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合肥市国民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合肥市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合肥市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合肥市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合肥市201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方案》的规定,市审计局对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

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着力点开展审计监督,重点审计了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属三大开发区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市司法局、市交通局等10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开展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等5个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2010年,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规模和质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收支等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审计结果表明,201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十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目标任务。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我市积极推进依法治税,创新税源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不断提高收入征管质量和效率,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市级财政收入完成3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0.65%,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1.15%,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大幅增长。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4%,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38%。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和法定支出大幅增长。

市财政投入配套资金3.34亿元,全力保障33项民生工程实施,实现百分之百到位目标。

科技、住房保障、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法定和重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20.2%、116.25%、22.81%、28.19%、15.26%。

——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完善了我市财政支持工业、自主创新、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政策,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010全国100强城市GDP排名

2010全国100强城市GDP排名

河北4 云南1 浙江7 河南3 福建3 河北5 江苏9 山东9 山东10 江苏10 广东5 内蒙古3 广西1 广东6 山西1 陕西2 吉林2 山东1 广东7 广东8 山东1 湖北2 湖南2 湖北3 山东1 广东9 湖南3 湖南4 山东1 河北6 河南4 福建4 广东10 河南5 江苏1 新疆1 河南6 吉林3 河南7 浙江8 广东11 河南8 河北7 湖南5 广西2 河南9 河南1 内蒙古4 河南11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城市 2010年GDP(亿) 所属省份 上海 16,872.42 上海 北京 13,777.90 北京 广州 10,604.48 广东1 深圳 9,510.91 广东2 苏州 9,168.91 江苏1 天津 9,108.83 天津 重庆 7,894.24 重庆 杭州 5,945.82 浙江1 无锡 5,758.00 江苏2 青岛 5,666.19 山东1 佛山 5,651.00 广东3 武汉 5,515.76 湖北1 成都 5,508.40 四川1 大连 5,150.00 辽宁1 宁波 5,125.82 浙江2 南京 5,086.00 江苏3 沈阳 5,012.90 辽宁2 长沙 4,547.10 湖南1 烟台 4,358.46 山东2 唐山 4,300.00 河北1 东莞 4,246.25 广东4 郑州 4,000.00 河南1 济南 3,910.80 山东3 哈尔滨 3,665.90 黑龙江1 泉州 3,564.76 福建1 石家庄 3,401.00 河北2 南通 3,400.00 江苏4 长春 3,369.70 吉林1 西安 3,241.49 陕西1 潍坊 3,090.92 山东4 福州 3,068.21 福建2 常州 2,930.00 江苏5 温州 2,925.57 浙江3 大庆 2,900.00 黑龙江2 淄博 2,866.75 山东5 徐州 2,800.00 江苏6 绍兴 2,782.74 浙江4 合肥 2,702.50 安徽1 鄂尔多斯 2,600.00 内蒙古1 济宁 2,550.00 山东6 台州 2,415.12 浙江5 临沂 2,400.00 山东7 包头 2,400.00 内蒙古2 洛阳 2,380.00 河南2 东营 2,359.94 山东8 邯郸 2,320.00 河北3 嘉兴 2,296.00 浙江6 盐城 2,250.00 江苏7 鞍山 2,220.00 辽宁3 南昌 2,207.10 江西1 扬州 2,200.00 江苏8

关于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1年1月12日在合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去年以来,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相关会议精神和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继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见附件一)。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均超过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0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7.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2和3个百分点,连续七年保持在17%以上,增速有望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财政收入476.2亿元,增长3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9.4亿元,增长4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7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亿元,增长19.8%;外贸进出口总额99.6亿美元,增长54.9%,其中出口56.3亿美元,增长26.5%;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7118元,增长17.4%;新增就业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7%。

年初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见附件三)。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6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2.7亿元,增长24.9%。

2010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2-28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1年2月24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22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391.1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4143.3亿元,增长10%。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9∶48.7∶36.4变化为14.1∶52.1∶3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十一五”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2.2%,上半年上涨2.5%,前三季度上涨2.6%,全年上涨3.1%。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

201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在岗职工339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570.8万人,增加110.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6%,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16.4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0.8千公顷,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892.6千公顷,扩大126.1千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944.3千公顷,减少24.6千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344.3千公顷,减少7.4千公顷。

2010年合肥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合肥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合肥市经济运行情况刚刚过去的2010年,合肥经济发展再创佳绩。

1月31日上午,合肥市发布了201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统计部门披露,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02.5亿元,同比增长17.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2个和3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增速保持在17%以上,增速有望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经济首位度提升1.1个百分点合肥经济2010年实现新跨越。

经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02.5亿元,同比增长17.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

“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7.9%。

2010年,我市GDP占全省的比重为2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为23.1%,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为22.6%,提高1.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工业实现“6个千亿”重大突破去年工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实现了“6个千亿”的重大突破,即一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过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过千亿、工业投资过千亿、家电产业产值过千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过千亿、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过千亿。

2010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91户,完成总产值3768.94亿元,同比增加1015.8亿元;实现增加值1052.71亿元,增长24.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2个和1.3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481户,同比增加131户。

其中,超十亿元45户,增加9户;超百亿元5户,增加3户。

八大产业实现增加值762.1亿元,同比增长28.6%,创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

装备、汽车产业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化工及橡胶轮胎、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接近300亿元。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各城市GDP排名

2010年中国各城市GDP排名

2010年中国各城市GDP排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1、上海市 16872.42亿元增9.9% (沪)香港 15196.31亿元增6.8% (港)2、北京市 13777.94亿元增10.2% (京)3、广州市 10604.48亿元增13.0%(广东1)4、深圳市 9510.91亿元增12.0% (广东2)5、苏州市 9168.91亿元增13.2% (江苏1)6、天津市 9108.83亿元增17.4% (津)7、重庆市 7894.24亿元增17.1% (渝)8、杭州市 5945.82亿元增12.0% (浙江1)9、无锡市 5758.00亿元增13.1% (江苏2)10、青岛市 5666.19亿元 12.9%(山东1)11、佛山市 5651.52亿元 14.3% (广东3)12、成都市 5551.3亿元 15.0% (四川1)+113、武汉市 5515.76亿元 14.7%(湖北1)-114、大连市 5158.06亿元 15.2%(辽宁1)15、宁波市 5125.82亿元 12.4%(浙江2)+216、沈阳市 5016.97亿元 14.1%(辽宁2)-117、南京市 5010.36亿元 13.1%(江苏3)-118、长沙市 4547.06亿元 15.5%(湖南1)+219、唐山市 4469.08亿元 13.1%(河北1)-120、烟台市 4358.46亿元 14.1%(山东2)+121、东莞市 4246.25亿元 10.3% (广东4)-222、郑州市 4002.90亿元 12.5%(河南1)23、济南市 3910.80亿元 12.7%(山东3)24、哈尔滨市 3665.9亿元 14.0%(黑龙江1)25、泉州市 3564.76亿元 12.8% (福建1)26、南通市 3417.88亿元 13.0%(江苏4)27、石家庄市 3401.02亿元 12.2%(河北2)28、长春市 3369.7亿元 15.6%(吉林1)29、西安市 3241.49亿元 14.5%(陕西1)30、潍坊市 3090.92亿元 13.3%(山东4)31、福州市 3068.21亿元 14.0%(福建2)32、常州市 2976.68亿元 13.1%(江苏5)33、温州市 2925.57亿元 11.1% (浙江3)34、大庆市 2900.1亿元 12.0%(黑龙江2)35、徐州市 2866.93亿元 13.9%(江苏6)36、淄博市 2866.75亿元 13.7%(山东5)37、绍兴市 2782.74亿元 11.0% (浙江4)38、合肥市 2702.5亿元 17.5%(安徽1)39、鄂尔多斯 2643.23亿元 19.2%(内蒙古1)40、济宁市 2542.80亿元 12.9%(山东6)41、包头市 2460.80亿元 16.0%(内蒙古2)42、台州市 2415.12亿元 13.1%(浙江5)43、临沂市 2398.98亿元 12.9%(山东7)44、东营市 2359.94亿元 13.2%(山东8)45、邯郸市 2342.2亿元 13.1%(河北3)46、洛阳市 2321.2亿元 13.2%(河南2)47、嘉兴市 2296.00亿元 13.7%(浙江6)48、盐城市 2266.26亿元 13.6%(江苏7)49、扬州市 2207.99亿元 13.4%(江苏8)50、南昌市 2207.11亿元 14.0%(江西1)51、沧州市 2203亿元 14.5%(河北4)52、鞍山市 2125.42亿元 16.0%(辽宁3)53、昆明市 2120.37亿元 14.0%(云南1)54、金华市 2094.70亿元 12.5% (浙江7)55、厦门市 2053.74亿元 15.1%(福建3)56、泰安市 2051.68亿元 13.7%(山东9)57、保定市 2050.3亿元 14% (河北5)58、泰州市 2002.58亿元 13.5%(江苏9)59、镇江市 1956.64亿元 13.3%(江苏10)60、南阳市 1955.84亿元 11.6%(河南3)61、威海市 1944.70亿元 12.7%(山东10)62、呼和浩特1865.71亿元 13.0%(内蒙古3)63、中山市 1826.32亿元 13.5%(广东5)64、吉林市 1800.6亿元 12.3%(吉林2)65、南宁市 1800.43亿元 14.2% (广西1)66、太原市 1778.05亿元 11.0%(山西1)67、榆林市 1756.67亿元 18.3% (陕西2)68、惠州市 1729.90亿元 18.0% (广东6)69、德州市 1657.82亿元 12.9%(山东11)70、聊城市 1606.51亿元 13.1%(山东12)71、滨州市 1551.52亿元 13.5%(山东13)72、江门市 1550.37亿元 14.3% (广东7)73、宜昌市 1547.3亿元 15.8%(湖北2)74、岳阳市 1539.36亿元 14.8%(湖南2)75、襄阳市 1538.3亿元 16.2%(湖北3)76、茂名市 1492.09亿元 14.1% (广东8)77、常德市 1491.57亿元 15.2% (湖南3)78、衡阳市 1420.34亿元 15.1%(湖南4)79、湛江市 1402.77亿元 14.2%(广东9)80、漳州市 1400.71亿元 14.9%(福建4)81、枣庄市 1362.04亿元 12.6%(山东14)82、淮安市 1345.07亿元 13.8%(江苏11)83、廊坊市 1331.1亿元 12.5% (河北6)84、许昌市 1312.78亿元 13.3%(河南4)85、安阳市 1311.3亿元 13.1% (河南5)86、乌鲁木齐 1311亿元 12.2% (新疆1)87、湖州市 1301.56亿元 12.1%(浙江8)88、平顶山 1300亿元 12.1%(河南6)89、柳州市 1275.74亿元 15.8%(广西2)90、株洲市 1274.85亿元 15.3%(湖南5)91、焦作市 1247.61亿元 11.9%(河南7)92、周口市 1227.9亿元 11.1% (河南8)93、邢台市 1210.62亿元 12.2%(河北7)94、汕头市 1203.25亿元 13.7%(广东10)95、珠海市 1202.58亿元 12.8%(广东11)96、新乡市 1181.45亿元 14.2% (河南9)97、通辽市 1176.23亿元 16.0%(内蒙古4)98、菏泽市 1151.58亿元 14.3%(山东15)99、连云港 1150.81亿元 13.6%(江苏12)100、商丘市 1140亿元 12% (河南10)101、贵阳市 1121.82亿元 14.3%(贵州1)102、赣州市 1119.47亿元 13.8%(江西2)103、清远市 1112.53亿元 20.8%(广东12)104、桂林市 1108.63亿元 13.8%(广西3)104、芜湖市 1108.63亿元 18.2%(安徽2)106、松原市 1102.8亿元 12.7%(吉林3)人均38200 107、兰州市 1100.39亿元 12.8%(甘肃1)108、咸阳市 1098.68亿元 14.5%(陕西3)109、信阳市 1092.23亿元 11.8%(河南11)110、郴州市 1081.76亿元 15.2%(湖南6)111、赤峰市 1080.18亿元 15.0%(内蒙古5)112、肇庆市 1065.90亿元 17.1%(广东13)113、驻马店 1055.45亿元 11.6%(河南12)114、九江市 1032.06亿元 14.3%(江西3)115、日照市 1025.08亿元 12.5%(山东16)116、宿迁市 1015.21亿元 13.7%(江苏13)117、揭阳市 1008.99亿元 19.6%(广东14)118、曲靖市 1005.50亿元 13.1%(云南2)119、营口市 1002.43亿元 17.8%(辽宁4)120、龙岩市 991.49亿元 13.9%(福建5)121、安庆市 988.11亿元 13.6%(安徽3)122、宝鸡市 976.09亿元 14.4%(陕西4)123、三明市 972.71亿元 13.9%(福建6)124、张家口市 966.12亿元 14.1%(河北8)126、绵阳市 960.22亿元 15.3%(四川2)126、呼伦贝尔 932.01亿元 14.9%(内蒙古6)127、秦皇岛 930.49亿元 12.3%(河北9)128、开封市 930.22亿元 12.6%(河南13)129、盘锦市 926.52亿元 17.8%(辽宁5)131、长治市 920.2亿元 13.7%(山西2)132、遵义市 908.76亿元 14.7%(贵州2)133、锦州市 902.60亿元 16.2%(辽宁6)134、上饶市 901.00亿元 14.8%(江西4)135、湘潭市 894.01亿元 15.2%(湖南7)136、临汾市 892.1亿元 16.9%(山西3)137、伊犁州 891.37亿元 14.9%(新疆2)138、抚顺市 890.16亿元 17.0%(辽宁7)139、延安市 885.42亿元 13.6%(陕西5)140、承德市 880.5亿元 11.4%(河北10)141、三门峡 874.39亿元 15.2%(河南14)142、宜宾市 870.85亿元 15.6%(四川4)143、宜春市 870.00亿元 14.1%(江西5)144、黄冈市 862.30亿元 14.1%(湖北4)145、本溪市 860.36亿元 16.0%(辽宁8)146、齐齐哈尔 852.6亿元 18.5%(黑龙江3)147、吕梁市 845.5亿元 21%(山西4)148、荆州市 837.10亿元 13.2%(湖北5)149、玉林市 835.82亿元 15.7%(广西4)150、南充市 827.82亿元 15.3%(四川5)151、运城市 827.0亿元 15.6%(山西5)152、达州市 819.20亿元 15.1%(四川6)153、莆田市 816.98亿元 15.2%(福建7)154、马鞍山 811.01亿元 15.0%(安徽4)155、渭南市 801.42亿元 15.0%(陕西6)156、孝感市 800.67亿元 15.1%(湖北6)157、四平市 789.1亿元 15.4%(吉林4)158、凉山州 784.19亿元 17.5%(四川7)159、衡水市 781.5亿元 13.6%(河北11)160、牡丹江 781.0亿元 18.5%(黑龙江4)161、濮阳市 774.81亿元 11.4%(河南15)162、永州市 767.01亿元 14.4%(湖南8)163、晋中市 763.8亿元 14.0%(山西6)164、银川市 763.26亿元 14.8%(宁夏1) 165、衢州市 752.78亿元 13.3%(浙江9)166、乐山市 743.92亿元 16.2%(四川8)167、十堰市 736.8亿元 19.5%(湖北7)168、玉溪市 736.49亿元 12.8%(云南3)169、宁德市 736.45亿元 15.0%(福建9)170、辽阳市 735.33亿元 16.0%(辽宁9)171、绥化市 733.4亿元 14.8%(黑龙江5)172、晋城市 730.5亿元 13.7%(山西7)173、邵阳市 730.33亿元 14.6%(湖南9)175、丹东市 728.87亿元 15.8%(辽宁10)176、南平市 728.73亿元 11.7%(福建8)177、铁岭市 722.13亿元 16.0%(辽宁11)178、阜阳市 721.8亿元 13.6%(安徽5)179、吉安市 720.53亿元 14.2%(江西6)180、泸州市 714.81亿元 16.5%(四川9)181、益阳市 712.27亿元 14.7%(湖南10)182、克拉玛依 710.2亿元 17.4%(新疆3)183、滁州市 695.65亿元 15.6%(安徽6)184、大同市 694.33亿元 14.1%(山西8)185、内江市 690.28亿元 16.2%(四川10)186、黄石市 690.12亿元 15.7%(湖北9)187、韶关市 683.10亿元 12.5%(广东15)188、漯河市 682.0亿元 14.7%(河南16)189、娄底市 680.72亿元 14.5%(湖南11)190、六安市 676.1亿元 13.7%(安徽7)191、怀化市 674.92亿元 14.8%(湖南12)192、朔州市 670.1亿元 13.8%(山西9)193、资阳市 657.90亿元 17.0%(四川11)194、朝阳市 654.45亿元 16.0%(辽宁12)195、红河州 650.42亿元 11.0%(云南4)196、宿州市 650.3亿元 13.1%(安徽8)197、自贡市 647.73亿元 15.6%(四川12)198、丽水市 644.04亿元 12.5%(浙江10)199、阳江市 639.99亿元 16.8%(广东16)200、巴音郭楞 638亿元 7.2%(新疆4)人均46763 201、蚌埠市 636.9亿元 14.5%(安徽9)202、舟山市 633.45亿元 11.1%(浙江11)203、新余市 631.22亿元 15.6%(江西7)204、抚州市 630.01亿元 15%(江西8)205、西宁市 628.28亿元 18.2%(青海1)209、通化市 627.1亿元 17.1%(吉林5)207、巢湖市 625.0亿元 13.2%(安徽10)208、梅州市 612.36亿元 14.1%(广东17)209、阿克苏地区 606.3亿元 9.2%(新疆5)210、淮南市 603.5亿元 13.0%(安徽11)211、巴彦淖尔 603.33亿元 13.5%(内蒙古7)212、毕节地区 600.85亿元 14.6%(贵州3)213、锡林郭勒 591.25亿元 16.3%(内蒙古8)214、海口市 590.55亿元 17.5%(海南1)215、梧州市 573.73亿元 17.7%(广西5)216、乌兰察布 567.60亿元 11.0%(内蒙古9)217、百色市 563.51亿元 14.9%(广西6)219、昌吉州 557亿元 16.0%(新疆6)220、眉山市 552.25亿元 15.6%(四川13)221、莱芜市 546.33亿元 12.0%(山东17)222、广安市 537.22亿元 15.6%(四川14)223、延边州 533.6亿元 13.8%(吉林6)224、葫芦岛 531.41亿元 15.5%(辽宁13)225、贵港市 527.79亿元 14.0%(广西7)226、宣城市 525.7亿元 15.0%(安徽12)227、攀枝花 523.99亿元 15.1%(四川15)228、萍乡市 520.39亿元 14.3%(江西9)229、咸宁市 520.33亿元 15.9%(湖北10)230、亳州市 512.78亿元 13.8%(安徽13)231、佳木斯 512.5亿元 18.9%(黑龙江6)232、汉中市 509.70亿元 15.1%(陕西7)233、钦州市 504.18亿元 18.0%(广西8)234、六盘水 500.64亿元 15.8%(贵州4)235、遂宁市 495.23亿元 15.3%(四川16)236、河源市 477.19亿元 13.5%(广东19)237、大理州 474.87亿元 13.0%(云南5)238、汕尾市 469.99亿元 18.1%(广东20)239、河池市 467.56亿元 12.5%(广西9)240、铜陵市 466.6亿元 17.1%(安徽14)241、淮北市 461.6亿元 14.2%(安徽15)242、景德镇 461.50亿元 15.1%(江西10)243、白城市 441.5亿元 19.3%(吉林7)244、忻州市 435.4亿元 18.7%(山西10)245、白山市 433.17亿元 17.2%(吉林8)246、阳泉市 429.36亿元 14.2%(山西11)247、鹤壁市 427.74亿元 13.2%(河南17)248、鸡西市 419.5亿元 16.1%(黑龙江7)249、辽源市 410.1亿元 15.6%(吉林9)250、酒泉市 405.03亿元 18%(甘肃2)251、楚雄州 404.44亿元 11.3%(云南6)252、随州市 401.66亿元 15.2%(湖北11)253、北海市 397.58亿元 17.6%(广西10)254、鄂州市 395.29亿元 15.3%(湖北12)255、云浮市 394.27亿元 13.8%(广东21)256、乌海市 391.12亿元 19.7%(内蒙古10)257、崇左市 389.21亿元 13.1%(广西11)258、来宾市 385.24亿元 18.0%(广西12)259、昭通市 379.62亿元 14.2%(云南7)260、双鸭山 376.7亿元 25.1%(黑龙江8)。

2010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10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8元,比上年增长1 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

人均消费性支出115 13元,增长12.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9%,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33.9%,衣着支出增长13.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0.8%。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比上年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3
元,增长9.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3%,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2.2%,居住支出增长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 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2.7其中:食品 5.5烟酒及用品 2.2衣着-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3交通和通信-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 6.1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其中:轻工业422.9926.8重工业629.7323.7其中:国有企业94.6027.7集体企业7.7010.1股份合作企业 3.69-7.8股份制企业659.392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74.7722.2其他企业12.5622.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63.2224.7其中:大中型企业700.1022.4图2 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表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八大产业762.0628.5汽车137.8535.4装备制造196.4631.2家用电器193.8529.7化工及橡胶轮胎89.4417.9新材料8.28 4.5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

2010年中国各市GDP排名

2010年中国各市GDP排名
114、九江市1032.06亿元14.3%(江西3)
115、日照市1025.08亿元12.5%(山东16)
116、宿迁市1015.21亿元13.7%(江苏13)
117、揭阳市1008.99亿元19.6%(广东14)
118、曲靖市1005.50亿元13.1%(云南2)
119、营口市1002.43亿元17.8%(辽宁4)
172、晋城市730.5亿元13.7%(山西7)
173、邵阳市730.33亿元14.6%(湖南9)
174、荆门市730.07亿元15.6%(湖北7)
175、丹东市728.87亿元15.8%(辽宁10)
176、南平市728.73亿元11.7%(福建8)
177、铁岭市722.13亿元16.0%(辽宁11)
89、柳州市1275.74亿元15.8%(广西2)
90、株洲市1274.85亿元15.3%(湖南5)
91、焦作市1247.6亿元11.9%(河南7)
92、周口市1227.9亿元11.1%(河南8)
93、邢台市1210.62亿元12.2%(河北7)
94、汕头市1203.25亿元13.7%(广东10)
95、珠海市1202.58亿元12.8%(广东11)
165、衢州市752.78亿元13.3%(浙江9)
166、乐山市743.92亿元16.2%(四川8)
167、十堰市736.8亿元19.5%(湖北9)
168、玉溪市736.49亿元12.8%(云南3)
169、宁德市736.45亿元15.0%(福建9)
170、辽阳市735.33亿元16.0%(辽宁9)
171、绥化市733.4亿元14.8%(黑龙江5)
5、苏州市9168.91亿元增13.2%(江苏1)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摘要本文将对安徽省2010年的财政决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包括收支情况、财政投资以及债务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徽省财政运行的状况。

收支情况收入2010年,安徽省财政收入为3319.6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为2831.77亿元,占总收入的85.28%,非税收收入为487.86亿元,占总收入的14.72%。

支出2010年,安徽省财政支出为3589.67亿元,主要支出方向包括社会事业、经济事业以及一般行政事业等。

其中,社会事业支出最大,占总支出的43.62%,经济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38.37%,一般行政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18.01%。

财政投资2010年,安徽省财政投资为1253.11亿元,较上年度增加了20.67%。

主要投资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投资于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

其中,交通建设投资最大,占总投资的47.64%。

水利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23.63%,能源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17.67%。

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投资主要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改造,以及教育设施的设立。

2010年,安徽省教育事业投资为92.18亿元,占总投资的7.36%。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2010年,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为17.62亿元,占总投资的1.41%。

债务情况2010年,安徽省财政债务为191.76亿元,占当年GDP的2.12%。

其中,一般债务为96.95亿元,专项债务为94.81亿元。

结论通过对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安徽省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支出主要用于社会事业和经济事业的发展。

在财政投资方面,安徽省主要投资于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关注教育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债务方面,安徽省的债务占比较小,属于较为健康的财政状况。

2010安徽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2010安徽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9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7万公顷,增加3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2万公顷,增加3万公顷。

2010年合肥市数据

2010年合肥市数据

2009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0年3月20日)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更是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抓经济与重民生相结合,在一系列政策调控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逐渐朝着积极方向转化,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综合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10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6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104.98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5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9:50.0:44.1调整为5.2:52.6:42.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1543元(折合6082美元),比上年增加5718元。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小幅下跌。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1%,下跌0.9%。

八大类消费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3%、2.6%、1.2%和0.9%;居住类、交通与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下降12.8%、2.9%、1.5%和1.1%。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8%。

200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0.96万人,其中被企业(单位)吸纳就业人员8.8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51万人,其中被企业(单位)吸纳就业人员8.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7万人;“零就业家庭”援助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485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65
2.08
经济技术开发区
255887
0.78
4.49
包河区
817686
9.81
14.34
长丰县
629535
20.02
11.04
肥东县
861960
21.75
15.12
肥西县
858895
20.31
15.0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29024户,家庭户人口为48912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57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82490人,占52.30%;女性人口为2719976人,占47.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4下降为109.65。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7024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673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35082人,增长27.65%,年平均增长2.47%。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01946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33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5749人,增长24.44%,年平均增长2.21%。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
人口数
(人)
比重[7](%)
2000年
2010年
全市合计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名榜单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名榜单

2010年中国城市GDP前60名榜单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 (沪)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 (京)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 (广东1)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 (广东2)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 (津)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 (江苏1)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 (渝)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 (浙江1)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 (广东3)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 (湖北1)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14、成都市4380亿元增长10% (四川1)15、沈阳市4350亿元增长14.1%(辽宁2)16、宁波市4214.6亿元增长8.6% (浙江2)17、南京市4170亿元增长11.5% (江苏3)18、唐山市3800亿元增长11% (河北1)19、东莞市3763.26亿元增长5.3%(广东4)20、烟台市3720亿元增长12.4%(山东2)21、郑州市3365亿增长12% (河南1)22、济南市3350亿元增长12%(山东3)23、长沙市3300亿元增长14.5%(湖南1)24、哈尔滨市3258.1亿元增长13%(黑龙江1)25、石家庄市3110亿元增长11.1%(河北2)26、泉州市3002.12 增长12.5% (福建1)27、长春市2919亿元增长15%(吉林1)28、潍坊市2791亿元增长12%(山东4)29、南通市2760亿元增长14%(江苏4)30、西安市2719.1亿元增长14.5% (陕西1)31、淄博市2576亿元增长12%(山东5)32、温州市2527.88亿元增长8.5% (浙江3)33、福州市2520.69亿元增长12% (福建2)34、常州市2430亿元增长11.4%(江苏5)35、绍兴市2375.46亿元增长9.3%(浙江4)36、济宁市2280亿元增长14% (山东6)37、徐州市2220亿元增长13.5%(江苏6)38、邯郸市2220亿元增长11% (河北3)39、大庆市2120亿元增长12.1%(黑龙江2)40、临沂市2110.18亿元增长13.4%(山东7)41、鄂尔多斯2100亿元增长23% (内蒙古1)42、洛阳市2074亿元增长13% (河南2)43、东营市2060亿元增长11.8%(山东8)44、台州市2025.47亿元增长8.5% (浙江5)45、包头市2000亿元增长18%(内蒙古2)46、合肥市2000亿元增长17% (安徽1)47、威海市1970亿元增长11% (山东9)48、嘉兴市1917.96亿元增长9.3% (浙江6)49、鞍山市1915亿元增长12%(辽宁3)50、沧州市1862.5亿元增长11% (河北4)51、盐城市1860亿元增长13.5%(江苏7)52、南昌市1820亿元增长13% (江西1)53、昆明市1808亿元增长12% (云南1)54、扬州市1800亿元增长13.5%(江苏8)55、保定市1790亿元增长12% (河北5)56、南阳市1780亿元增长11% (河南3)57、金华市1765.94亿元增长9% (浙江7)58、泰安市1700亿元增长13%(山东10)59、泰州市1650亿元增长14%(江苏9)60、厦门市1619亿元增长8%(福建3)。

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87106 233411 396817 2330549 270257 135540 134717 257519 241012 512450 391535 321746 336030 3726182 976061 448845 527216 723142 955267 519621 359631 192460 661830 324912 54202 132950 137760 336918 2391156 456884 609988 743840 234677 345767 1186664 538534 220960 116436 122929 78209 199966 162376 285788 1443207 443680 176118 268064 185804 91402 78107 200032 379056 229665 140609 53288 35768
总人口数 (人)
67945286 4914294 2085774 496981 464085 630240 494468 806258 1092676 929586 2177442 1090231 336908 403498 349825 1087211 5969300 1595240 1489910 1310826 1573324 6351871 1838627 977010 1413102 1212186 910946 3606431 925155 231629 284786 237387 171353 1336321 725460 619495 10004976 2042341 719272 632550 690519 2173456 1693702 1642826 1671721 780930 2425162 1675823 183932 541237 337188

合肥历年GDP增长率三产占比

合肥历年GDP增长率三产占比
11%
39%
49% 55% 50% 50%
415%0%
55%
4%
55%
45% 5515%%
4%
40%
49%
30%
20% 43%
39%
39%
41%
10%
42%
39%
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2017年 7213.45 GDP GDP增长 14.97% 率
第三产业占比
4%
4%
4%
2017年
45%
55%
515%1% 51%
4%
41%
45%
45%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第一产业
0.44864 0.508312 0.043065
0.406152 0.547308 0.04654
10.85%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GDP
GDP增长率
2016年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270.2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89.3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实现
三产 二产 一产
合肥市2010-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
2009年
2010年
100%
2011年 920%012年11% 2013年
201124%年
2110%15年
4%
2016年
44% 43% 13%
43% 46% 11%
42%80% 39% 49%70% 469%% 90%5600%%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奋力争先进位,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总体呈现: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动力显著增强、结构趋强趋优,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2:52.6:42.2调整为4.9:53.9:41.2。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图1 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幅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粮食产量193.52万吨,比上年增长1.6%,连续七年增产。

其中,稻谷产量149.81万吨,下降0.5%;小麦产量30.91万吨,增长11.8%。

油料产量25.85万吨,下降18.5%;蔬菜产量109.25万吨,增长9.4%;瓜果产量42.14万吨,增长18.0%。

年末生猪存栏113.96万头,比上年增长2.0%;全年生猪出栏229.97万头,增长2.5%。

主要肉类产量38.02万吨,增长3.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62万吨,增长3.3%。

禽蛋产量13.61万吨,增长5.7%;牛奶产量9.20万吨,增长47.2%;水产品产量12.29万吨,增长9.0%。

表2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88.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

农用拖拉机14.11万台,增长7.3%;农用运输车1.10万辆,减少0.9%;排灌动力机械2.69万台,减少0.4%。

化肥施用量(折纯)19.70万吨,增长2.8%。

农村用电量5.45亿千瓦时,增长7.7%。

有效灌溉面积244.9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市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9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768.94亿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其中,轻工业增长26.8%,重工业增长23.7%,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41:59调整为40.2:59.8。

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59.39亿元,增长26.2%。

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700.10亿元,增长22.4%。

表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图2 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表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分别增长29.1%、35.9%和65.9%,叉车、挖掘机增长66.7%和60.7%,汽车增长34.0%,发电量增长8.5%。

表5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2.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3208.93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利税273.10亿元,增长33.1%,其中利润165.46亿元,增长47.7%;亏损面为12.5%,比上年收窄1.6个百分点。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701户,完成产值136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建筑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22.73万元,增长18.4%。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60.70万平方米,增长25.1%,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

建筑业从业人员53.54万人,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03.58亿元,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52.36亿元,下降6.6%;民间投资1811.03亿元,增长37.3%。

市区投资2410.40亿元,增长23.2%;县域投资656.58亿元,增长28.3%。

图3 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幅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投资1038.14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2000.88亿元,增长19.8%。

工业投资1010.17亿元,增长34.3%,其中八大产业投资620.75亿元,增长54.9%。

全年房地产投资8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住宅投资561.36亿元,增长19.9%。

商品房销售面积1004.91万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3.86万平方米,下降26.8%。

商品房待售面积128.01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5.72万平方米,减少15.07万平方米。

全年新开工项目33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比上年增加29个。

竣工项目32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8个,增加60个。

“1346”项目投资944.45亿元。

“861”项目投资758.07亿元。

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按区域分,市区消费品零售额744.70亿元,增长19.6%;县域消费品零售额94.32亿元,增长21.3%。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8.21亿元,增长19.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0.81亿元,增长17.6%。

图4 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6.6%,汽车类增长34.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7%。

全年新建万村千乡农村连锁店523家。

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879个。

举办各类会展153场。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进出口总额9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9%。

其中,出口56.2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3.32亿美元,增长118.9%。

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出口分别增长31.1%和14.4%。

全年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14.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外派劳务人员8168人。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户,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10%。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96亿美元,增长27.8%。

工业实际利用外资7.91亿美元,增长34.9%。

新增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来我市投资。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94.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6%和42.9%。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增长39.4%;国内旅游收入237亿元,增长43.2%。

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29处。

七、交通和邮电全年旅客运输量2亿人,比上年增长19.3%。

其中,公路1.8亿人,增长19.7%;铁路1588万人,增长15.0%;民航416万人,增长19.2%。

全年货物运输量1.97亿吨,比上年增长31.8%。

其中,公路1.74亿吨,增长27.3%;铁路150.80万吨,增长11.6%;民航3.34万吨,增长14.8%;水运2183.56万吨,增长86.7%。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9.32万辆,比上年增长29.7%,其中私人汽车25.05万辆,增长42.2%。

民用轿车拥有量20.48万辆,增长37.9%,其中私人轿车16.51万辆,增长44.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5.2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2.8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48亿元。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0.7万户,比上年增加1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4.9万户,增加105.6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数53.7万户,增加12.2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全年财政收入4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地方财政收入259.43亿元,增长43.4%,其中税收收入221.43亿元,非税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3.1%。

财政支出317.72亿元,增长29.2%。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8亿元,增长30.1%;教育支出37.01亿元,增长23.2%;城乡社区服务支出102.56亿元,增长61.5%。

图5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增幅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1.78亿元,比年初增长21.6%。

其中,企业存款2180.87亿元,增长18.3%;储蓄存款1233.73亿元,增长19.6%。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14.0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

其中,短期贷款1028.29亿元,增长8.1%;中长期贷款3161.67亿元,增长28.8%。

2010年全市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资43.1亿元。

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3只,筹资21.46亿元;3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规模21.65亿元。

到2010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22家。

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63亿元,增长45.4%;人身险保费收入42.06亿元,增长12.2%。

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6.45亿元,比上年下降16.5%。

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9.98亿元,下降14.9%;人寿险赔款与给付6.47亿元,下降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