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参考!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解题)本篇以篇首句的首二字为题,主要在记述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讲述大道之理。
篇幅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分段处理。
主旨在从时间、空间的局限说开去,引出相对主义的理论,贯彻其返真离俗的主张。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一),两涘渚崖之间(二),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三),望洋向若而叹曰(四):“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五);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六),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七),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八)?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九),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解说(一)“泾流之大”:“泾”通径,直也。
“泾流”直冲的水流,形容其奔腾之势。
(二) “两涘渚崖之间”:“涘” 水边。
“渚” 水中的小洲。
(三)“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旋”转也。
或以回头为释,已有人指其非是。
因河伯之来,正面向大海,不能回头与海若交谈。
又有以改变其骄傲神色为释的,但“旋”之为转,只是回旋,不是改变,故亦非是。
初中语文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以下是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秋水》庄子及门徒〔先秦〕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原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翻译: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
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
原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翻译: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
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减少。
《庄子·秋水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庄子《秋水》
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 古:到了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古:特指黄河 今: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古:在这个时候 今:连词,表示承接 古:面孔 今: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懂得大道的人,见识广博 或有专长的人
今: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气
若 ①望洋向若而叹 ②以为莫己若者 闻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②少仲尼之闻 见 ①不见水端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始 ①河伯始旋其面目 ②始吾弗信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 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 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 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 言之矣!"
郢人
•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有个楚 国的人把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但白色的泥土好像苍蝇 的翅膀那么薄,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石匠人挥动锛子好像疾风一样掠过,听任他砍削白点,鼻尖上 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楚国人站在那里不 改变脸色。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也为我这 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即使这样那么,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 人世,我没有什么人可以用来做搭档了!我无法与人论辩了!"
课堂练习
想一想
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 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doc
《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庄子》外篇·秋水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外篇·秋水作者:庄子及门徒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标签:标题]篇一:《庄子·秋水篇》译文《庄子·秋水》翻译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的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的小洲,激起奔腾的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的形状。
黄河的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的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见识也很短浅,伯夷的道德也不高尚。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的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的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的高人)。
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的高人笑话了。
”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的限制;乡间的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的制约。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的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的变化。
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的。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
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的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的粮仓之中细碎的米粒吗?世间的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庄子·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本文整理了《秋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真正有学问的人是虚怀若谷的,觉的自己有许多不足,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一经比较就会展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
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祖上迁至宋国。
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
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秋水节选翻译及原文
秋⽔节选翻译及原⽂秋⽔节选翻译及原⽂ 选⾃《庄⼦·外篇》,《秋⽔》篇。
庄⼦,姓庄,名周,字⼦休(亦说⼦沐),宋国蒙⼈。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学家。
创⽴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物之⼀。
下⾯就是⼩编整理的秋⽔节选翻译及原⽂,⼀起来看⼀下吧。
秋⽔(节选) 朝代:先秦 作者:庄⼦及门徒 原⽂: 秋⽔时⾄,百川灌河。
泾流之⼤,两涘渚崖之间,不辩⽜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顺流⽽东⾏,⾄于北海。
东⾯⽽视,不见⽔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望洋向若⽽叹⽈:“野语有之⽈:'闻道百,以为莫⼰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之难穷也,吾⾮⾄于⼦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之家。
” 北海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理矣。
天下之⽔,莫⼤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不虚;春秋不变,⽔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吾未尝以此⾃多者,⾃以⽐形于天地,⽽受⽓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之在⼤⼭也。
⽅存乎见少,⼜奚以⾃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之在⼤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处⼀焉;⼈卒九州,⾕⾷之所⽣,⾈车之所通,⼈处⼀焉。
此其⽐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之所忧,任⼠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多也,不似尔向之⾃多于⽔乎?” 参考翻译 作者:佚名 译⽂ 秋季的霖⾬如期⽽⾄,千百条⼩河注⼈黄河。
⽔流宽阔,两岸和⽔中洲岛之间,连⽜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这⾥。
顺着流⽔向东⽅⾏⾛,⼀直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的尽头。
庄子《秋水》原文
外篇·秋水译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庄子秋水古诗文
庄子秋水古诗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畾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庄子》秋水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④。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⑤,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⑥,望洋向若而叹曰⑦:“野语有之曰⑧,‘闻道百⑨,以为莫己若’者⑩,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1),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4)。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7)。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9)。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0);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21),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24)!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26),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7)?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28);人卒九州(29),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 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34)。
伯夷辞之以为名(35),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6)?”〔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秋水》。
秋水,是本篇开头二字,用作篇题。
秋水,华北的雨季在秋天,雨季一到,河水暴涨,称为秋水。
时至,按季节到来。
时,指时令、季节。
②百川,泛指河流的众多。
川,河流。
河,黄河。
③泾(jing京)流,畅通无阻的流水。
泾,通。
④两涘(si似),两岸。
渚(zhu主),水中的沙洲。
崖,高岸。
《庄子·秋水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务虚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埃皮纳勒区教导也。
今尔自身利益崖涘,观于大海,无之尔帅,尔将可以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无人知晓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无人知晓何时已而合于;春秋维持不变,水旱无人知晓。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容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其身天地,而帮佣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到太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觑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矣;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矣。
此其比万物也,有如豪末之是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杜畿,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广,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辨别不明。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指出天下的美景都分散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奔跑,一直抵达北海,面向东看回去,看不出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发生改变他倚的神色,走跌仰头着海神若感叹说道:“俗语所说的'晓得的道理很多了,便指出没谁能够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道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闻(有人)指出仲尼的学识太少,伯夷的义行不应该倚重。
已经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小至难以诸般,如果我没走进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取笑。
秋水(原文)庄周
秋水(原文)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jīng,通"径")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通“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完全译文秋天的河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河神欣然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朝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乎河伯转变了原先欣然自得的面貌,抬头仰视海洋对着海神若感叹道:“俗话有这样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呀。
并且我曾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仁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垠,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面前就危险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本主旨——道家生存哲学
小大之辨与人自身的局限性 人类认知和价值判断的洞见 超迈的人生境界
五、思考与讨论
《秋水》所阐发的哲理,在学习、生 活中,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五、思考与讨论
结合《论语》、《庄子》的具体篇目 谈谈孔(儒)庄(道)对中国文学(文化) 之影响
庄子和孔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影
2010年获选《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释古之魅
《先秦诗文史》所论范围从广义来说,也是这片
人类文明初开、万事万物尚还活泼可喜、车未同 轨书未同文的非大一统天地,与两部《诗经》著 述一样,都是“《诗》意”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 人文气象——扬之水论罢《诗经》又来写《先秦 诗文史》,并非偶然,乃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 属于先秦社会、文学的研究课题,共同组成她有 意识地构筑的一个带个人化色彩的精神世界;她 近年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构筑这个精神世界,是 一种情结,更是一番心意:体现着对文明源头的 眷恋、爱惜,并由此关注到我们曾经有过而终于 消逝了的美好。
第二层问答 破除小大之辨绝对化的新成见。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超
脱旷达的人生哲学。
寓意: 三个类比,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拘于虚说明 人的认识受到了空间 的限制 笃于时说明 人的认识受到了时间 的限制 束于教说明 人的认识受到了见闻 的限制
响于后世的文学,也是如此。可以说,孔
子是把人放在一个历史的社会的秩序里,
庄子则把人放在宇宙的生命的秩序里。孔
子系心于日用伦常中的人生,庄子关怀着
天地大化中的人生。孔子是为人之道,庄
子乃为生之道。孔子奠定了根基,所以是
深厚。庄子拓展了视野,所以特别有着精
神世界的广大。“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即与天地同体也,与造化同运也。发之为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 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 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 格。
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 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 话的形式展开,阐发了一些深刻 的道理。
《庄子》共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 十一。
该书内篇为庄子独创,外篇为庄子后学所作。 名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泾流之大”“不辩牛马”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 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 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 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 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三、艺术特点
1、哲理与形象的结合 整体性寓言形式
寓理于意境描绘 2、运用比喻说理 3、宏肆有力的语言气势
“井蛙”、“夏虫”、“曲士”三句是排比, “四海”、“中国”、“万物”三句是排比, “五帝”、“三王”、“仁人”、“任士”四句 也是排比。北海若的话几乎都是由排比句组成的。 排比句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一连串同构句式的大 肆铺陈,造成行文的一种滔滔莽莽、宏肆张扬、 铿锵有力的气势。“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 多?”“不似碧空之在于大泽乎?”“不似梯米之 在于大仓乎?”“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此 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都是反诘 句。本文的反诘句,不仅加强了肯定无疑的语气, 而且与排比句统为一体,双重累加性地强化了语 言的气势和说理的力度。
Hale Waihona Puke 文,在孔子,是触处皆实理;在庄子,便
触处皆幻相。
参见:扬之水《先秦诗文
史》
扬之水,1954年生,原名赵丽雅,浙江诸暨人。醉心文史,博学
多识。扬之水系其笔名,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不流 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1970年初中毕业,于北京房山县山区 插队。回城后在北京市王府井果品店上班,开过卡车,卖过西瓜。 1979年,调往民间文艺研究会负责图书馆工作,博览群书,自学成才。 80年代曾考入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至1996年间担任《读书》编 辑,与金克木、张中行等著名学者相往还,被称为“《读书》四大金 钗”之一。1996年起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深入 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 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 著有《脂麻通鉴》、《终朝采蓝》、《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 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等书,并发表多篇论文, 讲过的《诗经》选读获得好评。考据精确,言辞优美,造诣深厚,被 称为“京城三大才女”之一。
以上为第一层问答 万事万物皆有局限。 对人类的妄自尊大给予嘲讽。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 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 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 坦途,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 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 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 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 以定至大之域!”
大海在天地间 → 小石小木在大山
四海在天地间 → 礨穴在大泽
中国在海内
→ 稊米在大仓
人 比 万物 → 豪(毫)末在马体
作者运用援譬设喻的方式,连类而及,层见迭出,说明了:
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宇宙无穷,认识无尽。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 此矣。
先说河,再说海,再说天地万物,
关于道 庄子哲学 庄周梦蝶 自由之龟 大鹏高飞九万里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历史地位 庄子语录
二、课文
寓言:
寓言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 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寓意为 本体把抽象的道理寄寓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 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 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 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 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 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二部分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河 伯。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二个层次是说与天地、阴阳相比,大 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自满;第三个层次阐发世间 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道理;第四个层次是对伯夷、 仲尼的“自多”进行嘲笑。
《秋水》一篇的意理结构十分严谨。与文章所阐析的 认识的无止境问题相适应,作者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 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生发无穷的论说方法。
庄子认为,人的认识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 “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通过上述三
个方面来分析河伯“自以为大”的原因,阐述了: 人的认识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的道理。
而庄子想借此寓言说明的哲理还不止于此。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就 可以从更大的范畴里来阐述深刻的哲理了。
秋水
庄子
学习要点
一、庄子 二、课文 三、艺术特点——浪漫主义散文之源头 四、文本主旨——道家生存哲学 五、思考与讨论
一、庄子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宋国蒙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 子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 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鼃:同“蛙”。虚:同“墟”,指处所。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 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 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 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 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马体乎?五帝之所连, 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 多于水乎?”
这是由小到大、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先说海比河大,再说天地比海大,由此得 出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结论,这是阐析事
理 由 个别 到 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
的方法。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又可分为两个 层次:第一个层次展现河水满涨的景象,突出河伯沾沾自 喜;第二个层次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突出河伯感悟到见 笑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