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课稿

合集下载

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一、走进文本《孔子拜师》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精读课文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 线索非常清楚。

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

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

文章的语文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走进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孔子、老子就更加肤浅了。

这个单元是很好的学习内容,所以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资料,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广泛地阅读实践,让学生走进孔子、老子。

并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文本。

三、教学目标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四、预设教学流程板块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ǐ)2、播放2008.8.8日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广场上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吟诵《论语》,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进孔子。

《孔子游春》说课稿

《孔子游春》说课稿

《孔子游春》说课稿各位领导:我执教的是六年级的语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课题是《孔子游春》。

【教材解读】本课是一篇游记,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孔子乘“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适时组织弟子“游春”,并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润物无声,善教至极;随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情浓至极。

文章辞章俱佳、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设计理念】本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笔者以教材为载体,让情感为知识伴奏,与学生一道随孔子游春。

情随境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向往真善美;不仅传授做人的道理,更应真情自溢,喷洒春光春雨;通过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能够学会并运用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要认识就行,不一定要会书写。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优美,同时也感悟一下孔子通过河水对弟子的教诲,并从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与自己日后的为人处事。

【教学重点】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下面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首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孔子的知识,在学生的讲述情况下,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

《孔子游春》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孔子游春》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孔子游春》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孔子游春》优秀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课题是《孔子游春》。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能够学会并运用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要认识就行,不一定要会书写。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优美,同时也感悟一下孔子通过河水对弟子的教诲,并从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与自己日后的为人处事。

其中目标一和二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三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下面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将主要通过“四读”即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检查朗读、开火车读和默读分段实现让学生能够读通课文,了解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首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孔子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讲述情况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

紧接着就安排四读:一读是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以扫除字词障碍。

二是检查朗读,指名要求学生按照自然段和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朗读课文,其间,要抓住时机来认识一些容易读错的字“眸”、“畔”;以及“茵、澜”是前鼻音;“洋”是后鼻音等。

同时在检查朗读的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内容、查字典、同学交流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司空见惯、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侧耳倾听、推辞、深奥、意味深长……”等词语的意思。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古人谈读书一、古人对读书的看法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观念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他们认为读书是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更是对人类文化底蕴的探究。

在古代,读书常被谈及,经过千百年的积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儒家、道家、佛家等流派都写过关于读书的课文、散文、美文、碑铭等,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著作。

下面是几位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1.孔子:“侍於君子有三愆:言不及之,已之所愆也;言之不尽也,未之所愆也;言之有馀也,尾之所愆也。

人皆有所好,而我好书,故云‘不违我好者,乃为吾友’”。

孔子在《论语》中谈到了自己非常喜爱读书并以此为荣。

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民更好地认识文化底蕴,也能够让人拥有更为丰富的灵魂,深化个人的美好性格。

2.韩愈:“今之世,士之成见,多于游毫不精,博览群书,此时之过不妨宜刻而诛之”。

韩愈在《进学解》中明确地贬低了博览群书的习惯。

他认为,读书应该注重于精读和实用,不宜沉迷于过多的书本上,以至于对书中的内容不能真正理解。

3.王阳明:“读庄氏,不离其道;读《礼记》,可以知世间之事;读《史记》,可以知因果报应”。

王阳明则更加倡导现实意义的阅读。

他认为,读书无关于书以及它背后的作者,而更加关注于书中的精神和内容。

只有掌握了书中的精神,才能真正理解文化底蕴,更好地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生活。

二、古人如何看待读书的作用在古代,读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各位古人对于读书的认识不仅表现在自己的言行中,更是形成了丰富的评价和解读。

下面是他们对于读书的几种不同的作用的看法:1.刘向:“读书者多,而为许多下乘之才也。

然读书一事,非宜以妄语轻之,一天地之人何人不好名,何人不好利?故读书宜深思远虑。

”刘向在这里强调了读书者所扮演的角色。

他认为,读书的人都应该有很高的素质,远高于那些不懂得阅读的人们。

他还指出,读书是一种以思考、探究为主的活动,而非单纯的抄袭和逃避。

2.欧阳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欧阳修则引用了这篇名言,强调了读书对于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孔子拜师》说课稿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孔子拜师》说课稿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孔子拜师》说课稿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材料
《孔子拜师》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孔子与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哲学、文化、道德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阐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1. 孔子的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和历史人物,是中国封建社会社会文化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强调道德、仁爱、学问和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以达到心灵的完善。

孔子的政治思想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赞赏和尊重,他提出的“仁政”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主义政治的最高成就。

孔子认为,仁爱是一种道德智慧,是人类生存必需品。

在孔子看来,仁爱是人类之间产生的感情关系和交往,是人的本性和内心情感的表现。

他主张,人应该从内心发出仁爱之心,实践仁政,以达到人类和谐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他还提出,政治领袖应该注重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是创造了人类的过程。

学习、知识和智慧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而教育是传递知识和智慧的必需手段。

2. 老子的思想老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了人类应该追求自然的平衡和和谐。

他认为,人类应该放弃权力和物质享受的追求,追求冥思、净化内心、保持内在的平衡。

他的思想强调道、无、一、空、静等概念,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很重要的思想流派。

老子的思想非常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

他认为,人类应该摆脱生命执着和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他的思想主张,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追求精神上的深层感受和体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完美协调。

老子的思想里,还强调了“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哲学理念。

他认为,人类应该追求心灵平静和自身淡泊,这是人类最高的境界。

他的思想崇尚“虚空”、“自由”、“不求”,这些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

3. 孔子和老子的区别两位思想家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不同流派。

孔子与大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孔子与大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孔子与大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孔子曾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传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通过说课的方式,介绍如何在大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中融入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一部分:导入与目标导入: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名言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体现了学生应有的态度,即勤奋好学、乐于提问和虚心向他人请教。

我们在课程中将以这个名言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一态度来学习语文。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2. 分析孔子的名言,并理解其含义;3. 探讨如何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来学习语文。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提倡“礼”、“仁”、“孝”、“忠”等道德观念,这些思想构成了他的教育核心。

我们将通过幻灯片、视频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思想在今天的意义。

教学内容2:孔子的名言解析我们将选取孔子的几句名言,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进行解析。

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分析这些名言的内涵,并展示他们的理解。

引用孔子的名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与安排教学过程1:导入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首先,我将通过展示孔子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解释,并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2:孔子的教育思想接着,我将使用幻灯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礼”、“仁”、“孝”、“忠”等。

在介绍的过程中,我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实词,如“息、斥、益、固、绳、赞、服”等,并能够识别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和他对教育的贡献,理解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 介绍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2. 回顾孔子生平:孔子三岁时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也离开人间。

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

二、预习指导1.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读音问题,能够顺利朗读全文。

2. 学生整理文中通假字,如“匪、知、盖、监”,指出古今异义词,掌握文言句式。

三、预习检查1. 学生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 学生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四、深入学习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孔子的言行和他的教育理念。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理解他对教育的贡献。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他的人格魅力。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学习总结,评价学生对孔子及其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孔子世家赞》。

2. 相关孔子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课稿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课稿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说课稿说课人:李纯纯说教材:本单元所选课文位于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新课标学习任务群。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说学情:高二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学过文章,对文章内容已经会背诵和默写,对文章思想已经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这节课的定位应为复习课。

说教学:作为复习课,设计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教学难点:1.文化经典研习练习2.文化经典的现实意义,立德树人,传承经典,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写作水平说教法:讲解复习和提问默写复习法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突出重难点,用讲解、提问、默写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知识内容:重点一:基本文言知识(重点字词句、文化常识、思想内容)重点字词句:《论语》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 )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3.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

”4.子曰:“君子喻( )于义( ),小人喻于利。

”5.子曰:“见贤思齐( )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6.子曰:“质( )胜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 )重而道远。

仁以为( )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 ),吾往( )也。

”(《子罕》)9.子曰:“知( )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学琴》说课稿范文模板定稿3篇(《孔子学琴》说课稿范文模板定稿课文)

《孔子学琴》说课稿范文模板定稿3篇(《孔子学琴》说课稿范文模板定稿课文)

《孔子学琴》说课稿范文模板定稿3篇(《孔子学琴》说课稿范文模板定稿课文)下面是分享的《孔子学琴》说课稿定稿3篇(《孔子学琴》说课稿定稿课文),以供参考。

《孔子学琴》说课稿定稿1《孔子学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正确认读课本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课前预习:读熟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生词。

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电脑出示孔子画像师:同学们,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孔子。

你对他有所了解吗?(学生展示资料)幻灯片介绍孔子的资料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

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

其学说以“仁”为核心。

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风气,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著作有《论语》。

2.师:孔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为?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内容一起走进孔子。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孔子向谁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结果怎样?(课文主要讲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琴的故事。

向师襄学习。

学琴中他刻苦练习、不断追求新的弹奏境界。

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生字、新词标出来,我们等下来学习。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孔子与老子说课稿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到处呈现其永久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进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育同学对民族文化的骄傲感。

【课程标准】一、学问目标: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二、力量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育同学分析和归纳问题的力量;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育同学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力量;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同学增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见;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教法与学法】高二同学有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肯定的思索的力量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力量。

但依据本课的特点,同学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爱好,所以教学中我实行“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

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学问观点、看法、熟悉和看法、情感,最终得出结论,猎取历史的启迪。

这样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育了同学合作学习的力量。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同学思索回答下列问题使同学熟悉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孔子与老子孔子的学说支配同学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家乡曲阜的照片有一位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关心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同学阅读教材、思索,得出结论同学通过角色扮演,很简单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见,这样既把握了学问,又增添了同学口头表达的力量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奉献的内容表格〔老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支配同学填写表格有关内容同学回忆和阅读教材,思索、归纳同学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见,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孔子与老子孔子思想的影响 (课件展现图片)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同学周游列国,盼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见。

孔子家语说课稿

孔子家语说课稿

孔子家语说课稿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文献,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就《孔子家语》这一经典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为大家呈现出孔子的智慧和为人处事的思想。

第一部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家语》中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孔子的政治理念展开,他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修身,端正内心,注重德行修养。

只有内心纯正,才能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并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其次,家庭的和谐也是孔子关注的重点。

他倡导儒家家教,主张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和睦相处。

孔子认为,和谐的家庭是培养下一代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孔子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

他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德行和行为示范,君主才能获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进而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孔子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和警示案例来阐述这一思想。

第二部分:“教育重于一切”在《孔子家语》的第二部分中,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实现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孔子提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鼓励人们通过良好的教育来提高自身素养,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师道尊严和学习的精神。

他倡导师生关系的亲密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孔子认为,只有自觉刻苦的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第三部分:“修身齐家治国的行动指南”在《孔子家语》的最后一部分中,孔子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行动指南,以帮助人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的目标。

首先,他提到了“三纲五常”,即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等。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恪守分内之责,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孔子还提及了“仁者爱人”、“孝顺父母”等原则。

他鼓励人们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同情心和善良品质,并坚持孝敬父母,孝顺长辈。

最后,孔子还提出了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说课稿

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说课稿

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上这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这一主题由两个话题组成,分别是至圣先师-----孔子、司马迁与《史记》。

今天我主要为大家展示的是第一个话题《至圣先师-----孔子》,课文插图呈现了孔子的讲学生涯、主要着作《论语》和曲阜孔府,旨在让学生粗略了解孔子的形象及道德思想,并知道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令人敬仰的地方;教科书还引用了两则出自孔子的着作《论语》中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道德思想和。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孔子让路说课稿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孔子让路说课稿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孔子让路说课稿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孔子让路》说课稿教材分析:《孔子让路》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两千年前,孔子在学生的陪同下途径郑国,路上被一个叫项橐的孩子用碎石烂瓦堆砌的一座“城池”挡住了去路。

开始,孔子叫孩子让路并责怪孩子不懂礼节。

可项橐却反问孔子,“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 。

孔子想,孩子是把摆的城池当做真正的城池,当然是车绕道过去,自己还不如这孩子懂礼节,便心平气和地夸奖孩子说得对。

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项橐在礼节上可以做他的老师。

于是,师生驱车绕“城”而去。

故事内容有利于教育学生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 10 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孔子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析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对话中体会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人。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四、教法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就必须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明白道理,从而达到攻破难点的目的,我采取思考表演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通过多种教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tuó)。

古圣贤,尚勤学。

”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一个谁和谁的故事呢?(二)出示挂图,简介孔子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

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中贤人 72,皆为当时各国栋梁。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孔子拜师》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

本组课文以《孔子拜师》入手,一方面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用语文的阅读让孩子对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了古代伟人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另一方面从语言特色说,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课文的小提示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是学习后面课文比较典型的范文。

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

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

教学目标: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

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

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

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

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孔子的教案

孔子的教案

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学会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历史人物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通过对孔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学会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历史人物和思想。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

(2)介绍孔子及其时代背景,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孔子的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方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3)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孔子思想的特点。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讨论:分组讨论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孔子
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孔子思想的特点。

说课稿

说课稿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说课稿黑河市第四中学宁晓华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节课中讲述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过程与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思想的学习,感受这一人物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美德的认同感。

(2).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

3、教材重点与难点因为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我将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做为本课重点;因为初一学生从未系统地学习过历史,所以知识储备有限,而且还没有掌握学习这一类型的历史问题的方法,所以将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做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法和学法都进行了精心的设置。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我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让历史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我再分析一下学情。

三、说学情初一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应设置情境让他们体验到历史,把有意义的问题以有意思的方式提出来。

基于以上分析,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因为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了解孔子,感受他的魅力,所以我用“孔子学院”的标志导入新课。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导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并系统总结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点。

本文将以《论语》中的十二章为背景,探讨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

第一章:学而篇这一章开篇即表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一生。

他提醒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和品德。

这一章还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做一个善良、贤明的人。

第二章:为政篇这一章主要探讨了君主的职责和执政之道。

孔子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道德标准来进行政治施政。

他主张,以德治国,以仁爱待人民,通过道德引导人们的行为,使国家繁荣富强。

第三章:八佾篇这一章主要记载了孔子参与八佾的典礼活动,并思考了周礼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必须恪守礼仪规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第四章:里仁篇这一章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以仁心为核心,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并要有恻隐之心。

这种仁爱的行为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五章:公冶长篇这一章记载了公冶长问孔子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孔子回答说人的品德是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君子具备正直、诚实、宽容和谦虚等诸多品质;而小人则反之。

这一章告诉人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第六章:雍也篇这一章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子路的对话。

子路问孔子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孔子解释说,要做到克己复礼,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会拒绝不正当的诱惑。

其次要恪守礼仪,按照仪式规范来行事。

这一章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第七章:述而篇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强调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学逝乎等。

他还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等思想,这些观点指导着人们在学习中保持谦虚、勤奋和坚持的态度。

第八章:泰伯篇这一章讲述了孔子与泰伯的对话。

《孔子学琴》说课稿

《孔子学琴》说课稿

《孔子学琴》说课稿《孔子学琴》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鲜明,课文通过具体描述孔子学琴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生动的表现了孔子顽强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

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毕恭毕敬、诚恳、炉火纯青”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交流资料更好地学习课文,走近孔子。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多媒体直观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出示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完全置身于与伟人直面对话的情景,拉近学生与课文人物的距离。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发散学生思维,我注意让图文并茂的课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问题教学法:以“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炉火纯青”的这一问题统领全篇来设计教学主线,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引导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朗读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自读品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稍快的速度默读,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积极评价中不断升华感悟,突出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是小学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

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任务小组合作探寻答案,完成任务.三学生课前准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

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笫一课时:掌握生字新词,感知全文,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笫二课时:理解重点句子, 深入了解关于孔子的四件事。

三、说教学过程
《孔子》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质疑导向。

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

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


探究体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2:不喝“盗泉”水
故事3:谈“识人不易”
故事4:晚年读《周易》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
第三个故事
分角色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

“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带着理解齐读。

3)第四个小故事
边思考边勾画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3.学习升华。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本文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你又学到了他什么思想呢?(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由此,经过学
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要做一个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