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正式版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旨在加强对职业危害现场的检查,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工程施工现场等。
三、职责和权限1.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
2.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
3. 各部门负责自身工作区域的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四、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内容1.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源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等。
2. 对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等。
3. 对职业危害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包括温湿度、噪音、照明等。
4. 对职业危害事故和职业病案例的调查和分析。
五、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程序1. 制定职业危害现场检查计划,并经批准后下达。
2. 按照计划进行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确保检查全面、准确。
3.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4. 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的报告和登记保管。
六、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频次1. 高风险职业危害现场每月检查1次,重大风险职业危害现场每季度检查1次,一般风险职业危害现场每半年检查1次。
2. 对于发现职业危害问题较多、整改不到位的工作场所,将加大检查频次。
七、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的记录和报告1. 对每次职业危害现场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查内容、发现问题、整改措施等。
2. 检查记录应当签字确认,并有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字。
3. 检查结果报告应当清晰、准确地反映职业危害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八、职业危害现场检查结果的处理1. 对于发现的职业危害问题,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
整改不到位或存在重大隐患的,责令停产停工,直至问题解决。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三篇)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及评价,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本单位的雇员、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等。
第三条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第四条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目标是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第五条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及评价由专门的职业卫生监测部门负责。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第六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接触途径、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等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定和监测。
第七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测定、实验室分析、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等。
第八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达到以下要求:(一)监测方法科学可靠,准确评价危害因素的浓度、接触途径、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等;(二)监测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危害程度;(三)监测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及时更新。
第九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步骤包括填写监测申请表、采样、分析、结果评价和报告。
第十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应及时向有关职工和管理部门进行通报,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第三章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第十一条职业危害因素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职工的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的需求。
第十二条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接触程度;(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引发的职业病;(三)评价现有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四)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包括检查、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环境测定等。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本(六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度修订和落实监测及评价工作。
二、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危害岗位、监测点进行辨识,尊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检测意见,确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名称、接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____、检测点名称及检测内容和检测周期。
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分级。
三、单位应设置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实施日常监测和报警。
五、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耳塞等相关个体防护用品。
七、单位有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需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由安监部门备案批复;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预评价报告由安监部门审核批复后,设计单位应当编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计专篇,严重危害的项目需进行设计____和批复,才能____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由单位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和____竣工验收,控评和竣工验收资料报安监部门备案;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需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报安监部门审核,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五篇)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危害防治情况,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确保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通过职业危害检查及时发现职业危害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危害检查方式1、职业危害检查应贯彻负责人检查与职工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检查、职工自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
2、日常检查每日进行,季节性检查每季度首月进行检查,节假日前后检查是在节假日前一天及到厂后第一天上午进行检查,专业检查在每年____月份进行。
二、职业危害检查的内容1、查思想。
查对职业危害防治的认识是否正确,查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心是否强,查对忽视职业危害防治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敢于斗争。
2、查制度。
查职业危害防治的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查职业危害防治的制度的执行情况,有没有违反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的现象。
3、查现场环境。
查生产现场作业环境是否达标,是否违反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制度。
4、查职业危害标志。
查生产场所是否有职业危害标志,标志是否齐全,位置是否合适,是否存在破损,模糊不清等现象。
5、查职业危害设施。
查职业危害防治设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附件是否齐全。
6、查隐患整改。
查工艺、电气、设备、仪表是否合理,防患措施是否到位,隐患是否及时整改。
-1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二)是指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展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的一套规范程序和管理体系。
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危害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类职业危害,以及工作环境、作业设备等方面的潜在风险。
2. 隐患排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发现职业危害隐患,如不安全设施、使用不当的化学品、危险物品堆放等,以及职业病防护措施不到位、工器具缺乏维护等问题。
3. 隐患整改:对发现的职业危害隐患进行整改,确保及时消除或控制,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如更换设备、加强防护措施、教育培训等,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厂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在本厂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监督检测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本厂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并在厂务公开栏公示。
五、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整理后,存入本厂职业卫生档案。
六、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班组,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七、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八、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2)是一种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旨在对职业病危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职工患病或受伤的各种因素。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我们制定了这份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全面、科学的检测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进一步改善劳动环境,保护职工的权益。
二、检测目的与范围1. 检测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评估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检测,可有效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2. 检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体员工,包括办公区域、车间、生产线、仓库等各类工作场所。
三、检测内容与方法1. 检测内容:(1)各类物理因素的检测:如噪音、振动、光照强度等。
(2)各类化学因素的检测:如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粉尘等。
(3)各类生物因素的检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各类人因因素的检测:如工作强度、劳动时间、工作姿势等。
2. 检测方法:(1)资料搜集法: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物质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
(2)现场检测法:利用专业仪器对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3)体检与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职工的体检和问卷调查,了解职工身体状况和主观感受。
四、检测标准与评估结果1. 检测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例如:(1)噪音标准: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作场所噪音限值。
(2)空气质量标准: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
(3)工作强度标准:根据工作内容合理确定工作强度。
2. 评估结果: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
对于不合格的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五、改善措施与效果评估1. 改善措施:(1)根据检测结果,针对不合格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案。
(2)改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工作布局,增设防护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 效果评估:实施改善措施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确保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职业危害检查及奖惩制度(4篇)
职业危害检查及奖惩制度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人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危害或威胁的因素。
职业危害的存在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查及奖惩制度势在必行。
一、职业危害检查制度职业危害检查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检查,旨在发现并解决职业危害问题,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1. 检查内容(1)工作环境检查:包括作业场所的通风、照明、温度、湿度、噪音、震动等环境因素的检查,以及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和处理情况的检查。
(2)工作过程检查:对员工的工作操作流程、工艺方法、工作量、工作强度等进行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
(3)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检查:通过定期体检、健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早发现、早预防职业病。
2. 检查方法(1)定期检查: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检查,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一次,以确保对职业危害的检查覆盖面广。
(2)不定期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较大职业危害的工作环节进行检查。
(3)特殊检查: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检查结果与处理(1)检查结果的通报:将检查结果向相关部门和责任人通报,要求限期整改;对涉及到的员工进行个别通报,告知危害因素和防护方法。
(2)追责备案:对未按规定整改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备案,记录在案。
二、职业危害奖惩制度职业危害奖惩制度是指通过对员工和企业的行为进行激励和惩罚,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1. 奖励机制(1)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经过评选和表彰的先进个人,在遵守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积极参与职业危害检查和改进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者。
(2)安全工作先进团队:经过评选和表彰的先进团队,在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宣传培训、职业危害检查和改进工作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者。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防备和掌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损害,确保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作业场合,包含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第三条本制度由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执行,并由企业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和帮助实施。
第四条订立、修改和解释本制度的权力归属企业管理负责人。
第五条全部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不得违反或绕过规定。
第二章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责任和义务第六条企业管理负责人应当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责任,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的开展,包含但不限于:聘请合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引导作业场合的环境改善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控工作。
第七条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应当帮助企业管理负责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具体职责包含但不限于: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跟踪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动,提出相应的防备和掌控措施。
第八条全部员工应当乐观搭配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或拦阻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章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第九条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订立作业场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和周期,具体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不安全化学品、粉尘、噪声、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的内容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监测结果应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与合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合作,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
第十二条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当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出国家标按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检测和掌控。
第四章监测结果的处理和掌控措施第十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企业管理负责人和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并依照相关规定妥当保管监测记录。
第十四条当显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出国家标准的情况时,企业应立刻采取掌控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调整工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供应个人防护设备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系统
一、客观的
为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的伤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职业危害检测主要包括车间a、乙类仓库。
三、责任
委托佛山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本企业
安全部负责对外协调和安排检测事宜。
四、程序
1.本企业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每年8月份委托佛山市职业病防治
所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在公告栏中,使员工了解职业危
害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检测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这样,测试机构可以提取真实样本,并得出符合真实环境的测试结果。
3.检测点要全面,所有检查点均应抽样。
4.对检测有异常(即超标)的项目安全部要发放"整改通知书"进
行整改,企业还必须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项目进行规划,限期完成,并
在整改完成前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5.所有测试记录应由安全部门存档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永久
性保存。
五、相关记录
《隐患整改通知单》AQ-AB-B15
《测试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一、我公司按照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二、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三、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四、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五、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七、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2)1. 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2.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包括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例如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
通过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排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健康标准。
3. 职业病定期检测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以评估其与职业病相关的健康状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检测制度。
下面是一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的大致流程:1.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计划。
确定检测的对象、方法、频次和责任部门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计划,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包括空气中的有害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的浓度、噪声水平、照明强度等因素的检测。
3. 样品采集和检测:采集现场照片和视频,并采集空气、水、土壤样品等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准确的数据。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的程度。
5. 风险评价与防护措施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6. 定期复测与监督: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复测,监督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对作业场所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的基本流程,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根据不同作业场所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二)一、前言职业病是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行为下,由于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工人发生的一类疾病。
在作业场所中,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要求1. 目的: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旨在全面了解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为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2. 要求:(1)制度适用范围广泛,涵盖各类作业场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2)制度包含详细的检测要求和报告程序;(3)制度要求在检测过程中保护工人的健康和权益;(4)制度要求相关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5)制度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健康保障员工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维护员工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本企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并针对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职业危害检测内容和周期。
三、职业危害分类和检测项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和岗位,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化学品危害、尘埃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放射性危害、电离辐射危害等。
具体的检测项目如下:1.化学品危害化学品检测主要包括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监测,具体检测项目包括:(1)职业有害物质浓度检测(2)有害气体浓度检测(3)化学品残留检测员工接触化学品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尘埃危害尘埃危害检测主要针对环境尘埃含量的监测,包括:(1)总尘检测(2)粉尘检测(3)特殊粉尘(如石棉等)检测员工应佩戴护目镜、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清洗。
3.噪声危害噪声危害检测主要针对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含量进行监测,包括:(1)工作场所噪声(2)机械设备噪声(3)高频噪声员工应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清洗。
4.振动危害振动危害检测主要针对员工长时间接触振动的情况进行监测,包括:(1)整体振动(2)局部振动员工应定期接受相关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5.放射性危害放射性危害检测主要针对员工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情况进行监测,包括:(1)γ辐射检测(2)α辐射检测主要在有放射性源的岗位进行检测,员工应佩戴防护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6.电离辐射危害电离辐射危害检测主要针对员工接触电离辐射的情况进行监测,包括:(1)X射线(2)γ射线(3)微波辐射员工应佩戴防护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接受相关健康检查。
四、员工职业危害检测的周期每个员工根据所在岗位和接触职业危害的程度不同,具体检测周期如下:(1)高风险岗位:每月检测一次(2)中风险岗位:每季度检测一次(3)低风险岗位:每年检测一次五、检测报告和处理对于检测出的职业危害程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相关员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1)调整工作环境(2)更换合适的防护用品(3)对接触职业危害较大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六、违规处理对于不按照本管理制度执行职业危害检测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模版
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作岗位和从事各类劳动活动的职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适度为原则。
第二章职业危害排查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危害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第五条职业危害排查包括以下内容:(一)对职工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二)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特征,排查可能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三)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四)确定职业危害的管控措施和防护设施。
第六条职业危害排查的具体步骤:(一)制定职业危害排查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二)收集职业危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三)进行现场勘察,了解职业危害状况;(四)评估职业危害的影响及危害程度;(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防护设施;(六)编制职业危害排查报告,并及时上报;(七)评估职业危害排查效果,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章职业危害治理第七条本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危害排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八条职业危害治理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执行和监督;(二)防护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三)职业危害因素的替代或减少措施;(四)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控制;(五)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九条职业危害治理的具体步骤:(一)制定职业危害治理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措施;(二)落实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确保防护设施的有效使用;(三)监督职业危害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四)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施;(五)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替代或减少措施;(六)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需求得到满足;(七)定期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演练。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职业危害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一)对职业危害排查情况的复核;(二)对职业危害治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的检查;(三)对防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情况的检查;(四)对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管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规范并有效管理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与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管理工作,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生产。
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及相关工艺的危害因素的检测与管理。
三、术语与定义1. 职业卫生:指保护和改善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预防工作相关疾病和职业性损伤的学科和活动。
2. 危害因素:指在生产活动中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
3. 检测管理:指对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改善的管理活动。
四、检测管理机构与职责1. 设立检测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管理工作。
2. 检测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1) 制定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2) 对生产设备及相关工艺进行危害因素的检测;3) 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危害因素的检测;4) 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5)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6) 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报告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7) 组织员工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
五、核心内容1. 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1) 对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2) 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3) 对员工的工作操作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4) 对各类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威胁程度。
2. 监测与控制措施1) 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2)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3) 进行现场改善,消除或减少危害因素的源头。
3. 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1) 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体检;2) 根据体检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保持作业场所的良好工作环境,作业场所应建立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以下是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1. 职业危害评估与监测(1)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评估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与健康状况。
(2)定期进行作业场所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噪声、震动、光照、温湿度等因素的监测,确保作业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1)对于职业危害评估发现的危害源,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确保危害因素不对员工造成伤害。
(2)建立相应的通风、排尘、除尘等系统,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清洁、无尘。
3. 岗位责任和培训(1)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各岗位员工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并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对危害因素的认识和控制的能力。
(2)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1)配置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如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安全出口等,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
(2)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并对员工进行正确佩戴和使用的培训,确保个体防护装备的有效性。
5. 事故报告和调查(1)对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进行及时的报告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找问题所在,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建立事故信息反馈和改进的机制,及时通报事故处理情况,并对改进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
6. 再认证和监督检查(1)定期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进行再认证,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制度和措施的正确执行。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正式版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和岗位。
第二章职业危害预评价与监测第三条在建设项目启动前,应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四条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噪声、粉尘、振动、有毒有害物质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第五条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给施工单位和劳动者,同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善建议,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三章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第六条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第七条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并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正确使用。
第八条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如采用环保材料、降低作业噪声、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等。
第四章应急救援措施第九条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确保在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能够迅速处置和救治伤者。
第十条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培训,提高他们的急救水平和应对能力。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一条监督检查部门应定期开展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控工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将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违反本制度规定且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其他未尽事宜,由项目相关方协商处理。
本制度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解释。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制度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制度1. 引言为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卫生与安全,维护和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制定了《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的实施,促进职业卫生管理的落实和提升。
本文档详细描述了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2.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范围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涵盖以下几个方面:2.1. 环境因素检测•氛围空气检测:对办公室、工厂车间等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包括有害气体、颗粒物、温湿度等参数的检测和评估。
•噪音检测:对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符合安全和卫生标准。
•光照度检测:对工作场所的光照水平进行检测,确保满足员工工作的视觉需求。
2.2. 生产设备检测•机械振动检测:对生产设备的振动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减少对员工健康的不利影响。
•辐射检测:对生产设备产生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员工的安全。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物质检测: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估,帮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物因素检测:对可能存在的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细菌、病毒等。
3. 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工作流程3.1. 准备工作•确定检测项目和范围:根据工作场所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确定需要进行的具体检测项目和范围。
•确定检测频率: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检测的频率和周期。
•制定检测计划:编制详细的检测计划,包括检测时间、地点以及相关人员的安排等。
3.2. 检测工作•仪器设备校准:确保使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在工作前进行校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收集: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采集并收集相关样品和数据,包括有害物质的空气样品、噪音数据等。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采集到的样品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3. 报告和措施•生成检测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所检测项目、结果和建议措施等。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伤害,提升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同时,本制度还旨在加强对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的管理,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执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本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的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三、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 公司的主管部门需要负责制定和完善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2. 各部门的负责人需要负责组织和指导本部门的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3.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工作,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
四、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工作内容1. 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日常检测,包括对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期检测,如粉尘、化学物质、噪音、振动等。
2. 对职业危害因素接触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检、问卷调查等,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对使用的工艺、设备进行日常检测,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
4. 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日常检测,如防护用品、通风设施等,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五、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的频次和方法1. 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的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得少于每年一次。
2. 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方法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六、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结果的处理1. 如果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纠正,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对检测结果正常的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反馈,做好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七、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结果的通报和宣传1. 公司应定期向员工通报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的结果和措施,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
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种管理制度,旨在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在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检查以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的目的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通过实施现场检查,可以发现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风险,查明不符合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惩处和整改。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检查范围:包括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和环节,例如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2.检查内容:包括工作场所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以及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3.检查方法:可以采用现场勘查、查阅档案资料、采集样品进行化验等方式进行检查。
4.检查责任单位:可以是政府相关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或专门的职业危害现场检查机构。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提高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推动企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并要求其进行整改,以达到预防职业危害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正
式版
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为了加强职业危害现场检查工作,更好地履行职业危害监察的职能,制定本制度。
二、现场检查工作管理制度包括三方面:现场检查工作管理,职业防治设施停运检修的请求、报告及批复管理及工作档案管理。
三、现场检查工作管理
现场检查的内容:
1、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2、现场警示标语情况;
3、应急救援设施完好情况;
4、通讯报警装置运行情况;
5、职工个人劳保用品使用情况;
6、各职能部门、生产区队执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情况。
四、现场检查的人员及时间
1、矿领导牵头组织,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成员参加,每季度进行检查一次。
2、职业危害防治专(兼)职管理人员每月组织检查一次。
3、专业科室、区队负责人,对本专业、本区队作业范围每周检查一次。
五、现场检查要求:
1、职业防治科要制定各项目检查内容表,检查时对照项目逐一检查。
2、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写明违章事实,履行告知制度;
3、检查要全面,无死角。
包括粉尘、噪声、热害、有害气体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查。
4、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发现的安全隐患可直接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各作业区接到整改通知书要认真整改,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5、检查的每一个作业场所,必须作好详细登记,每次检查都必须对前次检查登记的问题进行复查。
6、检查记录、隐患整改通知书等由职业防治科整理成台账,存档。
7、检查出的隐患必须按“三定”原则
落实整改,并做好跟踪考核,确保隐患及时保质保量完成。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