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

合集下载

九(下)古诗三首

九(下)古诗三首

二、《行路难》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 A 垂钓碧溪—— B 乘舟梦日边—— • C 长风破浪—— • 2、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
古诗三首赏析
一、<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 •
• •
• • • •

_________。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也是全诗的 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答: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 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 为之。 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 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 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诗人内心的__、感情的激荡变化。 • 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__思想感 情。 •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 4、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 答: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 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 前途渺茫 • 5、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答: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或表现 了作者高昂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伟大抱 负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案苏教版

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感受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
句诗的理解。

点拨引导即可。

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722
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

17.《古诗三首》注释

17.《古诗三首》注释

《古诗三首》注释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介绍: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等。

主题:《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译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大意是: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其中”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此”是指天门山。

诗歌后两句的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帆,富有情趣。

注解:【中断】从中间被断开。

【开】冲开,劈开,断开。

【至此回】指江水流到这里回旋澎湃。

【相对出】相互对峙。

出,出现。

【孤帆】孤独的一叶小舟。

鉴赏: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

诗的前两句:前两句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诗的后两句:点出了诗人望天门山的地点,诗人并非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而是站在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上。

孤帆是动的,因此诗人的视角也一直在变。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作者站在船上看到了碧绿的江水、青色的大山、红色的太阳。

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对天门山景色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一、课文概述本单元的《古诗三首》分别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唐代诗人王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及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古诗题材各异,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

二、《宿建德江》解析1.作者及背景-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他一生仕途坎坷,曾漫游吴越等地。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漫游吴越时所作,诗人夜宿建德江,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2.诗句解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移舟”“泊”表现了诗人的行动,“烟渚”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日暮”点明时间,同时也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客愁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描写了旷野无边,远处的天空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明月似乎与人更加亲近。

“野旷”“天低树”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

“江清”“月近人”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孤独中的一丝慰藉。

3.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日暮时分建德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解析1.作者及背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他的诗、词、文、书、画皆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所作,当时他在望湖楼饮酒,恰逢大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诗句解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句诗描绘了乌云翻滚如墨汁倾泻,但还没有遮住山峦;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进船里。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的颜色和形态,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未遮山”则表明乌云虽然来势凶猛,但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为后文的雨过天晴埋下伏笔。

“白雨跳珠”形象地写出了雨点的大而急,“乱入船”则表现了雨势的猛烈。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备课素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备课素材

《古诗三首》目录索引一、《行路难》赏析 (1)二、关于李白 (2)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10)四、阅读延伸:刘禹锡与白居易 (10)五、《水调歌头》赏析 (13)六、阅读延伸:关于苏轼 (16)一、《行路难》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九年级诗词三首原文

九年级诗词三首原文

1、《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可用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可用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 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 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 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污秽, 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 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 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行 路 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 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 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 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 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 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 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 的视野。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唐)李 白
作者简介: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世被尊生逢大 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 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 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天宝元年,他42岁, 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 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 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 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 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 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 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樽zūn 行há ng
箸zhù 塞sè
岐qí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
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什么? “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什么? 写出了诗人怎样处境?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冰 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仕途的艰难 。写出了诗人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 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
行路难 (其一)
世事艰难, 怀才不遇 缅怀古圣, 光明在前
长风破浪, 挂帆济海
苦恼
艰难 希望
积极乐观 自信坚强
追求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 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云帆: 高高的帆。
济: 渡。
反复朗读诗歌, 逐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 什么? 这两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 “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 极言宴 饮的丰富、奢华。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代表作: 《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著有《李太白全集》。
背景资料
公元742李白奉诏入京, 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 世的人, 才高志大, 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 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 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 还受到权臣 的谗毁排挤, 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 都来为他饯行, 求仁无望的他深感仁途的艰辛, 满怀愤慨地写下 了《行路难》。课本中选取的是《行路难》是其中的第一首。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可用41页PPT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可用41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1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 村》.ppt可用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日积月累李白古诗三首

日积月累李白古诗三首

日积月累李白古诗三首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豪放、奇特、浪漫为主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感染力。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三首古诗堪称经典,它们分别是《静夜思》、《将进酒》和《行路难》。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静夜思》。

这首诗是李白在月下静思之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流露而出的。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见明亮的月光,暗示了思念的情感。

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思乡之情,令人感到无比的凄凉和孤寂。

其次,我们转向《将进酒》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

这首诗是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反叛传统的表现。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作者雄心壮志,不甘平庸的豪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逝去时光不舍的思绪。

然后,“时质深林、薄暮尊前”一句则展现了李白借饮酒放纵自己的豪情壮志。

全诗旋律高亢激昂,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最后,我们来欣赏《行路难》这首诗。

这首诗以游子思乡、行路艰辛为主题,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诗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生动地刻画了世俗的富贵繁华,与行路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紧接着,“腹中贫气轻如纸,心中壮志凌云烟”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强意志的形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让人感受到诗人荡气回肠的情感。

总而言之,李白的《静夜思》、《将进酒》和《行路难》是他创作生涯中的经典之作,它们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是静夜思念故乡的孤寂,还是将豪情奔放注入酒中的热血,又或者是行路艰辛中的坚定信念,都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三首古诗作为李白的代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课件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PPT课件
“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 的辨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 由境界,而不在于所居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 “焦距”调好,就可以处闹市如幽谷。 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整体感知
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 指什么? 反璞归真、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的人生真谛。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 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诗人闲适的 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SUCCESS
2019/4/21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 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 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 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 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 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 主义的情调。
写作特色 一、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 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
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
3.用典——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 的希望与信念。 (2) 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 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背诵全诗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
的爱国诗人。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等数十 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 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 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

九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课文

九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课文

九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课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三首》课文《饮酒》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③尔:如此、这样。

④「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⑤「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⑥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饮酒》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李白《行路难》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磻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李白《行路难》赏析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颇富哲理性:心既 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地, 也就如同偏僻清静之地了。
行路难
形容酒美价高
同“值”,价值
同“馐”,食物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放下筷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疑问代词,哪里
主要内容
诗人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 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 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 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名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诗人探索前行的感受。既是写景 名句,更是蕴含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 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 饮 酒 》
《 行路难 》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欣赏三首古诗所反映的诗人 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2.欣赏、积累名句
饮酒
建造房屋
如此 陶渊明
尘世;人们 集居的地方
傍晚Βιβλιοθήκ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里是思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想远离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场的意思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相伴而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 自己也不见得没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 机一定会有的,表现了他远大的政 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 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 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 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 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九上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九上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九上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1.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行
路难》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困苦和失意,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

2.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三首古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例如,
《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生的艰难险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生的变迁和更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3.诗歌的语言和修辞:这三首古诗都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例如,
《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了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豪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则运用了典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美好祝愿。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陶渊明《饮酒》》1. 陶渊明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超然脱俗、清新自然著称。

2. 《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名作,通过描述作者在醉酒状态下心境的变化,传达了对世间琐事的淡然态度和超脱情感。

3. 通过对喝酒的情景的描绘,诗人表现出内心的豁达,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4. 诗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王之涣《登鹳雀楼》》1. 王之涣是唐代诗人,草书大家。

2. 《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阔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3. 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时雨,一时风”的意境,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变幻无常。

4. 作者抒发了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三、《孟浩然《春晓》》1.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2. 《春晓》是孟浩然的诗作之一,通过对春天清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描写,展现了清晨春雨的清新和生机盎然。

4. 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总结回顾:以上三首古诗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唐代诗人们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通过对饮酒、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优美的诗文艺术,还能够领略到诗人们豁达超然的心境。

这些古诗让人产生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们高远的志向和豁达的胸怀。

个人观点和理解:这三首古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和追求。

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些古诗中学习到诗人们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他们超然境界的追求。

希望我们能够在诗篇的启迪下,更好地领略自然之美,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陶渊明的《饮酒》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醉酒状态下的心境变化。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知识点+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知识点+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知识点+同步练习《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知识点+同步练习》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知识点+同步练习第13课《行路难(其一)》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

二、故事背景《行路难》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为“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三、理解词义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珍羞:精美的菜肴。

直:价值。

四顾:往四处看,这里泛指看。

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塞:塞满、堵塞。

川:河道。

垂钓碧溪上:传说姜尚(姜子牙)在磻溪垂钓,遇到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后被重用。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到成汤的重用之前,曾经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歧路:岔路。

安在:在哪里。

济:渡过。

译文:金樽中的清酒,一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闲时我学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自己像伊尹一样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村》教学案射阳新坍中学九语备课组九年级_____班 _______ 学号______成绩_______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作者简介渊明(约352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省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三、写作背景公元416年,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

首发攻克了,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第二年又攻克长安。

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

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

朝廷为了讨好裕,下诏书封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裕故作推辞。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

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也许靠着饮酒,我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一共得到20首诗,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四、朗读全诗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五、理解诗意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中深奥!注释《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结庐:建造房屋。

庐:简陋的屋子。

尔:如此。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悠然:闲适的样子。

山气日夕佳:山上的运气傍晚时很美。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

此中,上面描述的景物之中。

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诗人本想说一说这种真意,却没有说,因为他认为既然已经领悟到了,就不需要用言辞来表达了。

六、分析全诗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赏析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八、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3、、本诗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背诵全诗理解全诗九、理解与拓展(1)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反映诗人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

“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或:“望”字好。

“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容的创作原则。

2007市(一)诗歌赏析(4分)11.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关键词语佳妙句饮酒渊明批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似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饮酒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二.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