的领悟。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滴水穿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通过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新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掌握用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发

22滴水穿石的启发教学目的:一、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在文中体会本课前后照顾的特点。

二、学会生字新词,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明白古今中外凡成绩大事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知道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锲而不舍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一、明白得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二、让学生明白,只有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深刻明白得“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具预备:投影仪、录音机、石头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温习。

一、咱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讲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如何明白得的?二、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如此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

看看,课文哪一部份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一节)学生自读课文。

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

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那个词是“接连不断”。

(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乎其微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中断,不断止,这多不容易啊。

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伙儿交流交流好不行?(抓住“一个地址”“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明白得,随学生的交流点击文句)二、不管岁月如何沧桑转变,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断止,绝不舍弃,这就叫“锲而不舍”(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何等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3、此刻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仍是一种精神,一种人一辈子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超级清楚,咱们一路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为了说清楚那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6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有理有据,适宜表达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

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前谈话:(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2)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呢?(生自由发言)2、美好的理想对于大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理想有关的文章,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3、齐读课题。

4、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检查预习。

(揭示启示)1、小组检查:生字词和课文2、教师抽查:生字词和课文3、同学们,你知道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吗?(生答)(大屏幕出示)4、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指读、齐读)三、教授课文(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师: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指名朗读)师:请大家想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自由发言)师:这么微弱的小水滴,一直滴呀,滴呀,绝不后退,绝不放弃,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段话读好吗?(学生自由朗读、指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虽然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师引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2.课后阅读:
阅读一篇关于坚持与毅力的文章,如《愚公移山》等,并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中是如何体现坚持与毅力的?你从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在阅读笔记中记录下来。
3.家庭讨论:
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的“滴水穿石”的故事和启示,讨论以下问题:家庭成员是如何看待这一启示的?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4.学生能运用本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书面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滴水穿石的现象和启示,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如形象生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滴水穿石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如“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运用。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用事实、道理进行论证。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流利、有感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课文中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启示的?”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指导。
“很好,你们小组的理解很深刻。其他小组的同学有没有补充?”
“‘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2.掌握本文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提高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3.能够复述本文的主旨,并用自己的话表达“滴水穿石”的道理;4.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滴水穿石”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反思;2.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3.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滴水穿石”的意义和启示。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和道理;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通过问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滴水穿石’是什么意思吗?”,“在生活中,你们经常会遇到哪些‘滴水穿石’的例子?”等等。

2.阅读(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并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在本文中,‘滴水穿石’的含义是什么?”、“成语‘滴水穿石’是从哪个故事里来的?”等等。

3.理解(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并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成语“滴水穿石”的寓意和启示是什么?2.文中的“滴”和“石”是什么?3.如何理解文中的两句话:“只要一直做下去,就会有成效。

”和“凡事都是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收获。

”组长将讨论结果汇总,并让一些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思考(15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如:1.你们自己曾经有过哪些“滴水穿石”的经历?2.如果一个人一直做某件事,但始终没有得到回报,你觉得他应该怎么做?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只要用心做事,就一定会成功”,并举例说明。

5.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再次强调“滴水穿石”的启示和道理,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作业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小学作文,至少200字。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

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⑴出示词语第一组:徽锲琢孜炽碳给第二组:恒懈纲贩恋筒权勉铭予⑵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⑶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

⑷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

读的认真读,听的也没见到过。

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

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范文三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k At左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

(板书:的启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1 、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

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正确区分多音字“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

3、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4、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揭示启示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文,它是一篇说理文,也就是通过事例来说明道理的课文。

板书:说理文2.那这篇课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齐读)你能把滴水穿石的启示从一句话读成两个词吗?(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3.追问:不三心二意就是目标专一,不半途而废就是持之以恒。

同一个意思,却在句子中出现两次,这不是啰嗦吗?4.小结:是的,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样的表达更有力。

二、学习第3节,领悟说理文中写人之法1.为了让滴水穿石的启示更有说服力,作者采用了举例子的说理方式。

(板书:举例子)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哪三个名人的事例?(出示第三节课文)他们分别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2.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这段话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把你的发现在组内交流一下。

预设1:不同之处:(时代、国籍等不同)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代表古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代表外、今齐白石:现代书画家代表中、今总结:看来这事例不是作者瞎选的啊,他们极具代表性,很典型的。

这样写,使道理更有说服力。

对啊,作者用这三个名人的事例就可以证明(引读最后一句话):古今中外——(学生齐读)预设2.相同之处:1.事例简短,语言简要。

苏教版5年级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5年级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在语言环境中辨析“滴水穿石、微不足道(课后题2)”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运用。

区分设问句和反问句中问号的不同用法,体会表达的效果。

2.朗读课文,读懂文章的观点、事例,理清作者的说理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感知作者从正反两面举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结合读书感悟,联系自身生活、学习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作者从正反两面举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结合读书感悟,联系自身生活、学习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难点:结合读书感悟,联系自身生活、学习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预习单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滴水穿石”什么意思?“启示”是什么意思?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说理性的文章)2.你们还读过哪些说理性的文章?(《说勤奋》)在读这一类文章的时候,我们一般都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事例说清自己的观点的。

)3.对于《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把这个观点表达清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识字学词,推进初读。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检查对四字词语的认读理解。

滴水穿石是一个四字词语,也可以说成水滴石穿。

课文中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你能把它们读正确吗?(课件出示)(1)指名读,重点指导“懈”“锲”的读音。

(2)以上四字词语中,哪些词语表达的意思和“滴水穿石”的意思相近?我们先读书,结合所在的句子理解。

(提出任务,在下一个环节进行)(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轮读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课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教案例设计一、闲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谈谈自己的理想。

2、讲话激趣,今日,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找寻一把翻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

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

专心念书思虑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

板书课题。

二、认识奇景,指引怀疑,研究形成原由,感知“滴水穿石”的启迪。

1、认识奇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景。

同步示图,让学生描绘,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指引怀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景,你最想认识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指引概括,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何能把石头滴穿?)3、读文研究: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环绕问题圈画相关词句,加以领会。

B.组织沟通阅读感觉。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生沟通,示文字:1、“本来在石的上方,有水滴接不停地从岩中滴落下来,并且是滴在一个地方。

几百年去了,几千年、几万年去了⋯⋯ 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于滴穿了石,成今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

”2、“水滴的力量是不足挂齿的,但是它目一,锲而不舍,因此能把石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由,“锲而不舍”的意思。

(3)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一”和“锲而不舍”的详细意思,感觉水滴的“ 一”和“锲而不舍”,并相机行朗指。

(4)指朗:要人感觉到水滴的目一和锲而不舍。

4、感知启迪:水滴的力量是不足挂齿的,但水滴凭着目一。

锲而不舍居然能穿石,此你有什么感想?引出下一旬,学生句于的法。

“假如我也能像水滴那,有什么事情做不可呢?”教点明:用反句就是了个意思,指好反句。

渡,你相信?怎才能者也相信个道理呢?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例)三、精案例,研究系,悟“滴水穿石”的启迪。

1、默第三,文了哪三个案例。

2、学生自由此中的一个案例,自主文研究: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系?3、同桌合作沟通自读领会。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分工合作: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撰写短文等,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成果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滴能穿透石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师总结: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3.教师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如课文音频、视频资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2.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滴水穿石”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3.情境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模拟“滴水穿石”的实验,让学生亲பைடு நூலகம்体验并理解成语的寓意。
3.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掌握举例论证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滴水穿石”的道理及其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撰写一篇关于“坚持与成功”的短文。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论证方法。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优质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优质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优质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刘薇执教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内容见附件)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

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上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再滴水穿石给予我彳门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说图上有什么?
2•这是怎么回事呢?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就是〃滴水穿石”这个成语故事,我们从这一奇观中可
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
页1第
⑴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⑵读通课文,了解〃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枪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说说有关新词的意思。

⑵读文,思考:
〃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的?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三、扌旨导写字。

四、作业。

1 •把本课的成语写下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感悟〃启示〃。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2•回忆巩固,太极洞内的奇观奇在哪?
二、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小洞形成原因的句子。

2•读文探究:
A.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

B.交流阅读感受。

页2第
C.指导朗读。

3•小结: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 -,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吧!相信有更深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 •默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文中介绍了哪些具有水滴精神
的人
⑴画出描写李时珍的句子。

(3)了解《本草纲目》。

四、自学探究,体会写法。

2小组汇报交流
3•总结:三位名人成功的秘诀相同,那就是: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4.拓展延伸,说你收集到名人资料。

五、学习写作方法。

1 •学习〃雨水〃的例子。

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
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连一片树叶
也穿不了呢?
(作者就是从正反两方面来举例说明这个道理的,正面列举了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接着,以〃雨水〃为例从反面页3 第加以说明。


2•再读启示,感受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

(出示启示)
六、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学习启示。

2•出示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像这样文句浅显而含义深刻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理解”从而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课堂效果也较好。

课前我让孩子{门大量搜集资料,搜集了解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课堂上他们合作交谈、合作探究,在这个环节我细化小组合作要求,然给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步骤。

在小组中,各个成员能够具体的分工和承担各自的任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

课堂中,鼓励学生说话,说完整的话,我在课上让孩子们大面积的汇报,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结合课文所给的启示多次反复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思,从而完成本课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