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风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观测风教学设计【引言】风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于小学科学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风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针对小学科学14《观测风》任务名称,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测风,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风的认识。

【背景知识】在开始观测风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包括风的形成原理、风的分类以及风的测量工具。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

【活动一:观察风的行为】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风的观察。

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场地观察风的行为,例如校园的开阔地、操场或者草坪。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风的表现,如风的方向、风的强弱、风的持续时间等。

第二步,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小组讨论。

各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风的行为,并搭建一个风的行为图表。

图表可以包括风的方向、风的强度、风的频率等。

第三步,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并对比不同地点的观察结果,进一步加深对风的认识。

【活动二:测量风的速度】第一步,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进行风速测量。

可以选择无遮挡的地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可以使用测风仪或简易风速计进行测量。

第二步,学生按照测量风速的要求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第三步,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学生可以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风速与地理环境或季节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活动三:风的应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风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自主研究的方式了解风的应用形式,如风力发电、帆船比赛等。

第二步,学生选择一个风的应用场景进行研究。

可以是风力发电场的参观,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一种特定风的应用。

第三步,学生撰写一份关于风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对风的应用形式的思考等。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风的形成原因。

2. 风的特点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并能准确观察风的表现。

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风的观察工作。

四、教学准备:1. 风筝、纸片、风车、风力等相关实物。

2. 如有条件,准备一段风场风力较强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窗外的树叶和旗帜等,引发学生对风的注意;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理解风的形成1. 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纸片等在风中的表现,让学生发表对这些现象的解释;2. 教师讲解风形成的原因:地球的地表受到太阳能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空气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形成气流,即风;3. 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

步骤三:观察风的特点1. 教师分发风车和风力等实物,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观察风的特点;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风车,记录下风车旋转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描述风的特点。

步骤四:团队合作与总结1. 小组内学生分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观察结果;2. 提问学生:“你们所观察到的风的特点有哪些?是否有相同点或不同点?”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并引出“风的强弱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1. 如有条件,可以展示一段风力较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对物体的影响;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现象,如树叶的摇摆、气球的飘动等,与风的特点进行联系。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风速测量仪器,让学生亲自测量风的速度;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风能利用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风形成原因的理解,对风特点的观察和总结能力;2. 评价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风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风的定义和分类。

2. 风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3. 风的观测方法和工具。

4. 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5. 风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风的图片和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风的定义、分类、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风的本质。

3. 实验设计:分组讨论设计观测风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标、方法和步骤。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观测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

6. 结论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风的特点和影响。

7. 总结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稳固学生对风的理解。

四、作业要求:1. 每组学生完成一份观测风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每组学生要完成风的实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3.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观测周围环境中的风速和风向变化。

4. 学生可以利用科学仪器如风速计、风向标等进行观测,也可以自行设计简易的观测工具。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性和内容完备性。

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深度。

3.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表现。

4. 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测不同季节的风向和风速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风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风观测实验,探究风的特点和规律。

3. 学生可以结合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深入探讨风的相关问题。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观测和分析能力,提高了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风的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表现形式。

2. 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实验器材(风向标、风速计)、相关图片和图片说明。

2.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尺子、铅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知识(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枚风向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它的作用以及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风,但风是什么?我们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导入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Step 2:讲解风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和教案,简单讲解风的定义和成因:风是大气中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风的生成原因,比如气压差和地理条件等,以便于后续实验观察的理解。

Step 3:观测风向(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枚风向标和铅笔。

2. 教师引导学生走到室外,找到一个开阔的场地,确保周围没有遮挡物。

3. 学生根据风向标上的标志物,观察和记录风的方向,并标注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向标指示的方向是风的方向。

Step 4:观测风速(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风速的观测。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风速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设置风速计,确保它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不受其他物体的影响。

3. 学生根据风速计上的指示,观察和测量风的速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速计的指示是风的速度。

Step 5:实地应用(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校园中的风向和风速。

2. 学生根据观测结果,讨论校园中的风对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3. 学生以小报告或展示的形式,将观察结果和影响总结呈现出来。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准确观测和记录。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风以及其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能够观察风的形成以及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

2.难点:
学生对风的概念具有模糊性,需要进行较多的实例讲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白板笔
3.教科书
4.风筝、风扇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回忆一下春天吹风的情景,然后引出今天的学科——《观察风》。

(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讲解
(1)教师先让学生了解一下风的定义和由来。

(2)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好处和影响。

(3)教师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4)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实验探究
(1)安排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复习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继续探究或学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估。

2.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分析。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观测风的方法,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风向的判断、风力的测量以及风的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测风向和风力,理解相关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2.风向和力力的概念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风向袋、风速计等实验器材。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风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风向袋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讲解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向袋和风速计观测风,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利用,如风力发电、风力助跑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绘制风向和风力的观察记录表,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完成《观测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后,进行课堂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是自然界中的空气流动现象,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心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能够准确观测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风车、纸带、风筝等。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关于风的材料。

3. 教学环境:室内教室或户外空旷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风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有没有见过风?风是什么样子的?- 风都可以吹什么东西?- 风为什么会吹?2. 探究活动(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风的活动,每个小组在室内或户外选择一个观察点,进行以下观察任务:- 观察风的方向:利用纸带或风筝等工具,感受风的方向和吹来的力量。

- 观察风的特征:描述风的冷热、强弱、湿干等特征。

- 观察风的表现形式:观察树叶、草地、风车等在风中的运动。

3. 讨论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共同讨论他们观察到的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问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风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风吹来的时候是热的还是冷的?为什么?- 你们观察到的风的强弱有什么特点?- 你们观察到的风对树叶、草地、风车等物体有什么影响?4.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风车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风车,观察其在风中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还可以自主设计其他与风有关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感受风的力量和作用。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以下问题:- 在观察风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风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影响?- 通过观察和实验,你们对风有什么新的认识?6.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篇关于风的观察报告,包括风的方向、特征和表现形式等内容。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1000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风筝、风车、气球等;2.教学工具:PPT、录音机、风速表、测温仪等;3.课堂环境:教室、操场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风景图,引入风的话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风是什么?2.理论讲解通过PPT和录音,向学生介绍风的定义、分类和起因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发生和运动过程。

3.实践探究(1)实验一:用风速仪测算风力大小2名学生一起合作,一个持住风速仪,一个报数并记录,之后换搭档,多次实验后,将记录结果统计到PPT上。

(2)实验二:制作风筝老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操场上进行角逐比赛,观察不同类型的风对风筝的影响。

(3)实验三:制作风车老师向学生展示OTC风车,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小型风车,并记录转速和运转时间等数据,最后用数据分析探究风能的利用。

4.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知识点,指导他们进行思考和研究,总结出风的特点、作用和应用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以实践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对工具的操作不熟练,所以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掌握能力。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观测风》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冀教版

《观测风》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冀教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观测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观测,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思维:能利用地面的物体和科学的工具来观测风,获得风的特征和记录数据。

通过小组交流、分析,学会判断风向和风速,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风。

探究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工具观测风更准确。

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态度责任: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利用地面的物体和科学的工具来判断风向和风速,并描述风。

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教学难点:辨析风向、地面物体的飘去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风向概念。

三、教学准备
有树叶的枝条、倒流香烟雾、小风旗、风扇、方位盘、记录单、课件等。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观测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观测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风的基本概念、风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观测和记录风的变化。

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气象学和环境保护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知道风速和风向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4. 让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能否准确描述风的产生过程。

2. 评价学生使用观测工具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的能力,观察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并讨论风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介绍风的观测工具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测技巧。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技巧。

5.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小测试,检测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一段时间内风的观测数据,并分析风的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观测和记录能力以及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观测风——科学教案引言: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对于孩子们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测和实验,了解风的来源、特征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观察、记录和分析风的特点和效果。

3. 探究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纸、铅笔和记录表格。

2. 吹风机或风扇。

3. 实验用具:纸片、气球、牛奶盖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话题——观测风,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曾经见过和感受过风的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风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实验一:观察风的方向和强弱1. 安排学生分组,在每个小组中放置一个纸片。

2. 随机选择一名学生成为“风的制造者”,他/她将用吹风机吹向纸片。

3. 学生观察纸片的反应,记录下纸片的运动方向和强弱。

4.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出风的方向和强弱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观察风的影响1. 向学生展示一张纸片,让他们设想这张纸片是一片叶子。

2. 学生将纸片悬挂在风扇前面,并观察纸片的反应。

3. 随后,加大或减小风扇的风力,让学生观察纸片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出风对物体的影响,如何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实验三:观察风的音响效果1. 学生分组,每组取一个气球和一块牛奶盖。

2. 将气球吹大,将牛奶盖放在气球的口上。

3. 学生轻轻松开牛奶盖,观察气球产生的声音。

4. 学生尝试不同大小的牛奶盖和吹气球的不同力度,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5.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风对声音的影响。

实验总结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风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和效果,如风的方向、强弱、对物体的影响等。

3. 探究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风对天气的影响、风能的利用等。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风的观测》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

首先先引导学生明确风向的知识,再次训练学生运用飘动的物体识别风向;之后又引导学生明确风力的知识,并训练学生用风级歌判断风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使学生掌握观测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的观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2册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中的一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活动是寻找风的踪迹,让学生感受风是变化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有力量,通过一个制作活动来开展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和学生通过风力等级表认识风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有大有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估测风力的大小。

2、具有初步的观测能力。

会用飘动物体识别风向,会用风级歌判断风级。

并能用简单的学具进行观测活动。

3、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养成协作、合、坚持观测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又力量,并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5、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学具进行观测。

6、教学准备:自制风向标、纸风车和材料、指南针和记录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2、小组能愉快地进行合作研究。

能利用各种物体或现象找到风的踪迹。

能将研究成果及时记录下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让多名学生进行模拟观测风的方向,学生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在活动中明确了风的八个方向引导学生在异议处进行辩论。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2. 实验设备:风速计、指南针等;3. 观测地点:开阔的场地或操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借助课件或实物等引入风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引发他们观测风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风的概念及形成原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风的概念,即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风是空气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流动的过程。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海风、山风等。

2.2 风的形成原因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所致。

“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流动,是因为各地的气压不同。

”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简要提及气压是什么,及其如何形成。

3. 风的观测(25分钟)3.1 风速观测介绍风速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风速计,前往操场或开阔场地进行观测。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纵风速计,并提醒他们观测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有其他干扰。

3.2 风向观测使用指南针教导学生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并向他们解释北风、南风等风向的概念。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测,既可以在教室窗口观测,也可以在户外进行观测。

4. 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将学生观测到的风向和风速数据进行记录,并帮助他们总结观测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间的讨论,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观测结果,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变化规律。

5. 总结(10分钟)通过师生讨论,总结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风对我们生活的作用,让他们明白风的观测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拓展活动1. 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风对天气、环境、植物等的影响,并组织相关讨论活动;2. 制作风车:鼓励学生动手制作风车,加深对风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中小学课程 观测风_ 名师教学教案1

中小学课程 观测风_ 名师教学教案1

观测风【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

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

3.知道风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与灾难。

(二)科学探究: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

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

难点: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1.(教师播放关于天气预报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视频中知道了什么?2.师述:我们对风并不陌生,说说你对风的认识。

3.过渡:今天,我们将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风。

板书课题:观测风。

(二)活动:明确风向与风力。

1.质疑:刚才视频中提到风向,谁知道什么是风向?(1)学生猜想。

(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2)教师补充:观测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

(2)认识风向标。

(4)考一考(学生对风向的判断)。

(5)总结:风向与物体飘扬的方向相反。

2.质疑:你们又知道什么是风力呢?(1)学生猜想。

教师介绍:风力就是风的强弱、风的速度的大小。

用风级表示的风的强度。

风力越强风级越大。

(2)教师补充:观测风力的仪器叫风力计。

(3)认识风力计。

(4)观察风级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级风的特点。

(5)阅读指南车信箱,说说你知道了什么?(6)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将风级图编成风级歌,出示《风级歌》,学生齐读。

(7)考一考(学生根据风级图或者风级歌判断风力)。

(三)活动:自制简易风向标。

1.指导学生看教材上风向标的制作步骤。

2.检查材料是否齐全。

3.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教师适时指导。

4.学生展示制作的风向标,学生评价。

(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

)5.学生交流风向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教师带领学生将自制的简易风向标带到校园内进行观测风向。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小学科学】观察风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的来源和形成,认识风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 难点:解释风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的形成原理以及风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资料,玻璃器皿、塑料袋、小纸片、风扇、计时器、电池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纸、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风的形成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有没有感受过风?风是怎样形成的?风有什么特征?2. 实验探究(50分钟)步骤一:小组合作,观察玻璃器皿中的风(10分钟)a. 将玻璃器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逐渐加大器皿上方控制风扇的风力。

b. 各小组成员观察器皿中的风表现,并做好实验记录。

c. 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并归纳记录器皿中的风的特征。

步骤二:实验验证风的气流性质(10分钟)a. 将塑料袋系在风扇的出风口上,打开风扇并观察袋子的变化。

b. 学生观察和记录风扇对塑料袋的影响,并进行归纳总结。

步骤三:实验讨论风的方向(20分钟)a. 将小纸片散落在桌面上,打开风扇并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

b. 学生观察和记录小纸片的运动方向,讨论并总结风的方向规律。

步骤四:实验总结(10分钟)a. 引导学生归纳风的来源和形成原理,并解释实验现象。

b.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准备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实验报告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其他学生进行发问和讨论,加深理解和思考。

五、课后延伸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拓展对风的研究兴趣。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风的观察实验的文章,并附上实验记录和结论。

《风的观测》教学设计

《风的观测》教学设计

《风的观测》教学设计《风的观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四、器材准备:风向标、风车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二)测定风的方向。

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风向)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三)风有力量。

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四)风力的大小。

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

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学生回忆后发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学生观察后回答。

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五)课外延伸。

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

学生记录、观察、比较。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风的基本特征,包括风向和风力,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观测风。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观测数据判断风向和风力,并理解风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掌握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向和风力。

•理解风向和风力数据与实际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实验材料:风向标、风力计、纸条、扇子、记录表。

•学生活动手册。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直观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

•动手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并记录数据。

•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帆船航海的故事,提问:“帆船是怎么在海上航行的呢?是谁在推动它前进呢?”引出风的概念。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风的形成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风是怎么形成的。

2. 新课教学•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定义风: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地球表面的空气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形成风。

•讲解风的基本特征:•风向: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就叫做什么风。

例如,从北方吹来的风叫做北风。

•风力:风的大小和强弱,通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风力等级越高,表示风越强。

•演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结构:介绍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演示使用方法:使用扇子向风向标吹风,观察风向标的指向,判断风向;使用纸条和风力计模拟不同风力等级的风,观察纸条飘动的情况和风力计的读数,判断风力大小。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风的成因、风向和风速的观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实验演示气压差如何造成风。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合作意识较强,能够主动交流、探讨问题。但在重点难点解析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风的成因:解释风是由于空气温度和压力差异导致空气流动的结果,强调这是造成风向和风速变化的核心因素。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计和风速计进行准确观测,包括如何读取仪器数据和记录观测结果。
-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气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测风》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认识风,了解风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授学生使用简单工具(如风向计、风速计)来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让学生探讨风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如何根据风向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节能,减少风力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还包括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力量,并学会记录观测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认识风向标、风速计。
教学流程(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复备
三.活动 自制简易风向标
1.指导看教材的制作步骤。
2.检查材料是否齐全。
3.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
4.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制的风向标进行评价。
四.小结: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拓展
你还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
达标检测
一、填空;1.风向是指风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风。
2.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个等级,就是_级,其中,_ _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_级左右。
二、判断:
1.气象站常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用风速计来观测风力。()
2.说说你对风的认识。
3.过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风的知识。
4.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
二.活动 观测风
1.明确: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
2.提问:平日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向?
3.学生回答问题并演示其方法。
4.出示方向图,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
5.明确“风向”:
2.风有风向、大小的不同。()
3.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带动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板书设计
风的观测
风向标:风向
风速计: 风力13级
自制风向标




要求:双面打印,不得调整表格格式
3.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学习
目标
1.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
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
3.知道风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与灾难。
重点
知道风有方向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的不同。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难点
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教学流程(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复备
一.教学导入
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说一说此时的风向?”。总结: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
6.根据风级图目测风力。
(1.)观察风级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级风的特点。
(2.)阅读指南车信箱。
(3.)教师将风级图编成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
(4.)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教材第21页的表格中。
铁力市第四小学2017—2018学年度下
主备人:张万霞教 学 设 计第8份
备课
时间
3月28日星期3第1课时课型新授
计划授
课时间
月 日星期 第 节
课题
观测风
准备
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像资料。课件。
教学
目标
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
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