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赛儿简介

合集下载

十大巾帼英雄的故事

十大巾帼英雄的故事

十大巾帼英雄的故事及简介1.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武丁时代的著名女将。

她曾带兵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为商朝的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她还是国家的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2.花木兰: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

她的事迹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之一。

3.冼夫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出身于首领世家。

她曾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

她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为岭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

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女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

她曾率领“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

5.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

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 1 —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平阳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世民的姐姐。

平阳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公主领兵作战、建立军功的少有记录者之一。

她的才华和胆识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李渊起兵时,平阳公主曾在关中响应,并与丈夫柴绍一同参与战事。

她组建了一支由女兵组成的军队,被称为“娘子军”,在战争中表现出色。

7.梁红玉:她是宋朝抗金女英雄,也是韩世忠的夫人。

在抗金战争中,梁红玉多次随夫出征,并亲自擂鼓助威。

她的勇敢和智慧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宋朝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8.唐赛儿:明朝农民起义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

她自幼跟随父亲习武,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

在明朝永乐年间,她领导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抗封建统治。

女性起义领袖唐赛儿消失后,皇帝抓捕了几万名尼姑

女性起义领袖唐赛儿消失后,皇帝抓捕了几万名尼姑

女性起义领袖唐赛儿消失后,皇帝抓捕了几万名尼姑本文导读:虽然传统史学家总是诟病于朱棣这位皇帝“不正统”,毕竟他的皇位是篡了侄子的位,为此很多人都丧失了性命。

但是,即便是最严苛的学者也必须认可,朱棣确实是个很有才能的皇帝。

相比朱标,他更像是朱元璋的儿子,手段作风和父亲别无二致。

朱棣是个“马上皇帝”,一生五次大规模北伐,彻底击溃了蒙古卷土重来的希望,他本人也是在得胜归来的途中在军中病逝。

同时,他在经济上也颇有建树,延续了父亲的重农政策,注重鼓励民众开垦荒地。

文化上,编修了一套流传千古的大典,被誉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无论是当时,还是放到现在,朱棣都堪称了明朝功勋前列的君主。

他的年号叫“永乐”,所以这一时期也被史学家们称作“永乐盛世”。

不过,盛世之下也有阴影,朱棣在各地开展的基建活动,包括疏通大运河的举措,虽说有利民之意,但无可避免地要耗费大量人力和金钱。

山东农民们不堪忍受无休止的徭役,便发起了叛乱。

事实上,这次叛乱的起因很复杂。

从“白莲教叛乱”的名号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一场带有宗教性质的叛乱。

元代盛行佛学,包括朱元璋起义早期,也是在红巾军这个带有佛教色彩的军队中跻身的。

明朝早期,朱元璋是坚定的儒学支持者,朱棣虽然没有更改方策,但他本人对道教更感兴趣,修筑道观的行为也激起了佛教的不满。

同时,靖难之役中,明军和燕军长期在山东拉锯交战,苦难最重的还是山东百姓。

对于顺从的地区,朱棣还开仓放粮,但由于山东地区的“不合作”,这里不仅没有得到救济,还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天灾和政府的双重压迫下,遍地都是饥民。

他们看不到前途,只能将内心寄托在白莲教身上。

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唐赛儿本来只是个从小念诵经文的普通女信徒,她的丈夫林三则是当地的一位宗教领袖。

唐赛儿的父亲不愿意服徭役,被官府无情地抓了起来。

林三在去官府讨粮的途中被杀,唐家父母也先后离世。

唐赛儿便接过了丈夫的“遗产”,假称自己是“佛母”,能够通晓未来。

明朝农民起义首领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首领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首领唐赛儿第一节救民于困厄的“佛母”明永乐十八年(1420),山东蒲台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这场发生于明成祖迁都北京前夕的起义,又在距离北京较近的山东一带,给明初政治或多或少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场在明初规模相对较大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便是后来被民间演义为传奇式的女英雄唐赛儿。

山东蒲台在元朝末年曾经是红巾军控制的地区,早在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便派毛贵攻破胶州、莱州、益都、滨州等地,从此这一带在红巾军控制下,明教也从此深入到民间,直到明初,明教作为一种民间传播的秘密宗教,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影响。

唐赛儿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民间宗教传播的环境中,自幼便开始诵读佛经,并以“佛母”自称。

她的丈夫林三,也是明教成员,而且很可能是当地明教的领导者,只是较早去世,于是当地明教的秘密传播便由唐赛儿承担起来。

唐赛儿的传教范围不仅仅在蒲台,到她发动起义的前夕,除蒲台之外,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都发展了大量教众。

一个传奇色彩极浓的故事说,唐赛儿一次祭奠丈夫归来时,在山麓见到石罅中露出一个石匣角,挖出来看,匣中有天书、宝剑等物,从此她便通晓法术,运用神剑,剪纸人马作战,完全成为了一个真正为教众们所信奉的“佛母”。

但这显然只是唐赛儿为传播明教的宣传,而实际上她之所以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是因为她能够真正有助于那些失去生计的贫民。

所以就连为明朝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史家们在论及此事时,也不得不说唐赛儿“以其教施里门间悉验,细民翕然从之。

欲衣食财物,随所须以求运至”①。

因此,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只有唐赛儿才是能够救民于困厄的“佛母”,也就不足为怪了。

①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三《平山东盗》。

第二节山东饥荒与唐赛儿起义元朝末年,山东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战后的经济破坏相当严重,明初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但是直到洪武后期,对于流民的安置,生产的恢复,仍然一直是令朝廷感到困难的问题。

滨州巾帼英雄唐赛儿

滨州巾帼英雄唐赛儿

滨州巾帼英雄唐赛儿刘玉文小时候,看连环画书(也叫“小人书”)的时候,就知道有位女英雄名叫“唐赛儿”,但不知道是自己的同乡。

长大之后,见到山东滨州黄河大桥北端,矗立着的那座标识性建筑——高40米的塔顶上跨马欲飞的唐赛儿铜像。

才知道唐赛儿原来是我们滨州人。

唐赛儿滨州蒲台县西关(今滨州蒲城区)人,生于明建文元年(1399)八月,因为父母年老得一千金独女,期盼她能胜过男儿,故取名“赛儿”。

唐赛儿家境贫苦,自幼从父习武,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后与本县村民林三结婚。

明初,山东连年灾荒,饿殍遍野。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棣又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是主要战场。

朱棣做皇帝后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

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人民首当其冲。

永乐年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

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广大人民陷入绝境。

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宫府讨粮,林三被杀害。

她父亲悲愤而死,母亲也重病身亡。

她忍无可忍,决心率众起义。

起义之前,唐赛儿利用白莲教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组织群众。

自号“佛母”,声称能预知未来。

她不辞劳苦,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影响很大,信徒众多。

她首先先在滨州起义,以红白旗为号,声势很大,为躲避遭官府的镇压,后转移到地势险要的青州卸石栅(一作棚)寨,以此为基地,与官军周旋。

青州以东各地人民。

他们纷纷起兵响应,计有宾鸿、董彦皋、丁谷刚、刘信、刘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儿、高羊儿、王住儿、杨三等大小数十支起义军汇聚在一起,声势浩大,震惊山东。

山东布政司储埏等人怕朝廷知道问罪,先采取镇压与招抚的手段,不敢上报朝廷。

永乐十七年(1419)由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结果被义军击溃,高凤被杀,千余名官兵被歼。

其后又遣莒州千户孙恭前往招抚,也被义军拒绝,前往招抚的官军也被杀掉。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官员才报告朝廷。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

明朝女首领唐赛儿起义失败后下场有多惨?明朝起义女首领唐赛儿,是个奇女子,放在如今就是个万能型女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守得住寂寞,打得了小强;就是皇帝老儿来了,也敢用耳光叫他思量思量!唐赛儿起义失败后的下场的确有点惨,木驴游街、凌迟千刀,一缕芳魂笑往西方!百姓日子不好过唐赛儿,本来该相夫教子,做做针线活,摸摸孩子头,偶尔对老公嫣然一笑,这日子也就老去了,白发婆婆对皱纹公公,才是人间味道。

可惜老百姓想过好日子,在封建皇朝有点难。

官家明珠,怕父亲犯事,到时流放,轻贱不如狗。

大家闺秀,怕皇帝选秀,到时入宫,无处话凄凉。

百姓女儿,什么都怕,怕战事,怕天灾,怕强盗,怕丈夫早死。

丈夫死了,唐赛儿也就反了。

唐赛儿起义的原因:民不聊生朱元璋为了儿孙能够过好日子建立了藩封制度,藩王有兵权,镇守一方;分权给自家人,放心!有权不听话是迟早的事!建文帝一看这制度不对,军权旁落,到时被架空怎么办?所以决定削藩!朱棣就火了,你当皇帝,我忍了,可你管得太宽!你不让我快活,我就叫你不能活!所以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的位置。

毕竟皇位是抢来的,旧地看着就烦,也嫌这地方晦气,干脆迁都北京。

京城是皇家的颜面,老朱家可不能丢脸,毕竟外邦要来朝圣的,那就开修;做出成绩才能让天下人忘了自己夺位这烂事,对外北征蒙古,对内南粮北调,开挖运河,一口气征了数十万民夫。

这一系列运作下来,徭役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接着天灾也来了,山东济南府发生蝗旱灾害,瘟疫流行,百姓流离失所,买卖妻儿而换得一丝生机,而唐赛儿的丈夫林三,也因染疫病而身亡。

唐赛儿把丈夫之死归结于明朝的无道,因此用娟秀的小手,举起了抗明的大旗。

《明史·邹缉传》载:“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唐赛儿起义具备的条件:地势与宗教唐赛儿具有山东女孩子的聪明与豪爽,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很难让大明丢来哪怕一丝怜悯的目光,所以就需要借用力量。

借地势蒲台县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唐赛儿最终选择蒲台县城以南二百多里的益都县境的卸石棚寨为起义地点,此处峰高七八百米,四面绝壁,易守难攻;退时可以从容退往诸城、安丘、莒州、寿光等地,是最佳的防守之地。

历史上的十位巾帼女英雄简介

历史上的十位巾帼女英雄简介

历史上的十位巾帼女英雄简介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

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分别为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冯婉贞。

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

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些古代著名的女英雄。

1、妇好妇好,好姓,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为三个法定配偶之一。

“妇”为亲属称谓。

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

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2、花木兰花木兰,412年-502年,武汉黄陂人,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3、吕母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

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山东日照境内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吕母起义的点将台犹存,后来称作吕母崮,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纪念地。

吕母起义,点燃反抗王莽反动统治的火炬。

天凤五年,公元18年,吕母病故。

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县境内率众起义。

吕母的部卒重返陆地,其主要部分参加樊崇领导的赤眉军。

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

唐赛儿有何可怕竟让皇帝朱棣不惜逮捕天下尼姑

唐赛儿有何可怕竟让皇帝朱棣不惜逮捕天下尼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唐赛儿有何可怕竟让皇帝朱棣不惜逮捕天下尼姑
导语: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
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那么,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尼姑呢?
事情的起因,却是一场发生在山东境内,由唐赛儿(女)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

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着名白莲教女首领,她利用白莲教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组织群众。

自号“佛母”,声称能预知未来。

她不辞劳苦,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

先在滨州起义,被官府发现,后来到小营一带秘密活动。

1420年(永乐十八年)1月,她率领起义群众来到益都西南山区的卸石棚寨,于2月11日发动了震撼明王朝的农民起义。

明王朝虽然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但主要起义领袖唐赛儿等都安全转移。

为了防止唐赛儿出家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乐皇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凡北京和山东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

”“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者,悉关京师。


史学家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解释朱棣逮捕尼姑的动机。

其一,起义发生在“迁都北京”前夕,直接影响到皇帝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朱棣决不允许在这种时候出任何乱子;
其二,起义军以“白莲教”为依托,教徒对唐赛儿死心塌地,惟命是从,朱棣决不允许“邪教”蛊惑民众;
生活常识分享。

惨死的明朝白莲教起义军女首领――唐赛儿

惨死的明朝白莲教起义军女首领――唐赛儿

[键入文字]惨死的明朝白莲教起义军女首领――唐赛儿唐赛儿是明朝初期中国农民起义的女首领,今天来说说她的传奇故事。

1402 年,朱棣攻克南京并即位,年号永乐。

继位之后的朱棣把国都设在北京,为了建造新都,朱棣征发山东等地的数十万民夫修浚运河,大修宫室。

彼时的山东连年灾荒,饿殍遍野,又经过靖难之役的战乱,百姓民不聊生。

唐赛儿出生在山东蒲台,家境贫苦的她自幼从父习武,不到15 岁已武艺超群,18 岁时与林三相识结婚。

唐赛儿的父亲这时也被抓去服劳役,无粮可食的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但非但没讨到粮,丈夫林三却被杀害,之后她的父母也相继离世。

据说林三死后唐赛儿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自称为佛母。

1420 年(永乐十八年),唐赛儿以益都的卸石棚寨为根据地,发动起义,击败前来围捕的明军并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又派部将宾鸿、董彦杲等攻破莒州及即墨,烧毁官衙仓库,进兵围攻安丘。

明廷震动之下派出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大军前往征讨,唐赛儿假作投降,乘机夜袭官军。

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

但在之后因力量悬殊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

但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

得知唐赛儿逃走的朱棣大怒之下,以纵贼为乱不言的罪名,把山东布政使、参议、按察使、佥事和出现起义军的郡县官吏,统统处死。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棣因唐赛儿久不获,虑其削发为尼或处混女道士中,于是两次下令逮捕京师、山东境内的女尼和女道士,后又逮捕全国数万名女尼和女道士并虐杀数千人。

在这之后,为免再惨死无辜唐赛儿主动前往官府投案,最终唐赛儿被判骑在木驴送往刑场凌迟处死,她被凌迟了上千刀,用了3 天才断气。

首先切割手臂上的肉,腿上的肉,然后是躯干,最后是挖眼,切割耳朵,鼻子,舌头。

最终开膛剖腹,将首级砍掉,挂在城楼上示众。

1。

365夜故事(一)_唐赛儿与林三

365夜故事(一)_唐赛儿与林三

明朝初年,山东有一个很出名的农民起义首领叫唐赛儿。

她不仅双剑技艺高超,而且她的飞剑还长着“眼睛”,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像有神气儿,因此,人前称她为“神剑”。

有人问,她这飞剑是咋学的呢?她总是回答说,偷的。

唐赛儿年轻时,常年住在青州(今山东益都)西南山区的姥姥家。

这年,山里来了一位名叫林三的年轻铁匠,一住半年没走,整天给山里人们打斧头什么的。

唐赛儿不知在他身上发现了什么,就装扮成一个后生,假说自己名叫道益,跑上门来,非要跟他学手艺不行。

林三开始还想推辞,后来见这后生执意要学,就说:“你先试上三天,看看再说吧。

”他心想:恐怕三天不到,你就要自己跑掉。

头一天,林三教她打斧头,第二天教她做铁链。

铁链是牛车套绳上用的,必须非常坚固。

第三天,林三说:“今天你要自己做活了。

日落前,做出三十六条铁链,四十九把斧头。

一定要做得够数,做得好!”唐赛儿心里明白,做不好,就要被赶走了。

她二话没说,答应一声就干起来。

“叮叮口当口当”,一天没有停歇。

黄昏的时候,林三来了。

他向地下打眼一瞧,嗬!六条铁链一行,摆了六行;七只斧头一排,搁了七排,如数做齐。

他再弯腰细看,更是惊讶了:铁链做得工工整整,斧头做得规规矩矩,真是无可挑剔!可是,林三还是捡起一条铁链,端详着:“结实吗?”说着,他用手一扭,“啪!”拧下了一个环儿。

接着“啪啪啪”,一挂铁链让他拧成了一堆破铁。

他正色地说:“这么孬,怎么用?”原来,这林三练有高深的气功,他在故意刁难唐赛儿呢。

唐赛儿丝毫不觉得难堪。

她抿着嘴儿笑着说:“师傅做的,也是这样孬哇!”她取过一条林三做的铁链,像捏着针儿缝衣服似的,手腕一弯一弯,不一会就把那大铁链扭得粉碎了。

唐赛儿拍着手上的铁屑,说:“铁链怎么经住手捏,老牛拉不断不就行了吗?”林三不由得暗暗称道这位徒弟的功夫,可他又觉得自己的“下马威”没有使尽,于是又捡起一只斧头,用力一捏,安斧柄的斧眼就扁了。

他向唐赛儿面前一送:“这斧眼怎么不圆不方?”唐赛儿又笑了笑,接过斧头,用两个手指向斧眼儿里轻轻一戳,斧头又恢复了原样。

历史趣谈朱棣为何大力抓捕天下尼姑 唐赛儿起义是根源?

历史趣谈朱棣为何大力抓捕天下尼姑 唐赛儿起义是根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棣为何大力抓捕天下尼姑唐赛儿起义是根源?
导语:永乐18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了一道圣旨,旨意是要抓捕天下的尼姑,全国上下的尼姑庵被闹得不得安宁,尼姑们也人心惶惶,被吓得
永乐18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了一道圣旨,旨意是要抓捕天下的尼姑,全国上下的尼姑庵被闹得不得安宁,尼姑们也人心惶惶,被吓得不知所措。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女人,唐赛儿。

朱棣对她恨之入骨,因为她揭竿起义,想要推翻大明王朝。

永乐18年二月,唐赛儿在家乡蒲台(今山东滨州)成立了农民起义军,聚集数千白莲教徒,一路与明朝军队血战到底。

起义军以红白旗为号,以白莲教义为精神号召,迅速发展壮大。

虽然这支起义军的规模相比明朝正规军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但它还是引起了朱棣的震惊和重视,他迅速派出了重量级精英部队:“京营”五千精锐人马前往镇压。

这一场“内忧”甚至暂时转移了朱棣对“外患”的注意力,他竟然把正在山东沿海“抗倭”的军队也调回来镇压农民起义。

经过一段严查搜捕后,唐赛儿似乎遁形人间,杳无音讯。

朱棣左思右想,既然在民间找不到,她会去哪里了呢?后来,因为一直搜索未卜,朱棣就认为:她兴许是去做了尼姑或者躲到了尼姑庵里。

为什么朱棣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呢?其实这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唐赛儿起义时,曾自称“佛母”以蛊惑人心,她也许与佛门有着某种关联;而且,佛门是清净之地,她肯定认为军队不会去那里搜捕,于是混迹于尼姑之中,也许为了避人耳目,还削发为尼了。

朱棣觉得推理有据,便迅速下了一道命令:命段明为山东左参政,将北京、山东范围内的尼姑、女道士统统逮捕,押送到朝廷审讯,一
生活常识分享。

号称“白莲教佛母”的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最终结局如何?

号称“白莲教佛母”的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最终结局如何?

号称“白莲教佛母”的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最终结局如何?唐赛儿的结局是要多惨就有多惨。

一介女流落到官府手上,不但受尽了士兵轮流侮辱,最后还被判凌迟处(千刀万剐)。

唐赛儿是历史上一位传奇女性,有人说她是敢于反抗的女英雄,则有人说她是不成气候的女流寇。

由于她是反抗朝廷的起义军领袖,所以遭到了史书的摸黑。

不过,民间百姓却把她视为“佛母”下凡,还给她修筑庙宇。

唐赛儿敢于反抗明朝的暴政,揭竿而起,虽然不幸失败了,但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不过,唐赛儿起义失败后,落到了明朝官府手中,下场要多凄惨就有多凄惨。

唐赛儿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出生在山东。

不过,她全家都因为明朝政府的压迫而死于非命,只剩她一个人活了下来。

为了反抗明朝的暴政,唐赛儿率领山东底层的老百姓发动了农民起义,结果自然成为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起义失败后,唐赛儿被朝廷下令千刀万剐,死的时候才只有26岁。

那么,唐赛儿究竟为什么这么憎恨明朝呢?唐赛儿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人家,在12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农民林三为妻,如果不是丈夫无辜惨死,她可能一辈子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妇。

在明朝建文至永乐年间,山东一些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老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地。

唐赛儿的丈夫林三为了索要粮食,不幸被官兵当成无理取闹的暴民给杀害了。

丈夫惨死后,她的父亲也因为修筑运河被活活累死。

众所周知,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原本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初封为燕王。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没几年,燕王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南下打到了南京,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史称为永乐皇帝。

就在朱棣南征的过程中,与河北相邻的山东成为了交战的主战场,遭到的兵祸非常严重。

官兵残杀百姓,洗劫村庄的现象时有发生。

唐赛儿一家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生活艰苦。

为了扫灭蒙古,野心勃勃的朱棣把首都迁到了北京,然后疏通大运河,运输粮食进行北伐。

唐赛儿的父亲被朝廷抓去修运河,结果累死在路上,尸骨无存。

她的母亲悲伤过度,也因病去世。

目睹了明朝政府的黑暗统治后,她怀着对明朝政府的憎恨,终于走上了传教的道路,以此来聚集信徒,伺机造反。

历史趣谈:唐赛儿起义为何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历史趣谈:唐赛儿起义为何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赛儿起义为何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导语:在元朝统治末期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蒙古的统治政策十分的冷酷残暴,他们对待其他种族的百姓残酷无情,在不断的剥削和压迫之下人们几乎没有继
在元朝统治末期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蒙古的统治政策十分的冷酷残暴,他们对待其他种族的百姓残酷无情,在不断的剥削和压迫之下人们几乎没有继续生存的条件,而唐赛儿的出现让百姓得到了新的鼓舞和希望,关于这次起义活动在唐赛儿起义简介中有着相关的记载,那么唐赛儿起义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次活动的呢?
唐赛儿起义简介中介绍到她从小就读过许多的书,而且在见识上也要比其他女性更加开阔,但是丈夫早逝还是给她带来了一定的打击。

后来在给丈夫扫墓的途中,她看见了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兵法宝剑,她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对里面的东西都有所掌握。

自从她做了尼姑之后,民间相传她可以预测将来之事,用法力可以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以至于贫苦的百姓都把她当做神仙来供奉。

她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成员,她之所以宣扬一些神乎其神的事情,就是为了得到大众的信服,其实是她自身拥有聪敏才智,能为贫苦大众解决生活问题,这也让她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另外唐赛儿起义简介中还介绍到元朝末年红巾军的反抗和元朝的抵抗带来了常年的战争,纵然最后红巾军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明朝,但是在明朝初期,战争留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百姓还是流连失所,得不到安置,也没有吃的,政府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便将希望寄托在宗教信仰上,追随他们信服的唐赛儿,发起了起义。

虽然唐赛儿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这件事在历史上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唐赛儿起义过程
生活常识分享。

当街骑木驴,死相凄惨的起义军女首领

当街骑木驴,死相凄惨的起义军女首领

当街骑木驴,死相凄惨的起义军女首领展开全文当街骑木驴,死相凄惨的起义军女首领文 | 就爱说历史唐赛儿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或因政府贪婪无道,搞得民不聊生,或因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饥不择食,不管如何,每一段灾难史的背后总有者必然的原因。

小编这儿要说的是一位女义军首领,她发动的农民起义曾撼动了明朝的统治,结局虽然未改变历史,但有关于她的传奇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唐赛儿,事情的经过虽有些狗血,但仍然不失为一位女中豪杰。

在1402年,朱棣攻克南京并即位,朱棣为了建造自己的大都,命令大量山东民夫修浚运河,数量多达十万以上,当时刚好遇连年饥荒,又经过“靖难之役”的战乱,搞的百姓生活一日不如一日,可以说民不聊生。

唐赛儿就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位于山东,由于家境贫苦自幼从父亲处习得一手好武艺,不到15岁已学成了本领,颇有声望,18岁时与她的丈夫相识并走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她的父亲这时却被抓去服劳役,当时她和丈夫因连年饥荒无粮,她的丈夫上当地朝廷讨粮却反而被杀害,一时间雪上加霜。

唐赛儿悲愤交加,据说在她的丈夫死后有了奇遇,以传白莲教为名,自称佛母,集合民众数千,就此开始了她的起义之路。

唐赛儿战争中所向披靡,她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展现。

不仅击败了前来围捕的明军,还杀了当时青州都高官、攻破了莒州及即墨,战果颇丰。

朱棣知道之后,朝野震动,派了大军围剿她。

唐赛儿自知硬拼也只是以卵击石,因此以投降做掩护,使敌方戒备心放下之后,连夜突袭官军,明军大乱,总指挥刘忠也就此死去,唐赛儿当时率众突围而出,不知所终。

不仅没有抓到主犯,而且自己兵力损伤颇重,引得朱棣怒不可遏,将山东所有涉事官员统统处死,真可谓伴君如伴虎。

另据记载,朱棣担心她混在僧道之中,于是逮捕全国数万名女尼和女道士并虐杀数千人。

这种作风做法,令小编想到了民国时期,笼罩在我国的“白色恐怖”,也是一般的滥杀无理。

为了避免更多无辜死亡的发生,唐赛儿主动投案,都知道朝廷对起义反叛的人绝对是手下不留情,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往往做法十分残酷。

阅读玩唐赛儿的事迹和成就后我的感想

阅读玩唐赛儿的事迹和成就后我的感想

阅读玩唐赛儿的事迹和成就后我的感想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农历二月,唐赛儿率众在卸石棚寨揭竿而起。

青州卫指挥高凤率领官兵前来围剿。

唐赛儿乘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夜间突然发动袭击,将高凤等人当场击毙,官兵全军覆没。

义军初战告捷,声威大震,乘势出击,周边州县纷纷响应,很快发展至两万多人,大有燎原之势。

最后由于实力悬殊,起义军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失败,但唐赛儿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

唐赛儿事迹广泛流传于滨州、青州一带,她驻军的卸石棚寨被称为唐赛儿寨。

滨州人民为了纪念唐赛儿,在滨州城南、滨州黄河大桥以北修建了唐赛儿雕像,成为滨州的标志性建筑;在原蒲台县西关原址,即蒲城水库的岛上修建了唐赛儿祠,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唐赛儿一生,为穷苦老百姓讨回了公道,也给明朝统治者一个警醒,告诉了他们要善待百姓,否则还会有无数个“唐赛儿”产生。

唐赛儿是巾帼英雄,生长于明朝初期;按照常理来看,刚刚建立的国家,百姓会迎来一段安定的时期。

唐赛儿是一介女流,可她从小就开始习武,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事迹。

如果唐赛儿家庭和睦、幸福,我想她就会是一个相夫教子的普通女人,可惜时代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将她逼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历史趣谈:明初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为什么要起义反明朝

历史趣谈:明初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为什么要起义反明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初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为什么要起义反明朝
导语:唐赛儿是白莲教起义军中相对出名的一支,因其她是女性领导人才更具有传奇色彩。

关于唐赛儿结局的说法中,有一项就是藏身尼姑庵。

那么唐赛儿
唐赛儿是白莲教起义军中相对出名的一支,因其她是女性领导人才更具有传奇色彩。

关于唐赛儿结局的说法中,有一项就是藏身尼姑庵。

那么唐赛儿究竟是不是尼姑呢?她为什么要藏身尼姑庵?
白莲教发源于宋朝时期,到明朝时期已经是支派林立,白莲教自创立时期就有两种极端色彩,向善,即引导民众向善;叛逆,即成为教众想改变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

白莲教具有充分的有群众基础,敛财积蓄,农民武装。

因此,有些别有用心的教派会依附于白莲教的名号,才能更好地成事。

从根源上来说,他们都是佛教分支,唐赛儿也是佛教徒。

唐赛儿所在的北方白莲教分支,依然是崇尚佛教教义的。

但是并不能说参加造反的都是尼姑、和尚,唐赛儿至少在她参与造反之前是有家有室的,怎么会是尼姑呢?封建时代的造反运动,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归根到底,唐赛儿还是农民的代表。

那么唐赛儿为什么选择尼姑庵藏身?当时佛教倍受朱元璋的打压,甚至是敌对灭杀,为了能够保全白莲教,想钟鸣鼎盛的建立道馆是绝不可能的。

只能化整为零,通常几个人就成为一个道观,且没有了道观建筑的符号,便于躲藏。

白莲教教众之间极其团结,唐赛儿藏身其中,或者借助其力量,躲避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捕杀,也是很有可能的。

唐赛儿为何起义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
生活常识分享。

唐赛儿:骑木驴游街被凌迟处死的女犯

唐赛儿:骑木驴游街被凌迟处死的女犯

唐赛儿:骑木驴游街被凌迟处死的女犯历史上,东厂、西厂、锦衣卫。

属于秘密特务机构,随时可以监督,逮捕任何人。

锦衣卫经常夜半深入民宅敲门,而晚上的鬼敲门,让不少人心惊肉跳。

甚至在某些地区,人们害怕锦衣卫,超过了土匪。

土匪倘若还有一点江湖道义。

锦衣卫完全就是残忍的国家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 锦衣卫不少都是太监出身,从小严格,人格畸形变态。

对于年轻美貌的妇女,既然爱慕,又残忍。

所以在无法占有情况下,酷刑折磨,成为一种乐趣。

在明朝时后,山东白莲教起义。

据说是女首领唐赛儿。

而为了抓住唐赛儿,不少明朝的锦衣卫,倾巢而出。

来回的抓住年轻的姑娘,就脱光衣服,剃光包括头发在内的毛发,残忍的凌辱。

辣椒水,老虎凳。

铁窗,灌铅水,还有铁棍穿刺身体的等等,铁钩悬挂人体,不一而足。

而女人天生肉体娇贵,怎奈这些酷刑,不得不违心承认。

而所有承认的女囚犯,一律骑在母驴上,光腚游街示众。

最终凌迟处死!据说因为唐赛儿一案,起码造成了1万多名年轻女子蒙冤惨死!最终骑在木驴光腚送上刑场。

她被凌迟2000~3000刀,凌迟了3天才断气。

首先切割手臂,胳膊上的人肉,切割成为非常薄的肉片。

然后是躯干。

最后是挖眼,切割耳朵,鼻子,舌头。

最终开膛剖腹,将脑袋砍掉,挂在城楼上,示众!甚至因为在明朝时候,木驴成为一种侮辱性的官方刑法。

这样一来,达到最大屈辱女囚犯的目的!所以说,一个被剃光头发,赤裸身体骑在木驴上的女囚犯,往往是不贞节的,是下贱的!所以说就算她们死后,也很少被人伸冤!最终蒙冤千古,甚至部分事情,只有野史记载,道貌岸然的“正史”是根本不会记录的。

满清最后一剐:调戏慈禧和皇妃,慈禧将他活剐,他却求快点小刀会19岁女将反清被捕,遭羞辱凌迟两天,内脏被掏出活祭比活剐还要残忍,受刑之人痛不欲生,剥皮塞草缝针不带流血。

【民间故事】唐赛儿与林三的故事

【民间故事】唐赛儿与林三的故事

【民间故事】唐赛儿与林三的故事唐赛儿是一个勇敢、聪明、善良的姑娘,她住在一个小村庄里。

村庄外的大山上有一个神秘的林子,传说里面住着许多神奇的动物和精灵。

唐赛儿对林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常常偷偷溜进林子里去探险。

有一天,唐赛儿又一次骑着她的小马悄悄地溜进了那片神秘的林子。

她刚刚进入林子不久,就听见有人在喊她的名字:“唐赛儿,唐赛儿!”唐赛儿回头一看,原来是她的好朋友林三。

林三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他们两个人经常一起探险,成了彼此最好的伙伴。

“唐赛儿,你又偷偷溜进来了啊?”林三笑着对唐赛儿说。

“是啊,我总是对这片林子充满好奇,你不也是吗?”唐赛儿笑着回答。

“是啊,这里充满了神秘和冒险,我们一起去探险吧!”林三说着拉着唐赛儿的手,他们一起踏入了林子深处。

林子里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兴奋和好奇,他们看见了美丽的花儿,听见了神奇的鸟叫声,还看见了一只长着翅膀、毛茸茸的小动物。

他们追逐着这只小动物,来到了一个神秘的空地。

空地上有一棵巨大的树,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果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这些果子一定很好吃,我们摘点下来吃吧!”唐赛儿兴奋地说。

“不行,这里一定有些神秘的力量,我们最好不要随便乱吃。

”林三担心地说。

唐赛儿却不听劝告,她自顾自地摘了一颗果子吃了起来。

果子的味道确实很美味,唐赛儿吃得津津有味。

可是不一会儿,她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头上冒出了一对蝴蝶翅膀,身体渐渐变得透明起来。

“唐赛儿,你怎么了?”林三惊慌地问道。

“我不知道,我好像变成了......变成了精灵!”唐赛儿的声音有些颤抖。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林三焦急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唐赛儿含泪说道。

他们两个人焦急地找不到解决办法。

就在此时,一位神秘的老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老者拿出一根木棍,对着唐赛儿身上的翅膀轻轻一挥,翅膀便消失不见了,唐赛儿变回了自己原本的模样。

“谢谢你救了我!”唐赛儿感激地说。

“年轻人,你们一定要小心,这片林子充满了神秘和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赛儿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王士平
唐赛儿(1399—?),又名唐三姐,山东蒲台(今滨州市蒲城乡)人,明初永乐年间山东著名白莲教起义领袖。

起义转战山东大部地区,震动京师,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虽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但起义对山东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赛儿家境贫苦,自幼从父习武,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破坏。

山东地区尤其是德州至济南一带,是南北两军反复争夺的地区,民众遭到极大地灾难。

至成祖即位,又下令营建北京城,大修宫殿。

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首当其冲。

永乐年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广大人民陷入绝境。

终于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爆发了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

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林三被杀害,父亲悲愤而死,母亲也重病身亡。

家破人亡,忍无可忍,遂生反抗之意。

她父母都信仰当地十分流行的白莲教,受此影响,唐赛儿毅然削发为尼,决定用白莲教名义将百姓团结起来反抗朝廷。

她活动在益都(今青州)诸城、安州(今安丘)、莒州(今莒县)、即墨、寿光一带,自称“佛母”,通过宣传教义,组织教众,还和众人一起苦练武术,准备以武装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

白莲教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就发挥过重要作用,朱元璋起义时所信奉的弥勒教就是白莲教的一支。

朱元璋深知白莲教对百姓的影响力不可轻视,他称帝后遂下令禁止白莲教,但白莲教仍在民间传播,特别是在山东地区拥有众多信徒。

唐赛儿用白莲教组织民众,正与民众的信仰吻合,所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唐赛儿按地形把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分为4寨,她驻地势最高的南寨,以利观敌指挥作战。

她还在南北两大悬崖上筑起寨墙,并在寨内修建水池,屯积粮草。

以“红白旗”为号,等待机会打击朝廷。

当地百姓都相信唐赛儿有“通晓诸术”的本领,自觉拥护她的领导。

这一年,适逢青州一带遭到严重灾荒,官府不但不施救反加重税赋,百姓怨声载道。

唐赛儿趁机发动民众,揭竿而起。

起义军一举攻克青州,夺取武器,开仓赈民,然后返回山寨。

青州卫指挥使高凤闻报大惊,迅速带兵尾追,他认为义
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放松了警惕,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义军团团包围。

夜间,唐赛儿突然发动袭击,高凤丧命,千余名官兵被歼。

农民军初战告捷,鼓舞了青州以东各地人民。

他们纷纷起兵响应,计有宾鸿、董彦皋、丁谷刚、刘信、刘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儿、高羊儿、王住儿、杨三等大小数十支起义军,以青州卸石棚寨为中心的农民革命风暴,席卷青州、莱州、莒州、胶州以及安丘、寿光、诸城、即墨等9个州县,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

逐渐形成了三支起义军主力,一支以唐赛儿为首,活动在青州一带,一支以董彦皋为首,率众2000余人,在莒州、日照、诸城一带活动,一支以宾鸿为首,在寿光、安丘、胶州等地,“毁官府、烧仓库”,打击明军,三支义军相互配合,有力打击了明朝的统治。

起义军军威大振,山东地方官吏惶恐不安,山东都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联名上报朝廷,请求派兵支援。

明成祖朱棣闻报后大为震动,立即派遣官员,星夜赶往卸石棚寨招安,但遭到唐赛儿的坚决拒绝。

朱棣又疾派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都指挥使刘忠为副总兵官,带领5000京畿戍卫精锐前来镇压,把卸石棚寨团团围住。

柳升曾南平交趾,东破倭寇,北御蒙古,因功封侯。

他狂妄自大,根本不把农民军放在眼里。

唐赛儿抓住他骄傲轻敌这一弱点,派心腹韩童儿到敌营诈降,诳说寨内少食缺水,陷入绝境,东门旧有吸水道,唐赛儿已决定从东寨门突围取水。

柳升信以为真,下令集中兵力,扼守东门,妄图断水把起义军困死。

唐赛儿于3月16日夜,突然向防御薄弱的敌营发起猛攻,打得敌军晕头转向,仓皇逃窜,都指挥刘忠中箭毙命。

唐赛儿趁乱冲出重围,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疾带大队人马前来镇压,但起义军早巳不知去向。

在唐赛儿起义军据守卸石棚寨时,宾鸿率领的义军在安丘也壮大起来,他们组织民众全力进攻安丘县城,知县张玙集合兵民800余人拼命抵抗,宾鸿见攻城一时难以取得突破,便联合莒县、即墨义军共计万人合力进攻。

就在安丘即将被攻占之际,在沿海负责海防抗倭的都指挥卫青在来不及等待调令,率兵出击安丘,镇压义军,义军在里外夹攻之下,不堪重围,最终失败。

义军死伤大半,俘虏也大都被明军杀害。

安丘攻城惨败后,即墨义军也随之被朝廷镇压,至此,唐赛儿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

义军首领都被杀害成员也大多被杀,起义被镇压后,明军四处杀掠。

明刑部尚书吴中曾上奏,柳生“所过骚扰,不可胜言。

”①还有一部分参加起义的农民被送到交趾(今越南北部)随军做苦力。

唐赛儿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只有60多天的时间,但是击毙了明朝两员大将,取得了两次大捷。

在唐赛儿起义失败后,明朝统治者派柳升指挥军队追①《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一一六。

击从卸石棚寨突围的起义军,把俘获的起义军将领全部处死。

但是起义军首领唐赛儿却已逃走,这使永乐皇帝震怒,下令将柳升下狱,将参议、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现起义各县的官吏全部处死。

起义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震撼了通过农民起义夺得政权的明王朝。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明王朝不得不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作了一些让步。

通过拨粮赈济青州、莱州一带的饥民,以缓和矛盾。

第二年(1421年)成祖“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

”①这种赈灾青州、莱州,罢免徭赋及受灾田粮的举措,与唐赛儿的抗争密不可分。

自唐赛儿起义以来,她的事迹便成了山东滨州、青州一带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有的说唐赛儿在牢狱里被戴上了手铐脚镣,可她轻轻一抖,手铐脚镣便全掉下来了,从此她便升到天上;还有的说唐赛儿跑到大草原成了一个部落的首领,史载“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

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

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

”②这一方面说明唐赛儿智勇兼备,神机妙算,另一方面也是明将为其办事不力所寻的托辞。

为了防止唐赛儿出家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乐皇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女道士悉捕至京师。

”先后有一万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师诘问,但是唐赛儿始终是“不知所终”。

唐赛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但白莲教在明朝的传播却没有停止,明朝末年,不堪忍受剥削压迫的山东民众,以徐鸿儒为首,再次打着白莲教的大旗掀起了起义的高潮。

唐赛儿当年起义的地方卸石棚寨,被称唐三寨,寨顶现有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立石碑:“唐三寨由来久矣,自大明永乐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赛儿者创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

”直到现在,卸石棚寨仍存留寨墙、舂米石臼等遗物。

在她的故乡原蒲台县西关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在滨州城南、滨州黄河大桥以北修建了唐赛儿戎装雕像,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①《明史》。

②《明史纪事本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