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给药系 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给药系统——贴剂
(2010-12-31 20:00:31)
转载▼
分类:学习资料
标签:
热熔压敏胶
经皮给药
药物
贴剂
校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贴剂的研究近况,综述了贴剂的基质,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贴剂;基质;透皮促进;制备工艺;粘着力测定;临床应用
前言: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一种研究得较为广泛的给药系统,是指在皮肤或黏膜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或黏膜,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其给药剂型一般为贴剂(Patch)。透皮贴剂系指可粘贴在皮肤上,药物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薄片状制剂。[1]
贴剂的优势在于:
(1)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3)避免口服给药发生的肝脏首过作用及胃肠灭活,不受胃排空速率等的影响。
(4)用药方便,患者可以随时撤销或中断治疗。、
(5)药物的靶向性好。
缺点: 贴剂一般载药量较小 ,只适合于活性高 ,用量少的药物
1.贴剂的基质
在传统的中药经皮给药中 ,主要采用天然橡胶作为胶粘层基质。此类贴膏透气性差、载药量小 ,极易引发皮肤过敏和刺激反应 ,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透皮制剂的发展。因此 ,研发新型的胶粘剂基质替代天然橡胶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常用的基质主要是压敏胶,是指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黏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黏材料。主要有聚异丁烯类压敏胶、丙烯酸类压敏胶、硅橡胶压敏胶、硅酮压敏胶、热熔压敏胶。现代最常应用和研究的是硅酮压敏胶合热熔压敏胶。
1.1硅酮压敏胶:硅酮压敏胶(silicone PSA)是硅酮的二级结构与其三级结构树脂的缩合反应产物。这种压敏胶是由聚二有机基硅氧烷聚脲共聚物、10%(质量)以上的稀释剂和 40 % ~ 60% (质量 )的硅酸酯增粘树脂(如 MQ、 MQD 和 MQT增粘树脂 )组成的无反应活性的混合物。聚二有机基硅氧烷聚脲共聚物是下列组分的反应产物:至少 1种多元胺,如聚二有机基硅氧烷二胺; 至少 1种多异氰酸酯;如果需要, 可以加入多官能度的扩链剂,如有机胺
和 /或醇。该压敏胶可以用于制备一些医用品,如胶带、绷带、敷料、盖布或医疗用品 (传感器、电极、造口装置 )粘贴用胶带和垂带以及经皮释药贴剂。此外,还可用作保护膜和装饰面材[2]
优缺点:硅酮压敏胶人体应用安全,但价格较昂贵,这种胶较柔软,没有橡皮膏硬,剥离效果略逊于橡皮胶,所以,若用其剥离角质层效果较差。但是,反复使用黏性损失不大。本品对大多数药物溶解度不大,但扩散性好。国外市场上已有各种规格的硅酮压敏胶出售,常用的有:含胺药物适合性的硅酮压敏胶(BIO-PSA Q7-2920)和不适于含胺药物的硅酮压敏胶(Dow Coming 355医用压敏胶)。根据用户需要可以用适当溶剂来调节固体成分的初黏性。[3]
1.2热熔压敏胶:热熔压敏胶( hot mel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HMPSA)是继溶剂型和乳液型压敏胶之后的第3代压敏胶产品,以热塑性聚合物为主体成分,兼有热熔和压敏双重特性,在制备时不加入有机溶剂,在熔融状态下进行涂布,冷却固化后施加轻度指压
即能快速粘接,同时又能够比较容易地被剥离,不污染被粘物表面,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胶粘剂。热熔压敏胶是以热塑性弹性体为基体树脂通过加入增黏树脂、增塑剂、抗氧剂和其它助剂等混熔而成的一类不含溶剂的胶粘剂。低温型热熔压敏胶的使用温度低于140摄氏度,其在较低温度下比传统型热熔压敏胶具有更低的熔融黏度,能更有效地渗入棉芯,能耗低和不易烫破基材等特点从而明显降低了卫生用品的残留气味并且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来选择成本较低的原材料。国内对于低温型热熔压敏胶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4]优点:由于不含有机溶剂,热熔压敏胶制备的贴剂可以减少基质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于药物在基质中的释放,同时对皮肤的刺激性也大大低于天然橡胶;另一方面,热熔胶在制备时无需挥发有机溶剂,特别适合制备含有易挥发药物的中药贴剂。因此,热熔胶在中药贴剂新剂型的研发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促进药物渗透的方法
经皮给药的最大屏障是皮肤,所以药物要穿透皮肤起到预防或治疗作用,都要求药物有一定的透皮速率。一般情况下仅有极少数药物才能够奏效,大部分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满足不了治疗要求。因此,怎样促进药物经由皮肤渗透到血液以达到和维持一定的血液浓度而起到治疗作用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2.1透皮吸收促进剂:它是指能渗透进入皮肤并降低药物通过皮肤阻力的材料。常用的促进剂有二甲基亚砜,月桂氮酮,有机溶剂(如乙醇、丙二醇),脂肪酸及脂肪醇(如油酸),表面活性剂(如普朗尼克、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等。目前,促透剂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化学品,正逐渐转向天然产物和生物合成产品。研究还发现木瓜蛋白酶(papain)、壳聚糖(Chitosan)等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不同的促渗效果。近年研究认为氮酮促渗作用强,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毒性低,无副作用,可广泛用于透皮吸收制剂中。还发现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比如在萜类、生物碱、内酯中都发现了很多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有报道以肉桂提取物与另一芳香物提取物制得的C2-中药促渗剂,其作用比氮酮起效快[7]。透皮吸收促进剂配合使用有协调作用的,合用既可减少促进剂的使用量,降低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又可使主药量少而效倍
。[5]
2.2离子导入法:该法是利用直流电(通常>500mA/cm)将带电或中性药物粒子经电极导入皮肤,从而进入血液循环。该法特别适合于肽和蛋白质的透皮给药和那些用透皮促进剂难以奏效的药物。它能解决被动扩散机制下难以透过皮肤的一些药物的经皮给药问题,如:水溶性药物、离子型药物、肽类及蛋白质大分子药物等,并具有较被动扩散促渗能力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