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李 琪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 该文阐述了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及全球化,并对吉登斯现代性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现代性;吉登斯;制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08)08-099-02

作者简介:李琪(1981.4~),男,安徽省淮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收稿日期: 2008-03-28

安东尼・吉登斯,当代西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思想脉络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用结构的二重性来阐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试图以此来消除社会学理论中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学整体主义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学个体主义的二元对立。

1 现代性的重建

(1)现代性问题是西方社会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西方社会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康德、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哈贝马斯等学者都对现代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吉登斯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把现代性当作一个问题来处理,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他对现代性的自我理解和批判。

他认为现代性需要重建。他指出,在20与21世纪之交,作为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现代性(其过去的发展和现时的制度形式)又重新出现了。社会学与现代制度之间的关联早以为人们所意识到,但我们直到今天才发现。这些关联不仅比以前所意识到的更为错综复杂,而且,对现代性本质的再思考必须与社会学分析的前提之重新建构并行展开方才有效。何谓现代性?吉登斯对此作了多方面的界定,他认为“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形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现代性是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在吉登斯看来,现代性的确立与实现过程就是所谓的现代化过程,现代性实际上就是现代工业社会。(2)吉登斯对现代性的重建,建立在对西方社会思想各种学派的批判性总结基础之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社会进化论,主张断裂的现代史观。进化论认为历史

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趋势,存在某种决定历史变迁的机制。对此,吉登斯进行了批判,认为社会进化论是一种对社会历史及其变迁的歪曲错误的解释。吉登斯指出,人类历史没有一幅进化论的“外观”,而如果硬要将人类历史塞于这样一种模式中,我们就不能准确地理解这一历史。

吉登斯强调,人类历史是以某种断裂为标志的。他主张对现代史作非连续性的解释。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并非是传统的延续和社会组织生长的连续过程,而是一种社会延续性的断裂,是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组织方式的产生。他反对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一个从以往的社会类型中不断进化而来的高级组织形式,而是一个具有全球意涵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在西方的政治革命共同作用之下历史发生“断裂”的结果。断裂性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在吉登斯看来,断裂是指“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现代社会变迁的速度、范围和深刻性都是以往社会所无法比拟的。二是反对“一元制度分析”,主张“多元制度分析”。以往的社会学理论总是趋向于把某一制度性因素当作现代社会变迁的冲突性动力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特点。吉登斯认为这种“一元制度分析”是在倡导一种还原论,是社会进化论的一种体现。它虽然能分析解释许多社会现象,但不能解释整个现代社会,不能全面把握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模式的现代性。现代性在制度层面上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必须从多维度才能理解现代性的性质和特征。

为此,他创建了理解现代性的四维度模型。(1)资本主义。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出现,首先是一种现代经济秩序,即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创立。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7][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

(谢灵芝编、徐爱民校)

商品生产系统。它发展市场经济,开展资本积累与资本竞争,推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它以对资本的私人占有与无产者的被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这种关系构成了阶级体系的主轴。(2)工业主义。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就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分工对自然和人类的主体行动所创造的环境的改造。其主要特征是机械化大生产。在机械化大生产中借助大量无生命的资源生产商品。(3)监督。监督指的是在政治领域对主体人口的活动进行监督。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国家行政人员的控制能力巨大扩张。(4)军事力量。现代性的“断裂”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民族——国家在自己的疆域内对军事暴力工具成功地实施垄断性控制,使政治中心获得军方的稳固支持和强有力保障。

2 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及全球化

(1)吉登斯指出:“我们要想充分了解现代性的性质,就必须摆脱先前的社会学的种种视角,而必须对现代制度的特别动力学机制和全球化范围作出说明,并解释其与文化断裂的性质”。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动力源于时空分离、社会关系抽离化与反思性的制度化。在前现代社会,时空是联系在一起的,空间和地点也总是相一致的,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是受到“在场”的支配。但到了现代社会,时间被标准化了,时空的紧密关系被打破,时间从空间中分离出来。与此同时,空间与场所也出现了分离,在场的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为在时空意义上的缺场的东西所取代。时空的分离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关系抽离化。所谓抽离是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情景中挖出来,然后使社会关系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再联结或再重组。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关系摆脱互动的局部性背景,在时空跨度上不确定的伸延开去。

与传统相比,个体行动者或社会行动者不再以本地的经验和传统为中介,而以来自不在场的专家系统的知识为中介,对社会生活进行反思性监控。知识成为制度组成和转型中的一种建构要素。

“现代性就是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

(2)现代性的动力机制不但使现代社会的性质与规模和传统社会截然分开,而且还能横跨广阔的历史舞台不断向全球扩张,出现全球化现象。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正内在地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吉登斯把全球化定义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性连接起来,而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的,反之亦然”。

“全球化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随着全球化过程的不断展开,不但时空伸延、社会体系脱域以及社会关系反思性重组的程度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现代性的四种制度维度也相应地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制度,出现了国际性的劳动分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体系以及世界军事秩序。现代性在全球的扩散,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与风险,如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破坏、极权的增长、核冲突和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面对现代性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吉登斯认为,人类并非无能为力,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做出直接的回应。“尽管我们受到了严重问题的困扰,我们仍然能够而且应该动员起来以降低它们的影响或者战胜它们”。为此,吉登斯提倡积极参与的社会行动。只有各种社会运动如劳工运动、生态运动、言论自由和民主运动、和平运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认为“作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重要性的激进卷入模式,社会运动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指针”。

3 吉登斯现代性理论评价

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在西方社会理论界独树一帜,为人们认识现代性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新视角。

(1)吉登斯对现代性理论的建构是宏大的。吉登斯在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基础之上,重新审视现代性。把现代性分为四个制度性维度,建构了四维制度分析模型,开辟了现代性研究的多维视角,对现代性作出了诸多独创性的阐释。他把战争或暴力纳入现代性的分析框架之中,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现代性更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理解是折衷的。吉登斯不像哈贝马斯那样坚定地捍卫现代性的合法性,但也不赞同某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那样简单地以“后现代性”取代“现代性”。吉登斯认为“后现代性”是一个尚待认识的条件,而不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现代性”是一个远未完结的过程。虽然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社会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重大的变迁,但这些变迁并没有使西方社会超出现代性的范围,而只不过是现代性变得更加纯粹、更加典型和更加激进。作为一种对现代性之超越的“后现代性”有可能到来,但时间却是在将来而不是现在。尽管后现代社会可能是一个更加良性的社会,但由于现代性的潜能尚未充分展示,因而现代性更为积极的一面应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吉登斯超越了狭隘的现代化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从现代性的起源和制度层面来看,现代性是西方化的过程,因为作为现代性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组织—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都是在欧洲历史的具体情境中产生出来的。但就现代性的实质和倾向而言,现代性不可能是西方化的,而是全球化的过程。一些事情如生态问题、战争问题、经济问题在前现代社会看来似乎无关紧要,而在今天它们往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现代性的全球化赋予我们对事物看法一种新的诠释,使人们具有一种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情怀。

参考文献

[1] 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 2000.[2]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 陈华兴.现代.现代性.后现代性[J].浙江社会科学,2006

(6).

(方 达编,郑丹丹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