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新行为主义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述评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提出了强化的概念,重视环境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实现了由研究人的意识转向研究人的行为,并将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

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了人的行为并把动物实验中的学习直接推论到人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联结,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学习问题时,以研究动物为主,将研究动物的学习直接推论到人的学习,难免将人等同与动物;他们反对主观内省法,主张人的行为的可观察性、客观性和经验性,强调强化与外显的行为。

2.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大多数人类的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而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同时,斯金纳认为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塑造行为的过程,他发明了程序教学模式,学习者按照步骤完成安排的内容,自定步调并且能够及时获得反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行为主义者主张将意识还原为行为操作,即在他们看来,动物和人是静止的、孤立的客体。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意识、心灵、思维等心理因素。

3.以班杜拉等为代表的新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以班杜拉为主要代表的心理学家,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形成了新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的大多数学习发生在社会环境中,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八个:构造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派及其主要观点。

㈠构造心理学派构造心理学堪称是科学心理学派的第一学派,其奠基人是冯特。

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经验,包含感觉.意象.情感三种状态。

感觉是知觉的要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上,倡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强调实验内省法。

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研究的意识经验是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对立的。

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的经验的观察的描述,因而该学派有被称为“元素主义”。

㈡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简称行为主义。

其根本的特点是排斥意识,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内省的方法研究主观的意识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间断:(1) 早期的行为主义主张放弃意识而改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

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映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接学习,环境决定论。

(2)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变量,用语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主义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结实中介变量。

(3)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认为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看作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㈢皮亚杰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是西方心理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

他从生物角度出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

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应该以来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的逻辑它勾画了一副完整的而动的认知发展蓝图,对而动思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托尔曼一贯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 本立场。他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麦独孤策 动心理学、武德沃斯动力心理学等各家的思 想,从而提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尤其在他的学术生涯的后期,他深受勒温场 论的影响,并将行为场等勒温特色的概念引 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最终使得他的行 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浓郁的现象学 味道。
(一)托尔曼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他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 定义,即以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 的概念来描述行为,托尔曼大声呼吁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在阐释了研究整体行为及其特征 之后,托尔曼还考察和研究了影响行 为的机体内部因素,并修改了传统的 行为公式,即在刺激——反应两个变 量之间嵌入了中介变量。这也是他的 理论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赫尔坚决主张动物和人的一切适应性行为, 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非心理的。他认为建立 一条从简单的电子质子运动一直延伸到复杂的 目的性行为(包括理性行为和道德行为)的连 续不断的逻辑链索,是科学的理所当然的目标。 赫尔特别赞赏欧几里得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 物理的演绎系统,并把它作为模型用来发展成 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这就是他所 倡导的假设-演绎系统。假设-演绎系统开始于 假设,每个假设充分地完满地与一个逻辑系统 相结合,从中演绎出结论(定理)来。如果结 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假设就保留;否则,假 设就得加以修改或排除。
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和强化原则 赫尔认为,刺激与反应在时间 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 的可能性,但接近并不是学习的唯 一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学习 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没有强 化,便没有学习。强化分为初级强 化和次级强化。
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 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 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 反应的动力,它的力量可以 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 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 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
概述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 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 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 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 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总的来说,早期行为主义者,多半从机械唯
为此,他把神经学作为第二副科。他还师从
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1903年他得到了 哲学博士学位,并结了婚。直到1908年,他 都在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在这几年里,他既 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 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 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
1908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
产生背景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
是华生和斯金纳。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 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 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 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 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 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 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
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 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 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 厚的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 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 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
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 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 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 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 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心理131 梁志豪学号:1308300007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区别于先前心理学派的根本特点是:它排斥意识,主张将行为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按照行为主义的发展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即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即操作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即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2早期行为主义主张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主张环境决定论和外周论。

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行为主义则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外周论中介变量操作主义早期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大量普及,许多农村人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以使他们学会新的生活技能,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志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适时而生。

同时,行为主义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这个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才进行治理。

综合说来,行为主义就是美国在20世纪初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虽然早期的行为主义拒绝以任何哲学作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它是以机械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想、哲学基础的。

3.自然科学背景:俄国的谢切诺夫、巴普洛夫和别赫切洛夫的生理学研究为行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4.心理学背景:虽然受到社会、哲学和科学的影响,但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才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华生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核心观点: 强调受观察者可观察的、 可计量的、有规律的、甚 至能够操作和重复的各种 行为表现的重要性,相信 能够从有机体的行为表现 中发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因 果联系或某种关联性; 并且认为人和研究结论不 能脱离作为记录有机体行 为表现的证据而显眼地被 推导出来(实证归纳的而 不是演绎推理的),作为 方法论,行为主义与科学 主义在内涵方面几乎没有 什么差异。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含义
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 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 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 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 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 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 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是从现代心理学转借范畴,“行为” 是个人、组织或由集体受到特殊的 内部和外部刺激而产生的行动或表 现。 “行为主义”是一种观察个人、组 织或动物等有机体在既定环境中或 内外刺激下的表现和反应的学说。
斯金纳
行为主义人格论
行为主义
政治学被认为是与行为科学关系 密切的一门学科。实际上行为主 义政治学在学科渊源上与行为科 学缺乏直接的联系。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 梅利亚姆等政治学家受欧洲大陆 实证主义政治社会学和经验主义 社会研究方法的影响,要求突破 美国政治研究中的制度主义、规 范主义研究方法的局限,强调政 治学研究的方向是政治行为学。 形成了政治学领域的“芝加哥学 派”。
芝加哥大学
Hale Waihona Puke 行为主义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治学界 (受瑞典政治学家哈伯· 丁伯根 1937年出版的《政治行为—— 欧洲选举的统计研究》一书所 提出方法论的强烈冲击而)掀 起了一场“行为主义的革命” 产生了一批重量级的政治学家。 拉斯韦尔(H· Lasswell D· 1902—1978)、戴维· 伊斯顿 (David Easton 1917)、阿尔 蒙德(G· Almond 1911)多伊 A· 奇(Karl· Deutsch 1917)等。 W· 他们运用行为主义方法的政治 学研究成果,成为“公共政策 学”产生的催化剂,许多重要 的理论成果被公共政策学所采 纳。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可归结为三点:第一,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意识是不能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的,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

第二,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人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

第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种获得的。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原则,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班杜拉的生平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ru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

像斯金纳(Skinner)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他就读的中学只有20个学生。

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於受赫尔的学生史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後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 Miller)、多拉德(J. dollard)和西尔斯(R.R. 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应用於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此後,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施良方,民90)由於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新的新行为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

拓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新行为主义将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 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跨文化研究
新的新行为主义将注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行为的差异和 共性,加强跨文化研究,以推动心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行为塑造和矫正理论
逐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通过逐步塑造和强化,帮助个体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取代不适应 的行为习惯。
消退和替代行为的强化
强调消退现有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并通过强化替代行为来促进行为 的改变。
行为的自我监控和管理
提倡个体自我监控和管理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反馈和调整来促进 行为的持续改变。
03
新的新行为主义
目录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应用领域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实践方法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挑战和限制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

01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定义 和特点
定义
1
新的新行为主义,也称为现代行为主义,是一种 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对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 关系的科学研究。
行为分析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 示行为模式和规律。
行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变化过程,为行为干预提供 科学依据。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新的新行为主义的重要实践方法之一,它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改变个体或群 体的不良行为。
行为干预的方法包括奖励、惩罚、模仿、替代经验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
06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2、托尔曼的目的性新行为主义
1)主要观点:
不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强烈反对构造主义式的内省 与华生研究行为不同,他将行为分为两种:分子行为和 整体行为,在托尔曼看来,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引进“目的行为”概念,他认为所有行为都是由目的引 导的,所有行为都在于达到某种目的,并学会达到一个 目的的手段。 最独特的贡献是他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S-O-R,中 间变量O介于自变量(S)和因变量(R)之间,两种中 间变量是:需求变量-动机,认知变量-能力。 符号学习(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以学习的认知理 论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提出期待位置学习及潜伏学 习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证明他们。

心理学兴起
华生行为 主义心理学
出发点
研究方法
评价
可观察的 事实
客观的 观察法
条件 反射法
言语 报告法
测验法
可观察的事实
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 刺激 内引起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 由特定刺激作品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
与外显的机体变化
行为 由这些简单的机体生理反应组合而成
的一套复杂反应系统
刺激: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内引起 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有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或外 显的机体变化 华生将人类的反应分为四类: a:外显的习惯反应 b:内隐的习惯反应 c:外显的遗传反应 d:内隐的遗传反应
习惯:许多连续进行的反应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连锁反应,再经过多次重复就能不依赖外界刺激而进 行活动,形成习惯、思维活动和动作技能都是习惯, 习惯就是反应系统。
无帮助的观察,即自然观察
观察法
条件反射法 言语报告法 测验法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可归结为三点:第一,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意识是不能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的,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

第二,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人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

第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种获得的。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原则,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班杜拉的生平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ru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

像斯金纳(Skinner)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他就读的中学只有20个学生。

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於受赫尔的学生史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後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 Miller)、多拉德(J. dollard)和西尔斯(R.R. 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应用於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此後,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施良方,民90)由於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叶浩生主编注:全二十章,非网上一般的只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概述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

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的论述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了解就得从这几个代表人物出发。

我认为研究行为主义对了解儿童的心理,思想有很大帮助。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学家,他创立了行为心理学理论,华生对心理学中使用意识、感觉、知觉、激情、情绪和意义等术语感到不满,认为应该用“刺激与反应”和“习惯形成”等术语来表述。

进而提出“刺激——反应公式,宣称这一公式是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的普遍原则。

华生树立了行为主义的旗帜,他的最著名的、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道理,儿童的成长发育与环境的不同有很大的相关,甚至环境可以决定儿童的一生。

华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但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学习理论,而是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华生的工作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开展的。

下面看看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研究下的行为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所以,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

所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典型的、核心的观点是将学习是个体外显行为改变的历程,学习是被动的,对学习时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是否改变一般不予解释,而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上,主张人一切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极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groupfive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groupfive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以及在教育中的运用第五小组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20世纪初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Skinner)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认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学习过程中强化的重要性。

行为学习理论与英国的联想主义一脉相承,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其基本观点是:其一,以S-R公式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将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S-R联结的形成;其二,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内驱力(如对赞许的需要)、线索、反应和奖励(或强化),并由此总结出三个学习的基本原理:(1)内驱力演化为动机作用;(2)反应演化为积极反应原理;(3)奖励(或强化)演化为即时强化与反馈。

1.1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人的观点。

1.1.1桑代克的联结论桑代克联结论的基本观点:首先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次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最后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

”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完整版)各种主义

(完整版)各种主义

1.行为主义简介: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总的来说,早期行为主义者,多半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使人们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最根本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特别是在方法论方面,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但他们把行为说成是完全被动的,这与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适应性等特别不符。

从而迫使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寻找一条出路,以便既能维护行为的严格决定论,又能解释行为的不确定性。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1913年—1930年
华生
1930年后
托尔曼
赫尔 斯金纳 班杜拉
华生
• 基本观点
• 华生的行为主义是建立在他 的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心 理学应以可观测到的行为为 基础。他坚持,外界刺激和 观察到的反应之间的学习联 系是人类发展的基本组快。 他相信儿童没有先天倾向他 们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生长 环境和重要他人对待他们的 方式。
华 生
托 赫斯

尔 尔金




早期行为主义的特征
以刺激和反应等术语来 解释行为
客观主义
外周论
行为主义
环境决定论
强调联结学习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特征
使用心理学概念
客观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
强调行为和认知的 结合
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区别一
——核心词 心理过程
• 早期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否认心理的 作用
• 新行为主义虽然提出了“中介因素”,但 他们以机械论的观点解释“中介因素”而 非承认心理作用
• 新的新行为主义则把心理过程看成积极的, 主动的。
(有机体) 认知等心理过程
区别二 核心词—— 科学哲学影响
实证主义:
以现象为出发点 拒绝感觉材料 通过现象归纳得到科学定律
逻辑实证主义
以经验为根据 以逻辑为工具 进行推理 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简介
班杜拉经典实验
• 班杜拉(1925-),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 学家,1951年获得 硕士学位,1952年 获得博士学位(27 岁)。1983年开始在美国的斯坦 福大学任教,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会 主席。多次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 杰出科学贡献奖。主要著作有《青少 年的攻击》、《社会学习与人格发 展》、《社会学习理论》。

下列是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

下列是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

下列是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古典行为主义时期:华生、霍尔特、魏斯、亨特、拉什利;新行为主义时期:托尔曼、赫尔、斯金纳;新的新行为主义时期:斯彭斯、波利斯、宾德拉、班杜拉、米契尔。

主要贡献一、促进客观研究行为主义摒弃心灵主义和内省主义,承认外部刺激的客观存在,反对把心理封闭在主体之内,主张以客观行为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以严格的客观法代替主观的内省法。

这就摆脱了主观心理学脱离实际的研究取向,在心理学走向客观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历史功绩,使心理学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物主义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二、丰富研究领域行为主义加深了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研究,使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取得了重大成果。

另一方面,由于行为主义主张研究行为,直接使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处于合法地位。

行为心理学家积极开展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并试图用动物学习规律来说明人类心理规律。

行为主义还积极发展了联结学习理论,把被动的古典条件作用学习推动到主动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的新阶段,并蕴含着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因素和胚胎形式。

华生还把实验法引进儿童学习领域,促使人们对儿童情绪的发展和特定情绪的特定反应模式做了大量研究,丰富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行为主义的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上的贡献甚大。

三、促进实际应用行为主义突出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客观性、开放性和操作性,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就决定了行为心理学更加注重面向实际生活,重视心理效应和发展应用心理学。

华生认为,行为主义的立场和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使某些心理学分支脱离它的本源而日益兴盛起来,比如药物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法律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等。

行为认识论、行为实验分析以及应用行为分析至今依然是活跃的研究领域。

在美国,行为主义思想不仅普遍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而且渗透到人文科学,如社会学、政治科学、行为科学,甚至艺术领域。

起源约翰·华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创了方法学的行为主义,他反对内省的研究方法,主张以纯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新的新行为主义在新行为主义中分化成两派,一派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因为这个人过分强调了后天影响,完全忽视了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将人完全看成对外界环境进行反应的机器。

其理论观点非常极端。

但是不可否认其作用和贡献,比如“斯金纳箱),一派是以班杜拉为代表的主张采用更“温和”态度的阵营。

(斯金纳那帮人,更喜欢做一些实验室实验,养鸽子老鼠啊,严格的控制变量啊。

感觉硬一点。

班杜拉那帮人,有点往社会学靠的意思,什么社会学习理论啊,比较软)。

(一)阿尔伯特·班杜拉生平简介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艾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他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

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1949年班杜拉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

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那时,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

班杜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中进行,以控制决定行为的因素。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二)著作:《青少年的攻击》(1959)《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行为矫正的原理》(1969)《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社会学习理论》(1977)《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论》(1986)《自我效能感:控制的运用》(1977)(三)理论观点:1、社会学习理论:人类的许多学习都是认知性的,反应的结果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来源,观察是学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展现一个榜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行为适应与治疗等内容。

他把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四个阶段,简单地说就是观察学习须先注意榜样的行为,然后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

他认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方法来进行的动物实验以此来创建他们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作为社会一员的人的行为来说,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

因为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所以他主张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来研究人的行为。

事实上,人们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到了许多行为。

观察学习:(1)概念: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直接接受反馈(强化),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

(2)特点: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3) 基本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

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自我效能:班杜拉在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过的预期。

他认为个体对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做出更大努力。

班杜拉指出了四点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的唤起,这四方面的内容影响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也对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唤起有很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教师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中颇受关注。

自我效能原理△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①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劝说;④情绪的唤起;⑤情境条件。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可以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来培养自我效能感。

1、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不是凭空做出的.而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

它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并且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

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体验则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2、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

它是一种间接经验。

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

3、语言说服指通过他人的指导、建议、解释及鼓励等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总能获得外界的关心和支持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

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当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

班杜拉认为对个体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但是如果说服者的言语劝导与个体的实际能力不相一致时,一开始可能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经过验证后,反而会加剧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培养和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自我效能理论对生理反应的知觉会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认知。

高度的生理唤起水平比平静的反应使人更不镇定、更不自信,如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绝不仅仅是由当前的活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被动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人们对先前活动结果的归因决定的。

同样是失败的经验,它可能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而不一定降低另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只有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而当个体把失败归因于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时,则他的自我效能感不一定会下降。

成功的经验能否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取决于个体的归因方式。

只有当成功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出众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把它归因于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原因时并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归因对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外部的经验与主观的认知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1]2、交互作用论班杜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如何是由外界环境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评价交互决定论的独到之处在于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

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

3、自我调节论自我调节论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它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论强调了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

(四)评价:对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贡献]1、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2、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使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的参照点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3、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方法论上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类学习现象的错误倾向;4、他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局限]1、由于班杜拉的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2、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班杜拉的观点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

即它忽视了儿童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进行学习,以及发展阶段在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3、班杜拉在研究攻击行为观察学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难以让人苟同。

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4、班杜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他以研究行为为重心和目的,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它的局限性在于它不适合于解释和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的、高难度的技能训练的过程,仅适用于解释和说明观察,模仿等社会性学习的过程。

但有的学者认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有被发展、深化的余地,只要加以适当地发展性研究,就可能繁衍出一些适用与解释特殊社会环境和特殊社会成员的社会性学习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