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老师浅释痈疽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其治宜砭石](https://img.taocdn.com/s3/m/afe9b613844769eae009ed5f.png)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其治宜砭石。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医生啊,一定要有自信!中国的肛肠科医生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医生。
然也!然也!“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其治宜砭石。
”徐文兵:哎,你得了这种疮和疡,我们现在都知道什么?要清疮排脓,就是说等这个脓长熟了以后啊,先出一个红头,然后呢,红头上面儿这出个白点。
梁冬:我以为红头出了个文件呢。
呵呵……徐文兵:呵呵!红头文件!最后呢,脓熟了以后呢,叫是个脓包~老百姓都知道脓包迟早有一天得挑破。
梁冬:对。
徐文兵:你不挑它也得自个儿溃破。
梁冬:对。
徐文兵:这种就需要一个锋利的利器,啊,来把他那个疮,就是痈、疮,啊,疔、疽给它划开。
梁冬:嗯。
徐文兵:清疮排脓,然后,流出去。
这些脓啊,毒啊,谢掉了,它自然就长好了,愈合了。
所以这种砭石这种治疗方法,从哪儿来的呢?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梁冬:噢。
徐文兵:就是东方这些大量的病人,得了这种病,医生给他们治的过程中,诞生了,积累了这种砭石疗法。
梁冬:所以,这个,现在美容院里边那个把那个暗疮用针挑破,就是基本是这样的一个技术延续嘛。
徐文兵:对,暗疮那个我不赞成挑。
梁冬:诶,为什么呢?徐文兵:因为挑了以后会留疤。
你要是耐不住性子啊,急于给它挑,挑了之后,脸上就留个永久无法愈合的疤。
所以,暗疮的话,一定要收敛自己的肾火,也就是西医现在讲的什么激素的问题。
它那个脓啊,和我们这个急于排出的这个脓、毒不一样。
那个火是你的真火,它不应该露出来。
梁冬:对。
徐文兵:结果你,你给它露出来了。
怎么让他治这种痤疮呢,就是让它收回去。
那个是什么,你外界摄入的毒,积存在体内,你赶紧给,给邪气出路,让它出去吧。
梁冬:嗯。
徐文兵:一个是对付敌人的办法,一个是对付孩子的办法。
所以,现在好多人得了这种青春痘,去挑,去弄,最后,落下结果都不好。
梁冬:那,有一些,诶,这个,治这个青春痘就降火,有些呢,就把他收火,那不一样?徐文兵:收火,不一样。
你呀,我建议大家去读一下我以前推荐过,是我妈妈她们学中医的那种教科书叫《医学心悟》。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6讲文字稿.doc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6讲文字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4bc99a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9.png)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第6讲文字稿.doc文档介绍:《金匮真言论篇》第六讲《中国之声》播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梁冬:內分泌啊,什么什么。
徐文兵:雌激素,它主要是个性激素的问题,老百姓管这种暗疮叫什么?梁冬:叫痤疮嘛。
徐文兵:学名叫痤疮,老百姓给它起个俗名。
梁冬:叫什么?徐文兵:骚疙瘩。
梁冬:哦,是吗?徐文兵:发骚,你说这个骚狐狸,其实就是那种性的冲动带起来的,没压住,知道吧。
梁冬:没敛住。
徐文兵:没敛住,其实这种性的冲动,就是肾火。
龙雷之火起来了,怎么办?潜阳潜阳,潜下去,留着吧,慢慢用,所以这时候就用到跟那个牡蛎肉相对的那个牡蛎壳。
梁冬:对,打一个比喻,我所理解的噢,就是现在我们地球啊,把太多的石油开采出来。
徐文兵:对对对。
梁冬:导致呢这个地球表面变暖,但是呢,其实地底下的这个能量……徐文兵:地底下掏空了。
梁冬:反而出现了地震啊,海啸啊,都跟这个有关。
徐文兵:掏空了,你看啊,人的精气神就靠那个精。
西门庆和武松的武功,你知道谁高?梁冬:可能西门庆更高吧。
因为你这样说。
徐文兵:《水浒》描写西门庆更高。
梁冬:是吧。
徐文兵:但是打架的时候,最后被武松给收拾了,《水浒》总结一句话,说“西门庆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它描写武松是什么,“相貌堂堂真男子,未亲女色少年郎。
”人家那精啊,留着没用,打架呢。
梁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徐文兵:你自个漏没了。
梁冬:哈哈哈哈哈哈,稍事休息一下,马上回来。
梁冬:是的,刚才啊和徐文兵老师讲到一个话题——说这个武松呢,人家之所以打架打得好主要就是平常不用。
不用之后呢,这个能量就可以……徐文兵:没滥用、不滥用。
发现没有,梁山好汉基本上没一个有女人缘。
说明这些梁山好汉他的精气神没用到女人身上。
他去练武功了,就另一方面冷落了女人。
梁冬:有道理徐文兵:一方面得了,一方面失了。
梁冬: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猜测呢?就是说,当你学会运用这个精气神的时候,你会在另外一个地方得到那个。
第三届医道会(八)——三七生老师论痛风(中)
![第三届医道会(八)——三七生老师论痛风(中)](https://img.taocdn.com/s3/m/364e9e2858fb770bf78a5509.png)
同时又是一对表里的关系,下面在里,上面在表。在表就容易被人感觉到,所以他就很容易感觉到热,尤其是在广东那边,就说上火、热,包括现在北方都是这种,老百姓都知道上火。是上火,上边是火,下水他忽略了,这里是个标本的关系问题。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于是,他就对着上面那个火采取了行动,要灭火,所以凉的东西就流行起来了。凉茶,它用凉的东西,其实凉的东西也是可以的,因为凉的东西它是主降的,它是收降的。但是如果说你要用这个苦寒的东西啊,要想把这个火灭掉,它就出了问题了。
那么分成这三个组,它就会表现成有几个路线。但是整体上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否卦的范围,所以最后有个“痞症”,就是三阴三阳完全隔开了,就是下边完全是阴,上边完全是阳,就是“阴阳离决”,“阴阳离决“之后”精气乃绝”,人也就不行了。
这个天地否卦呢,是从先天卦来论,先天八卦呢是以天地立极,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如果用后天卦来表示,就是这个水火卦。水火卦,火是炎上的,水是润下的,上面是火,下面是水,这就火水未济卦,就是六十四卦最后一卦“火水未济”。火水未济是水没有升上去,火没有降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临床症状——上热下寒,阴阳格拒。火是性热,水是性寒,所以很多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往往有这个表现——上热下寒。
所以后来这个火神派理论流行以后啊,有些人口腔溃疡就好了,因为他知道用是四逆汤回阳了。阴盛格阳,这个坎中的一阳已经跑到上面去了。底下连坎卦都不是,它是个坤卦,变成这样,否住了。这个地方让三阳都下来的话,是个泰卦。中间这一对阴阳交换下来,就变成了一个水火既济。
我举个例子啊,变成水火既济的话,它是得这两个阳下来,下来两个阳,完了这两个中间它再一换,就这样一套东西都得换。所以现在不止一个痛风病啊,所有的病都有这个问题,一个是说表和里,表里之间是相反的。同时这个上和下也是相反的。实际上也就是说他阴阳之间都是相反的。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在下的应该升起来,在上的应该降下去;在内的应该出去,在外的应该进去。所以阳入阴出,阴升阳降。所以“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字里藏医》读后感
![《字里藏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23901b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0.png)
《字里藏医》读后感前阵子,偶然间读到了徐文兵先生的,这一读可不得了,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也不是板着面孔说教的医学教材。
徐文兵先生用通俗易懂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从一个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汉字入手,解读了背后蕴含的医学道理。
就拿“饥饿”这两个字来说吧。
咱们平日里总把“饥”和“饿”混为一谈,觉得没啥区别。
但徐先生一解释,那可真是让我恍然大悟。
他说,“饥”是肚子空了,胃肠蠕动加快,这时候人会感到胃肠空空,想吃东西。
而“饿”呢,则是身体里的营养缺失,需要补充。
比如说,干了一天重体力活,身体消耗大,这就是“饿”。
单纯的“饥”,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但要是“饿”了,就得好好补补营养。
还有“膏肓”这个词,以前只知道有个成语叫“病入膏肓”,却从没想过这俩字到底啥意思。
徐先生说,“膏”是心尖的脂肪,“肓”是心脏与膈膜之间的区域。
这地方药力难达,所以一旦病到这儿,就很难治了。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自己生病的经历。
那阵子工作特别忙,天天熬夜加班,吃饭也不规律。
一开始只是觉得有点累,没当回事儿。
后来有一天,突然觉得浑身没劲儿,头疼得厉害。
去看了医生,吃了药,可就是不见好。
那时候真是觉得自己“病入膏肓”了,心里特别害怕。
躺在床上,我就开始琢磨这身体到底是咋了。
想到里说的那些道理,我才意识到,自己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把身体给搞垮了。
这哪里是吃点药就能马上好的呀,是身体在向我抗议呢!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天按时吃饭,尽量不熬夜,还抽时间运动运动。
慢慢地,身体也一点点好起来了。
再比如说“疼痛”。
我们常说“疼”和“痛”,但很少去想它们的区别。
徐文兵先生说,“疼”是急症,一般是受寒引起的,来得快去得也快;“痛”则是病字旁里一个“甬”,意味着通道被堵住了,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的不适。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冬天在外面疯玩,不戴手套,回到家手指头就“疼”得要命,捂一会儿就好了。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一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378f7b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c.png)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一讲异法方宜论篇第一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中国之声播出时间 2009-10-17 23:00—24:00经文: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墨者、慧从卢溪、猪光宝器、草木有情、晓杰、yhlj、树没叶、青春美丽·逗、蓝色天空、花菜梁冬:对头!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今天呢有点莫名的兴奋。
啊~~因为呢这个,假期回来之后,以前节目咱们录播的,所以有那么十几二十天没见徐老师了,突然见着了,很亲切,徐老师你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是的,在过去十几二十周里面呢,我们讲了《金匮真言》,啊,其实是我们共同学习了《金匮真言》向徐老师。
那从我们今天开始呢,要学习《素问·异法方宜论》徐文兵:第十二。
梁冬:第十二,为什么我们要把这篇现在讲呢?因为中间还有些其它章节嘛。
徐文兵:对,古人经常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利,中知人和。
意思就是说,中医看病呢是把人放在一个大的区间里看,也就是说我们讲的空间和时间的这么一个大范围里面去看。
它强调的是人既然是天地的产物,他就跟这个天时和地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能健康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很好的处理了与天时的关系以及与地利的关系。
那人要得病呢?也就是不会御神,不时御神么!没有按照踩着点儿走,没有按照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变化去顺应,啊!另外呢就是,我们讲的,第一篇讲《上古天真》,《上古天真》讲了人身的变化的规律。
你比如说,女子七年一个周期,男子八年一个周期。
如果这个大周期乱了,这也是天时。
我们讲的“女子七岁~十四岁天癸至”嘛,也就是说天时走到那个点儿了,你就该有什么变化了。
你如果这个周期乱了,我们就叫乱七八糟。
梁冬:嗯,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字里藏医:徐文兵--「上热下寒」的体质,多由于心肾不交
![字里藏医:徐文兵--「上热下寒」的体质,多由于心肾不交](https://img.taocdn.com/s3/m/2d97d10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b.png)
字里藏医:徐文兵--「上热下寒」的体质,多由于心肾不交健康财富学堂健康、养生、财富4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上次读书,我们一起解读了「疥癣」(字里藏医:徐文兵--脾胃健康,皮肤不遭殃)。
「疥」描述钻入人体的寄生虫尖头甩尾的样子,现代医学称之为疥虫,导致出现红疹、瘙痒,由于人抓挠极易使皮肤破溃感染,愈合后造成脱发、局部形成疮疤;「癬」是由真菌感染,导致皮肤、毛发或趾(指)甲的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皮肤有环形脱色斑,覆以疱疹及鳞屑。
总体来讲,治疗疥疮,以除外患,消灭寄生虫为首务。
治疗癣病,还是以改善体质,消除真菌生存环境为好。
今天的学习主题是「痞满」。
话不多说,下面进入今天的读书。
本期关键词:心肾不交痞满胸闷上热下寒有句成语叫做「否极泰来」,大家都知道是比喻坏事发展到极处可以转变成好事。
这个成语体现了道家辨证的哲学观念,类似的成语还有「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盈则亏」「凹则盈」「曲则直」等等。
为什么说「否」是不好的,「泰」是好的呢?这还得从道家的价值观说起。
简单一句话,道法自然。
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是,以违背自然为非。
如果用阴阳描述自然的话,那么阴阳和合、交流为顺,阴阳隔离、断绝为逆。
按照阴阳不同的属性,本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者恒清,浊者恒浊。
但是这样的话,阴阳只有分离没有交流,处于阴阳隔绝的状态,像个分居、离异或冷战的夫妻,是不会有生命产生的,道家称之为天地不交。
用卦象来描述就是这样,阳在上,阴在下,也就是乾上坤下,男上女下,卦名曰「否」。
反过来说,如果本属阴寒的浊气能蒸腾上天,本属阳热的清气能下降到地,这样阴阳就产成了互动、交流,而万物就在这交流中产生了。
人就是自然界阴阳交流的最完美的杰作。
道家称之为天地交,用卦象来描述就是阴在上,阳在下,乾下坤上,男下女上。
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翻云覆雨,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无有终时。
卦名曰「泰」。
用沙漏做个形象的比喻的话,沙子在下,空气在上的时候,沙漏是死的。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胆结石,卵巢囊肿,肝癌,需化解肝实寒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胆结石,卵巢囊肿,肝癌,需化解肝实寒](https://img.taocdn.com/s3/m/54c217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7b.png)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胆结石,卵巢囊肿,肝癌,需化解肝实寒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有关于胆结石,卵巢囊肿,肝癌,脂肪肝的话题,每个病名都听起来很吓人,其实从中医的角度认为,胆结石,卵巢囊肿,肝癌,脂肪肝都是肝实寒的症状,是由于肝里面有了淤积造成的!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肝实寒症的那?今天找到了徐文兵老师讲解的肝实寒的话题,一起分享给大家!肝实寒的症状,脂肪肝,肝内血管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第一:肝实寒的症状:脂肪肝,肝内血管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什么叫肝实寒?就是肝的系统里有了不该有的、额外的阴寒、凝滞、冰冷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肝里面长东西了。
比如有的人体检后发现有脂肪肝,这就是肝实寒的初期。
什么叫脂肪肝?大家都用冷水和热水洗过碗,哪个去油腻效果好?当然是热水。
当肝里出现阴寒的时候,这种脂肪就以跟蛋白结合的形式沉积下来,导致出现凝固的颗粒,有些人还会出现肝内血管瘤。
另外,我们知道,肝主男性的生殖,也主女性的生殖。
肝经在小腹部是潜行的,它经过女性的卵巢。
很多女性出现卵巢囊肿,有些人会出现乳腺增生,以致来月经之前会疼痛,这都是因为肝里面有了淤积造成的。
人被激怒的时候会分泌胆汁,如果把它压回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忍气吞声的结果会得胆结石第二:胆结石:忍气吞声的结果,人被激怒的时候会分泌胆汁,如果把它压回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早期的肝实寒症状表现在胆结石上。
胆结石也是胆内有了不该有的东西。
人体为什么有胆?为什么肝不直接把自己分泌的胆汁排到胃肠道里面?这就是我说的,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你有所积累,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我们有这个胆,就能储存胆汁,那么当我们吃一顿大餐或吃很多油腻的东西的时候,胆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对付这些油腻;如果胆内没有胆汁储存,吃肉就只能一次吃一点。
有胆汁积存和无胆汁积存的人谁更健康?当然是那个有所积存的人更健康。
可是当这种积存太过的时候,又往往会形成凝滞和沉淀,排不出来,或者本来要排出去又被憋回去了。
痈疽是什么意思
![痈疽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8e5b3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9.png)
痈疽是什么意思痈疽,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
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痈疽证见局部肿胀、焮热、疼痛及成脓等。
现代医学解释其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就诊科室:中医皮肤科常见发病:体表、四肢、内脏常见病因:葡萄球菌感染常见症状:局部肿胀、焮热、疼痛及成脓等一、病因病机本病多由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化腐成脓所致。
二、临床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1.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
2.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
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
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三、辨证施治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1.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2.疮面深而恶者为疽。
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
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1)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
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
临证有虚实之分。
①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
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②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2)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
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
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
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三七生老师论痛风(上)
![三七生老师论痛风(上)](https://img.taocdn.com/s3/m/53b82ec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5.png)
三七生老师论痛风(上)三七生:刚才王大夫说到这个不孕症的时候,他实际上他说的是结果,没有说过程。
为什么他会这样呢?你问到他的时候,他觉得就是没什么可说的,当时就是这么感到的。
他是直觉型的,有时候过程整个都省略了,没有一个推理的过程。
你让他说他说不清楚,但是他可能非常准确,所以那个病人的感觉很神奇。
这也就是我们古时候说那个神医的那个境界。
“望而知之者谓之神”,他一看,他已经知道了,但是你要想让他解释的话,他可能——我没什么可说的。
除非说你也能看见,你也能像我一样去做。
所以说这是神医的境界啊!下面是“闻而知之者,问而知之者,切而知之者”。
“切而知之者谓之巧”,他这个实际上在取巧。
就是说我看不见,我也听不着,但是我可以根据你这个脉象的跳动,我搁里面分析出来。
我这是用的一个理性的东西,思维的东西。
虽然它慢了一点,但是说也可以。
徐文兵:也管用。
三七生:我不用神。
我这种思维就是属于用理这种。
我也看不见,也听不着。
但是我看见这个东西我还能想一想,就是跟大家这个用法,你看说的都是这个方法。
这个方法为什么会见效呢?实际这里边就有道理。
它并不是不可说,实际上是有道理的。
徐老师有一本书《字里藏医》,从字里边就能看出这个问题。
所以刚才我一下冒出两个字来:疼、痛。
痛风,疼和痛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他用完车前草之后为什么反复?他把痛给去掉了,但是疼在里面,疼是不易让人察觉的。
痛的时候你不用碰它它就痛,疼的时候你按了它才疼。
所以有些穴位就是你诊断的时候,按的时候疼得不得了,那才叫疼。
你看那脚诊,足疗。
它是在内,里边,深处。
什么叫痛?什么叫疼?不很清楚了嘛。
痛是个病,但痛下面是一个甬,这是一条路出了问题,它阻碍了。
而疼是冬天的气——它是寒凝在里边了。
你不碰它你不知道,它是在内里。
所以所谓的痛风,它感觉到很痛,其实它和疼的程度来说,虽然它表现的很剧烈,但是它没有疼深。
真正的疼,就像说那个麻木不仁的,那种它已经没有感觉了,它比痛更严重。
徐文兵老师浅释疮疡
![徐文兵老师浅释疮疡](https://img.taocdn.com/s3/m/f754b901e87101f69e319512.png)
徐文兵老师浅释疮疡上次解释了创伤,今天说说疮疡。
如果写成繁体字,就不难看出瘡与創、瘍与傷的相似之处。
其实二者之间词意相近,互相关联。
在肉眼无法看到寄生虫、细菌、病毒的时候,古人已经察觉了微生物的存在,中医把这种会导致、加重人体疾病的邪气,称为“虚邪”,眼见为实嘛,看不见为虚!繁体汉字的風就是携带小虫子的能量的意思。
风邪为百病之长,最易洞穿人体皮肤腠理,或通过破损创伤,深入肌肉血脉甚至骨髓,与人体正气交争,导致高热、化脓、溃烂、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所以中医做手术时,以防风、洁净为要务。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尽量创造无菌环境。
比如为太监做严格去势手术时,一般事先用酒和火为人体和手术器械消毒,烘烤并密闭的房间,作为手术室,古称蚕室。
术后一般用热草木灰外敷止血、并预防感染。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死亡率。
《黄帝内经风论》指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
故使肌肉愤(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疠者,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
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一般“伤”在皮肤,出现感染后,伤口比较浅,感染也就比较薄,故称为“疡”。
“创”在肌肉深处,感染以后脓血郁积较深,同时伴有红肿热痛,故称为“疮”。
因为疮疡一般都由外来创伤所致,所以在古代“疡医”也被用来泛指从事外科、皮科的中医。
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当时的官医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其中的肿疡是指红肿畜脓没有破溃的疮疡;溃疡是创面暴露的感染或出脓破溃的创面;金疡是被金属利器伤害以后出现的感染;折疡是骨折以后出现的感染。
祝指精神、心理治疗;药指麻醉、止血、促进愈合的药物;劀是刮的异体字;杀是切割的意思。
徐文兵老师浅释膏粱
![徐文兵老师浅释膏粱](https://img.taocdn.com/s3/m/6e33530702020740be1e9b12.png)
徐文兵老师浅释膏粱膏粱是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例如《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膏粱、锦绣形容吃喝穿戴奢侈华贵。
具体来讲,膏是指油脂、肥肉。
粱指的精米,精面,也就是精加工的细粮。
细粮品种本身的的粗纤维含量低,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
经过精加工以后,脱去了皮壳,磨细过筛,进一步去粗取精,剩下的就更加甘甜、粘性、不会粗砾难以下咽。
口感、色泽都好。
五谷脱下的皮壳叫做糠,在大多数穷苦老百姓只能吃糠咽菜的年代,膏粱也就成了富裕的象征。
孔子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食不厌精,说的就是孔夫子爱吃精米精面,所以有人就讥讽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挤兑他没见过粗糙的没脱壳剥皮的粮食。
小时候我在我母亲的故乡山西阳高县下深井公社上深井大队生活过,那是70年代初期,村里一般的人家吃的就是红色高粱米面做的糕,穷苦人家就是糠菜半年粮了。
人们喝的小米粥也是掺着糠同时煮着山药蛋。
富裕的人家吃的是用带壳黄米磨面蒸的糕,当地人叫黍黍糕。
吃菜几乎见不到荤腥,更谈不上吃肉,能用几滴胡麻油吃个拌豆腐那就是高级享受了。
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吃上一顿纯粹用黄米磨的的糕。
成语一枕梦黄粱,说的就是这种精制的黄米面糕。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过年才能吃上的饭现在天天可以吃了,这还不算,黄糕再包上馅,用油炸了吃油糕,再摆上七大盘八大碗鸡鸭鱼肉,同时为了刺激人们食欲味觉,不断大量的使用辛香、麻辣、鲜咸的调料,比如味精、辣椒,花椒甚至大烟壳,达到了膏肓厚味的水平。
水煮鱼、香辣蟹、麻辣小龙虾算是集大成的几道菜。
现代人吃的面包唯恐不白不筋道,闹得商贩们除了给粮食一层层剥皮以外,还添加漂白增白剂,蒸出的馒头还要用硫磺熏白。
真是食不厌精到了极至。
正所谓“物极必反、泰极否来。
”结果呢?富贵病来了。
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膏粱厚味吃多了,脸上长痘痘,口舌生溃疡,身上张疔疮,咽喉动辄脓肿,前列腺肥大增生,小便淋漓涩痛,包括糖尿病的并发症多发的痈疽,其实都是精美饮食导致的心经毒火。
【中华医学】徐文兵:《字里藏医》
![【中华医学】徐文兵:《字里藏医》](https://img.taocdn.com/s3/m/8dd7263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6.png)
【中华医学】徐文兵:《字里藏医》【中华医学】《字里藏医》《字里藏医》之“消化”“消”发音同“小”,是削减、减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体体积的减少,也用于描述无形的物质、能量、时间的减少。
“消”从水字边,原指固体的冰雪体积减小,变成液态的水。
“消”同音、同义词“销”和同义词“烁”描述的就是固体的金属熔化成液态。
“消”在《黄帝内经》中使用很广泛,比如形容脑髓、骨髓减少。
《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意思是说,过度发汗、失血、腹泻、遗精带下以至于丧失津液的人,关节间的润滑液也没有了,关节屈伸就不灵活,面色反而发红。
因为脑髓是津液的根源,丧失津液最终会消耗脑髓、骨髓。
病人会出现小腿酸、耳鸣的症状。
《灵枢·痈疽》:“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阳留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而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意思是说,痈疽溃烂到了近骨的时候,就会耗伤骨髓,进而影响脑髓,导致脑髓耗减。
患者很痛苦,后脖子痛如针刺,最后心情烦躁,心神散乱而死。
“消”也形容人体消瘦。
《素问·疟论篇》:“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
”说的是暑热大汗导致人脑髓减少,肌肉萎缩。
《素问·风论篇》:“其热也,则消肌肉。
”《灵枢·五变》:“热则消肌肤。
”说的是肌肉和皮下脂肪减少。
“消”也用来形容有形或无形病邪消失。
《灵枢·刺节真邪》:“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散亡。
” “消”也形容无形的能量——气的耗减。
《素问·举痛论篇》:“悲则气消。
”说的是过度沉浸于悲伤的情绪中,会导致人体能量耗减。
《素问·阴阳别论篇》:“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指的是阴阳互根,相互依存,一方消灭,另一方也不能存在。
回到我们所说的消化的主题。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
”《灵枢·大惑论》:“谷消故善饥。
徐文兵老师讲《黄帝内经》听后感——找回遗失的珍宝
![徐文兵老师讲《黄帝内经》听后感——找回遗失的珍宝](https://img.taocdn.com/s3/m/4877ba9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9.png)
徐文兵老师讲《黄帝内经》听后感——找回遗失的珍宝在蜻蜓FMapp里结识了徐文兵老师真的是意外的惊喜和巨大的收获!之前也听过别的老师讲《黄帝内经》,他们讲的也非常好,才让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由于对这本书的认可才最终让我结识了徐老师,其实每个老师讲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更喜欢徐老师讲课的风格和形式,听徐老师讲《黄帝内经》最大感受有3点:第一点是徐老师能精确到每个字的含义,这让我认识到我们老祖先说话行事都是那么的严谨和精确。
就“疾病”而言,“疾”是指急性病,“病”是加重的疾。
徐老师逐字的讲解让我对中医中很多疾病名词有了更精准的理解。
医学本身就是严谨的学科,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他们严谨的作风!第二点:徐老的讲《黄帝内经》可以把我们带入中医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
这一点很关键。
锅里的水太热了,降温不只是加凉水,还有釜底抽薪,这是中医治病的思维模式;而西医治病的思维模式,就是哪有问题处理哪里,而不寻找导致问题的原因。
就像木墩上长了木耳,西医的处理方法就是长一个摘一个,而中医的方法就是把木墩放到太阳下面晒,让它脱离之前潮湿、温热的生长环境。
徐老师讲课带入性这么好或许与徐老师也学过西医有关吧,只有学过才能把彼此分的清楚,看得明白!我觉得如果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学习中医治疗理论会永远也触摸不到中医的精髓。
要想学好中医还要以师傅带徒弟的这种教学方式,学好、学透《黄帝内经》才能学有所成。
第三点:通过听徐老师讲《黄帝内经》,让我认识到,再好的医生给你治好病,自己都要注意保养身体,不做损伤身体的事。
而这些损伤身体的做法,越来越不被人们所熟知和掌握。
徐老师曾说过护士和空姐的暗疮他不给调,不是徐老师挑病人,而是因为她们的生活不规律。
调好了没过多久还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暗疮又出来了。
自己不改坏习惯,调多少次也是没用的。
就像一棵新栽的树,被风吹歪了,有人把它扶正了,但没用土或其它的东西加固,再有风吹还是会歪。
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交给医生。
徐文兵——大黄牡丹皮汤治验案三例
![徐文兵——大黄牡丹皮汤治验案三例](https://img.taocdn.com/s3/m/3fe9e11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2.png)
徐文兵——大黄牡丹皮汤治验案三例徐小周(徐文兵)20050301中医能够治疗急重症,是几千年来不争的事实,但是以现代西方医学为主流的医疗体制不再给中医机会,也没有承担中医医疗风险的机制,加上商品社会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简便廉验的中医也就渐渐湮没无闻。
加之现代中医本身,挂中医名号卖西医的居多,无能也无胆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急危重症,也就谈不上使用中医的手段去解决病人的痛苦。
从1993年到现在10年中,我有机会斗胆使用过三次大黄牡丹皮汤,三次都获得了成功,现报告如下,希望能得到指点,也希望能激励同道。
案例一1995年当时我还在东直门医院院办工作,晚上教两个以色列学生学习针灸,其中一个学生叫CIGI,30岁,在燕莎后面的国际门诊做护士。
有天下午CIGI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得了急性阑尾炎,晚上要搭乘门诊转送病人的飞机去香港做手术。
我当时很奇怪她不在北京西医医院做这个手术,人家嫌我们的医院条件技术差。
CIGI给我打电话的原因,是因为我以前讲课的时候说过,中医不仅仅能够治疗慢性病,而且能够快速有效治疗急腹症,比如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等等。
现在机会来了,CIGI问我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我想了想,也拿不定主意,决定还是先看看病人再说。
我打车到了燕莎国际门诊,看到了CIGI,他们的主治大夫已经很明确地做了诊断,压痛反跳痛,转移性右下腹痛,白血球升高,伴有发热。
尽管如此,我还是号脉看舌,让病人躺下检查募穴。
滑数脉,红舌,滑腻黄苔,三天没有大便,但是不觉腹胀。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就说中药能治,学生也信赖我,同意当晚不去香港。
我开了大黄牡丹皮汤加了红藤,让CIGI抓了三付,当晚就喝。
为了防止万一,我联系好了中日友好医院的急诊室,不行就到那里做手术。
当时我有BP机,担心惦记这事,一晚上没睡好。
第二天焦急等待CIGI消息,到了下午CIGI才来电话,说自己已经上班了,昨天吃完药,晚上拉了5次,早晨起来烧就退了,肚子也不痛了。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52《异法方宜论》第八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52《异法方宜论》第八讲](https://img.taocdn.com/s3/m/b57fa25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c.png)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52《异法方宜论》第八讲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黄帝内经《黄帝内经》52《异法方宜论》第八讲《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注释1、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始生,谓开始生发。
因东方法春,故生发之气自东开始。
2、美其食:对所食之物满足和喜爱。
3、鱼者使人热中:张隐庵:'鱼性属火,故使人热中。
'热中即热盛于内。
王冰注:'多饮数溲,谓之热中。
'4、盐者胜血:《灵枢·五味论》中说:'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
血与咸相得则凝。
'胜血,即伤血,令血脉凝涩。
5、其病皆为痈疡:热盛于内,且血脉凝涩不利,则易致热壅营血,逆郁于肉腠而发痈疡之病。
皆,应作多发、易发理解。
6、天地之所收引:收,收敛;引,引急。
系秋天多燥之气象。
张隐庵说:'天地降收之气,从西北而及于东南。
'7、陵居:依山陵而居。
【中医学习笔记之三】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
![【中医学习笔记之三】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https://img.taocdn.com/s3/m/6550b5f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b.png)
【中医学习笔记之三】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这篇笔记源于当归中医学堂《饮食滋味》视频课程,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什么叫滋,什么叫味?平常有很多词语,我们几乎天天用,天天挂在嘴边,但并不清楚内在的意思。
比如,徐文兵老师问,什么叫滋?什么叫味?大家都被问懵了。
“滋是水字旁。
唾液为水,肾精所化。
味蕾只有在唾液的湿润和滋润之下才是活的。
心其华在舌,红色的舌头和唾液的滋润,形成水火既济,这叫滋。
”至于味,就分为气味和口味。
口味的学问就大啦。
粗分有五种,酸苦甘辛咸。
细分有十种——酸到极处的“涩”,与苦同类的“焦”,与甘同类的“淡”,与辛同类的“辣”,(辣偏热性,辛是中性的,有辛凉,有辛温),与咸同类的“鲜”(咸鲜入心,补心气,通心神)。
生活中,你如果对某种食物或口味特别偏嗜,要想一想为什么,往往跟身体出现的偏性有关。
徐文兵老师举了自己父亲的例子。
徐老爷子身体比较阴寒,所以格外爱吃的一口就是韭菜花撒上胡椒面。
旁人闻了都觉得受不了,他老人家吃的津津有味。
这是阴寒内盛之后身体本能的自救行为,他爱吃这个,说明他的身体需要这个。
插播:1、生蒲黄和蒲黄炭可不一样哦。
生蒲黄化痰开窍,蒲黄炭是止血的。
任何东西烧成炭都止血,“血见黑即止”。
看过电影《追捕》的同学请自行脑补杜丘为矢村警长止血的画面,他用的是烧红的木炭,消毒又止血。
2、新鲜的茯苓是臭臭的味道,没想到吧?更没想到的是,徐文兵老师说,“苓”的意思就是粪便。
(名字里带“苓”字的同学好纠结啊,怎么办?要改名字么?)干燥后的茯苓是白块,无味,“茯苓味淡”,淡的东西有利尿的作用。
3、猪苓,黑,臭。
腐臭的东西益肾。
现代医学从猪苓中提取的猪苓多糖,有抗癌作用。
说到腐的益肾作用,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讲过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摘录如下——廖老治疗骨癌痛:用的是什么药呢?就是在一些草药里面加上一味特殊的东西,然后煎汤外洗患处,洗几次后疼痛就能消除。
字里藏医:徐文兵--了解「疼」「痛」各自的含义,你的养生功课才不会白做(上)
![字里藏医:徐文兵--了解「疼」「痛」各自的含义,你的养生功课才不会白做(上)](https://img.taocdn.com/s3/m/fb5a47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1.png)
字里藏医:徐文兵--了解「疼」「痛」各自的含义,你的养生功课才不会白做(上)上次读书,我们说到的是「怨恨」(字里藏医:徐文兵--清扫「怨恨」这种心中的垃圾,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怨」的意思就是在所愿不得、所欲不遂以后出现的失望、不满的情绪;恨是遭受别人侵犯、伤害以后出现的想报复、反击的心理情绪。
怨是不满,而恨是反弹。
一虚一实,二者截然不同,化解的方法也各有差异。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我们日常十分熟悉的一种感觉——「疼痛」。
现代汉语对这两个字各自的意思已没有了太多的深究,在很多人的认知范围里,它们表达的也是相似的释义,都是在描述让人感到不适的那种感觉。
但在祖先造字之时,是为它们各自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用来区别性地描述两种有所差异的感觉,不仅使表达更加细致,同时也让中医在诊疗时能更加明确地寻找病因,对症下药。
闲话少叙,下面进入正题。
字典里把「疼痛」解释为「因疾病、刺激或创伤而起的难受的感觉」。
这种解释首先不精确,人因疾病、刺激或创伤而起的难受的感觉不见得都是疼痛,可能会是酸麻胀痒,憋闷坠灼,没准儿还是欣快呢!其次这种解释不准确。
疼痛是主观感觉,是内心的感受,它与客观实际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疾病、刺激或创伤不一定会产生难受的感觉,或者说人感到疼痛,并不一定是因为疾病、刺激或创伤。
比如杀得性起的战士,也许浑身是伤,甚至肠子都流出来了,但是丝毫不觉疼痛,依然在冲锋陷阵。
等到胜利以后,精神一放松,才感到疼痛,甚至疼得昏死过去。
明白了这个例子,就不难理解被外国人视为不可思议的针刺麻醉的原理。
当医生用针刺激一些原穴(元气汇聚之处,一般都有动脉搏动,比如合谷、神门等等)的时候,可以高度凝聚心神于此,这样心神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可以任由医生剖腹开膛,切割刮削。
身体没有创伤,在医院里做了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但是疼痛不已的人大有人在。
现代医学也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痛,名为「幻肢痛」,就是一些做了截肢手术的人,经常会感到被截去的肢体的某个部位疼痛。
徐文兵2第七章
![徐文兵2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bba923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徐文兵2第七章第七章:旅行第一站之中药(上)经常有病人对我说:大夫,给我下点好药,让我快点好!那么什么药才是好药呢?人参就是好药?鹿茸贵,就算是好药吗?如果你饿了,一天没吃饭了,出现头晕、发凉,这时给你最好的药就是食物,让你吃一顿饱饭,比喝人参汤还强!如果你连续三天三夜未休息,腰酸背痛,头昏眼花,这时让你好好休息一觉,比吃十全大补丸强多了!上面的“食物”、“睡觉”就是最好的药物!针对病人的病情,寻找到疾病的根源,针对病根采取治疗方法,这就是求本。
针对其本用药,就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药无贵贱之分,对症的就是最好药。
深入了解中药,真正走进“药”这个园地,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是药材,只要我们用对了,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举个例子: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有位老奶奶找到我,头晕厉害,血压偏高,左右脉象均有上越之势,即气血并走于上。
如果患者心情急躁、血压继续升高,很有可能出现脑血管意外。
患者病机为下焦阴份不足,不能涵阳,虚阳上越,头重脚轻,自然头晕了。
当时已是夜里11点多了,开中药已来不及,于是要求病人回家,将大蒜捣碎后,敷两脚的涌泉穴,敷1小时就可以了。
患者第二天过来道喜,说敷上一刻钟,就感到头清醒了,腿有劲了,时间到了一小时,舍不得取下来,直接睡觉了。
早上起来,感觉病彻底好了,但脚心出现了水泡,没想到大蒜还有这么好的药效,这么大的药劲!我给病人处理了脚下的小水泡,随后切脉,发现双尺脉象虽然不强盛,但已又根了,上越之势的脉象明显消失,病基本上治愈了!谈到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重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他们都均有各自的特性,运用好了,信手拈来,就可以将病人的病治愈,就好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拈花摘叶均可杀人。
习医到了一定境界,就好比叶天士用三片梧桐叶救了两条命一样,也可以拈花摘叶救人于无形,为了培养大家学习的兴趣,讲讲叶天士巧用梧桐树叶的故事。
趣闻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
江南名医叶天士正在家中书写医案,忽听有人前来请求救治一难产妇女,叶天士不假思索,立马前往,在途中听病家说已请了同派温病大家薛生白诊治过,但仍不见产下。
徐文兵讲解夏季养生之槐花清热解毒,治痢疾,痔疮,肝火过旺
![徐文兵讲解夏季养生之槐花清热解毒,治痢疾,痔疮,肝火过旺](https://img.taocdn.com/s3/m/444a499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2.png)
徐文兵讲解夏季养生之槐花清热解毒,治痢疾,痔疮,肝火过旺槐芽是一种药物,吃多了会造成颜面的浮肿第一:槐芽是一种药物,吃多了会造成颜面的浮肿!老百姓称槐树刚刚萌生的叶子为槐芽,这种槐芽有一些清香。
在过去饥荒、粮食不足的时候,人们都采下来吃。
一般我们把槐芽摘下来,在锅里焯一下,多少去掉其中一些苦涩,然后放些盐和其他的食物搅拌在一起吃。
但是大家要记住,槐芽是一种药物,并不是食物,是药就有三分毒。
这种槐芽性偏凉,另外它有收涩、收敛的性质,如果吃多了会造成颜面的浮肿。
但是在那种饥荒的年代,大家顾不上这个。
槐米性质也偏凉,治疗热性出血,大肠直肠痔疮出血第二:槐米性质也偏凉,治疗热性出血,大肠直肠痔疮出血!到春暖花开以后,槐芽长大了变成了叶子,这时候,串串的槐花就会盛开。
槐花在没开花之前它的花蕾中医称之为槐米,槐米的味道要比槐树的叶子槐芽好吃多了,做法也差不多。
但是同样的,槐米性质也偏凉,吃多了能够造成人的肚子疼,但它不会让人脸出现浮肿。
中医正是利用槐米的这种性质,治疗一些热性的出血,特别是表现在大肠和直肠,比如痔疮的出血和疼痛,我们就是用槐米或者是刚刚绽放的槐花去治疗。
每到阴历五月,在街道或田野或山里,槐花纷纷绽放,香气四处飘荡,于是就有了“五月槐花香”的说法。
槐花开放以后香气袭人,引来蜜蜂采蜜,因此槐花也是非常好的一种蜜源。
槐花性凉,清热解毒,治疗:痢疾,痔疮,肝火过旺第三:槐花:性凉,清热解毒,治疗:痢疾,痔疮,肝火过旺!槐花本身味道清香甘甜,也就是因为它本身性凉,所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除了能治疗大肠的热性的痢疾和痔疮的出血以外,还能起到凉血和润肺的作用。
比如说嗓子干,突然失音,我们就可以用槐花来治疗。
另外,对一些春天肝气过于亢盛,肝火过旺的人,血压过髙,甚至会出现一些脑出血的人来讲,槐花是一个最好的食材和药材,用槐花可以起到清热、凉血、泻肝火、泻肝气、镇肝火、止震颤的作用。
槐花的吃法很多,可以煲汤,吃饺子,拌饭,槐花饼第四:槐花的吃法很多,可以煲汤,吃饺子,拌饭,槐花饼!我们一般把槐花采下来以后做汤,也可以拌菜、焖饭,还可以做槐花糕,或者包饺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文兵老师浅释痈疽
“痈”的繁体字是“癰”,从疒( chuáng)会意,以“邕”或“雝”(yōng )形声兼会意。
“邕”或“雝”,是水流汇聚环绕城郭的意思,也通“雍”字,引申为“汇聚、聚集”。
“癰”的意思就是皮下、肌肉组织间气血、脓液汇聚,形成的肿胀隆起。
《說文》:“腫也。
”《釋名》:“癰,壅也。
氣壅否結,裹而潰也。
”
“疽”也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同且(jū)。
“且”是多音字,发音为jū的时候,含义为阻断、隔绝。
类似的字还有“沮”,意思是水流阻断;咀,咬断。
疽是痈的演变、恶化、深入,由气血雍盛到气血瘀闭;由饱满脓浆到干枯或流清水;由体表皮肤、肌肉发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腑渐至五脏。
《說文》:“久癰也。
”《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
疽者,五藏不調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
”《正字通》:“癰之深者曰疽。
疽深而惡,癰淺而大。
”
《黄帝内经灵枢》的最后一篇专门论述《痈疽》,歧伯分析其病因病机时说:“寒邪客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薰于五藏,藏伤故死矣。
”
在回答痈疽的区别时,歧伯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枯,五藏不为伤,故命曰痈。
”而“热气
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相比之下,痈是阳症,一般长在肌肉丰厚处。
初起有寒战、高热,然后体表局部出现红肿、自觉热痛;进而红肿处出现一个或多个脓头,皮下有波动感表示内有脓液形成;接着就是脓包破溃,流出黄稠、腥臭脓液,深部的痈还会形成瘘管出脓;待脓液出尽,创面表层有膜覆盖,下面有肉芽生长,患者自觉由疼转痒,最终愈合如初,连疤痕都没有。
体质好的人完全可以自愈。
使用中药、针刺可以促进自愈。
比如在高热、疼痛的时候用新鲜的蒲公英、菊花、败酱草捣烂外敷;在体质虚弱,久久不成脓的时候,用补益气血的中药,比如黄芪、鹿角胶、穿山甲等等托里透脓;在脓成以后穿刺引流;在脓尽以后,外敷、内服中药促进肌肉生长。
总之一句话,因势利导,鼓舞正气,驱邪外出,严防内窜。
体内的痈比较凶险,轻则会内溃浸淫,重则脓毒入血扰心。
所以治疗必须及时、妥当。
比起西医动辄开膛破肚、切割刮削而言,中医治疗内痈确实是简便廉验。
我曾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患两例急性阑尾炎的外国人,都是一付药治愈,当夜热退、痛止,便通。
方中的冬瓜仁、桃仁有托里的作用,能把肠壁内浸淫的脓液排到肠腔,冬瓜仁量应大,煎煮时一定要打碎。
牡丹皮辛散入血能透脓;大黄芒硝量应小,能缓泻就成。
慢性的肠痈以无热,隐痛,时发时止为特点,可以用辛热的附子配上薏苡仁、败酱草磨成细面服用,慢慢化解。
肺痈以高热、胸痛、咳吐腥臭浊痰、脓血为主症。
治疗肺痈《千金方》中的苇茎汤要比《金匮要略》中的桔梗汤好用,
只是苇茎要用得多一些,至少100克。
香气大出,以利宣透,最终的结果是脓血尽出,内痈自愈。
现在都用芦根似乎差强人意。
最有意思的一例内痈发生在周恩来身上,那是1936年夏天,红军过草地的时候,周恩来陷入高热昏迷当中,西医诊断是由于阿米巴原虫感染导致的肝脓疡,也就是肝痈。
条件所限,无法手术引流排脓,只能听天由命。
好在邓颖超懂些中医,让陈赓采来草药为周恩来内服外敷,终于出现了奇迹,在肝下升结肠处出现溃烂,肝内脓血由大肠排出,最终愈合,周恩来脱离生命危险。
这就让人不能不佩服人的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中医药积极的促进自愈的能力。
疽以阴寒冷凝深邃为特点,起初不痛不痒,后期疼痛彻骨;不见红肿,只有坚硬、青紫的结结;不见脓血,要么干枯腐朽、要么清汤寡水,缠绵不绝;创面朽暗,久久不能愈合。
我上大学第一年同屋的室友得了骨髓炎,住在石景山的一个医院,我们去探望时看到病历上记载中医诊断是附骨疽,当时老中医开的方子里面好像有毒药马钱子,当时印象很深。
这种病非得把朽骨排出、剔出,创面才能愈合。
还有一种阴疽长在阴茎上,在阴茎背侧或根部出现一个或几个条索状或椭圆形硬结,小的如绿豆大小,大的象花生米。
阴茎松驰时无不适症状,勃起时局部有胀痛。
小的硬结对勃起无影响,较大的硬结可以阻
碍阴茎勃起,使阴茎呈弯曲状,严重时可影响性生活。
西医以维生素、激素对症治疗,中医以温通血脉、化痰散结的阳和汤治疗,效果显著。
现代医学滥用激素导致人体阳气过度消耗,阴寒内结,出现股骨头坏死等病症,也属于阴疽的范畴。
属于难治之症,非得温通阳气、以毒攻毒不可。
只是大量使用附子、砒霜、木鳖子、马钱子、全蝎、蜈蚣等毒药,非艺高胆大的人,多不敢用。
敢用的医生,又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所以中医的疗法也渐渐湮没。