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中的成长

合集下载

心理学角度看待恋爱中的冲突与矛盾

心理学角度看待恋爱中的冲突与矛盾

心理学角度看待恋爱中的冲突与矛盾恋爱中的冲突与矛盾是情侣关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探究这些冲突和矛盾的成因以及如何处理它们,以促进健康、和谐的恋爱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从情绪、需求满足、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讨论心理学对恋爱中冲突和矛盾的理解。

1. 情绪和冲突恋爱中的冲突往往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如愤怒、伤心和失望等。

然而,情绪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对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冲突造成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来缓解。

例如,双方可以通过增加积极情绪的活动,如共同参加体育活动或观影,来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2. 需求的满足与冲突冲突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需求的满足有关。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应用于恋爱关系中。

当双方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冲突和矛盾的发生就会减少。

因此,为了消除冲突,双方应该更多地关注彼此的需求,并努力满足对方的需求。

建立起相互尊重和支持的氛围,有助于减少冲突的发生。

3. 沟通的重要性恋爱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是处理冲突和矛盾的关键。

沟通不仅包括言语表达,还包括非言语的身体语言。

通过积极地倾听和表达,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起更加深入的连接。

在沟通中,双方应该避免指责和攻击对方,而是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进行交流。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冲突和矛盾的存在并不等于关系的破裂,它们也可以成为促进发展的机会。

心理学家戈特曼提出的“建立性冲突”理论认为,恋爱关系中的冲突可以促使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以及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双方学会合理地处理冲突时,关系会更为稳固和健康。

5. 自我意识和个人成长冲突和矛盾也让双方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进一步推动个人成长。

心理学家伯恩认为,恋爱关系中的冲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推动者。

通过冲突和矛盾,双方可以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进而提高自我认知和成长。

总结起来,恋爱中的冲突和矛盾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促进关系的发展与个人成长。

最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最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1)石范嫦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自我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个性组成的一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性是复杂的,多层次动力结构,组成这个结构的各个部分在发展中不断变化着,不断相互作用着,时而增加一些新的特征,时而克服或消除一些特征,而使个性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正确认识自我、探究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有人将自我概念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自我控制, 物质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自豪感或自卑感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对自己在团体中的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及经济条件等的认识。

自豪感或自卑感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智力、性质、气质、兴趣等特点的认识。

自豪感或自卑感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青年时期自我认识的转变包括:从依靠别人的评价转向独立评价;从评价别人转向自我评价;从具体行动的评价转向运用个性品质评价,从单纯依靠表面现象与行为的效果转向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

二、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点:一是身体成熟、这必然造成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人际关系的扩大,这必将导致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引起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的关心;三是认识能力的发展,这必然引起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不足与完善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步入为大众化,我国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慢慢显现出来。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心理承受力、家庭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困境的高校学生群体,该群体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必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及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继而对社会的稳定也将产生影响。

大学生的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接受、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

在目前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无法学习到全面、客观、积极的自我评价方法,因而很难达到自我的统合。

因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至关重要。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与其它阶段不同的独特的特征,是自我意识发展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

其主要表现为: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自负与自卑的冲突、积极自我与消极自我的冲突、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与片面性、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不足。

关键词:意识发展的矛盾,成因,完善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自我意识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2)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

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3)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不易控制。

浅谈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浅谈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

浅谈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我意识的重要发展时期。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冲突,要特别的注重内心的活动状态并及时调整一些不良状况,掌握一些调适策略,使自我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大学生;发展过程及特点;矛盾冲突;调适与培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里有一个著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这说明自我的探索的问题在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研究。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整个人格结构之中,其最核心的部分是自我意识。

(《人格理论》)同时,他还认为自我意识也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以及个体的整个行为风格有着重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自我”理解为“I(主体)与me(客体)”作为主体的我随时随地根据社会规范而实现对客体的我的调节,me一般为I的命令与态度马首是瞻,进而促进自我与社会的要求相符。

I与me两个方面往往通过社会的不断交往而明确与分化。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可以被基本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3个主要过程。

从整体上来看,自我意识的核心为自我认知。

直接决定着自我控制的内容。

而自我体验则是基于自我认知。

自我控制受自我的评价的影响颇深。

其对于自我体验、自我认知都具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看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直接影响到完整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在大学时期呈现迅速发展并日臻成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加强大学生健康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个性逐渐发展到社会化的结果,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

1.生理的自我阶段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身体需要为基础的,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发育,阅历提高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大学生形成“成人化”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

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浏览次数:1377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7-12-30 20:49 |提问者:hello2103最佳答案自信与实际的差别爱情与物质的交错人生前途的迷茫自信心的衰弱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心理,及解决方案[ 标签:大学生,矛盾心理 ]匿名回答:3 人气:14 解决时间:2009-06-24 10:23满意答案好评率:100%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

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

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

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

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3.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

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

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

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1.引言1.1 概述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描述了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这些阶段对于个体的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和情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埃里克森将每个阶段视为解决发展任务的机会,这些任务需要个体通过平衡内外环境的需求来实现。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通常从出生到18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满足基本需求(例如食物、安全和温暖)来发展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形成对照料者的信任,并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感。

第二阶段是幼儿期,从18个月到3岁。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自己的独立性,学会独立行动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他们通过与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的互动来建立自我意识,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第三阶段是学龄前期,大约3岁到6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社交互动和学习经验来建立自信心,并逐渐形成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

第四阶段是儿童期,通常是6岁到1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面临着培养学习技能和社交能力的任务。

他们开始关注团体认同,并通过参与体育、学校和社区活动来建立自我意识。

第五阶段是青少年期,大约是12岁到18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身份探索和建立的过程。

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与同伴和社会进行比较。

他们通过发展个人身份认同来建立自我意识。

第六阶段是年轻成人期,通常是18岁到35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着建立职业、家庭和社交关系的任务。

他们开始独立生活,并在不同领域建立自己的身份。

第七阶段是中年期,大约35岁到55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关注事业发展和家庭责任。

他们通过取得成就和关心下一代来建立自我意识。

第八阶段是晚年期,通常是55岁和之后。

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着回顾自己的一生和接受生命的终结。

他们通过反思和接纳生命的各种经历来建立自我意识。

总体而言,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描述了个体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心理需求。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促进健康的自我意识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内心中对自我的认知和体悟,是个体思想观念与自我形象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角色、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特殊的自我意识分化、矛盾和统一。

大学生时期是个体人生成长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千姿百态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开始从中学的相对封闭环境进入开放多元的大学环境,面对来自不同背景、文化和观念的人群,自我认知和意识也逐渐形成。

自我意识分化,即大学生个体在认知和价值观上的多样性和差异化表现。

首先,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体现在社会角色上。

对于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化经历、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差异,使得每个大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身份。

例如,一位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与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认知必然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化和分化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体验和需求。

其次,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还表现在认知水平上。

大学作为知识和智慧的渊源,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积累的平台。

而每个大学生的个体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其对于知识的接纳和理解程度也有差异。

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速掌握和吸收新知识,形成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而另一些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达到相同的水平。

因此,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化在学习态度、学术表现和知识应用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另外,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还表现在价值观念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看法和认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群体同样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其对于人生目标、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大学生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追求比较强烈,而另一些则更关注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

这种价值观念的分化使得大学生在个人行为、道德标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选择和表现。

大学生如何应对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大学生如何应对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大学生如何应对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在校园中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人际交往频繁、关系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每位学生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技能。

本文将从积极沟通、自我认知、冷静思考和处理技巧四个方面分享一些大学生应对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一、积极沟通积极沟通是缓解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问候、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团队项目等也是扩展人际交往圈子的好方法,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可以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和限制的过程。

大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深入思考和了解。

只有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底线,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商。

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空间,并积极寻求个人成长的途径,如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等。

通过自我认知,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点,减少冲突的产生。

三、冷静思考冲突时常在人际关系中发生,因此大学生需要具备冷静思考的能力,以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

当遇到冲突时,要先保持冷静,避免一时冲动做出过激的举动。

然后,逐步理清思路,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同时,也要注重情绪管理,避免负面情绪在冲突中升级,影响判断力和决策力。

通过冷静思考,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保持和谐的交往。

四、处理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冲突时,大学生可以采取一些实用的技巧来化解矛盾。

首先是善于倾听他人,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避免主观判断和偏见。

其次是学会妥协和折中,追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大学生应该学会放下个人的一己之见,考虑集体的利益和和谐的氛围。

同时,也要注重语言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冲突性强的言辞和行为。

最后,要及时反馈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和不满,避免积压和积怨。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

论当代⼤学⽣⾃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理学与⽣活期末论⽂论⼤学⽣⾃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问题刘⼼悦5091209077【关键词】⼤学⽣⾃我意识⾃我冲突⾃我调适【引⾔】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我意识是⼈格发展的核⼼要素,⽽青年期是⾃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学时代处于青年中期,在这⼀阶段,告别中学⽣涯的⼤学⽣开始把关注的重点由⾼考转向⾃我,主动探索并体验⾃⼰的内⼼世界,⾃我意识在逐步成熟。

研究表明,⼤学⽣⾃我意识的发展规律表现为:分化→⽭盾→统⼀。

随着⽣活环境、学习要求的变化和意识⽔平的发展,⼤学⽣在⾃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我的接纳与排斥、⾃我的肯定与否定等上下震荡的复杂情感体验,许多⼼理问题随之出现并影响着⼤学⽣的学习、⽣活以及⾝⼼健康。

作为正在亲⾝感受上述情感体验的⼤⼀学⽣,我想就⼤学⽣在⾃我意识分化期和⽭盾期⾯临的问题进⾏⼀定的总结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和思考,我能正视这⼀年来的⼼理变化,并学会⼀些基本的⼼理技能。

⼀、⾃我意识分化和⽭盾的表现1.⾃我意识分化的表现当⾃我意识明显分化的时候,⼤学⽣开始主动、迅速地关注⾃⼰的⼼理活动和⾏为举⽌,对物质⾃我、⼼理⾃我、社会⾃我的细微变化⼗分敏感,⾃我思考和⾃我反省开始增多,“我应该怎样做”、“我是什么样的⼈”、“怎样⽣活才最有意义”等是他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认识在各种丰富的体验和思考中不断加深。

由于⾃我认识是指个体对⾃⼰⾝体、⾏为、⼼理等各⽅⾯特征的主观认识,是⾃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意识分化将引起⾃我概念的修正和完善。

2.⾃我意识⽭盾的表现⾃我意识的明显分化使⼤学⽣开始注意到过去未曾注意的许多有关“⾃我”的细节,这种发现给他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但也同时让他们发现主观⾃我与他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由此引发⾃我⽭盾的凸显。

有⾃我意识分化引发的⽭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①主观⾃我与他观⾃我的落差作为同龄⼈中有资格接受⾼等教育的⼈,⼤学⽣对⾃⼰有着相对积极地评价,但由于⼤学之前未有深⼊的思考和丰富的体验,他们对⾃⼰的看法并不完整,评价也不够客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

象 和实 际水 平 。大学生 对 未来 充满信 心, “ 理想 自我 ”发 展相对 较快 ;但 是 由于其 自我观察 、 自我 分析 、 自我
评 价 能力还 不成熟 ,因此 , “ 现实 自
我分 析和 自我评 价等层 次 。其 中, 自
我观念 和 自我评 价是 自我认 识 中最 主
( 一 ) 自我观念和 自 我洋价的片面陛 自我观 念 和 自我 评价 是 自我认 识 的核心 。随着 大学 生人 际交往 范 围 的 扩 大 , 自我评 价 的途径进 一 步多 样和
标 与理想 的追求作 的肯定或否定 的评 价 , 它 是个 性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是个 体 心
次 。其 中 , 自我控 制和 自我 教育 是 自
化 与统 一 ,都 意 味着大 学生 的 自我 意 识 在质 上 的转 化 和提高 , 自我 的和谐
统 一标 志着 大学生 在心 理上 逐 步走 向 成熟 。

我调控 中最主要 的方面。 相 对大 学生 而 言 ,中学 生较 多地
理 健康 的首要 指标 。从 内容 上 , 自我
身 的 比较 中重 新 审视 自己 ,对 自己的 角 色和 责任产 生 了新 的认 识 ,过去笼 统的 “ 我 ”被 一 步步打 破 ,出现 了主
观 “ 我 ”和 客观 “ 我” , “ 理想 自我 ” 和 “ 现 实 自我 ” 的分 化 。 其 中 主 观 “ 我 ” 处 于 观 察 者 的 角 度 , 而 客 观
分 化 、矛盾 和统一 的过 程 。每一 次 分
大学 生 因 自我意 识 的分化 而 引起 的矛 盾 冲突是 正常 的 ,它 激发 了大学 生奋 发进 取 的积极性 ,加 快 了现 实 自
我 的 发 展 ,是 大 学 生 心 理 迅 速 走 向 成

自我意识与发展的感悟与收获

自我意识与发展的感悟与收获

自我意识与发展的感悟与收获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我是谁?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努力奋斗为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学生成长中各类困惑的背后往往都是这些千百年以来哲人思想家尝试并寻求答案的关于自我认识问题。

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我们一直和自己相处。

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善于利用每一个成长的机会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那么他的人生一定会是幸福的,充实的,有意义的。

相反,如果他未能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会产生角色混乱的感觉。

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谁,也很难和别人相处。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时期。

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有效的自我控制、科学的自我发展,有助于增强自信,健康生活。

二、自我意识的认知㈠自我意识及结构1.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认识自己,如:你喜欢自己的能力、外表、性格、家庭背景吗?你喜欢自己的成绩吗?满足自己的拥有吗?你关心别人对你的评价吗?他们是喜欢你还是讨厌你?这些问题都在自我意识的范畴。

2. 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的认识;对生理疾病、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

如果对自己的生理自我不能接纳,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

②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认识和体验,如果对自己的心理自我评价低,嫌这嫌那,就会否定自己。

③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如果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寂寞。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物质生活丰富充足的时代,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幸福的一代;但是,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思想的开放和价值观的多样化,相对落后的教育体制、充斥着各种思想的书刊杂志、花样百出的影视媒体……面对这一切,意识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无免疫力的我们常常会被误导甚至走入各种各样的误区;作为即将跨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开始觉得迷茫,觉得无助,价值观出现混乱,产生强烈的自卑或自负的不健康心理,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以上的一切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题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个性组成的一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初入大学的大学生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迷惘:一、知音难觅的孤独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认同需要,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然而这并不容易。

一方面,他们抱怨别人不对自己敞开心扉;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宁愿把自己封闭在心灵的孤岛上,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这就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

同时当他们评价一个新同学时,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

由于有老朋友的存在,常常会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此而很难接纳他们。

难觅知音的另一个原因是彼此的志向和兴趣的各异。

高中阶段,上大学是大家最迫切的目标,在这个统一的目标下,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进了大学之后,目标分散了,要找到一个在某方面有共同追求的朋友,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在陌生的环境里,形单影只,孤独感油然而生,导致一味迷恋过去,希望回到过去特别是高中时期。

二、中心地位的失落能在激烈竞争中挤入高等学府的,当然不是弱者。

高中时期的各种成绩使他们成为班级的中心,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无形中使他们产生了过高的自我评价。

进入大学后,各地的佼佼者在一起学习,对比之下,很多的人因此而变得平常,失去了高中时期时引人注目的地位。

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

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

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会面临着自我意识的危机。

自我意识危机是指青少年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认识他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困扰和挣扎。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份、角色、目标和未来感到困惑和迷茫,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的原因、表现以及如何有效应对。

原因分析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身心发育不平衡是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荷尔蒙水平波动大,情绪容易波动,这种身体上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不适和困扰,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了疑虑和不安。

其次,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结构、教育制度、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挑战,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此外,家庭教育方式、同伴关系、学校环境等也会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产生影响。

表现特征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绪波动明显。

青少年在面对自我认知不清、社会期望过高等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冲动等特点。

第二,自尊心脆弱。

由于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挫折感的打击。

第三,行为反常。

一些青少年在面对自我意识危机时可能会表现出行为反常、逃避现实、沉溺于虚拟世界等问题。

应对策略针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

首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孩子面临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和鼓励。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社会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综上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危机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这个特殊阶段,我们应该给予青少年更多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典型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大学生能以更为客观的眼光和更清晰的标准不断观察自己,更主动细致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着更为复杂的自我沉思、自我反省等内心认识活动,并更理智地进行自我控制,同时带来诸如喜悦、激动、焦虑、失望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的迫切性、主动性、自觉性,与大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有关。

大学和中学相比,带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随着社会的各种媒介对当前社会形势的介绍以及大学生深入社区和农村进行服务咨询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以及素质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

大学生也明确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校做好提前准备,这使大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出自己现状与将来职业要求的差距,这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也是大学生胜任未来社会角色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机械学院 BJ1113 丘国维现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主体意识基本成熟,自立感强烈;自我意识系统地分化为“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未来感强烈,有了新的发展动力;人生问题经常映入自我意识,特别关心自己的人生价值,初步形成人生观;自我意识结构逐步完善,但某些心理成分发展水平不平衡。

针对上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注意找准“矛盾点”;寻求“共同点”;守好“限制点”;填补“空白点”,力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阶段是人修炼个性、完善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因素,不断地完善自己。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情绪变化特点与对策指导举例引入例1:父亲:我十四岁的男孩子上初中二年级,近半年明显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经常喜欢到外面和同学来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家长管教孩子反感,问多了孩子就躲着,家长非常着急,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该怎么办?答:孩子十四岁的年龄,正是处于青春期。

孩子到青春期以后性格会有明显变化,有一些孩子会变得内向,略显孤僻,这是孩子到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由外部世界指向了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这种青春期正常的情绪反映。

另外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有一个明显的第二反抗期,主要是针对家长的逆反,其中有一种反抗表现形式就是这种疏远家长。

建议这为家长重视孩子的这种现象,加强引导,对于孩子在外界的交往,不要显得过于紧张,不要横加干涉,免得孩子反感,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多与孩子创造机会沟通,以朋友的身份相待,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积极引导,必要时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10至19岁。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经过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

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所以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

其主要特点是身体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出现心理矛盾并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几十年出现青春期加速发展现象,青春期提前到来,这种趋势给社会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使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和性困惑问题更加明显。

面对青春期普遍存在的种种矛盾,有的孩子能够将其协调统一,没有压力地完成发展的连续过程,而有的孩子表现出种种不适应,逃避甚至叛逆……社会主流文化、舆论宣传、父母及学校教育应各自承担何种角色?一、青春期前后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1.孩子从小需要父母的关爱,形成亲密依恋关系,而这时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好好学习很听话,各方面不需要过问,于是就外出打牌打麻将,忽略了他们,使孩子感到孤独无助,亲密依恋关系就不能形成,情感破坏,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好,于是不被孩子尊重,甚至被视为仇人,孩子自然就不听父母的话,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内心不愿与父母交流,于是,形成心理闭锁,反抗父母。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

初生时,人们并不能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生活在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做出明确的反应;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个人称代词“我”,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要求自主性),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其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

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从三岁到青春期,是社会教化对个体影响最深刻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

儿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教育,通过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模仿和认同,逐渐习得社会规范,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并能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

虽然儿童也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但他们主要依据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

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之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其间自我意识经过三个阶段逐步趋向成熟,这三个阶段是:1、分化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的视线由外向内转移,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于是个体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主体自我处于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起观察者、评价者和调节者的作用;客体自我在自我意识中处客体地位,充当被观察、被评价和被调节的角色。

经过分化,个体开始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入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也可以说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观化”的时期。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矛盾冲突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矛盾冲突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矛盾冲突自我意识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这个过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持续进行着。

因此,探讨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矛盾冲突,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

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两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即每个人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

这就使得中职学生开始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对自己产生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激动、喜悦、不安和焦虑。

于是,中职学生自我沉思和反省的需要日渐增多,伴随而来的是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被支持。

此外,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进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也开始分化。

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理想自我”,以区别与目前的状况。

“理想自我”有时会对“现实自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有时也会成为导致困扰、冲突和压力的源泉。

(一)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的落差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并对理想的实现充满自信和强烈的成就欲,即设计一个“理想自我”的形象。

1然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讲,现实自我的能力、知识、经验与理想自我的实现尚有相当的差距。

面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中职学生有可能选择积极进取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趋近的道路,也可能自认“志大才疏”而放弃“理想自我”。

事实上,我们需要理解的一点是,对于任何一个尚未到达人生终点的个体,尤其是对于还有相当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的青年人来讲,“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也恰恰是这两者间的落差,才一直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不断前行。

但是,若“现实自我”距离“理想自我”太过遥远,个体就容易在付出的努力却总得不到满意的回报时,产生挫折感、无助感,甚至是无所事事、自暴自弃。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策略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策略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策略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高中生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

与此同时自我意识的不完善和矛盾冲突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本文揭露了高中生自我意识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分析了导致其自我意识矛盾的现实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标签:高中生;自我意识;矛盾冲突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知。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和完善状况决定高中生自主发展的状况,对于高中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适应成年以后的工作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新高考聚焦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积极促进高中阶段学生培养自我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是迫在眉睫。

一、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高中生已经完全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对于父母或者老师“唠叨”式的教育会产生反感,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知识和技能,因此又依赖家长或者老师。

例如,根据在我校做过的一份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理想职业,专业,兴趣爱好。

他们学习的动力是来自父母或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容易失去信心,迷茫。

(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高中生在心理上的自我包括“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

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未来有所规划和想象,由于他们对自身及周围的环境认知并不成熟,较易产生现实-理想自我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个体对现实自我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觉知,这会导致例如抑郁、失望、挫败感等消极情绪体验。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压力,丧失学习积极性,以逃避(沉迷网络游戏,手机,逃课等)的方式来减少自我差异带来的消极情感体验[1]。

(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

“自尊”和“自卑”是自我评价的两种反向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中的成长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里程碑。

通过深入分析主人公哈克成长过程中三次内心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哈克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从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都获得知识;其认识与道德都得到成长;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健全心灵和民主理想的人。

同时我们提出青少年自我意识和思想上的冲突与其成长是不可分的。

标签:哈克;内心冲突;成长;成熟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年)近代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美国文学之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

该书思想内容深刻,艺术风格独特。

海明威曾说:”所有美国现代文学皆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书,名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前所未有的最佳之作。

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前的南方,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哈克贝利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

在逃亡途中,他结识了从主人家出逃的勤劳朴实、热情诚实的黑奴吉姆。

他们成了好朋友,一起漂泊在密西西比河上,沿途逃避追捕,经历了种种奇遇与坎坷,最后哈克贝利帮助吉姆获得了自由。

作品对于主人公哈克的描述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而且寓意深刻。

哈克的历险是他社会道德意识不断发展和成熟并最后踏上追求理想精神自我的心理历程。

下面我们就深入分析主人公哈克历险成长过程中的三次内心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

一、主人公内心的第一次矛盾冲突
在小说的第十六章,出现了哈克内心的第一次矛盾冲突。

当哈克和吉姆突然看到岸上的亮光时,吉姆认为他们已经到达了凯劳(属废奴州)。

于是吉姆兴奋地又蹦又跳,大声嚷嚷:“他说,他到一个废奴州,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攒钱,一分钱也不花,攒够了钱,就给在华珍小姐住处的一户农庄上为奴的他的老婆赎身,然后夫妻两人干活挣钱再给两个孩子赎身,要是孩子的主人不让赎,他们就找个废奴主义者去把他们盗走。

”吉姆所说的话让哈克感到不安,哈克越想心里越难受,在奴隶制观念的影响下,哈克的良心开始动摇,他一次次地警告自己:从奴隶的合法主人那儿把他们偷出来是大罪。

于是,哈克在木排上开始来回折腾,这也反映出哈克内心的矛盾冲突在逐渐积聚。

此刻,哈克一方面想要立即逃避帮助吉姆逃跑的责任,于是他说了一些话来安慰自己:“这不怨我,因为我并没有叫吉姆逃离她的合法的主人。

”另一方面,他又回忆起华珍小姐并没有亏待过他,尽心教他念书,教他做人的规矩,千方百计地照顾他。

想到这,更让他的良心感到不安。

哈克的罪恶感逐渐上升,内心的冲突不断加剧,他所谓的“坏良心”占据了上风。

最终,哈克决定去告发吉姆。

作出这一决定后,小说中有一段对哈克的感受作了描述:“我马上觉得轻松快活,身子像要飞起来似的。

”这说明此时的哈克尽管认为吉姆是一个好人,并且是他的好朋友,但由于在白人的世界长大,奴隶制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哈克仍然不情愿帮助一个黑奴成为自由人。

因此,哈克在小说的这一部分仍是一个天真的青少年,他的思想道德还不够成熟,害怕成为人们眼中的“坏”男孩。

二、主人公内心的第二次矛盾冲突
哈克第一次内心冲突的结果是决定向白人告发吉姆的逃跑。

然而,就在哈克做出这一决定的同时,吉姆的举动和话语却又重新唤起了哈克对他的友情之心。

小说中,出于对哈克健康的关心,吉姆把他的旧上衣铺在舱底让哈克坐。

同时,吉姆对哈克说:“我史过(是个)自由人啦,要布史有哈克,我这一攀(辈)子也布用想自由;哈克帮了我的忙,吉姆我永世忘布了你哈克;你史我吉姆顶好的奔(朋)友;”哈克听到这些非常感动,于是,他对去告发吉姆开始变得犹豫。

就在哈克思想发生动摇的关键时刻,一件事情的发生再次考验了哈克的良知:小说中,两个正在追捕五名逃跑奴隶的人出现在哈克的竹筏附近,他们靠近竹筏,问哈克竹筏上躺着的人是黑人还是白人?这时,哈克内心的第二次矛盾冲突上升到了顶点,“是否告发吉姆”,可是哈克怎么也下不了决心去告发他。

相反,哈克欺骗了那两个来追捕的人,谎称竹筏上的是他生了天花的父亲。

由于害怕被传染这两个人留下钱逃跑了。

至此,哈克内心的第二次矛盾冲突,同时也是哈克道德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结束了,哈克彻底改变了他最初的计划——去告发吉姆。

此时的哈克尽管违背了白人世界关于处理逃跑奴隶的道德准则,但他仍然决定打破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

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哈克决定做任何事情都从自己的良心出发。

哈克保护逃跑奴隶的举动可以说是他建立正确道德观念的一个积极举措,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哈克内心冲突的过程中,哈克的性格特点逐渐形成,这更帮助他向道德和精神成熟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主人公内心的第三次矛盾冲突
通过对上面两次矛盾冲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哈克与吉姆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

“哈克第一次与吉姆的联合是消极的,仅仅是出于摆脱孤独,为了找个逃跑的伴儿。

接下来,哈克帮助吉姆逃脱两个奴隶追捕者的捉捕,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趋向,但他基本上是出于一时的念头,而非意识的决定。

”在小说的第三十一章,故事发展到了理解哈克这一角色的重要阶段:哈克的道德水平迅速提升,哈克对待吉姆与奴隶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他开始通过自己的良心采取积极的行动,甚至努力加入到帮助吉姆逃跑的事情中来。

可以说,这一阶段不仅是哈克道德成长的关键时刻,也是整篇小说的高潮。

当哈克被两个无赖“国王”和“公爵”卖掉时,哈克内心的矛盾冲突到达了顶点。

此时,哈克的良心与人性发生了长时间的冲突。

一方面,哈克认为这件事是上帝在惩罚他,他应该把吉姆还给他的主人。

因此,他给华珍小姐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吉姆现在所在的地点。

然而,哈克写完信后,小说中提到“我一辈子头一次觉得我的所有罪孽都已洗刷干净,心里好不畅快”,这反映出当时在哈克心中,他认为这是唯一他应该做的“正确”事情。

另一方面,出于吉姆对他的友谊与忠诚,哈克的直觉又告诉他,自己所做的事是错误的。

哈克“想起了我们在河上漂流的光景;我的眼前老有个吉姆,白天也好,夜晚也好,有时在月光底下,有时在暴风雨中,我们在一起漂流,聊天,唱歌,欢笑”。

哈克认为吉姆是一个好人,他身上有很多长处,“我看到他值完了自个儿的班以后,不叫醒我,接着替我值班——好让我睡个够”;这些吉姆过去善良与忠诚的行为时时让哈克想起,最终哈克下定决心决不放弃吉姆。

“这真叫我作难。


拿起纸捏在手里。

我浑身哆嗦,因为我得在两种做法中决定一种,从此定局,这一点我心里明白。

我几乎屏住气,琢磨了一阵,然后我跟我自己说:‘好吧,我就下地狱吧——我把纸撕了。

’”至此,哈克健全的心灵彻底击败了他扭曲的良心。

此次内心矛盾冲突过后,哈克做事情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社会的伪善原则来做决定。

与哈克第一次内心矛盾冲突时他对吉姆的态度相比,哈克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个人观点。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哈克道德成长中的一次好的进步。

“哈克所做的决定以及他对吉姆的同情与感激都显示出,此时的哈克成熟了。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哈克成长过程中三次内心自我意识矛盾冲突的深入分析,反映了哈克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从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都获得知识;其认识与道德都得到成长;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健全心灵和民主理想的人。

我们最终得出结论青少年的成长与其自我意识和思想上的矛盾冲突是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Neilson,Keith.Preface.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By Mark Twain[M].New York:A Tom Doherty Associates Book,1989:ix.
[2]成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孙胜忠.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美国成长小说及其文化解读[G]//.虞建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3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美国成长小说艺术和文化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