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心理学》即将出版-主编 施琪嘉,曾奇峰代序

合集下载

【心理学】[创伤,视角,心理学]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复原分析

【心理学】[创伤,视角,心理学]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复原分析

[创伤,视角,心理学]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复原分析在探索青少年心灵深处的那片创伤之地,我们不禁要问:如何在这片混沌中寻得一丝光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创伤后的心理复原之路。

以下,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心灵之旅。

创伤,如同乌云遮天蔽日,让青少年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霾。

然而,在这阴霾之中,积极心理学却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它告诉我们,创伤并非终点,而是心灵成长的契机。

“逆境中的成长,往往比顺境中的成长更有价值。

”(塞缪尔·约翰逊)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复原,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首先,我们应关注创伤后的情绪体验。

创伤事件往往会给青少年带来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悲伤等。

然而,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些负面情绪并非无法克服。

相反,通过情绪调节技巧,青少年可以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情绪。

“情绪如同海浪,有时汹涌澎湃,有时平静如水。

学会驾驭情绪,便是学会驾驭人生。

”(威廉·詹姆斯)其次,创伤后的心理复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重建。

在创伤事件中,青少年往往会失去信任,与他人产生隔阂。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复原,强调重建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同种子,需要精心呵护,方能生根发芽。

”(乔治·艾略特)再者,创伤后的心理复原还需关注青少年的自我认知。

在创伤事件中,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自卑、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复原,鼓励青少年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人生是一场自我认知的旅程。

在这场旅程中,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塞缪尔·约翰逊)最后,创伤后的心理复原还需关注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创伤事件中,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能会受到削弱。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复原,强调培养青少年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如同人生的指南针,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创伤心理学

创伤心理学

创伤心理学记忆,也许,是需要遗忘的,充满痛苦的方式。

也许,也是减轻苦痛的最好方式!《创伤心理学》主编:施琪嘉校编:盛晓春童慧琦参编:谭红周娟王海峰熊亚敏陈静黄晶晶吴江心灵注定要在创伤中前行在高倍显微镜下,人类受精卵形成的那一瞬间极其壮观。

精子仿佛是一条巨龙,用头部穿破卵子的外壁,并且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创口。

在精子进入之后,这个创口自动愈合,一个伟大的生命就开始慢慢生长了。

我们无法得知精子给卵子造成的“创伤”会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只知道,不管从事实还是从象征层面上来说,这一过程都显示,生命是从创伤开始的。

但大多数人认为生命是从出生开始的,因为他们会在每一年的生日庆祝,而不会去纪念阴阳之精华相遇的那个事件。

即使是这样,生命也是从创伤开始的,因为生产对母体和胎儿都是巨大的创伤,子宫壁上的创面、婴儿腹部上的伤疤和殷红的鲜血就是明证。

某些心理学派用特殊的方法可以让人回忆起出生时经过狭窄产道的挤压感和恐惧感,这更是纯粹的心理的创伤了。

这还仅仅是开始。

从子宫温暖、安全的环境中来到这个冷暖不定、灾祸莫测的世界上,创伤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由创伤伴随的。

或者说,没有创伤就不会有成长。

生命从创伤开始,也会以创伤结束。

在肉体的生命的灰烬上,精神的生命也化为一缕青烟而去,世界又回到了没有这一生命出现过的从前;当然也不完全是这样,这一生命也许并没有真正离去,因为他或者她至少部分地会以创伤的形式永远地留在亲友的心中。

与成长伴随的心理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人类的命运,是所有想以生命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走上一遭的所有的生物的共同命运。

这些创伤本身不一定会制造疾病,我们甚至可以说,经历这些创伤还是形成健康心灵的必要条件。

无法想像,完全没有经历创伤的生命会是多么地幼稚、软弱和变态。

但还有一些创伤却是应该被消除和避免的。

因为那些创伤会制造疾病。

比如人格上不成熟的父母无意中对孩子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会在家族的系列中制造一代又一代的不幸;还比如不恰当的社会规则对个体的伤害,这样的伤害直接制造了集体的悲剧。

创伤心理学

创伤心理学

创伤心理学简介创伤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状况和心理机制的影响的学科。

创伤可以指身体或精神上的创伤,包括但不限于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暴力犯罪等。

创伤事件往往会给个体带来深刻的心理影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记忆、创伤恢复等问题。

创伤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创伤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通过研究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状况的影响,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并恢复创伤,减少创伤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

创伤事件的影响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状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创伤事件会引发个体的创伤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其次,创伤事件可能使个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强烈的回忆、噩梦、逃避刺激等;此外,创伤事件还可能导致个体对他人丧失信任感、社交退缩、自卑等心理问题。

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状况的影响是多维度的,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创伤心理学在研究中注重个体差异的考虑,探索不同个体在创伤应激中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创伤事件后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它是一种由于深刻的创伤体验而引发的长期应激反应,表现为强烈的创伤回忆、过度警觉、避免刺激等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伤事件的经历、持续的创伤回忆、创伤导致的身体和情感反应、避免与回避刺激、无趣和冷漠、睡眠困扰等。

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恢复心理健康。

创伤记忆创伤记忆是创伤事件后个体脑中保存的关于创伤的记忆。

与正常记忆不同,创伤记忆可能是异常鲜明、难以忘怀的。

创伤记忆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很大,它会引发个体的创伤回忆、焦虑和恐惧,甚至导致创伤事件的不断重复。

创伤心理学研究发现,创伤记忆的处理和表达对于个体的创伤恢复至关重要。

适当地处理和表达创伤记忆可以帮助个体减轻创伤回忆、降低焦虑和恐惧,促进创伤的消化和恢复。

创伤心理治疗创伤心理学为创伤后个体提供了一系列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创伤的恢复和心理健康的重建。

《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录

《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录

《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录目录第一篇什么是心理治疗第一章心理治疗的定义(WolfgangSenf&MichaelBroda)第二章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第一节德国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路线(MichaelGeyer)第二节1945年后德国的心理治疗(MichaelGeyer)第三节中国的心理治疗发展历史(李孟潮)第三章心理治疗服务的机构第一节德国的心理治疗的服务系统(ReinerW.Dahlbender)第二节中国的心理治疗服务体系(施琪嘉,李晓晴)第四章心理治疗师的个人成长第一节治疗师的个人体验与督导(熊卫)第二节治疗师的耗竭现象(方莉施琪嘉陈立荣)第三节伦理学与心理治疗的关系(陈向一)第四节心理治疗中的不当行为(施琪嘉)第五节巴林特小组(KurtFritzsche)第二篇理论基础第五章心理治疗的科学基础第一节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Friedrich-W.Deneke)第二节神经生理与脑功能的关系(Friedrich-W.Deneke)第三节精神分析的观点(RainerKrause)第六章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经典精神分析学(马向真)第二节个体心理学说与分析心理学(马向真)第三节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马向真)第四节艾里克森的心理史学与精神分析(马向真)第五节精神分析学中的客体关系理论(熊卫)第六节生命周期理论(MatthiasElzer)第七节中国精神分析者对精神分析元心理学的探索一精神分析:内驱力、客体关系和主体化(曾奇峰)二力必多的转移与分配(苏晓波)结语:精神分析能否成为心理治疗的主流(施琪嘉)第七章行为治疗理论(HansReinecker)第一节行为治疗的基础和发展第二节对于行为治疗作为变化过程-阶段模式的治疗第三节行为诊断和行为分析第八章认知治疗理论(童慧琦)第一节认知治疗第二节认知概念化(CognitiveConceptualization)第三篇诊断第九章心理动力性诊断与操作(SvenOlafHoffman)第一节理论背景第二节轴的概念以及操作第三节诊断:OPD访谈第四节OPD的应用第十章行为治疗性诊断(SteffenFliegel)第一节行为诊断的特征第二节行为治疗的诊疗过程第三节问题分析——行为治疗的核心第四节行为诊断的方法第五节行为治疗诊断的治疗检验第六节评估的方法第七节诊断过程中的治疗关系第四篇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第十一章精神分析的设置性概念、意义及操作第一节心理治疗设置的作用及意义(李晓驷)第二节治疗室的选择和布置(李晓驷)第三节如何预约(李晓驷)第四节治疗时间的安排(李晓驷)第五节电话与设置(施琪嘉)第六节吸烟与设置(吴和鸣)第七节合理收费(李晓驷)第八节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李晓驷)第九节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安全感(丛中)第十节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心理动力学分析(曾奇峰)第十二章初始访谈(TeresaYuan)第一节初始访谈发展简史第二节初始访谈的任务第三节访谈过程第四节有关初始访谈的其他问题第五节精神分析治疗的病史第十三章精神分析实践中的常用概念(J.Sandler)第一节移情第二节反移情第三节阻抗第四节心理神经症的防御机制(AlfGerlach)第十四章治疗案例第一节对治疗一位女性患者的动力学督导(曾奇峰、施琪嘉、苏晓波、仇剑蓥)第二节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李小龙)第十五章时限动力性心理治疗(DorisF.Chang)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两个心理动力性原则第三节咨客的选择标准第四节对于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取向的人的考虑:TLDP在中国城市中的应用第六节TLDP的培训原则:创造体验性练习的重要性第十六章住院集体心理治疗一住院心理治疗退行的社会心理方面二设施条件对于住院治疗时发生的退行的优点和危险三将退行作为治疗工作的事实四住院设置下的集体分析五精神分析性个人治疗和集体治疗的联合第五篇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第十七章行为治疗(HansReinecker)第一节行为治疗的方法第二节行为治疗:使用和观点第十八章认知治疗(童慧琦)第一节认知治疗的原则第二节常见的认知歪曲与相应的合理反应第三节常见心理障碍的认知模式第四节治疗技术及例子第五节认知治疗的疗效及适应症第六篇催眠治疗与催眠第十九章催眠治疗与催眠(UwePrudlo,BernhardTrenkle,DirkRevenstorf)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迷睡现象第三节催眠治疗-迷睡现象的应用第四节暗示性与迷睡深度第五节解释模式第六节迷睡诱导第七节治疗应用、禁忌症、副作用第八节效果第九节经典与现代催眠第十节催眠分析第十一节催眠、行为治疗及其他治疗形式第十二节催眠、自主训练、放松和意向图象形成第十三节自我催眠第十四节儿童的催眠第十五节结论第七篇家庭治疗(盛晓春、陈向一)和集体治疗(《Therapeutic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MatthiasElzer)第二十章家庭治疗第一节家庭治疗的历史与发展第二节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第三节家庭治疗的准备与规划第四节家庭治疗第五节系统式家庭治疗第六节鲍温(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易春丽钱铭怡章晓云)第七节青少年学习障碍个案的家庭治疗(易春丽)第八节结构式家庭治疗(张建军)第二十一章集体治疗第一节集体心理治疗简述第二节对集体治疗的研究和探索第三节集体心理治疗的原则和方法第四节集体治疗的动力学理解(MatthiasElzer)第八篇其它心理治疗方法第二十二章音乐治疗(高天)第一节音乐治疗学的定义第二节音乐治疗的基本理论第三节音乐在治疗中的基本功能作用第四节音乐治疗的层次第五节音乐治疗的方法第二十三章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朱建军)第一节意象对话的理论第二节意象对话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象征性意象的分析第四节治疗关系与意象第五节应用意象进行人格分析第六节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阶段第七节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评估第二十四章创伤心理治疗第一节创伤的心身过程(ArneHofmann)第二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施琪嘉,谭红)第三节EMDR 治疗第四节心理创伤治疗中的稳定化附:EMDR工作卡片第二十五章森田治疗(张海音)一、森田疗法概述二、森田疗法的理论三、住院森田疗法的操作方法四、门诊森田疗法五、森田疗法治疗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实践第二十六章气功与心理治疗(刘天君)第一节什么是气功第二节气功的基本操作第三节气功与心理治疗的关系第四节气功如何应用于心理治疗第二十七章整合性心理治疗EdgarHeimChristophRinger一问题指导治疗的历史和地方发展二POT的主要标志和教育替代三教育设置四总结第九篇症状:如何治疗第二十八章焦虑:症状、诊断、分类、治疗(李孟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关于焦虑的不同理解第三节治疗案例(李孟潮,朱志先)第四节焦虑的特殊类型考试焦虑症(AlfGerlach)第二十九章心境障碍(徐沙贝)第一节历史第二节抑郁的理解第三节躁狂的心理动力学理解第四节症状及诊断第五节抑郁障碍的治疗(徐沙贝,朱志先)第六节双相障碍的治疗第三十章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辩证行为治疗及动力性治疗(DBT)(童慧琦,施琪嘉)一边缘性人格障碍定义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因学--生物社会学理论模式:三辩证行为治疗的几个重要特点:四治疗形式:五治疗目标与策略:六心理社会技巧训练七治疗师的咨询与督导:原因与方法八治疗师的特征九辩证行为治疗的疗效十在其他文化设置中应用DBT及其他十一、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动力性治疗(施琪嘉)第三十一章精神分裂症第一节精神分裂症的动力心理学解释(熊卫)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童慧琦,朱志先)第十篇心身疾病第三十二章心身疾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各论一进食障碍(施琪嘉、曾奇峰、王海锋、St.Herpertz、A.Franke、W.Lennerts、M.Zielke)二心脏神经症(施琪嘉李晓晴)三肿瘤疾病(施琪嘉,张宜宏)四ADHD家庭治疗及案例(卢林)五支气管哮喘(杨渊)六脊柱疼痛的心理康复第十一篇特殊问题第三十三章儿童及青少年之心理治疗(杜亚松)第一节儿童心理治疗的原则第二节多萨治疗第三节感觉统合治疗第四节游戏治疗第五节沙游戏的历史、理论与临床应用(易春丽钱铭怡)第三十四章儿童性虐待及其治疗(徐汉明)第一节概念第二节儿童性虐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第三节儿童性虐待对受害者心理活动的影响第四节影响儿童性虐待严重程度的因素第五节儿童性虐待的心理学解释第六节儿童性虐待受害者的治疗第七节儿童性虐待侵犯者的治疗第三十五章性问题(徐汉明)第一节性与性功能障碍一人类的正常性欲二人类性反应周期三性功能障碍四性功能障碍的治疗第二节性心理障碍一性身份障碍二性偏好障碍三其他性障碍四性心理障碍的治疗第十二篇相关政策与法规第三十六章心理治疗的职业培训第一节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具备哪些条件附1: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附2:心理咨询员等级考核认证办法附3: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职业综合专业能力考核办法(咨询员级别)附4: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职业综合专业能力考核办法(咨询师级别)附5: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职业综合专业能力考核办法(高级咨询师级别)附6:心理创伤和EMDR培训标准第二节德国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介绍附1:在汉堡大学的学习活动附2:在不同的保健范围里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活动附3:初级保健中的心身医学附4:理论课表。

创伤心理学

创伤心理学

创伤心理学对心理创伤的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针对在受到严重创伤后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他们的心理反应,同时积极寻找恢复的方法,由此形成了心理学上的一种分支学科,也就是创伤心理学。

该学科的起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的发展和崛起大概在越南战争之后等一段时间。

战后的老兵在战争结束之后,还是没有办法从战争中脱离出来,不能恢复到战争前的生活,心理上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同时还有严重的社交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研究,寻找解决途径。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创伤心理学这一门学科针对的研究对象,已经从由战争受到的创伤,转变为在社会中一个人遭遇到的创伤。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可能会因为事故自然灾害以及犯罪行为而受到伤害,同时,疾病、家庭破碎、亲友离去等事件也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创伤。

创伤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一般集中在:1.受到创伤之后表现出来的负性心理状态,比如出现的某些负面的情绪、行为、以及认知等[8]。

2.受到创伤后形成的病理性心理问题,比如创后应激障碍,重度抑郁,以及急性应激障碍等。

创伤心理学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受到重新看待心理问题,研究心理力量以推动成长和铸造幸福等宣传的影响等[9],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在不断的变化。

虽然对于创伤后造成的病理性心理研究有助于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具有较大的价值,可是窄化了人们对于创伤心理学的理解范围。

创伤后的身心障碍并非是经历创伤事件后的唯一结果。

研究者开始关注在创伤后个体身心功能的正向变化的方面,如Compas 等[10]在其纵向研究中发现,经历创伤事件后的个体一般会表现出七种不同的结局,他们在受到创伤后的心理变化随时间推移会发生如下的轨迹(见图 1-1)。

)图1-1 个体创伤后心理反应随时间变化的假定轨迹上述的路径1就是应力抵抗,指的是一种稳定的适应状态;路径二指的是韧性,只的是在经过轻微的创伤之后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路径3是延迟恢复状态,指的是在经过创伤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慢慢适应;路径4就是创伤之后的发展成长,在经历这个状态之后有可能会超过原来的状态;路径5就是持续性痛苦的状态,他指的是受到创伤后的个体一直处于功能下降的状态;路径6就是创伤后抵抗失败的状态,指的是经过抵抗失败后的功能持续下降状态;路径7是普遍不适应的状态,指的是创伤前以及创伤后个体的功能适应性都不强。

心理学书籍推荐

心理学书籍推荐

心理学书籍,你可以寻找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万千心理系列,心理学专业主干课教材1 心理学导论(第11版•07年新版) Dennis Coon等著郑钢等译2 生理心理学(第六版)Neil R. Carlson著苏彦捷等译3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4 社会心理学(第五版•中文第二版)Elliot Aronson等著侯玉波等译5 发展心理学(第六版)D. R. Shaffer著邹泓等译6 教育心理学(第十版)Anita Woolfolk著何先友等译莫雷审校7 异常心理学(第四版)David H. Barlow等著杨霞等译8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R. J. Sternberg著杨炳钧等译黄希庭校9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第八版)D.P.Schultz等著时勘等译10 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R. A. Smith, S. F. Davis著郭秀艳等译11 心理学研究手册F. T. L. Leong等编周晓林等译12 行为科学统计(第七版) F. J. Gravetter等著王爱民等译心理学专业主干课教辅及工具书1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Roger R. Hock著白学军等译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K. E. Stanovich著范照等译3 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Robert D. Nye著石林等译4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Solso, R.L.等著张奇等译5 实用心理评估张厚粲编著6 质性研究设计Joseph A. Maxwell著陈浪译7 人的意识Susan Blackmore著耿海燕李奇等译校8 群体过程Rupert Brown著胡鑫等译方文审校9 态度与行为——理论、测量与研究l. R. Aiken著何清华等译10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M. Neil Browne等著赵玉芳等译11 心理学批判性思维D. Alan Bensley著李小平等译12 问题解决心理学S. I. Robertson著张奇等译15 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修订版)张厚粲等编13 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W. B. Gould著常晓玲等译14 互联网心理学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等译心理学专业选修课教材1 调查研究手册Pamela L. Alreck等著王彦译2 媒介心理学Richard Jackson Harris著相德宝译3 积极心理学Alan Carr 著郑雪等译校4 性与生活——走近人类性科学Spencer A. Rathus等著甄宏丽等译5 情绪心理学(第五版)K. T. Strongman著王力主译张厚粲校心理影印版教材1 发展心理学(影印版)David R. Shaffer著2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影印版)Roger R. Hock著3 心理学批判思维(影印版)D. Alan Bensley著4 人格心理学(影印版)Jerry M. Burger著5 社会心理学(影印版)Elliot Aronson等著侯玉波导读6 教育心理学(影印版)A. Woolfolk著莫雷导读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导论1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 Cormier, S.等著张建新等译2 心理诊断和治疗手册——给心理治疗师的指南Sharon L. Johnson著卢宁等译校3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Rita Sommers F.著陈祉妍等译4 实用心理咨询与助人技术R. Nelson-Jones著作江光荣等译5 心理治疗师培训教程Bernard D. Beitman等著刘盈等译6 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Barlow, D.H.主编刘兴华等译7 临床心理督导纲要(第三版)Janine M. Bernard等著王择青等译8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Corey, G.著石林等译9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六版)Corey, G.著石林等译10 心理治疗个案研究(第四版)D. Wedding等著王旭梅等译11 突破心理治疗中的“不可能”案例B. L. Duncan等著张怡玲译12 心理热线实用手册贾晓明主编45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案例(上下) Richard S. Sharf著胡佩诚等译精选读物1 日益亲近Irvin D. Yalom等著童慧琦译2 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松原达哉著樊富珉吉沅洪译3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Yalom, I. D.著张怡玲译4 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Barry A. Farber等编郑钢等译5 心理治疗师之路Jeffrey A. Kottler著林石南等译6 短程心理治疗实践Sol L. Garfield著章晓云译7 《道德经》与心理治疗G. J. Johanson等著张新立译8 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Phil Joyce等著叶红萍等译精神分析专题1 思想等待思想者Joan & N. Symington等著苏晓波译2 精神分析导论J. Milton等著施琪嘉曾奇峰主译3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N. McWilliams主编钟慧等译4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M. S. Clair著贾晓明等译认知行为治疗专题1 脑锁——如何摆脱强迫症J. M. Schwartz等著谢际春等译2 压力咨询Albert Ellis等著孙菲菲译3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版)R. G. Miltenberger著石林等译4 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A. T. Beck等著翟书涛等译5 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R. L. Leahy著张黎黎等译6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Judith S. Beck著翟书涛等译团体治疗专题1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I. D. Yalom著李鸣等译2 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Ed E.Jacobs等著洪炜等译婚姻与家庭治疗专题1 婚姻与家庭治疗案例Larry B. Golden著吴波译2 家庭治疗技术Patterson, J等著方晓义等译3 家庭治疗基础M. P. Nichols等著林丹华等译危机干预专题1 解读自杀心理Shawn Christopher Shea著聂晶译2 自杀:一种不必要的死亡D. Wasserman著李鸣等译3 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Kolski, T.D.等著梁军译4 危机干预策略(上下) B.E.Gilliland等著肖水源等译5 哀伤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陈维梁钟莠筠著儿童心理治疗专题1 儿童评价J. M. Sattler等著陈会昌等译校2 儿童绘画心理学Claire Golomb 著李苏译3 儿童心理测验——更好地理解孩子Ellen Braaten著,傅莉郑铮译4 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W. George Scarlett等著谭晨译5 儿童青少年临床访谈技术S.H.McConaughy著徐洁译6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C. A. Malchiodi著李苏李晓庆译7 直言相告:儿童精神健康与调节T. E. Wilens著汤宜朗等译8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H.Thompson Prout等著林丹华等译沟通分析专题1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Eric Berne, M. D.著田国秀曾静译2 我好—你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Thomas A. Harris著林丹华周司丽译3 咨询和治疗中的沟通分析技术Christine Lister-Ford著黄峥译催眠专题1 自我催眠Dirk Revenstorf等著方新译2 催眠入门Willian w. Hewitt著方新译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系列1 团体治疗指导计划Kim Paleg等著王海芳等译2 雇员心理支持指导计划James M. Oher等著袁荣亲译3 青少年司法与收容治疗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汤臻李鸣译4 人格障碍治疗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张宁等译5 特殊教育指导计划Julie A. Winkelstern等著刘昊译6 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John S. Wodarski等著侯静译7 夫妻治疗指导计划K. Daniel O'Leary等著张锦涛译8 家庭治疗指导计划Frank M. Dattilio等著孙莉译9 儿童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第三版)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田璐等译10 学校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指导计划Sarah Edison Knapp等著周司丽等译11 自杀与凶杀的危险性评估及预防治疗指导计划Jack Klott等著周亮等译12 严重持续性精神障碍治疗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李占江等译13 养育技能指导计划Sarah Edison Knapp等著梁慧娟等译14 成瘾者治疗指导计划Robert R. Perkinson等著洪炜等译15 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肖水源等译心理自助读物1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Gerald Corey等著胡佩诚等译2 抑郁情绪调节手册——十天改善你的自尊David D. Burns著汤臻等译李鸣审校3 追寻记忆的痕迹Eric R. Kandel著罗跃嘉主译校4 悦食悦己——“正常”饭食心理Karen R. Koenig著陈菲译5 我抑郁?(绘本)四四绘著6 走出婚姻暴力的阴影Paul Lockley著刘稚颖译7 老年心理与精神保健指南G. J. Kennedy著李君等译8 精神创伤之后的生活D. Rosenbloom著田成华等译9 战胜焦虑H. Kennerley著施承孙等译10 走出抑郁Paul Gilbert著宫宇轩等译11 克服恐慌Verrick Silove等著迟立忠等译12 抚平创伤Claudia Herber等著周晓林等译13 克服羞怯Gillian Butlar著周晓林等译14 战胜自卑Melanie J.V.Fennell著周晓林等译15 快乐处方P. Pearsall著董利晓等译16 战胜疼痛Margaret A. Caudill著朱克顺等译17 请理解我D. Keirsey著王晓静译管理心理学职业健康专题1 压力管理策略B. L. Seaward著许燕等译2 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Fred Luthans等著李超平译3 职业心理学——平衡你的工作与生活(第七版)A.J Dubrin著姚翔等译4 工作压力Lorne Sulsky等著马剑虹等译校5 产业心理咨询入门杉溪一言等编著樊富珉等译计人才测评专题1 人格测试Mark Parkinson著邹智敏译2 潜能评估Jim Barrett著唐云付丹丹等译3 深度评价——用“评价中心”测评人的综合才能Harry Tolley等著唐云梁志祥等译4 情商测试Robert Wood等著李小青译生涯规划专题1 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Robert D. Lock著时勘等译2 结构化面试方法Paul J. Taylor著时勘等译3 职业咨询心理学——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N. Peterson等著时勘等译4 求职指导Robert D. Lock 著时勘曾垂凯等译团队专题1 创建有效的团队Susan A. Wheelan著蒋玉娜译2 集合起来——群体理论与团队技巧(第9版)D. W. Johnson等著谢晓非等译3 团队培训手册——团队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avid Leigh著石孟磊等译4 创造力拓展训练——团体培训手册Robert Epstein著周丽清等译5 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模式P. G. Northouse著王力行等译6 人的行为与组织管理P. R.Timm等著钟谷兰译7 工作评价——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Dall L. Fields著阳志平等译8 变革的绩效评估——员工安置、激励与发展Daniel R. Llgen等著张宏等译学校心理学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吴增强、蒋薇美著2 学校心理咨询实用规划(第四版)John J. Schmidt著沈湘秦译4 校本功能性行为评价——教育工作者指南T. S.Watson等著孙瑾译5 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T.J.Zirpoli著关丹丹等译3 大脑研究与儿童教育Doris Bergen等著王爱民译1 学校心理咨询李正云主编6 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Roberta M. Milgram主编曲晓艳等译医学心理学1 健康心理学(第四版)Edward P. Sarafino著胡佩诚等译2 临床心理学(第六版)Timothy J. Trull等著丛中等译3 临床心理护理指南Keith Nichols著刘晓虹吴菁主译4 实用医疗心理学Peter Salmon 著陈建国蔡厚德译司法心理学1 司法心理学L.S.Wrightsman著吴宗宪等译2 罪犯心理咨询(第二版)Ruth E. Masters著杨波等译3 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Gisli H. Gudjonsson著乐国安李安等译4 警察工作中的心理学Peter B. Ainsworth著安福元等译5 警察的压力管理W. Anderson等著付有志等译6 犯罪人特征剖析Peter B. Ainsworth 著赵桂芬译7 国外罪犯心理矫治吴宗宪著8 说谎心理学Aldert Vrij著郑红丽译9 自白的心理学浜田寿美男著片成男译10 罪犯评估和治疗必备手册Clive R. Hollin主编郑红丽译11 犯罪行为心理学Ronald Blackburn著吴宗宪等译运动心理学1 足球心理训练Bill Beswick著张忠秋等译2 篮球心理训练K. L. Burke等著张忠秋等译3 网球心理训练Robert Weinberg著张忠秋等译4 运动心理咨询理论Karen Lee Hill著张忠秋等译5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Richard A. Magill著张忠秋等译军事心理学1 军事心理学手册(精装)A.D.Mangelsdorff等主编苗丹民等译2 军事心理学导论Christopher Cronin主编王京生主译校3 战斗与冲突心理学Ben Shalit著王京生等译4 战斗指挥员野战指导手册M. B. A.Stoneberger著王京生等译大众心理图书中学生健康教育系列专题1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一•上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2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一•下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3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二•上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4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二•下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5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三•上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6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三•下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7 中学生成长导航教案(教师用书)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大众心理系列1 征服你的第一份工作A. J. Sutcliffe著曹迎馨等译2 掌控自我的职业女性Anne Dickson著徐文艳译3 过你热爱的生活Barbara Sher著秦子冰译4 割断脐带做大人Howard M. Halpern著廖立文等译5 说服人的秘诀Roger Dawson著张树池等译6 找到适合你的职业Clarke G. Carney著曹书乐等译7 广告的心理原理杨中芳著8 关爱•治疗•奇迹B. S. Siegel著邵虞译9 21天让你学会御人术J. K. V. Fleet著宋韵声等译10 如何做个成功者Michael W. Mercer著史静寰译11 脑力倍增法Jean Marie Stine著方晓义等译12 重塑男人的生活T. A. Kupers著杨子江等译13 美国诙谐与幽默宝典J. M. Braude著曾添桂等译14 “消极”思维的力量T. Humphreys著金慧莉译15 为了永恒的爱A. Christensen著付艳霞译16 释放单飞的心灵S.W.Cruse著纪伟译17 日常心理趣味小百科涩谷昌三著唐海霞译18 趣味心理游戏ABC---性格游戏之由表及里浅野八郎著翻译组译19 趣味心理游戏ABC---性格游戏之透视误区浅野八郎著翻译组译20 犯罪的影子D. Canter著吴宗宪译21 爱情职业人格心理测试秦子冰等编著。

创伤后应激障碍时大脑不同区域的特异性变化与闪回性记忆及其分离状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时大脑不同区域的特异性变化与闪回性记忆及其分离状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时大脑不同区域的特异性变化与闪回性记忆及其分离状态施琪嘉;谭红;陈(王景)【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5(009)004【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在大脑的不同区域的特异性改变与闪回性记忆及分离状态产生的相互关系. 方法:对1例 PTSD的患者进行刺激前后及快速眼动脱敏再处理( EMDR)后的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SPECT)检查. 结果:结果显示右侧颞叶、脑岛区血流量略高于左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右枕叶血流也明显高于左侧. 结论: PTSD患者不同大脑血流分布具有特征性改变,提示该患者过去的创伤性情景迄今仍在影响着患者的思维、行为,提示患者仍有许多不能表达的隐性记忆未得到处理.【总页数】2页(P56-57)【作者】施琪嘉;谭红;陈(王景)【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精神科教研室,湖北省武汉市,430030;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5;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核医学,湖北省武汉市,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异丙酚在大脑不同区域的摄取和分布 [J], 林春水;谢丰永;古妙宁;刘长涛;周枝凤2.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酸灌注时大脑功能活动模式的变化 [J], 李兆申;杨敏;徐晓蓉;邹多武;王莉;孙振兴3.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特异性和可分离性 [J], 陈天勇;韩布新;王金凤4.空气污染可致大脑物理性变化会降低大脑记忆能力引发抑郁症 [J],5.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实验性分离:编码时不同注意状态的作用 [J], 梁三才;游旭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谭红;施琪嘉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4)006
【摘要】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中所述及的症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的记忆过程出现了障碍,使条件化的恐惧反应难于抑制或过分抑制所致。

目前关于其产生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总页数】2页(P376-377)
【作者】谭红;施琪嘉
【作者单位】长沙市第一医院种经内科;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5
【相关文献】
1.运动锻炼抑制药物成瘾者心理渴求及复吸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基于运动对神经递质、激素和肽类物质的调节作用 [J], 赵非一;周成林;刘天择
2.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J], 邵立功;郭静秋;钱文红;钱国娟
3.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J], 刘庆海;李秀玲;郭秀珍;谢传革
4.神经肽Y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J], 赵静;郭建友
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J], 安献丽;郑希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学书籍推荐【免费下载】

心理学书籍推荐【免费下载】

心理学书籍,你可以寻找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万千心理系列,心理学专业主干课教材1 心理学导论(第11版•07年新版) Dennis Coon等著郑钢等译2 生理心理学(第六版)Neil R. Carlson著苏彦捷等译3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Jerry M.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4 社会心理学(第五版•中文第二版)Elliot Aronson等著侯玉波等译5 发展心理学(第六版)D. R. Shaffer著邹泓等译6 教育心理学(第十版)Anita Woolfolk著何先友等译莫雷审校7 异常心理学(第四版)David H. Barlow等著杨霞等译8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R. J. Sternberg著杨炳钧等译黄希庭校9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第八版)D.P.Schultz等著时勘等译10 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R. A. Smith, S. F. Davis著郭秀艳等译11 心理学研究手册F. T. L. Leong等编周晓林等译12 行为科学统计(第七版) F. J. Gravetter等著王爱民等译心理学专业主干课教辅及工具书1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Roger R. Hock著白学军等译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K. E. Stanovich著范照等译3 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Robert D. Nye著石林等译4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Solso, R.L.等著张奇等译5 实用心理评估张厚粲编著6 质性研究设计Joseph A. Maxwell著陈浪译7 人的意识Susan Blackmore著耿海燕李奇等译校8 群体过程Rupert Brown著胡鑫等译方文审校9 态度与行为——理论、测量与研究l. R. Aiken著何清华等译10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M. Neil Browne等著赵玉芳等译11 心理学批判性思维D. Alan Bensley著李小平等译12 问题解决心理学S. I. Robertson著张奇等译15 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修订版)张厚粲等编13 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W. B. Gould著常晓玲等译14 互联网心理学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等译心理学专业选修课教材1 调查研究手册Pamela L. Alreck等著王彦译2 媒介心理学Richard Jackson Harris著相德宝译3 积极心理学Alan Carr 著郑雪等译校4 性与生活——走近人类性科学Spencer A. Rathus等著甄宏丽等译5 情绪心理学(第五版)K. T. Strongman著王力主译张厚粲校心理影印版教材1 发展心理学(影印版)David R. Shaffer著2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影印版)Roger R. Hock著3 心理学批判思维(影印版)D. Alan Bensley著4 人格心理学(影印版)Jerry M. Burger著5 社会心理学(影印版)Elliot Aronson等著侯玉波导读6 教育心理学(影印版)A. Woolfolk著莫雷导读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导论1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 Cormier, S.等著张建新等译2 心理诊断和治疗手册——给心理治疗师的指南Sharon L. Johnson著卢宁等译校3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Rita Sommers F.著陈祉妍等译4 实用心理咨询与助人技术R. Nelson-Jones著作江光荣等译5 心理治疗师培训教程Bernard D. Beitman等著刘盈等译6 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Barlow, D.H.主编刘兴华等译7 临床心理督导纲要(第三版)Janine M. Bernard等著王择青等译8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Corey, G.著石林等译9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六版)Corey, G.著石林等译10 心理治疗个案研究(第四版)D. Wedding等著王旭梅等译11 突破心理治疗中的“不可能”案例B. L. Duncan等著张怡玲译12 心理热线实用手册贾晓明主编45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案例(上下) Richard S. Sharf著胡佩诚等译精选读物1 日益亲近Irvin D. Yalom等著童慧琦译2 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松原达哉著樊富珉吉沅洪译3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Yalom, I. D.著张怡玲译4 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Barry A. Farber等编郑钢等译5 心理治疗师之路Jeffrey A. Kottler著林石南等译6 短程心理治疗实践Sol L. Garfield著章晓云译7 《道德经》与心理治疗G. J. Johanson等著张新立译8 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Phil Joyce等著叶红萍等译精神分析专题1 思想等待思想者Joan & N. Symington等著苏晓波译2 精神分析导论J. Milton等著施琪嘉曾奇峰主译3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N. McWilliams主编钟慧等译4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M. S. Clair著贾晓明等译认知行为治疗专题1 脑锁——如何摆脱强迫症J. M. Schwartz等著谢际春等译2 压力咨询Albert Ellis等著孙菲菲译3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版)R. G. Miltenberger著石林等译4 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A. T. Beck等著翟书涛等译5 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R. L. Leahy著张黎黎等译6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Judith S. Beck著翟书涛等译团体治疗专题1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I. D. Yalom著李鸣等译2 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Ed E.Jacobs等著洪炜等译婚姻与家庭治疗专题1 婚姻与家庭治疗案例Larry B. Golden著吴波译2 家庭治疗技术Patterson, J等著方晓义等译3 家庭治疗基础M. P. Nichols等著林丹华等译危机干预专题1 解读自杀心理Shawn Christopher Shea著聂晶译2 自杀:一种不必要的死亡D. Wasserman著李鸣等译3 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Kolski, T.D.等著梁军译4 危机干预策略(上下) B.E.Gilliland等著肖水源等译5 哀伤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陈维梁钟莠筠著儿童心理治疗专题1 儿童评价J. M. Sattler等著陈会昌等译校2 儿童绘画心理学Claire Golomb 著李苏译3 儿童心理测验——更好地理解孩子Ellen Braaten著,傅莉郑铮译4 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W. George Scarlett等著谭晨译5 儿童青少年临床访谈技术S.H.McConaughy著徐洁译6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C. A. Malchiodi著李苏李晓庆译7 直言相告:儿童精神健康与调节T. E. Wilens著汤宜朗等译8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H.Thompson Prout等著林丹华等译沟通分析专题1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Eric Berne, M. D.著田国秀曾静译2 我好—你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Thomas A. Harris著林丹华周司丽译3 咨询和治疗中的沟通分析技术Christine Lister-Ford著黄峥译催眠专题1 自我催眠Dirk Revenstorf等著方新译2 催眠入门Willian w. Hewitt著方新译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系列1 团体治疗指导计划Kim Paleg等著王海芳等译2 雇员心理支持指导计划James M. Oher等著袁荣亲译3 青少年司法与收容治疗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汤臻李鸣译4 人格障碍治疗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张宁等译5 特殊教育指导计划Julie A. Winkelstern等著刘昊译6 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John S. Wodarski等著侯静译7 夫妻治疗指导计划K. Daniel O'Leary等著张锦涛译8 家庭治疗指导计划Frank M. Dattilio等著孙莉译9 儿童心理治疗指导计划(第三版)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田璐等译10 学校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指导计划Sarah Edison Knapp等著周司丽等译11 自杀与凶杀的危险性评估及预防治疗指导计划Jack Klott等著周亮等译12 严重持续性精神障碍治疗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李占江等译13 养育技能指导计划Sarah Edison Knapp等著梁慧娟等译14 成瘾者治疗指导计划Robert R. Perkinson等著洪炜等译15 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计划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肖水源等译心理自助读物1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Gerald Corey等著胡佩诚等译2 抑郁情绪调节手册——十天改善你的自尊David D. Burns著汤臻等译李鸣审校3 追寻记忆的痕迹Eric R. Kandel著罗跃嘉主译校4 悦食悦己——“正常”饭食心理Karen R. Koenig著陈菲译5 我抑郁?(绘本)四四绘著6 走出婚姻暴力的阴影Paul Lockley著刘稚颖译7 老年心理与精神保健指南G. J. Kennedy著李君等译8 精神创伤之后的生活D. Rosenbloom著田成华等译9 战胜焦虑H. Kennerley著施承孙等译10 走出抑郁Paul Gilbert著宫宇轩等译11 克服恐慌Verrick Silove等著迟立忠等译12 抚平创伤Claudia Herber等著周晓林等译13 克服羞怯Gillian Butlar著周晓林等译14 战胜自卑Melanie J.V.Fennell著周晓林等译15 快乐处方P. Pearsall著董利晓等译16 战胜疼痛Margaret A. Caudill著朱克顺等译17 请理解我D. Keirsey著王晓静译管理心理学职业健康专题1 压力管理策略B. L. Seaward著许燕等译2 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Fred Luthans等著李超平译3 职业心理学——平衡你的工作与生活(第七版)A.J Dubrin著姚翔等译4 工作压力Lorne Sulsky等著马剑虹等译校5 产业心理咨询入门杉溪一言等编著樊富珉等译计人才测评专题1 人格测试Mark Parkinson著邹智敏译2 潜能评估Jim Barrett著唐云付丹丹等译3 深度评价——用“评价中心”测评人的综合才能Harry Tolley等著唐云梁志祥等译4 情商测试Robert Wood等著李小青译生涯规划专题1 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Robert D. Lock著时勘等译2 结构化面试方法Paul J. Taylor著时勘等译3 职业咨询心理学——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N. Peterson等著时勘等译4 求职指导Robert D. Lock 著时勘曾垂凯等译团队专题1 创建有效的团队Susan A. Wheelan著蒋玉娜译2 集合起来——群体理论与团队技巧(第9版)D. W. Johnson等著谢晓非等译3 团队培训手册——团队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avid Leigh著石孟磊等译4 创造力拓展训练——团体培训手册Robert Epstein著周丽清等译5 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模式P. G. Northouse著王力行等译6 人的行为与组织管理P. R.Timm等著钟谷兰译7 工作评价——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Dall L. Fields著阳志平等译8 变革的绩效评估——员工安置、激励与发展Daniel R. Llgen等著张宏等译学校心理学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吴增强、蒋薇美著2 学校心理咨询实用规划(第四版)John J. Schmidt著沈湘秦译4 校本功能性行为评价——教育工作者指南T. S.Watson等著孙瑾译5 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T.J.Zirpoli著关丹丹等译3 大脑研究与儿童教育Doris Bergen等著王爱民译1 学校心理咨询李正云主编6 天才和资质优异儿童的心理咨询Roberta M. Milgram主编曲晓艳等译医学心理学1 健康心理学(第四版)Edward P. Sarafino著胡佩诚等译2 临床心理学(第六版)Timothy J. Trull等著丛中等译3 临床心理护理指南Keith Nichols著刘晓虹吴菁主译4 实用医疗心理学Peter Salmon 著陈建国蔡厚德译司法心理学1 司法心理学L.S.Wrightsman著吴宗宪等译2 罪犯心理咨询(第二版)Ruth E. Masters著杨波等译3 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Gisli H. Gudjonsson著乐国安李安等译4 警察工作中的心理学Peter B. Ainsworth著安福元等译5 警察的压力管理W. Anderson等著付有志等译6 犯罪人特征剖析Peter B. Ainsworth 著赵桂芬译7 国外罪犯心理矫治吴宗宪著8 说谎心理学Aldert Vrij著郑红丽译9 自白的心理学浜田寿美男著片成男译10 罪犯评估和治疗必备手册Clive R. Hollin主编郑红丽译11 犯罪行为心理学Ronald Blackburn著吴宗宪等译运动心理学1 足球心理训练Bill Beswick著张忠秋等译2 篮球心理训练K. L. Burke等著张忠秋等译3 网球心理训练Robert Weinberg著张忠秋等译4 运动心理咨询理论Karen Lee Hill著张忠秋等译5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Richard A. Magill著张忠秋等译军事心理学1 军事心理学手册(精装)A.D.Mangelsdorff等主编苗丹民等译2 军事心理学导论Christopher Cronin主编王京生主译校3 战斗与冲突心理学Ben Shalit著王京生等译4 战斗指挥员野战指导手册M. B. A.Stoneberger著王京生等译大众心理图书中学生健康教育系列专题1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一•上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2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一•下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3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二•上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4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二•下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5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三•上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6 中学生成长导航(初三•下册)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7 中学生成长导航教案(教师用书)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申继亮、方晓义主编大众心理系列1 征服你的第一份工作A. J. Sutcliffe著曹迎馨等译2 掌控自我的职业女性Anne Dickson著徐文艳译3 过你热爱的生活Barbara Sher著秦子冰译4 割断脐带做大人Howard M. Halpern著廖立文等译5 说服人的秘诀Roger Dawson著张树池等译6 找到适合你的职业Clarke G. Carney著曹书乐等译7 广告的心理原理杨中芳著8 关爱•治疗•奇迹B. S. Siegel著邵虞译9 21天让你学会御人术J. K. V. Fleet著宋韵声等译10 如何做个成功者Michael W. Mercer著史静寰译11 脑力倍增法Jean Marie Stine著方晓义等译12 重塑男人的生活T. A. Kupers著杨子江等译13 美国诙谐与幽默宝典J. M. Braude著曾添桂等译14 “消极”思维的力量T. Humphreys著金慧莉译15 为了永恒的爱A. Christensen著付艳霞译16 释放单飞的心灵S.W.Cruse著纪伟译17 日常心理趣味小百科涩谷昌三著唐海霞译18 趣味心理游戏ABC---性格游戏之由表及里浅野八郎著翻译组译19 趣味心理游戏ABC---性格游戏之透视误区浅野八郎著翻译组译20 犯罪的影子D. Canter著吴宗宪译21 爱情职业人格心理测试秦子冰等编著。

创伤_陶家俊

创伤_陶家俊

2011 年
外国文学
第 4期
类学、 社会 学等领域。在方法 论上受弗 洛 伊德及后弗 洛伊德心理 分析深刻 影响, 逐 步参杂女权、 后结构、 后殖民、 人类学、 社会 学研 究方 法。文 化 创伤 研究 涉 及创 伤 情 感、 创伤心理、 文化想象、 文化认同、 文化生 存、 社会 死亡、 文化 形式、 再现、 媒 介、 意识 形态、 美学、 公共空间政治等理论命题。 作为公共政治话语 , 它历经六次转变 : 一、 19 世纪末的二十多年内, 伴随着欧洲资 产阶级反宗 教的世俗民 主共和浪 潮, 法 国 神经病学家夏科 ( Jean M ar tin Charcot ) 、 简 尼特 ( Pierre Janet) 和弗洛伊德等首次对女 性歇斯底里病症进行观察、 分类、 分析和治 疗; 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 后, 精神病学界在临 床实践中 开始集中 关 注参战士兵 和退伍老兵 的战争创 伤, 探 索 用科学治疗代替道德训诫和法律惩罚 ; 三、 20 世纪 70 年代, 伴随着反越战浪潮 , 越战 退伍老兵结 成团体, 促使美国 政府和公 众 直面越战带 来的道德崩 溃、 民 族失败和 战 争创伤; 四、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 动中分离出 蓬勃发展的 女权运动 , 妇女 和 儿童遭受 的家 庭暴 力、 性 虐 待、 强奸 等 创 伤, 以及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 成为女权 政治主旋律; 五、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二战期 间纳粹大屠杀对犹太人造成的创伤成为社 会公共话语 和大学人文 研究的焦 点, 并 扩 展到对南非 种族隔离、 白人对 美洲本土 印 第安人的殖民主义暴力之申讨; 六、 2001 年 9. 11 事件使恐怖主义暴力和创伤成为 21 世纪初创伤政治话语的新热点和新转折点。

心理创伤的定义

心理创伤的定义

来自百度百‎科在精神病学‎上创伤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

创伤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或是‎无助感和麻‎痹感。

创伤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

也有学者将‎创伤定义为‎“任何一种突‎然发生的和‎潜在的生活‎危险事件”。

型(急性)心理创伤的‎概念泰尔(1989)将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I型创伤;它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等‎。

这个概念以‎时段性来分‎类创伤,我觉得这个‎概念的时段‎性可以考虑‎适用在童年‎时期,凡是一次发‎生的创伤事‎件,不管是幼年‎还是成年,可以拟定诊‎断为I型心‎理创伤,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创伤‎可能并不发‎展成为II‎型心理创伤‎。

关于这方面‎研究资料我‎知道不多。

是否在童年‎形成的创伤‎(有症状表现‎或被诊断过‎)会延续成I‎I型心理创‎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I型心理创‎伤的特点I型心理创‎伤的概念,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一、形成创伤的‎时间是短暂‎的,或者是一次‎性。

二、可以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不同的阶段‎。

三、并且形成创‎伤后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在三个‎月以内。

四、有的自然愈‎合,有的经过治‎疗获益,有的可以转‎化成II型‎心理创伤。

II型(慢性)心理创伤的‎概念依创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环境中存在‎的与引发创‎伤相关的元‎素,会导致大约‎1/4(交通事故)甚至半数(性暴力)受害人长期‎陷入受到创‎伤引发的负‎性情感的侵‎袭之中。

用外科术语‎讲,(心理的)创伤不会自‎然愈合,常常会遗留‎很多并发症‎。

在临床研究‎中,人们也逐渐‎发现同样的‎创伤患者,但由于创伤‎事件的性质‎,尤其是经历‎创伤的年龄‎的不同,在随后的症‎状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创伤影‎像学和治疗‎学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现在多采用‎泰尔分类法‎(Terr,1989):将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I型创伤;而将略微复‎杂一点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反复发生的‎、开始童年期‎)称为II 型‎创伤,即复合型创‎伤。

创伤与修复——创伤心理学

创伤与修复——创伤心理学

创伤与修复——创伤心理学创伤与恢复——《创伤心理学》代序《创伤心理学》一书要出版的时候,正值我在旧金山军人医疗中心(San Francisco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 SFVAMC) 培训一年结束。

于是跟主编提出想写篇序,谈谈这一年里做创伤工作的感触。

感触很多,主要从两方面谈:一是作为治疗师的体验;二是对中国开展创伤工作的一点思考。

一.治疗师的体验在SFVAMC一年,都在PTSD临床小组里作PTSD的诊断,评估,个人治疗及小组治疗。

这一年,是我进入临床心理学学习的四年里,对我身心影响最大的一年。

回望这一年,仿佛是从一场独特的病中走出来。

在SFVAMC接触的病人,从上了八十岁的二战老兵,到二十刚出头从伊拉克回来,还有可能被重新送去伊拉克的年轻人;他们或是有跟战斗相关的创伤(Combat-related trauma) ;或是有军中的性创伤(Military Sexual Trauma);男兵比女兵多;又因为我是整个临床小组里唯一的亚裔,也看了好几例华裔和菲裔的病人。

只有一类病人我回避,那就是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

创伤工作是个高强度的工作。

刚开始的三个月里,当做完一天的评估或治疗,从医院回到家,直觉得心神很涣散,有大伤元气之感。

我必须在四周安静下来之后,静坐,渐渐地觉得涣散的心神开始收敛,又回到了自己的中心。

随着工作进展,跟病人的工作联盟建立,病人的回避症状减轻,愿意谈一点跟创伤相关的事情了,于是出现了第二个问题:病人描述的种种,开始进入我的梦境。

我开始做枪林弹雨的梦,在梦中感受病人所描述的那份惊恐和无助。

这个时候,我希望这一年的培训早点结束。

好在,我们一共有四个学生,大家都做着相似的梦,于是我们在接受督导,个人治疗外,四个人之间讨论自己的梦,做起了同侪之间的督导或咨询。

PTSD 临床小组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如何照顾好自己的”的讲座,帮助我们渡过这个时期。

后六个月的工作变得顺利了。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编辑推荐★美国知名心理医师、知名家庭与婚姻治疗师、知名创伤治愈专家贝弗莉·恩格尔全新力作。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吉莫大力推荐。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医学博士施琪嘉作序推荐。

★作者分享了自身的受虐经历及多元的个案故事,循序渐进地陪伴读者从童年创伤中复原,减轻羞耻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给予自己更真实的正面评价。

★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疗童年创伤的五步疗法: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和自我鼓励,是创伤心理学领域全新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遭受过童年创伤的人,在成年后会面临诸多问题的困扰,如过度的自我批评、忽视自己的需求、赌博、酗酒、吸毒、性行为不检点、人际关系混乱、做出危及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行为等。

其实,这都是羞耻感在作祟。

羞耻感是个体在遭到虐待后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且是各种虐待的核心,它深深贯穿于受害者的观念和行为中。

《这不是你的错》深入探究了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治疗童年创伤受害者的贝弗莉?恩格尔创设了同情自愈项目,此项目结合了有关自我同情、同情心和羞耻感的开创性研究,其特定的流程和专门的训练可以让童年创伤的受害者减轻或消除自身的羞耻感,不再沉沦于过往。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自愈手册,如果你正遭受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折磨,本书将带你踏上逐步克服羞耻感的旅程,教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一双不被“我低人一等、残缺不全、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等观念蒙蔽的眼睛。

作者简介贝弗莉·恩格尔,美国知名心理医师、知名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在儿童和成人创伤领域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被认为是情感创伤治愈专家。

她曾多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节目,被称为“万千女性不知所措时很想求助的人”;著有《道歉的力量》《尊重你的愤怒》等20多本关于情感创伤的图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8663017_不只是你的心理治疗箱

8663017_不只是你的心理治疗箱

84Dec1 - Dec15,2015WORLD VISION 2015.NO.23Culture 文化·阅读文 | 冯慎行有些学者相信,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归根结底是情绪问题,或者说那些令人沮丧的情绪创伤揭开了没有愈合的心理伤疤,流淌出冷静或者充满希望的鲜血,疼痛着甚至感染上绝望和致命的细菌。

相较于为时已晚的祛疤膏或者小题大做的抗生素,小小一片创可贴可能更适合这种再平常不过的伤口。

正如盖伊·温奇博士所说,如同创可贴的情绪急救,恰恰是“避免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的恶化”的必备工具药。

对于普通的读者,最有用的部分就是全书的结论部分——创建你自己的心理医疗箱。

大多数人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财力,遇到问题就进行心理治疗。

所以,从《情绪急救》这本书里找到那些属于自己的小技巧,才是温奇博士的初衷。

我们都是心理伤害的行家,擅长在生活中制造各种荆棘,为别人、也为自己,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这些。

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会陷入或大或小的情绪困扰之中,即使最一帆风顺的人也不可能始终愉快、欢乐。

但是,很少有人提起情绪的药箱,在和生活猛烈的撞击中做个简单的包扎。

大部分学者都承认,情绪的机制仍旧是黑箱,是未解之谜,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言,我们还不能给出情绪确切的成因和起作用的途径,更谈不上分离出最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

然而,我们也不是大海捞针,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通过一百五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有效果、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来满足需要。

温奇博士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这本书中涉及的创伤和治疗都来自正统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都经过了千锤百炼。

结合着生活化的实例,我们甚至可以在脑海中回想起,自己曾经过的拒绝,感受过的孤独,自己曾经的失去和内疚,反刍时的痛苦,自己总是需要面对的失败和大多数人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财力,遇到问题就进行心理治疗。

不过可以从《情绪急救》这本书里找到那些属于自己的小技巧。

新书《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即将出版,主编施琪嘉、曾奇峰、盛晓春

新书《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即将出版,主编施琪嘉、曾奇峰、盛晓春

新书《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即将出版,主编施琪嘉、曾奇峰、盛晓春先尝尝味道!----------第一篇什么是心理治疗第一章心理治疗的定义森福,布罗达(WolfgangSenf&M.Broda)这本教科书是为了治疗实践而写的,会涉及到所有重要的心理治疗的理论。

也许每个人都对于心理治疗有一个自己的定义,从这些不同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会将他的定义的重点放到某些特殊的方面,以阐释他的基本观点和个人经验。

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在向整合的方向发展,我们在这里将尝试从整合的角度给心理治疗一个定义。

在早期的文章《心理治疗(精神治疗)》中,弗洛伊德写道:“心理(Psyche)是一个希腊词,译成德语为精神(Seele)。

心理治疗就是精神治疗。

也可以这样理解:对精神疾病的症状的治疗。

心理治疗包含很多意思:精神上的治疗,对精神或身体障碍的治疗方法,这一方法直接对人的精神起作用。

这样的方法主要指的是语言,语言是精神治疗的重要的工具。

外行会觉得很难理解,心理和身体的障碍“仅仅只”通过医生的语言就能消除。

他会认为医生是个魔法师。

他也是对的;我们日常的语言就如同简化了的魔法。

但必须深入地想一想才能够理解,科学家怎样使他的语言重新具有了治疗的魔力”。

一心理治疗究竟是什么?莱米(Raimy1950)曾经讽刺地说,弗洛伊德的谈话治疗(Talkingcure)利用了语言的魔力,是一种处置非特异性事件的、不能预知结果的、不可定义的技巧。

蔡格(Zeig)(1991)在1994年召开的“心理治疗的变迁”(EvolutionofPsychotherapy)大会上说,一切心理治疗,都是使用交流,使病人能够达到他自己本来可以达到,但却还没有达到的境界,因为他还没有想到实际上他是可以达到的,治疗师只是将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和可行了。

心理治疗是一个交流和解决社会问题过程,在这个框架里,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经验的拓展,并且能够将病人从一个不好的起始状态引导到好的状态(Kanfer,Reinecker,Schmelzer1990)。

PeterFonagy施琪嘉临床案例展示创伤状态的真实交流

PeterFonagy施琪嘉临床案例展示创伤状态的真实交流

PeterFonagy施琪嘉临床案例展示创伤状态的真实交流对这种经历过创伤的病人,他们尝试想切断(关系)的时候,我会非常清晰地传递信号,就是我会一直在这儿跟他们在一起。

——Peter Fonagy对创伤状态进行工作是精神分析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议题之一稍有不慎,不仅不能帮助来访者治疗师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二次创伤在心智化的框架下创伤会导致心智化的崩溃那么,如何在创伤状态下与病人进行真实的交流?MBT之父Peter Fonagy教授携同国内精神分析大咖施琪嘉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真实再现临床情境生动展示,在创伤状态下如何与病人真实交流1.澄清病人当下的状态和感受Fonagy:这个梦会不断、不断地重复。

不过,你知道,我可以,我可以感觉到,在那里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不过,请帮我一下,因为你也提到了一种非常重要,非常痛苦(的感受),就是,听起来,当你越是靠近一个人,一个你想要靠近的人……施琪嘉:我不想靠近。

2.探讨病人的人际关系,在安全的治疗关系探索浮现出来的新的感觉Fonagy:你越是进入到某种亲密的关系当中,那些可怕的回忆就越发会,那些梦就会再出现,因此你得把所有东西都推远。

施琪嘉:你以前见过像我这样的人吗?Fonagy:我见过很多和你有类似背景的人,我见过这样的人,但是若说是像你,没有一个人和你一样。

你,对我来说,你是唯一的,你对我来说是唯一的人,你和我得要一起合作。

因为你要教我如何去理解你。

因为,我见过类似经历的人,但是这并不能帮我理解你,我真的很需要理解你。

……施琪嘉:你知道,你跟我保持眼神的接触,我,我,这实际上让我觉得这很温暖,值得信任,但是,在我的经验中,这不是我很熟悉的感觉。

如果你一直看着我,我总是觉得有那么点不真实,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害怕。

Fonagy:嗯,好的,这也是我需要了解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

你希望我看向别处吗?如果我这样做,你会更舒服一些吗?我可以那么做,这样让我觉得不自然,不过如果你希望我,我会那么做的,如果这让你觉得舒服一些的话。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创伤记忆提取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创伤记忆提取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创伤记忆提取谭红;施琪嘉【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5(009)001【摘要】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PECT)分析,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在一般生活事件和相关创伤事件刺激前后局部脑血流改变,研究其创伤记忆的提取过程.方法:对2003-06/2004-05在同济医院就诊的30例未经治疗的PTSD患者用双日法进行静态和创伤信息刺激下的SPECT显像,并用半定量方法分析所圈定的感兴趣区.结果:静态患者局部的血流量改变不明显;而在创伤信息刺激后的检查结果显示相当于杏仁核的部位、岛状结构,颞叶中回,双侧视皮质的局部脑血流均有增加.创伤信息刺激后局部脑血流比值:杏仁核左、右分别为0.92±0.08,0.98±0.08,海马左、右分别为0.66±0.64,0.76±0.08,丘脑左、右分别为0.79±0.31,0.81±0.45,顶叶左、右分别为1.25±0.26,0.96±0.41,枕叶左、右分别为1.20±0.64,1.18±0.23,颞叶左、右分别为1.12±0.23,0.92±0.09,与一般刺激后局部脑血流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左侧的额叶区的和颞下回局部脑血流量则明显减低(P<0.005).结论:PTSD患者与陈述性记忆有关的功能的改变提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发生了神经生物学的改变.【总页数】3页(P33-35)【作者】谭红;施琪嘉【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恐惧和焦虑行为的改善作用 [J], 文浩;刘谦东;李硕硕;周陆军;樊双义2.制何首乌提取物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雷丹; 王雷; 陈谦学3.急诊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李艳4.ICU日记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效果 [J], 段希茜;黄源;谢鑑辉5.育龄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J], 张艳杰;庞玲玲;董依依;马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心理学》即将出版-主编施琪嘉,曾奇峰代序
----记忆,也许,是需要遗忘的,充满痛苦的方式。

也许,也是减轻苦痛的最好方式!《创伤心理学》主编:施琪嘉校编:盛晓春童慧琦参编:谭红周娟王海峰熊亚敏陈静黄晶晶吴江心灵注定要在创伤中前行在高倍显微镜下,人类受精卵形成的那一瞬间极其壮观。

精子仿佛是一条巨龙,用头部穿破卵子的外壁,并且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创口。

在精子进入之后,这个创口自动愈合,一个伟大的生命就开始慢慢生长了。

我们无法得知精子给卵子造成的“创伤”会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只知道,不管从事实还是从象征层面上来说,这一过程都显示,生命是从创伤开始的。

但大多数人认为生命是从出生开始的,因为他们会在每一年的生日庆祝,而不会去纪念阴阳之精华相遇的那个事件。

即使是这样,生命也是从创伤开始的,因为生产对母体和胎儿都是巨大的创伤,子宫壁上的创面、婴儿腹部上的伤疤和殷红的鲜血就是明证。

某些心理学派用特殊的方法可以让人回忆起出生时经过狭窄产道的挤压感和恐惧感,这更是纯粹的心理的创伤了。

这还仅仅是开始。

从子宫温暖、安全的环境
中来到这个冷暖不定、灾祸莫测的世界上,创伤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由创伤伴随的。

或者说,没有创伤就不会有成长。

生命从创伤开始,也会以创伤结束。

在肉体的生命的灰烬上,精神的生命也化为一缕青烟而去,世界又回到了没有这一生命出现过的从前;当然也不完全是这样,这一生命也许并没有真正离去,因为他或者她至少部分地会以创伤的形式永远地留在亲友的心中。

与成长伴随的心理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人类的命运,是所有想以生命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走上一遭的所有的生物的共同命运。

这些创伤本身不一定会制造疾病,我们甚至可以说,经历这些创伤还是形成健康心灵的必要条件。

无法想像,完全没有经历创伤的生命会是多么地幼稚、软弱和变态。

但还有一些创伤却是应该被消除和避免的。

因为那些创伤会制造疾病。

比如人格上不成熟的父母无意中对孩子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会在家族的系列中制造一代又一代的不幸;还比如不恰当的社会规则对个体的伤害,这样的伤害直接制造了集体的悲剧。

生命本身注定的创伤倒也罢了,命运之外的额外创伤竟然可以更加地无情和惨烈,直教人生不如死甚至不如不生。

能够减少和修复人类命运之外的创伤的良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知识,关于创伤的知识,或
者说关于在创伤中成长的知识,或者说关于减少创伤的不良后果的知识。

当然,说到底,是关于爱的知识。

因为真正的爱不仅不会制造创伤,而且还是疗伤的妙药。

爱的知识会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这本《创伤心理学》教科书,是施琪嘉、盛晓春、童慧琦与其他参编人员怀着博大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编写而成的。

编书的艰辛本身就可以是创伤,更何况是编创伤的书。

在书写了如此之多的关于创伤的文字之后,编写者的心灵该会有很多的成长吧。

而读这本书的人呢?相信读这本书的人会是以人的心灵为工作对象的人。

读完之后,他们该会更懂得如何保护和修复一颗颗破碎的心灵。

我是在电脑上读完这本书的电子文档的。

读完之后我关掉了WORD编辑器的窗口,露出了台式电脑的桌面。

桌面上是一幅童话般美丽的图画,整个画面白雪皑皑。

一个少女身着冬装,牵着一只狗向前走着,在她们身后的雪地上,留下了两串如创伤般刺眼的深深的脚印。

大自然制造的季节在给我们启示:既然创伤不可避免,那就把它们留在身后。

读这本《创伤心理学》,我们就有可能把创伤留在书中提到的理论和操作之后。

是为序。

曾奇峰2016年冬于武汉内容提要一、创伤的历史二、创伤的定义(一)创伤的一般定义(二)创伤在几个疾病分类中的比较?1、ICD-10,DSM-
IV,CCMD-III对ASD,APS,PTSD的理解2、有关DESNOS3、精神分析对创伤的理解三、创伤的神经生物机制1、创伤导致记忆改变的大脑机制2、创伤导致的神经内分泌改变3、创伤导致的神经影像学改变4、创伤与疼痛及躯体化过程五、创伤治疗1、创伤的认知治疗2、EMDR六、儿童、青少年创伤与治疗七、相关法规和EMDR准入标准创伤历史欧洲创伤研究历史:1896年5月14日,《维也纳临床周刊》在其九年进程的第20期的420页写到:神经精神病协会主席埃宾(Hofrathv.KrafftEbing)于1896年4月21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秘书斯塔林格博士(Starlinger)描述那晚的第三场报告时说,弗洛伊德教授关于癔症的病因学打破常规的报告缺少总结和讨论。

关于这场报告的唯一反馈来自弗洛伊德自己,在他报告后的第五天,即1896年4月26日,弗洛伊德给其密友弗利斯(WilhelmFließ)写信提到:“关于癔症病因学的报告在精神协会的会议上受到了冷遇,埃宾只给予了奇特的评论,说它的成功将会是个科学童话……。

癔症病因的发现很快将弗洛伊德推入到社会舆论的漩涡之中。

1896年4月4日,在与弗利斯的书信中,他这样写到:“你早就知道,我是个固执的人。

现在,到处都是诋毁我的言论,难道周围的人都要孤立我吗?”弗洛伊德不
听朋友的劝告,仍坚持在1896年的5月6月的《维也纳临床展望》第22期26期中发表了他的报告(1896,1952;439页):“我坚持我的主张,以每个癔症病人的情况为基础可以发现--通过分析可以重现,尽管相隔十年--这些人在早期的时候都有一次或多次的性经历。

”弗洛伊德的报告和他将癔症病因归结为儿童所受到的性创伤的结果,在今天被视为精神创伤的起源,即精神方面的症状可能代表着创伤性经历的结果。

其实,在弗洛伊德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这种说法早在18世纪中期,就有以下命题的讨论:1、躯体疾病还是心灵的创伤?2、器质性疾病还是诈病?心理创伤的定义一般定义:心理创伤在既往常指日常生活中的与精神状态相关的负性影响,常由躯体伤害或精神事件所导致,它可以事件的当事人为载体,但也可能因目睹事件而诱发。

在分类上大致可将这些来源区别为危及生命的“天灾”与“人祸”。

前者如自然灾害(洪灾、火灾、旱灾、飓风、地震等),后者如空难、交通事故或战争等。

研究发现暴力侵犯、被监禁、被折磨、持久被虐待的经历常常遗留心理创伤。

目前十分强调那些看似微小、却持续存在的来自家庭内部的对儿童的情感虐待(忽视、照顾不当――如溺爱)所带来的创伤。

根据创伤事件的性质和种类不同,其导致的结果也不
一样,大部分受害者(50-75%)可以自己痊愈(一年内),约有10-15%的人则多少会遗留心理问题。

这主要取决于其过去的经历,同时也与个体的生物特性有关。

与躯体创伤相对应,引起心理创伤的各种因素称为应激源。

而当事人在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各种障碍和健康问题则可以理解为经历应激所导致的后果(Post1997,Fischer&Riedesser1998)。

这一过程常常被描述为某种慢性疾病。

这种创伤的进程与顽固的伤口感染相似,它既可以通过受伤者的免疫力和外源性帮助而得以愈合,也可能因为这些因素太弱而转变成慢性感染、化脓,挛缩,并由此引发许多其他症状。

创口可以出血、化脓、伴发多种病原体感染。

它也可能表面上似乎已经愈合,而在深层形成一个感染灶。

即使创伤本身可以很好地愈合,但遭受严重创伤病人的远期并发症显然要多得多。

因此,一个老练的外科医生不仅会关注创伤后的各种外部表现,同时不会忽视原发的创伤过程。

这一创伤过程既是产生一系列突出症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是既可能促进,也可以阻碍愈合和康复的决定性因素。

在精神创伤学里,创伤过程这一概念具有相通的意味。

心理创伤的病人“创口”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严重心理创伤病人的主要诊断在不同的时期,也是可以变化的
(ArneHofman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