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论论文

合集下载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方法论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方法论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方法论论文科学始于什么?摘要:第一,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

但更多的史实可以证明,“科学始于问题”。

第二,重大的科学突破往往始于凝练出重要的科学问题。

提出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提出了,即便你提出问题的人在有生之年没有能解决,其他的科学家或者我们的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会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凝练科学目标,凝练科学问题,在当代显得更加重要。

正文:有关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

但更多的史实也可以证明,“科学始于问题”,这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其实,观察、假说和问题常常是相互重叠的,可以是假说和问题指导观察,也可以是观察引发问题或假说,在科学史上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证据.在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观察往往先于问题或假说;当科学进入综合阶段,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日常经验越来越远时,直接观察更为困难,通过假说或发现问题来建立理论或指导实验和观察,已成为科学研究最常见的程序另外,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然科学本身是唯物主义的,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因此,研究自然科学为主要对象的科学哲学在若干观点上接近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是很自然的,例如科学哲学家福尔迈在它的专著《进化认识论》中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但又能被我们可知的外部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现实范围之间都有一种连续性(或准连续性)关联.由此可见,科学哲学并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格格不入,科学哲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借鉴和研究的方面,特别是科学哲学各流派对有关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的锲而不舍,细致分解,另辟蹊径的哲学思维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波普尔认为,从科学发展来讲,科学开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一些矛盾和不一致.第一,理论与观察不一致.第二,理论与理论之间不一致.第三,理论内部不一致有了这些不一致的问题,人们就要对它进行猜测,于是就有了理论.因此他才断言,\理论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这是波普尔的著名论断。

科研方法论文

科研方法论文
(二)理论方法
要达到完整的科学认识,仅仅运用经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科学认识的理论方法对调查、观察、实验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把原来属于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本质的、深刻的和系统的理性认识。科学研究法中的理论方法就是提供这种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与加工处理的步骤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数学方法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数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度量的事物或行为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作出具体规定与说明。例如可以用智力测验得到的IQ分数代表儿童智力水平等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
1.2科学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毕润成,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科学出版社,2008
3.周新年,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理论、技巧、案例,科学出版社,2012
2.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系统科学方法

科研方法论论文

科研方法论论文

课程报告摘要:科学研究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与思考,通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运用,从而获得非凡的科学成就。

关键词:科研认识方法精神正文: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科学是艰巨的、诚实的劳动,它启迪人们的智慧,培养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求实精神;科学是探索未来、创造未来的,它培养人们宏伟的胸襟,宽阔的眼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科学是同谬误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培养人们不畏艰险、不怕挫折、锲而不舍,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大无畏勇气;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行径格格不入,它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人们的献身精神。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局部或整体表现出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和作出客观的理性的认识。

科学来源于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以事实为依据,“求是”就是要找出事物出现的所以然。

科学的真实性更在于经得起实践的再考验,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和行为,都是非科学的。

现在我们说的现实世界(或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科学对灵魂世界或神的世界是持否定态度的。

然而,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历史过程来看,有神论是原始的,人们是从知识甚少的过程中生存过来的,这一过程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而人类认识科学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人类从有神论到认识科学,是思维认识的革命性飞跃。

今天谈科学和现实世界,包括宇宙整体的全部内容,自然也包括人自己。

所以,今天既有自然科学,又有人文科学。

两者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在我们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科学研究不仅对于科学工作者很重要,而且已成为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

量化一直是确立事物规律性最有说服力的手段。

科学研究方法论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论文

管理学院课程名称:科学研究方法论学生班级: MBA2011级春季班学生姓名:马伟峰学生学号: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浅谈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

是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一、科学的发展作为历史主义学派的泰斗级人物-库恩,他熟读历史,从以往的历史发展中寻找历史规律,如对科学动力学的分析得出科学为何发展,从科学逻辑学的研究得出科学哲学发展的规律。

科学前进的规律可循,人类正式采用以往的经验来指导面临的发展途径。

1、科学为何发展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知识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为了解(1一周后,(22、科学发展的规律(3)科学是连续与间断不断交替的过程。

二、科学的“范式Paradigm ”论文中的图、表中的文字以5号字为准,如排列过密,用5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5号字,但不得小于6号字。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其字号比图、表字号小1号,并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图序与图名应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序及表题应居中置于表的上方。

不用此信息时,删除此框。

1级标题:宋体4号字并加黑,顶左端页边距起书写,段前0.5行,段后0.5行;此级标题为根据需要可选。

1级标题:宋体4号字并加黑,顶左端页边距起书写,段前0.5行,段后0.5行;此级标题为根据需要可选。

1级标题:宋体4号字并加黑,顶左端页边距起书写,段前0.5行,段后0.5行;此级标题为根据需要可选。

科研方法论论文

科研方法论论文
刘耀彬2010以江西省为例利用uar模型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城市化综合水帄变化是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响应的格兰杰原因且城市化综合水帄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生态环境压力以及牛态环境响应都具有负的冲击效果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综合水帄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下降
湖北大学
Oosterhaven等(2007)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而Janicke等(1989)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关键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情况。
Grossman和Krueger(1995)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而Brajer等(2011)则得到了不一样的结论,他们的结论是由于具体污染形式的选取不同,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不一定存在倒“U”型关系。
关键字:城镇化、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计量经济学模型
1、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以城镇化建设为最显著的特征。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仅有15个百万人El以上的特大城市,到1990年这一数字达到31个,截至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65个,中国成为世界上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城镇化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由于人1:3、工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出现了显著的“城市病”症状。
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重点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从实证方面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结果。

科学方法论论文范文

科学方法论论文范文

科学方法论论文范文首先,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原则是客观性。

科学研究需要尽力排除主观偏见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追求客观事实的真理。

科学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strictly follow the evidence and the logical inferences therefrom, without regard to the result in which they may lead (Einstein, 1953)。

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可重复性。

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被其他科学家重复验证的,这样才能使得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因此,科学研究应该提供充分、准确、详细的数据和方法描述,以确保其可重复性。

这也是科学研究结果可以被其他科学家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前提。

科学方法论还强调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科学研究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形成一连串的科学发现和理论演进。

研究者应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充分的综述,确保自己的研究问题和方法与前人的研究相衔接,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积累和借鉴的基础。

另外,科学方法论注重实证性和可量化。

科学研究应该基于观测、实验和数据分析,以验证或反驳科学假设。

因此,科学研究需要进行设计严密的实验或观察,收集充足的数据,并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只有建立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科学研究的结论才能够更具说服力。

此外,科学方法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科学研究通常以问题为起点,通过理论研究、观察和实验来回答问题。

科学理论是指导和解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假设,而实践则是验证或推翻科学理论的手段。

因此,科学研究不能仅靠理论推演,而需要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

总之,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它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系统性、实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遵循科学方法论的原则和要求,以确保科学研究的效度和可靠性。

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论,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增加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

科学研究方法论 期末小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 期末小论文

摘要科学研究方法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中起着作用。

实例分析来论证是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本文以地抵押融资风险为例,运用数理分析与统计和计量分析来论证实证研究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实例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研究方面有着重要地位,使对经济现象的解读更加具体。

关键字:科学研究方法;实例分析法;经济研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简介实证的分析方法是获得资料的有效手段,使人类获得真理性认识的起点,但还需要人类对这些感性材料做出取舍,从中提升出对研究有用的东西,并充分发挥人类的认识能力,挖掘出事物的真正的本质,从而形成真理性的认识,用来指导实践。

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以地抵押融资风险为例论证实证研究方法的实践意义(一)探讨土地抵押融资风险的识别标准、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

研究方法:数理分析与统计和计量分析。

宏观层面上,土地资产价值的变化决定融资风险的大小,过量的土地供应、过快增长的土地价格在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加大了信贷风险。

(二)基本模型:Kiyotati and Moore(2002)t司通过构建动态均衡模型阐述了资产价值通过抵押机制对信贷风险具有显著影响。

这里借鉴该模型思路对土地资产价值与银行信贷规模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假设:经济中只有一种可抵押资产——土地,其供应量由政府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借款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作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以土地向银行抵押贷款获得所需资金,其贷款能力取决于土地的抵押变现价值;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报酬后的土地收益用于购买土地等投资支出。

那么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借款人的资金流约束和借款约束分别为:(式5)分别为期初、期末未偿还的债务。

由上式借款人的期末土地需求量为:(式6)分母代表借款人的净资产,如果土地收益小于期初未偿还的债务,那么因为债务的杠杆作用,净资产将对土地价格很敏感;而土地抵押变现价格是土地价格的一定比例,所以,借款人的土地需求量是土地价格的增函数。

科学方法论 论文

科学方法论 论文

科学方法论论文
科学方法论,是指研究科学知识体系和科学研究过程的哲学分支,旨在探究科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科学发展的历史变迁等问题,是一种以研究科学为主要对象的哲学思想体系。

科学方法论是统一各门科学的共性方法,是研究科学知识的来源、发展和评价的重要理论。

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关注的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本质问题。

其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科学认识基础、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学理论构建的原则、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的验证、科学探究的伦理道德等。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的科学方法是建立科学发展的基础,同时科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

科学家必须掌握科学方法论,才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有效地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等,从而推动科学发展。

目前,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

总之,科学方法论的意义在于指导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促进科学进步,加强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原则

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原则

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原则科研论文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原则对于研究的质量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原则,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撰写科研论文时做出恰当的选择。

一、方法论的选择科研论文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展开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论或方法体系。

合理的方法论选择能够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选择方法论时,研究人员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 研究目的与问题: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论。

例如,如果研究目的是了解某个现象的内部机制,可以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如果研究目的是对某个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观察方法。

2. 研究领域和范围: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论。

研究人员应了解所处领域的研究主流和经典方法,尽量选择与之契合的方法论。

3.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论选择还应考虑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式。

研究人员应确保所选择的方法论能够满足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要求,并且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是可靠和有效的。

二、研究设计的选择原则科研论文的研究设计是指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具体设计方案。

合理的研究设计能够保证研究的可比性和科学性。

在选择研究设计时,研究人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研究类型: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常见的研究类型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实证和理论结合的综合研究等。

选择研究类型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可操作性以及研究资源的可获取性。

2.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研究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研究人员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在选择样本时,还要考虑到样本的大小、分布以及合理性等因素。

3. 数据采集方式:数据采集方式是研究设计中另一个关键环节。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或混合研究等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

选择数据采集方式时要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4. 数据分析方法:在研究设计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

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

科学方法论题目: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日期:2013.6.17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摘要: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方法论逐渐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尤其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着指导作用,而其自身也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科学事实的获取中明白了机遇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我们只能是错过机会。

关键词:事实的获取科学观察科学实验观察机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论就像研究科学的一把利器,它帮助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而科学发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指望轻而易举便可达到目标,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并充分地利用这一反馈,才能不断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认识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

而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是可以重复的,不是某种偶然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因为偶然所见以为是真理,或许只是某一系列巧合下的一个假象。

像“铀具有放射性”、“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等等均是科学事实,“所有微观客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整个宇宙都在膨胀着”等等之类的普遍陈述,则不看成科学事实,而看成对科学事实加工提炼之后的理论论断。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获取科学事实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各种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根据那些已经认识的科学事实其预见以后发生的事实,这样才能发挥科学的解释力与预见力的功能。

科学实验和观察就是我们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

那科学实验方法具体是什么呢?科学实验方法是需要我们根据研究目的,使用一些科学仪器和其它的一些,人为地控制、模拟研究对象,来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可以人为地控制实验对象的变化,可以制造一些特殊状态,把对象放在这种状态下来认识,所以实验方法有其自身巨大的优越性,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使用实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当我们不确定某事的正确性时试一试,这其中就使用了实验方法,只不过简化了实验方法的一些步骤,实验方法一般需要实验的构思和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首先要明确目的,如观察某种现象,验证某种假设,制造某种客体,等等。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引言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科学家用来获取与创新知识的方法论。

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对于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科学性科学研究方法必须符合科学的逻辑和推理过程。

科学研究应该基于明确的假设和预测,并使用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来验证这些假设和预测。

客观性科学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采用客观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研究。

研究者应该尽量排除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

其他科学家应该能够按照相同的方法和步骤重复研究,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可重复性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可以验证和确认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可验证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验证的。

其他科学家应该能够通过使用相同的方法和数据来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可验证性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使其他科学家能够直接参与和贡献科学知识。

科学研究方法的常用步骤科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问题定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问题定义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研究者应该仔细思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确保研究问题是具体、明确和可操作的。

文献综述在进行具体研究之前,研究者应该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并避免重复研究已有的工作。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应该包括研究的样本选择、变量的测量和操作、实验设计(如果适用)等内容。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科学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规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践,对研究对象进行有效的观察、实验、推理等过程,以获取真实、可靠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以及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和系统性。

1. 客观性:科学研究要追求客观真相,摒弃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尽可能做到客观客观性。

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够被不同的研究者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相同的结果。

2.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其他研究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相同或相似的实验或观察,应该可以得到相同或类似的结果。

3. 可验证性:科学研究的结论应该是可验证的,其他研究者应该能够重复实验,验证研究者的结论是否成立。

4. 系统性:科学研究应该是系统的,遵循一定的科学规范和科学流程,而不是凭借偶然的经验和直觉进行推测和判断。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科学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包括观察、实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1. 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对客观现象的仔细观察和记录,获取一些关于现象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2. 实验: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些变量,观察和测量其他变量的变化,以找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搜集大量信息的方法,通过给被调查者提供一些特定的问题,研究者可以了解被调查者的观点、看法和行为等信息。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学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三、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一门学科,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社会现象和行为。

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是指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流程和步骤,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释和结论推断等流程,它们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够帮助科学家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结论,促进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科学家们通常会采用以下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观察和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假设和推断。

2. 观察研究(Observational research):通过观察和记录事件或现象的发生,以描述和解释其特征和规律。

3.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通过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来收集数据,以研究人们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4. 模拟研究(Simulation research):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拟来模拟和预测事件或系统的行为。

5.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现有的文献和资料,以总结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进展。

上述研究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满足具体研究问题的需求。

在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时,科学家们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研究原则,如建立清晰的研究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保证研究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并且在结果解释和结论推断时要尽量避免主管偏见和误导。

因此,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还可以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应用。

科研方法论论文范文

科研方法论论文范文

科研方法论论文范文首先,科研方法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研究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研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科研方法论能够确保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客观而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避免主观性的干扰和偏差。

同时,科研方法论也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即其他研究者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和条件重复实验,得出相似的结果。

科研方法论的正确运用能够有效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其次,科研方法论还能够帮助科学家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进而设计适当的实验方案。

科研方法论通过清晰的思路和结构,帮助研究者整理材料和资料,梳理问题的逻辑关系,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科学家可以借助科研方法论的指导,合理选择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科研方法论还能促进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科学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需要科学家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交流和合作。

科研方法论的正确运用能够使科学家的研究更加透明和可理解,使科学界建立起一套共同的研究规范和标准。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科研方法论,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以促进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共同进步。

常用的科研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

实验研究法适用于对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的情况,它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等方法来验证假设。

调查研究法适用于获取大量数据和观察现象的情况,它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文献研究法适用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对于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尤为重要。

此外,还有模拟实验、计算模型等方法可以辅助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角度。

总之,科研方法论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帮助科学家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并促进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科研方法论也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系列常用的科研方法,以帮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获取有效的数据和结论。

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科学研究方法是科学家和学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采用的一套系统化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化的方法来获得可复制的实证数据,以支持或证伪研究的假设或理论。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指根据经验和实际观察,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数据以支持或证伪研究问题的方法。

实证研究常用于验证已有理论或假设的有效性,或者发现新的关联或因果关系。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来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来验证研究的假设。

其次,横断面研究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横断面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数据,以获得当时的情况。

横断面研究常用于描述和分析群体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一次调查研究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和经济情况。

长期追踪研究是科学研究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长期追踪研究是指研究者在长时间内跟踪研究对象,并通过定期收集数据,观察和记录其变化和发展。

长期追踪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一种现象或问题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例如,长期追踪研究可以用于研究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另外,实验研究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是指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系统地改变独立变量,并观察和测量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因果关系,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进行相同或不同的处理,然后比较两组的差异。

例如,通过实验研究,可以确定一种新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最后,系统综述和元分析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系统综述是指对多个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回顾和整合,筛选出符合特定标准的研究来研究某个问题。

元分析是对多个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在更大范围上得出结论。

系统综述和元分析可以帮助将多个独立的研究集合在一起,提高统计效能,并得出更一般的结论。

例如,通过系统综述和元分析,可以总结多个研究关于某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提供一致的证据支持。

科学研究方法的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的论文

科学研究方法的论文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论,它涉及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各个环节。

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日俱增,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常用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的确立、假设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解释等。

问题的确立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者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问题确立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提出一个或者多个假设,用以解释问题的原因或者规律。

在假设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案,包括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等。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验证或者推翻最初提出的假设。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其实贯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常用的研究设计方法包括实验设计、观察性研究设计、问卷调查设计和案例对照设计等。

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等方法,来验证因果关系。

观察性研究设计则是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社会行为研究等领域。

问卷调查设计是通过问卷来收集数据,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大量的信息,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

案例对照设计则是通过对比不同病例或者受试者的数据,来研究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设计方法各有优缺点,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

数据分析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从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验证或者推翻假设。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来描述变量的特征和变异情况。

推断性统计分析则是通过从样本数据中得出总体的推断,通过检验假设以及估计参数等方法来验证或者推翻研究假设。

多元分析则是利用多元统计方法来从多个角度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科学方法论(科学研究中的战略和战术)(五篇材料)

科学方法论(科学研究中的战略和战术)(五篇材料)

科学方法论(科学研究中的战略和战术)(五篇材料)第一篇:科学方法论(科学研究中的战略和战术)第一章科学研究中的战略和战术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类似于打仗,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掌握科学研究的认识特征,以及作为社会活动的社会学特征;了解研究计划的准备、制订过程中存在着战略、战术问题。

为初次踏上研究道路者提供研究计划制订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科学研究的认识特征,以及作为社会活动的社会学特征;难点:战略、战术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解决难点的办法:结合具体的研究计划事例,分层次讲解两者关系。

第一节科学研究的认识特征和社会特征为什么科学研究要提出战略和战术问题?我们有两点根据即科学研究有两种特征:认识特征和社会特征。

它们一个来自科学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一、科学研究的认识特征或内部特征1、探索性科学研究活动就其内部的认识特征而言,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因此它的第一个内部特征就是:探索性。

由于探索的是一种未知的知识,这种未知知识的价值有大有小,因此也就有了科研人员选择、区别这些知识的差别,有差别就有了选择的战略和战术问题。

探索未知知识,还有一个主体问题,即研究者是谁?个体?科学家共同体(即研究小组)?抑或社会?相对不同主体,自然也有一个战略和战术的问题。

对未知的探索,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探索性的知识之所以“新”,必须是相对社会而言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新知识。

换言之,科学研究必须研究的对象和所获得的成果,只有相对社会而言是新的,才有价值。

而不能相对个人是新知识。

但是,作为研究者,最终总要落实在具体的个人上,这个个体的研究者,如何才能知道他的研究是“新”的呢,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呢?或是同时代的人也不曾做过的呢?此外,他能保证他的探索一定成功吗?(可以举许多案例,如水动机研究的失败,如意外的科学发现,如研究了别人已经研究过的东西,等等)2、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有第一个特点,所以给科学研究带来了第二个特点即不确定性。

论文研究方法(共5则范文)

论文研究方法(共5则范文)

论文研究方法(共5则范文)第一篇:论文研究方法(共)论文研究方法一、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思维方法数学方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信息研究方法探索性研究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数量研究法功能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二、具体论述1、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

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

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科研论文是学术界交流研究成果与思想的重要方式,而其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则对于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方法论的概念、科研论文中常见的方法论、研究设计选择等方面入手,探讨科研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设计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方法论的概念与作用方法论是指对于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和方法差异的理论与认识。

在科研论文中,方法论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确定、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

合理的方法论能够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有效性,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科研论文中常见的方法论在科研论文中,常见的方法论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

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研究对象有不同的方法论选择,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对于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实证和实证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或理论的一种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室实验等。

这种方法论适用于定量研究,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和统计分析。

2.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描写和解释的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和社会文化背景,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3.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指通过人工控制变量、观察结果和分析实验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的方法。

实验方法通常需要在实验室或特定条件下进行,可以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是指对于特定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提供详细和具体的情境描述,为理论建构和实践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设计选择的重要性科研论文中的研究设计选择对于实现研究目标和回答研究问题至关重要。

合理的研究设计能够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选择研究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目标与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是研究设计的基本前提,只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外文献综述
Sushinsky等(2013)认为世界范围内城镇化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退化,而且这种退化的规模和强度持续增加,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应该提高住宅密度,保留足够的空间给绿地和生物物种。Grmm等(2008)指出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区域生物的化学循环,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改变了气候特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和外来物种入侵等。Satterwaite(2009)则认为城镇化不是导致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由城镇化引起的城市人口聚集才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4、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存在规模效应,本文采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度量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规模。
5、环境保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是遏制环境污染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GDP占比来衡量环境保护力度的大小。
6、选择环境污染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我们可以采用污染物排放(产生)量来度量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污染物排放(产生)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大气污染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以及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理论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应从工业和生活两个方面来测度,但目前我国生活污染方面的统计数据比较匮乏。综合考虑数据的全面性以及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以下6类工业污染指标:工业废气排放量(亿标立方米)、气体污染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和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万吨)。为了消除由于人为主观确定目标权重所产生的偏误,我们可以采用熵值法测算城镇化和环境污染综合水平。
(4)缺乏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三者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往往聚焦于两两之间的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这两个方面。
文章在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针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展开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探讨与研究,主要从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和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这些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缺乏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的分析;缺乏对城镇化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全面、系统的对二者进行考查;在分析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时,往往将重点放在某一产业或者某一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三者的研究。这些不足和可改进的地方为本文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刘耀彬(2010)以江西省为例,利用VAR模型,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城市化综合水平变化是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响应的格兰杰原因,且城市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生态环境压力以及生态环境响应都具有负的冲击效果,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下降。
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重点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从实证方面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结果。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二)实证研究
1、模型构建
构建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的回归方程:
其中pollution表示环境污染水平,log(chanyejg)表示产业结构水平,log(avggdp)表示经济规模,energ表示能源效率,jinchukou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贸易开放,log
(renkou01)表示人口规模,pollupro表示环境保护, 表示截距项。这里将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的回归方程建立为二次函数形式,这是因为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国或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会依次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往往伴随着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而工业化往往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采伐以及废弃物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种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必然被新的模式取代。此时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持续上升,而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再上升甚至下降。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技术进步、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以及生产率的提高为特征,摆脱过去过于依赖资源、生产资料的高投入的方式,从而大大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综合考虑第一、二、三产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伴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国或地区的环境污染具有如下变动特征:先加重之后再趋于改善。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已愈显激烈,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同时这有利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剧增,这将导致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加大,同时为了解决城镇人口就业,造成日益严重的工业聚集,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工业污染加重,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因此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努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研究的重点。
Grossman和Krueger(1995)通过引入计量模型,利用42个发达国家的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城市经济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经济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Ehrhardt-Martinez等(2002)利用跨国数据样本检验城市化发展与森林毁林率之间是否存在EKC,证实两者之间确实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城市化水平达到40.50%之间时出现曲线的转折点。Deosthali(1999)运用生物气候指数拟合了城市局部气候如何受城市化的影响。York等(2003)通过改进IPAT模型和IMPACT模型,推导出能分解的双对数模型,将其应用到城市化与环境质量的实证分析中。
Oosterhaven等(2007)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而Janicke等(1989)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关键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情况。
Grossman和Krueger(1995)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而Brajer等(2011)则得到了不一样的结论,他们的结论是由于具体污染形式的选取不同,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不一定存在倒“U”型关系。
关键字:城镇化、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计量经济学模型
1、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以城镇化建设为最显著的特征。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仅有15个百万人El以上的特大城市,到1990年这一数字达到31个,截至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65个,中国成为世界上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城镇化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由于人1:3、工业不断向城镇集聚,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出现了显著的“城市病”症状。
3、国内外文献综述评述
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讨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进行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研究时大多数学者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实证角度进行论述,较少涉及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的分析,因此缺乏系统性研究。为弥补现有文献的上述不足,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三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以说明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
陈燕武(2013)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相互具有正向影响。原毅军和贾媛媛(2014)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表,将完全排放系数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大于产业结构,而第三产业是影响污染减排的最重要因素。万永坤等(2006)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动态地考察产业结构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
2、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1、经济规模。经济规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一方面,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对资源的投入需求也随之变大,使得环境污染状况加重;另一方面,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伴随经济总量的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扩大,人们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使用人均GDP来度量经济规模。因为相较于GDP总量,人均GDP更能反映出人们真实的收入水平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
(2)在实证研究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时候,往往用单一指标来代表城镇化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不能科学、系统、全面地解释二者之间的作用方向和方式。‘
(3)虽然关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进行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时,往往将重点放在某一产业或者某一行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从产业结构整体角度进行探讨。
2、能源效率。能源效率越高,越有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本文采用单位GDP能耗来衡量能源效率。
3、贸易开放。根据污染天堂假说,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存在替代效应,即通过国际贸易,污染密集型产业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由环境管制较强的国家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国家转移。本文选用贸易开放度,即进出口贸易额与GDP之比来测度贸易开放水平。
李姝(2011)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分析了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发现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显著相关,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城市化与废气污染和废水污染之间都呈现正相关性。王会和王奇(2011)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构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完全排污系数来阐释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和方式时,发现城镇化对工业化学需氧量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呈现持续的增效应,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湖北大学
《科研方法论》课程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