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是学校和音乐教师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既包括教材这一人所共知的关键性课程资源,又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

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体制。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环境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各地、各校可以编写地方的音乐乡土教材和本校音乐补充教材。

本课程是光明小学的校本课程《口琴》器乐演奏课中的一节,是光明小学基于自己的:“我能行”特色办学理念开发的音乐校本课程。本课程选择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口琴器乐教学,补充教材中器乐教学的不足,以拓展探究的学习方式践行光明小学的办学理念——我能行,既拓展了学生的学识视野,增长了学生自信和实践能力,同时又充分挖掘了学生身边可以利用的优质音乐资源,对课本教材的资源是一个恰当的补充和实践性的拓展,成为一门不可多得的适合小学阶段学习和掌握的器乐教学课程。

从本课可以看出,教师所教的内容系统、详实,知识结构与音乐课本教材相辅相成,是课本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和实际应用,较好的巩固和落实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整个教学过程环节设计科学合理,有器乐教学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学手法和器乐教学策略不是沿用普通教学策略,而是有自己的方法和独到的见解。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尤其注重理法兼容,在口琴器乐演奏的法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大量渗透了识谱、曲式、情感、音乐分析等丰富的音乐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初、高中乃至大学、成年阶段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几乎没有设计器乐教学,而在国外许多国家,器乐教学的已成为中小学音乐课的必修内容,成功的经验也引起我国音乐教育专家们的关注,本课程的实施,无疑对今后我国音乐教材的改革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

教学评价体系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一系列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来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的证明。

一、我国教育评价系统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是以知识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尺,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看教育的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往往只看重量化评价而忽视综合的评价,忽视了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中高考、会考、期中期末考,一些学校还有月考、单元考,甚至是天天考、堂堂考,评价模式单一,评价方法单一。全面发展性教育所包含的人格的培养、品质的培养、情操的陶冶等等在这种评价模式中得不到较好的体现,书本知识的成绩和分数,成为唯一评价孩子学业成就的标准。

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评价能够帮助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通过测试和调查清晰地了解基础教育现状、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投入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的势在必行。

二、国外教育评价体系的特点

目前世界各国在致力于教育改革时,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各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一些国家进行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国际上也成立了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机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开展的第三次数学和科学成就比较研究;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经济合作组织负责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美国的教育进展评价;英国的国家课程测试;澳大利亚准备推出的教育进展评价等。

其中, TIMSS(理科评价体系)的目标在于为各国政策制定者了解其国家教育系统的优势和弱势提供国际标准,向政策制定者提供权威的资料和数据,为教育改革提供估服务。

TIMSS 着重考察各国的课程成就。调查的对象主要是 4年级 (9岁 )和 8年级 (13岁 )的学生。

TIMSS 主要评价形式是测试和问卷测量,以及课程分析、课堂的实录、观察和有关政策的研究,它是一个能够帮助参与国家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进步的诊断工具,并对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指导书和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科目的内容、内容的衔接和对学生成绩的期望等。通过课程分析,了解教育标准、处理个性差异的方法和教师的工作状况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体系 PISA,是建立常规的、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评价指标体系,帮助各国政府和决策者评价和监控国家的教育成效。评价的群体为 15岁在校生。

它的评价理念是基于终身学习的理念,它认为要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需要在知识技能方面有稳固的基础;需懂得组织及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会如何独立学习,如何集体学习,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还必须注意思考方式、学习策略及方法。为全面评估学生以上能力, PISA要求学生作学习情况报告,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模式。在测试内容方面,也不局限于学生的课程内容,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实际社会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离开学校以后的学习能力,是否具有开放性的、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否与承担未来职业生涯的重任相一致;注重学生的在社会情境中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此外,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理念。该理论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极大,把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与知识能力平行的领域来评价,是现代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多元智能理论源自于上个世纪 60年代美国哈弗大学的“零点计划”——人类认知符号体系向艺术领域的拓展及其影响的科研项目。

当世界上第一个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的是苏联而不是美国时,美国朝野内外觉得大伤体面,举国上下备感耻辱。美国人认为。 19世纪末科学的中心已由欧洲移向美国, 20世纪,美国理所应当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超级强国。然而,苏联的卫星上天,美国各方面都在追究问题的症结。他们首先指责教育界,说美国的教育部门肯定出了毛病。美国的教育部门也开始积极地、认真地反思起来。十年之后,也就是 1967年,美国许多著名教育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流的,但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是落后的。他们感到,美苏两国科技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的差异,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美苏两国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领域里的差异,导致了美国一代人的文化艺术素质不尽如人意。他们分析,从 l9世纪到 20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契诃夫、冈察洛夫、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音乐家有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格林卡、柴可夫斯基、鲁宾斯坦、普罗科菲耶夫等;美术家有列宾、苏里柯夫、雅罗申柯、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列维坦、谢洛夫等。这一时期,美国只有德莱塞和杰克·伦敦等少数作家。音乐家虽然也有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汶斯基等国际级的著名大师,但一查家谱,他们全都来自俄罗斯。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俄国人的文化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但这是否就是导致美国科学技术落后于前苏联的原因呢?美苏两国文化艺术的差异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对于美苏两国空间技术竞争有哪些间接作用?这正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