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2012年3月
047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付俊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促进区域综合经济水平、解决就业、完善市场经济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新增长点。论文在阐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c)-047-03
1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促进区域综合经济水平、解决就业、完善市场经济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新增长点。在此过程中,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其中,财务管理机制落后是这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涵盖了企业的资金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已渗透至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水平层次不齐、管理者意识薄弱
等,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
如何突破这些制约因素,实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便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家族制管理方式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属于家族式企业。家族式企业在发展初期,原始积累都比较快,企业效率较高,管理成本低,产权单一。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扩大,一系列问题都会不断凸显,主要体现在:
第一,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完成了快速的原始积累后,容易满足现状,做强、做大的能力不足。许多企业创立者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对企业日常管理的有关知识没有清晰的认识,一切决策都是凭借个人意愿和主观情感来决定,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
第二,目前,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家族内部人员。虽然在民营企业的起步阶段,家族人员一致的观念和认同感容易使民营企业起步更加平滑,使企业创立者的决策更容易得到认同和实施,减少监督管理的成本。但是,当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以后,过度使用家族内部成员也容易对外来人员造成疏远和歧视。一方面导致非家族成员的忠诚度不高,企业向心力不足;另一方面也使非家族管理人员不能有效放开手脚开展工作,从而影响了民营企业效率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2]。
第三,现阶段我国已有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已具备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特征。但是家族制管理的行为却又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实际上,在民营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的许多方面,往往是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个人拍板决定的。虽然家族制管理具备委托代理成本低、经营成本低、决策机制灵活、团队凝聚力强等优势。但缺陷同样存在,即容易使企业的财务目标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
2.2 财务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由小规模的自营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从企业创立伊始就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其经营决策更多是靠人情和决策者自身意识所决定的,企业决策过度依赖于企业家
的决定,极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的出现[3]
。
此外,企业家在没有完整财务管理机制的背景下,容易出现过于追求眼前利益和利润,忽视对企业发展进行长期战略思考和规划的弊病。具体而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成本管理水平落后。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在单纯追求企业短期利润,压缩企业成本的同时,忽略了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成本控制方法的利用,使企业在长期的成本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第二,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由于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民营企业家往往只考虑如何获得银行的借款,扩大经营规模,尽可能赢取多的利润。而没有考虑如何使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一旦企业经营遭受冲击,资金链出现断裂,将很容易出现倒闭的结局。
第三,投资决策不科学。经营管理权利过度集中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通病,可以说,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将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系列投资活动。但是,在财务管理机制缺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家往往凭主观经验和感觉进行盲目投资,投资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资金的滥用。2.3 财务人员安排方面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所有者都不容易对企业财务轻易放权,这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出现:第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为家族内部人员亦或是企业家自己担当,一方面会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类财务人员通常业务水平有限,素质偏低,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培训,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难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财务管理服务;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虽然为外部聘请人员,经过系统的培训,业务水平较高。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所有者很难放权任其管理,最后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空有其职,难以发挥其财务管理的效能。以上两种情况都使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下,可以说,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家重控制、疏管理的现状使民营企业难以吸纳到懂管理、善经营的管理人才。即使企业获得了高素质的财务人才,也很难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难以留住人才。
3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
3.1 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要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首先便是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新的财务观念。具体来讲:第一,深化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主观能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048
2012年3月
动性的个体,人可以说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绩效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也就是说,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应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责权利一体的财务运用机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民主化;第二,树立资本多元化的理念,伴随着WTO 的影响日益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民营企业应抓住这一挑战和时机,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寻求与外资的合作,优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化信息优先的管理理念,近年来,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需要迅速、准确、全面、科学地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以便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活动提供参考。3.2 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要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构建能全面反映知识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知识、资本等新经济要素的投入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应推动财务管理内容上的创新,包括:第一,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当前,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并已成为决定企业预期收益和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第二,将知识资本的所有者作为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分配对象;第三,从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能同时反映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状况的决策指标体系。3.3 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
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民营企业能对市场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并建立反应迅速、科学高效的新型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第一,要改革既有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开
设立。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与其会计组织实行混岗作业,联合办公,极容易造成职责不清、职权不明的现象出现,因此,要将民营企业财务分析、管理的职能从会计部门的职能中剥离出来,成立专门从事财务分析、管理的,旨在进行预算分析的部
门;第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健全、
科学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具备独立客观开展工作,不受民营企业管理层制约的特征;第三,实施产权激励, 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利益结构。民营企业应着眼于未来, 放弃产权独占, 允许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内部利益的分配, 建立针对经营管理人才和其他专门人才的产权激励制度, 如职工持股、股票期权等。3.4 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竞争形势,我国民营企业要想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应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方法。第一,要建立财务决策核准制度,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各种易量化的、具有操作性的管理方法,来改进各种不科学的决策方法,也就是说,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要决策,都应按照财务决策核准制度的要求来进行,以减少日常经营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第二,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应进一步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改变目前民营企业仅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生成财务管理信息的模式,不断扩大财务信息的收集层面,实现财务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利用等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最终形成一个财务信息与企业日常经营信息相融合的财务信息系统;第三,要实现传统型财务管理向决策型财务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财务信息的收集,及时追踪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异常数据信息进行反馈,完集团公司多元化战略与子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
山东大学商学院 刘常桢 华润置地山东分部 孙华
摘 要:多元化战略是企业进行到一定阶段所必须面临和选择的问题,目前理论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元化战略和公司绩效的领域,从治理层面进行分析并聚焦母子公司的研究很少,现有的研究也大多基于国外的数据,以国外大型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企业集团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偏少,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取上市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母公司多元化战略与子公司治理的关系,旨在解决母公司多元化战略类型和子公司治理匹配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多元化战略 公司治理 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c)-048-03母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了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优势来使自己在相关或非相关的产业领域获得更多的优势,同时,利用规模经济来减少成本,便会采取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是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的战略选择,但很多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战略选择的过程中,都存在盲目性和内部治理不够完善的问题。但现有文献的研究都集中在股权结构对公司多元化的影响,本文将研究重点侧重于母公司多元化战略与子公司治理关系。
1 文献综述
1.1 基于不同视角的多元化动因理论
根据现有文献的总结,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动因包括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基于经济视角的动因等。战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多元化来达到企业的协同效应。安索夫(1965)在其著作《企业战略》中提出
“协同性 (synergy)” 的概念,指出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协同效应,将多元化的协同效应归于企业内部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战略管理理论对多元化外部动因的解释强调分散风险、抓住新的市场机会等。
基于经济视角的多元化动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市场力量理论、资源观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动因主要是获取市场势力、占有市场资源、或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实施多元化可以降低经理人面临的风险。1.2 公司治理与多元化文献述评
1.2.1 集团公司治理与多元化La Porta(1998)提出,对于新兴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下转0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