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案教学设计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灯泡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4. 提升学生对实际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灯泡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
3. 灯泡更换和修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室规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了解灯泡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老师介绍灯泡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学生听取笔记并提出问题。
3. 实验操作:分小组进行实验,排查灯泡不亮的原因,并尝试更换和修理。
4. 总结评价: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分享经验,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提出建议。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灯泡相关的知识,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或制作灯泡模型。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各种型号的灯泡、电池、导线等。
2. 实验室设备:安全镜、安全手套、灭火器等。
3. 图书资料:相关物理教材和实验手册。
五、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心得体会。
2. 实验表现: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知识运用:考查学生对灯泡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延伸阅读1. 《灯泡工作原理》2. 《电路原理及应用》3. 《实验物理教程》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火灾等意外事件。
2. 学生实验时需佩戴安全镜和安全手套,老师要随时监督。
3. 实验后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恢复整洁,保持实验环境干净。
通过本次《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将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和参与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成为有担当、有思考的未来之星。
《灯泡不亮了导学案》
《灯泡不亮了》导学案一、课先导入1. 通过观察现象引入:同砚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灯泡不亮了的情况呢?当灯泡不亮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灯泡不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学会排除故障并修复灯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排查问题的品质。
三、进修过程1. 导入主题:灯泡不亮了,我们起首要检查灯泡是否坏了。
请同砚们动手拆下灯泡,看看是否有明显的破损。
2. 探究原因:如果灯泡没有明显损坏,我们就要检查灯泡的灯丝是否断裂。
请同砚们应用万用表测量灯泡的电阻,判断是否有断裂。
3. 解决问题:如果灯泡的灯丝断裂,我们可以更换灯泡;如果电阻正常,那么可能是灯座接触不良,需要清洁或更换灯座。
4. 实践操作:请同砚们分组进行实验,排查灯泡不亮的原因,并尝试修复灯泡。
5. 总结归纳:通过实践操作,同砚们可以总结出灯泡不亮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分享。
四、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学会了排查灯泡不亮的原因并修复灯泡,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砚们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英勇面对挑战!五、课后作业1. 回顾本节课进修内容,总结灯泡不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家庭实践:检查家中的灯泡,排查是否有不亮的情况,并尝试修复。
3. 完成《灯泡不亮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及思考。
六、延伸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一同参与排查灯泡不亮的实验,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 灯泡DIY:组织学生开展灯泡DIY活动,让他们动手制作奇特的灯泡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排查和解决灯泡不亮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愿同砚们在探索中不息成长,英勇面对挑战!。
22.《灯泡不亮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简短介绍电灯不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电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电灯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电灯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1)学习兴趣:学生对动手实践和探究性学习感兴趣,喜欢通过实验来验证和理解科学知识。
(2)学习能力:学生在科学实验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习风格: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和具体的实验来学习,喜欢团队合作和交流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电灯的环保:介绍电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电灯对环境的影响。
-电灯的维护:介绍电灯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以及如何延长电灯的使用寿命。
-电灯的电路:介绍电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图,以及如何判断和解决电路问题。
-电灯的光学:介绍电灯的光学原理和光学特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电灯。
-电灯的设计:介绍电灯的设计和造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电灯。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讨论成果展示,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创新性以及表达的清晰度等。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4.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性、对课堂知识的应用等。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
9.教学反馈:准备反馈工具,如问卷调查、学生反馈表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使用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对电灯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的理解程度。
《灯泡不亮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灯泡不亮了》导学案
一、导入
1. 引言:大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打开开关,灯泡却不亮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2. 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我们将能够了解灯泡不亮的原因,掌握解决灯泡不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
1. 实验一:检查灯泡是否坏了
材料:灯泡、电灯泡座、电源
步骤:将灯泡插入电灯泡座,打开电源开关
结果:如果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坏了
2. 实验二:检查电路是否接通
材料:导线、电灯泡座、电源
步骤:用导线毗连电灯泡座和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结果:如果灯泡不亮,可能是电路断开
三、总结
1. 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灯泡坏了或者电路断开
2. 解决方法:更换灯泡或修复电路
四、拓展
1. 尝试用不同的灯泡替换坏掉的灯泡,看看是否能够让灯泡亮起来
2. 进修如何修复电路中的故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应用
1. 在家中遇到灯泡不亮的情况时,可以根据我们学到的知识,快速找到解决方法,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
2. 在进修其他电器维修时,也可以运用我们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不仅了解了灯泡不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一个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的小专家!。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4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前几节课的电路知识基础上,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引导学生利用简易电路检测器判断故障电路中的故障在哪里。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主要是灯泡不亮是因为电路出了故障,分析其中原因,想办法通过检测电路的每个元件来确定故障出在哪里。
活动2“检测电路的故障”是让学生会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学会使用它来检测电路中的元件是否有故障。
二、学情分析“电路出现故障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能常常看得到,学生也有经历过,但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停电了,比较少会想到其他的方面。
经过几节课的电路连接操作,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正确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因此能很快掌握如何组装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
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出现故障后,其中的用电器就不能工作。
2.了解简易电路检测器,并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
3.能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尝试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
4.养成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故障电路、电路检测器、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故障电路、灯泡、导线、电池、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书房中,妍妍发现在桌面的一盏台灯不亮了。
问题:是不是没电了?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二)活动探究1.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提出: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等电路元件形成闭合回路后,灯泡就能亮起来。
《灯泡不亮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灯泡不亮了》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解决方法;2.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案主要盘绕灯泡不亮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排除故障并解决问题。
导学步骤:一、导入1. 引入话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灯泡不亮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2. 观察图片:展示一张灯泡不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可能的原因。
二、观点讲解1. 电路原理:简单介绍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工作原理,如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等;2. 灯泡原理:诠释灯泡是如何发光的,以及发光的条件是什么。
三、实验操作1. 实验材料:准备一个灯泡、一个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开关;2. 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给定的实验步骤毗连电路,并观察灯泡是否亮起;3. 分析结果:如果灯泡亮起,说明电路毗连正确;如果灯泡不亮,学生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问题探究1. 提出问题:灯泡不亮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排除故障?2. 讨论解决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3. 分享效果: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实践应用1. 拓展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小实验,测试不同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2. 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找到灯泡不亮的情况,尝试排除故障并修复。
六、总结反思1. 总结经验:学生总结本次进修的经验和收获,包括如何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反思提升: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
七、作业安置1. 完成作业: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次进修内容,并写一篇进修心得体会;2. 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检查灯泡不亮的情况,并尝试修复。
导学案结束语: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灯泡不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勇于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22《灯泡不亮了》(教案)
小学科学22《灯泡不亮了》(教案)灯泡不亮了【导语】小学科学课程中,生活中常见的物件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好方法。
在学习灯泡的时候,学生可能会遇到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探索灯泡不亮的原因,并学习如何修理灯泡。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灯泡不亮的原因和如何修理灯泡。
【学习目标】1. 了解灯泡不亮的原因。
2. 学会修理灯泡。
【学习重点】1. 理解灯泡不亮的原因。
2. 学习如何修理灯泡。
【学习难点】学习如何修理灯泡。
【教学准备】1. 实际灯泡一个。
2. 小玩具灯泡一个。
3. 镊子一个。
4. 打火机一个。
5. 片纸一个。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灯泡,让学生回忆灯泡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灯泡的了解。
2. 探究(15分钟)将一个灯泡和一个小玩具灯泡分别展示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两个灯泡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灯泡的外部结构,并让他们猜测灯泡不亮的原因是什么。
3. 实验(30分钟)a) 分析外部因素(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际的灯泡,并询问他们可以注意到的可能影响灯泡是否亮的外部因素。
可能的答案包括:灯泡是否插在插座上、插座是否通电、开关是否打开等。
b) 分析内部因素(10分钟):让学生使用打火机小心地将小玩具灯泡加热几秒钟。
然后用手捏住它,看是否能让灯泡再次点亮。
引导学生讨论加热是否能修复灯泡,并解释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灯丝断裂。
c) 修理灯泡(10分钟):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片,让他们将纸片卷起来,使其成为一根细丝。
然后让他们使用镊子小心地将纸片细丝插入实际灯泡的两个灯丝之间。
最后,让学生将插座连接到电源上,观察灯泡是否恢复正常工作。
4. 总结(5分钟)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灯泡不亮的原因以及如何修理灯泡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修理灯泡的经验。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灯泡,比较它们的外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使用同样的方法来修理灯泡,并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实验结果。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灯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理解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并能够通过实验找出故障并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灯泡、电池、导线、电灯座、开关等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电路基本知识,准备好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灯泡,灯泡是如何发光的。
2. 实验环节:让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通过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找出故障点,通过修改电路连接方式或更换不良元件来解决问题。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思考为什么灯泡不亮,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及解决方案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及解决方案等内容,并提交给老师检查。
2. 实验复述:要求学生在班上进行实验复述,让其他同学了解实验内容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实验延伸: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灯泡不亮,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更深入的实验,找出更多可能原因并提出更多解决方案。
4. 小结反思: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收获,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
五、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实验复述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3. 实验延伸的深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结反思的认识到位和提出改进措施。
六、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类型的灯泡进行实验,比较其亮度和能耗。
《灯泡不亮了》 说课稿
《灯泡不亮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灯泡不亮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灯泡不亮了》是具体学科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电路故障的问题。
这一内容不仅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排查电路故障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电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但对于电路故障的分析和解决还处于初步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对电路元件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如灯泡损坏、电路断路、短路等。
(2)掌握排查灯泡不亮故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能够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工具,如电压表、电流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灯泡不亮的常见原因及排查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工具。
2、教学难点(1)准确判断电路故障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灯泡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灯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排除方法;
3. 实验操作:应用万用表测试灯泡的电阻值。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械:灯泡、电池、导线、万用表;
2. 实验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亮着的灯泡,引出问题:“如果灯泡不亮了,我们该怎么办?”
2. 理论讲解:讲解灯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
3. 实验操作:
步骤一:毗连灯泡和电池,确认灯泡不亮;
步骤二:应用导线毗连灯泡和万用表,测试灯泡的电阻值;
步骤三:根据电阻值的大小,判断灯泡是否损坏。
4. 结论总结:总结灯泡不亮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强调安全操作。
5.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五、教学评判:
1. 实验操作评判: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报告评判:评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延伸拓展:
1.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灯泡不亮的问题,进行排除实验;
2. 探讨灯泡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意义;
3. 借助互联网资源,了解最新的灯泡科技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对灯泡不亮问题的理解水平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创新思维。
《灯泡不亮了》导学案
《灯泡不亮了》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理解电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电灯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导学内容:一、电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灯由灯泡、灯座、灯丝、玻璃罩和导线等部分组成。
当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时,灯丝会发热并发光,起到照明作用。
二、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1.可能原因一:电源故障排除方法: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紧,插头是否有损坏,是否有线路短路或断路等问题。
2.可能原因二:灯泡损坏排除方法:更换一颗新的灯泡,确保新灯泡是正常工作的。
3.可能原因三:灯座故障排除方法:检查灯座是否有损坏或接触不良,如有问题可更换新的灯座。
4.可能原因四:电线接触不良排除方法:检查电线连接处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确保电线连接良好。
三、实际操作1.观察正常工作的灯泡,了解其工作原理。
2.模拟灯泡不亮的情况,根据排除方法逐一检查可能的原因,并找到问题所在进行修复。
3.自行组装一个简单的电灯,亲自体验灯泡发光的奇妙过程。
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学会了排查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及相应的排除方法。
同时,我们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思维,为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独立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灯泡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原因。
2. 学会更换灯泡并解决灯泡不亮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内容:一、灯泡的工作原理:灯泡是利用电流通过导线流过灯丝,使灯丝发热而产生光线的发光器件。
简单来说,当电流通过灯泡时,灯丝产生高温,从而发出光线。
灯泡通常由玻璃壳、灯丝、灯座等部件组成。
二、灯泡不亮的原因:1. 灯泡烧坏:灯泡使用时间过长或受到外力撞击等原因导致灯泡烧坏。
2. 灯泡灯丝断裂:长时间使用或者灯泡受到震动等原因导致灯丝断裂。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学生进修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无意候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沮丧。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思量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英勇克服挑战。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大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二、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灯泡不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
三、作业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将获得一个灯泡、一个电池和一根导线,通过组装和毗连,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如果灯泡不亮,学生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尝试解决问题。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学生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包括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实验结论。
3. 小组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将展示他们的实验效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想法。
四、作业步骤1. 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材料、方法、结果和结论。
4. 小组展示与讨论,分享实验效果和心得体会。
5. 教师总结作业内容,评判学生表现并给予建议。
五、评判标准1. 实验过程是否规范、有条理。
2. 实验结果是否准确、清晰。
3. 实验报告是否详细、完备。
4. 小组展示是否生动、有趣。
5. 学生表现是否积极、合作。
六、作业设计理念通过“灯泡不亮了”这个实验主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进修、从问题中成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进修的乐趣,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材分析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22课 《灯泡不亮了》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是书房里的一盏台灯不亮了。
电路中如果有元件损坏就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用电器也就不能工作。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家里的或课室里的灯不亮的情况,因此,当发现台灯不亮时,很自然会产生问题“哪里出故障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尝试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22灯泡不亮了灯泡不亮了。
是不是没电了?活动1 灯泡为什么不亮了教科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一个简单电路,把电路中的必要元件展示出来。
通过妍妍的话“可能灯泡坏了。
”提示学生分析故障的可能原因,让学生意识到电路中任何一个元件出故障都会引起电路故障。
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故障出在哪里?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会很多,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故障电路里的每一个元件都有可能有故障,可以通过检测每个元件来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可能灯泡坏了。
活动2 检测电路的故障使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等元件是否出现故障。
教科书展示了电路检测器的参考图,教师可指导学生参照图片中的提示制作一个简易电路检测器。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明白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连接被检测的元件,根据灯泡是否发亮(形成闭合回路)来判断待测电路中的元件是否有故障。
当被检测的元件没有故障时,检测头接触到元件后灯泡就会亮起,反之则不亮。
每次使用电路检测器前应检查它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在教科书的人物图片中,贝贝的话提示了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查电路的要点:每次使用电路检测器前应检查它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本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使用自制的简易电路检测器,尝试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
可参考教科书中的图片,了解检测导线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琪琪的问题提示禁止将简易电路检测器用于检测家用电器。
怎样检测小灯泡?有没有更简便的电池检测方法?◎◎友情提示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基本实验。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灯泡不亮了”的故事情节,能够描述主要人物和事件。
2.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1.故事《灯泡不亮了》的阅读2.故事中的道德意义3.创作《灯泡不亮了》的延伸故事四、教学准备1.故事《灯泡不亮了》的文本材料2.课件PPT3.小组绘本制作材料4.延伸教材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动画片《灯泡不亮了》的预告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故事学生阅读故事《灯泡不亮了》,老师讲解生词和阅读难点。
3.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道德意义。
4.小组分工按照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关于《灯泡不亮了》故事的绘本。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绘本,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
6.创作延伸故事学生分组合作,创作《灯泡不亮了》的延伸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在班级中。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听故事、讨论和制作绘本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评价学生制作的绘本和创作的延伸故事,着重考察其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分享创作;并且定期组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八、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参与故事阅读、讨论,小组合作制作绘本和创作延伸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更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从中体验快乐,同时也达到了学有所获的效果。
以上就是《灯泡不亮了》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灯泡不亮了》是一部现代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突然发现自己家里的一盏灯泡不亮了,于是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和感悟。
第四单元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4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前几节课的电路知识基础上,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引导学生利用简易电路检测器判断故障电路中的故障在哪里。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主要是灯泡不亮是因为电路出了故障,分析其中原因,想办法通过检测电路的每个元件来确定故障出在哪里。
活动2“检测电路的故障”是让学生会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学会使用它来检测电路中的元件是否有故障。
二、学情分析“电路出现故障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能常常看得到,学生也有经历过,但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停电了,比较少会想到其他的方面。
经过几节课的电路连接操作,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正确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因此能很快掌握如何组装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
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出现故障后,其中的用电器就不能工作。
2.了解简易电路检测器,并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
3.能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尝试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
4.养成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故障电路、电路检测器、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故障电路、灯泡、导线、电池、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书房中,妍妍发现在桌面的一盏台灯不亮了。
问题:是不是没电了?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二)活动探究1.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提出: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等电路元件形成闭合回路后,灯泡就能亮起来。
4、29 灯泡不亮了 表格式教案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设计
方法
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设计: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探究——交流汇报——分析小结
方法:观察比较,讨论发现。
教
学
过
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4.29灯泡不亮了教案
课题
灯泡不亮了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灯泡不亮了教案及反思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9课,是第四单元《电与电路》中的第5课内容。
通过前几课《小灯泡亮起来》、《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电流、电路等相关概念。
而学生有时候在正确连接电路的情况下,却无法点亮灯泡,从而引出本课《灯泡不亮了》的探究。
教材由两部分内容构成。
活动一: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教材呈现学生按照正确方法连接简单电路的情况下,灯泡却不亮了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以及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活动二:检测电路故障。
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
教材先让学生在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思考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并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用简易的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学习本单元前4节课内容,对电流电路等概念有初步了解,加之他们的生活经验,具备了探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
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好奇心强、勇于创新,对于动手实验兴趣度高。
而四年级学生概括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在学生概括和推理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为什么要用电路检测器的方法、怎样用电路检测器的方法去检测电路故障,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故障电路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电路如果有故障,其中的用电器就不能工作。
2、懂得简易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连接好的电路是否形成闭合回路。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
2、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乐于合作、交流的精神和质疑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案教学设计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4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前几节课的电路知识基础上,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引导学生利用简易电路检测器判断故障电路中的故障在哪里。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主要是灯泡不亮是因为电路出了故障,分析其中原因,想办法通过检测电路的每个元件来确定故障出在哪里。
活动2“检测电路的故障”是让学生会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学会使用它来检测电路中的元件是否有故障。
二、学情分析“电路出现故障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能常常看得到,学生也有经历过,但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停电了,比较少会想到其他的方面。
经过几节课的电路连接操作,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正确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因此能很快掌握如何组装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
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出现故障后,其中的用电器就不能工作。
2.了解简易电路检测器,并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
3.能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尝试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
4.养成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故障电路、电路检测器、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故障电路、灯泡、导线、电池、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书房中,妍妍发现在桌面的一盏台灯不亮了。
问题:是不是没电了?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二)活动探究1.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提出: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等电路元件形成闭合回路后,灯泡就能亮起来。
在一个正确的连接的简单电路里,灯泡没有发光,可能是什么原因?交流:提出可能发生故障的地方:某个元件出问题或者连接不稳等。
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电路哪里出故障了?交流:能从重新连接电路、查看每个元件等方面进行检查电路的故障在哪里。
2.活动2:检测电路的故障出示:简易电路检测器实物和图片。
提出: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等元件是否出现故障。
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灯泡亮了说明电路检测器能正常使用。
任务:尝试组装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
要求:组装好简易电路检测器后需要进行自检电路检测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装简易电路检测器。
提出:将“检测头”连接到待检测的元件的两端,观察检测的灯泡是否发光进行判断元件是否有故障。
任务:尝试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判断是哪里出故障了。
要求:每次使用电路检测器前都要先检查自己能否正常使用。
但要明确的是禁止将简易电路检测器用于检测家用电器。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问题:怎样检测小灯泡?检测电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呢?交流:能够从灯泡的连接点和可以直接更换元件到简易电路检测器中等方面进行思考。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
汇报:根据检测的结果判断故障的元件在哪里。
拓展:在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任务:根据不方便的问题进行改进,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交流:能根据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时不方便的问题进行改进。
例如移动不方便可以用一块板固定,连接不牢固的问题可以使用胶布进行粘贴等。
七、板书设计第22课灯泡不亮了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第18课《生活中噪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最后一课。
噪声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和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
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去了解噪声的存在,还要认识到噪声离我们其实很近,知道噪声是可以防控的。
最后,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的实践,真正参与到保护听力的活动中。
本课可以安排两个课时。
活动1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噪声及身边的噪声现象。
通过调查周围是否存在较大的噪声,是否采取了防治噪声的措施等,让学生体会噪声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认识到噪声是可以防控的。
活动2承接上一个活动中噪声的危害,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听力问题。
本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哪些因素会造成听力受损,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并由此重视听力的保护。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一份保护听力的海报。
本实践活动是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的方式,加深同学、家长等对保护听力的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地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二、学情分析前面几节课对声音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跟声音有关的科学概念。
本节课有关噪声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但与之相关的一些科学概念学生并不是十分的清晰,例如噪声强度、噪声的危害、噪声的防控等。
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结合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实际的调查与访问及收集资料中学习相关的科学概念。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调查身边的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强度、噪声的危害、有无防控措施等,难度不是特别大,应该可以顺利完成的。
对于保护听力的问题,学生一般不是特别重视。
那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到有些情况会造成听力永久损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保护听力的重要性认识,应该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1.能说出噪声的危害,知道噪声是可以防治的。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通过观察和测量活动,了解身边的噪声现象。
3.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愿意在宣传听力保护方面做出努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噪声是可以防控的,了解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实地调查身边的噪声现象。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分贝计、相关图片或视频、课件等。
学具准备:绘画纸、彩色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景,主题人物讨论高架桥两边的隔音墙的问题。
问题:为什么高架桥两边要有高墙呢?(二)活动探究1.活动1:隔音防噪问题:高架路边的高墙有什么用途?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高架路边的高墙是为了隔绝噪声。
问题:什么是噪声?有哪些噪声现象?讨论:分组讨论。
汇报:学生根据日常经验汇报噪声情况,教师分类汇总。
小结:噪声是比较嘈杂、刺耳,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一般噪声根据来源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任务:我们身边有没有噪声现象?分组调查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及防控措施。
讨论:如讨论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地点、内容、方法等。
活动:分组调查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
教师随同进行指导和监督。
汇报:分组汇报自己的调查记录,教师归纳汇总。
讨论:学生根据汇总的调查记录,讨论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及防控措施。
小结:根据讨论结果,对校园周边的噪声现象及防控措施进行小结。
2.活动2:保护听力问题:噪声的环境对人的听力有什么影响呢?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讨论。
媒体:用多媒体介绍噪声影响人听力的资料。
小结:噪声对人的听力有较大的危害;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用耳习惯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任务:我们应该像保护视力一样保护好自己的听力,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对听力的保护并不是很在意。
让学生收集保护听力的资料,并根据资料制作一份保护听力的宣传海报。
媒体:介绍海报的基本特点和绘制的一般技巧。
活动:学生搜集资料并根据搜集的资料绘出海报的草图,组内学生对草图的内容进行交流,教师予以一定的指导。
学生再根据交流和指导改进草图,然后根据草图绘制宣传海报。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绘制的宣传海报,评选出最佳海报若干张,在班级或校园内展示。
七、板书设计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噪声现象来源:交通、工厂、工地、生活…… 保护听力:远离噪声注意用耳卫生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教学设计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1课。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和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并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环保意识。
本课是第2单元的起始课,从引导学生到户外收集岩石开始,带领学生开始探索岩石的学习之旅。
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寻找岩石”、活动2“观察岩石”等教学环节。
教科书以卡通人物彬彬在公园里找到各种岩石的情景,激发学生到周围环境寻找岩石的兴趣。
通过到户外观察和收集岩石,学生可以体会到岩石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
活动2“观察岩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一些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不仅掌握观察岩石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能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学情分析岩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它们虽然广泛存在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如户外的山上、公园、路边等,室内的大理石桌子、地砖等,但是许多学生对岩石并不了解。
由于对岩石了解不多,因此当学生看到别人收集到一些有趣的岩石,他们又会充满好奇和向往,很想收集岩石进行探究。
但到哪里可以收集到岩石、怎样观察岩石的特征,则是孩子们可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另外,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收集岩石的一些细节、安全问题可能会考虑不周。
四年级学生在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时,可熟练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但是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探究岩石的表面特征,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细致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1.了解户外采集岩石的简单方法。
2.知道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
3.认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4.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5.乐于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感官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观察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岩石的硬度。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教学课件,三种常见岩石的标本(花岗岩、大理岩、砂岩),铜钥匙。
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岩石,三种常见岩石的标本(花岗岩、大理岩、砂岩),铜钥匙,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
讲述:彬彬和波波到公园玩耍,彬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
波波对这些岩石感到很好奇。
问题:这么多种岩石,都在哪里找到的?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简单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活动探究1、活动1:寻找岩石提出任务:我们也到户外收集一些岩石吧。
(1)问题①:哪些地方合适我们去收集岩石?你准备到周围的什么地方收集岩石?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