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糖肽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0-1336(2010)02-0246-04

硫酸糖肽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

汤日玲 王 涵 姬胜利

山东大学药学院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所,济南 250012

摘要:黏多糖类物质独特的生物活性已成为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硫糖肽作为黏多糖类的一种,具有广泛的抗炎、抗溃疡作用,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溃疡方面的优势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广阔的药物开发和应用前景。本文就硫糖肽的生物活性及其药理作用展开综述,并结合硫糖肽的市场需求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硫酸糖肽;抗溃疡;抗炎;溃疡愈合质量中图分类号:Q53

收稿日期:2009-10-28

作者简介:汤日玲(1984-),女,硕士生,E-mail:trl@mail.sdu.edu.cn; 王涵(1988-),女,硕士生,E-mail:285003917@163.com.cn; 姬胜利(1963-),男, 博士,教授,通讯作者,E-mail:shengliji@sdu.edu.cn

硫酸糖肽(sulglycotide, SG)即糖肽硫酸酯,简称硫糖肽,是从猪的十二指肠或胃黏膜提取糖肽经过磺化处理得到的。SG属于黏多糖,理论上应具备这类物质的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及降血脂等[1]。研究表明SG对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具有独特疗效,能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2-4]。由于SG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近年来受到重视,尤因其抗消化性溃疡活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有效无复发的抗溃疡药物逐渐成为临床治疗PU的首选。目前SG原料紧缺,多数国家只能依靠进口,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因此优化SG合成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分析糖链结构、测定氨基酸序列及探讨其作用机制等成为SG的重要研究方向。

1. SG的分布和化学组成

SG来源于猪胃黏膜或十二指肠的糖肽类物质,因此其分布受糖肽多样性影响。糖肽是动植物及真菌体内广泛分布的重要组分,是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生理活性物质。如云芝糖肽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5];灰树花菌丝糖肽有抗肿瘤活性[6];黄豆β-伴大豆糖蛋白所含

糖肽能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吸附人肠内细胞[7];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ntalis)分离出核酸化合物编码糖基转移酶,通过基因重组能表达糖肽类化合物[8]。

作为黏多糖类物质,SG化学组成和结构仍以主要双糖结构为代表。理化分析表明SG组成中不含有糖醛酸,含有己糖、氨基己糖、氨基酸和少量的神经氨酸衍生物。电泳和纸层析表明为单一产物,紫外全谱扫描在280 nm处有紫外吸收,202 nm有末端吸收,具体结构尚无报道。SG中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结合UV、1HNMR、13CNMR、IR测定SG中的多糖结构是研究SG的首要任务,也是探索SG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发现SG多种生物活性的有效途径。2. SG生物活性

作为结构复杂的多硫酸化黏多糖,SG具有抗炎、抗溃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2.1 抗炎活性

炎症反应是多种因子、细胞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实质是黏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黏附及其黏附级联反应。Yang等[9]发现墨角藻聚糖(Algalfucoidan)经过硫酸化修饰后具有抗血栓、抗炎、抗肿瘤等活性。Slomiany 等[10]采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脂多糖感染大鼠胃黏膜引发炎症,SG治疗后黏膜损伤比对照组减少56.7%,表明SG对黏膜炎症有显著疗效。Bazuro等[11]研究SG治疗HP引起的萎缩胃炎,结果发现SG能明显减弱炎性浸润,减少白细

胞数目,显著增加黏液含量,推测是SG中硫酸基和多糖协同发挥抗炎作用。

2.2 抗溃疡活性

Piotrowski等[12]以HP脂多糖感染大鼠胃黏膜形成溃疡模型,取其胃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亲和色谱层析得到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受体进行体外实验。将其采用I125标记后,发现HP脂多糖可以抑制82%生长抑素与其受体结合,而SG在50 µg/ml时可以恢复94.9%生长抑素与受体相结合,结果表明SG可以解除HP脂多糖对黏膜G细胞(gastrin cell)的生长抑素受体的干扰作用,恢复生长抑素对G细胞的反馈抑制作用,抑制胃酸分泌。

Piotrowski等[3]还注意到SG在溃疡愈合过程能促进生长因子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DGFR)被认为是促进黏膜细胞增生关键因素。SG能显著提高溃疡大鼠胃黏膜中二者的表达水平,说明SG参与促进细胞增殖和黏膜修复事件,激活EGF和PDGF的表达。EGF与其受体结合可诱导肌动蛋白(actin)细胞骨架发生重排:聚集成张力丝,形成板状伪足和黏着斑,这对于维持细胞运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刺激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并促进溃疡愈合。因此SG在溃疡愈合过程中修复、重建以及维持胃黏膜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 抗黏膜炎活性

有研究表明SG对黏膜炎,特别是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治疗过程有重要作用。SG显著增加前列腺素

2α型(prostaglandin F

2α

,

PGF

2α

)和前列腺素I

(prostacyclin I

2, PGI

)的表达水平,促进黏膜分泌及其

上皮细胞更新。SG还能调节EGF的分泌确保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加速,进而增加黏膜厚度,促进黏膜炎症愈合[2]。

2.4 其他生物活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黏多糖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尤其是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能介导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SG与这类物质具有相似结构,对开发SG多种生物活性很有参考价值。Rusnati等[13]发现从大肠杆菌提取的K5多糖与肝素/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结构相似。经过化学修饰和酶修饰得到不同的硫酸度和电荷分布的K5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性,能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

ficiency virus, HIV-1)、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和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Liang等[14]研究还发现文昌鱼多糖具有抗DNA氧化和抗肿瘤的活性。随着SG研究的广泛开展,其生物活性还将深入扩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多方位的选择。

3. SG对PU的作用

PU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胃酸分泌过多、HP和非固醇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是引起PU的主要环节,此外与年龄、遗传、药物、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溃疡愈合质量是影响PU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15]。SG属于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学功能。动物实验[16]表明SG能显著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维持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增强黏膜屏障功能;改善黏膜微循环;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对PU和胃肠炎症独具疗效。

3.1 改善黏膜微循环

胃黏膜血流量(gastric mucosa blood flow, GMBF)在黏膜屏障中起重要作用,充分的GMBF依赖丰富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完整的基底膜。高速的黏膜血流能迅速清除损伤上皮屏障类物质,并使血中有足够的HCO

−与逆向渗透的H+结合或携走[17]。临床采用SG治疗胃黏膜损伤患者,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GMBF后,结果表明SG可以显著增加黏膜灌注,修复黏膜损伤,维持内环境pH系统稳定,从而减弱损伤因子对黏膜屏障的破坏,增强黏膜防御功能。3.2 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广泛分布于整个胃肠

道,主要有PGA、PGE、PGF及PGI等。PGE和PGI

含量最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和细胞保护作用。研究表明[18]溃疡患者胃肠黏膜PG含量减少,创伤面愈合缓慢,溃疡愈合速度与PG含量密切相关。由于幽门切除及胃肠吻合术极易使胃黏膜受胆汁侵蚀,导致内源性PG减少,因此SG治疗此类患者可研究SG与PG的内在联系。患者口服SG治疗30天后,

PGE

含量显著提高,胃炎症经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也显著改善。PG介导细胞保护作用,与前列腺素E受

体(EP

/EP

)联合作用促进黏液、HCO

−分泌,维持黏膜血流[19]。SG提高胃黏膜内源性PGs的含量,发挥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