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地质说明书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题目: XXX煤矿开采设计说明书专业:采矿工程本科生:指导老师:摘要:本设计所做只考虑甘肃靖远煤业集团XXXX煤矿一号煤层。

该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资源储量2.1亿吨,可采储量1。

21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57a。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采用双斜井开拓。

初期开凿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综合机械放顶煤采煤。

分区域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放顶采煤法服务年限生产能力通风设计类型:模拟型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design of 1coal seam of Dashuitou coal mine inGansu Province 。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mine is complexity. The workable mine reserves is 216Mt and the designed mine capbility is1.2Mt/a , so the mime serveice life is 72years. The mine gas emission is higher,so it is highly gassy mine well。

Mine with double shaft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digging in inclined,deputy shafts and return air shaft。

By using single longwall mining to back typ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Points area,drew the ventilation type .Keywords: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method serveice life production capacity ventilationPaper type:Simulation type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时间最长(14~16周),参与教师最多,学生独立学习量最大,教育任务最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045 采区1. 采区概况1.1. 位置及范围045 采区为K24、K25、K26、K27 煤层联合布置采区,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采区位于0水平主斜井南部,北以8 号勘探线向南170 米为界,紧靠043采区;南以5号勘探线向北300 米为界;上界分别以+310 米(一煤矿下界)、282米(二马门煤矿下界)标高为界;下以±0 米标高为界。

采区走向长1280米,倾向投影(平面图)长620 米,倾向为970〜125°, —般为110°,倾角20°〜35°, —般26°。

面积875640 米2。

本采区地表位于骡子正沟南部,属于华蓥山背斜东翼,为一单斜构造,构造简单。

可采煤层为K24、K25、K26、K27 四层,均属于特低硫、特低磷、低至中灰的1/3JM 优质炼焦煤。

1.2. 邻区情况°45 采区相邻的有正在形成的°43 采区,该采区只开采K24、K25 煤层。

从目前接露的情况结合位于°43 采区上部的一煤矿的情况看, K24 煤层在°43 采区上部呈分叉状态,中下分层夹矸在°.85 米〜 2.6 米之间,平均 1.91 米,其下分层煤厚为°.25〜°.52 米,平均°.42 米。

K24 煤层在°43 采区下部分叉不明显,上下分层夹矸在 2 米以上,平均2.19米。

其下分层煤厚°.5°米〜°.64米,平均°.57米,倾向1°2°, 倾角23°。

K25煤层煤厚°.38米〜°.59米,平均°..45米,倾向1°1°, 倾角24°。

从目前接露的情况看, K24、K25 煤层在°43采区内的顶底板岩性都较稳定。

只是在该采区中部存在古河流冲刷,形成一条薄化带。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矿井概况1.1 井田位置、围、自然地理及交通条件1.1.1 井田位置、围跃进煤矿位于义马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1°50′37″~111°56′15″,北纬34°39′00″~34°43′13″。

西部与千秋矿相邻,浅部以F断层为界;深部以35线西275m3-3为人为边界;北部与千秋矿浅部相邻,30线以西大体以涧岸为界,30线以东以陇海铁路为界;东部与常村矿相邻,2-3煤层底板等断层为界,高线+250m以上以下磨矿井田边界为界,+250~-50m以F8F断层以东以-50m底板等高线为界,深部以18线西300m为界;8逆断层为界,井田面积约22.3km2。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见南以F16表1-1-1及采矿许可证。

表1-1-1 跃进煤矿井田围拐点坐标一览表1.1.2 自然地理井田浅部发育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季节性河流南涧河,该河发源于陕县观音堂、英豪麓一带,向东流经新安县,至汇入洛河,井田以上流域面积约576km2。

该河流量0~10.10m3/s,为一季节性河流。

井田所有冲沟干旱季节大多为干沟,雨季则排泄地表,并流入南涧河。

气候:井田位于豫西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年平均降雨量631.3mm,蒸发量1940.5mm;最大积雪深度300mm,最大冻土深度310mm;结冻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年平均气温13.4℃,最高为41.6℃,最低为-14.3℃。

见表1-1-2。

表1-1-2 义马矿区主要气候特征值一览表风向:每年5~9月以东~东南风为主,10月至翌年4月以西 ~西北风为主,一般风速2~4m/s,最大风速20 m/s,全年以西西北风频率较高,对本区气候影响较大。

地震:本区处于岸上断层、坡头断层与前宫断层等活动断层的三角地带,地震频度较高。

据收集地震局资料:义马市属5级地震区,震中烈度为6 ~ 7度。

采煤井田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井田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设计采区地质说明书

设计采区地质说明书

(2)新 F7 断层位于 86 勘探线东部,正断层,走向 155o,倾向 65o,延伸长度约 350m,落差 0-30m,由海眼烟煤矿巷道及采区揭露,该断层已控制。
②水文地质: 区内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倾斜,南部为寒武~奥陶系灰岩,北部为二叠系碎屑 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中部为新近系坡、洪积坡地。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仅 在 88 勘探线以东约 200m 处发育一倾向正断层新 F6,落差 0~50m,区内最大落差 邻 12m,由浅而深落差逐渐减小,至+350m 左右尖灭;在 86 勘探线以东+250m 附近发育 区 新 F7 断层,落差 0~30m。断层规模均较小,对地下水的运移影响也较小。地质构 情 造上,本区属嵩箕山间向斜构造水文地质单元,矿区处在向斜蓄水构造南缘西白 况 栗坪—告成水文地质亚单元浅部补给区。 14 采区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粒砂岩,一般发育 2~5 层,累计厚度约 0~30m,一般 20m 左右,岩性完整致密,裂隙不发育,且部分被方 解石脉所充填,仅在浅部风化带裂隙较为发育。在勘探阶段,未对本区含水层段 进行抽水试验工作。据新新勘探区二叠系砂岩层段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 量为 0.019 L/s·m,渗透系数为 0.061m/d,水化学类型为 HCO3-Na·Mg·Ca 型,矿 化度 0.442g/L,PH 值为 6.75~8.10,说明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在矿井生产中,该 含水层水多以淋水形式,向矿坑充水,周邻矿井涌水量一般小于 200m3/d 水量小, 易于疏排。
石英细砾
(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系指煤层之上 60m 范围内所含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粒砂岩,一般发
育 2~5 层,累计厚度约 0~30m,一般 20m 左右,岩性完整致密,裂隙不发育,且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采区位于井田东南部,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介绍,本采区地貌属于中低山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

二、水文采区内地面无常年流水的河流通过,仅在雨季沟谷有水流出,并很快排干,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三、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

第二节地质勘查工作(参照矿井地质报告)1、1975年,山西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写了1:20万平遥幅区调报告,对本工作区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对比。

2、1976年10月—1980年1月,山西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与山西省平遥县水利局合作,对平遥县全县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储量进行普查,调查水井4305眼,水文地质调查点1120个,调查泉水l93处,县井队和地区井队共打钻孔21个,总计进尺4022.55m,第一水文地质队施工钻孔7个,总计进尺2163.3m。

填制有1:5万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图。

于1980年l月编制了《山西省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

第二章采区地质第一节采区地质简况一、采区地质1、本采区位于矿井井田东南部,地层发育情况与矿井井田其它地区相似。

采区地层从老到新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上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等。

采区地层总体走向趋势是:北西一南东向,倾向北东。

2、本采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总体上呈向北东东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1)断裂构造采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特点是延伸长,断层倾角较陡,一般大于50°,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其方向主要以北东东和北北东两组为主,其中以北北东向形成较早,北东东向形成较晚,但分布较多,呈地堑、地垒、阶梯状排列。

(2)褶曲区域褶曲构造不太发育,仅局部地段出现小的波状起伏,形成小的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的背、向斜,但规模不大。

区域地层简表地层单位代号厚度(m) 岩性特征界系统组段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0~30 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石。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应包括: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以及已有勘探钻孔的情况。

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3、地质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变化情况,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布范围和对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它们将给本采区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4、煤层: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开采范围,特别是对上一个开采煤层的开采性的预测。

5、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

分层叙述各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含水性及其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并重点说明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关系,以便设计部门考虑分组或联合开采的可能性和选择较理想的岩巷开拓层位。

6、瓦斯情况。

7、预测区内可能存在的岩浆侵入体,古河床冲刷等情况。

8、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等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指开拓、开采期间的涌水量高峰值,而不是指突然透水量)和正常涌水量。

9、储量。

10、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二、附图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2、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1:1000或1:2000.3、采区地质剖面图,1:1000或1:2000。

4、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1:200。

一、文字说明:1、工作面的范围和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掘进找煤方向以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3、对工作面实见煤厚,煤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

4、煤层顶底板(包括伪顶底、直接顶底)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5、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本工作面的关系,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等措施提出具体意见,并预计本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

6、瓦斯情况,对掘进的影响。

7、储量。

8、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得注意事项。

二、附图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2、有代表性的工作面地质剖面图或局部地质构造剖面图,1:1000或1:2000。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目的:熟悉和掌握有关煤炭工业生产建设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技术政策,再设计中给予贯彻执行。

通过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以巩固和扩大理论知识。

增强运算、绘图和编制技术文件等基础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中通过对某一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使学生对煤矿生产的相关环节,生产技术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本专业、热爱劳动、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

使学生获得初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差不多培训。

毕业设计大纲内容:目录第一章矿井概述 -------------------------第2页第二章采区地质概况 --------------------第23页第三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26页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取 ----------第26页第五章采煤工艺设计 --------------------第51页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治理 ----------第67页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57页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位置1.1.1 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峰峰集团薛村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峰峰矿区大社镇。

薛村矿地处鼓山东麓,区内有公路与主干道相通,向北22.5km到邯郸市与107国道和京沈公路接壤,并向北15 km与309国道相连,向南10km到峰峰集团公司。

有运煤专到马头站与新线接轨。

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附矿井交通位置图1-1。

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2 矿区地形特点峰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余脉鼓山之东翼为平缓丘陵,地带为黄土台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惊天最高海拔314.0m最低178.9m,比高139.1m。

地形由西向东倾斜坡度约16.7%东西高差48m,为第四系黄土覆盖。

南北长40km,东西宽25km。

为NNE向较狭长隆起地带,区内地层除鼓山西侧及局部地区叫陡,倾角高达60度左右,大部分地区地层倾斜较缓,一般在7—15度之间。

毕业设计采区设计

毕业设计采区设计

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毕业设计采区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毕业设计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

而在工程类专业中,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勘探、设计和规划,以确定最佳的采矿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挑战。

首先,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采区设计是矿山开采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个合理的采区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石的回收率,降低开采成本。

同时,采区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因素,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次,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进行采区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矿石性质、开采技术和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等。

地质勘探是采区设计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矿石的分布和性质。

地质建模则是将勘探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提供依据。

数值模拟是通过数学模型模拟采矿过程,评估不同开采方案的效果。

经济评价则是对不同开采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确定最佳的采矿方案。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采区设计方案。

然而,毕业设计采区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采区设计变得困难。

地质条件的差异会导致矿石的分布和性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采区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开采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对采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开采技术需要与传统的采区设计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矿山的实际情况。

此外,经济因素的变化也会对采区设计产生影响。

矿价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对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产生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毕业设计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采区设计问题。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是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不仅关系到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

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概况第二节地质情况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三章采取方案设计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第四章采取生产系统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第二节采区排水系统第三节采区供电系统第四节采取通风防尘系统第五节采区管路系统第六节采区照明系统摘要采煤作业规程是煤矿生产基本法律文件,是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

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科学严谨。

编写前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并且反复论证,改动修正要符合实际。

既要考虑到整个矿井的运送、供电、通风能力,也要考虑工作面自身的特点。

做到科学、可行、安全。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采煤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编写作业规程,由矿技术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综采煤工作面由于机械、电器设备多,个头大、功率大、摊子大,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很高。

要编制一套符合实际的综采作业规程,比炮采和普采工作面具有更大的难度和严肃性。

它是组织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的保证,是综采工作面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应包括下列九项内容:(1)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煤层结构、厚度、倾角、硬度、品种、可采储量、水文地质、顶底板岩石性质、结构、层节理、强度及分类。

各种气体的含量分析。

(2)采煤工艺流程:工作面长度,采高,截深的确定、采煤机型号的选择、液压支架的选择;高压电缆的选择;控制台和乳化液泵站的选择;进回风巷道的布置等。

(3)顶板管理方法:工作面顶板支护、初次放顶、回柱方法、端头支护、移架方法等。

(4)采煤工作面的风压、风速、通风设施、通风监测等及通风系统图。

各种气体的抽排办法。

(5)运煤、运料的设备核定及其系统运行图(6)供电设施、电缆、设备负荷及供电系统图。

(7)照明设施及其布置等管路系统图。

(8)安全技术措施、五大灾害防治避灾路线。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矿井概况1.1 井田位置、围、自然地理及交通条件1.1.1 井田位置、围跃进煤矿位于义马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1°50′37″~111°56′15″,北纬34°39′00″~34°43′13″。

西部与千秋矿相邻,浅部以F断层为界;深部以35线西275m3-3为人为边界;北部与千秋矿浅部相邻,30线以西大体以涧岸为界,30线以东以陇海铁路为界;东部与常村矿相邻,2-3煤层底板等断层为界,高线+250m以上以下磨矿井田边界为界,+250~-50m以F8F断层以东以-50m底板等高线为界,深部以18线西300m为界;8逆断层为界,井田面积约22.3km2。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见南以F16表1-1-1及采矿许可证。

表1-1-1 跃进煤矿井田围拐点坐标一览表1.1.2 自然地理井田浅部发育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季节性河流南涧河,该河发源于陕县观音堂、英豪麓一带,向东流经新安县,至汇入洛河,井田以上流域面积约576km2。

该河流量0~10.10m3/s,为一季节性河流。

井田所有冲沟干旱季节大多为干沟,雨季则排泄地表,并流入南涧河。

气候:井田位于豫西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年平均降雨量631.3mm,蒸发量1940.5mm;最大积雪深度300mm,最大冻土深度310mm;结冻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年平均气温13.4℃,最高为41.6℃,最低为-14.3℃。

见表1-1-2。

表1-1-2 义马矿区主要气候特征值一览表风向:每年5~9月以东~东南风为主,10月至翌年4月以西 ~西北风为主,一般风速2~4m/s,最大风速20 m/s,全年以西西北风频率较高,对本区气候影响较大。

地震:本区处于岸上断层、坡头断层与前宫断层等活动断层的三角地带,地震频度较高。

据收集地震局资料:义马市属5级地震区,震中烈度为6 ~ 7度。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二采区地质说明书位置及范围二采区位于井田北东方向,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东侧为井田边界,南侧为胶带、轨道、回风并排的三条大巷,距主井约500m。

开采标高730-759 地面标高 853-860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本采区地表相对应位置为邢村农田,区域内无河流、水体及建、构筑物。

该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晋获褶断带上,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呈北北东,向北西缓倾,倾角3°~6°的单斜构造。

本采区内无河流,但井田东南部有东仓河流过,东仓河为丹河的支流,平时干枯无水,为一季节性河流,向西南流入丹河。

东仓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1~1.5m3/s,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10 m3/s。

本采区开采后会造成地面农田不同程度的塌陷。

地层山西组下部主要标志层 3#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

赋存情况本采区3#煤赋存稳定,煤层倾角3°~6°,煤层厚度4.20-5.30m,平均4.75m。

充水因素及防治水措施一、充水因素:(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井田南部的东仓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排泄条件较好,该矿的工业广场位于井田中部,标高高于东侧东仓河约15m左右,且沟谷中水量极小,井口场地没有受洪水影响的历史。

(2)主要含水层及其水力联系对矿井充水的影响3号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冒落裂隙带范围内山西组的几层砂岩,富水性较中等,充水条件简单。

巷道揭露各含水层时,淋水均较大。

(3)各人为通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主立井渗水流入井底水沟排入主水仓,对二采区不存在影响。

(4)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二采区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对二采区造成影响。

二、防治水措施:1、在工作面开采前进行物探,根据物探结果进行钻探验证。

2.根据涌水量预测结果,巷道掘进时配足相应的抽水设备,保证正常排水。

在采煤时随时对煤层顶板、底板、巷道煤帮渗水、淋水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地段,及时分析研究,坚持“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原则,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治理,消除隐患。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莲盛煤业有限公司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技术科编制:朱岩审核:刘金龙总工程师:高日寛一、地形地貌及地层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均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

纵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

井田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地形最高点为西部边界处山梁,标高+1565.0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东部边界处沟谷,标高+1365.00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00.00m。

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各井口标高分别为:+1425.587m、+1436.876m、+1436.876m。

2、地层井田范围地表均被黄土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并结合详查资料,对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为含煤系基底,埋于井田深部,在井田外马营河东侧有零星出露,本组厚180m左右,主要为青灰—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有灰黄色泥岩、泥质灰岩和钙质泥岩。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在井田范围无揭露资料,根据详查报告资料,本溪组厚度25.00—44.00m,平均30m左右,主要由灰色、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中部一般有2层石灰岩,其中下部一层比较稳定,定位标志层K1。

底部常见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赋存,在其上发育一层品味较高的铝土泥岩,最大厚度可达7—8m,中上部可见1—2层不稳定的薄煤线。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据钻孔揭露,本组厚度76.00—85.00m,平均厚80.83m,由灰白色、灰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中下部夹1—2层泥灰岩、钙质泥岩。

主要厚煤层赋存于本组顶部及底部,按岩性5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为K2砂岩底至9号煤层顶,主要由煤层、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组成,平均厚32.50m,本段含9号、11号二层主要可采煤层。

中段由9号煤层顶至4号煤层底,为一厚层砂岩带,在其顶部和中部含5号和8号煤层,其中5号煤层极不稳定,不可采,8号煤层层位不稳定,零星可采。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概况8#、350 水平翼东采区二采区系(组) 三叠系煤层位 14# 置东至东河及西至首采区边界石门范南至 18#煤地板围北至 8#煤地板上限标高 470 下限标高 350 地面标高 535走向长 2000 倾向长 200 面积 398100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矿井井口内地表构造简单,本采邻区位于大两会背斜西南翼,褶皱微缓,一般在北西和北东区之间,倾角30?一35?之间,自地表至深部岩层倾角逐情渐减小的趋势。

但减小幅度不大,且无规律可寻。

矿区水况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

在2012年雨季期间实采区的最大涌水置为58m?/n、一般为32.8 m?/n左右。

2、老窑情况:采区范围内无老窑积水。

采掘情况:该采区西翼14#煤层500米(32141采面、32143采面)已经回采完毕,8#煤层(32081采面、32083采面)正在进行回采。

东翼14#煤层1350米(32142运输巷、32142回风巷。

32144运输巷掘进)正在进行布置作业,8#煤层除在+350水平32084运输巷布置掘进了150米外,其余均未布置作业。

自然灾害及其它:该采区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火、瓦斯,顶板等等。

该采区瓦斯涌出量不大,通过平常的检查,该处的瓦斯浓度一般0.08-0.12%,二氧化碳一般 0.05-0.16%。

本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无爆炸危险性。

地面建筑、设施等:该采区位于地面彭家坡下,表面为深丘地段,地表植被平实,灌木丛森无农田和构造物,无小溪、沟、河等水系地层。

地面情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况家河(t3xj),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

及受生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属于东部盆地东岭谷岩溶水。

裂隙水亚区,特征产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因为大气降雨的影响,影全球气温变暖,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采区内地下水、地表水严格响受降雨补给,故流量随之变化。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一采区地质说明书一、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以及勘探钻孔的情况全井田共划分为两个采区,其中8号煤层划分为一个采区,9号煤层划分为一个采区。

一采区范围井田内八号煤层全部划分到一采区内。

一采区北与新民二矿相邻、东与山西柳林大庄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与中铝碛口煤矿相邻、西南与碾墕煤矿相邻(见井田四邻关系图)。

①. 新民二矿新民二矿始建于1949年,1956年正式投产,为国有煤矿,现开采4号煤层,生产规模为21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21万t/a,采用立井开拓,分两个水平开采,采用长壁式开采,采煤机落煤,一次性采全高,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跨落法,单体液压支柱π型梁支护,中央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该矿涌水量20m3-40m3/d,属低瓦斯矿井。

煤尘具有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属自燃煤层。

经调查,新民二矿与本井田相接处不存在越界开采现象。

②.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47年,1996年改制成立大庄煤矿股份公司。

井田内有三个坑口,即大庄煤矿、大庄4号坑口和三贤岔坑口。

大庄煤矿位于井田中东部,建井于1947年,投产于1949年,主采9号煤层,在1995年开始开采8号煤层,1998年停产9号煤,后主采8号煤。

初设计生产能力3万t/a,后经核定生产能力为9万t/a。

采用一对竖井开拓,井田东部8、9号有部分采空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布置工作面,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采用金属摩擦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大巷用木棚架支护,井筒用料石砌碹。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矿井一般涌水量12m3/d,井下建有水仓,采用水泵向地面集中抽排。

属低瓦斯矿井。

大庄煤矿4号坑口位于井田中北部,建井于1991年,投产于2000年,主采4号煤层。

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采用一竖、一斜井开拓,生产水平为820水平,分为五个采区,现已采空。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采区设计生产能力:××Mt/a目录前言 (2)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3)第一节采区概况 (3)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 (3)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 (4)第五节水文地质 (5)第六节其它地质因素 (7)第二章采区方案设计 (7)第一节方案设计 (7)第二节方案比较 (7)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 (8)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8)第二节巷道断面及支护 (9)第四章采掘顺序及采煤办法 (9)第一节掘进顺序 (10)第二节回采顺序 (10)第三节采煤方法 (10)第四节采煤工作面装备 (10)第五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 (10)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 (13)第六章采区通风安全 (13)第一节通风系统 (13)第二节采区供风量及负压计算 (13)第三节避灾路线 (21)第七章采区排水系统及设备选型 (21)第一节排水系统 (21)第二节排水设备选型 (22)第八章采区供电及装备 (24)第一节供电系统 (24)第二节供电设备选型 (24)第九章运输系统及设备选型 (29)第一节运输系统 (29)第二节设备选型 (29)第十章压风系统 (35)第十一章防尘系统 (35)第十二章供水系统 (35)第十三章防火灌浆系统 (35)第十四章采区通讯系统 (36)第十五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6)第十六章灾害预防及处理措施 (36)第十七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6)前言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范围: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二、地面位置及建筑物: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采区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

采区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

采区毕业设计内容矿井概况与地质概况1.矿区概述矿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条件,居民点分布情况。

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矿区内煤矿分布及其他工业和农业生产情况,可供矿井建设和生产用的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矿区的电力供应来源。

矿区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结冻期和冻土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

矿区的水文情况:河流、湖、泊、沟渠的分布,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

历年最高洪水位,工业及居民用水的水源、水质及供应情况。

2.井田地质特征井田的地形,井田的勘探程度,井田煤系地层概述,地质综合柱状。

井田的地质构造、最主要的地质变动。

如断层、褶曲和错动等,其分布情况。

岩浆侵入活动和岩溶塌陷现象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含水层情况,岩层的透水性,井田涌水量(分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

表11.3 主要断层特征表3.煤层特征煤层埋藏条件:走向方位,倾向和倾角及其变化,煤层的露头深度与风化带深度。

煤层群的层数,各煤层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稳定性和各煤层间的最大、最小和平均间距。

煤层的围岩性质:各煤层的顶板和底板岩石组成,厚度、硬度、容重,松散系数,及其他与开采有关的特征。

煤的特征: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各煤层的牌号及其用途,煤的硬度,容重和解理性,煤层含有夹石的情况,煤的含瓦斯性及相对瓦斯涌出量,煤的自燃性及自燃发火期,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指数。

三、矿井概况与地质概况图纸资料1.交通位置图;2.煤层综合性状图;3.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4.煤层与煤质特征表;一、井田境界和储量1.井田境界说明井田四周境界及其确定的依据。

说明开采上限和下部边界有无扩大的可能性。

井田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包括最大、最小、平均值),井田的水平宽度及井田的水平面积。

2.矿井工业储量说明井田勘探类型,钻孔及勘探线分布情况,储量等级的圈定。

煤层最小可采厚度。

按不同标高(或开采水平)分别计算矿井工业储量,若采用现场的数据要进行核实。

地质毕业设计

地质毕业设计

地质毕业设计摘要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得出井⽥总体为⼀⾛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本区位于滕鱼复向斜中滕县背斜的倾伏部位,井⽥内褶皱构造较为发育,以龙固背斜为主,另有⼩王庄背斜、张庙向斜、张庙背斜、刘官屯向斜、陶官屯背斜和韩庄背斜;落差≥20m有32 条;本井⽥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偏复杂。

再通过应⽤矿井构造规律的研究⽅法,对矿井构造进⾏分析,研究矿井内⼩断层发育的原因、展布和组合规律,矿井构造演化以及矿井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得到了矿井构造规律、矿井构造对煤层的影响,从本质上揭⽰矿井构造和井⽥内⼩断层发育、展布和组合规律,进⾏矿井不同块段构造复杂程度的分析,并进⽽探讨矿井构造对煤厚变化的控制规律,就可以为矿井⽣产的总体部署提供理论依据和为矿井安全、⾼效⽣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关键词:矿井地质构造及特征分析断层影响控制⽬录前⾔ (4)1.1.研究的⽬的和意义 (4)1.2研究的内容 (4)1.3研究的思路和⽅法 (5)矿区概况 (5)2.1井⽥位置 (5)矿井地质 (6)3.1区域地层 (6)3.2井⽥地层 (6)3.3煤层 (11)4.构造及特征分析 (14)4.1构造及特征演化分析 (14)4.2褶曲、断裂构造分析 (16)4.3构造复杂程度分析 (17)5矿井断层展布规律分析 (18)5.1断层统计分析 (18)5.2断层构造发育特征 (18)5.2.1断层的落差分布及⽅向性 (19)5.2.2断层的组合形式 (20)5.2.3中⼩断层展布规律与边界⼤断层成因关系分析 (21)6.矿井构造对煤层的影响 (23)6.1 断层构造的分析 (23)6.1.1断层构造的演化 (23)6.1.2 断层构造特征 (24)6.2井⽥断裂构造对煤层的影响 (25)7.矿井⽣产揭露断层特征及其规律 (25)7.1⽣产过程中揭露主要断层的特征 (26)7.2断层的分布规律 (27)7.3断层的切割关系 (28)7.4井下揭露⼩断层对煤矿⽣产的影响 (29)结论 (32)参考⽂献 (34)致谢 (35)前⾔1.1 研究的⽬的和意义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约占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的90%,化⽯能源的95%,具有巨⼤的资源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区地质说明书设计毕业论文1、绪论根据矿井衔接安排,为满足矿井设计和生产需要,依据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勘探钻孔资料及邻近地质揭露资料,编制了井二采区地质说明书。

2、矿区概况地理坐标为:家沟井田东经为111°47′~111°52′,北纬为36°53′~36°57′;河溪沟井田东经为111°45′~111°48′,北纬为36°54′~36°56′;河东矿区围地理坐标为:东经为111°41′25″~111°52′04″,北纬为36°53′00″~36°59′34″;家沟井田扩区井东经为111°51′21″~111°52′04″,北纬为36°53′45″~36°56′50″;河溪沟井田扩区井东经为111°41′25″~111°45′23″,北纬为36°54′18″~36°59′34″;家沟井田北与河东镇811煤矿和介休麻凹煤矿相邻,南以F50号断层为界,东以J-5,K-16号钻孔连线为界,西以F1和F22断层为界;河溪沟井田北以灵石县河东镇为界,南以F2、F3断层为界,东以F21和F22号断层为界(与家沟井田西部大部分边界重合),西以煤层露头线为界;家沟扩区北以纵坐标4091线为界;西以J-5,K-16,Y-137号钻孔连线为界,东南以10号煤层露头线为界,东以F4断层为界;河溪沟井田扩区:北部与宜兴勘探区相接,东邻灵石县南续煤矿,南邻河东圪台煤矿和景家沟煤矿,西邻村详查区。

家沟井田走向长5.5km,倾向宽3.2km,井田面积17.6km2,河井田走向长4.5km,倾向宽2km,井田面积9.8km2;家沟井1959年1月投产,1962年停产补套,于1965年1月完成投产,生产规模30万t/a,后经过升级改造家沟井田所有下组煤资源生产规模提升为120万t/a。

河东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沿矿区西侧通过,区均有三级公路与其相连通,南距南同蒲铁路灵石县车站10km,北距介休县车站10km,经灵石站和介休站通往全国及全省各地。

本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沟谷纵横切割,地貌上属侵蚀—剥蚀区,区地形标高在725.5米~1126米之间,最低点位于本区东南部的汾河边缘,标高725.5米,最高点位于本区北斩断焉村北东梁顶,标高1126m,相对高差400.5米。

基岩多出露于黄土沟谷的底部及两壁。

区地下水总的流向为:四周汇入汾河,最后汇入黄河。

本区气候属于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

气温最高38℃,最低-20.3℃。

结冰期多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冻土层深度最深40cm,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年降雨量488.4mm,蒸发量为1533.9mm。

地震:根据1978年省地震局编制的《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属高烈度区、烈度在7一8度,介休8度,灵石7度。

3矿区地质概况3.1 区域地质简况3.1.1区域构造:河东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霍西煤田汾孝矿区的东部,根据《省区域地质志》中断块学说的观点,霍西煤田位于吕梁山块隆东南部之四级构造单元,曲-汾西盆状复向斜(以下简称盆状复向斜)。

该盆状复向斜,分布在孝义市阳曲镇、汾西县及以南一带,构成著名的“霍西煤盆地”。

总体展面方向为北北东,长约140km,宽约45 km,面积达6300 km2,是组成吕梁山块隆的主体构造之一,广泛发育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小于15°,两侧出露奥系中统地层,西部较宽广,东部较狭窄零星出露。

该盆状复向斜之西北为柏洼山-家坪多字形断褶,呈北北东向长条状展布,由一系列北北东向的背斜,断层呈雁行式斜列组成。

两翼出露寒武、奥系地层。

西南为南北向褶皱带,为近南北向的正弦曲线状复向斜,两翼出露石炭系,边部为奥系地层。

北部靠吕梁山块隆的主体、关帝山穹状隆起,沉积盖层为寒武、奥系地层,产状近于水平。

北东部为晋中新裂陷中的孝义断阶,分界为义棠-汾阳断裂,是霍山大断裂的向北西分支断裂。

南东部为-新裂陷中的洪洞凹陷,呈北东向展布,为霍山大断裂的西部沉降盘。

受周围构造的影响,盆状复向斜的部次级构造呈北东向,但由于东部霍山大断裂的向北延伸部分为北西向,从地层的出露情况看,该盆状向斜亦受北西向构造的干扰、迭加,使盆状复向斜的盆地构造呈网目状。

其构造形迹表现为以宽缓的褶皱为主(两翼倾角一般不大于15°),断层稀少,且多为落差在30m以的小型断层。

汾河断层是盆状复向斜中一条较大的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落差200m左右,倾角75°,据邻区资料在南庙沟、家沟、枣沟、黑洼沟,出露清楚。

义棠以南桑平峪附近,下盘出露奥系地层,上盘为上石盒子组地层,景家沟、阁老洼附近亦出露清楚。

中部接近本区的部分受汾河河床覆盖无出露。

下面把影响本区构造的主要断裂作一简要的叙述。

1、霍山断层自介休县龙风乡以北进入本区,被新生界覆盖,走向北35°—15°东,倾向北西,落差约200m左右,向南出区外,构成了井田东界。

2、孝义断层自孝义市以西向南延伸进入本区与霍山断层在介休县树乡兴地村南复合,走向北20°—30°西,倾向北东,落差700m左右,北东盘地层均被新生界覆盖,介南普查施工的J-1号钻孔,253.45m见到石千峰而终孔,J-2号钻孔,孔深606.38m,未见基岩。

南西盘出露石炭、二叠系地层,说明孝义断层把本区分割成两部分,断层以东新生界较厚,煤层埋藏较深;断层以西该井田,煤层埋藏深度相对较浅。

3、汾河断层地层特征表向北西,落差300m左右,断层的北段沿汾河而上与孝义断层复合。

3.1.2区域地层河东煤矿位于霍西煤田汾孝矿区的东部,区域上基岩大部分为新生界所覆盖,仅在沟谷中有基岩出露,区域地层主要有长城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

地层特征见表2-1。

3.2 矿井地质3.2.1地层河东煤矿井田出露地层及钻孔所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组(C2b)、上统组(C3t)、二叠系下统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第三系(N)、第四系(Q)地层。

1、奥系中统(O2)(1)上马家沟组(O2s)区没有出露,仅个别钻孔揭露,水22-1号孔最大揭露厚度69.83m,主要同浅灰色~深灰色,具豹皮状结构的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组成,小溶洞及裂隙发育。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峰峰组(O2f)一段(O2f1):据钻孔揭露资料知:其厚度为92.08~106.51m,平均为99.30m,主要为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石灰岩及灰白色薄层石膏层组成。

二段(O2f2):厚度为44.10~66.00m,平均为55.05m。

由灰色、深灰色石灰岩,夹少量浅灰色白云质灰岩组成,局部夹砾状石灰岩,溶蚀现象明显,裂隙及小溶洞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洞常见方解石晶簇,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石炭系(C)(1)中统组(C2b)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该组地层沉积于古侵蚀面之上,厚度为3~17.60m,平均为10.49m,主要为一套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不稳定的薄层生物屑泥晶灰岩。

含煤2~3层除个别点达到可采外,一般不可采。

底部发育一层褐灰色铝质泥岩(G层铝土),具碎屑及鲕状结构,并含团块状黄铁矿,区域上相当于式铁矿层位。

(2)上统组(C3t)该组为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组之上,厚度72.45~101.67m,平均89.53m,含煤11层,其中9、10、11号煤层厚度大,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4、6、7号三层煤在家沟井田为局部可采煤层,在家沟井田扩区为全区不可采煤层,在河溪沟井田仅4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在河溪沟井田扩区仅7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5号煤层除河溪沟井扩区为大部可采煤层外,其余三个井田为全区不可采煤层。

从沉积物的组成上可以看出该组明显分为三段:a、下部碎屑岩沉积段:从K1至11号煤层底板,一般厚8~12m。

主要由细~中粒砂岩、粉砂岩、含铝质泥岩组成,夹不稳定的薄煤层及灰岩。

底部为一层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K1),石英含量95%以上,分选极好,硅质胶结,均匀层理或具由细粒物质形成的砂纹层理。

b、中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沉积段:从10、11号煤层底至K4灰岩顶,一般厚55m左右。

主要由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岩屑石英砂岩及煤组成,含煤4~6层,自下而上依次为11、10、9、8、7、7上号,其中9、10、11号煤层厚度大,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7号煤层在家沟井田扩区和河溪沟井田为全区不可采煤层,在家沟井田扩区和河溪沟井为全区不可采煤层,7上和8号煤层为全区不可采煤层。

K2灰岩煤层9号煤层直接顶板,厚4.96~16.40m,平均为7.98m,深灰色。

K3灰岩煤层8号煤层直接顶板,一般厚 1.74~6.60m,平均为5.01m,深灰色。

K4灰岩煤层7上号煤层间接顶板,一般厚1.55~6.11m,平均为4.15m,深灰色。

c、上部碎屑岩沉积段,从K4灰岩顶至K7砂岩底。

一般厚26m左右,主要由黑色泥岩、粉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煤层组成,本段含煤2~4层,依次为6、5、5上、4号,其中6号煤层仅在家沟井田局部可采,其余三个井田为不可采煤层,4号煤层在家沟井和河溪沟井田为局部可采煤层,在家沟井田扩区和河溪沟井扩区4号煤层逐渐尖灭为不可采煤层。

3、二叠系(P)(1)下统(P1)a、组(P1s)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地层组呈整合接触。

厚27.16~51.41m,平均39.38m,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含大量菱铁质鲕粒或碎屑的砂岩组成,含煤3~5层,其中2上号煤层在河溪沟井田扩区尖灭不可采外,其余三个井田均为大部可采煤层,2下号煤层除河溪沟井田为不可采外,其余三个井田均为局部或大部可采煤层,3号煤层仅在河溪沟井田扩区为局部可采,其余三个井田均为不可采煤层。

b、下石盒子组(P1x)本组厚为73.70~180.34m,平均123.58m。

顶部为一层桃红色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是良好的辅助标志层。

上部由灰绿色细~粗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带紫色斑块;下部为灰绿色、灰白色中粗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头1~3不稳定薄煤层组成或煤线。

底部以一层灰褐色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K8),与下伏地层组分界,整合接触。

(2)上统a、上石盒子组(P2s)一段:厚度148.00~194.90m,平均168.83m,以灰绿色及灰白色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绿紫红及杂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底部为灰绿~灰白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常含石英、燧石细砾(K10),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