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教案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贺新郎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贺新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贺新郎》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分析诗歌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联,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1.2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贺新郎的生平经历、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分析作者的个人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布局,包括诗句、章节、韵律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
2.2 诗歌形式探讨诗歌所采用的形式和技巧,如比喻、象征、拟人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形式的美感和表达力。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3.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核心议题。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2 诗歌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情感的真挚和深刻。
第四章:诗歌意象与修辞4.1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4.2 诗歌修辞探讨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反问等。
引导学生欣赏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解读5.1 诗歌鉴赏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要素。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5.2 诗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第六章:诗歌创作技巧与风格6.1 创作技巧分析《贺新郎》中独特的创作技巧,如断句、省略、跳跃等。
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2 诗歌风格探讨《贺新郎》的诗歌风格,如抒情性、现实主义、现代派等。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语境7.1 诗歌与文化分析《贺新郎》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7.2 诗歌与时代探讨《贺新郎》诗歌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如何反映和评述时代变迁。
第八章:诗歌比较与评价8.1 诗歌比较与其他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分析《贺新郎》的独特之处。
(完整版)贺新郎(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贺新郎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概览】一、单元说明:艾青说:“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真情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
如果说美是诗歌的特质,那么真情便是诗歌的灵魂,闪耀在诗歌桂冠的顶端。
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所抒发的都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充满了对人性意识的尊重与对凡人情感的珍视,无论是爱人间的分别,还是普通的农家生活,无论是给女儿的葬歌,还是对妈妈的礼赞,都从不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读这些诗歌,会让我们唤醒自己的一颗博大的爱心,逃离庸常的意识,让我们体验丰富的人文内涵,扩大个人的生活感受,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学习目标:1、理解本单元每首诗歌的内涵,领会真挚亲情,读懂诗歌,读懂诗人,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2、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重点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对真挚情感的挖掘能力。
3、体会诗歌抒情的语言特点,在广泛联系课外相关题材诗歌的基础上,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精读】贺新郎1、预习质疑及感悟:学生预习阶段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解、疑问或思考、感悟及收获(略)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略)3、问题探究:问题一:请你理解课文,结合具体词句,联系作者身份和写作背景,展开合理想象,以第二人称方式把这首词展开,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散文片段。
参考答案: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
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
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
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
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
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
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贺新郎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贺新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贺新郎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贺新郎的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3)能够解读贺新郎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贺新郎的诗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贺新郎诗歌与其他作品的主题异同;(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品味贺新郎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贺新郎诗歌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认同和尊重;(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贺新郎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历史地位。
2. 诗歌内容分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贺新郎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象美,探讨其艺术特色。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文学鉴赏方法,深入解读贺新郎诗歌。
5. 诗歌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贺新郎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贺新郎诗歌的内容理解、艺术特色分析和主题探讨。
2. 教学难点:贺新郎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解读和修辞手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贺新郎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内容讲解: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贺新郎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象美,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讲解比较分析法和文学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深入解读贺新郎诗歌。
5. 诗歌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贺新郎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经典版)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叙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贺新郎教案这是贺新郎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贺新郎》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四思法”鉴赏诗歌。
2、品味诗词传达出的诚挚、深沉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细读文本,诵读品味重点语句;合作探究,体会真挚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伟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从景、事、人、情的角度鉴赏诗词;品味诗词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说,革命政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
但他自己却从没拿过枪杆子,笔杆子倒是须臾不离手。
毛笔、钢笔、铅笔,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
《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气霸气同在。
《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忧民苦乐共存。
毛泽东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英雄也有儿女情长,也有肝肠寸断之苦。
一起学习《贺新郎》。
2、背景介绍: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
毛泽东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是毛泽东诗词中真情流露最深切的一首,是一首长恨绵绵的寄思词,更是儿女情长与革命豪情相融合的佳作。
杨开慧,名霞,字云锦, 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
著名学者杨昌济教授独女。
192021毛泽东结婚。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
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工具书正字音,辨字形,通词义。
《贺新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贺新郎》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元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篇论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学生对于这部作品的学习,设计一套教案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
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 理解文本。
包括教师解读和讲解作品的背景、结构、语言特点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旨和情节。
2. 语言运用。
通过课文语言翻译和模仿、模拟仿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元曲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剧情分析。
通过剧情分析、角色解读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主题和情节,深入挖掘人物塑造、情感传递等方面。
4. 与现实联系。
通过对作品和时代背景的探讨,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教学设计一、导入与预设目标1. 教师简单介绍《贺新郎》的背景和文学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预设目标:⑴ 理解元曲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
⑵ 了解《贺新郎》的情节、主题。
⑶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其代表意义。
⑷ 了解元代社会的民俗风情。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元曲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
2. 了解《贺新郎》的情节、主题。
3.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其代表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元曲的语言和形式理解不深。
2. 对《贺新郎》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不够。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元曲的语言特点,如顿挫、合仄、对偶等,并依次进行例句解析和讲解。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语言模仿、模拟仿写,体会元曲语言之美,并展示自己创作成果。
3. 针对故事情节,教师简要介绍背景、人物关系,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互动,进行情节复述和讲解。
4. 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不同的人物进行角色解读,分析其性格、内心活动和代表意义,并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5.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元代社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背景,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
6. 课堂小结:教师概括今日上课内容,帮助学生回归主题,提高课堂效果。
教案---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积蓄了太多太深的苦闷,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的不得已的选择。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辛弃疾写这一类词时真正的心态。
后四句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
作业:
1.朗诵课文体味作者表达的感情。
2.结合辛弃疾作为词人的成就与作为爱国志士的功业两方面联系起来讨论他作为词人的“幸”与作为志士的“悲”。
3.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后记(经验、不足):
教案内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示
一、入新课
被称为“词中之龙”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辛弃疾是一位热血诗人,他的词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是中国诗词史上最杰出的作家。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刘克庄《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
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教学重点】1、感受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2、学习本词用典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
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
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蒲田一带)人,南宋著名的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
以荫入仕(受长辈庇护入朝做官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淳祐六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
任建阳县令时,曾因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得罪权贵,废置十年。
刘克庄所写诗词多感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
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读出节奏3、解读小序,了解背景1)齐读小序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3)具体分析。
小序:“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忧边”为全篇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
它不是对金而是对元,因为此时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
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
【素材】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本词的写作手法;学会自主鉴赏实词。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贺新郎》2、比较阅读《贺新郎》和《雨霖铃》的艺术手法三、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自主鉴赏诗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幻灯片1、2】[播放图片]2、让学生谈谈你所了解的(提问1—2名学生)3、【幻灯片3】教师用楹联谈:文韬武略人中龙凤铁骨柔情英俊书生(二)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1、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本词的写作手法;学会自主鉴赏实词。
(三)写作背景【幻灯片5】本词又名《贺新郎·赠杨开慧》。
1923年4月,从长沙调到上海工作。
6月到广州出席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错误的观点,使大会解决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在会上当选为委员、中央局委员及中央局秘书。
9月,他从广州回长沙展开反对湖南地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推动工农群众的运动。
1923年11月,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
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
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
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12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
(四)自主学习1、《雨霖铃》和《贺新郎》两首词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你读一读。
(请2-3名学生读)2、毛诗和柳诗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个方面?(五)合作探究1、说说毛诗和柳诗的异同。
提示:从描写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比较。
2、作者的两种不同情感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提示:置入诗境,合作品读静心品味,讨论鉴赏(六)拓展练习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和苏轼的《江城子》都是悼念亡妻的词,这两首词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请自选角度,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50-80字)(七)课后作业试着鉴赏李叔同《送别》(请自选角度,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附板书贺新郎情感意象基调表现手法儿女情长残月、汽笛沉闷、愁苦细节描写英雄气概昆仑激昂、高亢对比。
学案2:贺新郎
贺新郎【学习目标】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妙处。
2.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3.感受伟人的宽广胸怀,体味爱情的美好,认识人生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1.通过此作语言和情景分析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毛泽东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题材开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
在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方面,毛泽东诗词在继承了建安文学苍凉刚劲和宋代“苏辛”豪放派风格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伟人胸襟和植根于民间的丰富语言,开创了历代作家所没有达到的“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幽默、洒脱的艺术风格,把中国豪放派诗词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2.背景链接:1923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此时一别,生死难料,于是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了一首词给理解丈夫、深明大义的杨开慧。
【课堂学习】自主预习1.字音识记苦情重.诉( ) 寰.宇( ) 云翥.( )2.辨形组词⎩⎪⎨⎪⎧ 凄 萋 ⎩⎪⎨⎪⎧ 梢 鞘 ⎩⎪⎨⎪⎧ 翥 褶3. 近义辨析(1)倾听·聆听都有“听取”的意思。
倾听:多指上对下;聆听:多指下对上。
例句:①毛主席经常教导,共产党员干部要多方面________群众的意见。
②看着父亲干裂的嘴唇微微抖动,________那熟悉的呼唤,我紧紧地抱着父亲,悲痛地忍着眼泪。
贺新郎-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贺新郎-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1.理解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2.学习分析和欣赏诗歌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征;2.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征;3.赏析选段诗歌和散文,包括《登高》、《荷塘月色》、《沁园春.雪》。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历史背景、主题、风格等方面;2.阅读和分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本,分析其词汇和语言特点、字句结构等;3.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互动,鼓励他们分析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征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诗歌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比如胡适、徐志摩等;2.介绍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比如形式自由、语言简练、表现主观情感等;3.以《登高》为例,讲解其词汇、语言特点及意义;4.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分析。
第二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征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散文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比如鲁迅、茅盾等;2.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比如言语简练、语言朴实、表现现实生活等;3.以《荷塘月色》为例,讲解其词汇、语言特点及意义;4.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其他现代散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分析。
第三节赏析选段诗歌和散文1.教师选择《沁园春.雪》等名篇进行重点讲解,向学生介绍其历史背景和作品特点;2.要求学生在阅读后,结合课堂讲解,分析其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特点;3.通过讨论和分组分享,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高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和互动情况;2.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分析报告;3.作业质量和创造力。
六、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多做笔记,便于课后加深认识;2.需要老师抽出时间,帮助学生审视和改进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效果;3.要求学生自觉积累作品知识库,为今后学习和创作提供素材参考。
辛弃疾贺新郎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教案教案标题:辛弃疾《贺新郎》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辛弃疾《贺新郎》这首词,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
教学重点:1. 理解辛弃疾《贺新郎》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3. 学习辛弃疾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贺新郎》中的情感和意义。
2.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
教学准备:1. 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3. 学生课前阅读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堂展示设备展示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引起学生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辛弃疾这个词人有了解吗?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讲解辛弃疾《贺新郎》:1. 讲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让学生对他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析《贺新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贺新郎》中的情感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贺新郎》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写作练习:1.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可以选择与《贺新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创作。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提高写作水平。
课堂总结:1. 总结辛弃疾《贺新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辛弃疾的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辛弃疾作品的朗诵或表演,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贺新郎一、预习要求。
诵读词作。
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古代写离别的诗词)。
二、赏析语言,品评情感。
讨论如下内容,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1.疏通文句,比如词中重复出现而意义有所不同的词,“去”(离开),“共”(共同),“重”(反复,重新,分量多)等;理解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比如上阕、下阕表意的重点不同。
(该处不宜花太多时间)2.知人论世,结合当年毛泽东的多重身份(年轻的丈夫、革命者)来解析此词,还原词人真性情的一面。
问题设计: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哪些情感内容?仅仅是别情吗?(夫妻的缠绵、宽慰,革命者的豪气志向)比较鉴赏:选毛泽东的其他词作进行比较,如《蝶恋花·答李淑一》。
3.体会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手”怎样?“眉”怎样?(情态俱现)“霜”如何?“月”如何?(环境营造)“崩”“扫”更可见气魄。
重点是情感表达的方式,学会鉴赏。
三、深入思考,适当拓展。
设计问题:与其他诗作词作相比,同是写离别,有什么异同?比如和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李诗别友,多伤感、怅然;毛词境界更高,心胸更博大。
也许──葬歌一、预习要求。
布置学生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感知内容大意。
二、赏析语言,品味情感。
1.“也许”一词通常没有实在的意义,如果删掉一、三节中的“也许”,是否会影响表达的效果,为什么?(“也许”一词可表达不愿相信的苦情,去掉则显肯定、生硬)2.诗人选择了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秋天、墓地、亡女。
(符合环境特点,营造童话意境,可见父爱的沉挚)3.这首诗在用词、修辞方面都有巧妙之处,恰当地表达出诗人内在真情,结合诗歌语言加以具体分析。
用词方面,如“轻轻”“缓缓”等。
(父亲的怜爱、内心的沉痛)修辞方面,如拟人,“夜鹰不要咳嗽”“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等。
(童心稚拙,故作宽慰)三、自主研究,适当拓展。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贺新郎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
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贺新郎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分析贺新郎的诗歌结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 领会贺新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贺新郎的诗歌结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贺新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贺新郎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贺新郎,理解诗歌内容。
3. 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意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4. 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贺新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贺新郎。
2. 写一篇关于贺新郎的鉴赏essay。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贺新郎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句的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美的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鉴赏essay。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贺新郎及相关诗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情感态度变化: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评估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2.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诗歌创作和鉴赏经验。
3.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作品,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提高鉴赏水平。
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二)
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二)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
2.掌握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表达。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
2.练习在婚礼中使用常见的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
2.音频或视频素材:用于演示婚礼中的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
3.小组讨论的题目:用于学生练习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婚礼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婚礼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参加过的婚礼,分享其中的经历和感受。
2.呈现(15分钟)–使用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包括传统的结婚仪式、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用法。
–播放音频或视频素材,示范婚礼中的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3.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假设他们是亲朋好友,为新郎刘克庄准备一份祝福演讲。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演讲,并用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表达对新郎的祝福。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点评,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4.总结(10分钟)–回顾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强调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1.阅读并整理一篇关于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的文章。
2.准备一段婚礼祝福演讲,用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表达对新郎或新娘的祝福。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收集学生口语表达和演讲的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并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
2.学生将能够理解贺知章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3.学生将能够通过学习和分析这首诗歌,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节,主要介绍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同时详细分析了贺知章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2.理解《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和理解《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2.学生预习相关课程内容。
导入1.教师介绍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2.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唐代诗歌,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
演示1.教师详细介绍贺知章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写作情况;2.教师分析该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包括诗歌中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等。
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诗歌;2.学生参与讨论,对每句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进行解读。
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2.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复习和总结。
评估1.学生提交关于《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诗歌的个人分析;2.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估和点评。
参考资料1.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2.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唐代诗歌教材。
《贺新郎》教案1
《贺新郎》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
(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2、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我们学过不少毛泽东诗词,其中能够被我们所识记的大多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学目的要求】1. 把握辛弃疾纵横挥洒、慷慨激昂的词风。
2. 了解辛弃疾爱国报国的创作基调。
3. 了解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的概括。
【重点、难点】1. 词中所蕴含的沉郁感情和报国理想。
2. 典故、比拟及双关语的使用。
3. 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味。
4. 辛词“以文为词”的特点。
【所用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在南宋初年金兵占领地区,目睹金贵族统治者对北方人民的蹂躏,从小就深深地埋下了对金贵族的仇恨。
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弃疾组织了两千人的一支抗金队伍,在济南南边的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军中任“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部下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营,辛弃疾这时正被派往南宋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讯,随同手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闯进金营,生擒张安国,率领被张安国裹胁的耿京旧部万余人,突破金兵的包围封锁,投归南宋。
这时,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主张对金屈膝言和的人得势,辛弃疾和他们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过了六七年,他又写了《九议》。
他系统地批驳了一些人散布的抗金必败的荒谬论点,提出了他的一整套抗金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但都没有被南宋统治者采用。
南宋统治者派辛弃疾任了几处地方官,辛弃疾在各地也都积极从事抗金事业。
他任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知州时,使地处前线的滁州的萧条的经济得到明显的恢复。
他任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知府和湖南安抚使时,建立了威震金兵的“飞虎军”。
任福建安抚使时,积极储备粮食和计划建立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晚年任镇江(在今江苏)知府时,配合韩侂胄北伐,作了许多军事准备。
可是南宋统治者不支持他,百般排斥打击他,在南归后的四十余年中,先后被免官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瓢泉(在今江西铅山)等处二十余年。
《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难重点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教材分析辛弃疾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词风悲壮,感情激烈,与苏轼并称为豪放词风的双子星座。
相对苏轼的“无病呻吟”而言,辛弃疾的豪放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人生经历的基础的。
南宋王朝的隐忍苟活,边境金军的侵略威胁,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人生坎坷的深沉感慨,壮志难酬的痛苦悲愤,这一切都成就了辛弃疾,成就了辛弃疾的豪放悲壮。
在辛弃疾的词中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感,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生动的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讲解辛弃疾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教学步骤:一.题解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
《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
一百一十六字。
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二.写作背景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赴福建提点刑狱任。
绍熙五年(1194)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
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次年江西铅山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
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三.具体讲解1.请分析“甚矣吾衰矣”中所蕴含的情感。
讨论明确:此句语出《论语·述而》,词人的这一声长叹,是因为国家被侵,人民受辱,自己却只能退隐瓢泉,壮志难酬;这一声长叹,道出自己豪情依旧,却已英雄迟暮;这一声长叹,既饱含了他壮志无法得以实现的无奈,又凸显了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渊明神交的快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教案
高二语文组熊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学习赏析诗歌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式】下发导学案,生自读品味,分七个小组,讨论并展示,师引导点拨
【教学用具】录音机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分发导学案。
学生朗读诗歌,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收集送别诗三首,自己试写一首小诗,以备课堂交流。
、明确展示程序:小组抽签——交流讨论——板书——代表结合板书讲解——补充或质疑——小组评价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播放电影《杨开慧》主题曲导入。
二、各小组代表抽签,并将抽签结果标在黑板上。
三、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将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四、各小组代表结合板书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一)探究一——诵读:怎样读好这首词?
(小组代表讲解朗读要领,试读——读后请同学提意见——齐读——给该小组评分——听录音)明确:上片和下片的前句要读出词人告别爱妻时愁苦、凄然、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故需语速缓慢,声调低沉。
从“凭割断愁丝恨缕”开始,尤其是在结尾部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声调要高扬才能够显出诗人的豪情和气概。
(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词的名家范读录音,进一步感受《贺新郎》的魅力。
(二)探究二——绘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用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画面。
(小组代表结合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再现场景——评价——给该组评分)
(三)探究三——悟情,之一:中国诗歌讲究“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在《贺新郎》这首词里边,诗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呢?
(先由一小组代表发言——补充或评价——给该小组评分)
明确:这首词好就好在把儿女柔情的缠绵和革命激情的昂扬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
探究三——悟情,之二:刚才,我们在鉴赏这首词的时候发现,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寓于景物、细节或画面之中,以此来传递自己的感
情。
请在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你读过的诗词,谈谈你们的感受。
(另一小组代表发言——补充或评价——给该小组评分)
明确:作者用“挥手”“凄然相向”“热泪欲零还住”的细节,来传递自己的离情别绪。
借景抒情,作者用“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用苍凉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凄苦的心境。
“愁思恨缕”采用了一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手法,将自己那无边的愁思比喻成具体的“丝”和“缕”,将离愁用丝缕来比喻出来,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四)、探究四——拓展:古人分别之际,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别或留别。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都有哪些呢?。
请选择二首送别诗,探讨送别诗一般表达了怎样的离愁别绪。
(二小组依次进行:代表展示——赏析——齐读——评分)
、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
、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借送别言志。
这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五)、探究五——运用:月末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别离,用适当的表达技巧,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
(代表展示——自评——朗读——点评——评分)
五、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贺新郎》的学习,不仅知晓了伟人柔情的一面,而且也对古代诗词中送别诗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概括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未来的学习中有备而战,战而胜之!
最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贺新郎》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