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探究案答案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要求】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素养】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政治认同)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公共参与)【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难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中华传统文化的评价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情境探究】探究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
当然,《道德经》里诸如“道法自然”“无为无执”等理论用在生命修养上是大智慧,但用于解决现实的、时代性的问题便不契合,这需要我们辩证地区分不同层面来看待。
分析材料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探究二:某村原是空心村,土地闲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但是它与拥有5 000年历史的半汤农耕文化渊源深厚,农耕文化元素丰富。
该村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出组合拳:成立合作社,让闲置土地成为花海;成立免费电商培训中心、农创基地,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元素,辅之以现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开发农耕工艺品,修改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建立二十四节气馆;等等。
这些措施使该村面貌一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课时检测(有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题4分,共计3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A、社稷jì粢盛zì chéng汤放桀jué伐纣zhòuB、弑君shì走圹kuàng 獭tă驱爵què鹯zhānC、溺nì谆谆chún 践jiàn暴之于民bàoD、朝觐zhāo jìn 讼狱sòng 讴歌ōu 篡zuà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4分)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①得天下有道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C、①以行与事示之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4分)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为丛驱爵者,鹯也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4分)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么就改立国君。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革命派的准备。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 ____兴__中__会____,走上了革 命道路 组织上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 ____中__国__同__盟__会____,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 ___恢__复__中__华_____,创立民国, 思 提出 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想 三民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 上 主义 __民__族___、 __民__权___、__民__生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答案】“第一枪”: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第一 回”: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陋习。
【要点总结】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 ①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做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 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进步 影响
政治 层面
思想 层面
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____君__主__专__制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传播了 ___民__主__共__和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社会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 ____社__会__风__俗____等方面发生 进步 层面 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影响 经济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 __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____的发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五 中外民生问题
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角度一:启示类 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有哪些启示? 坚持以民为本、维护民众利益;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注
意体制创新,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任用贤才等。
2.我们从古今中外促进民生发展的举措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1)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必须要关注民生。 (2)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调动人民生产 积极性。 (3)满足国民的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目 的。
买卖(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 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有制);鼓励耕织,生产粮 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
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
西汉 汉高祖 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 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
民,减免徭役及兵役 势稳定下来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
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
汉文帝、汉
出现“文景之治”的局
西汉
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
景帝
面
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
役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 出现“光武中兴”的局 东汉 光武帝
民的负担,减轻刑罚等 面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
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加
三国统治 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蜀
三国
快了西南和江南的开
者
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
影响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
太平天
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 均分配土地,企图通过这个方
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
国运动
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
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 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3民为贵
-12-
-5-
三、民为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明句式 (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判断句 (2)祭祀以时 介宾短语后置 (3)天子能荐人于天 介宾短语后置 6.积名句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6-
三、民为贵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国家为次,君主是最轻的。 点评:这句话是孟子民本思想最典型、最明确的体现。孟子强 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施行仁政,为民造福是 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百姓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 活条件。他所倡导的国家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 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国家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特别是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 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11-
三、民为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2.汪洋恣肆,极其雄辩。 孟子一亮出“民为贵”的观点,顿时使君王黯然失色;对于“臣弑其 君,可乎”的提问,他只拈出“仁”“义”二字,就剥除了国君所把持的特 权,使不仁不义的国君陷于被人民堂堂正正诛杀的境地;他评论夏 桀、商纣两大暴君因为失去民心而失去天下,突然直指现实,横扫 天下诸侯,认为他们不过是给有德之君驱民的桀、纣之流。孟子的 议论真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9-
三、民为贵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民为贵
第四章: 1、尧以天下与舜:与,给。 2、谆谆然命之乎: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 教诲的样子。然,形容词尾,……的样子 3、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显露,公开。 4、而事治:治,处理的好;夫然后之中国: 中国,这里指帝都、国都。 5、而居尧之宫:而,如果。 6、天与之:与,亲附。
第五章: 1、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 声,声望。 2、善政,民畏之: 善,好的。 畏,畏服。
参考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 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 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 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 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 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树丛赶来鸟雀 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 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 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 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 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 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文意疏通 第一部分: 1、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 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 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2、是故:因此。 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 品。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4、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 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
参考译文: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 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 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 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 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 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 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课件
译 文
课
前 生了转移,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有的名称说法已经不
自
主
导 同等。因此,翻译时,应该用现代汉语替换的地方必须替换,
学
千万不能以今义当古义。如上句中的:师—军队。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读
开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 助
文
前
自 主
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
导
学 置社稷。
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答案】
用以祭祀的牲畜都已经摆好,谷米也已经洗
考 译
文
课 干净了,(一切都按照礼仪恭敬的准备好了)然而还遭受旱灾
堂
互 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
动
探 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究
菜单
晨
例如: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读
开 卷
“之”在这里是个用于“主谓之间”的虚词,没有实在
助 读
有
参
益 的意义,翻译的时候就必须去掉。
考 译
文
课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前
自 主
文言文中往往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的时候,必须
卷
读
有 益
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如:吴王
参 考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5课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含答案
◆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天下为公,得民心者得天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但有一些干部还仅仅将其作为政治口号,或只说不做,或言行不一,这影响了民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胡锦涛主席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提出要求并作出具体论述,意在强调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信念无敌一个探险队正在沙漠上艰难前行着,这时大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所有人的水壶都没水了。
在沙漠中,没水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所有队员都感到死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他们都觉得四肢乏力,几乎走不动了。
这时,队长把所有队员召集在一起,只见他拿起一个水壶,缓缓地说:我这里还有一壶水,我们还有希望在喝完这壶水之前走出沙漠,找到水源。
他接着说,但我们就这一壶水了,没有走出这沙漠,谁也不能喝这壶水。
这壶水从队员手中传开,大家拿着水壶都感到沉甸甸的,一股希望重新在身上流淌着,浑身充满了力量。
终于,探险队走出了沙漠,就在大家喜极而泣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壶水,那壶水再次从所有队员的手中传开,最后回到了队长的手里,队长缓缓地打开壶盖——倒下了满满一壶的沙子。
微感言: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3.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4.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5.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一、作者视窗胡锦涛,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工程师。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核心。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求是》2003年第13期),题目是编者加的。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与文化同一性一样重要的是,各时期都存在着惊人的政治上的统一。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B.商C.周D.明2.史学界一般称商朝为殷商,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商汤灭夏D.平王东迁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5.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决战,最终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阪泉之战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面两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7.文字记载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们尚无法通过文物中的文字直接印证哪一朝代的历史…………………………………………………………………………()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8.下面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 000年前)司母戊鼎战国铁犁铧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工纹饰的演进9.“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时期D.商朝时期10.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民为贵-导学案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民为贵》(共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3、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学习重难点】1.重点学习第1则、第2则、第3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3、辐射法: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
预习案【预习自测】1.熟读第一则至第三则选文,疏通字音。
社稷(jì)粢盛(zì)(chéng )汤放桀(jié)伐纣(zhòu )弑(shì)走圹(kuàng)獭(tă)驱爵( què)鹯(zhān)三年之艾(ài )淑(shū)胥(xū)溺(nì)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1)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______4.(2)于传.有之______________5.(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______________6.(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______________(5)所欲与.之聚之______________(6)所恶勿施,尔.也______________(7)其何能淑.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1)本指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2)传记(3)残害(4)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5)为、替(6)如此、这样(7)善3.疏通文意,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
①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②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翻译: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
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版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答案
一、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为丛驱爵.者:通“________”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______”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_”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______”;“莩”通“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王⎩⎪⎨⎪⎧ 虽欲无王.: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②就⎩⎪⎨⎪⎧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③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识盈虚之有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 范增数.目项王:④道⎩⎪⎨⎪⎧ 得天下有道.: 吾道.一以贯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得道.者多助:⑤畜⎩⎪⎨⎪⎧ 苟为不畜.: 鸡豚狗彘之畜.: 俯不足以畜.妻子:3.古今异义①牺牲..既成,粢盛既浩 古义: 今义: ②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今义: ③河东凶.亦然 古义: 今义: ④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今义:4.虚词归纳①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以⎩⎪⎨⎪⎧斧斤以.时入山林: 树之以.桑: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皆以.美于徐公: ③者⎩⎪⎨⎪⎧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二者.不可得兼: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之⎩⎪⎨⎪⎧ 桀纣之.失天下也: 今之.欲王者: 未之.有也:二、词类活用 (1)树.之以桑: (2)虽欲无王.: (3)衣.帛食肉: 三、特殊句式(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2)树之以桑:(3)未之有也:(4)申之以孝悌之义:四、语句翻译(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3)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译文:(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五、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导学案(教师)
民为贵(教师)【学习目标】1.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进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3.品味《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的论证风格。
【重点难点】学会拓展迁移,探究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学习感受孟子“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为民造福”的仁人之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重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进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大多数统治者都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人,把老百姓看成是受自己统治的。
(天子,君权神授等)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老百姓成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
但是在几千年,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纵观历史,凡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统治者,他的统治就会太平,如唐朝的李世民。
反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即使是今天,我们读《论语》《孟子》这样的著作,仍然会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知识链接】——名言名句1.“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 (《尚书》)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4.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6.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
(列夫•托尔斯泰)7.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道德。
部编版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2赣州期末)云南元谋蕴藏着丰富的古文化遗产,至今还留存许多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遗留的化石和遗迹,被人类学家称之为“天然原始社会博物馆”。
通过对遗存的研究,我们可知道元谋人( C )A.距今约70万年B.使用磨制石器C.知道用火D.掌握磨光技术2.(2022邯郸期末)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主要证据。
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B )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3.(2022东莞期末)通过下列表格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C )A.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B.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C.人类在不断地进化和进步D.考古化石是研究古人类的最重要的依据4.某栏目曾经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这部专题片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有( B )①元谋人使用粗糙的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④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22郑州期末)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类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不断地增殖农产品以获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 B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C.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D.促进人口增长并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6.(2022营口期末)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必然要求农作者定居。
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定居后出现的生产生活场景是( D )①人工栽培稻、粟②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③靠采集野果为主④使用磨制石器⑤使用农业工具⑥居住在固定的房屋内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7.(2022聊城一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勤劳、智慧、团结、勇敢,留下了丰厚的文明遗产。
比 喻 论 证 的 妙 处
比喻论证的妙处——对《民为贵》的探究李茜【导语设计】通过前面几课对孟子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孟子“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那“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呢?——重民,即“把民放在第一位”。
今天我们就来领会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学习第三则】㈠自由朗读,注意字词读音㈡指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质疑(学生活动)老师补充强调(幻灯片)㈢理解文意(结合注释)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重要句子翻译: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得到道:方法与之:给他们聚之:积聚,“之”代指“所欲”(幻灯片展示)2、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就,接近,靠近,趋向。
此处译为“流向”。
两个“之”字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
“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4、虽欲无王:“虽”,常译为“虽然”和“即使”,全句假设时译为“即使”,已成为事实译为“虽然”。
5、“王”,名作动,称王。
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6、不可得已:已,语气词。
用于句末,与“矣”同义。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
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 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
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
” 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
”㈣分析文段1、中心论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这一思想极具平民意识,它揭示了民众是立国根本的真理,充分肯定民众在社会生活、国家政治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一思想震古烁今。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后世的统治者影响是深远的,像西汉初年从刘邦到汉景帝所实行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和唐初“贞观之治”的种种措施,都是直接地从孟子的思想得到依托。
这种思想一直成为两千年封建社会开明政治家以“仁”大治天下的理论基础。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109)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
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弥漫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你谈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5)热爱学校,爱护校同园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
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
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贴民意;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3)因材施教。
(4)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相互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儒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法家:损坏公物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应严厉惩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按所有制性质对下列图片进行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⑥/③④⑤D.①②⑤/③④⑥2.下列图片内容能直接体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A.村委会换届选举B.班委会选举C.中共十九D.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右面漫画表明(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下面是中学生小军画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和②分别应填入的是 ( )A.基本经济制度基层民主制度B.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5.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完基本政治制度后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小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小华: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小敏:村委会、居委会属于国家机关,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小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各阶层民主参与的重要渠道。
A.小明小民B.小华小敏C.小华小民D.小明小敏6.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的职权,小刘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们都要听取国务院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国务院权力最大B.类似“国务院机构改革”这样重大的决策,都是由全国人大最终通过决定的——这是正确的,全国人大有重大事项决定权C.县长、市长、省长等行政职务的任免,都是由同级人大会议投票选举通过的——这不可能,应该是上级党委任免的D.一位人大代表说:“我要认真履职尽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解题
明确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不忍人,即怜爱别人。
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孺子(rú) 怵惕(chù tì) 恻隐(cè)
内交(nà) 要誉(yāo)
羞恶(wù)
文本探究
【思考1】研读第一部分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不忍人:即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 别人。 释义: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情。
【思考3】研读第三部分
原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是:代词,这、此 ②之:补充音节,无实义 ③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④辞让:谦逊推让 ⑤端:萌芽,发端。 特殊句式: 非人也、仁之端也 判断句
【思考4】研读第四部分
原文: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
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之:取独 ②四体:四肢 ③是:代词,这 ④贼:伤害 ⑤凡:凡是 ⑥若:就像 ⑦始:刚刚
文本探究
【思考1】研读第一部分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活动二:问题探究 1.分析本部分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 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 2.我们该如何看待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明确 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 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 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3.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的哪一个主张? 明确 性善论。
东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解析
东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观察下边《我国境内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图》,判断“北京人”生活的位置大致在哪里()A.A B.B C.C D.D2.在半坡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的石镰、石刀等;在河姆渡遗址,发现许多骨耜,可以用来翻地,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 )A.原始农业状况的重要依据B.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依据C.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D.早期文字形成的重要依据3.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A.炎帝、盘古B.炎帝、黄帝C.黄帝、女娲D.盘古、女娲4.《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段材料反映了A.禅让制取代了世袭制B.“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公有制变成了等级制D.富裕的生活取代了贫穷5.殷墟某商代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杂器等,种类齐全,以兵器为主,有钱、刀、矛等,计200多件,镞900多枚、礼器41件。
这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C.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6.某同学对齐桓公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利用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是()A.武王伐纣B.平王东迁C.春秋争霸D.秦灭六国7.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等内容。
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人类历史自然发展的产物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9.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探究案答案
一、课内研究
1、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
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
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
因为天的聪明,是通过民的聪明来表现的;天的视听,是借助民的视听来实现的。
民众的意愿,天总是顺从的。
可见民众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至于所谓“君”,则是民众抬举出来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民众有力量抬举出一个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
君位本是为天下民众设的,谁来做君完全应当由天下民众决定。
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
无论这个“君”叫做国王,叫做皇帝,叫做总统,叫做主席,都概莫能外。
只不过在古代,人们尚未能设计出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民主制度来落实这个道理,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于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不能马上兑现。
但这并不说明这个道理本身不成立。
实际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会里,上述道理有时也会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强行发生作用。
只要看看历史上无数昏君、暴君最终被推翻,身败名裂的下场,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民的地位不仅在君之上,而且在国家(社稷)之上。
因为国家的权力也是人民所赋予的,国家的利益应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必须
置民众的地位于国家之上。
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坚持这个原则,可以防止少数政客假借”国家”的名义,侵害民众的权力和利益。
为“君”的如果真能认识到上述道理,就应当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坦诚接受民众的监督,关心民生疾苦,与民同乐。
2、朱元璋认为:“若非天生人君以育之,又何言斯民之有哉?”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是丝毫不能侵犯的。
他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为的是收所谓“礼教明于朝庭,而后风化达于四海”之效,其根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所以,尽管朱元璋尊崇儒学,优渥孔氏,但对儒学中不利于达到此一根本目的的思想内容仍十分反感,严加摈斥。
譬如,他“读《孟子》,怪其对君不逊,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将该书《尽心篇》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梁惠王篇》中“国人皆曰贤”和“国人皆曰可杀”、《离娄篇》中“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万章篇》中“天与贤则贤”诸章,以及诸如散见于各篇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不合“名教”的言论尽行删除,编选成一部只剩下170余条的《孟子节文》。
透过这部足堪被专制君主们视为“洁本”的《孟子节文》,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不许说人民有尊贵的地位和权利、不许说人民对于暴君污吏报复的话、不许说人民有革命和反抗暴君的权利、不许说反对征兵征实
同时并举、不许反对捐税和内战、不许抨击黑暗的官僚政治、不许强调君主要担负净化社会风习责任,甚至连统治者应力行仁政以救庶民的话都不许说!(由此我们当可更深刻地了解朱元璋实施儒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3、【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
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
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二课外阅读
1、D(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汾阳是爵名。
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令公是官名)
2、B(文中有“惜母”句,故知南阳夫人为诸子之母,为郭子仪之妻)
3、D(“此”是指方镇跋扈的程度)
4、B(指安史之乱,不能停留于字面的解释)
5、D(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武臣——节度使常骄横跋扈,有所要求,朝廷畏惧,尽量满足。
郭子仪请求处分一个州县官,皇帝迟迟不批准,说明皇上不把郭子仪和一般武臣同样看待。
这也说明皇帝知道郭子仪办事出以公心、忠于朝廷,所以郭子仪很高兴,希望大家祝贺他。
“见贺”,即“贺我”)
6、⑴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⑵郭子仪在河中,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
【译文】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唐代州名,辖境在今山西省中部),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
判官(郭子仪的下属)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宰相太不知体统了(因处分官吏要经过宰相)。
汾阳王听到这事后,对手下官吏们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对地方上的军事长军持姑息态度,他们有所求,没有得不到的。
因此地方上的军事长官骄横不法,使朝廷存在疑虑,所以才导致‘求无不得'的局面。
现在子仪弹劾一个属官,皇帝迟迟不批下来,不过是我的请求不合皇帝的意思。
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把我看成是一般的武臣,诸位可以祝贺我了。
”听到这话的人,都佩服郭子仪办事能出以公心并忠于朝廷。
郭子仪在河中(河中,唐代方镇名,今山西的南部),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
郭子仪的夫人的乳母之子,触犯了这个禁令。
军中执法官都虞候用刑杖打死了他。
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报告郭子仪,诉说都虞候如何如何放肆的情况。
郭子仪斥责了他们,并把他们赶开。
第二天,郭子仪对手下的幕宾和僚属叹息多次。
大家都不了解是为什么,后来慢慢地问郭子仪。
郭子仪说:“我的几个儿子,全是奴仆的材料。
”于是又把缘故告诉大家说:“他们不奖赏父亲的都虞候,可是却怜惜母亲乳母之子,这不是奴仆的材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